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含解析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含解析10

陕西省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煤油等 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D.发生爆炸 ‎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或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活性炭来制作防毒面具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离火灾现场 D.用一盆水来预防煤气中毒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台物,后者属于化合物(  )‎ A.石油 天然气 B.五氧化二磷 氢气 C.空气 甲烷 D.冰水共存物 生石灰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 A.二氧化硫浓度 B.氮气浓度 C.二氧化氮浓度 D.PM2.5浓度 ‎5.“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叙述不科学的是(  )‎ A.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 B.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 C.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 D.小孩经常咬铅笔,会导致铅中毒 ‎6.下面是小华在学习化学中总结的规律,其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只有燃烧的化学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A[‎ 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B 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则不能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C 公共场合吸烟会危害多数人的健康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 水银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 汞原子体积变大 A.A B.B C.C D.D ‎8.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g 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57g C和1g 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 B.27 C.44 D.56‎ ‎9.相同质量的H2、CH4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  )‎ A.CO最多,H2最少 B.H2最多,CH4最少 C.H2最多,CO最少 D.CH4最多,CO最少 ‎10.AgN0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0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 A.S02 B.N02 C.NH3 D.N2‎ ‎11.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质量比为11:9的CO2和H2O,则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 A.CO B.CH3OH C.C2H2 D.C2H4‎ ‎12.如图为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②和③一定是反应物 C.④可能是反应物也可能是生成物 D.反应结束时①的质量一定等于②和③的质量之和 ‎ ‎ 二.填空题 ‎13.按要求用化学符号填空:‎ ‎(1)西气东输主要输送的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其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为    .‎ ‎(3)硬水与软水相比,硬水中含有较多的    和    (填金属离子符号)‎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最清洁的燃料    .‎ ‎14.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服用含CaCO3的抗酸药可治疗胃酸过多症,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抗酸药说明书上标明的食用方法为“嚼食”,将药片嚼碎后服用的优点是    .‎ ‎15.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水资源,我们必须做到    和防止污染.天然水受到污染后,净化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1)天然水污染的来源有    (写出一种即可);常用的净水方法有 ‎    (写出一种即可);‎ ‎(2)漂白粉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 ‎16.如图为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完成以下填空:‎ ‎(1)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2)图中属于离子的是    ;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 ‎(3)若D图表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则其形成的离子的符号为    .‎ ‎17.如图中甲、乙、丙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若甲是一种单质,乙、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且乙有毒,则丙的一种用途是    ;‎ ‎(2)若丙是单质;甲、乙通常为液体,甲的化学式为    ;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 ‎18.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已略去).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乙是最常见的溶剂;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甲的化学式为    ;反应①和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9.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A与水化合得B,C是白色难溶固体.则A的一种用途是    ,由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三、简答题 ‎20.(2016•陕西模拟)请写出下列事实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打开“雪碧”(碳酸型)饮料会产生较多气泡    .‎ ‎(2)家庭使用天然气做燃料来取暖、做饭    .‎ ‎(3)用石灰浆粉刷过的墙壁一段时间后变得非常坚硬    .‎ ‎(4)酒精用作燃料    .‎ ‎(5)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 ‎21.(2016•陕西模拟)在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所选试验中共有三处涉及到磷的燃烧,具体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图1中该实验的目的是    ;‎ ‎(3)图2实验中测得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原因可能是    (一条即可);‎ ‎(4)图3实验时薄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的结论是    ;‎ 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的结论是    .‎ ‎2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 ‎(2)请写出可采用C装置(气体由d口进入)收集的一种气体的名称,并用简单的方法验证该气体    .‎ ‎(3)B和C装置均可制取CO2,其中C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如果打开弹簧夹,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便能发生.请简述使C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    .‎ ‎(4)若用D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O2,请简述操作步骤    .‎ ‎23.(2016•陕西模拟)将乙醇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纯净物)‎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质量/g ‎2.3‎ ‎4‎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2.2‎ ‎2.7‎ 待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在反应后待测数值为    g;‎ ‎(2)请计算判断X的组成元素:含有两种元素,其质量之比为    ;‎ ‎(3)若X是CO,那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四.综合应用题 ‎24.(2016•陕西模拟)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如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    ;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图3是某同学设计的趣味实验装置,其气密性良好.锥形瓶中有一种固体,若将胶头滴管中的液态滴入锥形瓶后,能明显观察到U形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左低右高,甚至从右端溢出.请写出锥形瓶中可能发生的且符合要求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 分解反应    ‎ ‎(5)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 ‎ ‎2016年陕西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煤油等 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D.发生爆炸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煤油等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发生爆炸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锅炉爆炸就属于物理爆炸.‎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或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活性炭来制作防毒面具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离火灾现场 D.用一盆水来预防煤气中毒 ‎【考点】硬水与软水;一氧化碳的毒性;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逃离火灾现场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活性炭为疏松多孔的结构,防毒面具能对气体进行吸附处理,将有毒气体吸附在疏松多孔的结构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C、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故逃生时应底下身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清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历年中考的热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 ‎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台物,后者属于化合物(  )‎ A.石油 天然气 B.五氧化二磷 氢气 C.空气 甲烷 D.冰水共存物 生石灰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否则属于混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A、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五氧化二磷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B错;‎ C、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甲烷有不同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C正确;‎ D、冰水共存物由不同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生石灰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D错.‎ 故选C.‎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 ‎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 A.二氧化硫浓度 B.氮气浓度 C.二氧化氮浓度 D.PM2.5浓度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A、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因此二氧化硫的浓度属于监控项目,故选项错误;‎ 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属于基本监控项,故选项正确;‎ C、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因此二氧化氮的浓度属于监控项目,故选项错误;‎ D、PM2.5是固体颗粒,属于污染物,因此属于监控项目,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是中考的热点问题,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5.“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叙述不科学的是(  )‎ A.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 B.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 C.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 D.小孩经常咬铅笔,会导致铅中毒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硬水与软水;物质的元素组成.‎ ‎【分析】肥皂水遇软水能产生大量的泡沫,遇硬水能产生大量的浮渣;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供给呼吸,容易聚集在地势较洼的地方;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铅笔芯是由石墨和黏土混合制成的.‎ ‎【解答】解:A、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正确;‎ B、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因为里面可能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能够使人窒息.正确;‎ C、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正确;‎ D、铅笔芯是由石墨和黏土混合制成的,里面不含有铅,不可能造成铅中毒.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6.下面是小华在学习化学中总结的规律,其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只有燃烧的化学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分析】A、催化剂是可以改变反应速率而自身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的一类物质 B、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经常伴有能量的变化 D、根据放热的化学反应判断.‎ ‎【解答】解:A、加入催化剂是为改变反应的速率,有的是为加快反应的速率,有的却是为减慢反应的速率;故错 B、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两种元素,故错;‎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经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故对 D、在化学反应中,燃烧放出热量,其他的一些的反应,如金属和酸反应,酸碱中和也放出热量,故错;‎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了常见概念间的类推,完成此类题目,要准确把握概念,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 ‎ ‎ ‎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A[‎ 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B 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则不能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C 公共场合吸烟会危害多数人的健康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 水银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 汞原子体积变大 A.A B.B C.C D.D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A、根据碳与氧气的反应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分析;‎ C、根据分子不断运动分析解答;‎ D、根据原子间有间隔分析.‎ ‎【解答】解:A、木炭在燃烧时,氧气充足时,能充分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足时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的质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故A正确;‎ B、双氧水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所以,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则不能.故B正确;‎ C、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公共场合吸烟会危害多数人的健康,故C正确;‎ D、原子间有间隔,受热时,汞原子的间隔变大,所以.水银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汞原子的体积没有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微观粒子的特征,再根据物质的性质等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8.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g 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57g C和1g 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 B.27 C.44 D.56‎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A的质量,然后根据A与B的质量关系求出A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的质量=57g+1g﹣49g=9g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 2A+3B=C+3D ‎ 2x98×3‎ ‎ 9g 49g ‎ x=27‎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要明确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实际是各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 ‎ ‎ ‎9.相同质量的H2、CH4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  )‎ A.CO最多,H2最少 B.H2最多,CH4最少 C.H2最多,CO最少 D.CH4最多,CO最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假定质量都是1克,然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出氧气的质量.‎ ‎【解答】解:假定质量都1克,设和氢气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X,和甲烷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Y,和一氧化碳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Z.‎ ‎2H2+O22H2O ‎4 32‎ ‎1克 X ‎═‎ 得:X=8克 CH4+2O2CO2+2H2O ‎16 64‎ ‎1克 Y ‎═‎ 得:Y=4克 ‎2CO+O22CO2‎ ‎56 32‎ ‎1克 Z ‎═‎ 得:Z=0.57克 故选:C.‎ ‎【点评】这个题首先要假设质量的大小,一般假设为1克,目的是方便计算.‎ ‎ ‎ ‎10.AgN0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0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 A.S02 B.N02 C.NH3 D.N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初步的判断生成物是什么.然后根据题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排除氮气;根据反应前AgN03中存在银、氮、氧三种元素,故反应后的生成物中不可能有SO2和NH3.‎ ‎【解答】解:A、AgN03中不含有硫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S02,故A错误;‎ B、AgN03中存在银、氮、氧三种元素,N02又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有可能,故B正确;‎ C、AgN03中不含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NH3,故C错误;‎ D、N2无刺激性气味,不可能含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该题还要求学生要善于从题中挖掘出有用的解题信息(例如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以及要求学生要学会用排除法做选择题.‎ ‎ ‎ ‎11.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质量比为11:9的CO2和H2O,则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 A.CO B.CH3OH C.C2H2 D.C2H4‎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分析】可燃物完全燃烧,可燃物中的碳元素生成二氧化碳,可燃物中的氢元素生成水;‎ 根据守恒定律,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即可燃物中碳元素质量,生成物水中氢元素质量即为可燃物中氢元素质量;‎ 根据可燃物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与选项中物质进行对比,选出相符的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A、CO,物质中不含H元素,不符合题意;‎ B、CH3OH,其中C、H元素质量比=,符合可燃物C、H元素质量比;‎ C、C2H2,其中C、H元素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D、C2H4,其中C、H元素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可燃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可燃物中含C元素;生成水,说明可燃物中含H元素.‎ ‎ ‎ ‎12.如图为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②和③一定是反应物 C.④可能是反应物也可能是生成物 D.反应结束时①的质量一定等于②和③的质量之和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A、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可以据此结合图象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进行解答即可;‎ B、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可以据此解答;‎ C、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进行判断.‎ ‎【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以知道反应前后②和③的质量增加,故②和③为生成物,①的质量减少,所以①为反应物,特点“多变一”,是分解反应;故A正确;‎ B、根据图象可以知道反应前后②和③的质量增加,故②和③为生成物,故B错误;‎ C、根据图象可以知道④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结束时参加反应的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②和③的质量之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 ‎ 二.填空题 ‎13.按要求用化学符号填空:‎ ‎(1)西气东输主要输送的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 CH4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其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为 Al2O3 .‎ ‎(3)硬水与软水相比,硬水中含有较多的 Ca2+ 和 Mg2+ (填金属离子符号)‎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H2O ;最清洁的燃料 H2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西气东输主要输送的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为氧化铝,进行分析解答.‎ ‎(3)硬水与软水相比,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和镁离子.‎ ‎(4)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是最清洁的燃料,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西气东输主要输送的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3)硬水与软水相比,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和镁离子,其离子符号分别为:Ca2+、Mg2+.‎ ‎(4)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为:H2O.‎ 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是最清洁的燃料,其化学式为:H2.‎ 故答案为:(1)CH4;(2)Al;Al2O3;(3)Ca2+;Mg2+;(4)H2O;H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4.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服用含CaCO3的抗酸药可治疗胃酸过多症,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该抗酸药说明书上标明的食用方法为“嚼食”,将药片嚼碎后服用的优点是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促进反应的进行 .‎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促进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药片嚼碎后服用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促进反应的进行,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促进反应的进行.‎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用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15.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水资源,我们必须做到 节约用水 和防止污染.天然水受到污染后,净化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1)天然水污染的来源有 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写出一种即可);常用的净水方法有 ‎ 吸附 (写出一种即可);‎ ‎(2)漂白粉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CO2 .‎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水的净化;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①水的污染源主要有: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水土流失;矿山污水;②常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出水中杂质,蒸馏、煮沸,除去硬水中的钙镁离子;吸附除去水中异味解答;‎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要保护水资源,我们必须做到节约用水和防止污染.‎ ‎(1)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净水就是除去水中的杂质,常用的方法有沉降、吸附、消毒、蒸馏等.‎ ‎(2)根据所给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比左边多出了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种类不变和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知多出的原子全部来自1个X分子中,即X的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 节约用水 ‎(1)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吸附.‎ ‎(2)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污染的来源的认识和水的净化方法的掌握.考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化学式,难度较小.‎ ‎ ‎ ‎16.如图为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完成以下填空:‎ ‎(1)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BC (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E ;‎ ‎(2)图中属于离子的是 B ;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C ;‎ ‎(3)若D图表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则其形成的离子的符号为 Al3+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1)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形成的离子是铝离子.‎ ‎【解答】解:(1)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B、C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6.故填:BC;AE.‎ ‎(2)B中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C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钠为原子(或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所以金属;故填:B;C;‎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形成的离子是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3+.故填:Al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粒子中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17.如图中甲、乙、丙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若甲是一种单质,乙、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且乙有毒,则丙的一种用途是 灭火 ;‎ ‎(2)若丙是单质;甲、乙通常为液体,甲的化学式为 H2O2 ;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分子构成不同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乙是有毒的气体,故乙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丙相互转化,故B是二氧化碳,甲是氧气;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结合所学知识,过氧化氢与水常温下均为液体,它们的元素相同,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水和氧气,水在通电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乙是有毒的气体,故乙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丙相互转化,故丙是二氧化碳,甲是氧气;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故填:灭火;‎ ‎(2)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结合所学知识,过氧化氢与水常温下均为液体,它们的元素相同,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水和氧气,水在通电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故甲是过氧化氢,乙是水,丙是氧气,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故性质不同;故填:H2O2;2H2O2H2↑+O2↑;分子构成不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 ‎ ‎18.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已略去).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乙是最常见的溶剂;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甲的化学式为 CH4 ;反应①和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CaCO3+2HCl=CaCl2+H2O+CO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 根据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结合相对原子质量分析可知,甲是甲烷,甲烷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是最常见的溶剂,所以乙是水,丙就是二氧化碳,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二氧化碳和试剂A会生成丁,所以丁可以是碳酸钙,A是氢氧化钙,碳酸钙和盐酸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可以是盐酸,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解: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结合相对原子质量分析可知,甲是甲烷,甲烷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是最常见的溶剂,所以乙是水,丙就是二氧化碳,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碳酸钙中钙元素含量是40%,二氧化碳和试剂A会生成丁,所以丁可以是碳酸钙,A是氢氧化钙,碳酸钙和盐酸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可以是盐酸,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意,推导合理,所以甲的化学式为:CH4,故反应①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反应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反应③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 CH4,CH4+2O2CO2+2H2O;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 ‎ ‎19.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A与水化合得B,C是白色难溶固体.则A的一种用途是 改良酸性土壤 ,由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所以A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B是氢氧化钙,C是白色难溶固体,氢氧化钙会转化成C,所以C是碳酸钙,D和碳酸钙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 解: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所以A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B是氢氧化钙,C是白色难溶固体,氢氧化钙会转化成C,所以C是碳酸钙,D和碳酸钙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转化为C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改良酸性土壤,CO2+Ca(OH)2═CaCO3↓+H2O.‎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 ‎ 三、简答题 ‎20.(2016•陕西模拟)请写出下列事实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打开“雪碧”(碳酸型)饮料会产生较多气泡 H2CO3═H2O+CO2↑ .‎ ‎(2)家庭使用天然气做燃料来取暖、做饭 CH4+2O2CO2+2H2O .‎ ‎(3)用石灰浆粉刷过的墙壁一段时间后变得非常坚硬 CO2+Ca(OH)2═CaCO3↓+H2O .‎ ‎(4)酒精用作燃料 C2H5OH+3O22CO2+3H2O .‎ ‎(5)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CaO+H2O═Ca(OH)2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3)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5)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故答案为:(1)H2CO3═H2O+CO2↑;(2)CH4+2O2CO2+2H2O;(3)CO2+Ca(OH)2═CaCO3↓+H2O;(4)C2H5OH+3O22CO2+3H2O;(5)CaO+H2O═Ca(OH)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 ‎ ‎21.(2016•陕西模拟)在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所选试验中共有三处涉及到磷的燃烧,具体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图1中该实验的目的是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3)图2实验中测得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原因可能是 装置漏气 (一条即可);‎ ‎(4)图3实验时薄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的结论是 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 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的结论是 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1)根据磷和氧气会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2)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解答;‎ ‎(3)根据实验中测得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推测.‎ ‎(4)根据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利用对比实验中的变量分析.‎ ‎【解答】解:‎ ‎(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故此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图1中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燃烧后称量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导致一部分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 ‎(4)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符合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水隔绝了氧气,没有与氧气接触,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 ‎(1)4P+5O22P2O5;‎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装置漏气;‎ ‎(4)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燃烧的条件,知道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 ‎ ‎2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 ‎(2)请写出可采用C装置(气体由d口进入)收集的一种气体的名称,并用简单的方法验证该气体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口,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 ‎(3)B和C装置均可制取CO2,其中C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如果打开弹簧夹,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便能发生.请简述使C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 关闭弹簧夹,试管内压强增大,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 ‎(4)若用D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O2,请简述操作步骤 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气体从b通入 .‎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制取装置;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3)根据C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如果打开弹簧夹,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便能发生;如果关闭弹簧夹,试管内压强增大,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进行分析;‎ ‎(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有助燃性,所以可采用C装置(气体由a口进入)收集的一种气体的名称是氧气,验证该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口,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3)C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如果打开弹簧夹,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便能发生;如果关闭弹簧夹,试管内压强增大,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4)若用D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O2,操作步骤是:D中装满水,从b管中通入氧气,水被从a管赶出.‎ 故答案为:(1)2KClO32KCl+3O2↑;‎ ‎(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口,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3)关闭弹簧夹,试管内压强增大,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4)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气体从b通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 ‎ ‎23.(2016•陕西模拟)将乙醇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纯净物)‎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质量/g ‎2.3‎ ‎4‎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2.2‎ ‎2.7‎ 待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在反应后待测数值为 1.4 g;‎ ‎(2)请计算判断X的组成元素:含有两种元素,其质量之比为 3:4 ;‎ ‎(3)若X是CO,那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2H5OH+5O22CO2+6H2O+2CO .‎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表中的数据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通过计算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中各元素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X的组成、质量和化学式;经计算知X是一氧化碳,说明乙醇没有充分燃烧,增加氧气的量有助于乙醇的充分燃烧,从而减少一氧化碳的生成.‎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醇的质量减少了2.3g﹣0g=2.3g,故乙醇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2.3g;同理可以确定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g﹣0g=4g;二氧化碳是生成物,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0g=2.2g;水是生成物,生成的水的质量为:2.7g﹣0g=2.7g;由质量守恒定律,X是生成物,且生成X的质量为2.3g+4g﹣2.2g﹣2.7g=1.4g,故待测的数值为1.4g﹣0g=1.4g.‎ ‎(1)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后X的质量为1.4g;‎ ‎(2)由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 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2.3g乙醇中碳、氢、氧三元素的质量分别是1.2g、0.3g、0.8g;2.2g二氧化碳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是0.6g、1.6g;2.7g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为0.3g、2.4g.因此反应物中共有1.2g碳元素、0.3g氢元素、4.8g氧元素,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共有0.6g碳元素、0.3g氢元素、4g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有0.6g碳元素和0.8g氧元素进入了生成物X中,说明生成物X由碳、氧两元素组成,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0.6g:0.8g=3:4;‎ ‎(3)反应中,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5:2:6:2,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OH+5O22CO2+6H2O+2CO.‎ 故答案为:(1)1.4;‎ ‎(2)3:4;‎ ‎(3)2C2H5OH+5O22CO2+6H2O+2C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 ‎ 四.综合应用题 ‎24.(2016•陕西模拟)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 CO2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如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 CaCO3 ;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4)图3是某同学设计的趣味实验装置,其气密性良好.锥形瓶中有一种固体,若将胶头滴管中的液态滴入锥形瓶后,能明显观察到U形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左低右高,甚至从右端溢出.请写出锥形瓶中可能发生的且符合要求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 分解反应 2H2O22H2O+O2↑ ‎ ‎(5)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物质的鉴别、推断;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中的信息可知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来解答即可;‎ ‎(3)由题目信息可知: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因此丙是生石灰,甲是碳酸钙,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 ‎(4)可以根据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判断实验现象,主要从气体压强的变化考虑相关问题,若装置中的压强变大,则会出现U形管中的液面左低右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可求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即可求出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故答案为:CO2.‎ ‎(2)A、因碳的偏旁为“石”,则碳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A说法正确;‎ B、由信息可知,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故B说法正确;‎ C、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应为4,故C错误;‎ D、由信息可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3)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可以看出丙是生石灰,甲是碳酸钙,乙是二氧化碳,因此甲的化学式为CaCO3;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4)由题意可知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应该能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增大,压强增大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锥形瓶中两物质反应产生气体,如使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碳酸盐与盐酸反应,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产生氧气都可以;另一种情况就是两物质相互溶解放出热量,使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如浓硫酸溶于水,氧化钙溶于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5)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CO2的质量为:12.5g+50 g﹣58.1g=4.4g 设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4.4g x=10g 所以样品中杂质的质量是12.5g﹣10g=2.5g 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故答案为:‎ ‎(1)CO2.‎ ‎(2)C ‎(3)CaCO3;CaO+H2O=Ca(OH)2.‎ ‎(4)CaO+H2O=Ca(OH)2;2H2O22H2O+O2↑.‎ ‎(5)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20%.‎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中来获取信息解答习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量,并明确不同位置的数字的意义来解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