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总复习提纲两册已齐全适合高考 会考复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通用技术总复习提纲两册已齐全适合高考 会考复习

高二年级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I》复习提纲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⑴、人类需要着衣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⑵、人类学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⑶、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⑷、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⑸、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⑹、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通讯技术。‎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也就是说人类的需求产生了技术。‎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身体器官,拓展活动空间,提高劳动效率,增强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如爱迪生。‎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⑴、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1914年福特创立了世界首条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⑵、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⑶、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⑷、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⑴、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⑵、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⑶、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二、技术的性质 ‎ ‎1、技术的目的性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也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3、技术的综合性 ‎⑴、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⑵、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展(科学是回答“为什么”);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侧重改造和利用自然(技术是解决“怎么办”),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技术离开了实践, 就无法体现其价值。‎ 例如:科学活动有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技术活动有瓦特发明蒸汽机、贝尔发明电话、莫尔斯发明电报。‎ 科学研究为技术发展拓展空间,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技术发展也促进科学的应用与延伸,科学促进技术发展,技术推动科学进步。‎ ‎⑶、技术与其他科学都有联系,如技术与艺术,技术与工艺学,技术与材料学等。‎ ‎4、技术的两面性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例如: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试讲述一下下列技术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网络技术 (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 B超技术 (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 克隆技术 (克隆人体器官用于医疗,但也会挑战人类伦理道德)、‎ 核技术 (发电,但也会用于战争)、‎ 空间技术 (科学实验,卫星通讯。产生太空垃圾)。‎ 转基因技术(可制造符合人类要求的动植物,但其副作用还未知)‎ ‎5、技术的专利性 技术是创造性劳动成果,是技术发明人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它包含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专利性。在技术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此享有一定权力,这种权利受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权是指依法批准的发明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其发明成果在一定年限内享有的独占权或专用权。专利权是一种专有权,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保护期限,就不再受法律保护。‎ 专利的特性:独占性(垄断)、时间性、地域性 ‎ 专利申请步骤:‎ 写好专利文件à递交专利文件并交纳申请费à专利局审查文件à批准专利à领取专利证书并缴纳年费及证书费。‎ 专利制度是技术、法律、经济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最重要的形式。是国际公认和通行的手段。‎ 三、技术的未来 对“技术的未来”的思考和憧憬,既不需要技术迷惘中的旷世悲怆,也不需要技术崇拜中肓目乐观。理性地看待技术,以负责、更有远见、有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 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设计的定义: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一项技术的创新需要设计,一个技术产品的更新需要设计,一项新工艺的改进也需要设计。如: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 ‎(1)、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案例:白色污染和可降解餐具 ‎(2)、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案例: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2、技术的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1)、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如:达·芬奇的研究和发明 ‎(2)、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设计的主题更加丰富,设计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设计的效率更高。同时,技术更新也为产品的更新换代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如:灯具的发展 ‎(3)、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发展的技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设计思维,它促使人们不断考虑如何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改进现有的产品,如何有机地结合各种技术来开发新产品等问题。发展的技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设计手段和方法。如:奥运场馆“鸟巢”中使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3、设计的丰富内涵 技术世界的设计,其核心是技术设计。设计主要分为: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技术设计侧重: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艺术设计侧重:欣赏、审美、色彩、造型、听觉效果、情感。在很多情况下,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1、什么是人机关系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当然“人机关系”中的机并不仅仅是指计算机或机器。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当人们身处某一环境的时候,这时的人机关系就体现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案例:乘电梯、进门中存在的人机关系。‎ ‎  在人与某个产品构成的人机关系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多方面关系。‎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间的关系,人机关系是人机工程学研究的一部分内容。‎ ‎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1)、高效 ‎ 在设计中,应该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 也可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提高工作效率,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噪声、照明、振动、污染和失重等。如:“科学管理之父”美国人泰勒“铁锹作业试验”。‎ ‎(2)、健康 ‎  人机关系所追求的健康, 是指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 产品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案例:高跟靴、烟 ‎(3)、舒适 ‎  人机关系中的舒适是指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 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 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心理上的舒适感受也是人机关系应当考虑的目标。案例:培土小工具 ‎(4)、安全 ‎  安全是指在人们的操作使用中,产品对人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产品与人接触的部分不允许有尖角和锋利的边槽。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气囊等 ‎ ‎3、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在设计中,合理的人机关系应该达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的目标。‎ ‎(1)、考虑到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 ‎ 现在大多数产品是为了普通人群设计的,设计参照的标准是依据普通人群的数据确定的。但是特殊人群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有着独特的需要。所以在设计时,还应充分地考虑特殊人群的特点和需要。如:要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 ‎(2)、考虑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的关系 ‎  人们使用产品时时常处于动态和静态两种状态之中,因此,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静态的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要让人在使用它时,能够方便施力、有足够的空间等。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减少人体疲劳,提高效率,满足健康、舒适的要求。不同的人种静、动态尺寸有差异。‎ ‎(3)、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 ‎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首先满足),而且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产品的色彩、材质等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都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在设计中注意满足人在这些方面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将人机关系处理得更好。‎ 案例:茶座、咖啡屋的设计应以暖色调为主,将空间处理得小一些,以营造温馨、宁静的效果;而办公空间一般应以冷色调为主,空间处理要简洁明快,以求产生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这样的设计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4)、信息的交互 ‎  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即人机之间运用信息语言交流的过程。改善信息传递的途径能够获得更好的人机关系。‎ ‎  如:电话机的无液晶屏显示---有液晶屏显示----可以视屏通话。案例:汽车的颜色(银灰、红、黄、蓝)‎ 三、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1、什么是技术试验 ‎(1)定义;我们通常将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实验。如:技术试验卫星 要注意技术试验与科学实验并不一样。‎ ‎(2)作用: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通过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如:阿什塔比拉河桥的垮塌、青梅素皮试试验 ‎(3)分类:对技术实验,我们可以根据应用的范围不同进行分类,如农业试验、工业试验、国防试验、科学技术试验等;还可以根据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如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2、技术试验方法 ‎(1)优选试验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定若干次典型意义的试验,逻辑地推出全部试验所达到的最佳效果。如不同品种水稻的对比试验等。‎ ‎(2)模拟试验法:是通过再现的形式来模拟现实发生情况的方法。如汽车碰撞试验。还可以通过缩小(放大)比例来模拟所设计的现场效果。大坝水利试验等。‎ ‎(3)虚拟试验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虚拟现实中的技术设计原型并进行试验的方法称为虚拟试验法。如:计算机虚拟火星探测器模拟登陆动画等。‎ ‎(4)强化试验法:是在技术试验中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对象的作用,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5)移植试验法: 在相互有差异的事物之间,将某些共同相关的因素从一物移植到另一物进行试验的方法。如橘子从长江以南移植到长江以北的种植试验。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移植试验。如:小白鼠等。‎ ‎3、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报告的写作 ‎        技术试验的实施包括:制定试验计划、抽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        技术试验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活动,需要试验者具有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技术实验往往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因此,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顽强的毅力等良好品质对于技术试验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是技术试验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 ‎ 技术试验试验报告的写作顺序: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 ‎ ‎4、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问题、深化认识、推动技术设计的发展。特别是在设计的后期,对设计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试验,可以为设计的评价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 ‎ 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推广中,技术试验的作用不可忽视,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 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一、设计的一般过程(发现和明确问题-- 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产品设计过程示意图 需求分析 设计分析 方案构思 模型制作 测试和评估 ‎ 1、发现和明确问题 从本质上说,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它从问题出发,并围绕问题展开各项活动。因此,设计必须从调查需求、分析信息、发现和明确需要解决和值得解决的问题开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项目,明确设计要求。‎ ‎2、 制定设计方案 在发现和明确要求的基础上,我们紧接着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设计所需的信息,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归纳和分析,挖掘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大胆提出各种设计想法,并依据一定条件对各种想法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这就是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大胆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始终明确。‎ ‎(1)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 ‎(2)任何设计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决不会仅有一个。‎ ‎ A、收集信息:可以通过用户调查,专家咨询,查阅图书资料,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浏览互联网等渠道收集有关的信息。‎ ‎ B、设计分析:面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根据设计要求,找出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可能的解决办法。面对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之间的相互矛盾,为了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应该提出尽可能多的设想,以便于权衡利弊,作出选择。‎ ‎ C、方案构思:方案构思是设计过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它要求我们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 ‎ D、方案呈现:构思过程中产生的设计想法常常是模糊的,为了使其具体化,我们通常会用草图把它们转化为视觉形象。同时,这些想法又是零散的,从中我们并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所以我们还要对这些想法进行综合。‎ ‎ E、方案筛选:当多个设计方案产生以后,我们就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对这些方案进行筛选。‎ ‎3、制作模型或原型 完成方案筛选后,我们就要开始制作模型或者原形了。一般地,模型制作包括两个阶段,既绘制图样和制作模型或原型。对于图样,我们既可以手工绘制,也可以用计算机辅助制图。对于小型、简单的产品可以直接制作产品原型,而对于大型、复杂的产品先制作缩小、简化的模型。‎ ‎4、测试、评估及优化 要明确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我们还必须进行各种测试、评估,以优化设计方案、完善产品原型。‎ 测试:在模型或原型制作完成后,一般需要对其进行测试。测试的目的是检验产品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在结构和技术性能等方面能否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 评估:在测试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对设计方案和产品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这种评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反复进行。‎ 优化:为了优化设计方案,我们既要分析测试和评估的具体记录,也要重视对公众意见的调查,以明确改进的方向。一般说来,我们可以对三种典型人群,即专家、潜在客户和用户进行调查,征集优化的具体意见。‎ ‎5、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 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既可以使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又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因此,掌握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对于产品使用者来说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通常要设计一份产品设计说明书。‎ ‎ ‎ 设计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一项具体设计中,有些阶段或步骤可能会发生变化,有些步骤之间则可能出现一定的循环。因此,我们不能将设计的过程简单化、模式化,而应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灵活安排。‎ 二、设计的一般原则 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人们逐渐总结出创新、实用、经济、美观、道德、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等设计的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往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渗透,并体现在设计过程的各环节中,成为指导设计过程和进行设计评价的基本准则。‎ ‎1、创新原则 设计是人类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创新就是通过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或对已有的产品的革新来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事物或形式。创新是设计的核心。生活因设计而丰富多彩,设计因创新而魅力四射。‎ 设计过程中,一般可以从原理、结构、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考虑改进和突破,以实现创新的目标。要实现产品设计的创新,除了了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慧外,还应注意利用最新的技术成果和现代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2、实用原则 设计中的实用性是指设计的产品为了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物理功能(性能、构造、效率精度和可靠性)、生理功能(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心理功能(造型、色彩、机理和装饰)、社会功能(个人价值、兴趣、爱好和社会地位)。产品的实用性是从设计的目的出发的,它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随人群的改变而改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3、经济原则 设计中的经济原则是指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佳的效果。所谓最低的费用,是指产品在得到最优良的设计,实现最佳的功能的同时,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的成本和总量最小。由于产品所用的材料都有其特定的性能和加工的方法,作为设计者,如果只追求形式美而不了解生产工艺,往往就会出现无法生产或成本很高的情况。另一个方面,如果设计者只追求价廉而粗制滥造,就从根本上违背了设计的目的,可能会导致产品滞销或亏本销售,造成更大的浪费。‎ 产品设计必须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合理使用优质价廉、能优化产品质量的原材料,并在明确目标市场、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基础上改进与完善产品设计,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服务。‎ 功能成本比=功能/成本。提高功能成本比的方法:在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功能;在增加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 ‎4、美观原则 产品外观的美是通过对产品造型,大小比例,使用材料,色彩搭配,装饰图案等的设计组合来表达的。通过各种元素组合,表现产品不同的设计特点,强调形态美,技术美,材质美,色彩美等独特的表现元素,就会产生不同的产品风格,带给人们各种美的享受。‎ 产品设计中的美观原则是多元的,受到消费者、功能、技术、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 ‎5、道德原则 产品设计者必须具有宽广的眼界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力求用设计完美的产品奉献社会,维护、完善社会伦理道德,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产品的设计应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出于某种不道德的目的。产品的设计不能单纯为了谋取利益而损害人类所居住的环境,更不能为了私利而设计制造低级趣味的产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甚至用报废、有毒材料制造食品、药品等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的产品。此外,设计是创造性的活动,在利用有关知识产权和专利的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成果的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技术成果的道德观念。‎ ‎6、技术规范原则 产品的设计必须符合一定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有关开发生产技术的知识、领域、方法和规定的综合。‎ 技术规范既有强制性的标准,也有推荐使用的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是产品设计制造必须达到的要求,否则将出现各种质量和安全方面的事故。推荐性的技术规范不是产品制作必须要达到的,而是对企业形象和产品的质量有很大影响的要求。如:全球漫游的移动电话,飞机上都采用圆形窗户 ‎7、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技术世界中,技术产品是与生态、环境、资源等紧密相连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仅是产品设计者应当遵守的原则,而且是产品设计者应当承担的责任。‎ 技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产品的设计既满足当代发展的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人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 产品的设计要考虑到人类长远的发展,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的平衡等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设计是一项综合活动,其一般原则对设计的成功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各种原则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它们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最基本的原则是实用原则,创新是核心。 三、设计的评价 ‎ 设计的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方法和手段,对设计所涉及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认定的活动。它对设计者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强化质量管理、高质量完成设计任务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设计中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反思。‎ ‎ 评价涉及到评价对象和评价者。从评价对象来看,设计的评价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设计过程的评价,二是对设计成果的评价。从评价者来看,也有两类:一是设计者自我评价,二是他人的评价。‎ 无论是对设计过程的评价还是对设计成果的评价,都应建立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评价者首先应对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案的各个细节进行准确的判断、说明、阐述。只有在事实确定的前提下,评价才会有效,才不至于失真。‎ ‎ 进行评价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由于设计的目标和内容不同,设计评价的标准也就不同,有时可以有所侧重。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当客观、明确,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 对设计过程的评价 加强对设计过程的评价是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实现设计目标的关键。‎ 对设计过程的评价要注意把握各个环节或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要注意把握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或阶段之间的衔接和协调,要注意阶段性成果的质量。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应服务于完善设计方案、促进个人发展的根本目标,不仅仅是设计过程终结时的回顾性、反思性评价,而且也包括设计过程之中的即时性、阶段性评价。因此,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应寓于设计的全过程。‎ ‎2、对最终产品的评价 最终产品是设计过程的结晶,是设计质量、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对最终产品的评价,有两个基本的依据:一是参照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评价,二是依据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进行评价。在实际评价中,这两个方面也可以结合起来。‎ 由于对最终产品的评价是对设计成果的总评价,因此,应从多方面把握评价内容。对于不同的产品,评价的内容及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3、设计的评价和设计的交流 ‎ 很多情况下,设计的评价目的往往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相互交流信息、征求意见、共同研讨,进而完善设计方案。即使是从参与设计成果的评价出发而进行的评价,也离不开设计的交流。因此,设计的交流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是设计评价的基础。‎ 设计的交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其方式有口头语言、文本、技术图样、图表、模型、计算机演示、网页等。具体方式的选用可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对象等因素进行选择。‎ 在设计的交流过程中,应当注意提炼关键的技术信息。对他人所提出的理念、信息、意见要做客观的、有意义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要能敏捷地抓住他人的意见、建议中的创新点或对自己设计活动有启发意义的部分,用以改进自己的设计,从而使交流的过程成为改进自己设计、开阔自己视野的过程。‎ 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一、发现问题 ‎1、问题的来源 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我们所不知道的需要解答的问题,这就是问题。在技术课程中,我们讨论的主要是技术方面的问题。‎ 从技术角度看,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进行设计,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第一种: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第二种:由别人给出问题,设计者必须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第三种: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它。‎ 第一、第二种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较明确,主要是针对一般的和已有的问题提出的,而第三种问题却是全新的,它需要我们积极主动的思考,需要我们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我们独具慧眼的发现。这类问题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挑战和拓展我们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推进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2、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A、 观察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是我们寻在的背景和基础,它往往蕴藏着丰富的问题资源,同时也离我们最近。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还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来加以发现。这样的观察,往往需要根据一定的目的,先制定一个观察提纲或观察表,然后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日常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最后在一定的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B、 收集和分析信息 我们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检索和分析,往往可以发现有些有价值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询问访谈等方式进行信息的收集,也会有惊人的发现。我们把对已有文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的方法称为文献法;把问卷的方式进行实际调查,获取信息、发现问题的方法称为问卷调查法;把以询问的方式收集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的方法称为询问法。其中,询问法包括直接询问法、间接询问法、集体询问法、家庭走访询问法、个别询问法。‎ C、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 技术研究、技术试验是重要的技术活动,也是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技术研究、技术试验,我们有可能从对已有技术问题的研究中发现与之相联系的问题,从已有的研究结论中发现新的问题,也有可能在技术研究、技术试验中获得灵感、体悟,进而发现新的问题。‎ 二、明确问题 ‎1、明确问题的内容和价值 A、问题是否明确 采用各种方法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有时可能是模糊不清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明确。明确问题需从问题表述本身是否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否明确、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否明确等方面进行考虑。‎ B、问题的价值 明确了问题的内容以后,还需要确定问题是否有价值。‎ ‎(1)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尊循了基本的科学原理。‎ ‎(2)迄今为止,能否确认该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 ‎(3)在调查的范围内,该问题是否有普遍意义,在更广的范围内,该问题是否有意义?‎ ‎(4)在多个问题同时发生时,该问题是否是主要问题?‎ ‎(5)现有的技术条件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技术发展以后呢?‎ ‎(6)解决该问题所需要的投入是多少?投入与产出的比是否理想?‎ 明确问题的内容和价值,除了需要一些主观的分析外,还可以借助于一些研究手段来进行。这样,既可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问题的内容和价值,又可以为分析问题解决的条件及实现的可行性、提出设计要求奠定的基础。‎ ‎2、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任务 在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后,还应该明确解决这一问题所受到的主观条件的限制,明确设计所应受到的限制和所应达到的标准,进而提出设计任务。‎ 无论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还是一项设计的进行,它的限制主要是由两方面决定,一是设计对象的特点和问题解决的标准,二是设计者的技术能力和条件。‎ 当我们对解决问题所受到的限制作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后,就可以将该问题明确地视为一个设计对象,并依据已有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提出具体的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设计要求了。‎ ‎3、设计计划 为了保证设计的顺利实现,我们需要制定设计计划。设计计划可以更好地保证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它可以通过工作程序的排列来表示。‎ 为了统筹安排设计进度,合理利用设计资源,并根据时间要求以及设计各个阶段的工作量和设计的难易程度,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在完成设计计划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一份时间进度计划表。设计各阶段工作的展开有的可以同时进行,有的需要依次推进。根据需要,时间进度计划表还可以用设计计划书的形式来表达。‎ 第五章 方案的构思方法 一、方案的构思方法 ‎1、设计分析 合理的设计分析是成功地进行技术设计的关键一步,分析得当可以指引以后的技术上可以少走或不走弯路。产品本身是一个整体,包括功能、造型、材料等,但任何产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方面,它是为人服务的,人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设计;另一方面,它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使用的,必然受到环境的制约,并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设计任何产品都应综合考虑物、人、环境三个方面。如高中生使用台灯就要考虑这三方面的因素。‎ ‎2、方案的构思方法 方案的构思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成的抽象物,并采用图、模型、语言、文字等方式呈现思维过程。‎ 方案的构思过程中,考虑到的许多问题是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而且也是不具体的,怎样把这些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设计想法变成我们能看到的、比较完整的具体方案呢?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 ‎(1)草图法 设计时,我们可以运用草图法进行构思。草图不仅能将一些想法明确地表达出来,而且可以随意修改。在运用草图法进行构思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捕捉灵感、自由发挥、不受约束。‎ ‎(2)模仿法 模仿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事物进行方案的构思。如仿生技术、自动调焦镜头、伞和锯的发明 ‎(3)联想法 要用联想的方法进行方案的构思,人们就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广的见识、较好的知识基础及丰富的想象力。如古人的飞天梦 利用联想法进行方案的构思,不一定能使技术设计一次性成功,但它有可能为构思找到一种方法或一条形成方案的路径。运用联想法进行构思后,我们不能盲目地实践,而应该首先对方案进行科学论证,而后再进行制作和实施。‎ ‎(4)奇特性构思法 奇特性构思法所形成的方案一般具有原创性。这些构思在历史上很少发生,或从来没有发生过,甚至有些构思在当前的科学、技术、经济条件下无法实现。如夜视镜,利用人体热量点亮台灯 ‎3、方案的比较和权衡 在多个方案经构思形成后,我们往往要对这些方案进行评判和比较,同时要从设计的目的出发,针对一些相互制约的问题进行权衡和决策,最后选出较为满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优点进行改进。‎ 对方案进行比较和权衡的过程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各个指标并不是独立的,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抓住设计的核心与关键是权衡设计方案的必要条件。‎ 考虑的方面:实用、美观、创新、稳定性、安全性、环保性、加工难易程度、经济成本。‎ 第六章 设计图样的绘制 一、设计表现图 ‎1、技术语言的种类与应用 ‎        技术语言是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技术活动的丰富性使得技术语言具有多样性。比如图样、图表、模型、符号等。‎ ‎        技术语言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专业类型来分,有计算机程序语言、工程图学语言等;依照人的感觉类型的不同来分,有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和触觉语言等;依据人的视觉形式的不同来分,有图形符号语言、文字符号语言等。‎ ‎        技术语言的两大特征:言简意赅、通俗直观。‎ ‎        不同的技术语言往往适用于不同的应用范围,具有不同的功能。‎ ‎ 口头语言:较多适用于面对面的、规范要求并不过于严格的场合,其特点是简洁、方便。‎ ‎ 技术图样:是采用某种规范形式将设计用图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设计交流的语言。具有直观性、高效性、准确性和永久性。在呈现较复杂产品的设计方案及对设计进行详细说明和陈述时,使用技术图样合适。‎ ‎ 模型:具有感性、直观的特点,容易吸引观众或读者的注意,并使人更容易把握技术的特征,是最具有技术特征的一种表达方式 ‎ 图表:包括相关的表格、草图、效果图等。图表是表达设计思想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文本、图表之类的交流方式相对比较正式,适用于具体有一定技术要求的交流,其特点是较为规范,可以反复查阅、核对。 计算机演示、网页:是各组成部分和运作一目了然,比较生动、形象,其中网页的方式还具有交流时间灵活、开放性强等特点。‎ 网络语言:帮助人们实现了远程的设计交流的需要。‎ ‎        除了上述技术语言外,在技术活动中,我们还需要借助另外的技术语言如技术符号、精度要求、必要的文字说明等。各种技术语言的灵活应用构成了对设计的完美表达。‎ 1、 草图的绘制 徒手绘图: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徒手自由画线练习,提高对笔的控制能力。‎ 网格徒手画:作图的要领是与地面垂直的线垂直画,与地面平行的线按网格上的斜线画,同时以网格上的小格来确定物体的比例关系。作图时,先按照作图的要领,用铅笔画出物体的结构线,使物体的各部分结构关系能清楚地表达出来,然后用墨线描出物体的轮廓线,注意外轮廓的实线要略为粗一点。‎ 草 图:也叫方案草图或设计速写,它能迅速捕捉和记录设计者转瞬即逝的创作灵感,表达设计创意,是把设计构思转化为现实图形的有效手段之一。可分为构思草图和设计草图。‎ 构思草图是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产生的设计想法的记录,它以具体图形的形式记录和描绘设计者头脑中的诸多想法。设计的主体构思基本上是在绘制构思草图阶段完成的。‎ 设计草图是经过设计者整理、选择,修改和完善的草图,它是一种正式的草图方案。设计草图是构思草图中挑选出来的,可以继续深入的,可行的实际方案,是通过对细节的完善得到的。‎ 2、 透视效果图的识读 学会识读效果图,可以通过画面所表现的形式获取需要的设计信息。与草图相比,效果图更能真实地表现产品的式样、材质和空间效果等。因此在识图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产品的形态、功能和特征,要注意从中了解产品外观上的实际比例关系和色彩搭配及材质感,了解产品内部结构和色彩装饰效果。‎ 3、 正等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是一种可以表现物体三维结构特征的图形。采用这种投影图可以表示最初的设计思想。‎ 建立坐标轴的时候,各轴的夹角是120度。‎ 步骤:(1)建立三维坐标系(各夹角为120度);‎ ‎ (2)依题意作出最长,最宽,最高的长方体;‎ ‎ (3)依题意对各表面进行切割;‎ ‎ (4)擦去多余的线,并对轮廓线加粗及尺寸的标注。‎ 二、常见的技术图样 ‎1、正投影和三视图 正投影法就是假设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在投影平面上求取物体的投影的方法。为了确定物体的结构形状,需要采用多面正投影。‎ 三视图:物体的正面投影,即物体由前向后投影所得的图形,通常反映物体的主要形状特征,称为主视图;物体的水平投影,即物体由上向下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俯视图;物体的侧面投影,即物体由左向右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左视图。‎ 为了在同一张纸上画三视图,三个投影面必须展开,在同一个平面上。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三视图的绘制步骤:‎ ‎(1)确定比例;‎ ‎ (2)作X-Y线及右斜向下450参照线;‎ ‎ (3)确定投影方向,逐个画出物体各构成块的主视图、附视图、左视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及对称性。);‎ ‎ (4)加粗轮廓线,对称线等及尺寸标注。‎ ‎2、形体的尺寸标注 四个基本的要求:正确(符合国家标准)、完整(不重复、不遗漏)、清晰、合理 尺寸三要素:‎ (1) 尺寸界线 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并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处引出,也可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作尺寸线。‎ (2) 尺寸线 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尺寸线必须单独画出,不能与其他图线重合或在其延长线上。一般采用箭头作为尺寸线终端。‎ (3) 尺寸数字 图样上所注尺寸表示形体的真实大小,形体的真实大小与图样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图样上的尺寸,以毫米mm为单位时,不注写单位,否则必须注明。线性尺寸的尺寸数字一般注写在尺寸线上方或其中断处,水平方向尺寸字头向上,垂直方向尺寸数字写在尺寸线的左侧且字头向左。‎ 直径:符号为ø;,整圆或大于半圆的圆弧需要标注直径。标注直径的方式有多种,选用何种方式通常由圆的大小和位置来决定。‎ 半径:符号为R,半圆或者不足半圆的圆弧需要标注半径。标注半径的方式也有多种,采用方式也应根据圆弧的尺寸与位置来确定。‎ ‎3、机械加工图 以三视图的形式来表达机械加工方法的一种技术图样,是完成产品机械加工的主要依据。它通常由三视图及其尺寸标注,必要的其他视图、标题栏和文字说明几部分组成。必要的其他视图如局部放大图、剖视图等可以用来将三视图不能完全表示的物体形状表现清楚。‎ ‎4、剖视图 假想采用剖切平面的方法剖开物体,将处于观察者与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剖切平面一般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包含内部结构如孔、槽的轴线,或物体的对称面(2)平行于相应的投影面。‎ 画图时应注意:‎ ‎(1)物体被剖开后,用粗实线画出物体的剖面轮廓及剖切平面后的可见轮廓。(2)采用剖视图后,应省略不必要的虚线,只有对尚未表达清楚的物体结构才画出虚线。(3)由于剖切平面是假想的,因此在一个视图上取剖视,并不影响其他视图的投影(4)剖面需按规定画出与物体材料相应的剖面符号,金属材料的剖面符号为与水平线成45度的一组平行细实线,同一物体的各剖视图的剖面线应间隔相等、方向一致。‎ ‎5、线路图 电子线路图一般是指用图形符号和线段组成的电子工程用的略图,包括电路原理图、接线图和逻辑图。‎ ‎        在识读线路图的过程中,首先要认识线路图中的元器件符号,知道它所代表的元器件;其次要弄清楚元器件符号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最后确定信号如何流通。‎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一、模型 ‎1、模型及其功能 原型:是在产品生产之前制作的与产品大小相同、使用功能一致的物体。可以是产品本身。‎ 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由于模型有制作成本低、便于修改等优点,设计者一般通过模型来呈现产品的设计方案。模型制作是产品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模型制作的过程不仅是设计思想体现的过程,也是发展构思的创造性过程。‎ 模型具有以下两个功能:‎ (1) 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        模型可视、可触、可控制,可以形象地表达所设计的产品的比例、尺度、线型、 色彩、材质以及每一个构成面。它是一种实体设计语言,为设计的表达和交流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使设计委托者、生产单位和设计人员之间能够直接沟通,全面认识设计方案。‎ (2) 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 由于现代工业产品大部分是在大规模、自动化和巨额资金投入下生产出来的,因此,仅凭图纸提供设计意图,很难把握设计的可靠性。如果设计一旦失败,损失将十分巨大,所以,设计一件复杂的产品,必须通过模型制作,才能投入生产。‎ ‎2、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 模型制作是技术设计中的一个环节,也是一种技术方法。通过模型可以研究技术活动的规律和特征。在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要求往往需要制作不同的模型。‎ 草模:用于产品造型设计的初期阶段,它可以采用立体模型将设计构思简单地表示出来,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 概念模型:用于设计构思初步完成之后,在草模的基础上,用概括的手法表示产品的造型风格、布局安排,以及产品与人、环境的关系等,从整体上表现产品造型的整体概念。‎ 结构模型:用于研究产品造型与结构的关系,清晰地表达产品的机构尺寸和连接方法,并用于进行结构强度试验等。‎ 功能模型:主要用于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同时也用于分析检查设计对象各部分组件尺寸与机体的相互配合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用于试验。‎ 展示模型:展示模型是在结构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真实材料,按照准确的尺寸,做成的与实际产品几乎一致的模型。作为产品的样品,展示模型为研究人机关系、结构、制造工艺、外观、市场宣传等提供实体形象,并可以直接向设计委托方征求意见,为审核方案提供实物依据。 二、工艺     工艺是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 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她体现了生产活动中的知识和经验,并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因目的和功能不同,工艺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检测工艺、铸造、表面处理工艺等。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工序,往往有其特定的工艺要求和严格的工艺规范。 工艺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影响产品的功能、强度以及外观等方面。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殊金属材料。不同的金属材料用不同的性能。 金属的加工工艺包括 划线、锯割、锉削、钻孔、连接和表面处理。 划线:就是在待加工的材料上用相应的工具划出加工部件的轮廓线或基准点或基准线。一般步骤为:(1)划出基准(2)划尺寸线(3)划轮廓线(4)冲眼。‎ 金属加工工具一般有:划针、钢直尺、角尺、划规和样冲。‎ 锯割:金属材料通常以锯割的方式进行割断,手锯是人工锯割常用的工具。‎ 操作要领:a站位和握锯姿势要正确; ‎ b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力; ‎ c锯程要长;‎ d推拉要有节奏。‎ 锉削:为了使工件符合设计所要求的形状、尺寸和粗糙度,往往需要进行锉削,铣削和磨削。其中锉削加工操作方便,使用广泛。有扁平锉、半圆锉、圆锉、三角锉。‎ 锉削操作要领:锉削时要注意身体和手臂动作的协调;在推挫削过程中,左手施力要由大到小,右手施力要由小到大,使锉刀平稳而不上下摆动。‎ 钻孔: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打孔的方法,称为钻孔。常用的设备是台钻,钻头是麻花钻。‎ 钻孔的操作步骤:(1)划线定位(2)装夹工件(3)装夹钻头(4)钻孔。‎ 二要二不要: 操作时要集中注意力;要戴防护眼睛;‎ 不准带手套操作;不能直接用手扶持小工件,薄工件。‎ 连接:通过固定连接和半固定连接的方法可以实现金属件之间的连接。‎ 连接方法:铆接(金属框架的连接,不易焊接的铝板间的连接)‎ 黏结(金属和其它材料的连接,有间隙存在的金属件间的连接,修补金属件的破损)‎ 焊接(锡焊,电路板元件连接;电焊,连接强度大的金属件;气焊,连接承受力大的金属件)‎ 螺栓和螺母(金属件间暂时连接机构的连接)‎ 平头螺丝(固定轮子或轴,室内装潢的零件连接)‎ 元宝螺帽(零件的拧紧,经常需要拆装的零件连接)‎ 垫圈(配合螺母和螺栓的使用,可使连接处受力均匀,防止连接件损坏)‎ 弹簧垫圈(易受振动场合的连接)‎ 表面处理:表面刷光,喷涂油漆、镀层。‎ 三、模型制作 模型制作的一般步骤:‎ ‎(1)选择合适的材料 ‎(2)根据本地的条件,准备适当的工具和加工设备。‎ ‎(3)按设计图样划线 ‎(4)对材料进行割据、切削等加工 ‎(5)装配 ‎(6)对模型进行表面处理 ‎(7)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色彩进行评价,对产品结构、功能进行检测和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8)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做成展示模型。‎ ‎        在模型或原型制作完成之后,根据审美的需要,一般要对产品的外观加以一定的润色,以使产品更美观,更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 第八章 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 一、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写 ‎1、产品说明书及其作用 定义:是指导用户选择产品、使用产品的“路标”和“向导”。‎ 作用:介绍产品特性,确保用户正确、安全地使用产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如果产品说明书说明不准确,会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还会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引发意外事故。‎ 产品说明书结构:标题、正文、标记 产品说明书的形式:条款直述式、自问自答式 产品说明书写作要求:(1)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需要(中英文说明,残障人士)‎ ‎(2)体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3)不必平均用力,而应有所侧重(4)语言准确、通俗、简洁,内容条理清楚,不能说而不明。‎ 二、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1、 用户应认真阅读说明书 ‎2、 明确产品维护和保养的要点,熟悉产品维护的途径和方法 ‎3、明确产品常用的服务途径 技术与设计2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结构与设计 一、常见的结构的认识:‎ ‎(一)结构(structure):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它决定了物体的性质和形态。‎ 结构的各组成部分,通常称为构件。物体的结构是由物体的功能和需要决定的,而物体的结构又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形态。‎ ‎1、自然界:天体结构、地球的结构、植物的结构、动物的结构、人体结构……‎ ‎2、技术领域:汽车的结构、微机的结构、电脑主板的结构、数字控床的结构 …‎ ‎3、社会领域:教育管理系统的结构、课堂教学结构、文章、诗歌的结构 ‎ ‎(二)结构与力 结构的力学定义: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态和大小改变的力。‎ 结构的本质:结构是为了承受力和抵抗变形。‎ ‎1、内力: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 ‎ ‎2、应力:是构件的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应力达到一定极限值时,结构就会遭到破坏。‎ 用公式表示应力为:σ= F/s ,其中,F 是内力,S 是受力面积 ,σ是应力。‎ ‎3、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 ‎(三)结构的类型 ‎1、实体结构——受力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通常有杆、柱、板、体之分)如赵洲桥,长城等 ‎2、框架结构——受力特点: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通常是指结构体本身由细长的构件组成,如窗户、画框、房子的架构等等。(通常由梁、柱、杆、管等组成)‎ ‎3、壳体结构——受力特点: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如贝壳、头盔、汽车飞机的外壳等等。壳的几何形状有折线式(方形、长方形、多边形)的、圆弧形和拱形等。‎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称为组合结构 二、稳固结构的探析 ‎(一)结构与稳定性-‎ ‎1、结构的稳定性——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结构的强度——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结构的形状 ‎1) 重心位置的高低: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重心越高,稳定性越差。‎ 结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落在就是稳定的,没有就是不稳定的。‎ ‎2) 结构的底座,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 支撑面越大越稳定,越小越不稳定。如:高塔的共同特点都是上端小而下端大。‎ ‎3) 结构的形状:结构的形状不同,其稳定性也不同。‎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讨论结构的稳定性。‎ 对于一个结构而言,如果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就是稳定的,不会出现倾倒。‎ ‎(二)结构与强度-‎ ‎1、结构的强度——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2、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 ‎①结构的形状:三角形是框架结构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它结实、稳定,所用材料最少。‎ ‎②常见的构件的横截面形状:工字形、十字形、长方形、L形、圆形、U形 ‎③、结构的连接方式 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能相对转动。如螺母与螺栓、门与门框等 刚连接——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具体有榫接、胶接、焊接等,如自行车架的焊接 ‎3.结构与功能: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功能的变化。‎ 三、简单结构的设计 ‎1、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结构设计应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目标,应满足设计规范,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 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安全因素,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使用者的个性化需要,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寿命等。‎ 在结构设计中还有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材料、民俗文化、地域特点等。‎ ‎(简单回答:符合设计对象的稳定性,强度,安全性,美观性,个性化,使用寿命,成本等)‎ ‎2、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要求 步骤:先进行设计分析――确定结构设计方案——绘制简单结构设计草图——做出模型或原型 也可以这样描述:①设计项目②设计要求③设计分析④设计方案⑤呈现草图⑥制作原型 如:设计相框、垃圾桶、鞋柜,衣架、笔桶等 四、经典结构的欣赏 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如:蛋形椅、盖里椅、赵州桥等 第二单元 流程与设计 一、生产和生活中的流程 ‎1、时序: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就是时序。‎ 时序体现了具体活动内容的先后关系,在这种先后关系中,有些步骤之间的时序是不可颠倒的,有些步骤之间的时序是可以颠倒的。如:先切种→再布种→后掩种(这个是不能颠倒的)‎ ‎2、环节:完成某个具体目标、组成某项生产或某个活动过程的若干阶段或小的过程称为环节。‎ 环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依据问题性质的不同和不同人的理解,环节的划分可能会有所不同。环节中又包含若干可以分解的、目标更具体的事项。如:切种、布种、掩种环节 一般的说,在某项生产或某个活动中,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3、流程: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或者说若干环节随着时间的变化,依序完成的进程流。称为流程。时序和环节是流程的两个要素。‎ 可以把流程理解为为了一定的目的去做事情的顺序。任何流程都反映一定的时序,体现出一定的环节。‎ ‎4、流程的表达:‎ 流程图有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模型表达、动画演示、方框图、示意图、程序等。‎ 用箭头、用数字序号、用时间等表达时序。流程图的序号或方框反映了环节、工序的具体情况。‎ 1、 流程的分析:‎ ① 生活与流程:‎ 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做事,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序、合理,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例洗衣、煮饭与烧菜的流程安排,碘盐和味精佐料的加放流程,青霉素注射流程等)。‎ ① 生产与流程:‎ 运用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 流程中工序的作业方式:串行和并行。上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就是串行。几项工作同时进行就是并行,并行投入较大。‎ ‎3、简单流程图的识读:‎ 识读流程图的要点: ⑴找流程的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功能和作用; ⑵弄清流程中时序的体现与特征; ⑶流程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不同的流程,产生的效益往往不同,“理解流程就是质量”、“流程就是效益”等。‎ 二、流程的设计:‎ ‎1、流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设计一个流程首先应明确流程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对生活方面的流程设计,主要考虑⑴节省时间。⑵提高工作效率。⑶提高工作质量等目标 对生产活动的流程设计,主要考虑⑴提高效率。⑵提高质量。⑶保证安全。⑷节省资源。⑸提高管理水平。⑹提高经济效益。⑺其他,如环保等。‎ ‎2、流程设计中的基本因素:‎ 生产活动中的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 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就是流程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 ‎3、流程设计的步骤:‎ 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流程所应遵循的内在变化规律。‎ 其次,要分析现有材料、设备、资金、人员、工艺和环境因素。‎ 第三,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事项,并进行初步的排列。‎ 第四,分析各事项(步骤)之间先后顺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时序和环节。‎ 第五,选择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画出流程图,对于有严格时间要求的时序,要标注时间。‎ 四、流程的优化:‎ ‎1、流程的优化及目的: 流程的优化:在流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对流程进行不断的改进以期取得最佳效果的过程。‎ 流程优化的意义或者目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安全生产等。‎ ‎2、流程优化的内容:‎ 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技术优化、质量优化等。‎ 在进行流程优化时,要综合平衡,以取得整体优化的成效。‎ ‎3、流程优化的条件:‎ ‎⑴内部条件:对流程内在机理的深入了解。比如对洗涤原理的了解,就会在流程中安排两次漂洗; ⑵外部条件:设备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或完善。比如,只有在具备锻压设备时,才可能将法兰盘的加工改为少量切削加工;‎ ‎⑶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流程与材料、设备、工艺有着密切关系。这些细微的变化都会引起流程变化。‎ 几个简单的流程例子:‎ 到医院看病的流程: 挂号—门诊—看病—交费—拿药—离开 到图书室借书的流程: 打卡—查阅并选择书籍—借书记录—离开 网上发邮件的流程: 打开自己的信箱—写信—发信到ABC@163.com—完成 第三单元 系统与设计 一、系统的结构:‎ ‎1、系统的含义:‎ 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如:自行车,自行车由车架、车把、鞍座、前叉、脚蹬、链轮、链条、车轮(轮胎、辐条、车圈、气门)、车闸、等主要部件组成。‎ ‎2、构成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至少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组成系统;‎ 第二,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 第三,这个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 ‎3、系统的类型:‎ ‎(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2)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 人造系统、生态系统是自然系统;城市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是人造系统 生物系统、机械系统是实体系统;哲学系统、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抽象系统(但首先是人造系统)‎ ‎4、系统的基本特性:‎ 系统的基本特性主要有整体性(全局、集合)、相关性(匹配、关联)、目的性(功能)、动态性(更新)和环境适应性(自适应)等 ‎(1)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观察和分析系统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 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系统的任何一个要素(部分)发生变化或出现故障时,都会影响其他要素(部分)或整体的功能的发挥(巴尔扎克的塑像、木桶理论)。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2>1+1的理解)‎ ‎(2)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或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如碳含量与合金钢材料的整体性能的相关性 梁的跨度与梁的厚度之间的关系 ‎(3)目的性: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这正是区别不同系统的标志。‎ 对于复杂的系统,目标有多个,往往用一个指标体系来描述系统的目标。‎ 如钟表系统的目的性 ‎(4)动态性: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5)环境适应性:系统只有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保持和恢复系统原有的特性。‎ 春捂秋冻、电冰箱放合适的位置、飞机在空中适应环境的飞行 二、系统的分析:‎ ‎1、系统分析: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拟订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有的系统提出改进方案的过程。‎ 系统分析的显著特点是完整而不是零星地处理问题,考虑各种主要变化因素及其相互的影响,全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系统分析可以减少决策的失误。目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决策。‎ ‎2、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 ‎①明确问题,设立目标;②收集资料,制定方案;③分析计算,评价比较;④检验核实,作出决策。‎ ‎(如田忌赛马)‎ ‎3、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整体性原则(丁谓修复皇宫)、科学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4.系统优化的目的:‎ 系统被改善了,就是系统优化了。获取系统的最佳效益或最佳功能,就是系统优化的意义。‎ 系统的优化:是指在给定的条件(或约束条件)下,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统的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 最小的成本——最大的利润;最短的工期——更多的工程量;最少的能耗——更多的产品;单位面积土地——更高的农业产量。(如:农业间作套种,家具利润问题等)‎ ‎5、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A、优化的目标要适度。‎ B、系统优化要注意投入和产出比。‎ C、系统优化离不开相关的条件。‎ D、系统优化要注意不确定和不可预见的因素。‎ ‎6、系统最优化方法:使系统达到最优的目标而提出的求解方法。‎ ‎ 数学模型——最优解; 科学估算、试验——满意解。‎ 一、 系统的设计:‎ ‎1、系统设计的目的、方法与过程:‎ ① 系统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系统设计要从整体出发,以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为目的。不同行业的系统设计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 ② 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运用系统的思想综合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冲突问题。注重各部分的纵向、横向联系;依据系统的动态性、环境适应性,考虑当前和长远。‎ ‎③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首先从系统整体考虑优化,统筹兼顾,再在此基础上完善各部分的设计。‎ ‎2、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A、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 B、确定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C、对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 D、对系统进行总体技术设计和评价等 ‎3、简单系统的设计:‎ 了解系统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基本的设计过程,写出系统设计或系统优化设计的书面方案,包括必要的设计草图以及量化数据。(如:手电筒照明供电部分的设计)。‎ 二、 简单系统的设计的实现 如:手电筒照明供电部分的设计 设计要求:可照明的手电筒,携带方便,使用安全。‎ 设计分析:‎ ‎⒈可把手电筒照明供电部分分为照明和供电两个子系统。照明子系统的要素是灯泡、导线,供电子系统的要素是电源和开关。‎ ‎⒉手电筒的功能取决于它的各个组成要素,电源通过导线的连接驱动灯泡发光,这些要素缺少任何一个,手电筒都不能正常工作。‎ ‎⒊选择合适的元器件,使它们相互匹配,并能达到设计要求。‎ 设计方案:‎ 方案A (1)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画出电路图。‎ ‎(2)根据电路图,选择元器件,如灯泡、干电池、导线等,并搭接电路。‎ ‎(3)通过控制开关,使灯泡发光。‎ 方案B 选择元器件为发光二极管及干电池、金属筒等,其他步骤参照方案A。‎ 方案C 设计一个自发手电筒。‎ 方案C不需要使用干电池,所以对环境不产生污染。‎ 第四单元 控制与设计 一、控制的手段与应用 ‎1.控制的手段 ‎⑴控制的含义: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或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这就是控制。如:大禹治水 理解任何控制现象,都要明确控制的对象是什么,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和采取什么控制手段。‎ 例如:人力三轮车转弯过程中的方向控制问题,其控制的对象就是人力三轮车,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三轮车行驶的方向,控制的手段是骑车人通过双手转动车把,改变前轮的方向并带动后轮。‎ ‎⑵控制的手段:控制的实现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 从控制过程中人工干预的情形来分,控制有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 人工控制是在人的直接干预和全程干预下进行的。人工控制又称手动控制。‎ 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使事物的变化准确地按照期望的方向进行。‎ 按执行部件的不同,控制可分为机械控制、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电子控制等。有时,控制手段又可以综合的。如从手摇扇到空调器。‎ ‎2.控制的应用 控制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空调对房间温度的控制使房间温度适宜、自动取款机缩短取款时间、自动水龙头等)‎ 生产中往往需要对温度、湿度、压力、速度及加工动作等进行控制,控制在生产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二、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 ‎1.控制系统:‎ 任何一种控制的实现,都要通过若干个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一个系统,我们称之为控制系统。‎ 一般的控制过程都有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控制系统一般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2、开环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这种控制系统为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很广。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定时控制系统、楼宇的防盗报警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公园的音乐喷泉自动控制系统等。‎ 在控制系统中,为了分析的方便,常采用方框来表示系统的环节,用单向信号线来表示系统信号传递的方向,这种图称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它表示了系统的各个环节在系统中的位置、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开环控制系统,通常可以用下面的方框图来描述:‎ ‎  ‎ 输入量:即控制系统的给定量,如游泳池进水的设定时间;‎ 输出量:(被控量)即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量,也是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如游泳池的水位 被控对象:即控制系统中所要求的装置或生产过程,如游泳池;‎ 执行器:即直接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装置或元件,如进水阀门;‎ 控制器:即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发出控制命令的装置或元件,如控制电路;‎ 控制量:即执行器的输出信号,如流过阀门的水量。举例:‎ ‎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控制的实现 ‎ 电风扇的风速控制的实现 ‎3.闭环控制系统 系统的输出量返回到输入端并对控制过程产生影响的控制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简单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下:‎ ‎ ‎ ‎ ‎ ‎ 检测装置测量出被控量并返回到系统的输入端; 是比较器,它将给定量与所检测的被控量进行比较,求出偏差值;控制器将这一偏差值进行运算处理,并向执行器下达控制指令;执行器根据指令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从而使被控量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闭环控制系统多了一个由检测装置组成的环节(反馈)。‎ 一、 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 1.干扰因素(在控制系统框图中,干扰作用一般表示在被控对象上)‎ 在控制系统中,除输入量(给定值)以外,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各种因素称为干扰因素。‎ 有的干扰因素是环境造成的,如影响自行车行驶速度的变化的自然风等;‎ 有的干扰因素是人为原因所致,如影响飞机导航信号的手机信号等。‎ 在控制系统中,干扰因素可能有一个,也可能有若干个。‎ 控制系统在工作中必须克服干扰,使被控量稳定。‎ 有些情况可以利用干扰因素实现某种目的。如在军事演习中,红方利用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对蓝方的信息指挥系统进行干扰,使之不能正常工作。‎ ‎2.反馈 ‎(1)什么是反馈 控制系统中,将输出量通过适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就是反馈。‎ 如:投篮 利用反馈来分析和处理被控制对象,通过系统的输出来调整系统的行为,使系统沿着预期的目标运用的方法,称为反馈方法。‎ 如普通电水壶将水加热至沸腾时,需要人工关闭电源,而自动电水壶具有挡水沸腾时自动切断电源的功能,终究是运用反馈方法实现自动控制的结果。‎ ‎(2)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从反馈来看,闭环控制系统就是指在系统的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控制过程产生影响的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的核心是通过反馈来减少被控制量(输出量)的偏差。‎ 一个闭环控制系统,能够克服外界干扰,使被控量控制在给定值附近。‎ (1) 闭环控制系统与开环控制系统的比较 开环控制系统一般结构简单,适用于控制精度要求不高而系统本身的元件又比较稳定的场合。‎ 闭环控制系统设计比较麻烦,结构相对复杂,构成控制系统的成本较高。闭环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用于要求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场合。‎ 闭环控制系统都是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不一定是闭环控制系统。如自动洗衣机、自动升旗装置 3.功能模拟方法:以功能和行为的相似性为基础,用“模型”模拟“原型”的功能和行为的方法,就是功能模拟法。‎ ‎4.黑箱方法:把将要研究的系统作为黑箱,通过对系统输入与输出关系的研究,进而推断出系统内部结构及其功能的方法,就是黑箱方法。黑箱方法提供了一种不必打开黑箱就可以研究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例如,通过输入图像、电或声音信号,观测、分析脑电波的输出反应,研究人脑对视觉或听觉信息的传递、变换和处理功能,得知人脑内部结构的细节,就是黑箱方法的运用。又如中医看病、买西瓜。‎ 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1.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思路 设计好一个控制系统,应该明确这个系统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所要控制的对象是什么,被控制对象有哪些重要的特性,被控量和控制量分别是什么,外界的主要干扰因素有哪些,选择怎样的设计方案既能达到目的,又能经济、易于实现,如何选择设备和元件,等等。‎ 设计一个控制系统,是选择开环控制还是闭环控制,应根据对控制精度的要求以及条件的可行性而定。能达到控制目的,采用易于实现的控制方式,降低控制成本、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是我们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还包括画出必要的设计图纸(控制电路设计或系统结构设计)和实施图纸、撰写说明书等。‎ (1) 开环控制系统的设计 开环控制系统的设计相对比较简单,在明确设计要求,明确被控对象、被控量和控制量后,即可考虑具体控制系统的方案。‎ 例如:普通电风扇控制系统的设计,被控对象是电风扇,被控量是电风扇输出的风速,控制量是电机的转速;若是具有定时功能的电风扇控制系统的设计,则需在开关环节加一个定时器。‎ 案例分析:电吹风控制系统的设计 设计要求:电吹风能根据不同的挡位(如冷风挡档、热风挡)输出不同种类的风。‎ 设计分析:电吹风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是电吹风装置,被控量是风的速度和温度,控制量是电机的电压,干扰因素是房间温度、电源电压的波动等。‎ 电吹风的控制工作过程:电吹风是要将其内部电热丝的热量通过一个小电风扇扩散出去。‎ 方案构思:选择开环控制系统实现电吹风的控制要求。‎ 设定风的档位就设定了电机的电压和电热丝的阻值,接通电源后,电机带动一个小风扇转动,产生的风通过电吹风的电热丝,输出的就是与设定的风种相对应的风。‎ 确定了电吹风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后,画出必要的电气线路图,选择适当型号的元件和配件,进行组装、调试。‎ ‎(2)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 简单的闭环控制系统,基本要求:‎ 第一、一个闭环控制系统要正常工作,首先必须是稳定的。‎ 第二,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必须符合要求,即系统的输出量与给定值之差应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第三,闭环控制系统应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在进行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时,几项控制要求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需要结合具体问题全面解决或有所侧重地解决。‎ ‎ 如:抽水马桶水箱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设计项目:抽水马桶水箱的自动控制系统 设计要求:      ‎ ‎1、当水箱中的水位低于达到某一指定高度时,进水口立即进水。‎ ‎2、当水箱的水位达到某一指定高度时,进水口立即停进水。‎ ‎3、控制系统对控制精度和系统的稳定性均没有特别的要求。‎ 设计分析:        ‎ ‎1、从设计要求来看,这是一种自动控制,因此选择闭环控制系统。‎ ‎2、被控对象是抽水马桶的水箱,被控量是抽水马桶水箱水位的高度,控制量是进水管的水流量(即进水量),水箱水位的高度与进水量之间呈线性关系。‎ ‎3、主要干扰因素是水箱的出水流量。‎ 方案构思:采用浮球作为水位高度的检测装置。当水箱的水位低于水箱的某一高度时,出现了水位差(给定的水位高度与实际水位高度之差),这个信号通过浮球、连杆机构传给进水阀,使进水阀打开,从而水箱进水;当水箱的水位达到水箱的某个高度时,水位差为零,进水阀关闭。‎ 水箱水位的控制过程:拨动冲水旋钮,使出水阀打开,水箱冲水,与此同时,进水阀打开,水箱进水,直到指定水位时,进水阀关闭。‎ ‎  ‎ 水箱的出水流量 ‎ ‎ 通用技术教材共分9个模块,《技术1》和《技术2》是两个必修模块,其余6个为选修模块。通用技术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突出了技术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和先进性,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是一套全新的教科书。‎ 区分开环与闭环参考:‎ 区别:找出输入量 是什么?输出要达到什么目标?输出的内容是否会影响控制的量。‎ ‎ 1、看装置的功能和目的,找出输出量与输入量 ‎ 2、看输出量与输入量是否是同一种性质的量,如果是同一种性质的量,趋向闭环 ‎ 3、看有无检测装置(或反馈装置),如果有就是闭环 ‎ 4、这个装置有没有设定好的一个值,系统是否为了这个值而动作。如果是就是闭环 开环控制系统方框图20例 输入量 ‎(给定量)‎ 控制器 执行器 被控对象 输出量 ‎(被控量)‎ 控制量 输入量 ‎(接通电源)‎ 控制器 ‎(控制电路)‎ 执行器 ‎(水泵)‎ 被控对象 ‎(水管)‎ 输出量 ‎(水管排出水)‎ 控制量 ‎(水流量)‎ ‎1、水泵抽水控制系统 输入量 ‎(天亮或暗)‎ 控制器 ‎(光的检测装置)‎ 执行器 ‎(电动机)‎ 被控对象 ‎(窗帘)‎ 输出量 ‎(窗帘开或闭)‎ 控制量 ‎(转动)‎ ‎2、家用窗帘自动控制系统 输入量 ‎(人热辐射发出的信号)‎ 控制器 ‎(控制电路)‎ 执行器 ‎(电动机)‎ 被控对象 ‎(自动门)‎ 输出量 ‎(门开或闭)‎ 控制量 ‎(转动)‎ ‎3、宾馆自动门控制系统 输入量 ‎(有无声音)‎ 控制器 ‎(声电传感器)‎ 执行器 ‎(触点延时开关)‎ 被控对象 ‎(楼道灯)‎ 输出量 ‎(灯亮或灭)‎ 控制量 ‎(电流)‎ ‎4、楼道自动声控灯装置 输入量 ‎(设定注水的时间)‎ 控制器 ‎(定时器)‎ 执行器 ‎(进水门阀)‎ 被控对象 ‎(游泳池)‎ 输出量 ‎(游泳池的水位)‎ 控制量 ‎(水流量)‎ ‎5、游泳池定时注水控制系统 输入量 ‎(设定亮、灭时序)‎ 控制器 ‎(电脑)‎ 执行器 ‎(时序控制装置)‎ 被控对象 ‎(红绿灯)‎ 输出量 ‎(灯亮、灭时序)‎ 控制量 ‎(电流)‎ ‎6、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定时控制系统 输入量 ‎(音乐信号)‎ 控制器 ‎(声控装置)‎ 执行器 ‎(阀门)‎ 被控对象 ‎(喷嘴)‎ 输出量 ‎(喷水与否)‎ 控制量 ‎(开、关)‎ ‎7、公园音乐喷泉自动控制系统 输入量 ‎(定时时间)‎ 控制器 ‎(定时装置)‎ 执行器 ‎(电动机)‎ 被控对象 ‎(滑轮、国旗)‎ 输出量 ‎(升旗速度)‎ 控制量 ‎(转动)‎ ‎8、自动升旗控制系统 输入量 ‎(烟雾信号)‎ 控制器 ‎(感烟控制装置)‎ 执行器 ‎(报警电路)‎ 被控对象 ‎(报警部件)‎ 输出量 ‎(报警信号)‎ 控制量 ‎(电流)‎ ‎9、宾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输入量 ‎(时间设定)‎ 控制器 ‎(电脑)‎ 执行器 ‎(拨号装置)‎ 被控对象 ‎(电话机)‎ 输出量 ‎(电话铃声)‎ 控制量 ‎(电流)‎ ‎10、宾馆自动叫醒服务系统 输入量 ‎(人操纵动作)‎ 控制器 ‎(牵引线)‎ 执行器 ‎(线、孔杠杆装置)‎ 被控对象 ‎(猴的活动部件)‎ 输出量 ‎(猴的动作或表情)‎ 控制量 ‎(活动量)‎ ‎11、活动猴控制系统 输入量 ‎(开、关)‎ 控制器 ‎(控制电路)‎ 执行器 ‎(执行活塞)‎ 被控对象 ‎(车门)‎ 输出量 ‎(车门的开或关)‎ 控制量 ‎(压缩空气流向)‎ ‎12、公共汽车车门开关控制系统 输入量 ‎(脚踏速度)‎ 控制器 ‎(踏脚板)‎ 执行器 ‎(传动装置)‎ 被控对象 ‎(缝纫机)‎ 输出量 ‎(缝纫速度)‎ 控制量 ‎(转动)‎ ‎13、家用缝纫机缝纫速度控制系统 ‎14、根据车流量大小自动改变红绿灯时间控制系统 输入量 ‎(车流量)‎ 控制器 ‎(电脑)‎ 执行器 ‎(控制电路)‎ 被控对象 ‎(红绿灯)‎ 输出量 ‎(灯亮时长)‎ 控制量 ‎(时间)‎ 输入量 ‎(接通电源)‎ 控制器 ‎(控制电路)‎ 执行器 ‎(电机等装置)‎ 被控对象 ‎(洗衣机)‎ 输出量 ‎(运行或停止)‎ 控制量 ‎(转动等)‎ ‎15、普通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 输入量 ‎(人的动作)‎ 控制器 ‎(按钮)‎ 执行器 ‎(电路)‎ 被控对象 ‎(小灯泡)‎ 输出量 ‎(亮或灭)‎ 控制量 ‎(电流)‎ ‎16、手电筒控制装置 ‎17、宾馆自动门加装压力传感器防意外事故自动控制系统 输入量 ‎(压力传感器是否测到压力异常信号)‎ 控制器 ‎(控制电路)‎ 执行器 ‎(电机)‎ 被控对象 ‎(门刹车)‎ 输出量 ‎(门锁定与否)‎ 控制量 ‎(转动)‎ 输入量 ‎(设定的档位)‎ 控制器 ‎(控制电路)‎ 执行器 ‎(可变电阻)‎ 被控对象 ‎(灯泡)‎ 输出量 ‎(灯泡亮度)‎ 控制量 ‎(电流大小)‎ ‎18、可调光台灯控制系统 输入量 ‎(设定的档位)‎ 控制器 ‎(控制电路)‎ 执行器 ‎(风扇、电热丝)‎ 被控对象 ‎(电吹风)‎ 输出量 ‎(风速、温度)‎ 控制量 ‎(电压)‎ ‎19、电吹风控制系统 ‎20、普通电风扇控制系统 输入量 ‎(设定的档位)‎ 控制器 ‎(控制电路)‎ 执行器 ‎(电动机)‎ 被控对象 ‎(电风扇)‎ 输出量 ‎(风速)‎ 控制量 ‎(转速)‎ 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控制器 执行器 被控对象 被控量 ‎(输出量)‎ 给定量 ‎(输入量)‎ 检测装置 控制量 比较器 ‎ ‎ 控制器 ‎(重锤)‎ 执行器 ‎(出汽孔)‎ 被控对象 ‎(压力锅)‎ 被控量 ‎(锅内压力)‎ 给定量 ‎(重锤重力)‎ 检测装置 ‎(重锤)‎ 控制量 ‎(出汽量)‎ 比较器 ‎1、家用压力锅工作原理 ‎2、投篮 控制器 ‎(大脑)‎ 执行器 ‎(手)‎ 被控对象 ‎(篮球)‎ 被控量 ‎(篮球位置)‎ 给定量 ‎(篮圈位置)‎ 检测装置 ‎(眼睛)‎ 控制量 ‎(投掷力)‎ 比较器 ‎3、供水水箱的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器 ‎(机械或电气控制装置)‎ 执行器 ‎(阀门)‎ 被控对象 ‎(水箱)‎ 被控量 ‎(水箱水位)‎ 给定量 ‎(设定的水位高度)‎ 检测装置 ‎(浮球或液位传感)器)‎ 控制量 ‎(进水量)‎ 比较器 控制器 ‎(电子或微机控制装置)‎ 执行器 ‎(加热器)‎ 被控对象 ‎(加热炉)‎ 被控量 ‎(炉内温度)‎ 给定量 ‎(设定的温度)‎ 检测装置 ‎(热电偶)‎ 控制量 ‎(电压)‎ 比较器 ‎4、加热炉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器 ‎(连杆机构)‎ 执行器 ‎(进水阀门)‎ 被控对象 ‎(水箱)‎ 被控量 ‎(水箱水位)‎ 给定量 ‎(设定的水位)‎ 检测装置 ‎(浮球)‎ 控制量 ‎(进水量)‎ 比较器 ‎5、抽水马桶的自动控制系统 给定量 ‎(设定的温度)‎ 控制器 ‎(控制电路)‎ ‎)‎ 执行器 ‎(加热或制冷元件)‎ 被控对象 ‎(花房)‎ 被控量 ‎(花房温度)‎ 检测装置 ‎(温度传感器)‎ 控制量 ‎(制冷制暖量)‎ 比较器 ‎6、花房温度控制系统 ‎ ‎ 给定量 ‎(设定的温度)‎ 控制器 ‎(控制装置)‎ 执行器 ‎(制冷装置)‎ 被控对象 ‎(空调房间)‎ 被控量 ‎(房内实际温度)‎ 检测装置 ‎(空调测温装置)‎ 控制量 ‎(制冷量)‎ 比较器 ‎7、夏天房间温度控制系统 给定量 ‎(设定的温度)‎ 控制器 ‎(温控装置)‎ 执行器 ‎(电热盘)‎ 被控对象 ‎(电饭锅)‎ 被控量 ‎(电饭锅温度70—‎80℃‎)‎ ‎)‎ 检测装置 ‎(双金属片)‎ 控制量 ‎(加热时间)‎ 比较器 ‎8、家用电饭锅保温控制系统 控制器 ‎(控制装置)‎ 执行器 ‎(制冷装置)‎ 被控对象 ‎(电冰箱)‎ 被控量 ‎(冰箱实际温度)‎ 给定量 ‎(设定的温度)‎ 检测装置 ‎(冰箱温控装置)‎ 控制量 ‎(制冷量)‎ 比较器 ‎9、家用电冰箱温度控制系统 控制器 ‎(控制装置)‎ 执行器 ‎(降温除湿装置)置 被控对象 ‎(粮库)‎ 被控量 ‎(粮库内温、湿度)‎ 给定量 ‎(设定的温、湿度)‎ 检测装置 ‎(感温、湿装置)‎ 装置 控制量 ‎(降温除湿时间)‎ 比较器 ‎10、粮库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 给定量 ‎(设定的温度)‎ 控制器 ‎(温控装置)‎ 执行器 ‎(加热器)‎ 被控对象 ‎(水壶)‎ 被控量 ‎(水温)‎ 检测装置 ‎(测温装置)‎ 控制量 ‎(加热时间)‎ 比较器 ‎11、自动保温电热水壶控制系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