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说明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真题说明文

‎ (一)北京的古柏‎13、‎ ‎①作为六朝古都的北京,在很多古典皇家坛庙、皇家园林、帝王陵寝,以及古寺名刹等处,都有苍老遒劲、嵯峨挺拔的古柏。像中山公园、天坛、地坛、中南海、故宫的御花园等处的古柏群都是举世闻名的。英圉前国务卿基辛格搏士在参观天坛时说:“天坛的建筑很美,我们可以学你们照样修一个,但这里美丽的古柏,我们就没办法得到了。”确实,名园易建,古木难求。北京的古柏群和长城、故宫一样,也是十分珍贵的国之瑰宝。‎ ‎②北京的古柏,树龄在500年以上的约有5000棵,占北京一级古树的绝大多数。它们大多种柱植于辽时期至明代,最的可追溯到唐朝,但尤以明柏最多。在明代的永乐、嘉靖年间,修建了很多皇家祭祀的坛庙,在这些坛庙里广植长寿常青、木质芳香、经久不腐的柏树。 ‎ ‎③北京著名的古柏以树龄古老、姿态奇绝和传闻有趣而驰名。在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南门外,巍然屹立着7棵参天古柏,它们郁郁葱葱的绿冠高过‎20米,盘曲苍虬的树干周长可达‎6米。中山公园杜稷坛原是辽代兴国寺遗址,古柏是当年的遗物,距今已1000年了,人们称其为“中山辽柏”。其中最东边的一棵古柏很是奇特,在树干的裂缝中,竟又生长出一棵高大的国槐来。槐柏两树,枝繁叶茂,青黛交映,情趣盎然。它们已天然共生300多年,是园林中罕见的珍品,人称“槐柏合抱”,也是北京著名的“古柏奇观”之一。‎ ‎④天坛公园回音壁外西北侧,矗立着一棵堪祢“世芥奇柏”的古柏。它高达‎18米,树干周长达‎3.8米,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种植的,距今已580多年。它的奇特之处是在其粗壮的树身上,突出的干纹从上往下扭结纠缠,好像9条巨龙绞身盘绕,所以得名“九龙柏”。在明清两代,皇帝们到田丘台祭天时,正巧要路过此柏,因此又称此柏为“九龙迎圣”。相传在皇帝祭呆时,有九条金龙从柏身上飞出,在因丘台上空盘旋,待祭天完毕,金龙又飞回柏身。像“九龙柏”这样奇特优美的古柏,全世界仅此一棵,故尤为珍貴。据林学家研究考证,它生长成这样,可能是由于表皮细胞分裂不均所致。‎ ‎⑤北京的古柏,虽身经数朝,历尽沧桑,但如今仍是枝脊叶茂,生杌盗然。它们是北京悠久历史的见枉,是古都风貌的代表,也是北京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它们郁郁葱葱的绿冠与精芙绝伦的古建筑相映相辉,把所在地的名胜古迹点缀得古香古色,也杞古都北京打扮得格外绚丽。 ‎ ‎(选自《大自然》 作著张宝贲 有改动)‎ ‎13。文章第①段引用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参观天坛时所说的话有什么作用说明名园易建,古木难求。‎ ?(2分)‎ ‎ ‎ ‎14.仔细阅读第③④段,根据文中有关语句完成下表。(4分)‎14、(l)在树干的裂缝中又生长出一棵高大的国槐来(槐柏天然共生)。‎ ‎(2)是园林中罕见的珍品。或:是北京著名的“古桕奇观”之一。‎ ‎(3)树身干绞扭结纠缠像九龙绞身盘绕。 ‎ ‎(4)全世界仅此一棵,故尤为珍贵。或:堪称“世界奇柏”。‎ ‎ 树 名 奇特之处 作者评价 最东边的一棵古柏 ‎(1)‎ ‎(2)‎ 九龙柏 ‎ ‎(3)‎ ‎(4)‎ ‎15。第④段中说“据林学家研究考证,可能是由于表皮细胞分裂不均所致”。这里的“可能”能不能删掉?为什么?(3分)‎不能。“可能”表示是推测,说明表皮细胞分裂不均不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唯一原因,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6。北京的古柏被誉为“活的文物”,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加以印证。(3分)‎是北京悠久历史的见证,是古都风貌的代表,也是北京灿烂文化的一部分。‎ ‎17。请你综合下列有关资料,结合自己平时积累,探究种植松柏的特点和用意,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松柏都种植在帝王祭祀的地方、家族墓地。在帝王祭祀的地方种松柏是希望帝业干秋万代传下去;在家族墓地种松柏象征着本族像松柏一样兴旺,常青不败。‎ ‎(1)在明代的永乐、嘉琦寄卒间,修建了很多皇笨祭祀的坛庙,在迭些坛庙里广柱长寿常青、木质芳香、经久不腐的柏树。‎ ‎(2)圣月坛公围地处城市西城区,是古代帝王祭祀月神的地方,是市内名胜之一,始建于明嘉琦年间,围内种柱了犬壬松柏树木。‎ ‎(3)孔林,是孔子及家族的专用墓地。林违两旁苍松翠柏,如龙如虬,夹过而立。林内树株经历代种杜、保护,松柏苍郁,古木参天,形戌了一个人造大园林。‎ ‎(4)有钱有势的家族,墓地里多种植松柏,这些家族的墓地,苍松翠柏环绕,别有一番景致。‎ ‎(二)(16分)‎ 沙丁鱼 ‎(1)        在多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纳米比亚大西洋沿岸附近海域常常会出现大批鱼类和海洋甲壳类生物的死亡。经过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是海洋里的浮游植物腐烂而释放出来的有毒二氧化硫气味。‎ ‎(2)        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这种有毒二氧化硫气体的散发,在一段时间会出现明显的停顿。直至两年前,美国研究人员巴库和南非研究人员维克斯发现:有毒气体的散发停顿期,正是当地沙丁鱼的繁殖期。意外收获让科学家加紧了研究步骤,通过反复计算,终于推测出原来是数百万的沙丁鱼吃掉了将要飘向海岸线的浮游植物,因而减少了气体散发。‎ ‎(3)        沙丁鱼是鲱鱼家族的一员,栖于海水表层,体上部浅绿蓝色,腹面银白色,体长达40厘米。一般‎100克以上的沙丁鱼营养价值最高,含油量在15%至20%之间。它繁殖能力极强,全年产卵。如果没有意外干扰,它可存活13年之久,可谓鱼类中是寿星。沙丁鱼资源丰富,在丰年产量可超过400万吨。‎ ‎(4)        美国是捕捞沙丁鱼的主要国家,有着庞大的沙丁鱼捕捞船队,他们经常利用夜间在大西洋附近海域进行捕捞工作。此时在鱼船上很容易看到成片的银色鱼群,如同巨大的飘带在海面浮泛。当船长20到‎30米的围网船队来到离岸‎6公里的水域时,大片的鱼群就会乖乖地游入围网。渔民们将捕捞品保存于冰冻海水箱内。这些冰冻沙丁鱼主要销往日本,在那里被加工成许多不同的产品。据专家估计,沙丁鱼年捕捞量维持在20万吨左右。但目前沙丁鱼捕捞量不受指标限制,而主要由市场需求决定。一直以来,沙丁鱼因为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同事它还作为鱼饵或养殖鱼用饮料来销售,商业前景非常看好。‎ ‎(5)        沙丁鱼成了人们的“香饽饽”,引发人类的极大兴趣,导致过度捕捞。直到这次科学家们的偶然发现――沙丁鱼可以吃掉海里有害的浮游植物,才使沙丁鱼的地位鱼价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继而科学家发出了“不要过度捕捞”的呼吁。‎ ‎(6)        巴库说道:“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无法让沙丁鱼发挥功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浮游植物繁衍开来,这些海域将成为未来海洋生物的死亡地带。同事浮游植物所释放出的气体还将给大气层增加导致温室效应的甲烷、二氧化硫。”‎ ‎(7)        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行为,将会深深地改变自然界的生态系统,而这些影响是人类难以甚至是不可能挽回的。‎ ‎14.阅读第(3)段,概括沙丁鱼的四个主要特征。(4分)‎‎14、(1)营养价值高(含油量高);(2)繁殖能力极强;(3)存活时间长;(4)资源丰富 ‎15、例1:“如同巨大的飘带在海面浮泛”,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夜间沙丁鱼群在海上浮泛的壮观景象。‎ 例2:“据专家估计”说明了此数据有可靠的来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6、沙丁鱼营养价值丰富,商业前景非常看好。‎ ‎17、越来越多海域将成为未来海洋生物的死亡地带;加剧温室效应。‎ ‎18、例1:为了给地球多留鲜活的生命,保持生态平衡,请不要只追求短期利益,请手下留情。‎ 例2:为了多留新鲜空气,防止水土流失,请提倡“无纸问候”。‎ ‎15.第(3)至(5)段中,有些词句用得准确或生动,找出其中一例加以品析。(3分)‎ ‎16.请你说明“沙丁鱼成了人们的‘香饽饽’”的原因。(2分)‎ ‎17.阅读全文,说说“过度捕捞沙丁鱼”将会导致什么后果,请概括回答。(3分)‎ ‎18.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过度“开发”自然的行为,请结合本文与相关链接,拟一段30字左右的手机短信内容,发给经营野味的酒店或制造贺卡的厂家,表达你的心愿。(4分)‎ ‎【相关链接】大量的野生动物被“请”上了酒桌,入穿山甲、眼镜蛇、虎纹蛙……人类用巨大的胃口吞噬着自然界亿万年造就的生命;一棵花了上百年苦心生成的大树,顷刻间轰然倒下,变成了几千张雪白可人的贺卡,在我们写上美丽心情与祝福的时候,成片成片的大树正在倒下……‎ ‎(三) 掀开“巫山人"神秘的面纱(14分)‎ ‎ 一直以来,东非大裂谷古人类化石的发现,使得西方学者得出了“人类起源于非洲,亚洲直立人从非洲扩散而来”的结论。我国学者曾提出过“亚洲也可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的看法,但一直缺少200万—400万年前人类化石材料的证明。当时中国发现的人类化石,最早是只能上溯到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期有关“巫山人”遗址的重大发现,曾一度轰动世界。神秘的“巫山人”是猿还是人?是不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直立人?这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谜。‎ ‎ 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家黄万波教授在四川省巫山县龙骨坡一洞穴堆积层里,发掘出一个人类门齿和一段人类下颌骨,颌骨上还带有两个牙齿。当时中科院公布的“巫山人”距今是180万年前。后经美国、英国等科学家用最先进的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其年代被正式确定为200万年前。这一测定结果毫无疑问地向世界证实了“巫山人”是目前亚洲发现的最旱的人类。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在世界考古界掀起了一次有关人类起源的大讨论,被认为“将动摇人类演化的理论”。‎ ‎ 但是,因缺乏更多证据,“巫山人"曾一度受到质疑。‎2005年10月27日下午,黄万波教授带领的考察队第三次进驻巫山龙骨坡古人类遗址,以期发现更多证据,为“巫山人是猿还是人”这一问题寻找答案。考古发掘工作成果显著:发现了许多植物孢粉化石,从而推断出200万年前,龙骨坡遗址周围有森林、草地以及河流,且潮湿、温暖,适合人居住。更重要的是,考察队还发现了大量打制石器。而发现的化石有明显的石器砸削痕迹,这也证明了人类活动的存在。化石中只有动物前后腿骨,说明古人非常聪明,在外打猎无法搬动大型动物时,就将肉最多的前后腿砍下搬回洞中。大量的古人类生活遗迹足以证明,200‎ 多万年前,巫山人已经产生了文化,而文化是区别“是人还是猿”的重要标准。可见,“巫山人”是人而不是猿,而且比云南元谋人还早30万年。‎ ‎ 经过清理,专家们发现龙骨坡遗址地层剖面最上面的化石年代为180万年,最下面的为200万年,文化层跨度为20多万年。这表明“巫山人”在龙骨坡山洞生活了近20万年的时间。‎ ‎(选入时有删改)‎ ‎ 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第②段画线句中“动摇"一词的含义。(4分)‎使人对西方学者关于“人类起源于非洲”的结论产生怀疑。‎ ‎ 2.黄万波教授第三次带队科考,哪些考古发掘可以证明“巫山人”是人而不是猿?(限40字内) A.植物孢粉化石 ‎ B.打制石器 ‎ C.有明显石器砸削痕迹的化石 ‎ D.动物的前后腿骨化石 (6分)‎ ‎ 3.下面句子中加“▲”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选做一题)(4分)‎‎①不能删去,“亚洲是人类起源地之一”这一看法仅仅是一种猜测。②不能删去,“巫山人”是“亚洲发现的最早人类"只是现在的研究成果。‎ ‎ ①我国学者曾提出过“亚洲也可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的看法,但一直缺少200万一400万年前人类化石材料的证明。‎ ‎ ②这一测定结果毫无疑问地向世界证实了“巫山人”是目前亚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 ‎(四)  “能吞能吐”的森林(15分)‎ ‎   (1)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   (2)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四亿年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   (3)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 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涨,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   (4)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   19、第一段中画横线处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3分)‎‎   19、列数据 引材料(引用说明) 打比方(比喻说明)(答对一个给1分,共3分)‎ ‎   20、文中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其理由是 ‎ ‎   。(2分)‎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意思一致即可)(答对一点给1分,共2分)‎ ‎   21、第二段的“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 ‎   第三段中“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一句中的“1/3以上”强调了 。(2分)‎承上启下(过渡) 森林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大(森林破坏严重)。(答对一空给1分,共2分)‎ ‎   22、阅读选文第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1)原因: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被采伐和毁掉;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答对一个原因给1分,共2分)‎ ‎   (2)影响: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答对一方面给1分,共2分)‎ ‎   (1)找出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原因。(2分)‎ ‎   (2)试找出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带来的影响。(2分)‎ ‎   23、我市正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作为攀枝花市的一员,阅读本文后你对攀枝花市的“双创”活动有什么好的建议?请用简要文字表述出来。(提出的建议不少于四条。)(4分)‎‎(1)加大“双创”活动宣传力度,让全市人民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   (2)加快荒山绿化工作(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   (3)严格控制“三废”排放,还我市清水蓝天。‎ ‎   (4)严格实施垃圾分装和回收制度,变废为宝。‎ ‎   (只要建议合理,与“双创”活动相关即可给分。答对一条建议给1分,共4分)‎ ‎(五) 测 谎 仪(15分)‎ ‎   测谎仪,英文为polyFaph,准确汉译是多道生理心理描记器或多道心理生物记录仪。‎ ‎   这是一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它检测的实质是嫌疑人有无与案件相关的犯罪心理痕迹,如果 ‎   有,那他可能是涉案人。测谎结果只提供辅助参考,而不能作为定案的标准证据使用。‎ ‎   测谎仪之能“测谎”,并不是能测试犯罪嫌疑人在口供中有没有说谎,说谎率是百分之 ‎   多少,而是“测真”,测的是犯罪嫌疑人真实的心理痕迹。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测试犯罪嫌 ‎   疑人发案时是不是在现场。在测试过程中,不,管犯罪分子说不说谎,他甚至可以不说话,但他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会把他“供”出来。这是因为做过特殊事件的人(比如,杀人放火,投毒,特大盗窃,拐卖人口等等)对自己案前、案中、案后的经历会留下深刻的记忆。‎ ‎   在他的记忆中,特别是在长时记忆当中,会保持终生不忘的信息。作案人被问及与案件相关的问题时,他的内心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 ‎   测谎仪记录三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皮肤电阻。第二个指标是呼吸。我们知道,人在紧 ‎   张的时候呼吸就会变得急促,当作案人被问及作案的情景和细节时,他的呼吸会发生变化。‎ ‎   第三个指标是血压,也就是脉搏。这三者中,血压占的比重不及前两个指标,学过气功的 ‎   人,很容易对脉搏进行调节,但是他对前两个指标就调节不了,尤其是皮肤电阻指标调节不了。‎ ‎   在实践中,测试人员在准确把握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后,要经过以下六个阶段:对作案 ‎   人的犯罪心理进行动态分析描绘阶段,运用综合测试法编制测试题目阶段,对被测人进行测前访谈阶段,实测操作、观察和同步评图阶段,测试图谱综合评判阶段,测后谈话和讯问阶 ‎   段。这六大阶段是保证案件测试成功的一个基本技术程序,每一个阶段都是以心理科学、侦察科学等为基础支撑,涉及的知识层面很多。‎ ‎   由于测试题指向的是心理事实而不是某一个嫌疑人,所以,所有的嫌疑人都用同一套试题,采用同一个标准来测试。这样,无辜者将会被排除,而真正的作案人将会被找出来。‎ ‎   16.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16。(3分)‎ ‎   答:什么是测谎仪,测谎仪的功能。(酌情给分)‎ ‎   17.(4分)‎ ‎   测谎仪记录的三个指标,使用测谎仪的基本技术程 ‎   答:三个指标是皮肤电阻、呼吸、血压即脉搏。前两个指标不能调节,学过气功的人可 ‎   以调节后一个指标。(每问2分,酌情给分)‎ ‎   18.(4分)‎ ‎   答:不把话说得绝对,准确表明存在两种可能 ‎   19.(4分)‎ ‎   答:确保不冤枉无辜者。(酌情给分)‎ ‎   17.测谎仪记录的有哪三个指标,各有什么特点?(4分)‎ ‎   18.第1段中加点的“可能”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   19.为什么要对所有的嫌疑人都用同一套试题,采用同一套标准来测试?(4分)‎ ‎     (六)神秘的运动常数(8分)‎ ‎①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每次幅度有多大?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②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和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 ‎③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蜂鸟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震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2-0.4之间。‎ ‎④与蜂鸟形体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摆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每分钟30次左右,游泳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 ‎⑤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秘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2-0.4之间,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⑥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它星球上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飞行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⑦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将可能渗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当然,它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晚。(据《科技之谜》罗声/编译)‎ ‎12、第⑤段中加点的“不仅仅”“几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三、(8分)‎ ‎12、“不仅仅”说明不是唯一,而“几乎”说明不是全部,都是虚指,而非确指;如果去掉,则与事实不符,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13、说明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这两类不同动物的运动过程中都存在着这个神秘的常数。‎ ‎14、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其曾经具有的运动速度;还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 ‎15、示例:①模拟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改善计算机的性能;②模仿昆虫的视觉器官,制造电子眼等。‎ ‎13、文章举蜂鸟、海豚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2分)‎ ‎14、生物的“运动常数”在目前的科学研究中,具有怎样的用途?(2分)‎ ‎15、随着人类对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等研究的不断深入,仿生学在改进工程技术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请结合日常获取的信息再举一个仿生学的例子。(2分)‎ ‎(七)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15分)‎ ‎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的造福于人类。‎ ‎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 19.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3分)‎‎19.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 ‎ 20.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 21.“约”宇表示估计,数目不确定(具体答更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 22.举例子;具体说明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 ‎ 23.示例:水龙头旁的宣传用语:请不要让我伤心流泪!‎ ‎ 20.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3分)‎ ‎ 21.选文第③段加点字“约”有什么作用?(2分)‎ ‎ 22.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 23.请从“节约”的角度,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4分)‎ ‎(八) “情绪污染"也是病(14分)‎ ‎ 所谓“情绪污染”,是指一个人的坏心情影响了几个人的好心情。其实,家庭中的“情绪污染’’尤其值得注意。其明显特征,一是“患病的多”:因孩子生气,因家务生气,因性格不合生气,因在外面不顺心生气,回家拿老婆孩子生气等等。总之,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生气。有人研究认为,家庭气氛如果长期压抑、沉闷,很容易使人神经系统紊乱,免疫能力下降,患病机率升高。正户斤谓“情绪致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凡患情感失调的人,发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因而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 ‎ 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人心情愉悦,就能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使人精神快乐,健康长寿。反之,则会减少这种物质的分泌,使人抑郁寡欢.加速老化。某刊曾登载如下相处金言:“为小事争吵是愚蠢,为大事争吵是无能。做你该干的事,不做无谓的精神消耗。”其次,要善于克制与忍让。不少“大腕”、政治家都不断警示自己要“制怒”,要“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 作为普通百姓,更应该“有话好好说”,有事商量着办,切不可动辄争吵、斗气、自家相残。再次,要审视自己,多加交流。人无完人,谁都有毛病。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对方的意见、看法和心理需求。寻找共同点,扩大共同点,共同构建欢愉和谐的家庭气氛。‎ ‎ 此外,还有扩大宽容,多点幽默。所谓宽容,即互谅互让。幽默不仅体现宽容,而且富有趣味和启示,能调节情绪,宽松气氛,使人步入和谐,感受更为从容乐观的思想境界。有所悟之人曾造出如下箴言:“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性情乐观的人,记住.自己所能干的就是给身边的人带来轻松和愉快。”‎ ‎ 10、”情绪污染’’的危害较多,除了文章列举的“患病的多”外,你还能列举一个吗?(2分)‎‎ 10、示例:人际危机、亲友、同事等相处不和谐,易产生矛盾。‎ ‎ 1 1、①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 ②善于克制和忍让。‎ ‎ ③审视自己,多加交流 ④扩大宽容,多点幽默 ‎ 12、示例:①下定义:所谓情绪污染”是指一个人的坏心情影响了几个人的好心情。②引用:生气等于自杀。③作比较:人心情愉快,就能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使人精神快乐,健康长寿。反之,则会减少这种物质的分泌,使人忧郁寡欢,加速老化。‎ ‎ 13、不能。防止“隋绪污染”的方法较多,加强品德和心情修养是最主要的方法,去掉“主要”一词就变成了唯一的方法 ‎ 14、内啡肽。‎ ‎ 15、①说明生气的危害性。 ②说明情绪的作用 ‎ ③呼吁乐观情绪。‎ ‎ 11、既然情绪污染的危害大,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防治情绪污染?(2分)‎ ‎ (1) —— ②——一一,—— ③—— ④—一 ‎ 12、举例说说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并写出其作用?‎ ‎ 13、“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的句子中“主要”一词能否去掉?说说 你的意见。(3分)‎ ‎ 14、“情绪,’与人体生理紧密相关,其中——的多少决定人的情绪变化。(1分)‎ ‎ 15、短文三处引用格言,你知道每一处引用的作用吗?(3分)‎ ‎ ① ② ③‎ ‎(九)10年后,我们能烧“冰”?‎ 陈斌 沈俭 ‎ 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 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 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 ‎ (选自《东方早报》2005年7月)‎ ‎ 16.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能超过30字)(2分)‎‎ 16.答案:“可燃冰”是一种海底大陆坡上的冰雪般固态甲烷气体的水合物。‎ ‎ 评分:本题2分,不得超过30字,意思对即可。‎ ‎ 17.答案:利: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弊: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不易开采和运输。‎ ‎ 评分:本题共4分,每个方面答对得2分。‎ ‎ 18.答案:作比较、列数字。不能去掉;“大约”表估算,去掉后就显得过于绝对化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评分:本题共3分,说明方法正确得1分,只答一种不得分;“不能去掉”得1分,分析正确得1分。‎ ‎ 19.答案提示:方案中要结合可燃冰的特点进行设计,体现如何解决“甲烷气的大量散失”和“不易开采和运输”这些问题 ‎ 评分:本题4分,设计有一定道理即可。‎ ‎ 17.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4分)‎ ‎ 18.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 “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 19.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请你结合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4分)‎ ‎(十)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12分)‎ ‎ ①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而今,又以大师传统心甘情愿建筑艺术的不断发现而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②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句“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于民国年建成一座的建筑群体。‎ ‎③大院为全封闭的志愿人员式建筑群,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 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项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项结构也大不相同,正房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项的平房,既表现了偷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楼六座。各院房项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④纵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绘,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呈“囍”字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因此这座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⑤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如今,乔家大院业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民俗胜地,而且,也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摄时争抢镜头的宝地。 (选自山西旅游网)‎‎(二)(12分)‎ ‎8.城堡式建筑群 “囍”字形 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11.不能。第5段交待了乔家大院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8.乔家大院的建筑特征是:全封闭式的 ,俯视呈 ,整个大院显得 。(3分)‎ ‎9.如果说第③段中的一系列数字真实而准确地说明了乔家大院建筑群庞大而有序,那么文中画线句则运用 的说明方法,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 。(2分)‎‎9.打比方 乔家大院在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10.第①段末句“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过渡作用,提示引出下文说明的重点 ‎11.文章第⑤段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12.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热播后,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请你为乔家大院这座三晋句宅拟一则广告宣传语,要求语文简明生动,有一定创意。(不要用原文语句)例:商界奇才乔氏致庸抱负远大汇通天下 华夏名宅乔家大院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2分)‎ ‎(十一) 高明的建筑大师 ‎ 蜜蜂,不光为人们酿造甜美的蜂蜜,它那卓越的建筑技巧,也给了人们极大的启示。‎ ‎ 18世纪初,一个名叫马拉尔奇的法国人,精确测算了蜜蜂蜂窝的大小。他发现,构成每个蜂窝底的三个菱形面的角度大小是一样的:锐角为70°32′,钝角为109°28′。马拉尔奇把测算的数据公布于世。‎ ‎ 后来,物理学家列奥廖拉看到了这些数据。他对这个固定角度很感兴趣,于是请大数学家克尼格帮忙计算:在建筑上,要用多大角度的菱形面组成六角形蜂窝结构时,用料最省,而得到的容量却最大。‎ ‎ 克尼格计算的结果是:锐角为70°34′,钝角为109°26′。它与马拉尔奇的测算结果很接近,虽说还有2′之差,但足以证明蜜蜂已经出色地解决了这个建筑学上的设计难题。‎ ‎ 但过了几年,苏格兰数学家马克洛林经过计算指出,克尼格算错了,数值恰好等于马拉尔奇的测算值。克尼格当然不承认,于是双方发生了争论。‎ ‎ 不久,一艘英国军舰在离海岸不远的地方遇到风暴而沉没。调查人员查出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原来这艘军舰在结构计算上有差错,而发生差错的原因竟是设计时所使用的对数表有印刷错误。‎ ‎ 克尼格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赶忙翻出自己使用的对数表,发现计算时正是使用了有印刷错误的对数表。他立刻按照正确的对数表再计算了一遍,发现马拉尔奇测算出的角度是正确的,1′也不差!‎ ‎ 这一结果轰动了科学界,人们惊叹于蜜蜂高超的建筑技巧。这种六角柱状体的蜂窝,不仅消耗材料少,而且容量大,坚固结实。蜜蜂真是自然界最高明的“建筑师”啊!‎ ‎ 学习蜂窝的建筑结构,使现代航空事业受益匪浅。因为飞行器的质量是必须“斤斤计较”的,每减少‎1kg结构重量,就相当于减少几kg飞行重量。设计人员为了增加飞机的强度,减轻质量,节省材料,从蜜蜂那儿取经,采用了铝合金和塑料制作的“蜂窝夹层结构”。这种结构强度很大,而质量只有普通铝的1/5。‎ ‎ 如果空心夹层结构用石棉或陶瓷来制作,还具有很好的隔音、隔热性能,可耐‎1000℃‎的高温,用它做火箭和导弹的壳体,是最好不过的了。‎ ‎ 如今,有一种蜂窝结构的轻质塑料板,可用它来搭建质量轻、强度高的房屋。它的密度只有普通建筑材料的1/3到1/5,但坚固耐用,不易变形,还具有隔音、隔热等性能。‎ ‎15、第4段中说:“蜜蜂已经出色地解决了这个建筑学上的设计难题。”这个建筑学上的设计难题具体指什么?(3分)‎在建筑上,用多大角度的菱形面组成六角形蜂窝结构,用料最省而容量最大。(3分)‎ ‎16、文章引用了一艘英国军舰遇风浪沉没的实例,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引发克尼格对蜂窝结构再作数学计算,突出蜂窝构筑具有高度的科学性。(3分。两层意思,前者1分,后者2分)‎ 。(3分)‎ ‎17、根据文意,给“蜂窝结构”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4分)‎底面都是由锐角为70°32′、钝角为109°28′的三个菱形面构成的六角柱状体。 (4分。要素齐备,表达通顺。有欠缺酌扣)‎ ‎18、下列判断,哪些是错误的?指出来,并简述理由。(4分)‎‎⑴ ⑵错误。 ⑴得知对数表有错误“大吃一惊”,“立刻”再作计算,得出正确结论。可见他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⑵耐高温与蜂窝结构的制作材料有关。(4分。各2分)‎ ‎ ⑴从克尼格对蜂窝结构进行数学计算的全过程看,他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 ‎ ⑵蜂窝结构用于飞行器制造和建筑材料,都具有质量轻、强度大、耐高温等性能。‎ ‎ ⑶最终,马拉尔奇、马克洛林、克尼格三人对蜂窝结构的测算结果是一致的。‎ ‎(十二)(22分)‎ ‎   (一)不久前,英国《卫报》评出了①“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②“荣获”这一称号。塑料袋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就很难自然降解。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填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透气性,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如果家畜误食了混入食料或废留在野外的塑料,会因消化道梗阻而死亡;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英国《卫报》称,我们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无处不在,直到有一天, 我们都已离去,这些东西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③“永生”的。‎ ‎   (二)据国外新闻媒体报道,经常有许多海洋动物如海豚、海豹、海龟等由于误食了海洋中的漂浮的塑料废弃物,堵塞消化道而丧生。如今,这事在中国也发生了。西安市动物园近两年来5只鹿、1只美洲驼不明不白地死去,经专家解剖尸体后证实,“凶手”竟是司空见惯的塑料袋,这些动物误食了游人乱丢的塑料袋而命丧黄泉。无独有偶,北京麋鹿园自1995年以来已经发生了十几起麋鹿误食塑料袋而致死的事,科研人员在一头麋鹿的胃中竟然发现了4公斤之多的塑料垃圾!‎ ‎   (三)塑料袋的发明虽然只有100多年,但是它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显而易见了,它所堵塞的也不仅仅是动物的消化道了。重庆市1998年8月就由于嘉陵江、长江上 取水口,致使好几家自来水厂停产减产,害得重庆市民守着两条大江没水喝。‎ ‎   (四)据悉,爱尔兰现在已经开始征集塑料袋税,每个塑料袋征收13美分的税。这个方法级为有效,爱尔兰塑料袋的使用率降低了百分之九十。在挪威,居民外出购物大都自带塑料袋,因为商店虽然提供塑料袋,但需付费。我国这几年有不少环保组织都搞了布袋赠市民的活动。倡导人们少用塑料袋。但是也没见多少人用环保布袋购物。关键在于塑料袋是白给的,用不用与人们的经济利益无关,看来,要抵制“白色垃圾”,除了宣传、号召之外,还需要采用经济手段。‎ ‎   (五)塑料袋的问世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都不能做往自家水井里吐痰的傻事。这种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麻烦的发明还是少点为好。‎ ‎   王娅《糟糕的发明》《中国环境报》‎2003年1月6日有增删 ‎   23、细读第(一)段,用简洁的语句问答:为什么塑料袋的发明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3分)‎‎23、因为塑料袋很难自然降解。(意思对即可)24、特定称谓 反语、讽刺 强调 25、举例子 列数字 ‎   24、指出第(一)段中①②③处引号的作用。(3分)‎ ‎   ①“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表示 ‎ ‎   ②“荣获”表示 ③“永生”表示 ‎ ‎   25、第(二)段主要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2分)‎ ‎   26、选文(一)(二)段中加点词语用得很准确,请说出理由。(2分)‎似乎:准确地表明我们的地球没有变成塑料星球,但其污染程度已让人触目惊心。竟然:准确地表明了不可思议,意想不到之情。(本题满分2分,不是解释词语,而是谈学生的理解,意思对即可。)‎ ‎   似乎: ‎ ‎   竟然: ‎ ‎   27、请在第(三)段划横线的地方填上恰当的文字,使上下文连贯畅通。(3分)‎漂浮的塑料袋等白色垃圾堵塞了。(本题满分3分,关键词为“白色垃圾”“堵塞”,其它意思对即可。‎ ‎   28、细读第(四)段,说说国内外抵制“白色污染”的方法有哪些?请列举两条。答案1:①宣传号召 ②采用经济手段控制 答案2:①征税②付费③赠布袋④倡导少用塑料袋(本题2分,若选答案1,每条1分,若选答案2,每条0.5分)‎ (2分)‎ ‎   ① ‎ ‎   ② ‎ ‎   29、第(五)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3分) ‎喻指人类到处乱扔垃圾,糟踏自己的生活家园。‎ ‎   30、六月五日是“世界环保日”,请你为本班的一次环保活动设计一个方案,要求写出这次活动的具体步骤,注意不要写真实地名与校名。(4分)‎例:请环保专家作报告;展示师生收集的图片;校园捡拾塑料袋;向全校发倡议等等。要注意时间性(一次活动),条理性和可行性。本题满分4分,每条1分。‎ ‎   活动目的:抵制白色污染,尽量少用塑料袋。‎ ‎   活动准备:略 ‎   活动步骤:① ‎ ‎   ② ‎ ‎   ③ ‎ ‎   ④ ‎ ‎(十三) 森林中的“环保卫士” (12分)‎ 孙铭 ‎ 在原始森林中,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将森林产生的废物,如枯枝残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消化、分解掉,森林很快会被残留物所充塞,新鲜的水分和空气达不到植物的根系,森林的更新就会停止,最终会导致森林的死亡。‎ ‎ 直接以残留物为食的土壤动物是蚯蚓和白蚁。在土壤中不断蠕动的蚯蚓吸取植物碎叶,经消化排出体外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白蚁大多数聚居在森林中,靠吃死去树木的组织为生,因为白蚁胃中的原生物可以消化木材的纤维。‎ ‎ 其他土壤动物,如千足虫、螨、跳虫、土鳖等,咀嚼、磨碎那些被土壤微生物软化后的枯枝落叶,使细枝碎叶覆盖的面积扩大,又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细菌又以碎粒为食,吸收其中的糖分和淀粉,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土壤回到空气中,被植物吸收去完成光和合作。‎ ‎ 凡土壤动物吃剩的或细菌不能分解的物质都由真菌来完成最后的“清理”。真菌的菌丝分泌酶和酸能消化、分解残留物,最后吸收这些被预先消化和分解的物质。真菌数量庞大,涉及面积较广,是森林里最重要的“清道夫”。‎ ‎ 科学家曾计算过,在一茶匙森林土壤中有亿个细菌,几百万真菌、原生物和藻类等。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环保卫士”,对森林的生长、死亡、再生长,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 (《上海老年报》‎4月4日)‎‎ ㈡(12分)‎ ‎ ⒔(2分)C ⒕(4分)⑴蚯蚓、白蚁、千足虫、螨、跳虫、土鳖 ⑵细菌、真菌 ‎ ⒖(2分)消化、分解了森林中产生的废物。‎ ‎ ⒗(4分)①土壤微生物软化枯枝落叶  ②细菌又以碎粒为食 ‎ ⒔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 ‎ A.在原始森林中,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最终会导致森林的死亡。‎ ‎ B.蚯引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 ‎ C.白蚁胃中的原生质可以消化木材的纤维。‎ ‎ D.真菌是森林里最重要的“清道夫”。‎ ‎ ⒕按照文意写出下列两类土壤生物名称。(4分)‎ ‎ ⑴土壤动物:                             ‎ ‎ ⑵土壤微生物:                            ‎ ‎ ⒖土壤生物被称为森林中的“环保卫士”其根本原因是:   (2分)‎ ‎ ⒗森林中的“环保卫士”分工协作,形成一条完整的工作链,请把缺失的环节补充出来。(4分)‎ ‎ 蚯蚓在土壤中吸取植物碎叶——白蚁在森林中啃食死去的树木一一①——千足虫、螨、跳虫、土鳖咀嚼,磨碎被软化后的枯枝落叶形成碎粒——②一一真菌来完成最后的“清理”。‎ ‎(十四)蚂蚁的文明 徐 永 康 ‎ 据统计,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它陆生动物。(A)蚂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B)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漠,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 昆虫学家发现,蚂蚁是一种高级社团性昆虫。(C)‎ ‎ 刚出生的幼蚁,它们在专门的“托儿所”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在“托儿所”里有职业“保育员”,这些“保育员”经常带领“婴儿”在“托儿所”附近散步。蚂蚁一旦生病,有“医生”给以精心治疗。“医生”每天实行预防性检查。当蚂蚁受伤时,“医生”就会小心翼翼地舔它的患处,分泌一种胶质来为“伤员”治病。‎ ‎ 在南美洲有一种会种庄稼的蚂蚁,它们先在树木裂缝中装满泥土,然后在这些独特的土地上栽种各式各样的作物。一到收获季节,所有成员全力以赴,一起参加收割庄稼的劳动。有些蚂蚁家族利用自己的前院后宅来种植庄稼。它们把收得的果实作为粮食,而把又短又软的禾秸作为建筑材料。 ‎ ‎ 在墨西哥南部森林中,有一种会放牧的蚂蚁。它们能“豢养”和“放牧”一种罕见的蝶形幼虫,以获取它们身上的分泌物。每晚,它们把幼虫驱赶到寄生植物的顶叶上去“放牧”;拂晓,蚂蚁又把幼虫赶回地面洞中,留下一些蚂蚁守卫。 ‎ ‎ 蚂蚁还具有一种类似人的感情。②当同伴或幼蚁死亡时,蚂蚁明显地表现出闷闷不乐。它们还有送葬仪式哩。“掘坟穴工人”把已故者抬到坟地,坟地通常位于自己家园附近,掩埋深度为2—2.5厘米。‎ ‎ 罗马尼亚昆虫学家认为,蚂蚁的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D ‎)至于说到与人类的关系,某些专家认为,蚂蚁是害虫。这是因为,它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有些红蚁专鲸吞植物的根和茎,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然而,有不少蚂蚁却是十分有益的,据有关昆虫学家称,有一种竹筒蚁可食害虫60种以上。在我国的台湾和福建,利用竹筒蚁防治甘蔗娄虫已有碧当长的历史。前苏联科学家发现,有些蚂蚁是森林的天然保护者,因而他们正在对蚂蚁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对植林效果的影响等进行研究。(有删改)‎ ‎ 18、本文从分工、 和 等方面介绍了蚂蚁作为高级社团性昆虫所具有的文明。(2分)‎ 劳动 感情(每空1分)‎ ‎ 19、本文使用了 、 等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是: 。(3分)‎列数据 举例子 逻辑顺序(每空1分 ‎ 20、“它们的行为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一句是从原文抽出的, 把这句放在文中ABCD四处中的 处最适合(2分) ‎ ‎ 21、本文的语言既生动又平实,请就①、②两个画线句作简要分析。(4分)‎‎①句为平实说明,(1分)这句话,使用数据和恰当的副词“远远”、“所有”,准确说明了蚁的种类之多;(1分) ②句为生动说明,(1分) 这句话通过拟人的形象手法形象地说明蚂蚁还具有一种类似人的感情。(1分) ‎ ‎ 22、人类还有一个新定义——人是文明动物。文明是人类所独有的,那么你如何看待蚂蚁的“文明”?(2分) ‎蚂蚁的“文明”其实是一种本能,说明了蚂蚁的类人文明与自觉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人类文明有本质的不同。(2分)‎ ‎(十五)密林深处(任真) (9分)‎ ‎ 早在19世纪20年代,科研人员就发现死亡的树木为某些森林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巢穴,但人们一直并不真正了解这些树木到底起了多大作用。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19世纪80年代,一个偶然事件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在一个森林公园的伐木工人们将古老森林中的许多枯木残余清除干净后,森林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原来栖息在那里的斑点猫头鹰等各类动物都陷入了生存困境。‎ ‎ 据统计,在原始森林里每公顷的枯立木——死亡之后依然屹立的树木,可达70~100株,而且它们可能在那里默默地站立40年或更长的时间。当它们倒下后,个头大些的甚至还可以再存在300年。那么,在这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中,枯木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 首先进驻并享用枯木的是真菌。它们从内向外吞噬着枯木,并让其腐烂。接着,细菌、酵母茵、节肢小寄生虫作为后续部队登陆枯木,而后生态链进一步延长。人们已经发现,有许多动物的生存都依赖于枯木,其中首先是红冠啄木鸟。它们攀爬在枯木上,用强有力的嘴钻出一个个树洞,这不仅为自己找到了食物,而且还保证了树洞的第二次利用。在森林中有不少动物比如蓝鸟、褐雨燕等都需要树洞,但是它们自己并不会挖。因此,红冠啄木鸟成了以枯树为起点的生态链中的一个基础生物种群。随着树洞空间的进一步扩大,树洞拥有的恒温或可调节温度的环境,最后还引来了许多以树洞为家的哺乳动物,比如松鼠、貂、树鼠以及黑熊等。科学家发现:几乎一半的黑熊都喜欢在朽木的树洞里照顾幼熊或休息。同时,原始森林还养活着木匠蚂蚁的巨大种群,而这些蚂蚁既是红冠啄木鸟的关食,据说可占其食量的97%,同时又是喜欢舔食蚂蚁的黑熊的最重要食物来源。‎ ‎ 此类神秘洞穴不断地被人们发现。在19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部分蝙蝠曾被认为喜欢居住在矿坑和山洞里,但后来的研究却发现许多蝙蝠实际上喜欢在啄木鸟遗弃的树洞或是老树松弛的树皮下栖息。有生物学家用无线电设备跟踪了8种生活在美国科克诺尼国家公园的蝙蝠,这些暗夜的飞行者喜欢躲藏在一种松树的树皮中,这些树都有150~300岁高龄了。结果,有人曾经在一棵树上数出了984只神秘的亚利桑那蝙蝠。最近又发现,一种体型微小的会筑巢的鼠也喜欢在橡树的烂树洞里安家。‎ ‎ 一棵树倒地后,一个新的阶段就开始了。一些啮齿类动物借助倒下的枯木作掩护筑窝并形成自己的领地,而猫头鹰则埋伏在枯木的底部,更多的两栖动物的觅食、生殖和躲藏都需要众多潮湿的树木残骸。因此,当人们将森林中的树木残骸清除以后,某些物种就随之消失。‎ ‎ 选自《柒绿的声音》‎ ‎ 14.读选文第一段,说说开头引用一个“偶然事件”的作用。(2分)‎‎(三)14.激发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引出说明对象。15.示例:“据统计”、“可达”、“可能”等,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密性。(词语、作用各1分)16.①提供了栖息的巢穴②让生态链进一步延长③提供某些动物的食物来源(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17.(3分)(略) ‎ ‎ 15.说明文语言讲究准确。请你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特点的一个词语,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2分)‎ ‎ 16.认真阅读选文第三、四段,用自己的话概述森林中枯树的作用。(2分)‎ ‎ 17.相关链接:在美国,一些森林公园正尝试着用注射真菌的方法,让一些年幼的松树内部腐烂,以“人造”出更多的枯木。(选自《一棵树倒下后的故事》)在我国,森林中的大部分枯木被山民锯掉当作烧柴。(央视《共同关注》)‎ ‎ 请结合上述材料,再读选文,谈谈你的感想。(3分)‎ ‎(十六)运动的新发现(12分)‎ ‎⑴最近,瑞典大脑研究者在纽约向专业人士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进行了大量调查之后,他们发现运动与智力之间存在关联。研究者说:“运动尽管不能保证提高智力,但它可以改善大脑机能。”‎ ‎ ⑵研究小组在动物实验中证明,运动可促使小白鼠的海马区生成神经细胞。大脑皮层的这片区域主要负责形成记忆。‎ ‎ ⑶‎ 多年来,医生和大脑研究者都认为,人出生后便不能再生成新的神经细胞。1998年,科学家首次在人脑中发现了新生的神经细胞。这表明人脑的海马区始终有能力生成新神经细胞。两年后,又有科学家在试验中证实,运动可以刺激大脑生成神经细胞。他们发现,人体干细胞与各种发育因子接触后都会生成神经细胞,而且这种反应在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接触后尤为明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由身体运动激活。‎ ‎ ⑷研究小组称,与“老年”神经细胞相比,新生的神经细胞不仅特别活跃,而且适应能力强,因而也具有更好的学习能力。这种灵活性使脑细胞可以通过神经键彼此更有效地交流信息。研究者在实验中观察到,经常运动的老鼠比懒散的同类更“灵巧活泼”。研究者说:“运动可使发育因子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促使神经新生。”因此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的记忆力与认知能力。有朝一日,这些研究成果还可用于治疗痴呆或帕金森病等由神经衰退引发的疾病。‎ ‎ (选自《柏林晨邮报》 有改动)‎ ‎9.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运动为什么能改善大脑机能。(3分)‎因为运动可以刺激大脑生成新的神经细胞。(意思相近即可)‎ ‎10.作比较是一种说明方法,文中多处使用这种方法,请找出一处,并说说其作用。(3分)‎‎⑴“研究小组称,与“老年”神经细胞相比,新生的神经细胞不仅特别活跃,而且适应能力强,因而也具有更好的学习能力。”这里通过作比较,突出了新的神经细胞活跃、适应能力强的特点。 ⑵“研究者在实验中观察到,经常运动的老鼠比懒散的同类更‘灵巧活泼’。”这里通过作比较,说明了运动促进生成的新的神经细胞具有灵活性更强的特点。(以上两处答出一处即可,找到句子1分,说明作用2分)‎ ‎11.用第⑷段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不得用原文的句子改写)(3分)‎ ‎“……不仅……而且……因而……”‎ ‎12.今年深圳市中考恢复体育测试,有的同学认为花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影响了学习,请根据 文中的信息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此加以反驳。(3分)‎答案具有一定开放性。能根据文中信息反驳1分,联系实际1分,能清楚表述1分 示例:我认为体育锻炼不但不会影响学习,还可以促进学习。理由是:(一)体育运动可以促使大脑神经新生,改善记忆力与认知能力。(二)运动可以强健体魄,使我们更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            (十七) 金字塔之谜新说(18分)‎ ‎ ①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七八十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了230万块巨石。人们一直存在种种疑问,这些石块是怎样开采、运送的,又是怎样堆砌的呢?要知道,即使在今天,拥有世界上所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建筑师也很难实现如此艰巨的任务。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近数百英里范围内,竟然难放找到类似的石头。‎ ‎ ②不久以前,科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大卫杜维斯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了巨石的构造。他根据化验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金字塔上的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其方法类似今天浇灌混凝土。‎ ‎③由于这种混合物凝固硬结得非常好,人们难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头的差别。此外。大卫杜维斯还提出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佐证:在石头中他发现了一缕约‎1英寸长的人发。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工人在操作时不慎将这缕头发掉进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 ‎ ‎④‎ 一些科学家认为,鉴于现代考古研究业已证实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知道如何制作混凝土,所以大卫杜维斯的论断颇为可信。但少数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说:既然开罗附近有许多花岗岩山丘,那么,古埃及人为什么要舍此而去用一种复杂的操作方法来制造那难以数计的石头?另外,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塔高乘上10亿所得的数,和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相等;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用2倍塔高除以塔底面积等于圆周率。以上这些都是巧合吗?看来,金字塔之谜并未完全“破译”。还有待人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⑤二十世纪30年代,一群科学家发现在一座金字塔塔高1/3处有一只垃圾桶,桶内有一些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这些尸体非但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为“木乃伊”。后来,很多科学家都做了类似的实验,证明了这样的金字塔结构不单能够保存动物尸体。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并延长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金字塔内尽管温度较高,但是保鲜效果很好。其内部温度的分布、空气的流动与其他建筑物不同,它有像冰箱和烘干机一样的作用,所以,在金字塔内,水蒸发的速度快,物品脱水迅速。‎ ‎ ⑥最初发现金字塔具有这种神秘力量的是法国人鲍比,他推测塔内可能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起作用。鲍比的发现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美国加州大学派出科研人员前去考察,进入塔内之后,他们发现所携带的各种电子仪器几乎都失灵了。因此,他们推测塔内某处可能藏有巨大的磁石。意大利学者还发现长时间在塔内停留,会使人神经失调、意识模糊。这其中的奥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才能揭开。‎ ‎(选文有改动)‎ ‎1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2分)‎‎ ‎ ‎ ①qì ②hùn’‎ ‎ ①堆砌( )           ②混( )凝土 ‎12.文章素①段中加线的句子有用词不当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2分)‎‎“实现”改为“完成” ;‎ ‎13.根据文章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语言解释什么是“木乃伊”?(3分)‎‎ 指脱水变干而不腐烂变质的尸体。‎ ‎14.大卫杜维斯提出“金字堵上的巨石是人造的”这一惊人见解的依据是什么?(用自己 的话概括)(2分)‎‎①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巨石的构造而得出的化验结果。②在石头中发现的一缕掉进混凝土中的人发。‎ ‎15.“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其中“这种现象”具体指什么?(3分)‎‎ 能够保存动物尸体,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并延长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 ‎16.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学过的相关知识,对“胡夫金字塔”作一简要说明。(从形状、 规模、功用等方面说明)(3分)‎示例:胡夫金字塔是埃及国王胡夫的陵墓,它的外形近似汉字的“金”字。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230万块巨右砌成,是最大的一座金字塔。这座金字塔规模巨大,气势雄伟,令人叹为观止。‎ ‎17.“金字塔之谜”和“金字塔之谜新说”给了你怎样的启迪?(3分)‎示例一: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创造了世界奇迹,为后人所景仰。‎ ‎ …示例二:科学是无止境的,人类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才能揭开科学的奥秘。‎ ‎(十八)神秘的越王古剑 ‎     春秋五霸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击败了吴王夫差,演出了历史上春秋争霸的最后一幕。岁月的流逝,使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静静沉睡在历史的长卷里,忙忙碌碌的后人几乎把它遗忘了。 ‎ ‎  然而,1965年,一支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却意外发现了一把沾满泥土的长剑,剑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践自用剑”跃入人们眼帘。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20余层纸一划而破。这把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线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全国,但是,更加轰动的消息却来自对古剑的科学研究报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员注意的是:这柄古剑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为什么没有生锈呢?为什么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呢?  ‎ ‎      为解开勾践剑千古之谜,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的专家们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活化分析组及北京钢铁学院《中国冶金史》编写组的学者们一道,采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对越王勾践剑进行了无损科学检测,得出了剑身青铜合金分配比的准确数据表。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锡、以及少量的铝、铁、镍、硫组成的青铜合金。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的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代在精密磨床上生产出的产品相媲美。因剑的各个部位作用不同,因此铜和锡的比例不一。  ‎ ‎    剑脊含铜较多,能使剑韧性好,不易折断;而越王勾践剑青铜合金配比刃部含锡高,硬度大,使剑非常锋利;花纹处含硫高,硫化铜可以防止锈蚀,以保持花纹的艳丽。 ‎ ‎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在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大家知道,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石中含铬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铬还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它的熔点大约在‎4000℃‎。 ‎ ‎    此外,越王勾践剑出土时紧插于黑漆木制剑鞘内,在剑鞘的保护下,又处于含氧量甚少的中性土层中;并且它所处的环境与外界基本隔绝,这也是它没有生锈的重要原因。 ‎ ‎    这把越王剑,无论从它的外形研制,还是质料搭配,都无疑是我国青铜短兵器中罕见的珍品。中华文明中曾有过太多的秘密,现代的科学发明,竟会出现在2400多年以前,在我们禁不住赞叹的同时,也不得不敬佩祖先的智慧。 ‎ ‎                                               (选自《探索•发现》2006年第5期) ‎ ‎12、这篇文章说明的中心是什么?(4分) ‎本文从合金配比、硫化处理、剑身镀铬、黑漆木制剑鞘等方面(2分),说明越王古剑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却没有生锈,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之谜。(2分)。  ‎ ‎13、科学家们对2400年后越王古剑仍能保持原状的原因进行了检测,检测的结果主要有哪三个原因?请简要概括。(3分) ‎‎①古剑青铜合金配比刃部含锡高,非常锋利;花纹处含硫高,防止锈蚀。(或:古剑主要成分是铜、锡……剑身是过硫化处理的)②剑身被镀上了一层铬,耐腐蚀、耐高温。③古剑紧插于黑漆木制剑鞘,又处于中性土层,与外界基本隔绝。(每项1分,共3分) ‎ ‎      ①                                                                       ‎ ‎      ②                                                                       ‎ ‎      ③                                                                       ‎ ‎  14、文章第2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4分) ‎‎14、①列数字(1分)。②如:“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20余层纸一划而破”一句中“20余层纸一划而破”(1分)形象地说明了“毫无锈蚀,刃薄锋利”的特点(1分),激发了读者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1分)。(②题还可举别的例子,只要分析清楚亦可给分。)‎ ① 说明方法: ‎ ‎                                                                ‎ ‎    ②举例分析:                                                                 ‎ ‎15、文章最后一段,“无论从它的外形研制,还是质料搭配,都无疑是我国青铜短兵器中罕见的珍品”,其中的“罕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不能去掉(1分)。原因略(只要是围绕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来分析即可给2分)。‎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