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地球的圈层运动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地球的圈层运动解析版

乐陵一中地球的圈层运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44分)‎ 1. 某地地下 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的游鱼,都会感到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 上下颠簸 D. 左右摇晃 ‎(文科备课组地理整理)C ‎(备课组长教学指导)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特征。根据地震波的特征可知,横波速度慢,只通过固体物质;纵波速度快,能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纵波的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所以会感到上下颠簸;横波的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所以能感到左右摇晃。由于横波不能通过气体和液体传播,所以飞鸟和鱼只能感觉纵波,感到上下颠簸,所以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的游鱼,都会感到纵波,感到上下颠簸,C正确,ABD错误。故选C。 ‎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2. 图中()‎ A. ①为岩石圈 B. ③为地壳 C. 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 D. 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幔 3. 图中①、②、③之间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 ‎(文科备课组地理整理)‎ ‎【小题1】C ‎【小题2】D ‎(备课组长教学指导)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可知,①为地表以下,莫霍面以上,应为地壳,A错误;③为软流层之上,应为岩石圈,B错误,C正确;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D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和地核,③为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①②并列且③​包含①,而②③有交集部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19年9月27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附近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剧烈喷发。火山喷发产生了大量的火山灰与岩浆。读“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球内部的 A. 地壳 B. 岩石圈 C. 地幔 D. 地核 5. 大量火山灰漂浮在大气中,可能导致 A. 周边大部分地区温度升高 B.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 C.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D.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 ‎(文科备课组地理整理)‎ ‎【小题1】C ‎【小题2】C ‎(备课组长教学指导)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地幔上部有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C对,ABD错。故选C。‎ 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大量火山灰漂浮在大气中,使大气中悬浮物增多,可导致大气云系增多,反射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周边大部分地区温度降低,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C对,ABD错。故选C。 ‎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9年08月0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发生7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回答下列问题。‎ 1.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软流层 B. 古登堡界面以下 C. 岩石圈底部 D. 莫霍界面以上 2. 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觉到()‎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B. 先左右摇摆,后先上下颠簸 C. 左右摇摆 D. 上下颠簸 ‎(文科备课组地理整理)‎ ‎【小题1】D ‎【小题2】D ‎(备课组长教学指导)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内向外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地核和地幔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地幔和地壳的界面是莫霍界面,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震源深度20千米,应该位于地壳,软流层位于地幔。故选D。 ‎ 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特点。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速度快,横波速度慢,所以发生地震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2019年10月31日19时50分在印度尼西亚塞兰岛发生6.2级地震(如图),震源深度30千米,震中位于南纬3.79度,东经127.83度。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 3.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地壳 B. 岩石圈 C. 地核 D. 软流层 4. 关于此次地震的叙述可信的是 A. 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 此次地震引发了大规模海啸、风暴潮等次生灾害 C. 地震发生时,处于该海域的船只上的人先感到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 会导致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新的岛屿 ‎(文科备课组地理整理)‎ ‎【小题1】B ‎【小题2】A ‎(备课组长教学指导)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地核与地幔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幔与地壳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在一起是岩石圈,岩石圈以下是软流层;此次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而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故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岩石圈,B对,ACD错。故选B。‎ 本题考查地震灾害的相关知识。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可知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A正确;风暴潮是由强风引起的,不是地震引起的,B错误;由于横波不能通过液体,故地震发生时,处于该海域的船只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 C错误;火山往往引发地震,地震引发火山可能性小,D错误。故选A。‎ ‎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 A. 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 B. 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C. 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D. 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 2. 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 A.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 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D. 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文科备课组地理整理)‎ ‎【小题1】C ‎【小题2】B ‎(备课组长教学指导)本题考查自然界物质循环相关知识点。③指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浓度,减弱温室效应,故C正确。①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在海洋覆盖下的大陆架地区同样有分布,海上油气资源的开采以及石油的泄漏会影响到海洋水环境,故A错误。②指工厂排出的废气,主要为二氧化碳;能够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为氟利昂,主要用于冰箱制冷,故B错误。④指沉积岩层中的动植物遗体在地下经历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而逐渐形成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过程,故D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大气二氧化碳 浓度增加的影响。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增强,A错;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增强,B正确;气候变暖会加快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和亚寒带针叶林向较高纬度地区扩展,因此C和D错。故选B。  ‎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6分)‎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和田玉”古称昆仑玉,玉石矿体一般位于海拔3300-4600米的昆仑山中,大约2.5亿年前岩浆侵入大理岩中而形成。源于昆仑山的河流河滩中也有玉石富集。一游客在某矿点附近捡拾一块呈扁球状、磨圆度好,表面光滑且有擦痕的玉石,经鉴定该玉石质地好,价值较高。近年来为开采昆仑山中的玉石矿,和田政府积极修建公路,以提高运输能力。下图为和田及周边地区玉石矿点分布及昆仑山地层地质图。 ‎ ‎(1)   推测游客最有可能是在甲、丙中哪一个矿点附近捡拾的玉石,并说明理山。‎ ‎(2)   指出玉石矿体形成的地球圈层,并说明该圈层在图中沿80°E的厚度分布特点。‎ ‎(3)为开采山中玉石矿,修建公路时可能会遇到哪些主要的自然困难?‎ ‎(4)某科考队乘车至丁处,欲徒步登山考察甲、乙矿点之一,据图分析他们应选择去哪个矿点,登山更容易。‎ ‎(文科备课组地理整理)(1)丙地。理由:甲地位子玉石矿床区,风化作用弱,风化层薄,玉石多棱角,表面较粗糙;丙地的玉石来源于山地;玉石在被流水长距离侵蚀、搬运过程中,受冲击、碾庄、摩擦、水蚀等作用,玉石旱扁球状、磨圆度好,表而较光滑,且可能有擦痕。‎ ‎(2)地壳。分布特点:玉石在地壳中,地壳厚度分布一般规律为山地大于盆地;图示区域南侧为昆仑山,北侧为塔里木盆地,故沿80°E的地壳厚度南厚北薄。‎ ‎(3)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有多处断裂带,地质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多风沙天气,水源缺乏。‎ ‎(4)乙矿点。原因:图中断裂带处,可能有悬崖峭壁,地势险峻;到乙矿点不需要经过断裂带,故去乙矿点登山更容易。‎ ‎(备课组长教学指导)(1)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甲地位子玉石矿床区,风化作用弱,风化层薄,玉石多棱角,表面较粗糙,丙地的玉石来源于山地,玉石在被流水长距离侵蚀、搬运过程中,受冲击、碾庄、摩擦、水蚀等作用,玉石旱扁球状、磨圆度好,表而较光滑,且可能有擦痕,丙地可以捡到玉石。‎ ‎(2)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玉石形成于地壳。其分布特点是玉石在地壳中,地壳厚度分布一般规律为山地大于盆地;图示区域南侧为昆仑山,北侧为塔里木盆地,故沿80°E的地壳厚度南厚北薄。‎ ‎(3)本题考查自然因素对交通线的影响。该地位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且有多处断裂带,地质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多风沙天气,水源缺乏。均是修建公路遇到的自然困难。‎ ‎(4)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读图可知,图中断裂带处,可能有悬崖峭壁,地势险峻;到乙矿点不需要经过断裂带,故去乙矿点登山更容易。‎ 1. ‎2019年08月0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九寨沟景区的比芒村。此次地震震级大,达到了7.0级;震源偏深,有20千米。截至2019年8月13日20时,地震造成25人死亡(其中24名遇难者身份已确认),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含游客)受灾,73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倒塌76间)。 ‎ ‎(1)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幔的厚度最大  B.地震波在地壳的传播速度比在地幔快 ‎ C.软流层紧贴于地壳以下  D.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 ‎(2)请推测本次地震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毁程度都远低于青海玉树7.1级、四川芦山7.0级、云南鲁甸6.5级地震的原因。‎ ‎(3)列举本次地震造成的危害有。‎ ‎(文科备课组地理整理)(1)D ‎ ‎(2)重灾区除景区人口集中外,其他区域村寨稀疏,总体人口密度较低;加之当地防震减灾能力近年来不断提升;震区房屋建筑抗震设防水平较高,房屋倒塌和严重损毁的比例很低,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抗震防灾意识强。‎ ‎(3)导致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旅游景观和旅游基础设施造成较严重破坏;对当地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引发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 ‎(备课组长教学指导)(1)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幔从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厚度为2800多千米;地核从古登堡界面到地心(地球半径约为6378千米),厚度为3400多千米,故地核最厚;地壳与地幔之间是莫霍界面,在莫霍界面以下(即地幔部分),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增加;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其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合称岩石圈,故软流层并不紧贴于地壳;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 ‎(2)本题考查防震、减震。可从人口密度、防震减灾能力、防震意思及建筑物的抗震水平等校对分析。读材料知,本次地震在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重灾区除景区人口集中外,其他区域村寨稀疏,总体人口密度较低;加之当地防震减灾能力近年来不断提升;震区房屋建筑抗震设防水平较高,房屋倒塌和严重损毁的比例很低,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抗震防灾意识强等,使得本次地震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毁程度都远低于青海玉树7.1级、四川芦山7.0级、云南鲁甸6.5级地震。‎ ‎(3)本题考查地震造成的危害。可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破坏、破坏景区环境、引发地质灾害等角度分析。读材料和所学知识知,本次地震造成的危害有导致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旅游景观和旅游基础设施造成较严重破坏;对当地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引发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