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重点基础知识道德法律版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复习重点基础知识道德法律版块

‎ 2016年中考复习道德教育重点基础知识 生命教育:‎ ‎1.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的表现在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 2、生命的可贵性表现在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短暂的。‎ ‎3、珍爱生命:‎ 原因:①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 ②生命的过程充满了无限的欢乐和精彩 ③生命是不可重复的短暂的。‎ 做法:①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挫折多大,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②肯定生命的价值。尊重、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为社会多作贡献,延伸生命的价值。③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④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4、生命价值的体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①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一个人能够为他人带来快乐 、为他人减轻痛苦、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就会延伸生命的价值。‎ ‎5.如何实现生命价值:①从日常点滴的小事做起,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 ‎②干好本职工作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基础。‎ 自尊自信:‎ ‎6、自尊的作用:自尊是人格之本,。 自尊能激励我们奋发向上,形成健康的人格。自尊才能更好地立身于社会,自尊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 ‎7、自尊与知耻的关系: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知耻的人会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并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 ‎8、如何赢得自尊:(1)维护人格和不损国格。(2)发展自我,赢得尊重(3)尊重他人,获得尊重 ‎9、如何维护自尊:(1)维护自己的形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做有损人格国格的事情。(2)努力充实发展自己 ,增强自身实力。(3)勇于承认错误并改过自新,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捍卫自尊。‎ ‎10、自信的作用: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使人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自信有助于发挥自己的潜能。自信使人勇敢。 11、培养自信的方法:①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②增强信心与实力。实力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③正视不足,克服自卑与自负。④在生活中积累成功。 12、自立的重要意义(作用): (1)可以锻炼和提高生活能力,提高心理和道德品质。 (2)自立才能走向自强。 13、培养自立的方法:(1)要告别依赖。(2)要遇事要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 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4) 最重要的是 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 ‎14、自强的意义:自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15.怎样培养自强的品质?(1) 树立坚定的理想。理想是自强的航标。树立坚定的理想并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2) 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3)扬长避短 是自强的捷径。(4)从小事做起,在生活中磨砺自己。‎ 明辨是非:‎ ‎16.法律法规、道德、规章制度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良知。‎ ‎17、明辨是非的意义:是非善恶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石,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才能把握自己的生活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过积极健康生活,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孝敬父母:‎ ‎18、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还抚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如何做人 ,理应得到我们的孝敬。‎ ‎(2)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 ‎19、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20、怎样孝敬父母:(1)情感上要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尊重、理解、关心父母; ‎ ‎ (2) 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努力学习、积极向上,让父母高兴;等等 诚信:‎ ‎21、诚信的意义、作用: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 ②诚信是为人之本,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 ③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 ④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22、怎样做到诚信?‎ ‎(1)要做到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这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2)慎重许诺。一旦有所承诺,应该努力兑现。‎ ‎(3)做人没有大事小事之分,诚信做人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 尊重理解宽容:‎ ‎23、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4、尊重他人的基本要求、最基本的表现:‎ ‎(1)尊重他人要求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基本权利。‎ ‎(2)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 ,尊重他人劳动 ,尊重他人人格 ,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 25、尊重社会的原因、 尊重社会的表现:①对社会的尊重,也是对人的尊重。②尊重社会就要遵守社会规则(尊重社会的底线),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维护公共秩序;践行,遵纪守法;等等。‎ ‎26、为什么要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表现?‎ ‎①尊重自然与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息息相关。人类来自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责任和义务尊重无私奉献的大自然。‎ ‎②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我们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27、宽容的作用: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境界。宽容利人利己。宽容是解决冲突的良方。‎ 宽容的做法:(1)宽容要讲究策略。对待他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要善于宽容别人的过错,不能斤斤计较。 ‎ ‎(2)宽容要讲原则。宽容不能超越基本的道德和法律的规范。决不能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 ‎(3)宽容还要宽容自己,悦纳自己。允许自己犯错误,并及时改过。‎ 竞争与合作:‎ ‎28、(1)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 ‎(2)道德和法律,是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3)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4)竞争与合作(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统一的。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 ‎ 公平正义:‎ ‎29、(1)公平要求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都要实现责任和利益、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2)公平对于合作的作用: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失去公平,合作就很难维持下去,更不可能成功。‎ ‎30、维护社会公平的重大意义:(1)能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2)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3)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 ‎31. 如何维护社会公平:(1)维护社会公平不仅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位社会成员的努力。(2)要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 ‎32、正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起码要求。故意伤害他人的身体乃至生命是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 ‎33、正义与公平的关系:公平是正义的基础,是实现正义必不可少的条件;正义制度是公平的支持和保障,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 ‎. 34、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要为人正直。(2)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3)要坚持正义的标准。按照正义的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体现。(4)不侵犯他人的利益。(5)要鄙视和制止非正义行为。当遇到非正义行为时,要进行积极的劝说和制止,必要时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个人与集体 承担责任:‎ ‎35、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与个人是相互依存的。①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集体的发展需要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②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拥有无穷的力量。‎ ‎①集体与个人是相互依存的,集体离不开个人而存在;②个人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拥有无穷的力量。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36、承担责任的意义;‎ ‎ 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尊,也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 从社会的角度看,只有人人尽到责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37、承担责任有获得回报的权利,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更重要的是无形的精神财富。‎ ‎38、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是所有有责任心的人的共一情感。‎ ‎39、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 ①认清应负的责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②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养成负责任的习惯;③学会在不同的责任面前进行选择,统筹兼顾,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40、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既是在帮助他人,又能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 ‎2016年中考复习法律教育重点基础知识 法律概述:‎ ‎ 1、法律的特征: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最本质主要的特征,也是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根本区别)ƒ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 ‎任何人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任何人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制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法律的作用: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 规范作用: 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 ‎ 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4、青少年应如何对待法律?‎ ‎ ① 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② 爱法,是我们应有的态度;③ 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未成年人保护:‎ ‎5、保护未成年人专门的法律 : ①《未成年人保护法》 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6、国家制定专门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因:‎ ‎①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②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ƒ社会环境复杂,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 ‎④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7、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四个保护”及各自地位:‎ ‎(1)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2)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学校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不可缺少的部分;司法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保障。‎ ‎8、未成年人防范侵害、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看熟即可) ①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②寻求家庭、学校、社会的保护。‎ ‎③用智慧保护自己。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的作出判断,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A、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的同其搏斗。B、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采取呼救法、周旋法等及时脱身,或拨打“110”报警。‎ ‎④用法律保护自己。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实施报复,而要采用正确的、合法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9、维权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①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通过非诉讼途径加以解决,它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②当非诉讼手段以及其他方式仍不能解决问题,可以到法院通过诉讼途径状告侵权者。‎ ‎(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解决途径:协商一调解一举报申诉一仲裁一起讼。)‎ ‎ 10、能给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 违法与犯罪:‎ ‎11、一般违法和犯罪:‎ ‎(1)一般违法行为: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是一般违法行为。‎ ‎(2)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3)严重危害社会性(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法律后果)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4)关系:‎ ‎①区别:两者违反的法律不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应受到的惩罚不同。‎ ‎②相同点: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③联系点: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启示: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远离违法犯罪。‎ ‎12、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1)要认清犯罪的危害。情感上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2)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3)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从小事做起,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不良诱惑:‎ ‎13.(1)不良诱惑的危害:‎ ‎①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②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③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危害他人和社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怎样抵制不良诱惑:‎ ‎ ①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识别能力。②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控力。③运用法律手段同它们进行坚决斗争。‎ 权利与义务: 1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的,具有一致性。‎ ‎(2)公民既是行使权利的主体,也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3)启示: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具有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 ‎15、公民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3)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 16、公民怎样自觉履行义务: (1)法律提倡的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具有法律意识的集中体现)‎ ‎17、受教育权:‎ ‎(1)专门法律:《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 ‎(2)义务教育的特征:① 强制性 ②公益性(免费性)③ 统一性(普遍性)‎ ‎(3)教育的作用:①对个人的作用: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是获得独立生活的前提。教育唤起人的潜能,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对于人的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教育获得知识,知识改变命运。②对国家民族的作用: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基础在教育,教育是国家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成就国家民族的未来。 (4)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看熟即可)‎ ‎①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自觉履行义务教育阶段最基本的三项义务:按时入学的义务;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②全面发展,提高学习能力,争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 ‎③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积极通过不同方式学习。   ‎ ‎18、生命健康权:(1)地位(意义、重要性):居于人格权的首要地位,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失去,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 (2)如何保护生命健康权?(看熟即可) ①保护生命健康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当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一要及时报案,不能让侵害者逍遥法外;二要采用合法手段,不能以牙还牙、以恶对恶。‎ ‎②加强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③要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同样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 19、人格尊严权的地位及内容:人格尊严是公民所必须具有的、终身守护的权利。是人格权中的 核心权利。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20、如何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看熟即可) (1)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要提高维权意识,当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3)要像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那样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21、隐私权:(1)含义:公民依法享有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的秘密的权利。‎ ‎(2)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原因:由于人们缺乏法制观念或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使侵犯未成年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 (3)法律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4)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①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制止,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权。②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22、财产所有权:①公民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②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手段:民事法律手段(最常见,最普遍手段)、刑事法律手段(最严厉,最有效手段)‎ ‎23、财产继承权:①保护公民财产继承权的专门法律《继承法》。 ②继承的方式:法定继承、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③未成年人被侵权后应当通过自己的法定监护人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继承权 ‎24、智力成果权:又称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 保护智力成果权的专门法律:《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 。25、消费者的权益: (1)消费者权利的内容:消费者依法享有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个人信息保护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监督批评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2)、怎样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提建议)(看熟即可) ①政府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②生产经营者要恪守诚实守信原则,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③销售者要遵循法律法规,信守服务承诺。④消费者要加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6、监督权:(1)内容: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控告权、检举权、申诉权。 (2)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形式):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举报或反映。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工具进行监督。 (3)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意义: 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4)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②应实事求是,不得进行诬告陷害,③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非法方式。‎ 宪法:‎ ‎27. 宪法的地位作用(重要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在国家政治生活具有极重要作用。‎ ‎28、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29、宪法规定的内容主要有: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国家生活中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标志等)。 30、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31、青少年应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答:(1)认真学习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2)树立宪法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3)热情宣传宪法,积极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捍卫宪法的尊严。‎ 依法治国:‎ ‎32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33、依法治国的地位意义:(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3)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重要标志。‎ ‎(4)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3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 做到有法可依(前提和先决条件)、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重要条件)、违法必究(重要保障)。 35、公民应怎样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贡献?(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看熟即可) 答:〈1〉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2〉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