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

‎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 命题人:谈登清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笼统∕囚笼 复辟∕辟邪 剥削∕剥蚀 称职∕称愿 ‎ B.切磋∕切面 创见∕创痛 烙饼∕烙铁 铺面∕床铺 ‎ C.应门∕应试 驯化∕驯服 撩逗∕撩拨 禁闭∕禁受 ‎ D.屏气∕屏退 勾兑∕勾留 载荷∕载体 数落∕数九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世界各国共有 380个城镇参与了“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活动目的不在于熄灯时刻实际减少的能源消耗,而在于增强公众的节能减排意识。‎ ‎  B.上海户籍新政是上海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并形成调研分析报告后制定的整改措施。‎ ‎  C.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本应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可法国总统萨科齐却在中欧峰会的关键时刻会见达赖,干涉中国内政,这对于金融危机是毫无益处的。‎ D.四月的扬州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明艳的芍药,素丽的琼花,翠绿的松柏,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 ‎3.依据下面文字,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北京奥运会“有特色”的四个方面,并写在对应的横线上。(4分)‎ 北京奥运会圆满实现了既定的“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标。“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 ① 、 ② 、 ③ 、 ④ 。 ① 就是这届奥运会融入了浓厚的中国韵味,表现出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底蕴。 ② 就是这届奥运会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期间各国众多的艺术家和文化团体奉献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盛典。 ③ 就是这届奥运会集中体现了人们共同关心的时代主题,体现了全世界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④ 就是这届奥运会成为了群众最关注的、参与最为广泛的盛会。‎ ‎4.阅读下面的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给3G下一个定义,不超过80字。(5分)‎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5-8题。‎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雒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幼主新立,以为函谷京师之固,武库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弟为关都尉,子为武库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 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遮大将军,自言愿复留作一年以赎太守罪。河南老弱万余人守关欲入上书,关吏以闻。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复有诏守茂陵令,迁扬州刺史。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 元康中,匈奴遣兵击汉屯田车师者,不能下。上与后将军赵充国等议,欲因匈奴衰弱,出兵击其右地,使不敢复扰西域。相上书谏曰:“臣闻之,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于己,不得已而起者,谓之应兵,兵应者胜;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利人土地货宝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间者匈奴尝有善意,所得汉民辄奉归之,未有犯于边境,虽争屯田车师,不足致意中。今闻诸将军欲兴兵入其地,臣愚不知此兵何名者也?”上从相言而止。‎ 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谥曰宪侯。‎ ‎ (选自《汉书·魏相传》 有删节)‎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 传:客舍 B. 收捕,案致其罪 案:考问 C. 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 过:过错 D. 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 惟:思考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 丞不以时谒 策之不以其道 B. 上与后将军赵充国等议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C. 何浅薄也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D. 欲因匈奴衰弱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魏相担任茂陵令的时候,怀疑御史大夫的一个宾客有奸诈,就把他抓起来审清情况,并按罪处罚,从此茂陵就很太平了。‎ B.为车千秋儿子的事情魏相得罪了大将军霍光,为此河南的官兵、老弱百姓都帮他说情。但是,大将军霍光还是治了他的罪。‎ C. 汉宣帝想要攻打匈奴,魏相认为师出无名不宜攻打,劝说宣帝放弃了先前的打算。‎ D. 魏相为人严毅,刚正不阿,在河南太守任上,他整顿吏治,禁止奸邪,豪强无不畏服。虽然一度身陷牢狱,但之后又被任用为茂陵令。宣帝即位后,还做到了御史大夫。‎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3分)‎ ‎ ‎ ‎ (2)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3分)‎ ‎ ‎ ‎ (3)未有犯于边境,虽争屯田车师,不足致意中。(4分)‎ ‎ ‎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⑴这首词上片开始两句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有何作用?‎ ‎⑵这首词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 ‎(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7)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8)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学记》)‎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紫薇 周闻道 ‎  ①一直以来,紫薇的名和形,在我心中是没有对上号的。‎ ‎  ②周末,几位朋友来眉山玩。来到目的地,下得车来,骄阳之下,竟发现街边绿化带上有许多花,一溜烟延伸而去,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印象里花应是开在春季的,怎么此时有这般艳丽。正在纳闷复迷惑,下车的朋友笑呵呵地过来说,哟,好美的紫薇。‎ ‎  ③心里微微一愣,哦,紫薇,这就是紫薇?有一种突遇故友的感觉,忽地从心里升起。自己也说不清楚,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紫薇成了内心一个熟悉而温婉的名字,或者一个美丽而神秘的符号。但是,究竟什么是紫薇,是一个人,还是一种花,在我的思维里,根本就是模糊的。我甚至不敢确认,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一种叫紫薇的花。于是,这样的邂逅,便有一种似梦如幻的感觉。何况是在夏季,在一个远离花季的时节,来得那么突然。我的内心,涌动着一种亲切而亲近的情愫,甚至有些感动。‎ ‎④不能不仔细打量打量这眼前的花,这陌生而熟悉的紫薇。‎ ‎⑤雨后初晴,满天的尘埃被雨水洗净,天空湛蓝而悠远。太阳的光辉显得格外清丽,不再像盛夏那样酷热灼人。这无疑增添了花的妩媚。只见那一株株的紫薇,排列成队,街这面一排,街对面一排,扶道而列,有序延伸。细看,树干光滑,叶形椭圆,花瓣一色,六片一朵,缤纷艳丽。观其色,或淡红,或深紫,或雪白。朵连成簇,簇连成片,然后,随着那列队铺陈而去。抬眼望去,若两条并列飘远的彩链,或跌落的彩虹,在街头飞舞。‎ ‎  ⑥当然,紫薇吸引我的,并不是这花的美丽,而是它绽开的季节,和它真正的价值。‎ ‎  ⑦走过四季的人,谁不是曾经沧海,谁没有见过一些奇花异卉。春华秋实,乃大道之理。然而,这紫薇,和它绽开的花朵,却打乱了自然的秩序。我追踪紫薇的足迹,轻易就追踪到了夏季。我看见,在那个刚刚过去的季节,艳阳高照,天地热烈,众多的植物,都献上一份乖巧,以一身的浓郁,为大地消暑解热。紫薇却不是,它献出的是花。这些一反常态,逆时而行的花,从夏天的酷热里出发,刚起步,就迈进了秋里。‎ ‎  ⑧我有一些隐隐的担心。我不知道紫薇的内心,不知道这种热烈的绽放,是否仅仅是凭一时的冲动,一时的热忱。是否知道时事的复杂多变,社会其实是很势利,很现实的。对这紧随而至的秋,那些难以消解的秋风秋雨秋愁,是否有了足够的准备。还有秋欲。是否明白,这绵延不尽的秋,生长的其实都是无所不在的欲。我知道,在秋风里凋谢的紫薇,似乎并没有硕果累累。那么,面对满世界都在发酵的企盼,仅凭那几簇虚幻的姹紫嫣红,能否填平那千年积淀的欲壑。‎ ‎  ⑨我不敢再想了。我怕过多的担心,会挫伤我看花的心情;然后,坠入无边的秋愁里。我掉转视角,欲窥视这花的内心。我发现,在那张扬的艳丽之下,那花皱缩枝头,基部若长爪,边缘有不规则的齿。对这样的姿势,我不知道怎样解读。是自豪与自信,抗争,还是萎靡不振。‎ ‎  ⑩我似乎感到,即便是美丽,逆时而行,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紫薇是可敬的。‎ 选自2008年12月《散文·经秋植物》,有删改 ‎11.文章第4段说紫薇“陌生而熟悉”,请结合文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认为?(5分)‎ ‎12.请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赏析第5段文字。(6分) ‎ ‎13.作者说:“紫薇吸引我的,并不是这花的美丽,而是它绽开的季节,和它真正的价值。”请结合文章,理解“它绽开的季节,它真正的价值”。(6分)‎ ‎14.在文末,作者说:“对这样的姿势,我不知道怎样解读”,那么,你会如何去解读呢?请结合文本作出相应的探究。(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15分) ‎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国学的焦灼    ‎ 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百六十多年。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迫切地期待着民族的复兴。而一个渴望复兴的古老的民族面对现实和外来文化的焦灼心态,也日趋明显。从1840年至今,我们每个人所能创造出的文化资源,必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以及1840年以后本土新思潮二者的影响。按一些激进国学家的安排,纯然依照孔孟之道来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而一旦接受了外来与新生,又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成为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一个有着过于灿烂光辉历史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现在特定语境当中的“国学”观念与理论,所折射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焦灼。‎ 在当下的“国学热”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把整个的思想按西方的观点来大卸八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复兴,反而越发地死得快……整个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说白了,就是将“从西方传入”当成了本质上的“西方”,与中华文化不可调和的“西方”,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也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活力的水域不是娃哈哈公司的纯净水储存池,而是有污泥、有毒菌、有浊浪,时时刻刻被海洋生物代谢物污染着的大海。在相当数目的国学家眼里,西方传来的文化与思想就只能起到破坏和摧毁中华文明的作用。这其间折射出的对自我民族的不自信,也是颇值得玩味的。‎ 而事实证明,1840年以来,本土新创造的文化都已经不再是,也不可能是“纯粹”的中华传统,但其中却不乏优秀杰出的成果,以至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无论是在文学成就还是思想成就上,都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很多2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比如鲁迅、胡适、李大钊等,自然是鼓吹自由、民主、科学等“西方观念”的代表,也是“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的知识分子。但是,《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和《爱弥儿》相比,《尝试集》与《神曲》相比,《庶民的胜利》与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相比,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果上,真的能一致?‎ 但就像黑格尔说的“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那些中国文化、思想巨人的创造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自此以后的中国人恐怕也只能随之前进,因为中华文明独立、自然演进的历史早在鸦片战争时期就被打破了。‎ 往者不可谏,学习西方也没什么丢脸的。日本从1865年就一心一意地跟着西方闹革命,到头来,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张嘴都能从一堆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里冒出来。‎ 以日本为鉴,以中国现代思想史为鉴,担心成为西方的精神殖民地这样虚弱的焦灼心态,不仅是一部分“国学家”对自我民族不自信的体现,也是缺乏历史和现实依据的。‎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在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国人都怀有一种对民族复兴的强烈期盼,但是在对“民族复兴”的理解上却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B.中国的文化资源,必然受到外来文化及本土新思潮的影响,按国学家的安排运用孔孟之道来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不可能。‎ C.在当下的“国学热”中,一些学者错误地把“从西方传入”误解为“全盘西化”,因而视西方文化为洪水猛兽,充满焦虑。‎ D.国学的焦灼其实是担心民族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失去民族特色,沦为没有文化主体的西方的精神殖民地,影响中华民族复兴。‎ ‎16.作者对“国学家”们的“焦灼”持什么态度?其理由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6分)‎ ‎17.如何理解黑格尔所说的“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作者为何要引用这句话?(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鲁迅与胡适 房向东 鲁迅与胡适的交往,从鲁迅的日记看,是始于1918年,而来往较多的是在1923年和1924年。1924年以前,他们从相识到友好,是朋友;1924年以后,他们政治观点上有所不同,又因了胡适的“高升”,他们日见疏远,关系日趋恶化。此后,鲁迅时不时或直接或间接地批评胡适,在鲁迅生前,胡适则一律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从不公开应战。‎ 在五四运动兴起之初,胡适在《新青年》二卷五期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后,鲁迅与胡适有着比较一致的思想观点与共同的主张,即: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道德旧礼教,提倡科学与民主。此外,他们在文学、学术实践上也有很多共同点和互补之处,他们的步调是一致的。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过程中,他们密切配合,互相呼应:或是胡适首先发难,鲁迅紧紧跟上,并作进一步的阐发;或是两人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某一问题作深入的论述。 ‎ 鲁迅与胡适分歧的第一次具体表现,是对《新青年》“双簧信”的不同看法。当时,《新青年》同人“颇以不能听见反抗的言论为憾”(刘半农语),他们从斗争策略着眼,导演了一出“双簧戏”,激怒了封建卫道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与封建主义守旧派短兵相接的斗争由是展开。胡适作为《新青年》的编辑之一,对“双簧信”的内幕自然是清楚的,但很不以为然,视之为“轻薄”之举,并以为“凭空闭产造出一个王敬轩”并不值得辩论。但鲁迅的态度则相反,鲁迅认为此举无可非议,因为“矫枉不忌过正;只要能打倒敌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他们的分歧并没有公开化,也没有发生冲突,属于各说各的。‎ 鲁迅和胡适之间,还有一个关于“整理国故”的不同见解。1923年在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中,胡适更系统地宣传了他的“整理国故”的主张。胡适劝青年“踱进研究室”,“整理国故”。到了1925年,胡适走到了爱国学生的对立面,以进研究室“求学”为借口,反对学生运动。‎ ‎1922年5月,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召见胡适。溥仪召见胡适这件事的当时,鲁迅并没有什么评论。到了1931年底,蒋介石召见胡适等见诸报端时,鲁迅才旧事重提,予以挖苦。‎ 鲁迅“骂”胡适,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对日本入侵的态度问题,而所谓“征服中国民族的心”,这一直成为胡适“卖身投靠”的一条罪状。‎ 此后,鲁迅在多篇文章中,以此为根据,臭骂了胡适,说他为日本侵略者献策。比如,‎1933年3月26日《申报·自由谈》以“何家干”‎ 的笔名发表的《出卖灵魂的秘诀》(此文乃瞿秋白所作,用鲁迅的笔名发表,后来鲁迅将其收入《伪自由书》)一文中说:“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但是,从中国小百姓方面说来,这却是出卖灵魂的唯一秘诀。”此外,在《花边文学》的《算帐》一文,《且介亭杂文》的《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一文,《且介亭杂文二集》的《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一文,都提到了“征服中国民族的心”的问题,鲁迅给予了不留情面的抨击。‎ ‎1933年3月15日‎,鲁迅写了后来被收入《伪自由书)的《“光明所到……”》一文,批评胡适为国民党监狱涂脂抹粉的行为。‎ 鲁迅逝世后,胡适多次谈到了鲁迅。这些评论,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某种政治偏见,即便这样,也还有一些客观的内容。‎ ‎15.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五四运动初期,鲁迅和胡适的基本思想观点是一致的,也有着共同的主张。‎ B.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过程中,总是胡适首先发难,鲁迅紧紧跟上。‎ C.胡适倡导“整理国故”,劝青年“踱进研究室”,根本目的就是反对学生运动。‎ D.鲁迅和胡适的所有分歧中,本质性分歧是胡适关于对日本入侵的态度问题。‎ ‎16.请分条概括鲁迅和胡适之间几次大的分歧。(6分)‎ ‎17.请概括胡适对鲁迅的批评、抨击所采取的态度。(6分)‎ 七、作文。‎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无奈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 ‎ 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大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 ‎ 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到手表的滴答声了。”‎ 读了上述文字,你或许也有类似的体验,或者领悟到某个道理,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你的生活体验,抒发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白拟。②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个字。④不得抄袭。‎ ‎2009年仙城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加 试 题 ‎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 子产相郑。简公谓子产曰:“饮酒不乐也。俎豆不大,钟鼓竽瑟不鸣,寡人之事不一国家不定百姓不治亦子之罪子有职寡人亦有职各守其职。”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桃枣荫于街者莫有援也,锥刀遗道三日可反,三年不变,民无饥也。(《韩非子》)‎ 寡人之事不一国家不定百姓不治亦子之罪子有职寡人亦有职各守其职 ‎20.韩非子和李斯都是 的杰出代表,他们都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的学生。(2分)‎ ‎21.简公对子产讲的一番话阐述了怎样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阿Q的革命,是其性格复杂性的表现,也是其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封建思想的毒害下,他对造反“深恶而痛绝”,但是,当赵太爷等统治者对革命感到恐惧时,他不仅开始“神往”革命,而且也自觉地投身革命了。‎ B.沈从文的大部分小说都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C.巴金小说《家》中的觉新,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与觉慧等年轻人在一起时,他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他是封建制度的继承者,也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 D.《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是以欧也妮的生日集会开始,以幽居独处,过着虔诚慈爱的生活,并“带着一连串的善行义举向天国前进”而结束的。‎ E.《老人与海》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创作于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海明威认为这是他“这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作者通过主人公桑提亚哥的形象,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23.简答题(10分)‎ ‎(1)前人曾言读者“看了《三国》一肚子计”,就连人称“莽”张飞的张翼德也时有奇招妙计,请简述《三国演义》中有关张飞的一则巧施“奇招妙计”的事例。(5分)‎ ‎(2)《雷雨》中哪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是贯穿全剧的主线?(2分)请简析周萍与蘩漪、周萍与四凤、周萍与大海之间关系的复杂性。(3分)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 奥巴马提出环保新政策 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18日在洛杉矶贝弗利山庄开幕的全球环境高峰会上就美国环保政策发表录像讲话。他的讲话意味着新一届美国政府的环境和能源政策可能发生重大转变。 ‎ 奥巴马说,他就任总统之后美国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美国将再次积极投身有关谈判,以有助于把世界带入一个有关气候变化全球合作的新时代。奥巴马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首先是启动“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系统。其次是每年制定目标,最终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1990年水平,并到2050年再减少80%。美国每年还将在清洁能源上投资150亿美元,发展安全核能和清洁煤炭技术。他说,清洁能源投资不仅能减少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而且将创造500万个与清洁能源相关的就业机会,帮助美国走出经济危机。他最后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 奥巴马在竞选中多次就环保政策发出类似呼吁,但不少政界和工商界人士认为此举经济成本太高,今年年初一项类似的环保法案被国会否决。去年加州通过了一项旨在严厉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的法律,被许多州仿效,但最后被布什政府否决,理由是州政府无权就温室气体问题制定法律。奥巴马在演讲中说:“等我成为美国总统后,任何希望鼓励清洁能源的州长将在白宫拥有一个伙伴;任何愿在清洁能源领域投资的公司将在华盛顿拥有朋友;任何愿意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将在美国获得一位盟友。” ‎ ‎24.奥巴马提出的环保新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8分)‎ ‎25.奥巴马在环保政策方面与前任总统布什有何不用?(7分)‎ ‎ ‎ ‎2009年仙城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1.D(A.笼lǒng统∕囚笼lóng B.创见chuàng∕创痛chuāng C.禁jìn闭∕禁受jīn)‎ ‎2.B(A语序不当,将“实际”与“减少”对调C成分残缺,在“是毫无益处”前加“解决”D搭配不当,“扬州”是“季节”搭配有误)‎ ‎3.(示例)①中国风格(中国特色)②多元文化(人文风采)③时代风貌(时代精神)④大众参与(广泛参与)【填对一个得1分,意思对即可】(示例)①中国风格(中国特色)②多元文化(人文风采)③时代风貌(时代精神)④大众参与(广泛参与)【填对一个得1分,意思对即可】‎ ‎4.3G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能够处理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多种信息服务且支持不同数据传输速度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5.【C】过:责备 6.【B】和(介词)/ 和(连词)(A.按照 C.多么 D.趁机)‎ ‎7.【B】(河南官兵、老弱百姓帮他说情不是因为他得罪大将军霍光。)‎ ‎8.(1)大将军听到这个长官辞职,一定会认为我因为丞相死了而不能礼遇他的儿子。‎ ‎ (2)后来有人告魏相杀害无罪的人,此事下到了主管的官署。‎ ‎ (3)(匈奴)未曾侵扰我国边境,虽然(与我国)争着在车师屯田,(我认为)不足介意(或:不值得放在心上)。‎ ‎【参考译文】‎ 魏相,字弱翁,是济阴定陶人,后来迁徙到平陵。他年轻时学习过《易》,做过郡里的卒史,曾被举为贤良,因为对策答问名次在前,做了茂陵令。不久,御史大夫桑弘羊的宾客来到茂陵,诈称御史桑弘羊要来客舍了,县丞没有按时去谒见这个宾客,宾客发怒就把县丞捆绑起来。魏相怀疑这个宾客有奸诈,就把他抓了起来,经拷问了解了他的罪行,判决将这个宾客在集市处死,从此茂陵很安定。‎ 后来魏相升迁为河南太守,禁止坏人恶事,地方上的豪强十分畏服。正巧这时丞相车千秋死了,此前车千秋的儿子做过雒阳兵器库的长官,他看到父亲死了,可是魏相治理郡事十分严格,恐怕时间长了会受罪责,就自已辞去了官职。魏相派手下的使掾追赶想喊他回来,终于不肯回来。魏相自己遗憾地说:“大将军听到这个长官辞职,一定会认为我因为丞相死后而不能礼遇他的儿子。也会使那些当世的权贵们责备我,危险啊!”车千秋这个做武库长官的儿子往西到了长安,大将军霍光果然因此责备魏相说:“年幼的新皇帝刚刚继位,认为函谷关是保卫京师的坚固之地,兵器库是精兵聚集的地方,所以任命丞相的弟弟做函谷关的都尉,任命他的儿子做兵器库的长官。现在河南太守不深切考虑国家大计,如果看到丞相死了就斥逐他的儿子,这是多么浅薄的举动啊!”后来有人告魏相滥杀无罪的人,此事下到了主管的官署。河南的卒戍中任都官的有二三千人,阻拦大将军,自我表白说愿意多在军队服役一年来赎河南太守的罪。河南的老弱者有万余人守着函谷关想要进去给皇上上书,函谷关的官吏把这件事报告了上级。大将军因为武库长官辞职的事,就把魏相交给廷尉治罪。魏相在监狱关了很久过了冬天,正巧赶上大赦才出狱。又有皇上的诏令让魏相去做茂陵的县令,后来又升迁为扬州刺史。过了几年,宣帝继位,召魏相入朝任大司农,不久升任为御史大夫。‎ 元康年间,匈奴派兵袭击在车师屯田的汉人,不能取胜。汉宣帝与后将军赵充国等商议,打算乘匈奴国力衰弱的机会,出兵袭击其西部地区,使其不能再骚扰西域各国。魏相上书汉宣帝劝阻说:“我听说,为人解救危乱,诛除凶暴,可以称之为‘义兵’,兵行仁义,称王于天下。如果受到敌人的侵略,不得已起而应战,则称之为‘应兵’,也可以取得胜利。为了一点细小的仇恨,忍不住愤怒而起兵,称之为‘忿兵’,忿兵往往失败。贪图别国的土地、财富而起兵,称之为‘贪兵’,贪兵将为别人所破。自恃国家强大,人口众多,企图在敌方面前显示自己的威力,称之为‘骄兵’,骄兵将会灭亡。这五种情况,不仅是人事,实为上天的意志。近来,匈奴曾向我国表明善意,得到汉朝的百姓,马上就将他们送回,未曾侵扰我国边境,虽与我国争着在车师屯田,我认为不足介意。现在听说各位将军打算兴兵攻入匈奴境内,恕我愚昧,不知此兵名义何在?”汉宣帝听从魏相的劝言取消了袭击匈奴的计划。‎ 在任九年,神爵三年去世,谥号宪侯。‎ ‎9.⑴秋日黄昏,郊外落叶,淡烟衰草,(季节、意象各1分)渲染出秋的寥廓与苍凉、萧瑟,(2分)衬托出旅人的愁苦。(1分)‎ ‎⑵借物言情(借景抒情),(1分)表达了词人频繁离别的愁苦(2分)与哀叹流年、自伤迟暮的深沉悲慨。(2分)‎ ‎10.(1)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杳不知其所之也(3)濯清涟而不妖(4)日月忽其不淹兮(5)赢得仓皇北顾(6)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拄杖无时夜叩门(8)则孤陋而寡闻 ‎11.(5分)①陌生:因为一直以来,在作者心中紫薇的名和形没有对上号。(或:作者不清楚紫薇究竟是人还是花,也不能确认,世上究竟有没有紫薇。)(2分)②熟悉:在作者心中,紫薇是个熟悉而温婉的名字,或者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符号。看到紫薇,作者如突遇故友,有一种亲切、亲近的情愫。(3分)‎ ‎12.(6分)(1)形式:①以明丽的环境烘托花的妩媚;②由面及点,再由点及面;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或:点面结合、远近交错);③描写紫薇既描形绘态、敷其色彩,又善造势,笔触灵动;④巧用比喻,化静为动;⑤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每点1分,任答四点得4分)。(2)内容:①展现紫薇缤纷艳丽、妩媚多姿;②抒发了作者初见紫薇的欣喜之情。(每点1分,共2分)‎ ‎13.(6分)①绽开的季节:紫薇打破自然秩序,在盛夏中不是其它植物乖巧地呈现浓郁,而是逆时而行,勇敢地面对夏天的酷热,热烈地绽放。(2分)②真正的价值:紫薇盛夏灿烂开放,步入秋季便凋谢无果,以凋谢抵制俗欲,彰显出坚守自我的可敬品格,使我们感触到它生命的价值。(4分)‎ ‎14.( 6分)①紫薇是自信、自豪的,是与世俗充满抗争的。紫薇逆时而行的生命方式,反叛世俗,特立独行;不求秋实,也是以无果向世俗的欲望挑战。②紫薇的生命方式是狂热、冲动的。为了一时的灿烂,而冲动狂热,了无收获,是无价值的,应循规蹈矩,遵循“春华秋实”的规律。(以上两点任答其一即可;若有其他见解,能自圆其说亦行。)(要求:观点明确2分,结合文章论说2分;论说合理2分。)‎ 甲、15.B一些激进国学家。‎ ‎16.否定。理由:①这种“焦灼”其实是对本民族缺乏自信的表现,忽视了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②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文化成果,这批文化成果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仍植根于中国。③日本学习西方,实现了强国之梦,而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不因此而消亡。‎ ‎17.黑格尔的话是指无论一个人走多远,都不可能改变他的肤色,意思是文化不会因为发展而失去它的根本。(2分)作者引用黑格尔的话是为了证明鲁迅等文化、思想巨人的创造虽然是在“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2分)但“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这一观点。(2分)‎ 乙、15.【A】‎ ‎16. 对《新青年》“双簧信”的不同看法;关于“整理国故”的不同见解;关于胡适被溥仪、蒋介石召见;关于胡适对日本入侵的态度。(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4分,答出四点得6分,)‎ ‎17. 在鲁迅生前,胡适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从不公开应战;鲁迅逝世后,胡适多次谈到了鲁迅,多有偏见。(每点3分)‎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加试题参考答案 ‎19.寡人之事不一/国家不定/百姓不治/亦子之罪/子有职/寡人亦有职/各守其职 ‎20.法家 荀况 ‎21. 做好自己份内的事 ‎【译文】子产做郑国的相国,郑简公告诉子产说:“我饮酒也不快乐啊。盛放祭品的器具不大,钟鼓竽瑟经常不响亮,我的事情繁多,国家不安定,百姓得不到治理,这些都是你的罪过。你有你的职责,我也有我的职责,我们各守其职吧。”子产下朝后,用五年的时间掌管政事,国内没有了盗贼,路不拾遗,桃树、枣树栽到大街上也没有人攀援,锥刀遗失在路上三天仍可以找得回来。这样的情况三年都没有改变,民众没有忍饥挨饿的。‎ ‎22.(5分) 参考答案:A、C( A中“自觉”错;C中“破坏者”错,应是“受害者”)‎ ‎23.(1)例如:①张飞在长坂坡,面队洪水般冲杀而至的曹操数十万大军,曾命令手下的骑兵,拖着树枝往来驰骋,冲起了漫天尘土,令曹操真的以为有一支兵马埋伏在这里,因此而不敢贸然进攻,使得刘备得以顺利摆脱曹操的追击。②诸葛亮派张飞取西川,在巴郡遭到了智勇双全的蜀中名将严颜的顽强抵抗。严颜利用巴郡易守难攻的特点,坚守不出,气得张飞暴跳如雷,怒骂不止。后来,张飞设计假装抄小路偷越巴郡,引严颜夜袭张飞后军粮草,被张飞活捉回营。③‎ 张郃守瓦口关,张飞见山上有百姓走动,便对魏延说:“夺瓦口关,只在这几个百姓身上。”他深知当地的百姓一定对这一带的地理非常的了解,一定会有隐蔽的捷径。于是张飞吩咐士兵将百姓带来,并且叮嘱他们不要惊吓百姓。张飞亲自接待,问长问短,终于从百姓的口中得出了一条通往瓦口关背后的小路。于是,魏延从正面进攻瓦口关,张飞从小路抄到瓦口山的背后,两面夹击,夺了瓦口关。 ‎ ‎(2) 周萍与蘩漪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全剧主线(2分)。周萍与蘩漪既是继母子关系,又是情人关系(1分);周萍与四凤既是兄妹关系,又是情人关系(1分);周萍与大海既是兄弟关系,又是劳资关系(1分)。‎ ‎(2) 周萍与蘩漪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全剧主线(2分)。周萍与蘩漪既是继母子关系,又是情人关系(1分);周萍与四凤既是兄妹关系,又是情人关系(1分);周萍与大海既是兄弟关系,又是劳资关系(1分)。‎ ‎24.(8分)①启动“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系统;②每年制定目标,最终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1990年水平,并到2050年再减少80%;③加大清洁能源投资;④呼吁共同应对挑战。(每点2分)‎ ‎25.(7分)布什政府在环保政策方面比较保守,限制地方政府的环保政策,不愿与别国加强合作;奥巴马在环保政策方面比较积极,鼓励地方政府的环保政策,愿意并倡导多国合作;还把环保政策与抵御金融危机结合起来。(第一方面3分,第二方面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