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含解析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含解析2

‎2016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弘德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牛奶变酸 C.铁锅生锈 D.氢气燃烧 ‎2.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不会污染大气 B.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C.植树造林有利于遏制沙尘暴的发生 D.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源 ‎3.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购物时减少使用或不用塑料袋,是为了减少“白色污染”‎ B.不吃水果蔬菜,多吃含蛋白质的肉类,更能增强体质 C.夜间发现家中石油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查明泄漏原因 D.吃松花蛋时,为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可加入少量纯碱 ‎4.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5.下列实验操作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10mL量筒量取8.5mL某溶液 C.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称量 D.没说明用量时,用试管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一般为1~2mL ‎6.下列对“化学与生活”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冬天用煤炉取暖,应关紧门窗 B.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C.室内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可用明火检查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7.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8.从如图所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9.面额100的新版人民币,在其正面左下方的数字“100”采用了光变色防伪油墨中含有氟化镁(MgF2),其中F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Mg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价 B.+2价 C.+3价 D.+4价 ‎10.为了验证铁、锌、铜的活动性顺序,设计方案如下: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Fe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其中可行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11.不用外加试剂把下列溶液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CuCl2 ②NaNO3 ③MgCl2 ④NaOH.‎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12.下列各方案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 A.用NaOH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CO C.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D.用稀盐酸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少量碳粉 ‎13.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C.将t2℃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 D.t2℃时,80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 ‎14.将32.33g氯化钡溶液与20g稀硫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50g盐酸,该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  )‎ A.7.3% B.0.73% C.1.46% D.无法计算 ‎ ‎ 二、非选择题(共32分)‎ ‎15.选择Cu、O、H、S四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_.‎ ‎(2)一种金属氧化物______.‎ ‎(3)一种可溶的盐______.‎ ‎16.酒后驾驶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伤害,原因是:酒精会导致触觉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反应能力下降.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1)酒精属于______(填“单质”“化合物”“合金”或“有机物”)‎ ‎(2)酒精中C、H、O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3)酒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7.小明在凉拌紫甘蓝时,加入一些食醋,发现紫甘蓝变红了.他想这是不是巧合呢?于是他又取紫甘蓝的汁液重复加食醋,现象相同;他又在紫甘蓝汁液中加入一些纯碱,结果发现紫甘蓝汁液变蓝,请你和小明一起解决下列问题:‎ ‎(1)食醋的pH______7(填“<”“=”“>”)‎ ‎(2)结合小明的实验,请你联想紫甘蓝汁液的用途______.‎ ‎18.如图是工业上制备H2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共涉及______种分子.‎ ‎(2)该反应是否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______置换反应.‎ ‎(3)该微观示意图中不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种.‎ ‎19.用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杂质的某种还原性气体测定一种铁的氧化物(FexOy)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根据图回答:‎ ‎(1)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丁装置中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戊装置中出现了白色沉淀,则该还原性气体是______.‎ ‎(3)戊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上述实验中,如果没有甲装置,将使测定结果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如果没有乙装置,可能产生的结果是______.‎ ‎20.实验室中现有一种固体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Mg、Na2SO4、Na2CO3、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判断(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1)产生的气体B是______(写化学式).‎ ‎(2)混合物A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3)滤渣D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4)溶液C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 (写化学式).‎ ‎(5)写出步骤③中一定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21.某固体物质由NaOH和MgCl2组成,取一定量的该混合物溶于水中,有沉淀生成.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发现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有如图所示的关系:‎ ‎(1)完全反应掉溶液中的NaOH,所消耗盐酸的质量是______g.‎ ‎(2)当滴加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里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3)求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 ‎2016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弘德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牛奶变酸 C.铁锅生锈 D.氢气燃烧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汽油挥发,还是汽油分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牛奶变酸,有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有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2.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不会污染大气 B.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C.植树造林有利于遏制沙尘暴的发生 D.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源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措施,还包含了水的污染.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其中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汽车的尾气等;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引起全球变暖,因此我们应提倡低碳经济.防止污染的措施主要有:植树造林;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等.‎ ‎【解答】解:A、机动车尾气排放大量的NO、CO等对空气会造成严重的污染;故选项错误;‎ B、矿物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故选项正确;‎ C、植树造林可以防尘,净化环境.故选项正确;‎ D、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多,会发生“赤潮”等水体的污染.故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空气中各个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如果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过多,就会造成相应的危害.有关环境问题,不仅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而且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 ‎ ‎ ‎3.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购物时减少使用或不用塑料袋,是为了减少“白色污染”‎ B.不吃水果蔬菜,多吃含蛋白质的肉类,更能增强体质 C.夜间发现家中石油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查明泄漏原因 D.吃松花蛋时,为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可加入少量纯碱 ‎【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盐的化学性质;防范爆炸的措施;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A、根据白色污染主要是由废弃塑料引起的分析;‎ B、根据合理膳食对人体健康的好处分析判断;‎ C、根据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分析;‎ D、松花蛋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呈碱性的物质,应该利用中和反应的理论改善口味.‎ ‎【解答】解:A、目前塑料袋大多都是不可以降解的,是造成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所以要减少使用,故正确;‎ B、多吃含蛋白质的肉类,虽然可以补充蛋白质,但是维生素在调节人的新陈代谢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也要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故错误;‎ C、夜间发现家中液化气泄漏,不能开灯,因为开灯时有电火花,会引起爆炸,故错误;‎ D、吃松花蛋时,为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可加入少量食醋,这样可以中和碱水,而食醋显酸性,因而在吃的时候蘸点食醋改善口味,而不是加入纯碱,故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历来是考查的热点,特别是关于食品加工及安全,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化学元素、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生活经验或常识等.‎ ‎ ‎ ‎4.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是原子;‎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原子;‎ C、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 D、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为阴离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 ‎ ‎5.下列实验操作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10mL量筒量取8.5mL某溶液 C.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称量 D.没说明用量时,用试管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一般为1~2mL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A、根据实验的步骤进行分析.‎ B、根据量筒的选取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节约药品的原则进行分析.‎ ‎【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装药品,以防造成药品浪费,故选项说法错误.‎ B、要量取8.5ml某溶液,应选择10mL规格的量筒,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称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没说明用量时,用试管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一般为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6.下列对“化学与生活”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冬天用煤炉取暖,应关紧门窗 B.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C.室内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可用明火检查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一氧化碳的毒性;防范爆炸的措施.‎ ‎【分析】A、根据用煤炉取暖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 B、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时能够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C、可以燃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 D、灭火的原理有三种:撤离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解答】解:A、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气体,而CO有毒,所以不能紧关门窗,要适当开窗通气,故错误,‎ B、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不能打开所有门窗,因为这样会促进燃烧,故错误.‎ C、液化石油气可以燃烧,泄漏后,应关闭阀门,开窗通风.明火检查会引爆气体,故错误;‎ D、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属于生活常识题目,同学们的答分率不高,这就需要同学们一方面注意课本,另一方面多看些相关的课外读物,适当的拓展知识面.‎ ‎ ‎ ‎7.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8.从如图所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水的组成;水的性质和应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解答】解:A、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说法正确.‎ B、反应前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还是这两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故此项说法错误.‎ 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此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也不发生改变.‎ ‎ ‎ ‎9.面额100的新版人民币,在其正面左下方的数字“100”采用了光变色防伪油墨中含有氟化镁(MgF2),其中F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Mg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价 B.+2价 C.+3价 D.+4价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MgF2的化学式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其中F元素的化合价为﹣1,可得MgF2中Mg元素的化合价为:‎ x+(﹣1)×2=0,‎ 则x=+2;‎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 ‎ ‎10.为了验证铁、锌、铜的活动性顺序,设计方案如下: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Fe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其中可行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我们在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的时候,所进行的操作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让金属与酸反应,然后根据反应的速率即产生气泡的快慢来进行判断,反应越剧烈活泼性越强,二是把一种金属放入另一种金属的盐的溶液中,看是否能够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来判断它们的活动性,本题可以根据这两个要素来答题.‎ ‎【解答】解:①将锌、铜分别加入硫酸亚铁的溶液中,由于锌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铁,铜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铁,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铁>铜;‎ ‎②将锌和铜分别加入到硫酸锌的溶液中,由于铁、铜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锌,能得出锌的活动性大于铁、铜.不能比较铁、铜的活动性;‎ ‎③将铁分别加入到硫酸锌、硫酸铜的溶液中,由于铁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锌,铁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铜,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铁>铜.‎ 由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我们可以把这类题目归结为“明知故问”型的题目,我们在解答该类题目时就是根据已经掌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然后选择合适的酸或者是盐的溶液来进行解答.‎ ‎ ‎ ‎11.不用外加试剂把下列溶液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CuCl2 ②NaNO3 ③MgCl2 ④NaOH.‎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有些物质的水溶液呈现一定的颜色,根据水溶液的颜色可以确定溶液中的溶质.‎ 由于铜盐溶液与碱溶液能生成蓝色沉淀,因此可以由铜盐溶液来确定碱溶液.‎ 由于碱溶液能与一些盐溶液生成沉淀,因此可以由碱溶液来确定一部分盐.‎ ‎【解答】解:由于氯化铜溶液呈蓝色,因此可以用观察的方法首先确定出氯化铜溶液.‎ 由于氯化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因此可以将其它溶液取少量与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氯化铜溶液,能产生蓝色沉淀的就是氢氧化钠溶液.‎ 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镁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而与硝酸钠溶液不反应,接触时没有现象产生,因此可以将其它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氯化镁溶液,没有沉淀生成的是硝酸钠溶液.‎ 因此鉴别出各物质的顺序是①④③②.‎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铜盐溶液、碱溶液、盐溶液的性质,难度稍大.‎ ‎ ‎ ‎12.下列各方案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 A.用NaOH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CO C.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D.用稀盐酸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少量碳粉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判断.‎ C、根据铜不与盐酸反应,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亚铁和氢气判断.‎ D、根据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铜和水,碳和盐酸不反应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用NaOH在除去氯化氢的同时也除去了二氧化碳,所以错误.‎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点燃,所以错误.‎ C、铜不与盐酸反应,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亚铁和氢气,加入盐酸后过滤,即可得到铜,所以正确.‎ D、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铜和水,碳和盐酸不反应,混合物中加盐酸,不但不能除去碳,而且反而除去了氧化铜,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除杂是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之一,其关键要求是:①要把杂质除去,②需保留的物质不能被破坏,③不能添新的杂质.‎ ‎ ‎ ‎13.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C.将t2℃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 D.t2℃时,80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分析】通过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①某一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在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克,②可以比较在某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如:在t1℃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③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如: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④可以判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等.‎ ‎【解答】解: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给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在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克,即100克水中最多溶解85克硝酸钾,因此把80克硝酸钾溶于100克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的有关知识,以此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 ‎ ‎14.将32.33g氯化钡溶液与20g稀硫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50g盐酸,该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  )‎ A.7.3% B.0.73% C.1.46% D.无法计算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沉淀硫酸钡的质量,根据硫酸钡质量可以计算反应生成的氯化氢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反应生成氯化氢质量为x,‎ 反应生成硫酸钡质量为:32.33g+20g﹣50g=2.33g,‎ BaCl2+H2SO4═BaSO4↓+2HCl,‎ ‎ 233 73‎ ‎ 2.33g x ‎=,‎ x=0.73g,‎ 该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100%=1.46%,‎ 故选:C.‎ ‎【点评】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 ‎ 二、非选择题(共32分)‎ ‎15.选择Cu、O、H、S四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 O2 .‎ ‎(2)一种金属氧化物 CuO .‎ ‎(3)一种可溶的盐 CuSO4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氧气是一种能供给人呼吸的气体单质,故填:O2;‎ ‎(2)金属氧化物是由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提供的元素组成的氧化铜是一种金属氧化物,故填:CuO;‎ ‎(3)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由提供的元素组成的硫酸铜是一种可溶性的盐,故填:CuSO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16.酒后驾驶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伤害,原因是:酒精会导致触觉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反应能力下降.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1)酒精属于 有机物 (填“单质”“化合物”“合金”或“有机物”)‎ ‎(2)酒精中C、H、O原子个数比为 2:6:1 .‎ ‎(3)酒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4.8%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分析】(1)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分析解答;‎ ‎(2)根据1个乙醇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 ‎(3)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解:(1)酒精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属于有机物;‎ ‎(2)1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6:1;‎ ‎(3)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4.8%;‎ 故答案为:(1)有机物;(2)2:6:1;(3)34.8%.‎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7.小明在凉拌紫甘蓝时,加入一些食醋,发现紫甘蓝变红了.他想这是不是巧合呢?于是他又取紫甘蓝的汁液重复加食醋,现象相同;他又在紫甘蓝汁液中加入一些纯碱,结果发现紫甘蓝汁液变蓝,请你和小明一起解决下列问题:‎ ‎(1)食醋的pH < 7(填“<”“=”“>”)‎ ‎(2)结合小明的实验,请你联想紫甘蓝汁液的用途 代替酸碱指示剂(或检验其它物质的酸碱性) .‎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1)食醋呈酸性,纯碱属于盐类.‎ ‎(2)甘蓝汁在不同的酸碱溶液中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与指示剂类似.‎ ‎【解答】解:(1)醋酸的溶液呈酸性,所以其PH小于7,由于纯碱是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所以它是盐类.‎ 故答案为:<‎ ‎(2)由题干中的叙述可知,在酸碱溶液中紫色甘蓝汁液会出现不同的颜色,所以可以用它来代替其他的酸碱指示剂.‎ 故答案为:代替酸碱指示剂(或检验其它物质的酸碱性).‎ 答案:‎ ‎(1)<;‎ ‎(2)代替酸碱指示剂(或检验其它物质的酸碱性).‎ ‎【点评】此题是对指示剂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常规的酸碱指示剂与甘蓝汁相对比,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 ‎ ‎18.如图是工业上制备H2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共涉及 四 种分子.‎ ‎(2)该反应是否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 不属于 置换反应.‎ ‎(3)该微观示意图中不属于化合物的有 一 种.‎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可以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1)由图中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分子,生成物是两种分子,共有4种分子.故填:四.‎ ‎(2)由图中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一种是化合物,一种是单质,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填:不属于.‎ ‎(3)由图中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一种是化合物,一种是单质,不属于化合物的有一种.故填:一.‎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19.用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杂质的某种还原性气体测定一种铁的氧化物(FexOy)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根据图回答:‎ ‎(1)乙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水蒸气 .‎ ‎(2)实验过程中丁装置中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戊装置中出现了白色沉淀,则该还原性气体是 一氧化碳 .‎ ‎(3)戊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4)上述实验中,如果没有甲装置,将使测定结果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如果没有乙装置,可能产生的结果是 不能排除还原性气体中含有氢气 .‎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 水能和无水硫酸铜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高温条件下,铁的氧化物能和氢气反应生成铁和水;‎ 如果操作不当,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实验失败.‎ ‎【解答】解:(1)乙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故填:吸收水蒸气.‎ ‎(2)实验过程中丁装置中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反应没有生成水,即还原性气体不是氢气,而戊装置中出现了白色沉淀,是因为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该还原性气体是一氧化碳.‎ 故填:一氧化碳.‎ ‎(3)戊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4)上述实验中,如果没有甲装置,会导致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从而导致计算的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偏大,进一步导致测定结果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偏小.‎ 故填:偏小.‎ ‎(5)如果没有乙装置,从溶液中带出的水蒸气会进入丁中,导致白色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固体,从而无法确定气体中是否含有氢气.‎ 故填:不能排除还原性气体中含有氢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20.实验室中现有一种固体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Mg、Na2SO4、Na2CO3、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判断(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1)产生的气体B是 H2 (写化学式).‎ ‎(2)混合物A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 Na2CO3 (写化学式).‎ ‎(3)滤渣D中含有的物质是 BaSO4 (写化学式).‎ ‎(4)溶液C中含有的溶质有 HCl、MgCl2、NaCl  (写化学式).‎ ‎(5)写出步骤③中一定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HCl+AgNO3═AgCl↓+HNO3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钠,一定含有金属镁;得到的滤渣D加入硝酸无变化,说明是生成的硫酸钡,故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硫酸钠;溶液C中加入硝酸银产生的沉淀E是氯化银,据此解答.‎ ‎【解答】解:(1)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钠,一定含有金属镁,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B是氢气,故填:H2;‎ ‎(2)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钠,故填:Na2CO3;‎ ‎(3)得到的滤渣D加入硝酸无变化,说明是生成的硫酸钡,故填:BaSO4;‎ ‎(4)滤液C中含有过量的盐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镁,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故填:HCl、MgCl2、NaCl;‎ ‎(5)步骤③中盐酸一定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故填:HCl+AgNO3═AgCl↓+HNO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混合物成分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结合物质间的反应进行.‎ ‎ ‎ ‎21.某固体物质由NaOH和MgCl2组成,取一定量的该混合物溶于水中,有沉淀生成.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发现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有如图所示的关系:‎ ‎(1)完全反应掉溶液中的NaOH,所消耗盐酸的质量是 36.5 g.‎ ‎(2)当滴加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里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 (填化学式)‎ ‎(3)求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解:(1)由图中信息可知,完全反应掉溶液中的NaOH,所消耗盐酸的质量是36.5g.‎ 故填:36.5.‎ ‎(2)当滴加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里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生成的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 故填:NaCl.‎ ‎(3)设和沉淀氢氧化镁反应的稀盐酸中氯化氢质量为x,‎ ‎ Mg(OH)2+2HCl═MgCl2+2H2O,‎ ‎ 58 73‎ ‎ 5.8g x ‎=,‎ x=7.3g,‎ 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0%,‎ 答: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