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本高考历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轮复习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本高考历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轮复习学案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四单元 第20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2013·临沂期中模拟)1956年2月,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兼经理崔琳爽在大会上表示:“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这表明(  )‎ A.工商业改造成为必然趋势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以实现 D.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答案] A ‎[解析] “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是将私营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是将资本家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6年2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在进行中,故选A项。‎ ‎2.(2013·盐城调研)下图是1954年河北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下列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B.国家对私有制经济的改造取得根本性胜利 C.当时个人崇拜已经非常突出 D.国家对工商业改造的最高形式是公私合营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理解。据图片中“公私合营”可以判断是对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形式,故选D项。‎ ‎3.(2013·南京调研)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24.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 ‎②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③计划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 ‎④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解答采用排除法,②不能从材料数据中分析得出,增长较快的可能有基数较小或者工业中的某一方面增长;④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必备的物质资料,①正确;1952年至1957年我国正在进行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建立了计划经济体系,③正确。‎ ‎4.(2013·郑州质检)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比1952年增长84%。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5%,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1.6%。这说明(  )‎ 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的发展 C.我国已基本上实现工业化 D.“一五”计划得到很好执行 ‎[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时间提示1956年和内容反映的主要是工业发展情况说明是一五计划,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工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故选D项。‎ ‎5.(2013·如东调研)“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动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肯定了人民公社期间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的建设,与平时对人民公社化否定的观点不同,故选A项。B、C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D项夸大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作用。‎ ‎6.(2013·连云港模拟)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答案] B ‎[解析] 三幅图中“公私合营”“农业合作化”体现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 开始于1958年,此时已经完成了一五计划建立了完整的工业化体系。‎ ‎7.(2013·济宁模拟)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是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认识。题眼在于观察材料反映的经济发展状况,这一阶段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农业两头好中间差,重工业和农业相反,符合十年探索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故属于二五计划。故答案为B项。‎ ‎8.(2013·杭州质检)《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答案] B ‎[解析] 首先根据材料判断材料所述是“人民公社”时期,人民公社的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这违背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律并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9.(2013·梅州五华质检)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57、1962、1970、1980)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949~1957年,新中国的成立促使我国粮食人均产量逐年提高 B.1957~1962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有所下降,原因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以及三年自然灾害的发生 C.1962~1970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说明“文革”对农业发展没有影响 D.1970~1980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原因是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发展脉络的掌握。1962~1970年因“左”的思想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受到影响的,如人民公社化运动,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0.(2013·德州一模)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这里的“各项工作”包含(  )‎ A.进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过渡时期(1949~1956年)总路线于1953年制定,其内容主要是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改革于1952年底完成,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8年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11.(2013·济南一模)1958年1月,毛泽东尖锐批评了1956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的《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说:“这篇社论……实际重点是反冒进的。”这说明(  )‎ A.毛泽东希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B.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 D.中国紧跟苏联建设步伐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材料中毛泽东尖锐批评的这篇社论的“反冒进”,可见毛泽东主张经济适当的冒进,即毛泽东希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12.(2013·兰州一中三模)195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人民公社的实质是(  )‎ A.第一规模要大,第二公有制程度要高 B.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会 C.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D.企图通过人民公社的道路,使中国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解答此题要结合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及主要目的,联系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可知答案为B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3·山西模拟)政府与经济关系的问题既是政治学,也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材料二 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有两种政策,一种是没收,一种是赎买。……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解放前同我们一起反帝反蒋,解放以后仍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帝国主义,赞成土改、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由于这个历史关系,对他们实行赎买政策,是合乎情理的……如果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统统没收过来,不光管不过来,还会引起资本家的抵制或破坏,势必造成停业或减产。‎ ‎——彭真《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材料三 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各级党的领导应向干部和群众说明,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 ‎——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清政府经济立法的背景及其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和1982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政府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 (1)背景:甲午战败,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利益,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民族企业纷纷兴建。。‎ 意义:突破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有利于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近代化,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 ‎(2)实行赎买的原因:民族资本家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赎买可以提高民族资本家的积极性。‎ 实行责任制的原因:人民公社不适应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日益阻碍中国农业的发展,各地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试验的成功。‎ ‎(3)要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要符合人民的利益。‎ ‎[解析] 第(1)问背景可以从经济上列强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加以分析;意义可以从打破传统政策,有利于经济近代化,有利于维护经济主权加以考虑。第(2)‎ 问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可以从统一战线和发展生产调整生产关系的角度加以分析;1982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因可以从生产关系的调整和成功的实践加以理解。第(3)问可以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加以分析。‎ ‎14.(2014·衡水中学)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要引以为戒。‎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胡锦涛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工业成就取得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所说的“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主要指什么?毛泽东的论述反映出我党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做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战略决策的必要性。‎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我国经济政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答案] (1)正确的方针保障(“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生产关系改革的促进(三大改造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保障);借鉴苏联的经验(苏联的支持与援助、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等)。‎ ‎(2)“缺点和错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理念:既要借鉴苏联的经验,又要破除对苏联的迷信;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3)国际因素:两极格局解体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世贸组织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国内: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融入世界潮流的必然要求。‎ ‎(4)党和政府的决策;基本国情;国际形势的变化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