-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16/d6d1e7eaee492ccbd7c8c31257d2a7e7/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16/d6d1e7eaee492ccbd7c8c31257d2a7e7/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16/d6d1e7eaee492ccbd7c8c31257d2a7e7/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考物理实验新题特快专递十九
2020年高考物理实验新题特快专递十九 1.(2020年5月苏州模拟)某组同学利用如下器材测定一种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①定值电阻a,标有“XΩ,1A”;②滑动变阻器Rx,变化范围0—54Ω,额定电流1A; ③理想电流表;④理想电压表;⑤待测电池;⑥电键导线若干 (1)(2分)甲同学按如图a连接了实验线路,将滑片从某一点逐渐向左移动后,得到了表一的U、I数据,则可知电源电动势大小为____V,内阻 Ω。 (2)(4分)乙同学利用相同的器材测量同一个电池,为了防止移动滑片时电源被短路,在电路中串联了定值电阻R,但在串联滑动变阻器时出错,导致将器材连成了图b的方式,将滑片从最右侧向左逐渐移动到左侧,得到了表二的U-I关系的某些数据,则定值电阻R= Ω。这一过程中电压表的最大值是 V 1.答案:(1)6 2 (2)6 5.44 2.(2020年5月苏州模拟)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研究磁铁下落过程中的重力势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内阻r=40Ω的螺线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线圈与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和滑动变阻器连接。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40Ω ,初始时滑片位于正中间20Ω的位置。打开传感器,将质量为m的磁铁置于螺线管正上方静止释放,磁铁上表面为N极。穿过螺线管后掉落到海绵垫上并静止(磁铁下落中受到的电磁阻力远小于磁铁重力,不发生转动),释放点到海绵垫高度差为h。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如图的UI— t曲线。 (1)磁铁穿过螺线管过程中,产生第一峰值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约__ __V。 (2)(多选题)图像中UI出现前后两个峰值,对比实验过程发现,这两个峰值是在磁铁刚进入螺线管内部和刚从内部出来时产生的,对这一现象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线圈中的磁通量变化率经历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过程 B.如果滑片从中间向左移动时,坐标系中的两个峰值一定都会减小 C.磁铁在穿过线圈过程中加速度始终小于重力加速度g___ D.如果仅略减小h,两个峰值都会减小 (3)在磁铁下降h的过程中,可估算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是 J。 滑片从中间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减小,电源输出功率减小, 坐标系中的两个峰值一定都会减小,选项B正确;在磁铁刚进入螺线管内部和刚从内部出来时由于受到安培力作用,加速度小于重力加数度,磁铁在螺旋管内部运动时,不受安培力,加速度对于重力加数度,选项C错误;如果仅略减小h,磁铁刚进入螺线管时速度减小,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减小,两个峰值都会减小,选项D正确。 (3)在磁铁下降h的过程中,由UI— t曲线与横轴所夹面积可估算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是2.2×10-4J 。 3.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一种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1)请按电路原理图将图乙中所缺的导线补接完整。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滑动变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计算出该温度下的电阻值,将它与此时的水温一起记入表中。改变水的温度,测量出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该组同学的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在图丙的坐标纸中画出该热敏电阻的R-t关系图。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曲线(图中已画出)可以看出二者有一定的差异。除了读数等偶然误差外 ,还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 。 温度/℃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阻值/ 7.8 5.3 3.4 2.2 1.5 1.1 0.9 0.7 (3)已知电阻的散热功率可表示为P散=,其中k是比例系数,t是电阻的温度,是周围环境温度。现将本实验所用的热敏电阻接到一个恒流电源中,使流过它的电流恒为40mA, =20℃,k=0.16W/℃。由理论曲线可知: 的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小,电流表的分压作用更明显,相对误差更大 (3)①50(48~52均可) ②4.8(4.5~5.1均可). 4.(2020年5月天津12区县联考)某同学家里有一个“,”的小灯泡。 ①该同学使用多用电表粗略测量小灯泡不工作时的电阻。请你根据实验要求,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用螺丝刀旋动指针定位螺丝,使指针对准电流的“0”刻线; .将选择开关旋转到电阻档 的位置(“”、“”、“”); .将红、黑表笔插入插孔, ; .表盘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小灯泡不工作时的电阻约为 ; .测量完毕,拔出两表笔,将选择开关旋转到交流电压最高档。 ②为描绘该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到实验室寻找到了一些仪器,规格及数量如下: A.电流表一只(量程,内阻约为) B.电压表一只(,内阻约为) C.滑动变阻器(,额定电流为) D.滑动变阻器(,额定电流为) E.蓄电池(电动势,内电阻约为) F.开关、导线若干,待测灯泡一个 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时,选择合适的器材,连接实验电路如图,在连接电压表时发现,电压表的量程不能满足实验要求,该同学想到用多用电表直流电压档完成实验,将选择开关旋转到直流电压“”档(内阻约为几千欧姆),然后将黑表笔接在 ,红表笔接在 (填、或),完成实验。 5.(2020年5月天津12区县联考)某物理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想测量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表面粗糙、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的实验台上;木板上有一滑块,滑块右端固定一个轻小动滑轮,钩码和弹簧测力计通过绕在滑轮上的轻细绳相连,放开钩码,滑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滑轮的摩擦) 加速度为横轴,得到的图像是纵轴截距大小等于的一条倾斜直线,如图所示;已知滑块和轻小动滑轮的总质量为,重力加速度为。则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②写出能减小实验误差的一条有效措施 。 5.答案:① ②在钩码个数不变的情况下,多次试验,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求平均值;挂钩码改为挂小桶加沙,获得多组数据,减小实验误差等 (每空2分,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6.(2020年5月上海嘉定区三模)利用如图一所示的分压电路研究电阻的U -I关系。电源内阻不计,R0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总电阻100Ω,将其电阻部分4等分,标记a、b、c、d、e(其中a、e为两端)。将滑片分别移动到这5个位置,得到电压表与电流表的5组读数,作I-U图(图二)。电表均为理想电表。 (1)R0的阻值为 Ω,电源电动势为 V。 (2)实验后发现U-I图像上少记录了滑片在c位置时的数据点,试在图二上大致画出此点。 (3)将电路中的R0换成一个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热敏电阻Rx(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并重复上述步骤,发现得到了I-U图中部分点非常集中而无法得到较 (选填“大”或“小”)的滑动变阻器再次实验。 6.答案:(1)10 3(2)图略(3)小 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