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 练习题九答案详解
2019年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
练习题(九)
一、单选题
1.2019年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将迎来验收,目前已建设的3台谱仪也将启动首批实验。有关中子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h核发生一次α衰变,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B. 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经过核反应后生成氦核和中子是裂变反应
C. 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 中子和其他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答案】D
【解析】α衰变的本质是发生衰变的核中减小2个质子和2个中子形成氦核,所以一次α衰变,新核与原来的核相比,中子数减小了2,A错误;裂变是较重的原子核分裂成较轻的原子核的反应,而该反应是较轻的原子核的聚变反应,B错误;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查德威克通过α粒子轰击铍核获得碳核的实验发现了中子,C错误;所有粒子都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D正确.
2.将一个半球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半球的中央有一个光滑小孔,上端有一光滑的小滑轮,柔软光滑的轻绳绕过滑轮,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m2的物体(两物体均可看成质点,m2悬于空中)时,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已知此时m1与半球的球心O的连线与水平线成53°(sin53°=0.8,cos53°=0.6),m1与半球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5,并假设m1所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在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的前提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无论m1m2的比值如何,地球对半球体的摩擦力都不为零
B. 当m1m2=53时,半球体对m1的摩擦力为零
C. 当1≤m1m2<53时,半球体对m1的摩擦力的方向垂直于图中的虚线向上
D. 当53
aB,EA>EB
B. 粒子带负电,aA>aB,EA>EB
C. 粒子带正电,aA2W34
C. P、O两电荷可能同号
D. P、O两电荷一定异号
【答案】BD
【解析】根据点电荷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可知,2、3间的场强大于3、4间场强,由公式U=Ed分析得知,2、3间的电势差大小大于3、4间的电势差大小,所以1、2间的电势差大于3、4间电势差的2倍,即有U12>2U34,由电场力做功公式W=qU得W12>2W34,A错误B正确;由轨迹的弯曲方向可判定两电荷间存在引力,应是异号,C错误D正确.
8.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光滑水平直轨道与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在半圆的一个端点B相切,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A点通过B点进入半径为R的半圆,恰好能通过半圆的最高点M,从M点飞出后落在水平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
A. 小球到达M点时的速度大小为0
B. 小球在A点时的速度为5gR
C. 小球落地点离B点的水平距离为2R
D. 小球落地时的动能为5mgR2
【答案】BCD
【解析】A、小球恰好通过最高点,重力恰好提供向心力:mg=mv2R,解得:v=gR,故A错误;
B、由动能定理得-mg⋅2R=12mv2-12mvA2,可得vA=5gR,故B正确;
C、小球离开最高点后做平抛运动,2R=12gt2,x=vt,解得:x=2R,故C正确;
D、小球平抛过程:mg⋅2R=Ek2-12mv2,解得:Ek2=5mgR2,故D正确;
故选BCD。
三、实验题
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关系”,他将光电门固定在气垫轨道上的某点B处,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后,用重力为F的钩码,经绕过滑轮的细线拉滑块,每次滑块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测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改变钩码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记录的数据及相关计算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F/N
0.05
0.10
0.15
0.20
0.25
t/(m.s)
40.4
28.6
23.3
20.2
18.1
t2/(m.s)2
1632.2
818.0
542.9
408.0
327.6
1/t2(×10-4ms-2)
6.1
12.2
18.4
24.4
30.5
①为便于分析F与t的关系,在坐标纸上作出如图所示的图线,图线为__________的关系图象
A.F-t, B.F-t2 C.F-1t2
②结合表格中数据及图线特点,算出图线的斜率k=_________ 。
③设AB间的距离为s,遮光条的宽度为d,由图线的斜率可求得滑块的质量为M为__________。
【答案】 C 81.96N·s2 2s/kd2
【解析】①以滑块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速度位移公式:v2=2ax,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可以用平均速度代替故:v=d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FM,联立以上可得: (dt)2=2FMs,整理有F=Md22s⋅1t2,所以做F-1t2的图象,故选C。
②根据函数F=Md22s⋅1t2,可知图线的斜率:k=ΔFΔ1t2=0.20-0.0524.4-6.1×10-4=81.96N⋅s2。
③根据上式可知:k=Md22s,解得:M=2skd2。
10.某同学要测定某金属丝的电阻率。
(1)先用多用电表粗测其电阻,选择开关打到“×1”挡,指针偏转如图甲所示,则所测阻值为___________Ω。
(2)为了精确地测定该金属丝的电阻,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器材:
A.电压表0~3 V~15 V,内阻约为10 kΩ,50 kΩ
B.电流表0~0.6 A~3 A,内阻约为0.5 Ω,0.1 Ω
C.滑动变阻器0~5 Ω
D.滑动变阻器0~50 Ω
E.两节干电池
F.开关及导线若干
本实验要借助图象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电压表的量程应该选_________V,电流表的量程应该选 _______A;滑动变阻器应该选_______(填序号)。请在如图乙所示的实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____。
(3)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多组电压、电流的值,作出U–I图象,由图象求得金属丝的电阻R,若测得金属丝的长为L,金属丝的直径d,则金属丝的电阻率ρ=_____(用字母表示)。
【答案】 6 3 0.6 C πRd24L
【解析】 (1)由题图甲所示多用电表可知,所测电阻阻值为:6×1 Ω=6 Ω。
(2)电源为两节干电池,电动势为3 V,电压表应选择3 V量程,电压表内阻约为10 kΩ,金属丝电阻约为6 Ω,电路最大电流约为:I=UR=0.5 A,电流表应选择0.6 A量程,内阻约为0.5 Ω,电压表内阻远大于待测电阻阻值,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为方便实验操作,滑动变阻器应选择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5 Ω,为测多组实验数据,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3)由R=ρLS=ρLπ(d2)2可知,金属丝电阻率ρ=πRd24L。
四、解答题
11.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长木板C上有一物块B,物块B与木板C的左端的距离为L=2.25m,B、C的质量为m,C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2。开始时B、C均静止,一质量为2m的物块A以v0=6m/s的初速度从C的左端滑向B,并与B发生弹性碰撞,最终A、B均未离开木板C。物块A、B可视为质点,A、B与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取重力加速度g=10m/s²,试求:
(1)物块A、B碰前的速度;
(2)物块A、B碰后前的速度;
(3)物块B在木板C上滑行的时间。
【答案】(1) vA=4m/s,vB=1m/s (2) v'A=2m/s,v'B=5m/s (3) 56s
【解析】(1)物块A的加速度a1=μ2g=4m/s2
BC共同运动加速度为a2:2μ2mg-4μ1mg=2ma2
解得:a2=2m/s2<µ2g
经时间t1,AB相碰,则L=v0t1-12a1t12-12a2t12
解得t1=0.5s(t1=1.5s舍去)
碰前A的速度:vA0=v0-a1t1=4m/s
碰前B的速度:vB0=a2t1=1m/s
(2)设碰后AB的速度分别为vA、vB,则:2mvA0+mvB0=2mvA+mvB
第 4 页
12(2m)vA02+12mvB02=12(2m)vA2+12mvB2
解得:vA=2m/s,vB=5m/s
(3)经时间t2,AC达到共同速度v1,C的加速度为a3,则3μ2mg-4μ1mg=ma3
解得a3=8m/s2
对A:v1=vA-a1t2
对C: v1=vB0-a3t2
解得v1=53m/s
AC到共同速度后,设AC的共同加速度为a4,则:μ2mg-4μ1mg=ma4
解得a4=0
设C做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3,对B有:v1=vB-a1(t2+t3)
解得物块B在木板C上滑行的时间:t=t2+t3=56s
12.如图所示,两平行光滑不计电阻的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导轨上端接一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两导轨之间的距离为d。矩形区域abdc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ab、cd之间的距离为L。在cd下方有一导体棒MN,导体棒MN与导轨垂直,与cd之间的距离为H,导体棒的质量为m,电阻为r。给导体棒一竖直向上的恒力,导体棒在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进入磁场区域后做减速运动。若导体棒到达ab处的速度为v0,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导体棒到达cd处时速度的大小;
(2)导体棒刚进入磁场时加速度的大小;
(3)导体棒通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和电阻R产生的热量。
【答案】(1)v=2(F-mg)Hm (2)a=g+B2d2m(R+r)2(F-mg)Hm-Fm (3)q=BLdR+r QR=RR+r[(F-mg)(H+L)-12mv02]
【解析】(1)根据动能定理:(F-mg)H=12mv2
解得导体棒到达cd处时速度的大小:v=2(F-mg)Hm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FA-F=ma
安培力:FA=BId
I=ER+r
E=Bdv
导体棒刚进入磁场时加速度的大小:a=g+B2d2m(R+r)2(F-mg)Hm-Fm
(3)导体棒通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q=IΔt
I=ER+r
E=ΔΦΔt
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q=ΔΦR+r
解得:q=BLdR+r
根据动能定理:(F-mg)(H+L)-WA=12mv02
电路中的总热量:Q=WA
电阻R中的热量:QR=RR+rQ
解得:QR=RR+r[(F-mg)(H+L)-12mv02]
选修部分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B.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可以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就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D.温度高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大
E.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答案】ADE
【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表面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选项A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也不可以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选项B错误;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分子质量就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选项C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则温度高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大,选项D正确;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距离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选项E正确;故选ADE.
14.如图所示,汽缸长为L=1 m(汽缸的厚度可忽略不计),固定在水平面上,汽缸中有横截面积为S=100 cm2的光滑活塞,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为t=27 ℃,大气压为p0=1×105 Pa时,气柱长度为L0=0.4 m.现缓慢拉动活塞,拉力最大值为F=500 N,求:如果温度保持不变,能否将活塞从汽缸中拉出?
【答案】不能将活塞拉出
【解析】设L有足够长,F达到最大值时活塞仍在汽缸中,设此时气柱长L2,气体压强p2,根据活塞受力平衡,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T1=T2)有
p1SL0=p2SL2
解得:L2=0.8 m
所以,L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