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5中国坚持和平开发利用空天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5中国坚持和平开发利用空天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5:中国坚持和平开发利用空天 ‎【背景材料】‎ 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11月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应邀前来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60周年“和平与发展国际论坛”的巴基斯坦等30国空军代表团团长,代表中国政府和军队对各位贵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胡锦涛强调,中国将继续秉持和平、发展、合作的理念,坚持和平开发利用空天,积极参与国际空天安全合作,推动建设互利共赢、安全和谐的空天环境,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  胡锦涛指出,空气空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保护人类安全的重要屏障。随着世界文明的进步,人类活动由陆地、海洋向空中拓展,并不断向新的高度进发。空天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纽带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领域。维护空天安全、构建和谐空天,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美好愿望。‎ ‎  胡锦涛郑重重申,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致力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将始终不渝地坚持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永远不搞军事扩张和军备竞赛,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 ‎【课标链接】‎ ‎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2.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3.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热点训练】‎ ‎1.张衡被郭沫若称为:“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中亦所罕见。”是因为他 ‎①发明和制作了地动仪 ②最早做了太阳黑子的记录 ③制定了《大衍历》 ④最早对月食做了科学的解释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两弹一星”的重大科技成就。“极端困难的条件”是指 ‎ ‎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②苏联背信弃义撕毁了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③国民党残余势力还未彻底消灭,巩固政权的斗争还未完成 ④“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和科技研究的冲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在人类历史上有巨大的历史意义。这主要是指“太阳中心说”的提出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B.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C.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地球的主人 D.为近代实验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4.世界大国普遍重视发展航天技术,下表反映了20世纪50—70年代这一领域的重大成果。‎ 时间 国家 航天技术成果 ‎1957年 苏联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61年 苏联 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1969年 美国 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1970年 中国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1971年 苏联 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 上述事实表明当时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②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奋起直追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力大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表述正确的是 ‎①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 ②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③促进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④科学和技术开始结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航天技术领域处于预先地位的国家是 A.苏联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7.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有:① 雕版印刷术 ② 记录太阳黑子 ③ 实测地球子午线 ④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⑤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唐朝僧一行的突出贡献是在天文历法方面,他制订了 ‎ A.《大衍历》      B.“太初历”      C.“十二气历”       D.《授时历》‎ ‎9.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非完美无缺,但在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意义则是不可否认的。这主要是指“太阳中心说”的提出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B.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C.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地球的主人       D.为近代实验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10.下列有关秦汉文化成就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汉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B.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预测千里之外发生的地震 C.《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史记》叙述了从黄帝至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 ‎11.海王星的发现是根据 A.哥白尼日心说的推算          B.牛顿理论的推测 C.法拉第学说的计算            D.爱因斯坦对时间、空间属性的提示 ‎12.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世界时间最长的是 A.春秋时期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B.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 C.北宋沈括创制了“十二气历”                 D.元朝郭守敬编定《授时历》‎ ‎13.下列有关沈括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            B.他著的《梦溪笔谈》记述了我国古代许多科技成就 C.他制的“十二气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D.李约瑟博士称他是“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 ‎14.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中国15世纪以前的科技成就“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了世界面貌”,属于这一方面的科技成就有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地动仪             ④指南针 A.①②④              B.①②③         D.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人类第一次实现翱翔太空的梦想是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16.下列关于美国科技发展的说法错误的 A.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69年美国 “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 C.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成功升空      D.2000年美国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17.下列关于苏联的航天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B.1961年苏联尼·捷列身科娃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 C.1969年苏联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  D.1981年苏联第一架航天飞机成功升空 ‎18.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两弹一星”的重大科技成就。“极端困难的条件”是指 ‎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②苏联背信弃义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③生产力水平、科技设备落后     ④“左”倾错误对科技研究的冲击 A.①②④              B.①②③         D.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航天育种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开创的农作物育种新技术,是将我国成熟的诱变遗传操作技术和返回式卫星技术相结合,利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将农作物种子带到200至400公里的太空中,利用太空特殊环境对农作物种子的诱变作用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 ‎ 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哪些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青少年应该向科技工作者学习哪些精神?‎ ‎(2)联系自身实际谈一谈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的研制、发射和回收工作的成功对于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 ‎(3)作为中学生,你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些什么?请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几条宣传标语。‎ ‎20.阅读下列材料 ‎   ‎ ‎               A                    B                     C ‎         D                      E                 F       G ‎(1)按要求填写序号:‎ 属于第一次科技革命发明创造成就的有              ;这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 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发明创造成就的有              ;在这次科技革命影响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展了哪些活动? ‎ 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明创造成就的有          ;这次科技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发展机遇,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来,我国是如何把握这次机遇的?‎ ‎(2)为B提供动力的是         机,为E提供动力的是         机,F的发明者被称为“发明大王”,他是         ,D的出现促使网络的出现,是人类进入        社会,D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 ‎(3)有人说:“科技是一柄双刃剑”。谈谈你就如何发挥科技的优势,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 ‎(4)从三次科技革命中我们得到的相同认识用一句话概为                        ‎ ‎21.阅读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 ‎ ‎ 图一 图二 图三 ‎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两种交通工具?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谁?图三是我国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运行的情景,你知道它是我国何时发生的呢?‎ ‎(2)这两种交通工具分别以什么为动力?它们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3)图一、图二与图三反映的分别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三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的作用?说明了什么道理?‎ ‎(4)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现在又兴起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这场科技革命是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青少年应怎样来应对呢?‎ ‎【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5.B 6.A 7.A 8.A 9.B 10.B 11.B 12.B 13.C 14.A 15.C 16.D 17.A 18.D ‎ ‎19.(1)成就:“长征1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第一种航天运载火箭。如今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拥有多种型号,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运载火箭较多的国家之一;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入太空轨道,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1975年11月,中国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除美、苏之外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器的国家。‎ 精神:作为青少年要向科技工作者学习,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习和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和实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青少年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情系祖国,报效祖国;要发扬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载人航天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和自强不息精神;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和实践,努力作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 ‎(3)A.中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多参加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B.标语:(1)自主创新,人才为本;(2)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0.(1)E;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B、F;资产阶级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或辛亥革命、或新文化运动)。C、D、G;863计划(或改革开放,或科教兴国等)。(2)内燃机;蒸汽机;爱迪生;信息化、核心(3)正面影响: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学习交往、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并将人类的步伐带到了宇宙空间。负面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困扰人类的问题。看法: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科技人才,坚持科教兴国。但同时也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高环保意识,用科技造福人类。(言之有理即可)(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生产力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言之有理即可)‎ ‎21.(1)火车机车、史蒂芬孙;汽车、卡尔本茨。2007年11月。(2)火车机车是以蒸汽机为动力,汽车是以内燃机为动力。意义: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3)图一是工业革命的成果,图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图三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三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人们的生活。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4)从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科学观和创新精神方面去考虑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