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八:课外古诗词阅读(含解析)
2020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八:课外古诗词阅读[来~源:%中教*&网@] 一、(2019·贵阳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与诸子登岘山① [唐]孟浩然[来源:zzs&%tep#*.c~om]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来%@&源:^中~教网]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 ①岘(xiàn)山:在湖北襄阳。西晋名将羊祜曾镇守此地,他去世后,当地百姓建碑纪念他。②鱼梁:襄阳沔水中的沙洲。③梦泽:即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1.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A.曹操《观沧海》 B.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中国#教~^@育%出版网] C.王安石《登飞来峰》 D.文天祥《过零丁洋》[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2.诗人为何不把“天寒梦泽深”写为“天黑梦泽深”?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9·盐城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中国教育出版&网^*@#] 长寿山居元夕① 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释】 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9·滨州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灞上①秋居 [唐]马戴 第 5 页 共 5 页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②久,何年致此身③? 【注释】 ①灞(b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②郊扉:郊居。③致此身:献身于国君。 1.首联通过描绘景物________和________,渲染了________的氛围。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9·德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鹊桥仙·一竿风月 陆 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注释】 ①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 1.这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民间传说有关。[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2.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9·成都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寒 夜 [唐]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便不同。 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z~*zst%^ep.@com] 2.诗中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雪花 B.梅花 C.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5 页 共 5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六、(2019·杭州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来源:zzst%~ep.co#m&^]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www.z#&zste^p~.co@m]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www.z#z*step.com%@~] 【注释】 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20·原创)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田园乐(其六)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桃红复含宿雨”一句中“复”的意思是__________。 2.诗人描写静景的同时又写了“花落”“莺啼”,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八、(2020·原创)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还自广陵 [宋]秦观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水响一齐飞。 1.这首诗前两句中“寒”和“相依”描绘了一幅静态美的画面,“戏”和“落晖”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 2.“过尽行人都不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教育出版*~%#@网] 九、(2020·原创)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第 5 页 共 5 页 行 舟 [唐]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1.“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教育出%版*网] 参考答案 一、[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1.B[来源:%&zz~s*tep.@com] 2.“天寒梦泽深”中的“寒”字不仅从触觉体现季节的寒冷,还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感怀身世的落寞心境;若改为“黑”字则仅从视觉来写眼前之景。 二、 1.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2.①表达了母亲去世后对于亲人的怀念,孤身一人的孤寂;②表达了作者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③表达了作者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和心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三、 1.风雨 雁群 凄清(阴冷 孤独) 2.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仕途渺茫的无奈之情。 四、 1.鹊桥仙 牛郎织女 2.“我”是一名渔父。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潮涨便驾舟出发,潮停就撒网捕鱼,潮落即放歌归家。贫穷自在,远离红尘。 3.穷则独善其身。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抛却红尘,独守淡泊,亲近自然,渔樵余生。 五、[中~国%&*教育出^版网] 1.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B 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高洁暗赞来客。 六、 第 5 页 共 5 页 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七、 1.又、还 2.以动衬静,侧面表现出诗人闲适恬静的心境。 八、 1.动态美 【解析】“戏”是动态,“落晖”有暖意,这是一幅表现动态美的画面。 2.水鸟面对过路行人没有丝毫的惊慌与恐惧之态,有的只是面对漫天晚霞时的安逸自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和对这种物物祥和情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作答时先要理解“过尽行人都不起”的意思是:水鸟面对行人的来往,依然悠然自得。可见描绘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和谐情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九、 1.行舟时,岸上柳絮飘入舟中,诗人斜卧在舟中,任凭菱花轻舟随着碧绿的江流荡漾而去。 2.诗人内心惆怅,只因思家念归之情深重。从“闻道风光满扬子”一句可知,诗人对江上风光是“闻道”,而不是自己亲眼去看,说明他无心看景,结尾句紧承此句,抒发诗人渴望登楼望乡的心情,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 5 页 共 5 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