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大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大全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 ‎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8分)‎ ‎(1)出淤泥而不染(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1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 ‎ ‎                                    ‎ ‎20.“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一句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 ‎21.【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答:18.(1)沾染;污染(2)我(3)听说 (4)等待;等 ‎ ‎19.莲,是花中的君子。‎ ‎20.叹惜知音少。追求洁身自好的情操。(答作者对莲的喜爱给1分)‎ ‎21.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每空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16分)‎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二)‎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①;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膏②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节选自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 ‎【注释】 ①茹:吃。 ②膏:用油脂涂抹。‎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谈笑有鸿儒( ) (2)无案牍之劳形( ) ‎ ‎(3)居民鲜少( ) (4)与之酒而为之歌( )‎ ‎2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泉甘而土肥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 濯清泉以自洁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C. 太行之阳有盘谷 花之隐逸者也 D. 钓于水,鲜可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2分)‎ 是 谷 也 宅 幽 而 势 阻 隐 者 之 所 盘 旋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2)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 ‎23.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两篇文章在主旨上的相似之处。(3分)‎ 答:‎ ‎19.(4分)(1)博学的人 (2)使……劳累 (3)少 (4)给 ‎20.(3分)B ‎21.(2分)是 谷 也 / 宅 幽 而 势 阻 / 隐 者 之 所 盘 旋 ‎22.(4分)(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关键词“斯”“惟”“吾”“馨”)‎ 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 ‎(关键词“濯”“自洁”,注意语序调整)‎ ‎23.(3分)两文都表达了寄情山水,远离世俗,向往自由生活的愿望。材料一刘禹锡,通过陋室环境的幽静,来往友人的学识渊博,交往之纯粹,表达了自己高尚的节操。材料二韩愈通过描写盘古的清幽,生活的舒适,以及对李愿隐居盘古的肯定来表达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相似之处,1分;结合内容,2分)‎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难度指数☆☆☆☆)‎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5、下列对文言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 ‎ B.亭亭净植 植:种植 ‎ C.自古人知贵兰 贵:尊贵 ‎ D.平居与萧艾不殊 殊:相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 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7、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⑶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8、 ‎【甲】【乙】两文,在做人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3分)‎ 答5、A(3分)‎ ‎6、A(3分) ‎ ‎7、(6分,每句2分)‎ ‎(1)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2)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 (3)(兰花)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芳香。(意对即可) 8、(3分)‎ ‎【甲】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守节操,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信念,即便环境恶劣更要坚持自己,做好自己【乙】启示我们未成名之前耐得住寂寞,虽屡遭打击而不改其操守;善于把握时机,施展才华等。‎ 四、‎ ‎(一)阅读【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回答9——12题。(8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①,何哉?竹本②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③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④者。竹心空,空以体⑤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⑥者。竹节贞⑦,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⑧,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⑨为庭实⑩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贤:贤者。②本:根。③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④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⑤体:体悟。⑥虚受:虚心接受。⑦贞:坚贞。⑧名行:指人的名节、品行。⑨之:代词,指竹子。⑩实:充实。‎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 陶后鲜有闻: ‎ ‎⑶ 竹本固,固以树德: ⑷ 夷险一致者: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11.【甲】文从莲的 、 、 、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从竹的本固、性直、 、节贞四个方面联想竹的君子之德。(2分)w W w .x K b 1.c o M ‎12.从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两方面看,【甲】【乙】两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2分)‎ 写作方法: ‎ 表达方式: ‎ 答9.(2分)⑴ 亲近而不庄重。⑵ 少。⑶ 牢固,坚固。⑷ 平安。(每小题0.5分)‎ ‎10.(2分)⑴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的品格)。⑵ 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庭院的充实物。(每小题1分,翻译错一个小点扣0.5分)‎ ‎11.(2分)【甲】生长环境、外形、香气。【乙】心空。(每空0.5分)‎ ‎12.(2分)写作方法:托物言志(象征)。表达方式:议论。(每项1分)‎ 译文: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有道 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挺直,凭着挺直的本性可立身;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挺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平安还是危险都始终如一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 五、‎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3)陶后鲜有闻 (4)而名之不可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 ‎(2)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译文:               ‎ ‎11.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   ‎ ‎12.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2分)‎ ‎  句子: ‎ 原因: ‎ ‎13.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兰花,请你说说赞成它的理由。(2分)‎ 我喜欢: 原因: ‎ 答9、沾染(污染) 认为 少 命名 ‎10、(1)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2)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像。‎ ‎1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13.(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何时何地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六、‎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 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月色入户 (2)念无与为乐者 ‎ ‎(3)经宿方至 (4)人问其故。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意思。(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 ‎(2)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 ‎ ‎12. “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 ‎ ‎13.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3分)‎ ‎ ‎ ‎ ‎ ‎14.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 性格等方面考虑)(3分)‎ ‎ ‎ ‎ ‎ ‎10(1)门(2)想(3)刚(4)原因11略。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12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13.(3分)两段文字都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运用了侧面描写;(甲)段描写的详尽些,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乙)段描写的粗略些。‎ ‎14.(3分)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种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甲段文字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乙段文字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到。‎ 译文:王子猷住在山的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皎洁的雪光,于是他感到神思彷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 七、‎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6—19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0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①,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铭③,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④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劳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选自《郑板桥集》‎ ‎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  ②啜:喝  ③铭:茶的通称  ④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⑤仄:同“侧”,旁边 ‎ ‎16.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 ‎ (1)谈笑有鸿儒(          )  (2)无丝竹之乱耳(         )      ‎ ‎ (3)忽得十日五日之暇(       )(4)良朋辄至(          )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4分) ‎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⑵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 ‎18.“俗客不来,良朋辄至”,这句话无论从句式上看还是从表意上看都很像《陋室铭》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举例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只谈一点即可) (2分) ‎ 答16. (2分)(1)博学的人;(2)使……感到混乱;(3)空闲,闲暇;(4)总是,就 ‎ ‎17.(4分)18.(1)苔藓痕迹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 ‎(2)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 ‎ 18.(2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19.(2分)都有安贫乐道的品质,居所简陋,一个是“陋室”,一个是“三间茅屋”,但他们一个“何陋之有”,一个“适适然”。或在文中都表达了高洁的志趣,甘于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只谈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八、‎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2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字。(4分)‎ ‎⑴不蔓不枝( ) ⑵陶后鲜有闻( )‎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 ‎25.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 ‎27.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2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2分)‎ ‎  ‎ ‎ ‎ 答24.⑴长枝节,生出枝节 ⑵少 ⑶停止 ⑷合宜,适合(2分) 25.C(2分) 26.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分) 27.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3分) ‎ ‎ 28.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九、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27—30题。(13分)   ‎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河水南径①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②,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③,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④。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⑤,悬流千丈,浑洪赑⑥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⑦,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⑧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 ‎【注释】①径:同“经”。②阨(è):阻塞。③河中漱广:意思是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④崇深:高深。“夹岸”四句,意思是两岸危石似乎将要倾坠入河,其实山崖高峻,捍卫着河道。⑤寻:古代以八尺为一寻。⑥赑(bì):猛壮的样子。⑦浚波颓叠:意思是巨浪一个接着一个翻滚而下。⑧慎子:即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曾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27.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2分)‎ 略无阙处( ) 夏水襄陵( ) ‎ 河水南径( ) 窥深悸魄( )‎ ‎2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非石凿,而能入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甲文写春冬季节长江之水,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乙文写黄河之水,首先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远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然后用一系列四字句正面描绘水流的气势。(3分)‎ ‎30.甲文写山之高,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正面描绘;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侧面烘托,多种手法巧妙结合。乙文写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山之高,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山之险,用词准确精美。(4分)‎ 答27. 通“缺”;上;黄河;窥看。(各0.5分,共2分)28. (1)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分)(2)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2分)29.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素气云浮,雾露沾人。(各0.5分,共3分)30.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各0.5分,共4分)‎ 十、‎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月色入户 户:___________________‎ ‎(2)念无与乐者 者: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同是描写月色,乙文主要是间接描写: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那甲文是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写月的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文篇末的议论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心境?(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11.答案:(1)门户 (2)···的人 ‎ ‎12.略 ‎13.【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写法的理解。描写月色的句子不难找出,写法上要从运用的描写方法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来思考作答。‎ 答案:(1)【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2)【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 ‎14.答案:【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附【乙】【译文】‎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显得浓艳娇媚至极。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种情趣。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 十一、文言文阅读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 8.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4分)‎ ‎ ⑴ 阡陌交通(       )   ⑵ 悉如外人(    )‎ ‎ ⑶ 颖脱不羁(       )   ⑷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9.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4分)‎ ‎ ‎ ‎ ‎ ‎10.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4分)‎ ‎ ‎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 ‎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 ‎ 答 ‎8.⑴交错相通 ⑵都、全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9.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0.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3分) 11.(1)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2)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 十二、文言文阅读(14分)完成9—12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小国寡民。使①有什佰之器②而不用;使民重死③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④而用之。甘⑤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节选自《老子》)[来源:Zxxk.Com]‎ ‎ ①使:即使。②什伯之器:效用十倍百倍的工具。③重死:以死为重,即爱惜生命。④结绳: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绳子记事。⑤甘:用如动词,意动用法,以……为甘。‎ ‎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阡陌交通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虽有舟舆 ④ 无所陈之 ‎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11.文段(甲)从哪四个方面描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生活?(甲)(乙)中都写到了“鸡犬之声”,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12.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老子的“小国寡民”描绘了怎样的社会?他们描绘这样的社会有什么用意?(3分)‎ 答 ‎9.(4分)(1)交错相通(2)与世隔绝的地方(3)即使(4)陈列 ‎10.(4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2)使人民对他们的吃食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对他们的住宅感到安适,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 ‎11.(1)美好的自然环境(2)安宁的社会环境(3)怡然自得的精神面貌(4)淳朴好客的民风,用“鸡犬之声”从侧面表现了社会的安宁、美好,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3分)‎ ‎12.两人描绘的都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民风淳朴的社会,(1分)与当时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一种追求。(1分)(共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