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分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以我国高考分数评分法为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标准分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以我国高考分数评分法为例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 题目 标准分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 ——以我国高考分数评分法为例 作者 学院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 ‎ 众所周知,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都在尽力使教育评价更趋向于公平、科学、全面,而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普遍方式,使其达到公平、科学、全面尤为重要。在我国,高考被视为一场全民的公平性的考试,然而我国的高考的公平性却是相对的,不同的因素也将影响高考公平性。目前,我国高考实行分数制,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考生的录取情况。因此,高考分数尤为重要。然而,不同的高考高考分数评分法,将引发不同的结果,是将致使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不公平性。应用何种高考高考分数评分法就存在很大的争议。当前,除海南省外,我国大部分省市对高考分数都采用原始分数的评分方法。由于不同学科的性质不同,机械地把各科分数相加求总和的原始分数的评分方法,显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科学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考的公平性,致使高考并没有实现教育评价的目的。本文将以教育评价的目的为出发点,对高考分数的两种不同的评分法:原始分数、标准分数,进行分析和比较,说明原始分数评分法存在的弊端以及标准分数评分法的科学性,进而揭示标准分在教育评价中的优越性。‎ 关键字: 教育评价 高考公平性 原始分数 标准分数 ABSTRACT As everyone knows, either in China or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trying to make the education evaluation tend to be fair, scientific, comprehensive, and a popular way of examination as the education appraisal, make it fair, scientific, comprehensive and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In China,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regarded as a fair national exam, however fairness is ou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lative, different factors will also affect the fairness. At present, China's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to fractions, fraction directly determine admission of candidates. Therefore,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core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Howeve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cores of different synthesis methods, will lead to different result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not equal to a certain extent. Applic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cores of synthetic method has the very great dispute. At present, except Hainan Province, synthesis method of most of the provinces in China are using raw scores o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cores. Due to the different nature of different subjects, the synthesis method of mechanical subject scores for the sum of raw scores are obviously is not scientific, to some extent, weakened the fairnes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a certain extent, resulting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did not achieve the purposes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purposes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wo different scores o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cores: raw score, standard scor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scientific and standard score method has disadvantages of original score method, which reveal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standards in education evaluation.‎ Keywords: Education evaluati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quity Raw scores Standard score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 - 1 -‎ 第二章 教育评价概念的界定与其功能 - 2 -‎ 2.1教育评价概念的界定 - 2 -‎ 2.2教育评价的功能 - 2 -‎ 第三章 原始分数对教育评价功能的削弱 - 3 -‎ 3.1 原始分数单位不具等值性,高校难以辨识考生成绩 - 3 -‎ 3.2 原始分数不具可比性,易造成“两难境地” - 4 -‎ 3.3 原始分数不具有可加性,高校难以“择优而录” - 4 -‎ 3.4 原始分数难以判断录取分数线 - 5 -‎ 第四章 标准分数体现教育评价的功能 - 6 -‎ 4.1 标准分数的定义和性质 - 6 -‎ 4.1.1 标准分数的定义 - 6 -‎ 4.1.2 标准分数的性质 - 7 -‎ 4.2标准分数的优越性 - 8 -‎ 4.2.1 标准分数的可比性有利于高校“择优而录” - 8 -‎ 4.2.2 标准分数的可加性有利于提供更多的信息 - 9 -‎ 4.2.3 标准分数的稳定性有利于全面反映考生能力 - 12 -‎ 第五章 实行标准分的几点思考及注意事项 - 13 -‎ 参考文献 - 14 -‎ 致谢 - 15 -‎ 附录: - 16 -‎ 第一章 前言 教育评价中,由于选择的参照点不同,解释结果也不相同,常将它们分为标准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又称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 高考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属于选拔性考试,是以考生团体作为常模团体的常模参照性考试,根据考生团体的平均分和标准差等标准来解释考生的分数。‎ 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95页 而现阶段在中国和国际上普遍参照两种分数评分法:原始分数以及标准分数来解释高考分数。‎ ‎ 原始分数单位不具有等值性且不具有可比性,可加性,而标准分数具有可比性、可加性、稳定性等。标准分数相对于原始分数的这些优越性,使标准分数更能体现高考是作为常模团体的常模参照性考试,使标准分数更能体现高考的公平性,实现教育评价的目的。‎ ‎1987年,国家教委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标准化实施细则》,‎ 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96页 并于当年开始在广东、海南试行高考标准分数,之后黑龙江、北京、吉林、河南、云南等省市也纷纷建立省级常模,试行高考标准分。至2007年,由于高考出现选考科目后,一些省份认为继续采用标准分将会影响高考的公平性,于是放弃高考标准分,转而试用老祖宗的分数统计方法--------原始分数评分法。对于高考出现选考科目后,继续使用原始分数评分法,大部分学者对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他们不认为采用原始分数评分法更体现公平性,相反,他们认为如若对现有的标准分数评分法进行深入转换,将更具有科学性和公平性。‎ 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几乎很少采用原始分数评分法,绝大部分使用标准分数评分法。例如GRE、TOEFL等考试都采用标准分数评分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实现标准化考试, 在高考中使用标准分数, 已经成为时代的客观需要, 也是高考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章 教育评价概念的界定与其功能 ‎2.1教育评价概念的界定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事物或现象的价值进行系统的调查,在获取足够多的资料事实基础上,作出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 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7页(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 通俗理解为参照一定的标准,对被评价的事物进行评价。高考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方式,其以考生的高考分数为参照点,对考生的高考分数作出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 ‎2.2教育评价的功能 教育评价的功能即教育评价的作用,是对被评价者和评价者所起到的作用。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很多,包括鉴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教育功能等。而高考,这一教育评价方式,主要涉及考生和高校招生单位这一被评价者、评价者,其功能亦是对考生和高校招生单位所起到的作用,包括判断和选拔的功能‎ 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0~41页 一、判断的功能:‎ 判断的功能主要分为事实判断的功能和价值判断的功能,事实判断的功能一方面包括考生对自己的高考分数的清晰认识--------不仅是对总分的了解,而且对不同科目的了解,另一方面包括高校招生单位对考生的高考分数的真实辨识;价值判断的功能是在事实判断的功能的基础之上,参照外在标准,作出的判断。通过参照高校招生单位的要求,考生可以判断出究竟适不适合所选学校或所选专业,高校招生单位也可以对报考本招生单位的考生作出需不需要这样的考生的判断。‎ 二、 选拔的功能 选拔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高考进行选拔,也需要一定的标准,通常,这一标准便是高校录取分数线。如何确定这一标准?‎ 若要确定录取分数线,必将涉及高考分数的统计。目前,在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普遍使用两种分数评分法:原始分数、标准分数。下面的内容主要是辨析这两种分数评分法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的优缺点。‎ 第三章 原始分数对教育评价功能的削弱 原始分数是指考生考试所得的卷面分数,通常用字母X表示,‎ 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5~97‎ 例如某生高考语文110分、数学120分、英语130分,文综230分,这里的110、120、130、230即为原始分数。现阶段的高考分数的合成,直接将各科原始分数相加,然后求取总和,即得考生总分。1990年,夏斐事件在中国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给世人留下许多惋惜与思考,其中原始分数的局限性也充分暴露了出来。‎ 李江·原始分数的局限性与标准分数的优越性·教学与管理·1993年 06期 原始分数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考作为教育评价的功能,也削弱了高考应具有的公平性。‎ 作为教育评价的评价者高校招生单位在招录考生时,通常会考虑两个条件:一、考生的总分;二、考生的单科分数。然而,高校招生单位能够直观地从考生的卷面分数即原始分数看出考生的总分比其他考生更优越或者是考生的某一科目比其其他科目更加优秀?进而能够真正录取其满意的考生?‎ ‎3.1 原始分数单位不具等值性,高校难以辨识考生成绩 众所周知,高考的卷面分数即原始分数的单位是“分”。虽然各科的分数单位都是“分”,但是语文的100分与数学的100分具有等值性吗?也就是说语文的1分等于数学的1分吗?在传统的高考分数评分法中,即以原始分数为依据的评分法中,这两者被视为具有等值性。在具体分析高考分数的单位“分”是否具有等值性之前,先看看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货币:美元和人民币,美元和人民币的单位都是“元”,然而人民币100元并不等于美元的100元,这已是公认的事实。显然,即使人民币和美元的单位都是“元”,它们的单位也不具有等值性。究其原因,美元的100元的参照点是1美元,而人民币的100元的参照点是人民币的1元,因此两者的参照点是不同的。根据教育测量学的相关知识,参照点不同的两个测量,即使单位一致,其结果的价值也完全不同。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原始分数意义上的语文的100分和数学的100分,它们的单位不具有相等的价值,其原因同人民币的100元和美元的100元具有不等值性是相似的,即语文的100分的参照点是语文的1分,数学的100分的参照点是数学的1分,语文和数学的性质是不同的。原始分数单位不等值,这是其缺陷之一。‎ 然而,在实际高考招录中,由于考生的各科原始分数的单位都是“分”‎ ‎,高校招生单位自然而然的将考生的原始分数的单位视作等值的,直接把考生的语文的100分,数学的100分等看作等值的。原始分数的表面的等值性迷惑了高校招生单位,使高校招生单位无法真正辨识考生的成绩,作出真实且恰当的判断,无法做到公平的教育评价。‎ ‎3.2 原始分数不具可比性,易造成“两难境地”‎ 我国高考是择优而取的选拔性教育评价方式,需要对考生的分数进行比较。但是,如何比较考生的分数呢?可以直接对考生的原始分数进行比较吗?先看如下两组数据:‎ 天山一中两考生的原始分数 姓名 考生号 语文 数学 理综 英语 徐冰 ‎11150421150285 ‎ ‎108‎ ‎127‎ ‎237‎ ‎128.1‎ 王然 ‎11150421150219 ‎ ‎114‎ ‎126‎ ‎227‎ ‎122.5‎ ‎ 从表中可知,徐冰的语文是108分、数学是127分、理综是237分、英语是128.1分,能否得出这样的结论:徐冰的语文考的最差,理综考的最好?根据实际情况,这样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语文总分是150分,而理综总分是300分,两者的总分的权重各不相同,若机械地进行直接比较,将极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那么能够说王然的数学比语文考得好吗?现行高考,语文和数学的总分都是150分,两者目标分数的权重是一样的,但是,还是不能得出王然的数学比语文考得好。由于二者的题目的难易程度我们是无法直接确定的,无法直接比较两者的大小。‎ 原始分数不具可比性在现行高考中却被忽略,直接对原始分数进行比较,容易给招生单位带来迷惑性,不能切实招到具有某些优势的考生。一方面,招生单位可能没有录取到具有某方面优势的考生;另一方面,考生的某一方面的优势可能无法得到相应的认可,造成高校招生单位没能找到其想要的考生,考生也没能进入其想要去的领域继续学习的两难境地,致使一些类似这样相对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考作为教育评价所应有的价值判断的功能。‎ ‎3.3 原始分数不具有可加性,高校难以“择优而录”‎ 生活中常常会听到“我今年考了××分”、“我俩总分相差××分”如此之类的总分数的比较,但是,将原始分数直接求算术和可行吗?高考原始分数是否具有可加性?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如若求多个测量量的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求和的多个测量量应具有相同的单位;2、求和的多个测量量应该具有相同的价值,即参照点需相同。如上所述,在第一节中,已经分析了原始分数的单位不具有等值性,参照点也不相同,因此,根据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相关知识,不能将原始分数直接相加求算术和,即求取高考的总分。目前,我国高考统计总分却采用原始分数相加直接求和,显而易见,这是不科学的。‎ 高校招生单位却依据考生的原始分数的总和进行“择优而取”,其所择的“优”‎ 是实际的优吗?以上内容已经分析出原始分数不具有可加性,而现行的高考总分却是直接由原始分数相加而得,严重的误导了高校招生单位,导致高校招生单位很可能并没有招录到真正的优秀考生,并没有达到高考作为教育评价的目的。‎ ‎3.4 原始分数难以判断录取分数线 第一章 中已经说明高考作为教育评价所具有选拔的功能,要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必须借助于高考录取分数线这一标准。‎ 在我国,各校的录取分数线都不一样,但是分数线划定的标准都是一样的,都是按照今年实际报考本校的考生分数,和他们要招收的学生人数来确定。例如,今年浙大要在重庆招10个人(假设),而重庆有100个人报名,这一百个人中,排在第十名的考生考了600分,那么今年浙大在重庆的录取分就不会低于600;但如果重庆只有两名考生报考浙大,浙大在重庆市的招生人数不变,依然是10人,那么这个分数线就会下调。所以说考生仅从原始分数以及自己在所有考生中的绝对排名是无法判断被高校招生单位录取的可能性的大小。这样易造成资源浪费,一方面,考生可能由于没能被自己所喜欢的学校或专业录取,而选择复读或虽然到被录取的学校继续读书,但毕业后选择与自身专业不相关的行业从事工作;另一方面,高校招生单位反复调整录取分数线,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以下表为例:‎ 天山一中高考前十名成绩(原始分数)‎ 班级 姓名 语文 理数 理综 英语 总分 名次 ‎2‎ 刘昊岩 ‎102‎ ‎145‎ ‎266‎ ‎117.5‎ ‎630.5‎ ‎1‎ ‎2‎ 徐冰 ‎108‎ ‎127‎ ‎237‎ ‎128.1‎ ‎600.1‎ ‎2‎ ‎1‎ 屈春晖 ‎103‎ ‎136‎ ‎242‎ ‎118.1‎ ‎599.1‎ ‎3‎ ‎1‎ 周欣宇 ‎91‎ ‎138‎ ‎255‎ ‎114.4‎ ‎598.4‎ ‎4‎ ‎1‎ 汪煜涛 ‎113‎ ‎122‎ ‎231‎ ‎128.1‎ ‎594.1‎ ‎5‎ ‎2‎ 于洪磊 ‎108‎ ‎124‎ ‎240‎ ‎121.9‎ ‎593.9‎ ‎6‎ ‎1‎ 王然 ‎114‎ ‎126‎ ‎227‎ ‎122.5‎ ‎589.5‎ ‎7‎ ‎1‎ 刘丹 ‎97‎ ‎140‎ ‎231‎ ‎120‎ ‎588‎ ‎8‎ ‎2‎ 许丽琪 ‎112‎ ‎128‎ ‎221‎ ‎126.3‎ ‎587.3‎ ‎9‎ ‎2‎ 丛泽龙 ‎116‎ ‎117‎ ‎221‎ ‎127.5‎ ‎581.5‎ ‎10‎ 若某一大学的往年录取分数线都在580分(原始分数)以下,且今年只在该省招录8个人,以天山一中高考成绩作为样本来表示总体(内蒙古自治区理科考生总体分数),即假设今年该校在天山一中招录8人。从表中原始分数可知,这10个人全部都过了这一大学的往年录取分数线,但如排在第九名、第十名的许丽琪、丛泽龙究竟能否被这一大学录取以及录取的可能性是多少?从表中的原始分数数据只能了解到许丽琪、丛泽龙两位考生可能被录取的信息,但录取的可能性是多少,却无从得之。‎ 第四章 标准分数体现教育评价的功能 原始分数存在如此多的局限,没有发挥出高考应有的教育评价功能,有必要对现行高考分数评分法进行改进,采用标准分数的评分法。什么是标准分数?标准分数是如何更加体现高考作为教育评价的功能?‎ ‎4.1 标准分数的定义和性质 ‎4.1.1‎‎ 标准分数的定义 标准分数(standard score ),是以标准差(S)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总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量数,通常简称为Z分数(Z—score)或基分数。离差,即原始分数距离平均数有多远,表示原始分数在平均数以上或以下几个标准差的位置,从而明确该原始分数在总体中的相对地位的量数。标准分数依据原始分数对平均数的相对地位、该原始分数所在总体分数的离中趋势(一般用标准差S来表示数据的离散性,即离中趋势)两个方面来表示原始分数的相对位置。‎ 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95页 标准分数的计算公式:‎ ‎ 或 ‎ 注:X为原始数据; ‎ X为一组数据中的平均数;‎ 为一组数据所在总体的平均数;‎ S为标准差; 为一组数据所在总体的标准差; ‎ ‎ 为一组原始数据X的总和;‎ 为一组原始数据X的平方的总和;‎ N 为原始数据的数量。 ‎ ‎ 但在应用标准分数时,一般将标准分数经过线性转化成T分数、标准十分、标准九分等。例如,在我国,通常将原始分数转换后的Z分数再进行线性转化为C分数(C=500+100*Z),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标准分数较小或出现负数的现象(高考成绩一般为正)。 ‎ ‎4.1.2‎‎ 标准分数的性质 1、 Z分数无实际单位,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一个相对位置量。标准差是不具有实际意义的单位。‎ 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96页 当原始分数低于平均值时,Z分数为负数,反之则为正数。如下图:‎ 标准分数正态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到当原始分数低于平均值时,Z分数为负,反之,则为正。例如:2013年湖南省全体文科考生的语文的平均分是90分,标准差是10分。两名2013届湖南省文科考生的语文原始分数分别是100分、80分,根据标准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其转换后的标准分数分别是1、-1(;),即语文原始分数是100分的考生在全体2013届湖南省文科考生语文平均分(90分)以上1个标准差的相对位置;而语文原始分数是90分的考生处于全体2013届湖南省文科考生语文平均分(90分)以下1个标准差的地位; ‎ ‎2、规定标准分数的标准差为1,保证了不同性质的分数在总分数中的权重是一样的。且只有呈正态分布(参照上面正态分布图)的原始分数才能转换成标准分数,不呈正态分布的原始分数须经进一步的转换呈正态分布的分数。在教育统计学中,随机变量一般呈正态分布,‎ 郑群·标准分数在考试成绩评价中的应用·浙江统计研究·2004年9期 考生高考成绩亦是如此,因此,高考原始分数分布一般呈正态分布。‎ ‎ ‎ ‎4.2标准分数的优越性 在教育评价中,教育评价的主体可以分为两类:个体评价和社会评价。个体评价又包括个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简称为“自评”和“他评”;社会评价是依照社会的外在标准进行的评价。而高考这一教育评价的主体主要是个体评价,即是考生参照自身高考分数而获得一些信息的自我评价和高校招生单位参照考生的高考分数作出抉择的他人评价。因此,无论是“自评”还是“他评”都需要参照高考分数。现阶段主要的两种高考分数的评分法:原始分数和标准分数,以上内容已说明原始分数在教育评价应用中的一些劣势,那么,标准分数相对于原始分数在教育评价应用中具有哪些优越性?‎ ‎4.2.1‎‎ 标准分数的可比性有利于高校“择优而录”‎ 标准分数的最大特征是相对性,是个体相对于总体所处的位置。标准分数以团体平均分作为比较的基准,以标准差为单位。跟一般意义上的数量单位不同,其单位不具实际意义(无实际单位),因此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数一经转换为标准分数,就可以直接进行比较,从而可以确定某一考试成绩在该总体考试成绩中的相对位置,实现高考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教育评价功能,明确辨识真正的优秀考生。‎ 标准分数的可比性,一方面,可以比较同一考生不同考试成绩优劣;另一方面,还可以比较不同考生不同考试成绩优劣。这样招生单位不仅可以根据某一考生各科考试成绩的相对优劣性,准确判断出这一考生究竟是最擅长哪一方面的学习,而且还可以在多位考生成绩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清楚的了解到不同考生所有科目成绩的相对优劣性,招录到符合高校要求的考生,能够真正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择优而录”的高校招生工作。以下表两位考生的成绩作为事例:‎ ‎2011届天山一中两考生成绩(原始分数和标准分数)‎ 姓名 语文 Z分数 理数 Z分数 理综 Z分数 英语 Z分数 屈春晖 ‎103‎ ‎0.89‎ ‎136‎ ‎2.42‎ ‎242‎ ‎2.63‎ ‎118.1‎ ‎1.55‎ 周欣宇 ‎91‎ ‎-0.34‎ ‎138‎ ‎2.49‎ ‎255‎ ‎2.91‎ ‎114.4‎ ‎1.31‎ 标准差 ‎9.73‎ ‎29.54‎ ‎46.97‎ ‎28.37‎ 平均数 ‎94.3‎ ‎64.48‎ ‎118.27‎ ‎74.23‎ 据表可知,屈春晖、周欣宇两位考生的成绩(以所有天山一中2011届高考理科毕业生的成绩作为总体(总人数是1010人,考试成绩大体成正态分布)),经过对原始分数进行转换后的标准分数成绩分别是------语文:0.89、-0.34;理数:2.42、2.49;理综:2.63、2.91;英语:1.5、1.31。上段内容已经说明,转换后的标准分数具有可比性,因此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一、纵向比较:两位考生都是理综最高,理数次之,语文最差,且周欣宇的语文成绩相对较差,低于平均分,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若高校招生优先考虑语文成绩作为招生的首要条件,那么周欣宇将没有竞争力,反之,若高校招生优先考虑理综成绩,那么周欣宇极有可能被优先录取;二、横向比较:屈春晖的语文、英语成绩明显高于周欣宇,而周欣宇的理数、理综成绩高于屈春晖的理数、理综成绩,因而屈春晖相对于周欣宇更适合语言类的专业的学习,而周欣宇却更加适合于数理类专业的学习。由此可见,标准分数的可比性,为高考招生单位“大开方便之门”,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4.2.2‎‎ 标准分数的可加性有利于提供更多的信息 ‎ 如若实现高考作为教育评价的判断功能,必须建立在一些信息的基础上。原始分数这一高考评分法不具可加性,且提供少量的信息,不利于考生和招生单位作出判断,与其并列的标准分数评分法是否具有可加性?能否提供更多的信息?‎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高考不是一科考试制,而是多科考试制,需要对各科考试分数进行合成,要求所采用的高考分数评分法具有可加性。前文在分析原始分数不具有可加性时,指出在教育测量中,如若求多个测量量的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需要求和的多个测量的量应该具有相同的单位;2、需要求和的多个测量的量应该具有相同的价值,即参照点需相同。根据第三章第一节所描述的标准分数的定义和性质可知,经过把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分数后,得到的Z分数是不受原始分数单位影响的量,能使不同性质的原始分数具有相同的参照点,因而可加。‎‎ 杨喜进·对高校招生实行标准分制度的认识·甘肃省招生办公室 ‎ 标准分数具有可加性,但其相对于原始分数的机械算术求和法有哪些优越性?这才是教育评价所真正关注的,因而有必要对标准分数的可加性所体现的优越性进行深入分析。‎ ‎ 一方面,标准分数的可加性更加体现了高考这一教育评价的判断功能和选拔功能。无论是实现高考的判断功能还是选拔功能,都需要标准分数评分法对考生高考分数进行整合,因为前面内容以说明要实现高考的判断功能、选拔功能都需要借助高考分数这一参照点。第三章第三节已讲述原始分数的不可加性,致使原始分数这一高考分数评分法并不能代表考生的综合能力,没能正确判断出真正的优秀考生,也没能选拔出优秀的考生。而标准分数相加所求的和却能代表考生的综合能力,因为若某一科目的原始分数成绩低于或略高于总体成绩的平均数,这一科目经过转换后的标准分数成绩就相对较低,根据加法规则,那么其总和就相对较低,因而依据标准分数所求的和的总成绩排名更具有说服力。看下面两个表格: ‎ ‎ ‎ 表一:天山一中高考前十一名成绩(原始分数)‎ 班级 姓名 语文 理数 理综 英语 总分 名次 ‎2‎ 刘昊岩 ‎102‎ ‎145‎ ‎266‎ ‎117.5‎ ‎630.5‎ ‎1‎ ‎2‎ 徐冰 ‎108‎ ‎127‎ ‎237‎ ‎128.1‎ ‎600.1‎ ‎2‎ ‎1‎ 屈春晖 ‎103‎ ‎136‎ ‎242‎ ‎118.1‎ ‎599.1‎ ‎3‎ ‎1‎ 周欣宇 ‎91‎ ‎138‎ ‎255‎ ‎114.4‎ ‎598.4‎ ‎4‎ ‎1‎ 汪煜涛 ‎113‎ ‎122‎ ‎231‎ ‎128.1‎ ‎594.1‎ ‎5‎ ‎2‎ 于洪磊 ‎108‎ ‎124‎ ‎240‎ ‎121.9‎ ‎593.9‎ ‎6‎ ‎1‎ 王然 ‎114‎ ‎126‎ ‎227‎ ‎122.5‎ ‎589.5‎ ‎7‎ ‎1‎ 刘丹 ‎97‎ ‎140‎ ‎231‎ ‎120‎ ‎588‎ ‎8‎ ‎2‎ 许丽琪 ‎112‎ ‎128‎ ‎221‎ ‎126.3‎ ‎587.3‎ ‎9‎ ‎2‎ 丛泽龙 ‎116‎ ‎117‎ ‎221‎ ‎127.5‎ ‎581.5‎ ‎10‎ ‎1‎ 刘帅 ‎117‎ ‎120‎ ‎228‎ ‎113.1‎ ‎578.1‎ ‎11‎ 标准差 ‎9.73‎ ‎29.54‎ ‎46.97‎ ‎28.37‎ 平均数 ‎94.3‎ ‎64.48‎ ‎118.27‎ ‎74.23‎ 表二:天山一中高考前十一名成绩(标准分数)‎ 班级 姓名 语文 理数 理综 英语 总分 名次 ‎2‎ 刘昊岩 ‎0.79‎ ‎2.73‎ ‎3.15‎ ‎1.53‎ ‎8.1876‎ ‎1‎ ‎2‎ 徐冰 ‎1.41‎ ‎2.12‎ ‎2.53‎ ‎1.90‎ ‎7.9511‎ ‎6‎ ‎1‎ 屈春晖 ‎0.89‎ ‎2.42‎ ‎2.63‎ ‎1.55‎ ‎7.4958‎ ‎10‎ ‎1‎ 周欣宇 ‎-0.34‎ ‎2.49‎ ‎2.91‎ ‎1.31‎ ‎6.4758‎ ‎11‎ ‎1‎ 汪煜涛 ‎1.92‎ ‎1.95‎ ‎2.40‎ ‎1.90‎ ‎8.1679‎ ‎2‎ ‎2‎ 于洪磊 ‎1.41‎ ‎2.01‎ ‎2.59‎ ‎1.68‎ ‎7.6949‎ ‎9‎ ‎1‎ 王然 ‎2.02‎ ‎2.08‎ ‎2.31‎ ‎1.70‎ ‎8.1236‎ ‎3‎ ‎1‎ 刘丹 ‎0.28‎ ‎2.56‎ ‎2.19‎ ‎1.61‎ ‎6.8473‎ ‎8‎ ‎2‎ 许丽琪 ‎1.82‎ ‎2.15‎ ‎2.19‎ ‎1.84‎ ‎7.9919‎ ‎5‎ ‎2‎ 丛泽龙 ‎2.23‎ ‎1.78‎ ‎2.19‎ ‎1.88‎ ‎8.0729‎ ‎4‎ ‎1‎ 刘帅 ‎2.33‎ ‎1.88‎ ‎2.34‎ ‎1.37‎ ‎7.9188‎ ‎7‎ 标准差 ‎9.73‎ ‎29.54‎ ‎46.97‎ ‎28.37‎ 平均数 ‎94.3‎ ‎64.48‎ ‎118.27‎ ‎74.23‎ ‎ ‎ 注:表中计算所参照的公式:; ;‎ 表一和表二分别采取了两种不同方式来计算考生的总分,一种是直接将原始分数简单求和,另一种是将各科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分数(Z分数)再求和,两种不同的高考分数评分法致使结果出现很大差异:在用直接将原始分数简单且求和的合成方法,徐冰、屈春晖、周欣宇分别排在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很靠前的排名位置,而采用标准分数评分法后,他们三者的排名却变成第六名、第十名、第十一名,很靠后的排名位置,出现了如此大的差异;再看汪煜涛、王然、丛泽龙他们三个人的情况,原始分数求和法,汪煜涛、王然、丛泽龙分别排在第五名、第七名、第十名,在所取考生中是比较靠后的排名,而标准分数求和法,他们三者的排名都很靠前,分别排在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因此,若仅从分数的高低来比较考生的各科综合能力,汪煜涛、王然、丛泽龙三位考生相对于徐冰、屈春晖、周欣宇三位考生的综合能力要强一些,因为利用标准分数求和法是将具有相同单位以及相同参照点的各科原始分数的转换分数,也即转换后的各科分数具有相同价值,它们的和也具有相同价值,因而它们的和也具有可比性,更能体现其综合能力。结合上章内容可知,原始分数没有这一优越性。‎ 以往的高考排名却依据原始分数直接相加求总分的方法,并没有真正代表考生的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考的公平性。我国的高考是面对所有考生不设门槛的全民性考试方式,主要为高校选拔“适读性”人才,要求考生的综合知识储备能力强,即不出现严重偏科现象(某一科目原始分数成绩低于这一科目成绩总体的平均数),因为我国高校目前主要采取学术型学习模式,不仅要求考生具有很强的语言能力,而且也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数理空间思维能力。然而,仅仅从原始分数的机械相加的合成结果,将很难看出不同考生之间的成绩所处的相对位置,而标准分数评分法却能做到。‎ 另一方面,标准分数的可加性增加了总成绩的信息量。在第二章第二节,分析原始分数考生提供的信息量较少时,已经总结出采用原始分数直接简单合成方法, 考生只能知道自己是否能够被高校招生单位录取, 但不能了解被录取的可能性究竟是多少。采用正态化处理后线性转换评分法, 考生通过自己的总分, 不但能知道自己是否被录取, 而且还能清楚自己居同类考生成绩中的地位, 和被某高校的某专业录取可能性大小。例如录取时使用标准分数, 就可以在招生计划数、考生报名人数确定后, 大概预测出各批次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考生接到高考分数通知单后, 就能迅速了解自己在全省所处的位置,进而预测能否被录取, 或者能被录取到哪一类院校。‎ ‎4.2.3‎‎ 标准分数的稳定性有利于全面反映考生能力 教育测量与评价中,通常用平均数()来表示集中趋势,而标准差(S)被用来表示离散程度(差异性)。前一节内容中已介绍高考这一教育评价方式是多科考试的模式,而不同科目在总分数中的权重不同直接影响高考的判断功能和选拔功能。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各科之于总分数的权重是由标准差(S)这一差异量数所决定的,据此可以认为,标准差的不同直接体现各科在总分中的权重的不同。各科在总分中的权重不同,易致使考生不同科目成绩在其总分中所占比重不同,削弱了高考这一教育评价的公平性,无法做到科学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难以选拔出全面的考生。例如下表:‎ 各科原始分数标准差不同下的比较(单位:分)‎ 语文 理数 英语 平均分()‎ ‎90‎ ‎90‎ ‎90‎ 标准差(S)‎ ‎0‎ ‎1‎ ‎2‎ ‎ 注:表中数据是假设的 据表可知,语文这一科目的平均分是90分,标准差是0分,即所有考生这一科目的成绩都是90分,显然,这一科目在总分中是没有比较意义的,不占任何比重;而理数的平均分也是90分,但标准差却是1分,那么,可以推测存在一些考生的理数成绩高于90分,一些考生的理数成绩低于90分,考生的理数成绩在总分具有比较意义,占一定比重;同理,英语科目亦是如此。根据教育评价中的相关知识可知,标准差越大,分数差异就越大。因而,各科标准差越大,其在总分中越具有比较意义,所占比重越大。‎ 在高考中,由于各科性质不同,所考查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造成不同性质学科分数之间标准差相差甚远,影响了各科在总分数中的权重。但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分数后,规定标准差为1(标准分数的标准差),保证了不同性质的分数在总分数中的权重是一样的。使用标准分数可以弥补各科标准差不同所引起的占总分的权重不同带来的不公平,无形中减少了某一科目的分数权重不同对总体分数所造成的的不足,使分数能更加稳定、全面、真实地反映考生的能力,有利于录取的公平性。‎ ‎ ‎ ‎ ‎ 第五章 实行标准分的几点思考及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标准分数相对于原始分数在高考分数评分法中具有一些优越性,然而,标准分数这一经原始分数转换而来的分数统计方法并不是万能的,标准分数的使用也许一定的条件,标准分数也存在一些缺陷。具体如下:‎ 一、 标准分数须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使用。若原始分数不呈正态分布,须将原始分数经过标准正态化,在转化为标准分数,其过程复杂,计算量大,一不小心,容易出错;‎ 二、 易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局面。根据标准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需根据总体的分数来计算平均数()以及标准差(S)。如若改变任一个样本的分数都将影响总体的平均数()以及标准差(S)。为了计算准确,体现高考这一评价方式的公平性,需重新计算总体的平均数()以及标准差(S),过程繁琐复杂可想而知。‎ 三、 标准分数的参照总体需是一致的,即每一科目的考生是一致的,但“3+X”的考试模式打破了“一致性”。例如2007年,在广东省实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后,一些考生采取投机手段来应对标准分数这一评分法。有些考生会选择那些大部分考生都容易得分的科目,像一些很难得分的科目,如物理,就很少有人选择,这样易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相关专业人才的大量流失,引发一系列不公平现象。‎ 于是,一些省份就放弃标准分数这一高考分数评分法,重新返回老祖宗的原始分数统计方法。这无疑又将陷入新一轮的不科学、不公平现象中。究竟何种高考分数评分法能最大限度的体现高考的判断和选拔的教育评价功能、体现高考的公平性?‎ 国内、国外一些专家、学者正在做深入的探究。比如以选考某一科目考生群体的语文数学和外语3个科目基础标准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为依据对这一科目的标准分进行调整。 先按选考这一科目考生群体必考科目的标准分排序再求平均的方法进行这一科目标准分的调整。而国外,如英美等国提出选考的科目分数根据该考生群体在必考科目上的整体表现进行校准。‎ 对于如何提高高考的公平性,达到教育评价的目的,让更多考生能够真正享受到高考的“恩泽”。这将不仅仅需要改进高考分数评分法,更需要从根源改革高考制度。‎ 参考文献 ‎1、李江·原始分数的局限性与标准分数的优越性·教学与管理·1993年 06期 ‎2、杨喜进·对高校招生实行标准分制度的认识·甘肃省招生办公室 ‎3、孔令明·论我国的标准分数制度·南方冶金学院学报第18卷第6期·1997年12月:89~91‎ ‎4、蓝凯·谈高考标准分·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增刊:‎ ‎80~81‎ ‎5、钟君·高考选考科目的分数转换与总分合成方法初探·教育与考试·2008年第4期:35~53‎ ‎6、陈亚丽·谈推行标准分数制度的必要性【A】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江苏无锡214153·2008年6月第8卷第3期:82~84‎ ‎7、李升今·为什么要推行标准分制度·邯郸师专物理系:4~7‎ ‎8、刘世新·标准化考试和标准分制度【G】菏泽师专学报·第2 1卷第2 期·1999年5月:94~100‎ ‎9、吴国华·对高考分数组合方法的探讨·南通师专:27~31‎ ‎10、郭述平、孙远航·分数合成中的标准化问题·1999 年 5 月:54~55‎ ‎11、温忠麟 、罗冠中·高考方案:考试方式与计分方式· 20 0 8年第3期:‎ ‎3~8‎ 12、 钟君、赵彤璐·高考“3+X”科目设置的高考分数评分法探讨·2008年 13、 温忠麟、罗冠中·高考分数的转换、校准和合成【A】G405·2010年第11期:9~16‎ 14、 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5~97‎ 15、 戴海崎、张峰、陈雪枫·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暨南大学出版社:4~7‎ ‎16、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41~145‎ 致谢 附录:‎ ‎2011年天山一中高考成绩 班级 姓名 考生号 语文 理数 理综 英语 总分 ‎2‎ 刘昊岩 ‎11150421150259 ‎ ‎102‎ ‎145‎ ‎266‎ ‎117.5‎ ‎630.5‎ ‎1‎ 汪煜涛 ‎11150421150217 ‎ ‎113‎ ‎122‎ ‎231‎ ‎128.1‎ ‎594.1‎ ‎2‎ 徐冰 ‎11150421150285 ‎ ‎108‎ ‎127‎ ‎237‎ ‎128.1‎ ‎600.1‎ ‎1‎ 屈春晖 ‎11150421150231 ‎ ‎103‎ ‎136‎ ‎242‎ ‎118.1‎ ‎599.1‎ ‎1‎ 周欣宇 ‎11150421150216 ‎ ‎91‎ ‎138‎ ‎255‎ ‎114.4‎ ‎598.4‎ ‎2‎ 于洪磊 ‎11150421150292 ‎ ‎108‎ ‎124‎ ‎240‎ ‎121.9‎ ‎593.9‎ ‎2‎ 丛泽龙 ‎11150421150260 ‎ ‎116‎ ‎117‎ ‎221‎ ‎127.5‎ ‎581.5‎ ‎1‎ 王然 ‎11150421150219 ‎ ‎114‎ ‎126‎ ‎227‎ ‎122.5‎ ‎589.5‎ ‎1‎ 刘丹 ‎11150421150255 ‎ ‎97‎ ‎140‎ ‎231‎ ‎120‎ ‎588‎ ‎1‎ 刘帅 ‎11150421150225 ‎ ‎117‎ ‎120‎ ‎228‎ ‎113.1‎ ‎578.1‎ ‎2‎ 许丽琪 ‎11150421150266 ‎ ‎112‎ ‎128‎ ‎221‎ ‎126.3‎ ‎587.3‎ ‎1‎ 杜宇恒 ‎11150421150226 ‎ ‎101‎ ‎134‎ ‎223‎ ‎120‎ ‎578‎ ‎1‎ 张喜彬 ‎11150421152046 ‎ ‎101‎ ‎121‎ ‎221‎ ‎121.3‎ ‎564.3‎ ‎1‎ 张帆 ‎11150421150223 ‎ ‎99‎ ‎124‎ ‎227‎ ‎110‎ ‎560‎ ‎1‎ 张继开 ‎11150421150229 ‎ ‎97‎ ‎130‎ ‎226‎ ‎115‎ ‎568‎ ‎2‎ 殷尉 ‎11150421150257 ‎ ‎113‎ ‎120‎ ‎202‎ ‎132.5‎ ‎567.5‎ ‎2‎ 韩东明 ‎11150421150286 ‎ ‎107‎ ‎118‎ ‎221‎ ‎110.6‎ ‎556.6‎ ‎2‎ 陈志华 ‎11150421150265 ‎ ‎117‎ ‎122‎ ‎208‎ ‎119.4‎ ‎566.4‎ ‎2‎ 张海宇 ‎11150421150442 ‎ ‎102‎ ‎123‎ ‎203‎ ‎123.8‎ ‎551.8‎ ‎2‎ 张滢 ‎11150421150284 ‎ ‎112‎ ‎107‎ ‎204‎ ‎123.1‎ ‎546.1‎ ‎1‎ 周子颜 ‎11150421150254 ‎ ‎117‎ ‎118‎ ‎182‎ ‎126.9‎ ‎543.9‎ ‎2‎ 李宇航 ‎11150421150288 ‎ ‎105‎ ‎128‎ ‎216‎ ‎102.5‎ ‎551.5‎ ‎2‎ 陈钰莹 ‎11150421150278 ‎ ‎103‎ ‎98‎ ‎211‎ ‎127.5‎ ‎539.5‎ ‎2‎ 于胜楠 ‎11150421150294 ‎ ‎112‎ ‎113‎ ‎208‎ ‎116.9‎ ‎549.9‎ ‎5‎ 邵洪洋 ‎11150421150347 ‎ ‎107‎ ‎111‎ ‎219‎ ‎112.5‎ ‎549.5‎ ‎1‎ 宋雪军 ‎11150421150212 ‎ ‎101‎ ‎130‎ ‎216‎ ‎101.9‎ ‎548.9‎ ‎1‎ 刘伟男 ‎11150421150227 ‎ ‎102‎ ‎119‎ ‎207‎ ‎120.6‎ ‎548.6‎ ‎2‎ 徐坤 ‎11150421150250 ‎ ‎112‎ ‎130‎ ‎211‎ ‎96.3‎ ‎549.3‎ ‎4‎ 高婧 ‎11150421150431 ‎ ‎101‎ ‎120‎ ‎197‎ ‎119.4‎ ‎537.4‎ ‎23‎ 宋韩超 ‎11150421151429 ‎ ‎99‎ ‎134‎ ‎241‎ ‎70.6‎ ‎544.6‎ ‎1‎ 燕天姿 ‎11150421150239 ‎ ‎100‎ ‎133‎ ‎203‎ ‎106.3‎ ‎542.3‎ ‎4‎ 李伟新 ‎11150421150451 ‎ ‎113‎ ‎114‎ ‎208‎ ‎106.3‎ ‎541.3‎ ‎1‎ 张海洋 ‎11150421150230 ‎ ‎102‎ ‎96‎ ‎224‎ ‎107.5‎ ‎529.5‎ ‎1‎ 郑鹏超 ‎11150421150232 ‎ ‎109‎ ‎124‎ ‎196‎ ‎107.5‎ ‎536.5‎ ‎1‎ 白艳慧 ‎11150421150235 ‎ ‎106‎ ‎118‎ ‎188‎ ‎115‎ ‎527‎ ‎22‎ 姚远 ‎11150421151339 ‎ ‎102‎ ‎109‎ ‎207‎ ‎117.5‎ ‎535.5‎ ‎2‎ 王進琦 ‎11150421150281 ‎ ‎110‎ ‎110‎ ‎196‎ ‎109.4‎ ‎525.4‎ ‎23‎ 陆张吉 ‎11150421151411 ‎ ‎103‎ ‎107‎ ‎207‎ ‎118.1‎ ‎535.1‎ ‎5‎ 许红威 ‎11150421150359 ‎ ‎110‎ ‎110‎ ‎211‎ ‎102.5‎ ‎533.5‎ ‎1‎ 武延超 ‎11150421150214 ‎ ‎111‎ ‎92‎ ‎226‎ ‎104.4‎ ‎533.4‎ ‎1‎ 王丹丹 ‎11150421150246 ‎ ‎107‎ ‎104‎ ‎199‎ ‎112.5‎ ‎522.5‎ ‎1‎ 冯永萌 ‎11150421150249 ‎ ‎98‎ ‎124‎ ‎196‎ ‎115‎ ‎533‎ ‎22‎ 车丛 ‎11150421151336 ‎ ‎101‎ ‎125‎ ‎187‎ ‎108.8‎ ‎521.8‎ ‎2‎ 谢岩 ‎11150421150287 ‎ ‎104‎ ‎104‎ ‎205‎ ‎115‎ ‎528‎ ‎2‎ 刘哲 ‎11150421150282 ‎ ‎102‎ ‎119‎ ‎207‎ ‎99.4‎ ‎527.4‎ ‎5‎ 齐明贺 ‎11150421150387 ‎ ‎103‎ ‎104‎ ‎201‎ ‎107.5‎ ‎515.5‎ ‎5‎ 李宇翔 ‎11150421150411 ‎ ‎109‎ ‎119‎ ‎172‎ ‎124.4‎ ‎524.4‎ ‎6‎ 吴永强 ‎11150421150483 ‎ ‎94‎ ‎99‎ ‎200‎ ‎120‎ ‎513‎ ‎2‎ 道力格亚 ‎11150421150274 ‎ ‎101‎ ‎124‎ ‎186‎ ‎101.3‎ ‎512.3‎ ‎4‎ 王馨唐 ‎11150421150509 ‎ ‎106‎ ‎115‎ ‎199‎ ‎100.6‎ ‎520.6‎ ‎1‎ 赵佳睿 ‎11150421150241 ‎ ‎102‎ ‎108‎ ‎191‎ ‎108.8‎ ‎509.8‎ ‎3‎ 荣玉双 ‎11150421150379 ‎ ‎106‎ ‎96‎ ‎187‎ ‎130.6‎ ‎519.6‎ ‎4‎ 董轩炜 ‎11150421150507 ‎ ‎101‎ ‎115‎ ‎178‎ ‎115.6‎ ‎509.6‎ ‎11‎ 刘鹏飞 ‎11150421150776 ‎ ‎82‎ ‎116‎ ‎225‎ ‎96.9‎ ‎519.9‎ ‎23‎ 闫冬雪 ‎11150421151465 ‎ ‎109‎ ‎102‎ ‎215‎ ‎84.4‎ ‎510.4‎ ‎1‎ 李振兴 ‎11150421150221 ‎ ‎103‎ ‎108‎ ‎194‎ ‎112.5‎ ‎517.5‎ ‎3‎ 张萌萌 ‎11150421150353 ‎ ‎90‎ ‎89‎ ‎196‎ ‎132.5‎ ‎507.5‎ ‎2‎ 孙映旭 ‎11150421150280 ‎ ‎111‎ ‎97‎ ‎200‎ ‎108.1‎ ‎516.1‎ ‎2‎ 王雅荔 ‎11150421150279 ‎ ‎104‎ ‎113‎ ‎179‎ ‎120‎ ‎516‎ ‎21‎ 刘旭 ‎11150421151256 ‎ ‎107‎ ‎105‎ ‎194‎ ‎108.8‎ ‎514.8‎ ‎1‎ 邢巍 ‎11150421150218 ‎ ‎112‎ ‎117‎ ‎176‎ ‎108.8‎ ‎513.8‎ ‎5‎ 张国策 ‎11150421150398 ‎ ‎107‎ ‎117‎ ‎203‎ ‎86.3‎ ‎513.3‎ ‎2‎ 范致远 ‎11150421150261 ‎ ‎93‎ ‎104‎ ‎198‎ ‎105.6‎ ‎500.6‎ ‎5‎ 贝宇婷 ‎11150421150354 ‎ ‎101‎ ‎109‎ ‎180‎ ‎120.6‎ ‎510.6‎ ‎23‎ 寇晨雨 ‎11150421151417 ‎ ‎121‎ ‎95‎ ‎179‎ ‎116.3‎ ‎511.3‎ ‎1‎ 侯宇 ‎11150421150220 ‎ ‎114‎ ‎87‎ ‎197‎ ‎100.6‎ ‎498.6‎ ‎22‎ 冯琳 ‎11150421151343 ‎ ‎105‎ ‎98‎ ‎188‎ ‎117.5‎ ‎508.5‎ ‎1‎ 李艳欣 ‎11150421150243 ‎ ‎109‎ ‎111‎ ‎167‎ ‎121.3‎ ‎508.3‎ ‎2‎ 范慧琦 ‎11150421150277 ‎ ‎113‎ ‎77‎ ‎200‎ ‎118.1‎ ‎508.1‎ ‎2‎ 武力强 ‎11150421150296 ‎ ‎107‎ ‎127‎ ‎176‎ ‎98.1‎ ‎508.1‎ ‎5‎ 徐晓庆 ‎11150421150362 ‎ ‎92‎ ‎108‎ ‎190‎ ‎117.5‎ ‎507.5‎ ‎2‎ 长远 ‎11150421150293 ‎ ‎112‎ ‎102‎ ‎189‎ ‎94.4‎ ‎497.4‎ ‎2‎ 张羽 ‎11150421150267 ‎ ‎110‎ ‎105‎ ‎173‎ ‎118.8‎ ‎506.8‎ ‎4‎ 刘爽 ‎11150421150476 ‎ ‎116‎ ‎109‎ ‎173‎ ‎99.4‎ ‎497.4‎ ‎5‎ 于世轩 ‎11150421150382 ‎ ‎98‎ ‎117‎ ‎213‎ ‎78.8‎ ‎506.8‎ ‎2‎ 陈敬一 ‎11150421150290 ‎ ‎101‎ ‎98‎ ‎181‎ ‎116.3‎ ‎496.3‎ ‎2‎ 贺小航 ‎11150421151373 ‎ ‎103‎ ‎103‎ ‎190‎ ‎109.4‎ ‎505.4‎ ‎6‎ 崔春清 ‎11150421150560 ‎ ‎111‎ ‎91‎ ‎184‎ ‎119.4‎ ‎505.4‎ ‎5‎ 王明 ‎11150421150378 ‎ ‎107‎ ‎104‎ ‎190‎ ‎93.1‎ ‎494.1‎ ‎21‎ 王志彬 ‎11150421151330 ‎ ‎100‎ ‎92‎ ‎203‎ ‎108.1‎ ‎503.1‎ ‎23‎ 特日格乐 ‎11150421151421 ‎ ‎97‎ ‎99‎ ‎191‎ ‎106.3‎ ‎493.3‎ ‎2‎ 胡家欣 ‎11150421150276 ‎ ‎91‎ ‎98‎ ‎185‎ ‎117.5‎ ‎491.5‎ ‎5‎ 于聪 ‎11150421150304 ‎ ‎96‎ ‎119‎ ‎174‎ ‎102.5‎ ‎491.5‎ ‎9‎ 杜晓楠 ‎11150421150004 ‎ ‎105‎ ‎94‎ ‎191‎ ‎111.9‎ ‎501.9‎ ‎22‎ 李岩 ‎11150421151384 ‎ ‎100‎ ‎112‎ ‎201‎ ‎89.4‎ ‎502.4‎ ‎3‎ 乔立伟 ‎11150421150341 ‎ ‎102‎ ‎95‎ ‎187‎ ‎106.9‎ ‎490.9‎ ‎1‎ 王萧仪 ‎11150421150242 ‎ ‎105‎ ‎90‎ ‎196‎ ‎109.4‎ ‎500.4‎ ‎1‎ 翟小天 ‎11150421150256 ‎ ‎105‎ ‎98‎ ‎182‎ ‎105‎ ‎490‎ ‎1‎ 杨柳 ‎11150421150295 ‎ ‎108‎ ‎104‎ ‎165‎ ‎113.1‎ ‎490.1‎ ‎3‎ 刘国斌 ‎11150421150328 ‎ ‎106‎ ‎119‎ ‎171‎ ‎102.5‎ ‎498.5‎ ‎2‎ 齐婷婷 ‎11150421150263 ‎ ‎110‎ ‎87‎ ‎185‎ ‎116.3‎ ‎498.3‎ ‎22‎ 王欢 ‎11150421151358 ‎ ‎104‎ ‎93‎ ‎203‎ ‎97.5‎ ‎497.5‎ ‎5‎ 井海玲 ‎11150421150342 ‎ ‎103‎ ‎101‎ ‎190‎ ‎101.3‎ ‎495.3‎ ‎6‎ 冯依然 ‎11150421150528 ‎ ‎106‎ ‎91‎ ‎183‎ ‎115‎ ‎495‎ ‎1‎ 孟凌峰 ‎11150421150224 ‎ ‎104‎ ‎96‎ ‎201‎ ‎83.1‎ ‎484.1‎ ‎2‎ 许天宇 ‎11150421150289 ‎ ‎109‎ ‎116‎ ‎186‎ ‎82.5‎ ‎493.5‎ ‎6‎ 史青阳 ‎11150421150508 ‎ ‎85‎ ‎99‎ ‎188‎ ‎121.9‎ ‎493.9‎ ‎21‎ 刘佳华 ‎11150421151266 ‎ ‎105‎ ‎101‎ ‎182‎ ‎105.6‎ ‎493.6‎ ‎1‎ 王先觉 ‎11150421150210 ‎ ‎103‎ ‎98‎ ‎209‎ ‎83.1‎ ‎493.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