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地理高考辅导班资料地表形态的塑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河区地理高考辅导班资料地表形态的塑造

天河区08届高三地理辅导资料 ‎ -----地表形态的塑造 ‎75中学 孙明尘 一、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二、课标解读 ‎1、 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形式;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本条标准关注的是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是课标要求掌握的重点。学生能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并能联系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和利用,绘制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的简图,说明其转化过程。‎ ‎3、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举例说明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4、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地表形态。‎ 三、能力解读 ‎1、会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3、建立内力和外力辨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四、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本章是重点考查内容之一,今后高考命题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板块构造学说是初中地理内容,新教材中并没有只提到,但这部分内容在历年的高考中经常成为考试的重点,今后此知识点仍将成为一个新热点。本考点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并据此会分析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及典型地貌。‎ 2、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形成的典型地貌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比重有所增加,显示了本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对典型地貌成因的分析及其分布仍是考查重点。‎ 3、 山岳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形成只是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的典型代表,今后的高考中将以此为命题的切入点,通过某种地貌的特征,分析形成原因。‎ 五、2008年高考复习应对策略 针对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在高考复习中要抓住如下几点:‎ 1、 深入复习地质作用,理解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对岩层的影响、形成的地貌等,并从本质意义上理解内外力作用是自然界的基本物质循环之一地壳物质循环的具体表现。‎ 2、 进一步熟悉板块构造学说,它市许多地质现象产生的基础,地球上的火山、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关,许多高大山地的形成也是板块碰撞的结果。‎ 3、 熟悉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通过一些熟悉的地貌实例,如:河流的冲积平原、三角洲,风力形成的沙漠、沙丘、黄土,冰川形成的各种冰蚀、冰积地貌等,分析它们的成因、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六、知识体系 七、典型例题 ‎1、全球六大板块的边界可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两大类,该地质剖面线上板块边界线的分布情况是:‎ ‎ A.有2处生长边界和2处消亡边界 B.有3处生长边界和2处消亡边界 ‎ C.有3处生长边界和3处消亡边界 D.有4处生长边界和3处消亡边界 图2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情况的地球剖面示意。‎ 读图2回答2—3题。‎ ‎2、在六大板块中,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 )‎ A.3个 B.4个 ‎ C.5个 D.6个 ‎3、比较K、L、M、N四地洋底地壳的地质年龄( )‎ ‎ A.L>N B.LK D.M>N 右图是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回答4题。‎ ‎4、下列关于该地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 最正确是 ‎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乙丙甲 ‎ D.丙乙甲 读右面某地区地质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侵入岩的形成时间,最准确的判断是 ‎ A.岩层⑥形成之后,岩层⑤形成之前 B.岩层③形成之后,岩层①形成之前 C.岩层④形成之后,岩层③形成之前 ‎ D.岩层①形成之后 ‎6、下列关于图中甲处的判断正确的是 A.石油往往埋藏在与甲相似的地质构造中 ‎ B.甲处是向斜,为谷地 C.岩层②中可能含有化石 ‎ D.甲处可能储藏有丰富的地下水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学习目标导引 节 课标要求 教材主要内容 学习要点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内力作用 ‎*知道什么是地表形态 ‎*知道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理解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变化中所起的作用 ‎*理解地壳运动是营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运用内力作用知识,分析常见的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外力作用 ‎*知道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理解外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变化中所起的作用 ‎*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运用外力作用知识,分析常见的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知道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原因 ‎*用图文资料或绘制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二、本节知识结构线索:‎ 内力作用 用 外力作用 表现形式 主要方式 ‎ ‎ 营造地表形态的 力量 ‎ ‎ 岩石圈的 ‎ ‎ 物质循环 ‎ ‎ 能量来源 ‎ ‎ 能量来源 ‎ ‎ 地壳 ‎ ‎ 运动 ‎ ‎ 岩浆 活动 ‎ ‎ 搬运作用 ‎ ‎ 侵蚀作用 ‎ ‎ 垂直运动 ‎ ‎ 风化作用 ‎ ‎ 水平运动 ‎ ‎ 变质作用 ‎ ‎ 变质岩 ‎ ‎ 沉积岩 ‎ ‎ 岩 ‎ ‎ 浆 ‎ ‎ 岩浆岩 ‎ ‎ 堆积作用 ‎ ‎ 使地表形态高低不平 使地表形态趋向平坦 三、重点难点突破 重点知识 ‎1、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 使地表隆起或拗陷,形成高山或盆地 同时进行,相互作用,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 外力作用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 把高山消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 ‎【突破措施】我们区别内、外力作用主要从能源来源、表现形式以及形成地貌上来区别,另外还应注意内、外力之间的关系。纵观整个地壳发展历史,内力作用是主导。‎ ‎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主要地表形态 主要地表形态 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 喀斯特地貌,如峰林、溶洞等。‎ 沟谷 峡谷 V型谷 沉积作用 流水沉积 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风力侵蚀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风蚀洼地 风力沉积 沙丘 黄土高原 冰川侵蚀 角峰 冰斗 U型谷 冰川沉积 冰碛丘陵 冰碛湖 海浪侵蚀 海蚀陡崖 海蚀柱 海浪沉积 沙滩 ‎【突破措施】内力作用为地表形态提供了“粗毛坯”,外力作用在此基础上,精雕细刻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我们突破这一重点关键是知道一些典型地貌是在何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特别是根据一些地貌图判断地貌成因,为此我们可以将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按外力作用的因素分成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海浪作用形成的地貌等几大类,每一大类再分成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小类。‎ 难点知识 ‎3、地球自形成以来,地壳就一直就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地壳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按照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升降运动两种类型,比较如下: ‎ 地壳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 岩层变化 对地表形态影响 相互关系 水平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水平位移,‎ 弯曲隆起 巨大的褶皱山系 断裂张开,形成裂谷或海洋 ‎ 1、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是相伴发生的;  2、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常有主次之分;  3、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 隆起或凹陷 高低起伏 海陆变迁 ‎【突破措施】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形成了陆地和海洋,奠定了地球表面的基本格局。突破该难点从形式上可以采用将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列表对比的方法,从内容上抓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各形成什么地貌这一关键点。同时地壳运动要与形成的地貌结合在一起复习,通过一些具体实例说明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形成的地貌有什么不同。‎ 重难点知识 ‎4、地壳物质循环 ‎【突破措施】地壳物质循环与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一样都是自然界的基本物质循环之一。我们突破这一重难点的策略是先根据教材归纳出地壳物质循环最基本的过程:由岩浆变成各种岩石,再由各种岩石变成岩浆的过程;再通过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熟悉地壳物质循环的环节及各环节的作用;最后通过变式图举一反三,对该难点巩固练习。‎ 四、典型例题剖析:‎ ‎1.有关地表形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 B.只有内力作用才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 C.内力作用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所以先有内力作用后有外力作用 ‎ D.内外力作用同时起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 答案C ‎2.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内力作用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太阳能 ‎ B.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也属于外力作用 ‎ C.内力作用的进行十分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 ‎ D.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 答案 D ‎3.下列地形与其成因搭配正确的是 A 长江三峡——地壳上升流水下切 B 黄土高原——流水堆积 C 日本海沟——板块张裂 C 黄河三角洲——海浪冲积 解析:A 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流水下切,属于流水的侵蚀作用;B 黄土高原是在风力的堆积作用下形成的;C 日本海沟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 C 黄河三角洲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 答案 A ‎4.图示符合移动沙丘剖面图的是(图中箭头表示风向) ( )‎ ‎5.移动沙丘可侵害农田和村庄,因此防风固沙林应建在 ( )‎ ‎ ①陡坡一侧 ②缓坡一侧 ③迎风坡一侧 ④背风坡一侧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 4、D 5、D 读“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8-9题。‎ ‎6.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 B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C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 D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7.若图示表示地壳的物质循环(其中c表示外力作用),下列正确的叙述是 (双选) ‎ ‎ A.b、d表示变质作用 B.有色金属矿主要分布在③类岩石区 ‎ C.生物出现以后,参与了②类岩石的形成 D.e作用的能量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 答案 6、D 7、AD ‎8.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方框内填写三大类岩石和 物质名称。‎ ‎(2)写出各数码所表示的地质作用名称:‎ ‎①________作用,②______作用,③________作用,‎ ‎④_______作用,⑤________作用。‎ ‎(3)从_______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_________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 解析:地球内部的岩浆通过上升冷却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以及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和未风化的岩浆岩,在地壳一定深度,经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在地壳深处发生重熔再生作用,被高温熔化,形成新的岩浆。‎ 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沉积岩 沉积物 变质岩 岩浆岩 岩浆 ‎(2) 上升冷却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 ‎ ‎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作用 ‎(3) 岩浆 新的岩浆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一、 教学目标导引 节 课标要求 教材主要内容 学习要点 山岳的形成 ‎1.以山岳为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举例说明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 ‎*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 ‎*运用示意图判读背斜与向斜、断块山(地垒)和断层谷地(地堑)‎ ‎*列举典型的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实例 ‎*知道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方式和线路结构的影响 ‎*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空间分布和走向的影响 二、本节知识结构线索:‎ ‎ ‎ 山岳的形成 ‎ ‎ 褶皱山 ‎ ‎ 火山 ‎ ‎ 山岳影响 交通运输 ‎ ‎ ‎ ‎ 背斜山 ‎ ‎ 正常情况: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 ‎ 地形倒置 ‎:‎ 背斜成谷 ‎,‎ 向斜成山 ‎ ‎ 向斜山 ‎ ‎ 断块山 ‎ ‎ ‎ ‎ 断层 的形成 ‎ ‎ 断层组 合形态 ‎ ‎ 相对上升 岩块 ‎ ‎ 相对下降岩块 ‎ ‎ 断 块 山 ‎(‎ 举例 ‎)‎ ‎ ‎ 形成谷地 或低地 ‎ ‎ 形成山岭或高地 ‎ ‎ 火 山 类型 火山 的组成 ‎ ‎ 岩浆的喷发 ‎ ‎ 方向 ‎ ‎ 选址 ‎ ‎ 结构 ‎ ‎ 火山口 ‎ ‎ 火山锥 ‎ ‎ 三、重点难点突破 重点知识 ‎1、褶皱或断层的区别。‎ 构造类型 受力情况 岩层变化 地表形态 主要区别 褶皱 压力 波状弯曲变形 高大的褶皱山脉 岩层未失去连续完整性 断层 压力和张力 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断块山地 岩层失去了连续完整性 ‎【突破措施】褶皱是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它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分为背斜和向斜。在突破这一重点时可采用先复习地质作用的概念;由地质作用的概念引出地壳运动,再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叫地质构造,引出地质构造的概念;再由地质构造的概念引出褶皱这一地质构造,最后再由背斜和向斜这良种形式分析褶皱山的形成。‎ ‎2、断裂和断层的区别。‎ ‎【突破措施】突破这一重点时应先弄明白断层的概念,然后再依据断层上升与下降岩块的关系,分析断块山的形成。另外在这一重点的复习时紧紧抓住一些实例,如庐山、泰山、华山、东非大裂谷、汾河谷地、渭河平原等,分析它们的成因,有利于正确理解断层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难点知识 ‎3. 如何判别背斜与向斜?‎ 名称 岩层形态 地形 判断依据 岩层出露特征 未受侵蚀 久经侵蚀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形成谷地 中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岩层从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对称分布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成为谷地 形成山岭 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岩层从中心向两侧由心到老对称分布 ‎【突破措施】我们在区别背斜和向斜可以从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形成的地貌(包括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等方面列表比较。‎ ‎4、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措施】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都有很大帮助。例如,石油、天然气一般储存在背斜构造中;向斜构造盆地,利于储存地下水。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背斜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较小,可降低成本。断层构造地带沿断裂面附近岩块因强烈挤压而产生破碎,往往形成一条破碎带。因此,隧道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同时防止因坝基或地基不稳固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在山地区域、溪沟、河流常沿断层面发育,有断层的地方,常有地下水出露,这对寻找地下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5.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 ‎【突破措施】山岳地区由于地形崎岖,相对高度大,它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的影响: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分布格局的影响:通常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常常要迂回前进。如在陡坡上建成“之”字形弯曲 四、典型例题剖析:‎ 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 A.山脊向斜 B.山脊背斜 C.山谷向斜 D.山谷背斜 解析:图中等高线向高值凸出,说明弯曲区中心线的高度比两侧低,为山谷,岩层以A处为中心向两侧由老变新,为背斜。‎ 答案:.D ‎2.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如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在该图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是C岩层 D.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 解析:C岩层为砂岩,属于沉积岩,能找到化石,石灰岩地区不适宜建大型水库,图中的地貌既不是单纯的背斜成山,也不是单纯的背斜成谷,所以A、B两项说法不准确。‎ 答案:C ‎3.右图为某地地层示意图。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层” ‎ 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 A.天然气 水 石油 B.水 石油 天然气 C.石油 天然气 水 D.天然气 石油 水 答案D ‎4.有关山岳对交通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山岳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不能修铁路 ‎ B. 山岳地区的交通方式以公路为主,其次才是铁路 ‎ C. 山岳地区的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山脊,便于观光 ‎ D. 山岳地区修建铁路应尽量跨越河流,以节省投资 答案 B ‎5、.读图回答: ‎ ‎ ‎ ‎(1)A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在地貌上,丙地是 ‎ ‎(2)B处在地质构造上是 ,该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地形上是 ,地形形成的原因是 ‎ ‎(3)甲、乙两地在地貌上形成差异的起主导作用是 丙、丁两地在地貌上形成差异的起主导作用是 (选择填空)。 ‎ A. 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 风力堆积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4)表示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是图中________处 ‎【命题立意】本题是考查运用示意图判读背斜与向斜、断块山(地垒)和断层谷地(地堑)的能力,理解内.外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变化中所起的作用 ‎【解题思路】本题注意区分地形和地质构造的区别.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因受力发生弯曲,叫做褶曲.不要单纯根据地形的形态判断褶皱的基本形态,因为在褶皱形成后,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有可能出现地形倒置的现象(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而应该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有岩石破裂且破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结构才是断层.在断层发育的地区,因断层的抬升或下降,断层的岩块可形成块状山地或谷地.‎ 答案(1)断层,谷地 ‎(2)背斜,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向上拱起, 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3) A ; B (4)丙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 教学目标导引 节 课标要求 教材主要内容 学习要点 河流地貌的发育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以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为例。)‎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 知道河流侵蚀的主要类型 ‎* 理解随着时空的变化,河谷受到的侵蚀作用和河谷形态特征的差异 ‎* 认识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发展过程和主要类型,识别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地区 ‎* 理解河流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理解河流地貌对高原地区聚落分布的影响 ‎* 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山区聚落分布的影响 ‎* 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冲积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本节知识结构线索:‎ ‎ ‎ 三、重点难点突破 ‎1、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形式 作用形式 侵蚀方向 对地貌的影响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 水平方向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下蚀 垂直于地面 垂直方向 使河床加深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 水平方向 使河谷展宽 2、 河谷的形成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沟谷发育而成。‎ 河谷的形成阶段 初期 中期 成熟期 主要侵蚀方式 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以侧蚀为主 河谷的形态特征 河谷横剖面呈 型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河谷横剖面呈槽形,上游窄而深,下游宽而浅 3、 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 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由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组成部分 分布 地貌特点 洪积—冲积平原 山前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平原 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叉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突破措施】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有多种类型,河流地貌是其中的代表。河流地貌包括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两种,河谷是最主要的侵蚀地貌,在把握时主要分清地貌发育的不同阶段的特征,抓住上游河的“V”形谷,中游的“U”‎ 形谷,下游的槽型谷的特征。堆积地貌要分清山区的冲积扇,中游的河漫滩平原,下游的三角洲平原,三种类型有区别又有联系。‎ 2、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的聚落分布有很强的吸引力。‎ 地形区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高原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多呈带状 山区 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有肥沃的土壤 呈明显的条带状 平原 聚落分布最密集,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带状、团状 四、典型例题剖析:‎ 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1—2题。 ‎ 1、 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a,②—b,③—c ‎ B.①—b,②—a,③—c ‎ C.①—c,②—b,③—a ‎ D.①—c,②—a,③—b ‎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侵蚀,搬运,沉积 ‎ B.侵蚀,沉积;搬运 C.沉积,搬运,侵蚀 ‎ D.搬运,沉积,侵蚀 答案 1、D 2、A ‎3.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通常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 A. 两条河流交汇处 B. 河流的发源地 ‎ C. 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 D. 河口位置 答案B ‎4.以下关于河流堆积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洪积扇一般发育于山前 B. 河漫滩平原一般发育于山前 ‎ C. 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的中游 D. 河漫滩平原形成于河流的凹岸 ‎ 答案A ‎5.读下图回答:‎ ‎(1)崇明岛将长江口分为A、B两叉。两叉中,_______的流量较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近几十年来,崇明岛以东沙洲群迅速扩大、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启东港今后发展趋势为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崇明岛上C、D两个港口中,发展前途好的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5)上海港港区主要在市区的黄浦江两岸,海轮要经吴淞口进入黄浦江。长江口泥沙情况对上海港进出航道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转偏向力对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河水的流动方向影响,继而对地表形态和人类活动带来影响。‎ ‎【答案】‎ ‎(1)B 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2)长江中上游山区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长江泥沙量增加,长江口沉积加剧 ‎(3)水道越来越浅,最后成为陆地 原因是北汊流量流速小,泥沙沉积多 ‎(4)C 因为D将位于新的北汊附近,汊口岛屿、沙洲阻挡,泥沙淤积多 ‎(5)崇明岛北汊将要消失,且位于右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泥沙不易沉积,因此,上海港前途更好。‎ 天河区08届高三地理辅导练习 ‎ -----地表形态的塑造 ‎(总分100分;检测时间45分钟)‎ 一.单选题(共40 分,每题2分)‎ ‎1.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红色荒漠”,它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沉积作用 B.风化作用 C.风蚀作用 D.水蚀作用 ‎2.下图表示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图是( )‎ ‎3.有关地壳升降运动的正确叙述是(  )‎ A.造成巨大褶皱山系 ‎ B.使岩层发生水平方向位移和弯曲变形 C.使地壳隆起和拗陷,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 D.海岸线变形,断裂为裂谷和海洋 ‎①‎ ‎②‎ ‎③‎ ‎④‎ 右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简图,读图判断4-6题 ‎4.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可能是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5.图中岩层,可能含有生物化石的是 A.① B.② ‎ C.③ D.④‎ ‎6.如果③是石灰岩,则④为 A.花岗岩 B. 岩浆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7.下列地质作用中,对地壳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 A. 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风化作用        D. 固结成岩作用 ‎8.不属于地壳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板块交界外发生褶皱山系是:( )‎ A.喜马拉雅山 B.乞力马扎罗山 C.阿尔卑斯山 D.安第斯山 ‎9.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侵蚀作用表现的是:‎ A.岩石的崩解      B.石灰岩溶洞扩大 ‎ C.沙尘漫天飞扬    D.三角洲不断扩大 读右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 )‎ A.背斜 B.向斜 ‎ C.地垒 D.地堑 ‎ ‎11.甲处构造的形成及其上部缺失的地质过程是 ( )‎ ‎①水平挤压 ②水平拉伸 ③地壳上升 ④地壳下降 ⑤外力侵蚀 ⑥外力沉积 A.①③⑤ B.②④⑥ ‎ ‎ C.①④⑤ D.③④⑤ ‎ ‎12.读左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A 沿山谷延伸 B 沿山脊延伸 ‎ ‎ C 沿等高线延伸 D 沿经纬线延伸 ‎13.右下图是“三大岩石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数码① ~ ⑥所代表的内容依次是 ( )‎ A.①沉积岩②岩浆③侵入岩④变质岩⑤岩桨岩⑥喷出岩 B.①岩浆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沉积岩⑤沉积物⑥喷出岩 C.①喷出岩②沉积物③变质岩④沉积岩⑤岩浆⑥侵入岩 D.①侵入岩②喷出岩③变质岩④岩浆⑤沉积岩⑥沉积物 ‎14.下图是相同比例尺的同一地区的等高线地图(图甲)和地质图(图乙),其中含有古人类化石地层年代距今2百万年,含有恐龙化石地层年代距今1.4亿年,含有三叶虫化石地层年代距今5.2亿年,该地区属于 (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谷 ‎15.日本的富士山按其成因属于 A.背斜成山 B. 向斜成山 C. 断块山 D.火山 ‎ ‎16.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②道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 ③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 ④道路在缓坡上是“之”字形弯曲 ⑤道路应避开沼泽地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17.下列哪幅图能正确反映安第斯山脉的形成:‎ ‎18.读下列“某河道示意图”, 某港务局拟在图中ABCD四处河段建设港口,最好的选择是:‎ E A.A处 B.B处 C.C处 D.D 处 ‎19.右下图C中处分布最广的地貌类型是( )‎ A.魔鬼城 B.流动沙丘 ‎ C. 戈壁滩 D.溶洞 ‎20.右上图是五种外力作用相互联系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的外力作用中,表示 海南省三亚美丽的亚龙湾沙滩成因的是          (  )‎ 二.双选题(共18分,每题3分)‎ ‎21.人类遵循地质构造规律开展的实践活动是( )‎ A、在背斜构造地区找石油、天然气 B、在向斜构造盆地找地下水 C、在汾河谷地修建大型水库 D、沿地下断层线开挖地下隧道 ‎2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有益的影响是( )‎ A.内蒙古草原退耕还牧 B.黄土高原植树种草 C.撒哈拉大沙漠南部草原区开垦成耕地 D.亚马孙平原的大量热带森林砍伐 ‎23.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其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 ‎ A.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流水的侵蚀作用 B.黄土高原的沟壑——流水的侵蚀作用 C.天山山麓的冲积扇——风力的堆积作用 D.准噶尔盆地中的蘑菇石——风力的侵蚀作用 ‎24.判断背斜、向斜的依据是(  )                    ‎ A.岩层的弯曲形态 B.地形的起伏状况  C.岩层的坚硬程度 D.岩层的新老关系 25.下列地表形态,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有:( )‎ A.U形谷  B.地堑  C.块状山地  D.角峰 ‎26.地壳变动的结果是:‎ ‎ A.产生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B.形成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 ‎ C.使地表形态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 D.使地质作用复杂、多样化 三、 读图、填图题(第1题 15分, 第2题7分, 共 22分)‎ ‎27. 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 ‎(1)在断面图右侧的短线上,注出相对应的河流位置的字母。‎ ‎(2)在断面图右侧的长线上,注出流水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3)若只考虑地形因素,三处人口最密集的可能是_______处,试分析原因。‎ ‎(4)一条大河自上游向下游依次出现的地形地貌类型一般是[ ]‎ A.河谷、湖盆、三角洲、河曲 B.盆地、峡谷、河曲、三角洲 C.V字形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 D.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 ‎(5)若干年后,若只考虑自然原因,该河流的长度将( )‎ A.变长 B.变短 C.可能变长也可能变短 D.不变 ‎(6)假如A处有一城市,这座城市的形态具有什么特征?为什么?‎ ‎28.右图中甲、乙、丙表示各种不同成因形成的岩石:a、b、c、d表示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甲、乙、丙中,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 的岩石是 ,含有古生物 ‎ 化石的是 ‎ ‎(2)在a、b、c、d中,表示外力作用的 是 ,表示变质作用的 ‎ 是 ,表示重熔作用的 是 。 ‎ ‎(3)请在图中( )填出地壳运动的状态 四.简答题(共 10分)‎ 同学们秋游时来到一片森林茂密而幽深的山谷,大家都好奇地猜测这片山谷的成因。请你对这片山谷的成因提出假设?‎ ‎1.‎ ‎2.‎ ‎3.‎ ‎4.‎ 典型例题答案:1、B 2、B 3、D 4、A 5、D 6、D 天河区08届高三地理辅导练习 ‎ -----地表形态的塑造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2.C 3.C 4.B 5.C 6.D 7.A 8.B 9.B 10.B 11.A 12.A ‎ ‎13.B 14.C 15.D 16.D 17.D 18.A 19.B 20.C 二.双选题 ‎21.AB 22.AB 23.BD 24.AD 25.BC 26.BC 三.读图.填图题 ‎27.‎ ‎(1)和(2)‎ ‎(3) C处;位于河流的下游,有广阔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4) C ‎ ‎(5) A ‎(6)呈狭长的条带状.因为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地形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比较适宜聚落的发展.故山区的聚落形成明显的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28.‎ ‎(1)丙,乙 (2) C, B, A (3)地壳下沉,地壳上升 四.简答题 ‎1.向斜成谷 ‎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松散易被侵蚀成谷地 ‎3.断层两翼的岩体相对上升,中间的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 ‎4.河流侵蚀下切形成河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