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
高考历史比较题内容总汇 ★必修部分 目录 1、比较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异同 2 2、选官制度的变化 2 3、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的比较 2 4、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 3 5、比较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 3 6、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 3 7、公元前8—前3世纪中西方文明的比较 4 8、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区别 4 9、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 4 10、主义由理论到实践(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 5 11、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5 12、十月革命道路与中国革命道路的比较 6 13、《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6 14、比较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与影响 7 15、近代列强主要侵略方式 7 16、近代三大革命运动的对比 8 17、中国革命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比较 8 18、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 9 19、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9 第 31 页 20、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的比较 9 21、港澳台问题的比较 10 22、近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 10 23、明清时期,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状况 10 2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1 25、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11 2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12 27、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13 2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3 29、比较近代中国的五种经济形态 14 30、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14 31、西方与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差异 15 32、1956—1976年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误 15 33、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6 34、对比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6 35、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17 36、20世纪50至70年代,苏、美、中三国经济发展对比 17 3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17 38、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 18 39、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 18 40、苏联(俄)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 19 41、比较世界历史上三大经济发展模式 19 42、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比较 19 43、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区别 20 第 31 页 44、比较世界四大经济组织 20 45、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21 46、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21 47、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21 48、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21 49、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比较 22 50、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22 51、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张 22 52、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脉络 23 53、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地位及原因 23 5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思想的异同 23 55、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24 56、古希腊人文主义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24 57、启蒙运动思想家及其思想 24 58、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 24 59、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及其内涵 25 60、古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比较 25 6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25 62、古代中国四大发明 26 63、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背景、重点和成就 26 64、中西方绘画的比较 26 65、从整体上把握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 26 66、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的比较 27 67、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27 第 31 页 68、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过程 27 69、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28 70、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特点 28 7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异同 28 72、比较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29 73、蒸汽机的发明与电气技术应用的比较 29 74、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29 75、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 30 76、16—18世纪中国和欧洲科技的结局及其原因 30 第 31 页 1、比较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异同 选项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相同点 (1)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2)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不同点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连,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 传承制度 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 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 辖区内只行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有利于巩固当时的统治秩序;但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2、选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 制度 选拔方式或原则 特点 汉朝 察举制 以品行举荐为官,举孝廉为主 以才能和品德为依据,察举与举荐相结合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以门第为标准,注重门第和家世 与当时的士族制度密切相关 隋唐 科举制 考试选拔人才 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局面 明清 沿用科举制 八股取士 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3、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的比较 比较项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不同点 应用朝代 确立于秦,盛行于汉 确立于隋,盛行于唐 内部结构 综合性的中央机构,其中行政、军事、监察等权力融为一体,皇帝家政、国政混为一谈 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机构 丞相职权和地位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从而加强了皇权 作用和地位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趋向巩固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同点 ①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中央行政制度 ②从结构上看都具有分工明晰、职责分明,既相互配合又互相牵制的特点 ③机构设置呈现以皇帝为中心、由内而外放射性分布的特点 ④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4、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 比较内容 中国 西方 第 31 页 特点 实用性、集体、等级 理性、个体、平等 发展趋势 趋向专制 走向民主 政治改革、法律制度 加强君主专制,法制是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工具 古希腊实行民主,以法律作保证;古罗马先共和再帝制,以法律巩固统治 文明延续与否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促使文明进一步延续 缺乏强有力的权威,国家不统一,易破坏文明的发展历程 认识 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 5、比较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 项目 明清时期的中国 西方 经济 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开展工业革命,向工业国家转变 政治 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 外交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思想 理学占主导;八股取士、文字狱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科技 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产生 6、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 改革 措施 影响 梭伦改革 ①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分成四个等级,财产越多,权利越大 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③废除债务奴隶制 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克里斯提尼改革 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②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伯利克里改革 ①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②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③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进入“黄金时代” 7、公元前8—前3世纪中西方文明的比较 比较项 中国 西方 时期 春秋战国 古希腊 第 31 页 经济 农耕经济发达,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手工业、商业相对落后 工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兴盛;由于土地贫瘠,农业相对落后 政治 分封制逐渐崩溃,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权力不断上移,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雅典逐渐建立了直接民主制度,国家权力不断下移,促进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文化 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和法家思想尤为兴盛,强调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文主义思想成为希腊文化的主流,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提倡个性的张扬和人性的合理性 8、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区别 项目 希腊 罗马 文明的扩展方式 通过殖民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部文明 通过兼并战争扩大疆域,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 国家的形式 城邦制;各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 统一的集权制 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 古代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 共和国转化为帝国,实行了君主专制制度 突出贡献 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罗马政治文明中最伟大的成就 9、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项 古希腊民主政治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阶级性质 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治 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实现方式 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 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 民主形式 直接民主 间接民主 民主范围 局限于城邦公民 在资产阶级范围内不断扩大 两者关系 古希腊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都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主义由理论到实践(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 历史阶段 历史背景 进程(内容) 历史影响 马克思主义诞生 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三大工人运动奠定阶级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等奠定思想基础 1848年《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是19世纪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巴黎公社 普法战争法国惨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投降卖国,镇压人民 建立公社委员会,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等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十月革命 第 31 页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无产阶级有革命导师、政党的领导;一战激化国内矛盾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四月提纲》指明正确方向;七月流血事件使列宁抛弃和平过渡的幻想;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1、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民选 选举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任期制 终身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无 有 有 有 政府首脑 内阁首相 总统 内阁部长 宰相 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产生 总统任命 总统任命 皇帝任命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议会 皇帝 行政权 内阁首相 总统 总统和内阁 皇帝和宰相 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 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 总统与议会互相制约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立法机构 议会 国会 议会 帝国议会、联邦议会 12、十月革命道路与中国革命道路的比较 项目 十月革命 中国革命 相同点 ①都发生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都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点,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②都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 ③都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④都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不同点 革命的过程 采用和平方式,后来逐步过渡到暴力革命 一开始就把成立武装、建立政权和争取群众结合起来 武装斗争的地位 整个革命的胜利“取决于这两三天的斗争” 经历了20多年的革命战争 夺取政权的形式 先占领城市,然后波及农村 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取得胜利的时间 迅速而容易 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程 13、《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第 31 页 区别 产生背景 太平天国处于强盛时期 太平天国处于衰落时期 社会经济主张 主张消灭私有制;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人间天国 主张发展私有制;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群众基础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了农民的要求,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 作用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未能付诸实践 时代特点 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 反应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联系 ①《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 ②《资政新篇》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在社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落后性 ③两者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反的,矛盾的 14、比较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与影响 时期 侵华战争 侵略国 侵略方式 影响 19世纪 40—60年代 两次鸦片战争 英法为首,俄美随后 以战争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 (1)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外交: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奥奥加入 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民主革命运动高涨 (2)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3)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0世纪 三四十年代 抗日战争 由列强共同支配到以日本独霸中国为主 由“以华治华”到独霸中国 (1)政治: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成国共合作抗日 (2)经济: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15、近代列强主要侵略方式 主要方式 表现举例 军事侵略 近代西方列强主要发动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政治侵略 割占土地 《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 第 31 页 获取特权 《南京条约》附件的“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 “以华治华” 从瓜分中国到近代西方列强扶植军阀和寻找代理人:清政府太后——袁世凯——段祺瑞——蒋介石 经济侵略 开埠通商 《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天津条约》: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天津;《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获取特权 《南京条约》:中英两国议定关税;《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攫取海关权、筑路权等 战争赔款 《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天津条约》: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北京条约》:赔款英法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款白银二亿两;《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 镇压革命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 思想渗透 利用传教士、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日本全面侵华时的奴化教育 16、近代三大革命运动的对比 项目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领导组织 拜上帝教 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 中国共产党 指导思想 西方基督教和中国朴素平等思想相结合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 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革命纲领 空想性、革命性集于一体的《天朝田亩制度》 三民主义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群众基础 农民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革命策略 孤军奋战 不断暴动,孤军奋战 统一战线;从城市中心论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前途 建立农民政权“天朝” 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革命性质 属于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 中国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革命结果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最终失败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但没有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伟大胜利 17、中国革命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比较 项目 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革命道路 不同点 由和平和合法斗争逐渐过渡到暴力革命 一开始就把成立武装、建立政权和争取群众结合起来 以总暴动的形式首先占领中心城市,然后很快波及农村 从农村开始建立革命政权,知道最后夺取中心城市 第 31 页 过程从武装起义到夺取政权,迅速而较容易 从武装起义到游击战争再到正规战,经历了几十年漫长曲折的过程 相同点 都发生在资本主义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突破了马克思主义传统观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都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 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18、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 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特征 尖锐对抗 关系正常化 曲折发展 原因 两大阵营对立,美国对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霸权地位衰弱,遏制中国政策破产 “冷战”结束,美国力图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但是中美经济交流密切 表现 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安全;阻挠中国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 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中美关系有发展、有摩擦,合作与斗争并存,出现曲折与发反复 19、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历程 时间 表现 原因 认识 初步形成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北平新政协召开,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建国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 ②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事业,需要再探索中发展完善 ③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警惕右倾,更要防止“左”倾思想 构建完成 20世纪50年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严重破坏 “文革”期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左”倾错误发展 发展完善 十一届三中全会 平反冤假错案;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选举 改革开放的进行;当的工作重心转移;民主法制日益完善 20、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的比较 项目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 相同点 ①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②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 ③都是属于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 不同点 经济基础 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 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 行使权力的主体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 西方议会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议员虽也由选举产生,但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权力和活动原则 第 31 页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原则,是立法机关,同时又有权组织行政、审判、检察机关,这些机关受它监督,对它负责。人民代表大会除了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制约。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处于全权性的地位,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西方议会制一般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互相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21、港澳台问题的比较 项目 香港问题 澳门问题 台湾问题 问题由来 经过 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②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③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①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用欺骗手段强占澳门 ②后来,买通守将,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 ③擅自修城,设置机构,强行租占 ①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 ②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性质 外国侵略,属主权问题,寸权必争,寸土不让 内战遗留问题,属内政问题,不容外国干涉 解决过程 方针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有更多自治权,如保留军队等 实践 先后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构想 最早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22、近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 阶段 世界格局 主要表现 认识 工业革命至二战期间 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①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②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③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④多极化趋势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二战后至50年代中期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两极格局下,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 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欧盟、日本成鼎立之势;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3、明清时期,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状况 项目 中国 欧洲 经济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并具有超常的稳定性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进取精神 政治 封建专制空前强化,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等传统政策影响,发展非常缓慢 新兴资产阶级产生,在重商主义的影响下采取措施发展资本主义 外交 闭关锁国,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殖民扩张,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第 31 页 文化 八股取士,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民的思想,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科技 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没有质的飞跃,没有发展成为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产生 2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阶段 推动事件 主要特征 重大作用 雏形出现 新航路的开辟 萌芽时期,生产力不足以改造全世界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 ②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壮大;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进一步拓展 早期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 依靠便捷的交通和廉价的商品,以武力和实力作后盾 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手段 25、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同点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使用 动力机 蒸汽机 电动机、内燃机 成果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哈格里夫斯);改良蒸汽机(瓦特);蒸汽轮船(富尔顿);蒸汽机车(史蒂芬孙) 电灯(爱迪生);汽车(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 能源 煤 石油 特点 生产经验的总结 (科学和技术尚未紧密结合)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发明者 工人技师 科学家 工业结构 轻工业为主 重工业为主 中心 英国 欧洲多国 顺序 从英国开始,然后向外扩展 欧美多国同时进行 经济组织 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 垄断组织出现,进入大企业时代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盛行 贸易保护主义开始盛行 社会关系 形成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实质 及其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影响 ①生产力得到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第 31 页 ①推动各部门工业生产机械化,出现近代工业,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创造了巨额的社会财富 ②使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 ③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秩序,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户的局面 ②导致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对中国的影响 侵略: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抗: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地主阶级开始了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侵略: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抗:中国人民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农民阶级发动了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短暂的发展。 相同点 对中国的影响 ①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都推动了社会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 ③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 2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时间 推动力 历史进程 对中国的影响 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雏形开始出现 葡萄牙强租澳门,中国面临来自欧洲的威胁 17-18世纪 早期殖民扩张 进一步拓展 ①荷兰侵占台湾;②“西学东渐” 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①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近代化起步(洋务运动);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新思潮萌发);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建立起来 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0世纪40年代以来 第三次科技革命 经济全球化明显加速 ①初期中国再次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②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推动了现代化建设;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7、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项目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的开辟 背景 封建君主专制产物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目的 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 第 31 页 性质 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 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 结果 明初朝贡贸易造成重大损耗,缺乏生命力;明清闭关锁国、航海事业每况愈下,国力日渐衰落 西方为原始资本积累的利益所驱动,远洋航海事业蒸蒸日上,国力逐步强盛 影响 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友好往来,但朝贡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 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产所,促进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相同点 都是在国力强盛、中央集权加强、国王支持下进行的;造船业的发展、指南针的运用等提供了条件;航行都经过了太平洋和印度洋;其航海壮举对后世影响深远 2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②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为之提供了条件 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民办企业也起了诱导作用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中国近代化;产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量 发展 19世纪末 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为扩大财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①企业:资本总额增加,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 ②地区: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短暂春天 民国初年(1912—1919) 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实业救国”的影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较快;化工、卷烟等也有发展;一战后走向萧条 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经济、阶级基础;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曲折发展 较快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6) 全国的基本统一;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纺织、面粉、化工、橡胶等都有发展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沉重打击 抗战时期(1937—1945) 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企业为日军吞并;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 沦陷区的民族工业或被毁或被日军吞并;国统区受到官僚资本的压迫,日渐萎缩 中国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近代化的进程更加曲折 陷入绝境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蒋介石出卖国家主权;美国商品的排挤;官僚资本的排挤;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日渐暴露,民族资产阶级走上与中共合作的道路 29、比较近代中国的五种经济形态 经济形态 产生条件 发展概况 历史影响 自然经济 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封建思想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此后不断受到冲击,建国后被消灭 是我国封建势力在经济上的表现,阻碍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在19世纪70 第 31 页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鸦片战争之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侵入我国 年代之前,以商品输出为主;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极大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洋务经济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开创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19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中覆灭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部分抵制了西方经济入侵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产生后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此后历经曲折发展,1956年被社会主义改造 民族资产阶级兴起,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壮大,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 官僚资本主义 1927年后,随着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而形成 由于获得国民政府的支持,尤其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迅速膨胀 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0、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变化 时间 历史背景 表现 第一次 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变化尤其明显 第二次 辛亥革命后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第三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转变,人们的生活水平差别不大,但总体较低 第四次 改革开放以后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快速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1、西方与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差异 比较项 西方 中国 发展进程 工业化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阻碍,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还是推动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更是大大加快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内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进程曲折缓慢 领导力量 在工业化过程中,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融寡头推动工业化 工业化一开始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甚小,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 资金来源 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则是在资本主义萌芽被外来侵略截断的情况下出现的,缺少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资金严重不足 工业化的次序 工业化先是从轻工业如棉纺织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 洋务企业一开始就发展重工业,轻工业是辅助,工业结构既不合理 第 31 页 32、1956—1976年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误 项目 时间 措施 背景 内容 影响 正确的探索 1956 中共八大 三大改造的完成 分析主要矛盾、提出主要任务 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但其路线未能坚持 1960 八字方针 三年经济困难 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1975 全面整顿 “文革”时期工农业生产的破坏 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国民经济迅速回升,出现“文革”时期最好的局面 探索中的重大失误 1958 “大跃进” 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制定 大办工业、农业,强调高指标、高速度 导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 1958—1983 人民公社化运动 小社并大社,统一经营、分配,平均主义 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 “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废除有效的管理制度,停产“闹革命” 国民经济损失严重 33、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调整 主要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土地改革(1950—1952)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化(1953—1956)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4、对比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转变 时间 原因 内容 作用 第一次 建国初期到1956年 ①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苏联经济模式 ②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实现工业化 ①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②核心: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曾起过积极作用,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其严重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第二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第 31 页 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吸取了“文革”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 ①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②核心: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第三次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结块经济体制改革 ①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②核心:把企业推向市场 使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35、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比较项 近代对外开放 现代对外开放 背景 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 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实行 内容 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影响 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性质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36、20世纪50至70年代,苏、美、中三国经济发展对比 比较项 苏联 美国 中国 特征 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改革 资本主义经济进行调整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表现 ①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进行改革,他把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②勃列日涅夫继续进行改革,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 ①国家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②“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③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①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 ②中共八大的正确决议 ③“左”倾错误的干扰 ④“八字”方针的史实 启示 ①必须依据历史条件的变化,适时进行经济改革和调整 ②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3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国内战争、物资匮乏 内战结束、政治和经济危机 主要内容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粮食税 工业 工业国有化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分配 实物配给制 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特点 ①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②单一公有制 ①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市场)发展经济 ②部分恢复私有制,公司并存 经验教训 第 31 页 对战争胜利起重要作用,但违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是符合俄国国情、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8、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 项目 罗斯福新政 新经济政策 不同点 背景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剧了美国的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政治、经济危机 前提 资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 目的 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 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巩固工农联盟 方式 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 以市场调节为主,利用市场与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 侧重点 工业 农业 作用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使俄国的经济生产恢复到站前的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 相同点 背景 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经济出现危机 特点 国家都对农业进行干预或调节;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 结果 缓解了危机 39、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 项目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阶段 16—18世纪 18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30—70年代 核心内容 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 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干预经济 实践措施 鼓励建立手工工场,拓展海外贸易,积极抢占殖民地 资本家自由经营,消除关税壁垒 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 兴衰原因 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国强兵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但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经营 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消除了障碍,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影响 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加紧殖民扩张和贸易争夺 加速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加紧对商品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的争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推动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飞速增长 40、苏联(俄)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 探索调整 主要内容 认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大中小企业国有化 商贸: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 (1)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应与时俱进,从国情出发 (2)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 (3)苏联的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第 31 页 (4)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逐步完善 新经济政策 农业:固定的粮食税 工业:部分恢复私营经济 商贸: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按劳分配 工业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建立集体农庄,建立集体所有制 赫鲁晓夫改革 侧重农业,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农庄和农场自主权,提倡种玉米等 勃列日涅夫改革 重点在工业上,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一些调整 戈尔巴乔夫改革 初期进行经济改革,后又转向政治改革 41、比较世界历史上三大经济发展模式 模式 西方模式(英国)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工业化道路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 农业制度 资本主义大农场 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 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2、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比较 项目 类别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 不同点 性质 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 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作用 稳定金融秩序 稳定贸易秩序,促进贸易自由化 相同点 原因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美国的倡导及其经济实力的强大;出于建立战后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目的 美国进行经济扩张,建立经济霸权 作用 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43、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区别 比较项目 欧共体(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建立原因 美苏的对峙,使西欧领导人深感欧洲联合的必要 美国为了保持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迎接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挑战 适应各国经济日益国际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成立时间 1967年 1994年 1989年 性质 经济、政治联盟 区域性经济组织 区域性经济组织 发展目标 促进欧洲一体化 为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组建开辟道路 以建立亚太经济共同体为最高理想 主要特点 经济政治联盟 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组成的贸易集团 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经济合作组织,具有论坛性质 整体实力 贸易总额世界第一,经济实力世界第二 它是拥有3.6亿人口和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域贸易集团,其整体实力居首位 占世界人口的45%,占全球总产值的55%,占世界总贸易额的46% 主要影响 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力量 加强了三国的合作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4、比较世界四大经济组织 项目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贸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 时间 1945年 1945年 1947年 2019年 第 31 页 标志 性质 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 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发挥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宗旨 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 稳定国际汇率;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美元与黄金比价固定,各国货币与美元汇率基本固定 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生活水平;扩大生产和贸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 作用 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是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促进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家金融货币体系的形成,有利于稳定国际货币金融秩序,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处理国际贸易争端,保证国际贸易顺利、可持续和有序地进行 促进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通过关税与贸易协定,使全世界的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 45、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历史阶段 国际经济格局 新航路开辟前 意大利地处地中海沿岸,垄断东西方贸易的商路。意大利成为当时世界上的经济大国 16—18世纪 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垄断商业,西、葡逐渐崛起;17—18世纪荷、英、法殖民扩张与商业竞争,17世纪的荷兰崛起,到18世纪中期英国先后打败荷兰、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19世纪至二战前 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英国实现了工业化,确立了全国经济霸权;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美、德两国崛起,冲击着英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但英国仍为世界经济最强的国家 二战后 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衰落,美国崛起,美国掌握着世界经济霸权;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推动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和区域集团化;中国崛起和强大,有力推动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46、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基本过程 时间 推动原因 主要表现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5、16世纪之交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商品输出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 经济一体化,整体世界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二战后初期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 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形成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20世纪90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极格局瓦解;跨国公司 区域性经济组织;国际贸易大增;市场经济体制 第 31 页 47、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阶段 表现 自我隔绝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7世纪至1840年) 明清时期推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840—1949年) 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 游离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受到西方国家的敌视,中国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全球化的潮流(1978年以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8、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项目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目的 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49、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比较 派别 代表 时间 地位 主张 儒家 孔子 春秋 儒家学派创始人 “仁”;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性相近 孟子 战国 亚圣 “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 战国 儒家集大成者 仁义、王道;“君舟民水”论;性本恶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世界本原是“道”;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 战国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世界万物是相对的;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法家学派集大成者 依法治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家学派创始人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50、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类别 内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代表 程颢、程颐(北宋) 朱熹(南宋) 陆九渊(南宋) 王阳明(明朝) 发展理学 理学集大成者 心学创始人 心学集大成者 理学思想 通过“天理”来约束人的行为,使之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理”是万物的本原) 通过“致良知”来恢复人固有的善性(“心”是万物的本原) 修养论 强调“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得到“天理”,并以此作为规范) “心即理也”“致良知”(通过内心反省求“理”,从而为善) 相同点 实质 以儒家的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范畴 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同属于儒学范畴 思想主张 都承认“理”的存在;都重视主观意志,强调自我修养,积极服务社会,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都主张克服“私欲” 影响 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在政治生活、文化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 51、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 主要思想 作用 黄宗羲 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第 31 页 ③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④工商皆本 顾炎武 ①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②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 ①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②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③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④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李贽 ①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标准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52、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脉络 时期 春秋战国 秦朝 汉初 汉武帝统治时期 魏晋至隋唐 宋明 明末清初 社会特征 社会转型,生产发展,战争频仍,变法运动 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经济残破,秦亡教训 经济恢复,王国问题,匈奴威胁 佛、道兴起,儒学危机 回应挑战,重振儒学 商品经济,西学东渐,封建专制,八股取士 思想状况 “百家争鸣” 崇尚法家 黄老之学、休养生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教并存,相互渗透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批判思想 53、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地位及原因 历程 地位 原因 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时期 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 秦朝时期 儒家思想受到压制 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 汉代儒学改造时期 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 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 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 正统地位受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封建统治的腐朽 晚清时期的借用 儒家思想成为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外衣 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软弱性;封建势力强大 新文化运动时期 受到猛烈的批判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弘扬科学与民主,宣传西方自由、平等思想 5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思想的异同 项目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不同点 思想主张 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的作用,忽视社会道德 ①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②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第 31 页 ②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 ③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③强调道德对人的作用,认为“美德即知识”,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政治主张 主张民主政治,有些激进学者还提出城邦公民应该人人平等 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治,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表示了强烈反对 历史地位 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相同点 同属于一个时代;都是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作用;都强调知识的作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55、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项目 孔子 苏格拉底 不同点 目的 为奴隶制服务,恢复周礼 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政治 主张 核心为“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为政以德的民本思想;强调“礼”,压抑人性;注重人的社会性;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美德即知识”;崇尚人性自由;强调人,反对神,主张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影响 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基础 崇尚知识和自由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同点 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56、古希腊人文主义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代表 研究重点 主要思想 地位或影响 智者学派 认识社会 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苏格拉底 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注重伦理道德,强调“美德即知识” 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 思维方式 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创立了逻辑学 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7、启蒙运动思想家及其思想 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 思想主张 伏尔泰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 《社会契约论》 “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 58、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 项目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不同点 斗争形式 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 借助宗教异端的形式 范围和领域 首先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思想领域里开展和进行 首先从德国开始,它是一场由社会各阶层都参加的社会运动 作用 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在思想和社会领域里扫荡了封建势力,产生的新教思想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武器 相同点 第 31 页 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斗争,都波及西欧的广大地区,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发展,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都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59、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及其内涵 阶段特征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社会根源 历史影响 萌芽阶段 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 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 经济: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政治:雅典民主制的繁荣 为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创立提供了借鉴经验 复兴阶段 但丁、皮特拉克、薄伽丘 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对人们思想的垄断和束缚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马丁·路德 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 天主教会的腐朽和黑暗;资本主义的发展 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成熟阶段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 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认识 ①人文主义者崇尚人性,重视人的价值,对于破除封建主义和神权的束缚有积极作用 ②人文主义也有局限性,过分地强调人性而掩盖了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造成了人的私欲膨胀 60、古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比较 项目 古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 异 对人的属性的关注方面 特别强调人的“个性”,强调人的主观感受 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 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方面 强调人的平等,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重视伦理纲常,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自然科学的态度方面 充满理性与激情,关注自然界领域与人类生活 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 同 ①都关注人与人类社会。②都将道德看做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6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项目 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 欧洲启蒙运动 相同点 都是资本主义萌芽或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都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都是反封建的 政治条件 封建专制通知空前强大,封建统治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空前壮大 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束缚 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 思想条件 明清之际理学和心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使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性质 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地位 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是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 内容 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影响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转型 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 第 31 页 62、古代中国四大发明 发明 成就 对西方的影响 造纸术 西汉前期已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印刷术 隋唐之际,出现调班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 鼓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广泛使用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 北宋时应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 63、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背景、重点和成就 时间 背景 战略重点 重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①国际坏境恶劣;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 ②为了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 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 “两弹一星”;杂交水稻 改革开放以来 ①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②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 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等高科技方面,与世界整体差距明显缩小 64、中西方绘画的比较 中国 西方 文人山水画 ①魏晋:顾恺之,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②隋唐:创制法度 ③宋代:更加注重意境 ④明清:艺术风貌不拘成法 浪漫主义 重感情轻理性,不满现实,追求幻想,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重色彩轻素描 现实主义 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风俗画 ①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民间风情 ②明清: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印象画派 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光的强弱变化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现代主义 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65、从整体上把握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 时间 阶段特点 主要表现 1949—1956 深受苏联影响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 ②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 1956—1966 曲折中前进 ①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但是,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又破坏了“双百”方针 ②1958年,掀起“教育大革命”,有成就也有教训 ③1964年先后发射了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6—1976 遭受严重挫折 ①除航天和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科学研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 ②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招生,教授受到批斗 ③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样板戏流行,出现“百花凋零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 全面繁荣 ①科学技术全面繁荣,在航天、信息技术方面成就突出 ②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③“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科研、艺术出现全面繁荣的局面 66、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的比较 类别 洋务思想 维新思想 第 31 页 时代背景 自由资本主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 帝国主义时代、甲午中日战争、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代表阶级 地主阶级 新兴资产阶级 思想主张 维护封建制度,兴建官办工业,学习西方科技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民族工商业,兴西学 思想特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儒家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的结合 内在联系 洋务思想和维新思想都是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产物。在洋务思想的实践过程中,一部分人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形成早期维新派,提出早期维新思想,为维新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67、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时期 发展阶段 主要内容 重要著作 革命 萌芽时期 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国共对峙 初步形成 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抗战时期 走向成熟 ①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②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解放战争 完善发展 ①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及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②提出了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论人民民主专政》 新中国成立初期 完善发展 ①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②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其他内容 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 68、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过程 阶段 时间 内容 明确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 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系统概括 1987年中共十三大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走向成熟 1992年南方谈话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的工作是非标准 形成体系 1992年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写入党章 2019年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69、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比较项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相同点 目的 挽救民族危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内容 ①把民族、民权和民生紧密结合,以民权主义为核心。 ②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力;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 性质 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革命纲领范畴 作用 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 第 31 页 不同点 背景 近代以来诸多救国方案屡屡碰壁;民族危机严重;孙中山等组建中国同盟会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孙中山思想转变,改组国民党 内容 民族主义:主要反对清朝贵族的统治 民权主义:提出“国民一律平等”的空洞口号 民生主义:空洞地提出“平均地权”的口号 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民权主义:强调普遍的民权 民生主义: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实践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捍卫共和斗争的思想武器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70、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特点 项目 第一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 第二阶段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第三阶段 新文化运动时期 主要内容 学习以坚船利炮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观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由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发展为“三民主义” 前期是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特点 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 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 ①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 ②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③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已深入到“思想”层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一千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 ④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7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异同 项目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不同点 创立者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解决问题 中国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思想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历史作用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同点 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的实质都是实事求是 72、比较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项目 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 不同点 所处时代 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开始确立时 发生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接近尾声时 主要任务 主要是为了反对封建压迫 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理论体系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具体影响 召唤了法国大革命 召唤了五四运动 深远影响 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导 第 31 页 局限方面 思想家的思想中掺杂有一定的维新成分 前期没有同人民群众相结合;在思想文化方面存在形式上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相同点 背景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思想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内容 两者都反对专制,追求政治民主,反封建成为共同的内容 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作用 都极大地批判了封建思想,都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当之无愧地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73、蒸汽机的发明与电气技术应用的比较 项目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产生方式 劳动者的生产经验的总结;主要在英国完成;以轻工业为突破口 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产物;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产生的影响 生产力 机器大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生产组织 工厂制度兴起 垄断组织产生 国际格局 东方从属于西方 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差距进一步拉大 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74、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时间 原因 标志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 (15—16世纪)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阶段 (17—18世纪中期)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阶段 (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随着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磁学的新成就、道尔顿的原子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 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电的发明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75、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 项目 中国古代科技 西方近代科技 背景条件 封建专制统治;没有形成科学家群体;没有建立新的科学体系 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出现了科学社团;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研究领域 集中于应用型的传统科技领域 集中于天文学理论与研究领域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方法 采用实验方法,重点放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上 影响 推动了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 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76、16—18世纪中国和欧洲科技的结局及其原因 项目 中国科技 欧洲科技 第 31 页 结局 未能形成近代科技 近代科学产生 原因 经济基础 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狭隘性 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经济政策 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欧洲先进国家推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并实行重商主义 思想条件 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政治制度 中国是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 欧洲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过渡 ★选修部分 77、梭伦改革措施及影响 领域 改革措施 影响 经济 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 颁布法令,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兼并 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 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的实力 政治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 建立“四百人会议”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执掌最高统治权 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各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 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社会习俗 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发展了雅典经济,增强了城邦实力 78、商鞅变法的措施及积极作用 项目 措施 积极作用 经济 “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保护个体生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统一度量衡 便于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 军事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好的社会地位提供了途径 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严肃军纪 提高军队战斗力;轻罪重罚 政治 普遍推行县制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 制定秦律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思想 “燔诗书而明法令” 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习俗 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 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79、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措施 内容 历史作用 均田制 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限制了土地兼并,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整顿吏治 第 31 页 实行俸禄制,考核官吏政绩决定任期,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 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巩固了政权 迁都洛阳 公元493年,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 为孝文帝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促进了洛阳的繁盛,使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 革除旧俗 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禁穿胡服,改穿汉服,讲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 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80、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异同 项目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必然性 变法图强、时代潮流 民族融合、时代潮流 目的 富国强兵,建立封建统治 巩固统治 措施 郡县制、废井田、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 均田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风俗汉化 性质 封建化改革 封建化改革 进步性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时代要求;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 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封建化进程 启示 改革是国家民族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国家民族才会有光明前程;只有具有强力的社会责任感,乐于献身于光辉的改革事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1、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和内容 第 31 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