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2016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 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钱乙字仲阳,父颖善医,然嗜酒喜游,东之海上不反。乙方三岁,母前死,姑嫁吕氏,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乃告以家世。即泣,请往迹寻,凡八九反。积数岁,遂迎父以归,时已三十年矣。其事吕如事父,吕没无嗣,为收葬行服。 乙始以《颅囟方》著名,授翰林医学。皇子病瘈疭①,乙进黄土汤而愈。神宗召问黄土所以愈疾状,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止。”帝悦,擢太医丞。广亲宗子病,诊之曰:“此可毋药而愈。”其幼在傍,指之曰:“是且暴疾惊人,后三日过午,可无恙。”其家恚,不答。明日,幼果发痫②甚急,召乙治之,三日愈。 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夫。”既而曰:“吾能移之使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左手足忽挛不能用,喜曰:“可矣!”以病免归,不复出。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末年挛痹浸剧,知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遂卒,年八十二。 王克明字彦昭,绍兴、乾道间名医也。初生时,母乏乳,饵以粥,遂得脾胃疾,长益甚,医以为不可治。克明自读《难经》、《素问》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始以术行江、淮,入苏、湖,针灸尤精。诊脉有难疗者,必沉思得其要,然后予之药。病虽数证,或用一药以除其本,本除而余病自去。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言无不验。张子盖救海州,战士大疫,克明时在军中,全活者几万人。子盖上其功,克明力辞之。 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初试礼部中选,累任医官。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后迁至翰林医痊局,赐金紫。绍兴五年卒,年六十七。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一•方技》,有删改) 【注】①瘈疭(chì zòng):痉挛,抽风。 ②痫:癫痫,羊角风。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B.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C.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D.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服:指穿孝服居丧。人死后其亲属必须要穿特制的丧服守孝三年,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居丧者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 B.太医丞:是古代医官名。宋史记载,熙宁九年,于太常寺下设置太医局,管理医学行政和医学教育,太医丞是其中的署官。 C.《难经》、《素问》:《素问》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难经》则解释了《黄帝内经》的医学医理,有不少独到见解。 D.金紫:唐制,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色,若官员品级不够而皇帝特赐,准许服紫,称赐紫。赐紫同时赐金鱼袋,合称赐金紫。宋代沿用唐制。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钱乙非常孝顺、敬老。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出去寻找父亲,找了很多年,终于找到。他由姑父抚养长大,对待姑父如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 B.钱乙医术高超,甚至可以预判病症。他给皇子治病,给他喝黄土汤就治好了。他判断广亲的小儿子会在一天之后发病,后来果然如他所说的那样。 C.王克明自学成才,治疗方法多样。他摸索医方治好了自己的脾胃病,认为有的病应用药治疗,有的病可以自愈,有的则需要先把引发疾病的事情处理好。 D.王克明医德高尚,有侠义之风。张子盖的部队中瘟疫流行,他赶赴军中,治愈了几万人。他又常常奔波几千里,为他人治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 夫。”(5分) (2)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蟹 【明】 徐子熙 瀚海潮声万泒①浑,鱼虾随势尽惊奔。 雄戈老甲瞠双眼,独立寒秋捍禹门②。 螃蟹咏(其三) 【清】曹雪芹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③空黑黄④!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⑤空余禾黍香。 【注】①泒(gū):水。②禹门:龙门。③皮里春秋:这里表示心机诡深。④空黑黄: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 ⑤月浦:有月光的水边,指螃蟹原来的生长处。 8.这两首诗歌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5分) 9.徐子熙的《蟹》采用了哪些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得知鲁庄公将衣食分给身边人共同享用的时候,做出了这样 的评价:“ , 。”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奔涌、瀑布飞泻、发出了巨大响声的诗句是: “ , 。” (3) 苏轼《赤壁赋》中的“ , ”两句以夸张之笔、 对举之句,极写洞箫悲曲的感染力。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选,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相马 韦名 马伯会相马。相传,早年马伯因相中一匹个小、羸弱、貌差的枣红马是千里马而名噪江湖。 会相马的马伯常常游走于产马的大草原,为大公司相好马来参加赛马。淳朴的草原马主很敬重马伯,草原里流传,再差的马只要马伯相中,立即身价暴涨;而再好的马,马伯要是对着它轻轻叹气,顷刻间就金砖变瓦砾,只落得个卖肉卖骨的下场。 一大公司在香港上市,拟高价求购一国产千里马,代表公司参加香港马会比赛,重金委托马伯到北方大草原相千里马。 马伯接了生意,即刻起程,流连于北方各大草原,数月未得一千里马。 一日,马伯到一马场,马主尽遣良驹让马伯挑选,青毛、花毛、黑毛、栗毛,各色良驹济济一堂。马伯瞅瞅这匹,拍拍那匹,始终一言未发,甚是失望。 在一身躯粗壮、被毛浓密的枣红马前,马伯的手还没拍下去,枣红马突然甩起尾巴……马伯的脸被重重地扫了一下。 捂着赤痛赤痛的脸,马伯瞪了一眼枣红马,长长叹了一口气,离开马场,消失在茫茫大草原中。 游走草原,马伯偶遇良。目光深邃的良告诉马伯,自己随便到草原逛逛,天马行空,看落日,看马群…… 两人相谈甚欢,结伴同行。转悠了一圈,一日黄昏,马伯一行又到曾经被枣红马扫过脸的马场。 马伯相不中自家的马,马主只怪自己没福气,挣不了大把大把的票子。对马伯他们的到来,马主因为愧疚,立刻杀马待客。 “古人常云,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看未尽然!”对着篝火,吃马肉,喝大碗酒,马伯甚是感叹。 马主忙碌着为客人切肉添酒。 “马头为王欲得方,目为丞相欲得明,脊为将军欲得强,腹为城郭欲得张,四下为令欲得长。伯乐相马,把一匹马的全身比作王、相、将、城、令,这是何等的气魄!”马伯大口大口啃马肉,牙缝里塞满了肉丝,“我相马,一摸牙齿,二问血统,三看肌肉,四察性子,五观行走,20多年了,从没走过眼!” 主人敬酒,马伯一饮而尽,无比豪爽。 “蹄爪正,前膀宽,后腿弯,前腿能钻狗,后腿可伸手,这样的马,跑得轻,走得快,赛马准能赢。”马伯停下吃马肉,用手揪牙缝里的肉丝。 随马伯一起来的良只顾低头吃肉。 “要说国产好马,蒙古、河曲、伊犁、三河、黑河马各有千秋。”说起国产马,马伯如数家珍,“三河马体大结实,背腰平直,气质威悍,四肢强健,肌肉发达,跑千米用不了一分钟,载重500斤半小时可跑10公里;伊犁马体大强健,俊美秀丽,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跳跃,能负重,是优秀的轻型乘用马;西南马头大个小,肌腱发达,蹄质坚实,善走山路,善爬山岭,驮重200斤可日行30至40公里……” 这时,女主人端出一盘马骨,放到客人面前。马伯抓起一马骨,边啃边继续点评国产好马:“河曲马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 “主人家,哪来的马骨?”一直没吭声的良倏地站了起来,打断马伯的话,急切地问主人。 “咱家刚杀的马!” “可惜!可惜!”良深邃的双眼瞪得大大的,神情痛苦不堪,“可惜了一匹千里马!” 马伯翻弄着马骨,糊涂了:“什么可惜了?” “古人相马不相皮,瘦马虽瘦骨法奇。”良拿起马骨,“你们看,这额骨,宽而大,头大额宽,是典型的蒙古马种;这腿骨,短而粗,四肢坚实有力;这筋腱,厚而实,关节肌腱发达,能跑善跑;这胸骨,深而长,身躯粗壮结实,勇猛无比……”良越说越激动,放下骨头,双手紧紧揪住马主的衣领,逼问马主,“为什么?为什么杀了千里马?!” “它对马伯不敬,尾扫马伯脸,马伯对它长叹息!”马主使劲掰开良的手,喘着粗气,“既然是马伯叹息的马,我就杀它来待客!” 良蹲下身子,双手抱着低垂的头,眼含泪花。马伯默不吭声,一直翻弄着马骨,后来也垂下了头。 此时,远处马嘶声响起,良站起来,循着声音深一脚浅一脚走了,消失在漆黑一片的大草原。 (选自《南方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擅长以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如“良蹲下身子,双手抱着低垂的头,眼 含泪花”表现出良对于千里马被杀的惋惜和伤感。 B.马伯被枣红马马尾抽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是因为他不用再上前就已经看出并 且认定这匹马不是什么千里马。 C. “随马伯一起来的良只顾低头吃肉”,这一细节体现出良早已看出马伯的相马 技艺不值一提,所以不屑与之为伍。 D.马伯虽擅相马,却只会相其皮,反衬出良相马相其骨的高明,小说的写作目的就 在于说明看事物要看本质,不能被表象迷惑。 E.小说的结局富于悲剧色彩,但尾声又让人隐隐看到一些希望——世间仍有不但识 才,而且真正爱才、惜才、容才的“伯乐”。 (2)马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文中的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该句作用。(6分) (4)作者笔下的千里马与韩愈《马说》中的千里马在遭际上有何相似之处?形成的原因 又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并谈谈你对此的感悟。(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程十发:飞扬与落寞 程十发, 1921年3月出生于松江。18岁时,他就考入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当时教授绘画的老师有海派宗师吴昌硕的得意弟子王个簃。在学校中,年轻的他便显露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思维,从不循规蹈矩地临摹一家一派,而是各取所长为我所用,往往画出自家面貌。而系主任王个簃则是主张“死临”吴昌硕的,要求学生临摹得越像越好。程十发的“离经叛道”令他十分头疼。尽管如此,王个簃依旧看到了他非凡的才气,曾赋诗一首赞赏:“程生不犹人,胸次极寥廓。抚古有会心,笔墨无拘束。” 毕业之后的程十发,遭遇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滑铁卢”。他在南京路开了生平第一次画展,没想到却遇上了“冷场”,不仅观众寥寥,画更是一张也卖不出去!卖画为生的梦想破灭了,程十发举家回乡,从此开始了长达5年的失业之路。 他的妻子张金锜曾经这样回忆那段艰辛的往事:“那时候在松江,遇上冬天,天天晚上冷得在家直哭。外面刮风下雪,屋里都会渗漏。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身边一点钱都没有,真是苦不堪言。”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程十发依旧没有放弃绘画艺术,他借来了不少故宫藏画的印刷品,对古今诸多大家的笔墨悉心钻研、分析,大量地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而这些传统艺术的营养,也成了程十发未来绘画路上重要的基石。 1949年后,程十发创作了第一幅年画——《反黑田》。当时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吕蒙同志看出程十发的热情与才气,便安排其加入了出版社。从此,程十发成了“国家干部”,开始了他美术创作的新天地。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程十发集中学习了传统线描技法以及欧洲古典版画艺术风格,取古今中外之法而用之。于是,一部融会了传统写意国画笔法的连环画佳作——《画皮》诞生了。 “《画皮》是一部彩色连环画,无论从人物造型还是笔墨的运用上,都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所受过的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熏陶,以及传统笔墨的再现。”著名人物画家戴敦邦先生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说,他至今记得《画皮》出版后所引起的轰动。 程十发艺术的巨大飞跃,是在1957年的云南写生之后。他的画风也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的线条开始走向自由王国,兼工带写,收放自如,创立了独特的“程家样”。从《泼水节》、《瑞丽江边》、《傣族赶摆》到连环画《菠萝飘香的季节》等等,一发不可收,成为新中国五十年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正当程十发在艺术上不断前进的时候,人生的第二次磨难无情地降临在他的身上。“文革”风暴席卷而来,程十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能参加工作,更不能拿笔画画。尽管如此,程十发依然保持着特有的幽默与豁达。原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昌酩先生记得程十发在牛棚中的趣事:有一天,红卫兵小将走过牛棚,突然看见一张写有“保护动物”的标语。查问之后,才知道是程十发贴的。程先生不紧不慢地解释道:“牛是属于动物的,动物是要保护的。”顿时让小将们哭笑不得。 文革结束后,重获新生的程十发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他要把耽误的十年补回来。“老师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勤奋到了极点。他画20张画,起码要打50张底稿。” 程十发的弟子毛国伦回忆说。 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解决画院职工住房紧缺的难题,程十发亲自作画30幅,折成人民币60万元购买了10套房屋分给困难家庭,一时传为美谈。程老的忘年交,著名喜剧演员王汝刚先生清楚地记得这件事:“那是1991年的夏天,老先生为了交齐30张画,不顾高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狠命地作画。当画所差无几的时候,老先生也累病了。” 进入90年代后,坊间大量充斥的假画也让他苦闷不已。尽管他是一个豁达开朗的人,面对假画往往表现得十分大度:“他们看我画不动了,做好事帮帮我。” 1993年,人生的第三次磨难又降临在这位七十多岁的长者身上。夫人和女儿的去世,让毫无准备的程十发再度遭受打击。他的身体迅速衰老下去,逐渐减少了作画的时间。 八十岁后,程十发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多种慢性疾病的困扰使得他提笔写字作画都十分困难,手往往发颤发抖,可他还戏称“我这是精神抖擞”。他患有气喘病,时常喘息不止,却常常笑着解释:“我这叫英雄气短。” 2006年,卧病华东医院的程十发在病榻上接受了一生中最后、也是最高的一项荣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联授予的“国家造型艺术终生成就奖”。这是国家和人民对于他半个多世纪以来艺术探索的最大肯定。得知获奖消息的程老并没有喜形于色,却将已有一年不曾拿起画笔的手在空中不停地挥舞着,他还是想再多画些画…… 曲终收琴意犹浓,春去落花芳未淡。2007年,程十发走完了自己坎坷而不平凡的八十六年历程。其中有功成名就背后的艰辛,也有风光无限之下的孤寂。 (选自《新民周刊》,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年轻的程十发从不循规蹈矩地临摹一家一派的绘画,但他的老师王个簃却很赞 赏他的这种“离经叛道”,并且写了诗歌来鼓励他。 B.失业回家的程十发,尽管生活艰难,但仍然没有放弃绘画艺术。这些生活的经 历也成为了他未来在绘画路上成功的重要基石。 C.程十发从中西方绘画艺术中汲取营养,创作了一部融会了传统写意国画笔法的 连环画佳作——《画皮》。作品出版后,引起了轰动。 D.程十发乐观幽默,他曾戏称自己发抖是“精神抖擞”,也曾经用写标语的形式来 巧妙对待“文革”中自己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E.文章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全面介绍了程十发的一生,重点表现了他“飞扬”与 “落寞”的两个方面,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2) 作为一名集艺术上的“飞扬”与生活中的“落寞”于一身的画家,程十发的哪些经 历最能够体现这两点?请结合文章分别举例说明。(6分) (3)文中多次引用了程十发的弟子和朋友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6分) (4) 作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程十发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文章 举例说明。(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巴在政治上深谙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它积极改善古美关系,又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所有国家特别是巴西和委内瑞拉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B.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改革进入深水区,此时,改革家如果引而不发,不能及时抓住机遇,就不能成就大业。 C.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D.著名词作家阎肃为了创作歌剧《江姐》,曾经亲自到重庆渣滓洞恶劣艰苦的监狱里体验生活,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剖腹藏珠的革命精神。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游客乘海南旅游专列,可以感受海南三月绚丽迷人的风光。如果想出境,还可以顺便选择前往越南的首都河内,徜徉在河内的法式建筑之中,别具一番风味。 B.针对养老金缴费多少年更“划算”,人社部给出回应:我国正在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退休人员退休时领的养老金,与其工作时的缴费年限长短、缴费水平高低直接相关。 C.民航局通知,严禁销售代理企业向旅客额外收取客票价格以外的任何服务费,并通过恶意更改航空运输企业按规定公布的客票价格及适用条件等违规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 D.助力公安交通警务工作的智能警用平衡车是由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利用3个月研制而成的,时速可达15公里每小时,充电一次可行驶30公里,目前市场售价十几万元。 15.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小时候,我们都喜欢吃妈妈做的红焖肉。每次还未做完,我们便都眼巴巴地望着那锅,闻着那肉香的味道,________。 A.等着妈妈从锅里把香气四溢的红焖肉盛出来端到桌上 B.那香气四溢的红焖肉便在热切的等待中被妈妈盛出来端到桌上 C.等着妈妈从锅里盛出来端到桌上的香气四溢的红焖肉 D.等着那从锅里把香气四溢的红焖肉盛出来端到桌上的妈妈 16.高考誓师大会即将到来,请你为大会拟写出一条誓词。要求:写两句话,内容积极向上,有激励意义;运用对偶修辞(字数相同,相应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对);总字数在10~14个字。(5分) 17. 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下面是中国航海日图标的主体图形,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北京市海淀区某餐厅,刚上大学的王某和同学赵某、李某一起吃午饭,来自农村的王某初到大城市,有些惶恐不安。 王某:没想过大城市是这样的,处处高大上的样子,连一个餐厅门脸都需要仰视。 赵某:别急,等咱毕业了,也让别人仰视自己。 李某:可别,仰视俯视都累,咱就平视吧。 对于以上对话,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 答案 1.C(选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2.D(选项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3.A(选项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 4.B 5.A(守孝期按照亲属关系的远近有长有短,不是必须三年。) 6.B(钱乙判断广亲的小儿子将突然发病,但没有说明具体时间。) 7.(1)钱乙本来就有身体瘦弱的毛病,常常用心治疗自己,后来病重,他叹道:“这就是所说的浑身麻木疼痛的病。进入内脏者死,我大概要完了吧。”(“羸”、“甚”、“藏”、“其”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王炎做四川宣抚史,征召王克明为手下,王克明没有去。王炎很生气,弹劾王克明躲避公事,王克明被判罪贬职。(“辟”、“不就”、“坐”各1分,句意通顺2分。) 8.徐诗中的螃蟹是不随波逐流,镇定自若,坚毅雄壮的老英雄形象。(1分)“他”身披铁甲,圆睁双目,在寒秋的惊涛骇浪之中屹立不倒,独自捍卫龙门。(2分)曹诗中的螃蟹是个反面形象,“他”不辨是非曲直,横行霸道,居心叵测,机关算尽却徒劳无益,最终也难以逃脱被人食用的灭亡命运。(2分) 9.①托物言志(象征),借吟咏螃蟹来表达对老当益壮、正气凛然的“中流砥柱”们的赞美。②反衬(对比),用随波逐流、惊慌奔逃的鱼虾与老蟹做对比,反衬出老蟹的镇定自若,凛然无畏。(手法给1分,分析给2分;答拟人、烘托等其他手法,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10.(1)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11.(1)A E(A项2分,E项3分,B项1分。B项“是因为他不用再上前也已经看出并且认定这匹马不是什么千里马”说法有误,从原文“马伯瞪了一眼枣红马”可以看出马伯是因为被抽而气恼;C项“体现出良早已看出马伯的相马技艺不值一提,所以不屑与之为伍”错误,前文说“两人相谈甚欢,结伴同行”;D项说马伯只会“相其皮”,文章未交代,后文说马伯“默不吭声,一直翻弄着马骨,后来也垂下了头” 可见其未必不会相骨,对小说写作目的的表述也有误。) (2)①对马匹有一定研究,有一定辨识马的才能。例如开篇介绍的草原上流传的话和吃马肉时的语言描写;②目光短浅,为人气量狭小。寻良马只为谋生,而非爱才。例如寻马只为赛马能赢,更多关注马的使用价值和被枣红马马尾抽后的表现等;③自以为是,喜欢卖弄,炫耀。例如吃马肉时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相马经”,吹嘘自己“从没走过眼”。(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①划线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马匹是否被马伯相中而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行对比;②从侧面表现出马伯相马技艺出众,突出其在马主心中的地位,增加传奇色彩,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③引出下文马伯受聘相马的情节,也为下文马伯对枣红马的叹气和千里马因马伯的叹息而被杀吃肉做了铺垫。(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言之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4)①相似之处:无人发现其才能,最后死于槽枥之间;(1分)②原因不同处:《马说》中千里马不被发现是因为没有伯乐,即“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分)《相马》中千里马之死是因为马伯虽自诩为“伯乐”,但实际上他并非真正的伯乐,而且没有容才之量,以致千里马屈死人手。(2分)③感悟:人才如果没有人发现、欣赏和重用,只会明珠蒙尘。而掌权者要有知人善任之能,也要有爱才惜才之心,更要有容才荐才之量,不要将对人才的关注点仅仅局限于其使用价值,更不能因为个人好恶而妄加臧否,这样才不会有更多的人才被埋没。(3分,言之成理即可。) 12.(1)CD(C项2分,D项3分,B项1分。A项,老师赞赏的是他的才华,对他“离经叛道”的行为很头疼;B项,文中强调的是对传统绘画技巧的研究是程十发成功的基础;E项,文章没有“全面”介绍程十发的人生。) (2)艺术上的“飞扬”:①少年学画,虽“离经叛道”,但才华却得到赏识;②创作了融会传统写意国画的连环画佳作——《画皮》,引起了轰动;③画风大变创立了独特的“程家样”。成为新中国五十年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④获得国家造型艺术终生成就奖。 生活中的“落寞”:①毕业后画展失败,失业回家,生活艰难;②文革中遭遇冲击,不能绘画。以及关牛棚等遭遇;③妻子女儿去世,身体迅速衰老与多种病痛的困扰。 (每点1分,艺术方面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①从不同侧面表现程十发,丰富了传主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他人的评价,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和可信度;③和文中正面描写互相配合,使行文富有变化。(答出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言之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4)①不拘泥一门,兼收并蓄:少年时代求学能够各取所长;②执着,不畏困难:艰苦的生活中坚持绘画的梦想;③幽默与乐观豁达:文革中写作“保护动物”的标语,大度看待假画问题等;④勤奋:绘画20张要打50张底稿;⑤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绘画帮助困难家庭。 (每点2分,答出任意四点得满分,要包括概括要点和具体事例两方面。答热爱事业、淡泊等其他品质,可酌情得分。) 13.A(A项,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B项,引而不发: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此处误用为“做事不果断”,属望文生义。C项,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很忙。用在此处表意错误。D项,剖腹藏珠:剖开肚子来藏珍珠,比喻为物伤身,轻重倒置。此处不合语境。) 14.C(A项,“别具一番风味”前缺少主语,可改为“徜徉在河内别具一番风味的法式建筑之中”;B项,“针对”缺少宾语,可在“‘划算’”后加“的问题”;D项,“时速”中的“时”与“每小时”重复,可将“每小时”删掉或将“时速”改为“速度”。) 15.C(按照叙述主语一致原则,可以先排除B;而两个短语“望着那锅”、“闻着那肉香的味道”,同为动宾结构,衔接句也应符合这一特点,据此,可以排除A;另外,这段文字的叙述主体应为“红焖肉”,而D中的叙述主体却偏移成了“妈妈”,不妥。只有C合乎衔接各项要求。) 16.略。(内容2分,对偶句字数1分,词意1分,词性1分。) 17.该图标由船帆、波浪形及圆形构成。(2分)四个船帆组成数字“7”和“11”,突出中国“航海日”;数字又暗示郑和下西洋的事件,体现航海事业历史悠久;波浪代表海洋,和船帆组合又寓意着航海事业扬帆奋进;波浪纹与“如意纹”相似,有“吉祥美好”之意;圆形寓意航海事业圆满,又象征睦邻和谐友好。(4分)(寓意部分答出其中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8.略 【译文】 钱乙字仲阳,他父亲钱颖善长医术,却嗜酒而喜欢出游,往东到海上去就没有回来。钱乙才三岁,母亲早死,他姑姑嫁给吕氏,吕氏怜悯并收养了他,长大以后,就教导他学医,并告诉他的家世。钱乙哭过之后,请求去寻找父亲,一共寻找了八九趟,很多年后,终于找回父亲,此时他已三十岁了。他侍奉吕氏如同父亲,吕氏死后没有后代,他就给吕氏收殓埋葬,穿孝衣守丧。 钱乙最初是因《颅囟方》著名,授给他翰林医学的官职。皇子患惊风病,钱乙给他喝黄土汤而治好了他的病。神宗召见他询问黄土汤治病的情形,他回答:“因为土能克水,水平稳了,那么惊风自然就停止。”神宗高兴,提升他为太医丞。广亲的长子患病,钱乙诊他的病说:“这种病可以不用吃药而痊愈。”广亲的小儿子在旁边,钱乙指着他说:“这孩子将突然患病,使人惊恐,过了三天的午后,可无忧。”广亲家的人很生气,不答话。第二天,广亲的小儿子果然突发羊角风,十分危急,请钱乙给他诊治,三天就病愈。 钱乙本来就有身体瘦弱的毛病,常常用心治疗自己,后来病重,他叹道:“这就是所说的浑身麻木疼痛的病。进入内脏者死,我大概要完了吧。”随后又说:“ 我能把病痛移到四肢末端。”于是,就自己制药,日夜喝它。左手、左脚突然蜷曲不能活动,他高兴地说:“可以啦!”他因病辞职回家,不再出来为官。钱乙开药方,广博通达,有关医书无不阅读,不固执地死守古法。特别精通《本草》等书,辨别纠正它错误的地方。晚年时,痉挛麻痹的病症逐渐严重,他知道不能治疗,就召来亲戚诀别,换上衣服等待死亡,于是去世,终年八十二岁。 王克明,字彦昭,是绍兴、乾道(皇帝年号)年间的名医。他刚出生时,母亲缺少奶汁,就喂他吃粥,他因此得了脾胃病,长大后更加严重,医生认为治不好了。王克明自学《难经》和《素问》,来寻找治疗办法,用心施用药物,他的病才好了。之后他开始用学来的医术在江淮地区行医,又到了苏州、湖州一带,尤其擅长针灸。他诊脉遇到难以治疗的病情,必定深思一番弄清病症的关键,之后再用药。(他认为)病即使表现出多种症状,有的可能只用一种药就可以去除病症根源,根源去除而其他的病症自然会随之消失;对有些病人则不给药,告诉病人到哪一天病就自动好了;有的病,他认为吃药治不好不是药的问题(不是吃药能治好的),而是病人某些(引发疾病的)事情没有处理好,将事情处理妥当,其病自愈。王克明所作的诊断之言无不一一验证。张子盖率军救援海州,部队中瘟疫流行。他赶赴军中,治好了几万人。张子盖准备向朝廷上表为其请功,王克明却极力推辞。 王克明学问非常好,为人好侠尚义,常奔波数千里为人治病。起初参加礼部考试,考中后,屡次担任医官。王炎做四川宣抚史,征召王克明为手下,王克明没有去。王炎很生气,弹劾王克明躲避公事,王克明被判罪贬职。后来改到翰林医痊局任职,皇帝赐予他紫衣和金鱼袋。绍兴五年去世,时年六十七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