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燕山区201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燕山区201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目

北京市燕山区201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8页,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认真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和姓名。‎ ‎3. 用黑色字迹笔作答。‎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笨拙(zhuō) 提防(dī) 情不自禁(jìn)‎ B.魁梧(wú) 祈祷(qí) 牵强附会(qiǎng)‎ C.膝盖(xī) 允许(rǔn) 既往不咎(jiù)‎ D.脂肪(zhǐ) 憎恶(zēng) 惩恶扬善(chéng) ‎ ‎2.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 A.今年北京的春天来得迅猛,气温似乎一下子就窜到了二十多度,各种花便哗啦一下,争先恐后地开起来,看得人眼花 (潦、缭)乱。‎ ‎“潦”有“潦草,不工整”的意思,“缭”有“纷乱”的意思,横线处应填“缭”。‎ B.为净化短信市场,保护消费者利益,对于一些骚扰垃圾短信,一经举报,中国移动就会将其屏 (避、蔽)掉。‎ ‎ “避”有“躲开”的意思,“蔽”有“遮挡”的意思,横线处应填“蔽”。‎ C.她敢于用犀 (力、利)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完全不同于常人的看法,令人十分钦佩。‎ ‎“力”有“力量”的意思,“利”有“利害”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力”。‎ D.1916年12月,蔡元培先生出任北大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理念,在学术和思想上将北大造就成中国 (首、手)屈一指的大学。‎ ‎“首”有“首先”的意思,“手”指“身体上肢前端拿东西的部位”,有“手指”的意思,横线处应填“首”。‎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好歌曲》于‎3月21日晚落下帷幕。歌手霍尊与费玉清合唱了《卷珠帘》。霍 尊歌声空灵轻盈,费玉清歌声温润如玉,听着这一长一少两位歌手水乳交融的歌声,你很难想象他们之间横亘了45载岁月。‎ B.今年索契冬奥会上,已斩获两枚金牌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在赛程最后一天迎来了收官之战,男子‎500米、女子‎1000米、男子‎5000米接力轮番向金牌发起顽强冲击,但终因有选手赛场摔倒等原因功亏一篑,最终以2银1铜的战绩收了豹尾。‎ C.进入初四复习的攻坚阶段,同学们不但没有被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垮,反而越战越勇,对付难题方法越来越多,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D.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年祭。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就像是一面镜子,我们从中看到,无法在战场上取胜的国家,就无法保护自己的主权。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4. ‎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云南省昆明火车站发生了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10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火车站广 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此次暴力事件造成29死143伤。‎ ‎ 政治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一事件。评价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学生甲:如此恶性事件真是骇人听闻! ‎ B. 学生乙:如此恶性事件怎能不让人深恶痛疾。‎ C. 学生丙:如此恶性事件真可以说是骇人听闻啊!‎ D. 学生丁:这难道不是一件让人深恶痛疾的恶性事件吗?‎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梦的提出,有更为广阔的背景:天下大同,不仅是四海之内,更是六合之中,自由发展,不仅是中国人的权力,更是所有人的追求。‎ B.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杜甫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不就是真实的写照吗?‎ C.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扫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呢。”‎ D.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即写信去报名。‎ ‎6.依据语段内容,对划线病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黑匣子装备有水下信标(ULB)。当飞机坠入水中时,信标开始发送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脉冲,这种脉冲可以被声纳和声学定位仪探测到。在信标的一端有像公牛眼一样的水下传感器。通过水接触到传感器,使信标激活而发出超声波脉冲。信标通常发送37.5kHz的脉冲信号,并能从深为‎14000英尺(‎4267m)的水下传递声音。一旦信标开始工作,它会每秒发送一次信号并持续30天。‎ A.通过水下传感器激活信标,使它发出超声波脉冲。  ‎ B.当水接触到传感器,超声波脉冲就会由被激活的信标发出。‎ C.通过水接触到传感器,被激活的信标就会发出超声波脉冲。‎ D.当水接触到传感器,信标就会被激活而发出超声波脉冲。‎ ‎7.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只要明天还在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悄悄融化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 A.诗中说“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运用夸张修辞手法,表达 了诗人不畏惧黑夜喜欢太阳的心情。‎ B.“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这句诗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希望”比喻成“沙漠中的绿洲”, 生命成了希望的载体,表达了诗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 决心。‎ C.诗歌中“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相信困难终将过去,明天会更加美好的信念。‎ D.“我就不会悲哀”在诗中出现了三次,这是诗歌中常见的反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从“春天、生命、明天”中看到希望,整首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积极向上、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二、填空(共11分)‎ ‎8.默写与补空(8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1分)(文天祥《过零丁洋》)‎ ‎(2) ,似曾相识燕归来。(1分)(晏殊《浣溪沙》)‎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表达事物在迅速向前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的诗句是: ‎ ‎ , (2分)‎ ‎(4)《岳阳楼记》中,作者写迁客骚人的悲喜感情,与“悲”相对应的八个字是:‎ ‎ , (2分)‎ ‎(5)根据下面文字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2分)‎ ‎ 马航失联揪人心  ‎ 时至‎4月5日,马航失联近一个月的时间,虽然相关国家仍在全力搜索,但仍旧是一无所获。随着黑匣子电量殆尽,这一事件更是引发世人诸多猜测、不解,甚至是恐惧。马航失联事件,不仅给乘客家属带来巨大悲痛,而且对马来西亚国家的世界地位、国家经济造成不良影响,据悉,马来西亚的房产、旅游业已不同程度的受到马航失联的影响。‎ ‎9.名著阅读(3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反腐力度加大,不断有“蛀虫”被揪出,老百姓拍手 称快。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 ① 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② (填人物)就提 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观点,为后人在 ③ 方面提供过很好的借鉴。‎ 三、阅读《活板》节选,完成10—12题。(共9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    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0.填空。(2分)‎ ‎(1)《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一句中“以”是“用”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以中有足乐者”一句中“以”是“因为”的意思,文中“不以木为之者”中的“以”‎ 的意思是: 。‎ ‎(2)《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一句中“若”是“你”的意思,《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一句中的“若”是“如果”的意思,文中“若印数十百千本”中“若”的意思是: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3分)‎ ‎(1)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翻译: ‎ ‎12. 下面是有关文中“印刷术”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个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个空用原文回答)(4分)‎ 早在北宋年间,布衣毕昇发明了印刷术,他发明的印刷术集中体现了一个 字“ ① ”的特点。本文综合运用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来说明印刷过程:刻字、‎ 制板、 ② 、印刷,各个环节都体现这一特点。文中介绍活板印刷的功效是 ③ ,提高印刷功效的措施之一是 ④ 。 ‎ 四、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难忘那棵老榆树》一文,完成13—15题。(共15分)‎ 难忘那棵老榆树 ①故乡的村头,曾有一棵老榆树。榆树是当地的土著,荒坡野岭随处可见,但多是七扭八歪,古怪丑陋。而她却与众不同,像一柄撑天巨伞,矗立村头。树干粗而笔直,树冠分杈均匀,枝条披拂,绿叶繁茂。深黑色的树皮,刻满老榆树特有的裂纹,饱含无限沧桑和神秘。她像慈祥坚毅的老祖母,守护着小村,看着一代代小村人成长。‎ ②老榆树在这个世界上经历了多少个春秋,无人知晓,因为她比小村的年龄还大,是小村的祖宗。母亲八十岁了,说她小时候这棵树就这么大。小村的先民们在开辟小村时,要砍下多少棵树,她留下了;一百年间,小村人要烧火、做农具、修猪圈、盖房子,用了多少木头,山坡上的树砍光了,她安然无恙,但她最终还是没躲过斧锯之灾,倒在小村人的手中。‎ ③村里有一口老井供全村人畜饮用,是小村的生命之源。老井多年使用,木板做的井壁已糟朽不堪了,必须重新更换。这六十多米多深的井壁所需木材可不是个小数目,当时的生产队已处于艰难维持阶段,买木头没有钱,寻遍山野找不到合适的树,队长急得团团转,万般无奈时把希望寄托在了老树身上。‎ ④要伐老榆树的消息刚一传出,便在小村掀起不小的波澜。当时人们虽不懂得环保的重要,但觉得小村不能没有这棵老榆树,她是小村的一部分,小村人和她的感情太深了。‎ ⑤老树曾经是神圣的,那时谁家生了小孩,要在老树上拴一块红布条,企盼孩子像老树一样健康长寿。谁家有了病人,也要到老树下烧一柱香,磕几个头,希望得到老树的保佑。谁家老人去世,在安葬前,家人要定时到老树下送浆水,说是死人的灵魂安葬前无处可依,这老树下便是暂栖之所。老树的神圣只是人们的愿望,她不会也从来没有表现出过任何灵异,但在那困难年月,老树确实帮助人们度过了难关。在青黄不接的春天,家家粮囤见底,人人面有菜色。老榆树好像知道人间的饥荒,早早就长出了满树硕大的榆钱。人们小心地爬上树头,一筐筐一袋袋的捋回家,搀和一点小米,煮成榆钱饭,虽不能说好吃,却也能添饱肚子。后来,不再用她的榆钱做饭解饿,但人们还在她下面躲风避雨,消暑纳凉,唠着家长里短,说着酸甜苦辣,人们的乐趣和苦恼都收进了老榆树那深深的皱纹中。在远行人不舍的回望中,最后消失的小村景物是老榆树,在远归人渴望的目光中第一个出现的小村景物也是老榆树,她成了小村的标志。‎ ‎  ⑥ “老树不能伐!”人们纷纷向队长进言。队长说:“我就是在老榆树身边长大的,她比我爹岁数都大,要是再分有办法,我也不能造这个孽。”要留下这棵树,人们可以说出千条万条理由,但谁又能弄到修井的木料呢?对老树的感情终究抵不住人们对水的需要。‎ ⑦那是深秋的一天,一场寒露更增了几分寒意,老树的叶子快落光了,剩下零星的几片枯叶在秋风中摇曳。小村人静静地立在老树周围,为她送行,队长点燃一挂鞭,几个老人烧了一炉香,虔诚地跪在树下,西风掠过树梢的瑟瑟声伴着人们的抽泣弥漫了整个村庄。两个壮汉拉起大锯,沙!沙!沙!粉红色的木屑从锯口喷出,一顿饭工夫,老树轰然倒下,小山一样,静静地卧在她一直守护着的小村旁。‎ ⑧开始人们还担心这么老的树,中间会有空洞,影响出材,现在放心了,不但没有空,一点都没朽烂。从树干到树杈,能破的全都破了板,那一块块沉甸甸的榆木板,结结实实地镶到老井中。老树倒下了,老井获得了新生,这口井水更旺了,更加清冽甘甜。队长敲着井帮,高兴地说:“这口井五十年没问题!”‎ ⑨ 还不到五年,生产队解体了。又过几年,人们手头不再拮据,他们不愿意那样费劲巴力地打水、挑水,打了一眼机井,安了自来水。这口老井被封了起来,备应急之用,但直到今天也没使过一次。老榆树的根梢早已化为炊烟消散在广阔的苍穹,她的身躯也已深埋地下,不见天日,老榆树从人们的生活中永远消逝了,但在她身边长大,乘过她的阴凉,吃过她的榆钱,喝过她的井水的人,是永远不会忘记她的。‎ ⑩佛家主张“以身食虎”,“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老榆树为全村生灵“舍了身”,“下了地狱”,不是功德无量的么?老榆树成了佛了吧? ‎ ‎ (作者:王相民 选文略有删改)‎ ‎13.本文写的是老榆树,简要说出全文围绕“老榆树”行文的思路。(4分)‎ 老榆树长势旺,树龄长  ①   ②   ③   ④ ‎ ‎14.阅读第⑦段,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 ‎ 答: ‎ ‎15.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哪些地方表现村民与老榆树的感情深?文章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150字左右)(7分)‎ ‎ 答: ‎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6—17题。(共10分)‎ 文段一 莫高窟地处敦煌东南鸣沙山,位于古代丝绸之路要冲, 是自十六国起至元朝,历 代匠师们为越来越多信仰佛教的人在山崖断壁上陆续开凿出的石窟群。莫高窟绵延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窟内壁画总计4.5万多平方米,彩塑2000余尊,最大的塑像高达‎33米。窟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彩色雕塑和珍贵的佛经、文书。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群。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文段二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内地与中西亚之间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发源于印度的佛教就是随“丝路”传入我国的。那时的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贸易兴盛,寺院遍布,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佛教石窟也就在敦煌生根、发芽了。据说,莫高窟的开凿缘于一位法名乐尊的和尚。公元366年,乐尊云游到此,忽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此后,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生意的发达,纷纷在这儿许愿开凿石窟,请民间艺人绘上心中崇拜的神灵。莫高窟的壁画和塑像,在表现佛教内容的同时也反映了人间现实生活。壁画中婀娜多姿的飞天,苦苦修行的佛教徒,雍容华贵的公主和虔诚的供养人,一个个栩栩如生。‎ ‎ 而今,敦煌故城早已被这里干燥、多风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所埋葬,但莫高窟 里的一切,在这样的环境下,历经千年的岁月,依旧历久弥新。‎ ‎16.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出莫高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依据。(4分)‎ ‎ 答: ‎ ‎17.根据文段内容,请你概括分析在敦煌开凿莫高窟的原因有哪些。(6分)‎ ‎ 答: ‎ ‎(三)阅读《天才就是不断地思考》,完成第18—21题。(共11分)‎ 天才就是不断地思考 ‎①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有时匆匆将一本书读完,过些时间回头想想,却几乎什么也没记住,仅仅东鳞西爪地有那么一点肤浅印象。这是什么缘故呢?道理很简单,这是平常在读书时不注意用心思考问题所造成的。‎ ‎②在日常阅读时注意思考,这是前人取得成功的经验之谈。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说过:“天才不过是不断地思考。”我国唐代的文学家韩愈说得更明白:“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些都强调了成功者对于思考的依赖关系。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读书时就很注意思考问题。他认为,只有善于并认真思考,才能把前人的学问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日常写作时,抱定写“古人之所未及就”。一旦发现自己论著中有前人说过的论点,他就毫不犹豫地删掉。清末学问大家梁启超曾赞扬他说:“凡炎武所著书,可决无一语蹈袭古人。”‎ 顾炎武能够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大学者,与他在平常的读书中勤于并善于思考问题是分不开的。我国古代曾有不少读书人被人戏称为“迂夫子”,他们虽然读书破万卷,但只会重复别人的东西,并没有真学问。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不勤于、善于用脑思考所致。‎ ‎③所谓思考,指的不仅是把前人的知识装在自己脑子里,更重要的是善于反刍怀疑,凡事必问一个“为什么”。新的见解和创造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怀疑当然不是指怀疑一切,而是要在怀疑的过程中,区别真理与谬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给自己出必要的思考题,迫使自己开动脑筋。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他怀疑并最后推翻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因而奠定了他在物理学方面后来居上的权威地位。伽利略为什么敢于向亚里士多德这个权威挑战呢?除了不迷信以外,就是由于他善于质疑,对人们信奉了1800多年的信条问了一个“为什么”。一个懒于动脑、不善于思考的人,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因而也就无法发现问题。‎ ‎④在科技昌明的今天,我们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就要让自己在读书时善于思考、善于琢磨才对,如果这样,你也会成为一个天才! ‎ ‎ (作者:胡克正 选文略有删改)‎ ‎18.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 ‎ 答: ‎ ‎1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子的作用。(2分)‎ 答: ‎ ‎20.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3分)‎ ‎ 答: ‎ ‎2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分析判断哪则材料更适合用在本文作论据,并说明理由。(3分)‎ ‎【材料一】‎ 可以说,任何一个天才都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著名发明家瓦特在烧水时,看到水壶盖被烧开的水顶开了,母亲让他去倒水而他却在那发呆,他很奇怪为什么水会把壶盖顶开,他经过一番思考和实践后,最终发明了蒸汽机。‎ ‎【材料二】‎ 毛泽东是一位善于学习的人,在学习中不断思考革命的方法,不断思考救国的途径。他是一位忠诚的马列主义者,饱读马列书籍,但他不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或照搬苏联经验,而是能够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思想。他确立“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引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军事天才。‎ 答: ‎ 五、作文(50分)‎ ‎22.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临近中考,李萌同学的物理成绩总是不理想,每次月考都因物理成绩拉总成绩的后腿。他很苦恼。班长张洋看到这种情况,主动帮助李萌同学补习物理。有时周日张洋还约李萌到自己家里给李萌辅导。在班长张洋的帮助下,李萌成绩有了明显提升。‎ 请你以李萌家长的名义给张洋同学写一段表示感谢的话。‎ ‎(要写明感谢的内容,表达感谢的话,语言准确得体,不超过200字)‎ 答: ‎ ‎23.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歌手齐秦曾唱过一首歌《给我一个空间》,“给我一个空间,没有人走过……”是啊,生活需要空间,心灵需要空间,成长需要空间,就是植物的生长也是如此……留一点空间,给自己、给他人、或给它们,以此让生命活得惬意,活出精彩。‎ 请以“空间”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14年燕山地区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70分)‎ 一、语文基础(每小题2分,共14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答 案 B C D A C D A 二、填空(共11分)‎ ‎8.(1)留取丹心照汗青 (2)无可奈何花落去(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逝前头万木春 ‎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每空1分,有错不得分)‎ ‎(5)参考答案:家国双双受重创、 不良影响范围广 ‎(句式整齐合适1分,内容表述恰当1分)‎ ‎9.①儒家 ②孟子 ③做人治国 (说出一个方面也得1分) ‎ ‎(共3分,每空1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9分)‎ ‎10. (1)用 (2)如果 (每空1分)‎ ‎11.(字模)像铜钱的边缘一样薄,每一个字是一个字模,用火烧 使它 变坚硬 ‎ (每个要点1分)‎ ‎12.①活  ②排版    ③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 ‎④常作二铁板,更互用之 ;每一字皆有数印;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每空1分,第④空答出其中一点即得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记叙文阅读(15分)‎ ‎13.答案要点: ‎ ‎①老榆树即将被砍救井 ‎②村人舍不得砍老榆树的原因 ③老榆树被砍伐,做成井壁(救井、救人)‎ ‎④老井被封,老榆树从人们的生活中消逝 ‎(共4点,每点1分)‎ ‎14.答案要点:‎ 划线句子是景物描写秋天的寒凉、树叶的凋零、孤单的摇曳(1分),为老榆树即将被砍伐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1分),表达作者对老榆树即将被砍的同情、无奈、伤感的心情(2分)。‎ ‎15.答案要点: ‎ 老榆树陪伴着一代代小村人成长;她是村民们精神的寄托;榆钱帮助人们渡过生存难关;为人们躲风避雨消暑纳凉,诉说生活苦乐酸辛提供了场所;老榆树是小村的标志,在老 榆树被砍伐时,人们不舍,村民为他送行。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村民们对老榆树的感情很深,是他们心目中的圣树。全文既表达了作者对老榆树默默奉献精神地崇敬、感激之情,也有对老榆树消逝在人们心目中的感伤、遗憾之情。‎ ‎( 共7分。内容概括其中4个要点即得4分,感情每个要点1分,共计2分,表达1分)‎ ‎(二)文段阅读(共10分)‎ ‎16.答案要点:‎ 莫高窟历史悠久,开凿朝代多,时间长(1分);石窟群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2分)‎ 洞内壁画雕塑精美,佛经文书珍贵。(1分)‎ ‎17.答案要点:‎ 具备开凿的地理环境:在历史上,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要冲,地理位置重要,商业发达,佛教盛行。鸣沙山古老而神秘的地理位置,利于佛教的传播。‎ 具备开凿的人文环境:为祈福保佑,信仰佛教的人越来也多,开凿的洞窟、绘制的壁画也就越来越多。‎ 具备开凿的气候环境:敦煌地区干燥少雨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必担心壁画受潮湿腐蚀, ‎ ‎(每点2分,共6分)‎ ‎(三)议论文阅读(11分)‎ ‎18.答案要点:‎ 以设问的形式指出人们读书中常见的情况,并分析原因(1分),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1分),同时引出后文论述的观点(1分)。‎ ‎19.答案要点:‎ 划线句子是用清末大家梁启超的话来高度评价顾炎武(1分),突出强调顾炎武成为大学问者的原因:勤于并善于思考问题,不因袭古人,积极创新(1分)。‎ ‎20.答案示例:‎ 首先解释什么是思考并指出“新的见解和创造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的观点(1分),接着论述如何怀疑,列举伽利略因怀疑权威理论最后建立自己观点从而奠定了他在物理学方面的权威地位的事例证明本段观点(1分)。最后分析伽利略成功的原因,并用对比方法指出思考、怀疑的重要性(1分)。‎ ‎21.参考答案:‎ 材料二更适合作为本文论据。两个材料都是用事实论据来证明天才都善于思考的观点,但材料一是瓦特发现生活中一种现象引发的思考,从而发明了蒸汽机获得成功,而本文主要针对人们读书不善思考的现象来深入阐述观点,更强调在读书时要善于思考,对于前人的理论、观点要善于质疑并有所创新。材料二的事例正是用毛泽东在学习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善于思考,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前人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例子,与文章内容更契合,所以材料二更适合做本文论据。‎ ‎ (给分要点:选材料二1分,结合材料内容分析1分,结合文章特点分析1分)‎ ‎22.情境写作评分标准:‎ ‎ 能结合情境写明感谢的内容3分,写明感谢的话3分,语言表达得体恰切2分,整段话表达通顺,层次清楚2分。(共10分)‎ ‎23.作文(40分)‎ 作文评分标准 ‎ 项目 等级 内容、表达(36分)‎ 说 明 书写(4分)‎ 一类卷 ‎(40—34)‎ 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2处以下语病。‎ 赋分范围:36—30分 以3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4分 书写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2个以下,格式规范。‎ 二类卷 ‎(33—29)‎ 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 赋分范围:29—25分 以2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3分 书写工整,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 ‎3—4个,格式规范。‎ 三类卷 ‎(28—24)‎ 要求: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 赋分范围:24—20分 以2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2分 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5—7个,格式大体规范。‎ 四类卷 ‎(23—0)‎ 要求: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 赋分范围:19—0分 ‎ 以1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 ‎1—0分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8个以上,格式不规范。‎ 说明: 1.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 2.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名,从总分中扣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