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检测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检测试题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考点 题号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 宋明理学 ‎4、5‎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6、7‎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8‎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9、10、11、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4成都一模)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理解。“做事讲求道德”契合儒家“仁”的思想和“为政以德”的道德情操;“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契合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和“逍遥”的生活态度,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2014邯郸质检)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这一论述表明(  )‎ A.荀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B.援法入礼的思想主张 C.儒家和法家思想趋于合流 D.法是礼的前提和基础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阐明了礼和法的关系,认为礼是法的前提,是各种条例的总纲,没有礼就没有法,故D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故A项错误;B项很好的阐释了荀子礼法并举的思想,故B项正确;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故选B。‎ ‎3.“与西汉初年‘布衣将相’的状况不同,东汉创业集团大都出自两汉之际的‘士族大姓’。”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汉代政治中心东迁的结果 B.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结果 C.汉代经济中心南移的结果 D.西汉末年宦官专权的结果 解析:B 本题抓住关键词“士族大姓”,根据材料信息“士族”与“布衣”相对应,可得出两汉之际的“士”即读书人。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选官的考查标准,因此,使得东汉的创业集团大都来自于“士族大姓”,故B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A、D两项错误;经济中心此时并未南移,故C项错误。‎ ‎4.(2014南京三模)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材料陆九渊认为(  )‎ 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 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解析:B A项是王阳明的观点,故A项错误;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符合题意,符合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故B项正确;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读书明理体现的是向外探求,故C项错误;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D项错误。‎ ‎5.(2014鹰潭二模)“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而清人戴震指出:“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礼杀人。”这说明封建思想文化(  )‎ A.都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 B.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C.能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 D.对社会的影响是消极的 解析:B 材料讲述了程朱理学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而A、C、D三项均是从一个方面来说,均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6.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年)认为:“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材料中“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不包括(  )‎ A.提倡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 C.主张君主立宪 D.批判程朱理学 解析:C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故A项不合题意;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罪恶,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不合题意;尽管明末清初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一些限制君权的理由和设想,但是此时君主立宪制度在英国也尚未确立,这是维新派的主张,故C项符合题意;明末清初的思想家较为系统的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批判,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D项不合题意。‎ ‎7.(2015兰州月考)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出现上述思想转变的根源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对外贸易发达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变化 解析: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挑战,黄宗羲等人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张。B、D两项与史实不符;A项不利于商业发展,因此不会导致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8.徐光启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几卷,并建议开展分科研究。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其主要原因在于 (  )‎ A.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 B.西方列强的入侵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科举考试的束缚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主要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B项是外部环境,客观上有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可排除。 A、C、D三项都是其原因,相比较,A项是主要原因。‎ ‎9.(2014保定模拟)“车”的原始文字特别像一辆行进的马车。观察下图,通过“车”字的演变,得出关于汉字演变规律正确的是(  )‎ A.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为基础逐渐演变 C.美观性逐渐突出,实用性逐渐减弱 D.始终没有脱离象形文字的特点 解析:B A项说法正好相反,故A项错误;“车”的原始文字特别像一辆行进的马车,属于象形文字,具有图画的特征,故B项正确;后来在演变过程中,笔画简化便于书写,实用性逐渐突出,故C项错误;现在“车”字已经脱离象形文字的特点,故D项错误。‎ ‎10.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解析:A 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二元性的特点:世俗化倾向和高雅文化倾向,此外还须注意题干的时间信息:宋元以后。风俗画和文人画符合题干时间,从艺术特征来看,分别是世俗化与高雅文化倾向,A项正确;话本和小说在时间上是符合题干的,但都是世俗化倾向,B项排除;汉赋和唐诗都在宋代之前,C项排除;元曲和傩戏都是世俗化倾向的表现,D项排除。‎ ‎11.(2015黑龙江月考)有学者认为: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庶民成为推动城市大众文化的主流,出现一种新型文化——“庶民文化”。下列不属于“庶民文化”范畴的是(  )‎ A.风俗画 B.心学 C.宋词 D.明清小说 解析:B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心学的理论性、思辨性较强,属于士大夫哲学,故不属于“庶民文化”,答案为B。‎ ‎12.(2014茂名一模)“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  )‎ A.道家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解析:A 道家思想讲求自然无为,重视辩证思维,材料中“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计白当黑”“有无相生”“虚实相象”,正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B、C、D三项的主张均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2014衢州质检)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于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帷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犊,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所在。(10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董仲舒支持中央集权的理论来作答;第二小问,依据“积极影响”的设问和材料一中“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反对任何分裂活动”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等来回答。第二小问,从经济、科技和教育等角度寻找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帷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可以看出,其对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结合所学李贽的思想来作答。第二小问,要考虑到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但还要让世人“知道”李贽的罪行,以防其他人效仿李贽。‎ 答案:(1)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 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8分)‎ ‎(2)努力: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 条件: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 (8分)‎ ‎(3)理由:李贽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反对礼教的虚伪。‎ 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加强思想控制;“深曝其罪”,警示后人。(10分)‎ ‎14.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显露某些民主的、人文的近代社会的熹微晨光,其在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某些表现就是它的背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之中叶以后,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两大主流之一的是讲世情。……讲世情小说出现的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间于人间的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最著名的是《金瓶梅》。……清代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比较的多,我现在可以分成四派来说。……人情派,即可以著名的《红楼梦》做代表。‎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材料二 下面是两幅封建社会时期的绘画作品 材料三 某校教师研习李贽思想的学习笔记 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李贽对正统的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他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也就是说,“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他在批判理学家的“天理”“道心”的同时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他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他所宣扬的自私在当时的背景下,显然具有反对“灭人欲”的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价值。他是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他的观点具有浓厚的反正统意识,开启了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局面。‎ 材料四 某校教师研习城市发展史的学习笔记 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推动了工商业城市的兴盛,都市中的一些富商往往衣服屋宇,穷极华靡,金钱珠宝,视为泥沙。伴随商业的发展,苏州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现象(《明神宗实录》),这表明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至清朝苏州已经是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与之相随的是,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鲁迅讨论的明代中叶以后的小说流派是什么?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小说流派的基本特点。(8分)‎ ‎(2)材料二是充满士大夫情调的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这类绘画的艺术形式被称为什么?其基本特点是什么?(5分)‎ ‎(3)材料三中,李贽的思想观点具有的最大特征是什么?在他生活的时代,思想界的主流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什么?(5分)‎ ‎(4)综合材料一、二、三,明代中叶以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倾向是什么?结合材料四,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8分)‎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讲世情”“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写炎凉的世态”等可归纳出流派及特点。第(2)问从材料二两幅画的信息可看出是文人画,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从材料三中“他的观点具有浓厚的反正统意识”可知李贽思想观点中最大的特征是反正统意识;结合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可知当时思想界的主流是理学。第(4)问需综合明代文学、绘画、思想的特点并由此归纳出明代中叶以后传统思想文化的倾向。出现原因据材料四总结归纳。‎ 答案:(1)世情小说。描摹人生世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世态炎凉、人间的悲欢离合)。(8分)‎ ‎(2)文人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或抒情写意)。(5分)‎ ‎(3)反正统意识。理学(或心学)。(5分)‎ ‎(4)民主的、个性化的、世俗化的思想文化倾向(人文主义的、回归人性等思想文化倾向)。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