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泰州市高港区201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目
高港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善于读书的人,不仅可以领略大千世界翻天fù 地的变化,而且能够用书籍为生命导航,成为中流dǐ柱式的人物;qiè 而不舍地读书,犹如置身于五彩的世界; fú 光掠影地浏览,恰似走进了精神的荒漠。 2.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近日,国家教育督查组对高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督查评估,一致认为我区教育发展走的是素质之路、内涵之路、和均衡之路。 B. 电视纪录片“焦裕禄”在央视重播后,观众反响热烈,更加坚定了走群众路线的信念。 C.我戴一个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D.马航事件的发生,究竟是飞机失事?还是恐怖袭击?还是阴谋击落?说法不一。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逻,这是无可厚非的。 B.2014年4月16日上午,韩国“岁月”号客轮意外触礁沉没,300多名乘客不幸死亡或失踪。在耸人听闻的灾难面前,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也感受到生命的渺小。 C.兰州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本月被媒体曝光后,人们改善居住环境,治理水污染的愿望非常迫切,特别是兰州市民对此感同身受。 D.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其象形功能不但便于人们的理解记忆,且衍生出美轮美奂的书法艺术,这是很了不起的。 4.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成于思,毁于随。 (2)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4)令初下, , 。 (5)面对即将来临的中考,我们没有茫然和苦闷,更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信心与乐观(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季节的变换,年华的更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正如晏殊在《浣溪沙》中所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6 分) (1)友情是高尚纯洁的,是甜蜜幸福的,这在汤姆与 (人名)在“洞中历险”情节中得到体现。塑造汤姆“顽童”形象的是美国短篇小说大师 (作者名)。 ① ② ③ (2)友情也是忠诚牢固的,这从我国名著《水浒传》中“ ”的情节中,李逵勇救宋江和戴宗得到验证,李逵的绰号是 。请从上面三幅插图中任选两幅结合相关情节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 我选第 幅图, 我选第 幅图,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清明节前后,你们班开展了“访问爱国主义 教育基地”系列活动。 (1)你们班在班长的带领下,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 首都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如果你是班长,请 向你的同学说说建造这座纪念碑的目的和瞻仰活动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 (2)瞻仰活动结束后,为宣传报道,班长组织同学在校刊上开辟主题专栏,请你帮助设计两个栏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得到校内外认可,大家都说班长能力强,可班长谦虚地说“我即使是红花,也需要绿叶”,学了“叶”专题后,请你说说班长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白居易的《池鹤》,完成第7题。(6分) 池 鹤①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此诗作于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之时。 7. (1)这首诗既然是“池鹤”为什么还要写“鸬鹚”“鹦鹉”?(2分) 。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3)文人墨客常用的“托物言志”笔法在这首诗中被巧妙应用,请根据示例从你所学的诗文中再举一例加以阐释。(2分)(本诗内容不再使用) 【示例】:周敦颐以“莲”而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④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⑤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 ⒏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盗蜂起( ) ②与语奇之( ) ③灌诣军门谒见( ) ④寻命筑城泰州(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创户帖以便稽民 A.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B.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⒐ 用“/”画出下列句与句之间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灌 率 武 勇 结 屯 林 中 盗 不 敢 入 一 乡 赖 以 全 10.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11.结合本文所列举的事件,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2分) (三)阅读韩双娇的《禽流感密码》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非典过去了10年,又一种病毒来袭,这一次是一种叫做H7N9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首发地点是上海,之后迅速波及多个省份,一时间人人自危。 ②流感,一种人人都得过的病,怎么会如此致命?不同禽流感病毒的名称里,H几N几的数字又代表着什么呢?禽流感背后的密码究竟是什么? ③一本名为《大流感》的书,以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为例,试图寻找出人与流感共同走过的那条道路。这本书中介绍道,H和N分别代表流感病毒自身的两种蛋白质,序列上的细微差别导致两种蛋白质分别具有不同的抗原性,而由此被分为不同的类型,科学家们以此为病毒“编号”。目前共发现了17种H所代表的蛋白质、10种N代表的蛋白质,这两种蛋白质自由组合,仿佛每个人都有五官,但每个人的五官都不尽相同。从理论上讲,存在着170种不同的流感病毒,但是并不是全部都已经被人们发现了。 ④这一次引起人们关注的H7N9,并不是新发现的病毒。实际上,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经从禽类身上发现了这种病毒,只是多年来并没有人感染此种病毒的案例。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一种鸡身上的病,这回在人体内也能生根发芽了。这种病毒,对于人体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在漫长的进化史中,人并没有对这种病毒产生抗体和免疫能力。这也能从侧面解释,高致病性禽流感为什么死亡率如此之高。 ⑤翻开人类的疫病史,噩梦般的瘟疫中,流感并不是其中的“翘楚”。那些让人闻风丧胆的恶魔,似乎一直都是鼠疫、疟疾、猩红热之类的病症,和流感有着很大的区别。而现如今,除了非洲少数地区,这些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疫病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反而被流感取而代之。这又是为什么?其实,人类的每一种疾病,都和一个时期人类的生活习惯相关,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的病毒。在古代,尤其是中世纪,人类周遭的卫生环境和今天有着很大的差距,我们可以从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中窥一斑而见全豹。而鼠疫、疟疾等疾病,都是在卫生条件堪忧的时代大肆传播的,在生产发达、物质充裕的今天,它们已经失去了流行的沃土。反而,因为生产力的提高,在东南亚等人口密集的地方,禽类养殖变得规模化,巨大的养鸡场在人们居住的村落附近建成,人和禽类保持着混居的状态。这种新的生活生产方式,给了各种流感病毒施展拳脚的空间,也让人感染禽流感变成了可能。 ⑥种因得果,人类生活的方式造就了病毒生存和变异的空间与条件。如果有一天,禽流感的流行也成为史书上的记载,那么人类的生活状况也一定经过了更加深刻的变革。有人的地方就有病毒,这是我们作为万物灵长也不得不面对的一种宿命。 (选自《知识窗》2013第7期,有删改) 12. 第①②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并简述理由。(5分) (1)第③段中加点的“从理论上讲”这个词可以去掉,因为它没有多大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划线句子仅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H几N几的数字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请概括出文中禽流感的“密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曹南才的《把抱怨换成希望》一文,完成15—17题。(10 分) ①到以色列走了一趟,最大的感受是知道犹太人为什么在历史上遭那么多苦难,却依然不屈不挠,奋进前行。“不抱怨,向前看”,是他们民族的性格。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依然如故地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好好生活、不断创造,顽强生活下来…… ②据说几千年前,犹太人便辗转在地中海岸这块土地上,但开始老是抱怨土瘦地薄、天气干旱、没吃没喝,遭到上天的惩罚。后人吸取惨重教训,才学会了不抱怨、向前看。现在,他们还常说这两句谚语:“事实就这样”,“明天会更好”。 ③的确,“事实就这样”,抱怨也没有用。抱怨如同阴霾,会蒙蔽你的眼睛、灰暗你的心情、埋没你的认知。同样一件事,抱怨不抱怨,结果大不一样: ④一杯糖水喝了半杯,有人会抱怨“哎呀,只剩下半杯了,遗憾啊”;但也有人高兴地说:“我已经享受了半杯,还有半杯再慢慢享受。” ⑤人生到了半百,有人会抱怨说“哎呀,时日无多了,恐怖啊”;但也有人乐观地说:“我已经享受了半辈子,还有半辈子再慢慢享受。” ⑥抱怨就像毒瘾,一旦染上,就脱不了身:抱怨时运不济、抱怨上天不公、抱怨领导不用、抱怨同事不和、抱怨社会不好,甚至抱怨爹妈没给自己长个好脸蛋、抱怨前世没让自己投胎到有钱人家。一副苦瓜相,满腹愁心肠,活得实在别扭……然而,再抱怨、再不满,也改变不了事实,只能更加重你的阴暗心理,消磨你的人生斗志,使你学无长进,事无所成,即使有良机扣门,也无力抓住。 ⑦生活本来就是一个多面体,事物总是祸福相依、正反互转。暴风雨过后必定是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冬去自然春来、雪后兆来丰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乐极生悲、否极泰来;上帝对你关了一扇窗,又会给你打开一道门;条条大道通罗马;在你前进的路上,既有坎坷荆棘,更有山川美景;泥土下埋着坟墓,但坟墓上却盛开鲜花。为什么偏偏只看到负的坏的,看不到正的好的? ⑧既然“事实就这样”,你何必不换一种人生态度,变抱怨为希望,变不满为奋发?当你彻底抛弃了抱怨,便彻底抛弃了包袱抛弃了负累,便会感到轻松愉快,感到身轻如燕、翅腾欲飞、春风扑面、神清气爽,人也变得年轻有活力。这时候,你明眸亮眼,会看到“明天会更好”,从而把精力集中于努力学习、刻苦工作、总结经验、不断前进上,永远让正能量主宰身心。 ⑨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远的不说,去年热播一部电影叫《中国合伙人》,说几个年轻人在外拼搏,开始屡遭不顺,也是抱怨连天,惶惶不可终日。后来把抱怨换成希望,改人生态度为正视现实、奋力进取,最后终获成功。这应该有所启悟吧? (选自《杂文选刊》2013第12期,有删改) 15.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2分) 16.文章第⑨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5分) 【材料】某生产鞋的公司派人到非洲一片未开发的土地考察市场,甲说“哎呀,那里没有一个人懂得穿鞋,看来无望啊”;乙眼光独到地说:“那里没有一个人懂得穿鞋,这就是最大的商机。” (1)请根据本文的主要观点,对材料中的甲乙两人进行评价。(2分) (2)你认为这则材料可以用作本文的论据吗?请你说说你的理由是什么。(3分) (五)阅读张爱国的《中午的黄昏》一文,完成18—21题。(共20分) ①放学铃一响,留留就一头扎进毒辣的太阳里,往家跑——他急于知道妈妈又在家做什么好吃的。 ②到了院门外,一股裹着酱香的肉味飘进了鼻孔——豆酱红烧肉!留留不由地吞了一口口水。又一股鱼香,加葱花的,钻进鼻孔里。“耶!还有鱼啊!”留留大叫着冲进家。 ③餐桌上,除了一盘红烧肉、一碗水煮鱼,还有一盘糖醋鸡,爷爷又端来一盘什么,妈妈还在剁着什么。“妈,我家来客人啦?谁来了?”留留边扑向厨房边问。 ④“你猜。”妈妈剁着瘦肉。 ⑤ “小姨?姑父?不,不会的,他们都在外打工。”留留眨巴着眼睛,“妈,说嘛,谁来了?” ⑥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妈妈诡秘一笑。 ⑦留留环视四周,惊叫道:“我,我啊!妈,你为啥为我烧这么多菜?”留留突然变了脸色,“妈,你……你,又要……又要走了?” ⑧“傻儿子,妈妈不出去,你和爷爷吃啥?还有爸爸,一个人在外边,饭都吃不上……”妈妈一抬头,留留已闷头闷脸地走了。 ⑨留留的饭碗里已堆满了鱼啊肉的,妈妈还在不断地往里夹。留留不作声,只低着头,从碗底掏饭,一粒一粒,塞进嘴。爷爷一旁催他:“留留下劲吃,过了今天,爷爷可烧不出……”爷爷突然闭了嘴。留留一推碗筷,走了。鱼啊肉的,堆在碗里,还是小山似的,没动。 ⑩内房里,妈妈的行李都打点好了——两大包,一包是爷爷晒的干豆角、干笋子、干咸菜,一包是大米和包谷面。看着两个大包,留留又想起了一周前,妈妈就是背着这两个大包回来的,只是里面装的是玩具和零食。 ⑪那天下午的事留留永远忘不掉:放学路上,留留正和同学小守争论着什么,就听有人喊他。留留一眼就看出跑向自己的人是妈妈,但还是愣住了——他刹那间不能确定这个人就是妈妈——直到妈妈蹲下身,抱住他,脸贴着他的脸。留留突然从妈妈怀里挣出来,指着一旁傻看着他们的小守说:“你,刚才还说啥的?说我是骗子?说我明明没有妈妈却非说有妈妈?”留留将妈妈递来的糖果塞进小守手里,认真地说,“这下你信了吧,我不是骗子,我真有妈妈呢。倒是你,才真是骗子呢……” ⑫留留到现在都不明白,妈妈听了他这些话,为啥直掉眼泪? ⑬妈妈端着留留的碗进来了,夹一块瘦肉,说:“好儿子,吃一块,就一块……” 留留不想吃,一抬头,看到了妈妈的眼,红红的,亮闪闪的,留留就吃了。 ⑭爷爷也跟了进来,接过妈妈手里的碗,对留留说:“走,我们外面去,让妈妈睡一会儿。妈妈马上要坐火车,一天一夜呢。” ⑮妈看了看没有窗帘遮挡的窗子,白花花的阳光正直射进来,说:“睡不睡都行,这大亮的天,怕也睡不着。” ⑯“躺一会儿也好,到车上就没地方了。”爷爷说着就来拉留留。 ⑰“妈,你怎么才能不走?”留留突然硬生生地问。 ⑱“傻儿子,厂里催得紧,妈妈车票都买了,除非误了时,搭不上车。”妈妈转过脸说。 ⑲留留出来时,轻轻关了门——妈妈这几天把家里里里外外都打扫、清洗了,太累了。 ⑳爷爷还想留留再吃点,留留却背起书包,跑出门外。 妈妈实在太累了,一躺上床就睡着了,等她猛然醒来时,房子里一片阴暗。她暗叫不好,都黄昏了,误了乘车时间了。她立即又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一看,唯一的窗子——没有窗帘的敞亮的窗子,被什么从外面严严地蒙上。她快步走出门,中午的阳光正烈,直灼人。她蹑手蹑脚地绕到窗后,一看,愣住了: 白花花的阳光下,她的留留,满身满脸的汗和泥,正和小守,站在窗下的一条长凳上,踮着脚,挺着腰,仰着头,双手高举,轻轻地,慢慢地,将一块床单往窗子上挂——窗上已挂了两层灯草绒凉席…… 一看见妈妈,留留就愣住了。小守急忙说:“婶,不怪我,是留留求我帮他的,他说屋里一黑,你就会睡过头,就搭不上车了……” 妈妈一把揽过留留,终于哭出了声。 18.通读全文后,你觉得文章的题目矛盾吗?(4分) 19.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6分) (1) 文章开头极力渲染鱼、肉的香味有何用意?(3分) (2)请你说说第(22)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20.认真揣摩小说最后一段文字,说说妈妈“哭出了声”包含着怎样的情感。(4分) 21.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惟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我的叔叔于勒》) 本文中的第⑪段与链接材料采用了相同的叙述方式,是什么?请分别说说它在两篇文章中的作用有何异同。 三、作文(60分) 题目:让自己别再 要求:①将上面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完成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内容有自己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规范,正确使用标点;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班级和人名。书写分4分。 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参考答案 19.⑴结构上:承上启下(2分) ⑵内容上:为下文写鞋匠因为路人的一句玩笑而作出将儿子送给城里人的决定做铺垫,表现了鞋匠深深的父爱。(2分) 20.⑴鞋匠与儿子相依为命时,“冬天水冷,他用嘴含温了才给儿子喝。每顿的冷饭,他都是先嚼暖了才喂给儿子”;鞋匠决定把儿子送给工程师时,他“把孩子使劲抱在怀中一会儿”,表达了深深的不舍和依恋的骨肉之情。(2分) ⑵送人之后,儿子时常跑来看他,帮他干活儿,鞋匠为了让儿子断了对他的念想,安心在工程师家中成长,“他发火了,抱起孩子,狠狠地打了一顿”。(2分) 21.示例:第二天一早,鞋匠和他的鞋摊一起消失了。(2分,言之有理即可) 22.示例一:我欣赏文中父亲的做法,因为文中的鞋匠将亲生骨肉送给城里的工程师,不要一分钱,这是大爱痛爱的一种特殊的方式。这样做虽然骨肉分离,但是能让孩子在城里读书,接受优质教育,健康茁壮地成长。而链接材料中的父亲不能保证子女的物质条件,生活会很清苦。(6分) 示例二:我不欣赏文中父亲的做法,因为文中的鞋匠将亲生骨肉送给城里的工程师,这是一种割裂亲情的、让人难以理解的甚至是残酷的手段。而链接材料中的父亲宁愿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也不愿意舍弃其中一个,这是伟大的爱子之心。(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