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科学探究题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科学探究题含答案

专题三 科学探究题 一、选择题 ‎10. (2018·浙江衢州)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底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 B.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 C.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D.反应没有热量放出 ‎【答案】A ‎8. (2018·湖北武汉)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 ,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 I.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饶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 II.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波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 B.取少量步骤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 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II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 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4+BaCl2=MgCl2+BaSO4↓。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 ‎8.A 二、实验题 ‎(2018•辽宁葫芦岛)(7.00分)同学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小欣同学发现容器内液体是浑浊的,她很好奇,浑浊液体是什么?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将浑浊的液体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大理石中含有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可能含有少量的Fe2O3等。‎ ‎②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能够很灵敏显现出红色。‎ ‎【猜想验证】‎ Ⅰ经讨论,大家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CaCl2,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Ⅱ小欣同学根据资料中大理石的成分,猜想滤液中可能含有少量   。‎ 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硫氰化钾(KSCN)溶液,观察到滤液颜色无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Ⅲ小雨又提出猜想,滤液中还可能含有   (填化学式)。请你和小雨一起验证他的猜想。‎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 ‎ 溶液变成红色 ‎ 小雨的猜想成立 Ⅳ根据小雨的验证结果,可知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含有   。‎ ‎【得出结论】最终同学们确定了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 ‎ 25.【猜想验证】Ⅰ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2分) ‎ Ⅱ FeCl3(氯化铁)(1分) 滤液中不含FeCl3(小欣的猜想不成立)(1分) ‎ Ⅲ HCl(1分) 紫色石蕊溶液(1分) ‎ Ⅳ SiO2(二氧化硅)(1分)‎ ‎19.(2018·青海西宁)为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組做了如下实验。‎ CO2‎ Ca(OH)2溶液 ‎ A 稀HCl 氧化铁 B Ca(OH)2溶液 ‎ 稀HCl C Na2CO3溶液 ‎ 稀HCl D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中的现象是 。‎ ‎(2)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甲同学把反应后的C、D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甲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I NaCl 猜想I I NaCl和CaCl2‎ 猜想Ⅲ NaCl 和Na2CO3‎ 猜想IV:NaCl 、CaCl2 和Na2CO3‎ 小明认为猜想IV定不成立,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②成立 ⅱ.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①‎ 有气泡产生 ‎19.(7分)(1)溶液变浑浊 (2)Fe2O3+6HCl=FeCl3+3H2O ‎(3)【作出猜想】CaCl2+Na2CO3=CaCO3+2NaCl ‎【进行实验】①加入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② III ‎16.(2018•湖南张家界)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常见的酸》以后,对蚊虫分泌的让人痛痒不止的蚁酸产生了兴趣。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对蚁酸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蚁酸的主要成分是甲酸,甲酸的化学式为HCOOH;甲酸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氧化物。‎ ‎【提出问题】甲酸溶液是否具有酸性?‎ ‎【实验与结论】向盛有甲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红色,说明甲酸溶液显    性。‎ ‎【提出问题】甲酸分解生成的两种氧化物是什么?‎ ‎【推断与猜想】‎ ‎⑴小组同学根据甲酸中含有氢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⑵他们对另一种氧化物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二氧化碳;猜想②:一氧化碳。‎ ‎【实验与结论】‎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们将甲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图所示的装置(铁架台已略去)。‎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Ⅰ.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Ⅱ.装置C中的黑色粉末变红色。‎ Ⅲ. 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甲酸具有酸性,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    。‎ ‎【拓展延伸】人被蚊虫叮咬后,在其叮咬处涂抹  可减轻痛痒。‎ ‎【答案】酸; 一氧化碳; 肥皂水等碱性物质。‎ ‎14.(2018·四川遂宁)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 猜想一:CaCl2、Ca(OH)2和HC1; 猜想二:CaCl2和Ca(OH)2;‎ 猜想三:CaCl2; 猜想四:CaCl2和HCl。‎ 同学们认为猜想一肯定不成立,原因是 ① ▲ (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 ‎ ② ▲ ‎ 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 ③ ▲ ‎ 猜想三不成立,‎ 猜想四成立 ‎ ‎ ‎【实验反思】‎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14. Ca(OH)2+2HCl=CaCl2+H2O;无明显颜色;开始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有沉淀生成。‎ ‎(2018·江苏无锡)18.(12.00分)碳酸钠广泛用于造纸、纺织、玻璃、洗涤剂、肥皂、制革等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I、吕布兰法 ‎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 ‎(1)碳酸钠俗称   。‎ ‎(2)在高温条件下,②中发生两步反应,其中一步是Na2SO4和木炭生成Na2S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③中“水浸”时通常需要搅拌,其目的是   ‎ ‎(4)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   。‎ Ⅱ、索尔维法 ‎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原理如下:‎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 实验操作如下:‎ ‎①关闭K1,打开K2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打开K1通入CO2;‎ ‎②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 ‎③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体质量/g 未记录 ‎15.3‎ ‎13.7‎ ‎11.9‎ ‎10.6‎ ‎10.6‎ 请回答下列问题:‎ ‎(5)饱和 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   ,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   ;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   ;‎ ‎(7)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2时 NaHCO3固体的分解率(已分解的 NaHCO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3质量的比值),请写出计算过程。‎ 若加热前 NaHCO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NaCl,上述计算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8)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下列认识或理解正确的是   ‎ ‎①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 ‎②“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 ‎③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 ‎【答案】(1)纯碱、苏打 (2)Na2SO4+4C高温Na2S+4CO↑ (3)使固体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加快溶解速率,提高产率 (4)排放的CO、HCl污染环境(合理答案均可) (5)NaHCO3+HCl=NaCl+H2O+CO2↑ (6)随时添加饱和食盐水并平衡气压 防止氨气挥发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尽可能多吸收CO2,增大NaHCO3的产率 ‎ ‎(7)设原碳酸氢钠固体的质量为x,t2时分解的碳酸氢钠固体质量为y,则 ‎2NaHCO3△Na2CO3+H2O+CO2↑‎ ‎168 106‎ x 10.6g ‎168:106=x:10.6g 解得x=16.8g ‎2NaHCO3△Na2CO3+H2O+CO2↑ 固体质量减少 ‎168 106 168-106=62‎ y 16.8g-13.7g=3.1g ‎168:62=y:3.1g 解得y=8.4g 则t2时碳酸氢钠固体的分解率=8.4g/16.8g×100%=50%‎ 偏小 ‎(8)①②③‎ ‎27.(2018·云南昆明)(7分)我国西北地区有很多咸水湖,其中最大的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某盐湖附近的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小伟同学取该湖盐样品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湖盐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冬天捞碱的“碱”指Na2CO3,夏天晒盐的“盐”指NaCl。‎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Cl 猜想三:Na2CO3和NaCl ‎【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稀HNO3‎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①猜想   不成立 实验二 ‎②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 ‎③   ‎ 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该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伟同学再取该湖盐样品10.00g做了如图所示的补充实验。‎ ‎(1)反应结束之后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2)装置A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   (用方程式表示)。‎ ‎(3)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D增重0.44g,则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二;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D装置吸收;2NaOH+CO2═Na2CO3+H2O;10.6;‎ ‎(2018·四川广安)19、(5 分)某实验小组在做“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 试管中浑浊现象为何消失?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此实验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根据已学知识,实验小组对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 ‎①碳酸盐一般不溶于水。如碳酸钙不溶于水。‎ ‎②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碳酸氢钙易溶于水。‎ ‎③碳酸氢钙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水。‎ 从物质组成角度分类,碳酸氢钙应属于( )。‎ A. 氧化物   B. 酸   C.碱   D.盐 写出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问题】碳酸氢钙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呢?‎ ‎(4)【假设与猜想】猜想I:能与盐酸反应 猜想lI: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 ‎(5)【设计实验并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一:取丙中少量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_________生成 猜想I成立 实验二:取丙中少量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II成立 实验三:取丙中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热 澄清液体又变浑浊 验证了资料描述 ‎ 根据验证实验写出碳酸氢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讨论与反思】‎ 该实验小组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不断探究。他们不但发现了新的物质,还了解了它的一些性质,并对生活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水垢的形成以及自然界中溶洞与钟乳石的形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答案】(1)CO2+Ca(OH)2==CaCO3↓+H2O;(2)D;Ca(HCO3)2CaCO3↓+H2O+CO2↑;(3)气泡; Ca(HCO3)2+ 2HCl=CaCl2+2H2O+2CO2↑ 。‎ ‎10.(4分)(2018·内蒙古包头)为探究CuO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步骤 如下:‎ ‎(1)取少量CuO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粉末全部溶解,得到溶液A。‎ ‎(2)向步骤 (1)的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況淀生成。得出结论:A中溶质只有CuSO4。有同学认为该结论不合理,继续迸行实验。‎ ‎(3)向步骤 (2)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随加入NaOH溶液质量的変化关系如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的溶质有_____(填化学式),b~c之间的沉淀是___________。‎ ‎②c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有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由以上实验总结出: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_____。‎ ‎【答案】①CuSO4、H2SO4; BaSO4、Cu(OH)2‎ ‎②NaCl或NaCl、Na2SO4或NaCl、BaCl2‎ ‎③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34.(2018·甘肃兰州)(8分)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在我国南海储量很高,其主要成分为甲烷(CH4)‎ ‎(1)纯净的 CH4 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CH4 能还原 CuO,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 CH4 还原 CuO 的反应。‎ ‎【提出问题】CH4 还原 CuO 的反应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变蓝色。‎ ‎【实验探究】‎ A(浓硫酸) B(氧化铜) C(无水硫酸铜) D(澄清石灰水)‎ ‎①在点燃 B 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甲烷气体的作用 ‎ ‎②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 B 装置内的现象 ,证明有铜 生成;‎ ‎③反应过程中,C 装置中的现象 ,证明有水生成;‎ ‎④D 装置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 生成;‎ ‎⑤请根据以上信息写出 CH4 还原 CuO 的化学反应方程 ‎ ‎【答案】CH4+2O2=CO2+2H2O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治加热时发生爆炸。 黑色粉末变红 。‎ 白色固体变为蓝色 。 二氧化碳。 CuO+CH4==△==4Cu+CO2+2H2O ‎34.(1)CH4+2O2CO2+2H2O(2)排尽空气,避免加热加热甲烷和空气混合物引起爆炸;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白色粉末变为蓝色;二氧化碳 ;CH4+4CuO4Cu+2H2O+CO2‎ ‎15. (2018·山东菏泽)小明在登山的过程中发现山上的岩石是红色的,他根据所学知识猜测岩石中可能含有氧化铁,为了验证猜想并测定其含量,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一定温度下,CH4可将Fe2O3还原为单质铁,若温度控制不当,还可生成少量的Fe3O4。‎ ‎②单质铁和Fe3O4均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探究】‎ ‎(1)小明利用A装置进行实验。在点燃酒精喷灯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CH4,目的是 。‎ ‎(2)小明将A装置中得到的固体经过水洗、过滤、干燥处理后,再通过B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仪器a中的现象为 a中水被压入量筒中 。从而得出了岩石中含有氧化铁的结论。‎ ‎(3)小明将反应后的B装置冷却到室温,根据量筒内水的体积V(产生气体的体积),通过有关计算求出了岩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评价反思】‎ 实验后小明经过认真反思,认为:‎ ‎(1)在实验中对甲烷的使用没有“物尽其用”,请你给出一条合理建议: 。‎ ‎(2)若B装置的固体含有一定量的Fe3O4,则会导致测得的岩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请你利用处理后的固体、CuSO4溶液、磁铁等试剂及用品,结合资料所给信息,设计实验证明是否含有Fe3O4: 。‎ ‎【答案】【实验探究】(1)防止甲烷与装置内的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发生爆炸;(2)a中液面下降 ‎【评价反思】(1)把未反应的甲烷收集起来;(2)偏低 实验步骤: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用磁铁对得到的固体进行实验;如果得到的固体部分能被磁铁吸引,则含;反之,则不含。‎ ‎22. (2018·山东烟台)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酸的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 ‎(1)在图一所示的实验中,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试管②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含铁 B.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C.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u2+‎ D.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Mg2+、Fe2+‎ ‎(3)乙烧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无其他现象。则试管④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   (写化学式)。‎ ‎(4)将乙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①生成的白色沉淀是   (写化学式,下同)‎ ‎②滤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   ‎ 步骤2:静置,向上层清夜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5)在上述(4)的实验探究中,步骤1中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的目的是   。‎ ‎【答案】(1)Fe+CuCl2=Cu+FeCl2 (2)ACD (3)NaCl、Na2CO3 (4)①BaCO3 ②NaCl、NaOH、Na2CO3 (5)除去溶液中的CO32-,防止用酚酞检验NaOH时造成干扰 ‎23. (2018·山东烟台)已知某品牌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该品牌膨松剂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氨气水溶液呈碱性 ‎②浓硫酸和碱石灰都可做气体吸收剂;浓硫酸能吸收氨气,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依次连接A、C、D装置,点燃A处的酒精灯,将试管中的该膨松剂样品充分加热至完全反应后,通过观察到   、   现象可以证明该膨松剂中含有NaHCO3和 NH4HCO3两种物质。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   。‎ ‎【拓展探究】为进一步确定该品牌膨松剂中 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同学们取两份等质量的该品牌膨松剂样品,利用图提供的实验装置,设计并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测得数据 实验1‎ 将其中的一份膨松剂样品加入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B、C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 装置C增重1.98g 实验2‎ 将另一份膨松剂样品加人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C、B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 装置B增重0.34g 基于以上实验数据分析,该品牌膨松剂中 NaHCO3和 NH4HCO3的质量比是   。‎ ‎【实验反思】小明认为以上拓展探究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误差的原因是   ‎ ‎(答一条即可)。‎ ‎【答案】【设计实验】A装置试管中有白色固体剩余 D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吸收A中产生的CO2,防止对检验NH3造成干扰 【拓展探究】210:79 【实验反思】实验1外界空气中的水和CO2会进入装置C,实验2中外界水蒸气会进入装置B,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误差。‎ ‎27.(2018·云南)(6分)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 相关问题初步探究:小金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 ‎【初步结论】‎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   ,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一定没有氯化钡。‎ ‎【交流讨论】小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Ⅱ.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NaOH 猜想二:没有NaOH ‎【探究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 ‎   ‎ 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 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   ‎ ‎   ‎ 猜想一正确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 27.【初步结论】(1)BaCl2和Na2CO3; Na2SO4(2)NaCl; ‎ ‎【探究与结论】A.产生白色沉淀 B.酚酞溶液 无色溶液变红 ‎ ‎(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15.根据大量的实验总结得出酸碱盐之间相互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依据该条件,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推断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为了进一步确认该推断的可靠性,该小组同学将一定量稀硫酸和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在烧杯中混合后,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1)甲同学取烧杯中混合溶液分别进行以下两个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请依据实验现象填写实验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溶液变红 溶液中含有_______(写离子符号)‎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_______(写离子符号)‎ ‎【甲同学的结论】稀硫酸与氯化镁溶液没有发生反应 ‎(2)乙同学看到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后,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为了进一步确认两者没发生反应,还需检验烧杯内的混合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镁。于是,乙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①取少量烧杯内的混合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 溶液,证明了混合液中含有Mg2+。整个实验过程中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②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混合液,通过实验成功地检验出混合液中含有Cl-。他设计的方案为 (写出操作和现象)。‎ ‎【总结】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同学证明了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确实没有发生反应。‎ ‎【答案】(1)H+ SO42- (2)即使稀硫酸和氯化镁发生反应,若稀硫酸过量,甲同学也可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①NaOH 先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儿产生白色沉淀 ②取烧杯内的混合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Ba(NO3)2溶液至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混合液中含有Cl-。‎ ‎(2018·江苏淮安)17.(6分)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1)验证物质的燃烧条件 根据题17-1图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①80℃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②比较现象a、c,得出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 ‎(2)验证锌与铁的金属活动性 ‎①相同条件下,取等质量锌粉、铁粉,根据题17-2图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锌粉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粉快,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发现U形管两边的金属粉末均无剩余,则硫酸剩余的情况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左、右两边均有剩余 B.左边有剩余,右边无剩余 C.左、右两边均无剩余 D.左边无剩余,右边有剩余 ‎(3)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已知H2+CuOCu+H2O)‎ 根据题17-3图进行实验,反应后测得甲中玻璃管(含药品)质量减少a g,乙中U形管(含药品)质量增加b g。‎ ‎①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用含a、b的式子表示)。‎ ‎②下列因素中,对测定结果有影响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CuO粉末不干燥 B.CuO没有完全转化为Cu C.没有丙装置 ‎【答案】(1)①为白磷和红磷提供80℃的温度环境,给烧杯中的白磷隔绝氧气 ②可燃物燃烧需达到其着火点 (2)①锌的活动性比铁强 ②AB (3)①(b-a):a ②AC ‎(2018·江苏淮安)18.(6分)水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某兴趣小组收集了一部分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不考虑其他成分对实验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Mg(OH)2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2O;‎ ‎②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 ‎【探究活动一】验证水垢中的CaCO3和Mg(OH)2‎ ‎(1)小斌取一定量水垢样品,高温灼烧,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变____色。‎ 得出结论:水垢中含CaCO3和Mg(OH)2。‎ ‎(2)小红提出小斌的实验方案存在明显缺陷,小红的理由是______。‎ ‎【探究活动二】分离水垢中的CaCO3和Mg(OH)2‎ 小林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部分产物已略去):‎ ‎(1)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 ‎(2)滤液A中的溶质有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3)加入MgCl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II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探究活动一】(1)蓝 (2)生成气体通过石灰水时会带出水蒸气,无水硫酸铜变蓝但无法说明生成气体中含水 【探究活动二】(1)漏斗 (2)CaCl2、MgCl2、HCl (3)Ca(OH)2+MgCl2=CaCl2+Mg(OH)2↓ (4)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29.(8.00分)(2018·广西北部湾)某活动小组利用以下实验裝置制取氧气并进行探究活动。‎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用装置A、B、C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B中应盛放的是   ,导管口连接的顺序是   。‎ ‎(3)活动小组对(2)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产生兴趣。于是将收集到的一瓶氧气密封。‎ ‎【提出问题】这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实验验证】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两套实验装置,用来测定该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氮气环境下,将过量的铜粉分别装入干燥的硬质玻璃管和具支试管后,密封。用两支干燥的注射器从该瓶中抽取气体,分别按图2连接,推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反复推拉注射器至反应完全。‎ ‎①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合理,理由是   。‎ ‎②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   。‎ ‎【反思交流】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   。‎ ‎【答案】(1)2KMnO4K2MnO4+MnO2+O2↑‎ ‎(2)浓硫酸;a→c→b→d ‎(3)【实验验证】‎ ‎①甲装置的气体进入气球时会经过铜粉,使气体与铜粉充分接触,使反应更充分;‎ ‎②实验前后注射器读数 ‎【反思交流】偏大;气球内含有气体时会导致反应后读取的注射器数值偏大,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19.(2018·吉林)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查阅资料】硫酸钡(BaSO4)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硫酸和硝酸。‎ ‎【实验与探究】‎ 内容 现象 实验解析 结论 实验一 ‎_____①_____‎ 化学方程式是: K2CO3+H2SO4=K2SO4+H2O+CO2↑‎ 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___④__或有沉淀生成时,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 实验二 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实验三 产生白色沉淀 该反应的实质是: Ba2++SO42-=BaSO4↓‎ 实验三结束后,某同学出于好奇,把实验三试管里的上层清液a倒入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清液a中逐滴滴加K2CO3溶液。在滴加过程中,发现先产生气泡,然后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现象,请你判断原清液a中的溶质是___⑤___。‎ ‎【拓展与应用】  将稀盐酸、Ca(OH)2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任意两种溶液相混合,写出能发生反应且有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⑥__。‎ ‎【答案】‎ ‎【实验与探究】①有气泡产生;②酚酞;‎ ‎③SO42-(或硫酸根离子或硫酸根均可) ;④水(或H2O)‎ ‎⑤HNO3和Ba(NO3)2(或硝酸和硝酸钡)‎ ‎【拓展与应用】⑥Ca(OH)2+Na2CO3==CaCO3↓+2NaOH ‎21. (2018•陕西)(5分)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回答问题。‎ ‎(1)图一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需反复推拉两端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_______。‎ ‎(2)若要制取并收集大量较纯净的氧气,可从图二中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填字母),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若要回收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的固体,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 ‎【答案】(1)使氧气充分反应;‎ ‎(2)BD;2H2O22H2O+O2↑(未配平或条件错误或无“ ↑”符号扣1 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3)漏斗。‎ ‎(2018·广西桂林)29、(11分)实验课上,同学们发现一瓶久置空气中的氧化钠固体的瓶口有白色粉末。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讨论。‎ ‎【猜想与假设】‎ 猜想I:‎ 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猜想II:‎ 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猜想III:‎ 白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CaCl2溶液,Ca(NO3)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溶液A,设计如下实验:‎ ‎(1)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_______肯定不成立。‎ ‎(2)若操作①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体B产生,而滴加少量稀硫酸可能没有气体B产生。其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适合操作③的X溶液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CaCl2溶液 B. Ca(OH)2溶液 C. Ba(OH)2溶液 D. Ca(NO3)2溶液 ‎(4)操作④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操作⑤的两种方案并得出结论。‎ 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碳酸钠和氢氧化钠;II;H2SO4+2NaOH=Na2SO4+2H2O ;AD;玻璃棒、烧杯、漏斗;滴加无色酚配酞溶液,溶液变红,溶液A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方案二:用PH试纸测量溶液D的PH值,PH大于7,溶液A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2018·新疆乌鲁木齐)14.(7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若制得的氧气不纯净,其原因可能是   。‎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填“m或“n”)处通入。制取二氧化碳可选B作为发生装置。如果把B中带单孔塞的导管换成C,其优点是   (写1点)。‎ ‎15.(9分)超市出现了一种含“污渍爆炸盐”的新产品(如图),能清除衣服上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它的特殊的名称让小明对它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1)小明在超市的   区域购买了此产品。‎ ‎(2)阅读产品标签:“污渍爆炸盐”是一种衣物助洗剂,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能在瞬间去除洗衣液难以除去的多种顽固污渍………,本产品不伤衣物,无磷是它的一大优点。含磷洗涤剂对环境的危害是   。‎ ‎(3)查阅资料:过碳酸钠(Na2CO4)是白色结晶颗粒,溶于水会产生碳酸盐和其它化合物。‎ ‎(4)合理猜想其它化合物为:‎ i.NaOH;ii.H2O2;iii.NaOH和H2O2;小明做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 ‎(5)实验设计:探究“污渍爆炸盐”水溶液的成分,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 1:取少量“污渍爆炸盐”于烧杯中,加入足 量蒸馏水,充分搅拌。‎ 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 步骤 2:取少量步骤1 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加 入   ,振荡,静置。‎ 白色沉淀 含有 Na2CO3‎ 步骤 3:取少量步骤 2 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于另一支 试管中,再滴加少量MgCl2 溶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   ‎ 步骤 4: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步骤 1 形成的溶 液,再加入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 ‎   ‎ 含有 H2O2‎ ‎(6)实验结论:猜想   正确。写出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洗涤(或家用化学品) (2)使水体富营养化 ,产生水华现象 (4)质量守恒定律(5)①过量的氯化钡(或过量的硝酸钡) ②不含氢氧化钠 ③少量二氧化锰 ④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①Ⅱ ②Na2CO4+H2O==Na2CO3+H2O2 ‎ ‎(2018·江苏苏州)33、探究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研究小组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1)【实验1】同时将足量的稀盐酸倒入锥形瓶甲和锥形瓶乙中。‎ ‎ ‎ 反应至5s生成气体的速率:碳酸氢钠___碳酸钠(选填“>”,“<”,“=”)。‎ ‎【实验2】分别将足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试管甲和试管乙中,边滴边振荡。‎ ‎ ‎ 现象为:‎ ‎①试管甲中的溶液开始时显浅红色,逐滴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浅红色逐渐消失。‎ ‎②试管乙中的溶液开始时显红色,滴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浅红色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浅红色逐渐消失。‎ ‎(2)【反思1】在【实验2】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为何刚开始没有大量气泡产生?研究小组查阅资料,绘制出微观示意图。‎ ‎ ‎ ‎①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碱性:碳酸氢钠_______碳酸钠(选填“>”,“<”,“=”)。‎ ‎(3)【反思2】为何【实验1】中碳酸氢钠最终产生气体的体积较大?‎ 请你列式计算:【实验1】中两种固体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各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g)?‎ ‎【答案】>;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1.0g;0.8g;‎ ‎24、(2018·北京)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g进行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 + H2SO4 === CuSO4 + H2O + Cu.‎ ‎【进行实验】‎ 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进行实验。‎ 序号 ‎1—1‎ ‎1—2‎ 装置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固体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 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2—1‎ ‎1:9‎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 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2—2‎ ‎1:10‎ 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 ‎2—3‎ ‎1:11‎ 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2—4‎ ‎1:12‎ 无黑色物质 ‎2—5‎ ‎1:13‎ 混有较多黑色物质 ‎【解释与结论】‎ ‎(1)配平化学方程式:□C+□CuO高温 □Cu+ □CO2↑。‎ ‎(2)实验1—2中,证明此产生了CO2的现象是 。‎ ‎(3)实验1的目的是 。‎ ‎(4)实验2的结论是 。‎ ‎【反思与评价】‎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 。‎ ‎(6)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所需试剂是 。‎ ‎【答案】(1)1 2 2 1 ‎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探究木炭与氧化铜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 ‎(4)从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来看,有本质不同的是实验2-4,反应的物质中没有黑色物质,即没有木炭粉,也没有氧化铜粉,即木炭与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2,即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12;‎ ‎(5)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过量;‎ ‎(6)稀硫酸 ‎19.(6分)(2018·湖北荆州)某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需要改进的是    。‎ ‎(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氧化亚铜(Cu2O)和铜均为红色固体,且Cu2O能和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 O.他们对反应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红色固体只有Cu 猜想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 猜想三:红色固体可能含有   。‎ ‎【实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    ‎ 红色固体含有Cu2O ‎【思考与分析】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同学们分析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   。‎ 为此,同学们补充进行了以下实验:称取m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ng固体。当n>   (含m的代数式)时,可以得出猜想三的结论正确。‎ ‎【答案】(1)将尾气点燃 (2)CO2+Ca(OH)2CaCO3 +H2O (3)Cu和Cu2O;溶液变蓝色,红色固体部分溶解;若猜想三成立,也会有相同现象;‎ ‎19.(2018·湖北十堰)(6分)某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NaHCO3,NaOH,Na2CO3,NaCl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作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是什么溶液?‎ ‎【猜想与假设】‎ 甲猜想:NaHCO3溶液 乙猜想:NaOH溶液 丙猜想:Na2CO3溶液 丁猜想:NaCl溶液 ‎【查阅资料】上述四种物质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NaHCO3‎ NaOH Na2CO3‎ NaCl 常温下溶解度/g ‎9.6‎ ‎109‎ ‎21.5‎ ‎36‎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9‎ ‎13‎ ‎11‎ ‎7‎ ‎【实验探究1】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探究2】另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生气泡。‎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探究1】可知   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 甲同学仔细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表后发现自已的猜想错误,他的理由是   。‎ 丙同学分析【实验探究2】并结合以上同学的实验结论,认为原瓶溶液是NaCO3溶液。‎ ‎【实验探究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讨论质疑】乙认为以上同学分析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3】在【实验探究1】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3】可证明这瓶试剂为   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 ‎【反思与拓展】学习小组反思了这瓶试剂因为   而变质,得出了该溶液正确的保存方法,若要除去该溶液变质部分所采用的方法是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答案】丁;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Na2CO3+2HCl═2NaCl+H2O+CO2↑;氢氧化钠;敞口放置;Ca(OH)2+Na2CO3═CaCO3↓+2NaOH;‎ ‎39.(2018·江苏连云港) (12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这一结论是科学家们在大量实险的基础上得出的。‎ ‎(1)实验室中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备氢气。请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并组装一套制取干燥氢气的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 (用接口处字母填写)。‎ ‎ (2)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 ‎①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_________。‎ ‎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在相同条件下,欲使1L氢气完全燃烧,所需空气至少约为______L。‎ ‎(3)科学家们又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装置如图所示,电极不与水及生成的气体反应)。‎ 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的NaOH,其作用是_________。 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甲、乙两量简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4)拉瓦锡还用另一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 他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质枪管,结果得到了氧气,同时枪管表面有黑色固体(磁铁矿的主要成分)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也可以证明水的组成。‎ 装置A中的玻璃管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1,装置B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2,据此可计算出水中O、H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用含 m1、m2的代数式表示)。实验时该比值往往略小于8:1,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2分)(1) bcdg (2分) ‎ (2) ‎① 验纯 ② 干燥内壁有水珠生成  2.5 L(3分) ‎ (3) 增强导电性(1分)  在相同条件下,O2较H2稍易溶于水 (1分) ‎ ‎(4) 3Fe+4H2OFe3O4+4H2 (2分)‎ ‎(5) 空气中的H2O、CO2等进入B中 (1分)‎ ‎39. (6分) (2018·湖北荆门)实验探究题:‎ 已知某生铁合金除了含有铁、碳外。还含有硅或者铝中的一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生铁合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探究到底是含有硅还是铝。‎ 实验必须用到的试剂:盐酸、NaOH溶液。‎ ‎【查阅资料】‎ 硅不能与盐酸反应,但能与NaOH溶液反应: Si+2NaOH+H2O=Na2SiO3+2H2↑。‎ 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与H2,则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提出猜想】‎ 猜想一:该生铁合金除了含有铁、碳外,还含有硅 猜想二:该生铁合金除了含有铁、碳外,还含有________。‎ 实验步骤及现象:‎ ‎①取一定生铁合金,加入过量的________,充分反应后。合金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 ‎②取步骤①中的滤渣,加入过最的________,充分反应后,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实验结论:猜想_____正确。若步骤②中实验现象为无现象。则猜想_____正确。‎ ‎【答案】 【查阅资料】2Al+2NaOH+2H2O=2NaAlO2+3H2↑‎ ‎【提出猜想】铝 ‎ 实验步骤及现象:①盐酸 ②NaOH溶液;一;二 ‎ ‎15.(2018•江苏宿迁))(7分)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  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 ‎[提出猜想]甲组:铜粉;乙组:氧化铁粉末;丙组: 。‎ ‎[设计实验]   方案1: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若甲组猜想正确,则实验现象为 。‎ 方案2:取8g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入CO,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 若乙组或丙组猜想正确,则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时要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 。‎ ‎[数据处理]‎ 等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mg。若乙组猜想正确,则m的取值范围是 。‎ ‎[实验反思]‎ 图1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请从图2(广口瓶内均为氢氧化钠溶液)中选择最合适的装置 (填序号)。‎ ‎【答案】(7分)[提出猜想]铜粉和氧化铁粉末 (1分) ‎ ‎[设计实验] 方案1: 稀盐酸(1分) 无明显现象(1分)‎ 方案2:3CO+Fe2O32Fe+3CO2 排尽硬质玻璃内空气,防止爆炸(1分)‎ ‎[数据处理] 5.6≤m <8 (1分) ③ (1分) ‎ ‎(2018•湖北宜昌)( 1.5分)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一:区分硬水和软水。‎ 本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所取硬、软水的体积相同外,还必须要控制 相同。‎ 实验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对比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三:探究决定氨化铁溶液颜色的粒子。‎ 氯化铁溶液呈黄色。为了探究溶液中的哪种粒子使溶液呈黄色,小艳同学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粒子,选择了一种试剂作对比,确定了决定氯化铁溶液颜色粒子,用作对比的试剂可以是 溶液。‎ ‎【答案】(1.5分) 实验一:肥皂水的量相同 (体积或滴数)‎ 实验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合理即可)‎ 实验三:氯化钠(或硫酸铁) (合理即可)‎ ‎29.(2018·广东广州)(10分)硫酸氢钠( NaHSO4)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请预测其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限选试剂是:NaHSO4溶液、BaCl2溶液、FeSO4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镁条、碳粉、氧化铜。‎ 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 ①能够与含Ba2+的 盐反应 ‎ ‎ ‎ 取少量 NaHSO4溶液于试管中,滴入 BaCl2溶液,如果观察到 ,则预测成立 ‎ ②能够与 ‎ ‎(填物质类别)反应 ‎ ‎ ‎ ,‎ 如果观察到 ,则预测成立。‎ ‎ ③能够与 ‎ ‎(填物质类别)反应 ‎ ‎ ‎ ,‎ 如果观察到 ,则预测成立。‎ ‎【答案】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 ‎ NaHSO4电离出SO42— ‎ ‎ 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碳酸盐 NaHSO4电离出H+‎ 取少量NaHSO4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 有气泡产生。‎ ‎③指示剂 NaHSO4电离出H+‎ 取少量NaHSO4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变红色。‎ ‎ ‎ ‎(2018•山东威海)某纯碱厂生产的某批次碳酸钠产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杂质。‎ 定性检验 ‎(1))要确定该产品中是否含有杂质氯化钠,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定量测定:‎ ‎(2)若利用沉淀法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你确定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你取样的质量为m1,根据你确定的反应原理,你需要通过实验测量沉淀(填化学式)____的质量(假设你测得的沉淀的质量为m2)。‎ ‎(4)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获得数据m1、m2,把方案填在下表中。‎ 选用的仪器名称 实验步骤 ‎ ‎ ‎ ‎ ‎(5)数据处理:‎ 请用含m1、m2的式子表示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讨论:‎ ‎(6)要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可通过化学方法将不易测定的物质转化为易测量的物质。除沉淀法外,还可依据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来测定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1) 取药品,溶解于水,加入足量的硝酸钙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再滴入稀硝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样品中混入了氯化钠(或取样,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样品中混入了氯化钠) (2) Na2CO3+BaCl2=BaCO3↓+2NaCl(或 Na2CO3+CaCl2=CaCO3↓+2NaCl) (3) BaCO3 (或CaCO3) (4)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托盘天平(或电子秤)、(洗瓶、干燥仪器) ①称量样品的质量m1;②溶解;③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 ‎④过滤;⑤洗涤、干燥;⑥称量沉淀的质量m2 (5) ×100%(或 ×100%) (6)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2NaOH + CO2=== Na2CO3 + H2O ‎19. (2018·四川成都)(13分)某项目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导电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离子浓度越大。‎ 鸡蛋壳主要成分是CaCO3,其他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 鸡蛋壳与牙齿和含氟牙膏反应的化学原理相似。‎ ‎【实验一】鸡蛋沉浮 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 ‎(1)冒气泡的原因 (化学方程式表示)。‎ ‎(2)接近液面时又下沉的原因 。‎ ‎【实验二】鸡蛋壳溶解在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加人蛋壳粉,搅拌,测得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一。 ‎ ‎(3)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1中,a-b段电导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b-c段电导率基本不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鸡蛋壳代替牙齿探究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 (5)直资料知,含氟牙膏(含氟成分为NaF)与蛋壳反应在表而生成氟化钙保护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图2‎ ‎(6)先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再称取0.50g“牙膏处理过的蛋亮(用牙膏液浸泡、洗涤、晾干)”于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抽取20mL3.5%的盐酸(模拟形成龋齿的酸境),连接好装置,打开开关,将盐酸快速压入锥形瓶,关闭开关,测得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用“未用牙膏处理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 (7)图3中x-y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实验三的数据分析,含氟牙膏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预防龋齿,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实验一】(1)CaCO3+2HCl=CaCl2+H2O+CO2↑ (2)接近液面时鸡蛋表面的气泡逸出,鸡蛋受到的浮力减小 ‎【实验二】(3)加快溶解速率(4)鸡蛋壳逐渐溶解在蒸馏水中 鸡蛋壳不能再溶解在蒸馏水中(鸡蛋壳在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实验三】(5)NaF+CaCO3=CaF2+Na2CO3 (6)关闭开关,用力推注射器活塞至有一定压力时,停止用力,过一段时间后看是否还能继续推注射器活塞(7)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8)能,因为用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与酸反应速率较慢 ‎21.(2018·江苏南京)(14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l)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提出问题】‎ 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查阅资料】‎ 物质 钠与水 铝与水 汞与水 能否发生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 不反应 ‎【交流与讨论】‎ ‎(I)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举一例)_________。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 HgCI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 ‎【实验探究】‎ ‎(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如图2),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______(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 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_______。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________。‎ ‎(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硫化钠溶液处理使用过的氯化汞废液。‎ 21. ‎【答案】(14分)(1)【实验回顾】(l)① 2Al+6HCl═2AlCl3+3H2↑ (2分)② 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1分) ‎ ‎(2)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钾、钙、钠除外)(1分)‎ ‎【交流与讨论】(1)4Al+3O2═2A12O3 (2分)‎ ‎(2) 用砂纸打磨 (1分)‎ ‎【实验探究】(1) 2Al+3HgCl2═2AlCl3+3Hg(2分) ‎ ‎(2) 上升 (1分)‎ ‎【实验结论】 2Al+6H2O=2Al(OH)3↓+3H2↑ (2分)‎ ‎【实验反思】 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2分)‎ ‎26.(10分)(2018·山东潍坊)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紅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查阅资料: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 ‎【提出问题】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与分析】‎ 假设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发生了反应。‎ 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   。‎ 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   。‎ 由碱的性质可知,假设1不成立。‎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取上述紅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①   ‎ 假设2成立 ‎2.取上述红色溶液,②   ,③   观察现象。‎ 红色褪去 假设③成立 ‎【拓展延伸】‎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 请解释其原因:   。‎ ‎(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   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举一例即可)。‎ ‎【答案】Mg+2H2O(热水) =Mg(OH)2+H2↑ 二氧化碳 减小 红色褪去 密封 降温放置一段时间 钠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钾或钙 ‎38. (2018·湖北黄石)(5分)松花皮蛋是黄石八珍之一。腌制皮置的一种原料是由NaC1、CaO和Na2CO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某化学兴题小组用该原料,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将该固体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澄清滤液。同学们对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并将①~⑤处答案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固体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 CaO+H2O=Ca(OH)2_______。‎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I.解质为: NaC1、NaOH、 Ca(OH)2;‎ II.溶质为: NaC1、NaOH;‎ III.溶质为:___ ②___。‎ ‎【设计方案】  ‎ 实验操作  ‎ 现象 ‎ ‎ 结论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钠溶液 ‎___③___‎ 猜想I正确 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④___溶液。(填化学式)‎ 有气泡产生 猜想III正确 ‎【交流反思】兴趣小组经过讨论认为:‎ ‎ 若猜想II正确,该原料中CaO与Na2CO3的质量比为_____⑤______。‎ ‎【答案】 ①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②NaCl、NaOH、Na2CO3  ③有白色沉能产生   ④HCl或H2SO4 ⑤28:53. (或56: 106)‎ ‎26.(2018·广西梧州)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知道,乙醇(分子式为C2H6O)俗称酒精,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对乙醇与氧气反应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 同学们把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到通红,取出铜丝,发现表面变黑,趁热插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如图),铜丝很快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A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 铜丝灼烧后生成的黑色物质是 ①        ,铜丝除了给反应加热外,还起到 ②         作用。‎ ‎【提出问题】 生成的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有同学提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猜想一:SO2猜想二:CO2。猜想三:醋酸(C2H4O2)‎ ‎【讨论与结论】同学们讨论后发表看法:‎ 小吴认为猜想一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 ③             ‎ 周认为猜想二也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 ④             ‎ 小施认为猜想三有可能正确,原因是醋酸具有挥发性,并有刺激性气味。‎ ‎【探究活动二】‎ 小施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后,发现猜想三也不正确。请补充完成小施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 ⑤             ‎ ‎【讨论与结论】‎ 老师提示这种刺激性气味气体来源于易挥发的B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且含有C、H、O三种元素(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超过20%),由此可推知物质B的分子式为 ⑥             ‎ ‎【拓展活动】‎ ‎(1)同学们再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色(已知:乙醇、B物质遇无水硫酸铜均不显蓝色),说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有 ⑦          生成。‎ ‎(2)乙醇在微生物(醋酸菌)作用下与氧气反应能生成醋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⑧                          ‎ ‎【答案】【探究活动一】①氧化铜(或CuO), ② 氧化(提供氧) 。‎ ‎【讨论与结论】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改变,反应物中不含硫元素。‎ ‎④ CO2是无气味的气体与刺激性气味不相符。‎ ‎【探究活动二】⑤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液体不变红。  ‎ ‎【讨论与结论】 ⑥ C2H4O ‎ ‎【拓展活动】(1)⑦水(或H2O)。(2)⑧ C2H5OH+ O2 CH3COOH +H2O ‎25、(2018·山东泰安)(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 定量的SO2(Na2SO3 +H2SO4(浓)==Na2SO4+SO2↑+H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①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②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 ‎(1) 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 Na2SO3 +O2==2Na2SO4;‎ ‎(2) 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3)SO32-、SO42-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 ‎【作出猜想】‎ 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 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 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I】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小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没有变质,还是Na2SO3‎ 乙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 已部分变质 ‎【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II】‎ 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忽略不计)  ‎ ‎(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该样品 ‎(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 ‎(3)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4)打开活塞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K;‎ ‎(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 由此,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解释】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____(填”偏小”或”偏大”)。‎ 乙组仍使用第一次实验的原理,进行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一步:称取试样ag;‎ 第二步: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盐酸;‎ 第三步:过滤、洗涤、烘干沉淀;‎ 第四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bg;‎ 第五步:计算溶液中Na2SO3的溶质质量分数=(1-142b/233a) ×100%。‎ 试完成下列问题:‎ ‎(1)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步操作要洗涤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出猜想]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和Na2SO4 (1分)‎ ‎[实验探究I]‎ 小组 实验操作  ‎ 现象 结论 乙组 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 生成气体(1分)‎ ‎[评价]部分变质也会产生气泡(1分)‎ ‎[实验探究II]10% (1分)‎ ‎[解释]偏小(1分)‎ ‎(1)使溶液中Na2SO4全部转化成沉淀  (1分)‎ ‎(2)沉淀表面溶液中含有NaCl、BaCl2,烘干时一并析出造成沉淀质量偏大(1分)‎ ‎[反思]密村保存防止氧化(1分)‎ ‎(2018·山东青岛)29.(6 分)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准备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 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未盖瓶塞且标签破损的溶液(如右图), 他们决定对这瓶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获得信息】‎ ‎(1)酸 、碱 、盐 的 性 质 实 验 中 用 到 含 钠 元 素 的 物 质 有 氯 化 钠 、氢 氧 化 钠 、碳 酸 钠 、‎ 碳酸氢钠。 ‎ ‎(2)实验室里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通常使用橡胶塞。‎ ‎(3)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碳酸氢钠。‎ ‎【实验探究】‎ ‎(1)小军取样滴加稀盐酸有 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或者 是 。‎ ‎(2)小军另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 产生,进而得出结论: 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 ‎(3)小华认为小军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 。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4)取小军第二次实验后的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的原溶质是 。‎ ‎【探究启示】实验中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 。‎ ‎【答案】(1)无色气泡;碳酸氢钠;(2)白色沉淀;(3)若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变质会生成碳酸钠,也会产生上述现象;(4)氢氧化钠;标签向手心,用后及时盖紧瓶盖。‎ ‎(2018·山东青岛)28.(4 分)某气体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请用符合题目要求的装置序号填空(装置可以重复使用,除杂试剂均足量)。提示:CO+CuO Cu+ CO2,H2+CuO Cu+ H2O;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1)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 。‎ ‎(2)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 ‎(4)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答案】(1)④(2)①②(3)②⑤①(4)④①②③⑤④①‎ ‎(2018·山东青岛)27.(5 分)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探究活动一】探究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探究活动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探究活动三】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碱溶液反应 ‎【答案】氧气浓度;溶剂种类;溶质种类;A>B>C;C ‎15.(11分)(2018·湖北恩施)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和含杂质5%(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的石灰石制备CO2,他们选择的制取和收集装置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和探究:‎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   ,若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导管的连接顺序是   。‎ ‎(2)若消耗的石灰石为100g,理论上可得到CO2   g( 精确到0.1),但实际收集到的CO2质量与理论值不符,原因可能是   (填一种)。‎ ‎(3)探究装置A中残留液的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残留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思考判断】残留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物质名称),可能含有的溶质是HCl。‎ ‎【实验验证】同学们通过多种实验方法,均验证了残留液中的溶质有HCl,请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现象(数据或化学方程式)‎ 结论 方法 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所选择的指示剂为   。‎ 现象:   ‎ 残留液中的溶质有HCl 方法二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pH    7‎ ‎(填>、=或<)‎ 方法三 用化学药品检测,且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可能选用的药品为    (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现象:   ‎ 化学方程式:   ‎ ‎15. (1)长颈漏斗 b→d→c→e→f (2)41.8 装置内残留有二氧化碳(或混有空气、混有氯化氢气体) (3)氯化钙 紫色石蕊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 (4)CuO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O+2HCl=CuCl2+ H2O ‎ ‎24、(8分)(2018·山东滨州)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右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加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请从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①烧杯中盛放的是_________溶液。‎ ‎②曲线上坐标为(18,7)的点所表示的意义_______________。‎ ‎③曲线上坐标为(15,12)的点表示的溶液中的微粒有____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2)小明完成上述实验几天后发现,忘记盖上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的瓶塞,请帮助小明完成如下实验方案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没有变质 方案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 ‎_________________。‎ 已经变质 ① 请写出方案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 你认为方案一的实验设计是否正确?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氢氧化钠(或“NaOH”);②盐酸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或“‎ 该溶液呈中性”或“该溶液pH为7”,答案合理即可);③H2O、Na+、Cl-、OH-。‎ ‎(2)有白色沉淀产生;‎ ‎①BaCl2+Na2CO3=BaCO3↓+2NaCl;‎ ‎②不正确;由于滴入盐酸的量较少,若有氢氧化钠存在,就不会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但碳酸钠可能存在。(答案合理即可)‎ ‎(2018·江苏苏州)32、(7分)(1)控制变量,设计对比试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 ‎ ‎(2)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发现均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产生。‎ ‎ ‎ 查阅资料:4HNO3O2↑+4NO2↑+2H2O C+4HNO3(浓)CO2↑+4NO2↑+2H2O ‎①【实验1】中所用碎玻璃与浓硝酸不发生化学反应,灼热的碎玻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2】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能否证明【实验2】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实验3】中发现红热的木炭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且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大于0.03%),能否证明【实验3】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浓度;温度;加热浓硝酸,使之分解;不能,红热木炭温度很高,可以让浓硝酸分解;可以,二氧化碳浓度大于0.03%,说明碳与挥发出的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 ‎29. (2018·山东临沂)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在实验室,小亮先取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SO4;‎ 猜想二:Na2SO4和NaOH;‎ 猜想三:____________;‎ 猜想四:Na2SO4、CuSO4和NaOH。‎ 分析:小明认为猜想_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与验证】‎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現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溶液为无色 猜想_____不成立 实验二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三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 pH=7‎ 猜想_____成立 ‎【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____(填“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答案】【猜想与假设】Na2SO4、CuSO4 四 2NaOH+ CuSO4=Na2SO4+ Cu(OH)2↓ 【实验与验证】三 溶液为无色 一 【拓展延伸】不能 ‎27. (2018·山东临沂)某工厂附近海水中含有较多Na2CO3等物质。该工厂采用海水脱硫技术吸收燃煤烟气中的SO2,其主要设备及流程如下:‎ ‎(1)海水脱硫设备中,排出的海水呈碱性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海水泵 B.吸收塔 C.曝气池① D.曝气池②‎ ‎(2)向曝气池①内通入空气后,主要有两个化合反应发生,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曝气池②排放的海水中不含H2SO4的原因是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A (2)2Na2SO3+O2= 2Na2SO4或O2+2H2SO3= 2H2SO4 (3)Na2CO3+H2SO4= Na2SO4+H2O+CO2↑‎ ‎16.(2018·山东济宁) (1)(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验证“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认真查阅资料并做出以下准备。‎ 资科准备:  ‎ I.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II.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原理2NH3+ 3CuO3Cu+N2+3H2O 实验准备:‎ ‎   ‎ 请回答:‎ ‎①为达成“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目的,装置A、B、D、E的正确连接顺序________  (填序号);  ‎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③装置B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装置E的作用_____________;‎ ‎④装置A产生的气体通人装置C中,石蕊试液浸泡的纸花变监色,原因是________。‎ ‎(2)(6分)小凡同学利用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两种试剂,从硫酸钠、硫酸镁和氯化镁三瓶未贴标签的无色溶液中鉴别出硫酸镁溶液,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请你补齐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1.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倒入三种无色溶液,然后滴加 _________,振荡,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ADBE ②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③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吸收过量的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④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使石蕊变蓝 (2)1.氢氧化钠溶液 两支试管产生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2.另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取1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无色溶液,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一支试管产生白色沉淀,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的溶液为 硫酸镁溶液 ‎ ‎25.(2018·浙江嘉兴)兴趣小组某同学在做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出现时,发现试管内溶液未显蓝色,与所学知识不符。组内同学即展开讨论,认为溶液未显蓝色是因为铜离子的浓度太小,于是对铜离子浓度太小的原因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硝酸银溶液浓度不够大。‎ 猜想二:铜丝中含有比铜活泼的金属。‎ 猜想三:______‎ ‎【实验验证】‎ ‎(1)验证猜想一:你的方案是_________。‎ ‎(2)验证猜想二:取上述相同的铜丝,选择一种酸或盐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请你在矩形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标出所选物质。‎ ‎(3)验证猜想三:进一步实验……‎ ‎【答案】猜想三: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时间太短(合理即可)‎ ‎[实验验证]‎ ‎(1)其它条件不变,用浓度更大的AgNO3溶液,重复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 (合理即可)‎ ‎(2018•山西)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 活动一 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右图所示的三组小实验。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活动二 小雪将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下图), ‎ 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一定含有的离子。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OH-、CO32-、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②继续滴加稀盐酸 ‎①溶液变红 ‎②产生气泡 ‎①有OH-‎ ‎②有CO32-、无Ca2+‎ 方案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指示剂除外)‎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①有CO32-、无Ca2+‎ ‎②有OH-‎ ‎【反思与评价】‎ ‎(1)小明同学对方案一提出质疑, 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答案】活动一 Ca(OH)2+Na2CO3 =CaCO3↓+2NaOH(或CaCl+Na2CO3=CaCO3↓+2NaCl)‎ ‎ 活动二 H+(或氢离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方案二 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CuSO4溶液,(或滴加过量的Ca(NO3)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FeCl3溶液。(合理即可)(指示剂除外)‎ ‎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产生蓝色沉淀(或产生红褐色沉淀)(合理即可)‎ ‎(1)溶液中有CO32-(或Na2CO3)也会使酚酞变红,无法判断是否含OH-[或溶液中有CO32-(或Na2CO3)溶液也显碱性,无法判断是否含OH-](合理即可)‎ ‎(2)Na+、 Cl-、OH-、CO32- (或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3)稀硫酸(或稀盐酸/酸)(合理即可)‎ ‎23、(2018·江西)(10分)甜叶菊苷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甜味剂,我国是全国最主要的生产国,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提出猜想] 甜叶菊苷由什么元素组成?‎ ‎[进行实验]小晴取适量的甜叶菊苷按图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与火焰上方。‎ ‎[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认为小晴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改进试验后,检验到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继续探究]为了进步确定其元素组成。利用下图进行实验。(已知: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 ‎(1)是眼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记录]4.02g甜叶菊苷在C装置中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27g, E装置增重8.36g。(产物被完全吸收)‎ ‎[分析与结论]数据分析: 4.02g 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g,由此可以确定甜叶菊苷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反思评价]若没有F装置,对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3、[讨论交流]酒精燃烧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继续探究](1)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2)方程式为:2H2O22H2O+O2↑‎ ‎[分析与结论] 1.44g ‎[反思评价]偏小 ‎(2018•湖南岳阳)22.(8分)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口有少量白色固体且玻璃瓶塞打不开,这一情况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展开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瓶口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找资料】(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SiO2),试剂瓶身经抛光处理,不易反应,而瓶口和玻璃塞上的磨砂将二氧化硅裸露出来;‎ ‎(2)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3)硅酸钠(Na2SiO3)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很强的粘合性,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如:Na2SiO3+2HCl=2NaCl+H2SiO3↓(白色);‎ 硅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Na2SiO3+CaCl2=2NaCl+CaSiO3↓(白色)。‎ ‎【作出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是:‎ Ⅰ.硅酸钠;‎ Ⅱ.硅酸钠和碳酸钠;‎ Ⅲ.硅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形成样品溶液,分组进行如下实验并相互评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评价 第1组 有气泡冒出且产生白色沉淀 同学们认为猜想①   不成立;写出生成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②   ‎ 第2组 第一步 产生白色沉淀 第1组同学认为:此步骤还不能准确判断出原固体的成分。‎ 第二部 ‎③   ‎ 大家一致认为:猜想II成立。‎ ‎【反思交流】‎ ‎(1)有同学认为,第2组实验中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理由是:④   ;‎ ‎(2)氢氧化钠溶液必项密封保存,且试剂瓶只能用橡胶塞。‎ ‎【答案】Ⅰ;Na2CO3+2HCl═2NaCl+H2O+CO2↑;酚酞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影响检验氢氧化钠;‎ ‎22、(2018·江西)(8分)兴趣小组的利用提供的试剂: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小清同学讲氯化钠溶液加入到稀硫酸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将混合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意外地闻到刺激性气味。‎ ‎[提出问题]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硫   猜想2.可能是氯化氢 猜想3.可能是氨气 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SO2和CO2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使澄清灰水变浑浊。写出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小诚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_________,于是他认为猜想2正确。‎ ‎[评价与改进]小煜认为小诚的结论不科学,于是他利用提供的试剂通过实验确认了猜想2正确。‎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将产生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加热氯化纳与硫酸的混合溶液得到的气体是氯化氢 ‎[拓展应用]实验室可用氯化钠和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已知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请推测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最适宜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加热氯化氢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B.加热氯化钠固体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C.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 ‎22、[猜想与假设]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所以无法生成氮气。‎ ‎[查阅资料] SO2+Ca(OH)2=CaSO3↓+H2O ‎[实验探究]溶液变红 ‎[评价与改进]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现象 ‎[拓展应用] C ‎(2018•湖北宜昌) (5.5分) 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和检验物质。‎ ‎(1)在实验室鉴别白酒与白醋,可采用的方法是 。‎ ‎(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氢氧化钙溶液,一瓶是稀盐酸。为了鉴别它们,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先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A、B,然后分别取样进行实验。请将横线部分填写完整:‎ 加入的试剂 现象 结论 方案1‎ 二氧化碳 A中出现白色浑浊,B中无明显现象。‎ A是 溶液,‎ B是另一种溶液。‎ 方案2‎ 碳酸钠溶液 ‎ 。‎ 方案3‎ 试剂X ‎……‎ 写出方案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方法感悟】在鉴别物质时,要先分析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恰当的试剂,必须产生不同现象才能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拓展应用】完成方案3,请从下列提供的试剂中选出所有能鉴别出这两种物质的试剂X:  。(填序号)‎ ‎①酚酞溶液 ②pH试纸 ③镁 ④氧化铜 ‎⑤稀硝酸 ⑥氢氧化铜 ⑦氯化镁溶液 ⑧硝酸钡溶液 ‎(3)小华同学对方案2进一步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溶液C和溶液D混合,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①有沉淀产生时,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有气泡冒出时,可通过现象反推出溶液C中的溶质是 。‎ ‎③无明显现象时,混合物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混合物E中所含溶质种类最多时,写出所有溶质的化学式 。‎ ‎【答案】(5.5分)(1)闻气味 (2)‎ 加入试剂 现象 结论 氢氧化钙 A中有白色沉淀,B中有气泡冒出 Ca(OH)2 + CO2 ==== CaCO3 ↓+ H2O ①②③④⑥⑦ (3)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②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或Na2CO3、NaOH) ③氯化钠(或NaCl) NaCl、CaCl2、Ca(OH)2、NaOH ‎19.(2018·江苏盐城)(13分)盐城盛产海盐。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市场购到粗盐,带回实验家进行提纯。‎ ‎①在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填仪器名称).‎ ‎②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1溶液,需称量NaCl固体_____g,若用粗盐配制上述解液,则所配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会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探究活动:以NaCl为原料可以制取金属钠。兴趣小组同学认为Na是活泼金属,能与CuSO4等盐溶液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单质。‎ ‎【提出问题】Na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有Cu生成?‎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I.向大试行中加入一定体积煤油。‎ II.用小刀切一小块钠,放入大试管,塞上橡皮塞。‎ III.打开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使煤油的液面升至胶塞,关闭活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Na在煤油与溶液交界处上下来回振动。表面产生气泡,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2)溶液颜色逐渐变淡,有蓝色絮状沉淀和少量黑色固体生成。‎ ‎(3)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放在尖嘴管口处,气体被点燃。‎ ‎【查阅资料】①Na通常存放在煤油中  ②煤油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③2Na+2H2O=2NaOH+H2↑ ④Cu(OH)2 CuO+H2O ‎【实验分析】‎ ‎①根据上述信息,可获知金属Na的物理性质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作用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便于添加CuSO4溶液 ②收集气体  ③防止压强过大冲开活塞 ‎(3)对于产生的气体,有些同学猜想是H2,有些同学猜想是SO2。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排除了SO2,理由是________。经过进一步实验,确认气体是H2.‎ ‎(4)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渣滴加足量稀硫酸,滤渣完全溶解。写出滤渣与稀硫酸反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实验结论】Na与CuSO4溶液反应,无Cu生成。‎ ‎【实验反思】Na与CuSO4溶液无Cu生成,原因可能是_______。‎ ‎【定量分析】另取定量上述CuSO4溶液。完成下列实验。利用数据,计算无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滴入的酚酞溶液质量忽略不计。)‎ ‎【答案】(1)玻璃棒;(2)3g,偏小 ‎【实验分析】(1)硬度小(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2)①③;(3)SO2不可燃 ‎(4)Cu(OH)2+H2SO4==CuSO4+2H2O(或CuO+H2SO4==CuSO4+2H2O)‎ ‎【实验反思】原因可能是: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会先与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NaOH ‎【定量分析】此无色溶液为硫酸钠溶液,生成红色固体Cu的质量为0.64g。所求质量分数为2.84%‎ ‎22.(2018·湖南娄底)‎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铁的冶炼后,想探究炼铁高炉排放出的高炉气体中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有哪些,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高炉气体中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CO;‎ 猜想二:只有SO2;‎ 猜想三:CO和SO2都有;‎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CO2相似),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 ‎【实验探究】该实验小组的同学组装了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 ‎(1)甲同学在实验中发现A中品红溶液褪色,高炉气体中含有气体   ,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   ,C 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 ‎(2)乙同学发现C中品红溶液没有褪色,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高炉气体中含有CO.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3)该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后,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优点是   ,写出SO2与 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炼铁厂排放的高炉气体中含有有害气体CO和SO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需达标后才能排放。‎ ‎【答案】(1)二氧化硫;吸收二氧化硫;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高锰酸钾溶液完全吸收。‎ ‎(2)高炉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3)能够同时吸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2NaOH+SO2═Na2SO3+H2O。‎ ‎23.(2018•湖南长沙)在小英家的仓库里,堆放着一袋袋化肥一一碳酸氢铵( NH4HCO3).过了一个夏天,小英发现这种化肥所持有的刺激性气味变得更浓烈了,有些化肥袋里碳酸氢铵变少了,检查发现变少的化肥包装袋没有密封,化肥也没有撒落在地上,更没有人进过仓库开袋使用。‎ 为了探究这些化肥减少的原因,小英在实验室取了一些碳酸氢铵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粉末完全消失,同时也闻到了这种刺激性气味.粉末为什么会消失呢?‎ ‎(1)【提出问题】碳酸氢铵粉末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2)【猜想】①碳酸氢铵粉末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由固态变成它的气态。②碳酸氢铵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可能产生的物质有氨气和一些氧化物。‎ ‎(3)【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铵属于氨肥,不具有升华的性质,说明上述猜想__________ (填序号)不成立;②氨气(化学式NH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是碱性,但干燥的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剂变蓝;③NO2为红棕色气体。NO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易发生反应:2NO+O2=2NO2‎ ‎ (4)【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适量碳酸氢铵于试管中加热,如图一所示,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导管口 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且试纸变蓝,但未见红棕色气体 分解产物中有______,没有__________‎ ‎②按如图二所示装置继续实验,直到反应完全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___‎ ‎(5)【应用】①利用氨气的化学性质,请写出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你家里有碳酸氢铵化肥,你应该如何保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 (4)氨气和水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CO2 (5)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插入集气瓶中,试纸变红,证明气体是氨气 ②密封、低温保存 ‎23.(2018·广东)(10分)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 用玻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酒精_______,蒸馏水_______。‎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2)‎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 结论:乒乓球碎片的________比硬纸片的低。‎ ‎(3)‎ 在右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①溶液中产生气泡;②蜡烛火焰a_____填“先于”“后于”)b熄灭。‎ 现象②的原因是:CO2不助燃;___________。‎ ‎(4)‎ CO2‎ 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 ‎①烧杯底部变黑;②蜡烛火焰d比c先熄灭。‎ 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d 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3.(1)燃烧 不燃烧(2)着火点(3)先于 CO2密度比空气大(4)氧气密度比较大,上方氧气含量较低(5)“小火燃烧”是因为与堆积的面粉与空气接触不充分;“发生爆炸”是因为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比较剧烈,空气受热膨胀,发生爆炸 ‎28.(2018•湖南益阳)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受损标签如图所示)。咨询实验老师得知,这瓶无色溶液是一种常用的盐溶液。小组同学对这瓶溶液进 行了如下探究:‎ ‎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 ‎①碳酸钠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氯化钠溶液 Na O ‎6.0%‎ ‎ 【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有一条假设不合理。‎ ‎(1)请你指出不合理的假设并说明不合理的理由 _______ 。‎ ‎【查阅资料】硫酸钡既不溶解于水又不溶解于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Ba(OH)2 的化学性 质与 Ca(OH)2 相似。‎ ‎ ‎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完善小组同学的“相互评价”。‎ 组次 实验操作 出现的现象与结论 同学相互评价 第 1 组 足量 Ba(OH)2 溶液 样品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第 1 组同学认为猜想② 成立 第 2 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 确。‎ ‎(2)你认为其理由是硫酸钡和 ‎ ________ 都不溶于水。‎ 第 2 组 少量稀 HCl 第 1 组实验 后的试管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第2 组同学认为猜想 ‎②成立。‎ 第 3 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 确。‎ ‎(3)你认为其理由是________ 。‎ 第 3 组 酚酞溶液 样品溶液 溶液无明显变化,第 ‎3 组同学认为猜想② 成立。‎ 第 1 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正 确。‎ ‎(4)你认为实验中用点滴板比 试管具有更多的优点是 _________‎ ‎(写 1 条即可)。‎ ‎·‎ ‎【实验反思】针对上述情况,小组同学总结了取用药品时的各种注意事项。‎ ‎(5)你认为倾倒液体药品时,要注意标签__________ 。‎ ‎【答案】(1)氯化钠中不含氧元素 (2) 碳酸钡 (3)盐酸太少,只是和氢氧化钡发生反应 (4)节约药品(方便观察反应现象;方便善后处理等) (5)朝向手心 ‎(2018•甘肃武威)16.(7分)火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a.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b.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①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②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①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可得出酒精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理由是 。‎ ‎②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沉淀是如何形成的: 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③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 ‎ 实验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答案】烧杯内壁出现白膜说明有CO2生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酒精中含有碳元素(2分) ‎ Na2CO3+CaCl2=CaCO3↓+2NaCl(2分) 白色沉淀(1分) ‎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1分) 除去碳酸钠,以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造成干扰(1分)‎ ‎15.(8分)(2018·安徽)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 10.00 g 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并敞口存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 时间 质量 /g 水 饱和石灰水 稀盐酸 浓硫酸 氯化钠浓溶液 氯化钙浓溶液 ‎1 天 ‎8.16‎ ‎8.37‎ ‎8.64‎ ‎11.18‎ ‎9.38‎ ‎10.25‎ ‎2 天 ‎5.76‎ ‎5.94‎ ‎6.69‎ ‎12.55‎ ‎8.47‎ ‎10.33‎ ‎ (1) 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 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 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的__________ (填溶质的化学式)。‎ ‎(4) 将 10.00 g 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 最终得到 2.26 g 晶体, 则该溶液是_____ “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溶解度为 36.1g) ‎ ‎(5) 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变化,该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①甲同学猜想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②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 ‎(6)乙同学取 20% 的氢氧化钠溶液 20.00g,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得到18.80g溶液,由此能否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若能,请计算其组成;若不能,请补充完设计, 同时说明需要测定的数据(用 a 表示),并计算a的取值范围。(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 ‎【答案】(1)D (2)Ca(OH)2+CO2=CaCO3↓+H2O (3) CaCl2 (4)不饱和 (5)①稀盐酸中水的蒸发量大于 HCl 的挥发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②取等质量的原盐酸和久置后的盐酸,均滴加酚酞试液,分别滴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至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时, 比较消耗氢氧化钠的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6)不能 实验方案:将变质后溶液加热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ag a 的取值范围: 4.00 < a < 5.30 ‎ ‎25.(2018·浙江绍兴)小敏研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 序号 盐酸溶液浓度 ‎2分钟内产生氢气的体积 ‎1‎ ‎5%‎ ‎10mL ‎2‎ ‎15%‎ ‎28mL ‎(1)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利用该装置时A中的_____管接c。‎ ‎(2)他选用2克完全相同的锌片分别和同体积5%、15%的稀盐酸进行实验。获得表格数据。由此推断实验是通过______来体现反应快慢的。‎ ‎(3)小敏分析数据得到如下结论:锌与盐酸反应快慢与盐酸浓度有关,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快。其他同学认为结论不可靠,他们的依据是:________。‎ ‎(4)实验中小敏发现锌与盐酸反应时,一开始产生氢气速度并没有随盐酸浓度的减少而减慢,查阅资料得知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由此作出猜想:锌与盐酸反应快慢还与_______有关。‎ ‎【答案】.(1)b (2)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多少 ‎(3)没有换用不同浓度盐酸多次实验等 (4)温度 ‎25.(2018·浙江温州)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酶均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为比较两者的催化能力,小明按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1. 5毫克过氧化氢酶和8毫升蒸馏水加入容器中,搅拌后塞紧橡皮塞。‎ ‎②用注射器A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用注射器B将2毫升H2O2溶液注入容器中,采集数据.直至反应结束。‎ ‎③用3.1毫克、3.6毫克过氧化氢酶及1.5毫克、5.6毫克、10. 7毫克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获取数据如图乙。‎ ‎(1)步骤②将注射器B中的2mL H2O2溶液全部注入容器前,用注射器A先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 ‎(2)小明分析相关数据,得出“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的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锰强”这一结论,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 ‎(3)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小明推测: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中过氧化氢分解突然变慢。请说明其理由:___________。‎ ‎【答案】(1)使加入反应物后瓶内的初始气压与原有的气压相同 (2)相等质量的催化剂能使相等质量的的过氧化氢分解达到相等气压,过氧化氢酶所需时间短(相等时间内,与二氧化锰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酶能使瓶内的气压达到更大值)(3)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会导致反应过快,温度过高,降低了酶的活性 ‎29.(2018·浙江温州)海螵蛸是一味中药,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 ‎①在锥形瓶中加入质量为m的海螵蛸粉末,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在烧杯中加人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称量烧杯及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m1‎ ‎②先打开止水夹,再打开分液深斗活塞,滴加盐酸并及时关闭活塞。完全反应后,再次称量烧杯及其中液体的总质量m2.‎ ‎③利用m2与m1的差值,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再计算海螵蛸中碳酸钙的含量。‎ ‎(1)海螵蛸具有治疗胃酸过多、能为骨质发育提供重要元素的功效,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到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 良好。‎ ‎(3)下列情况会导致海螵蛸中碳酸钙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小的是______(可多选)。‎ A.海螵蛸中滴加盐酸过量 B,锥形瓶内部分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 C.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 D.反应速度过快,大量气泡从氢氧化钠溶液中溢出 ‎【答案】(1) 海螵蛸中碳酸钙能和胃中盐酸反应,同时为人体提供钙元素 (2)分液漏斗内的液面不再下降(3)CD ‎20.(2018•四川乐山)  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将氯酸钾加热至融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氯酸钾受热要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 ‎ ‎ ‎ 木条迅速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l)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明不同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 。‎ ‎【答案】 (1)‎ 实验一 时间较长、温度较高KClO32KCl+3O2↑‎ 实验三 将MnO2与KClO3的混合物加热 ‎(2)对比(或对照等)‎ ‎(3)第一方面:比较MnO2在KClO3分解前后的质量 第二方面:验证从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分离出的固体是否能加快KClO3的分解 ‎16.(2018·四川南充)(1)下图是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准备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 ‎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 ‎②选用装置B、C组合在实验室制取CO2,其验满的方法是 。 若改用装置F制备CO2,其优点是 。‎ ‎ (2)小雨同学在探究Al、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实验中,设计方案如下图:‎ ‎①B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 ‎②A试管中小雨在很长时间内都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 ③实验成功后,小雨把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并倒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不溶性固体,为此,小雨继续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不溶性固体中含有哪些成分?‎ ‎ [实验并得出结论]过滤,向滤出的不溶性固体滴加足量的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则该不溶性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 。‎ ‎[反思与评价]小军同学用表面积相等的以上三种金属片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盐酸反应完成同样的探究,却意外发现铁片中加稀盐酸后,溶液变为黄色,试分析其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 ‎[拓展应用]小军实验结束后,将废液集中,经检测其中盐酸过量,还需处理至pH=7后排放,处理废液时除需pH试纸外可供选择的下列物质中不适合的是 。 (填序号)‎ a.NaOH溶液 b.AgNO3溶液 c.NaHCO3溶液 d. 生石灰 e.石蕊试液 ‎【答案】(1)A、D;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则CO2已满;‎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铝丝表面未砂纸打磨;‎ Fe和Cu;Fe+H2SO4=FeSO4+H2↑ Fe2O3+6HCl=2FeCl3+H2O;a、e ‎23.(2018·四川自贡) (5分)‎ 上题中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收集在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2)[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3)[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_______(填化学式)。‎ ‎(4)【实验与结论】①甲同学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甲同学认为猜想一是正的。‎ ‎②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____ (填“能” 或“不能”)证明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③如果要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你做对比实验时选择加入的试制是_______,实验时装有废液的试管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答案】(3)HCl(4)不能 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也不变色 碳酸钠溶液(石蕊溶液等)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红色)‎ ‎(2018•浙江杭州)29.(8分)碱式碳酸锌[Znx(OH)y(CO3)z]是制备功能材料ZnO的原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 Znx(OH)y(CO3)z ZnO+CO2↑+H2O(x、y、z为正整数)。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装置对碱式碳酸锌的组成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 ‎(1)图甲中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碱式碳酸锌样品,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加热时,热分解装置的温度至少要达到______℃(选填“200”、“300”或“100”)。‎ ‎(3)部分实验步骤为:“……加热前先通人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通入N2的活塞,……控制一定温度下加热……”。实验过程中可根据_____现象判断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 ‎【答案】(1)吸收反应生成的CO2;(2)300;(3)一段时间A装置中的长导管口不再有气泡冒出;‎ ‎(2018·浙江湖州)25.高锰酸钾是初中常用的一种试剂,它可以和很多物质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小明和小丽把  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H2C2O4]溶液混合,发现刚开始反应时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后褪色速度突然加快。为了探究反应过程中褪色速度加快的原因,小明查到了如下资料:‎ 资料1:2KMnO4+5H2C2O4+3H2SO4= K2SO4+2MnSO4+8H2O+10CO2↑‎ 资料2:通常情况下,反应物浓度变大。反应加快;温度开高,反应加快。‎ ‎(1)根据这些资料,小明提出了两个假设。‎ 假设一: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物浓度变大引起的;‎ 假设二: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引起的。小明经过分析,否定了假设一,理由是 。‎ ‎ (2)小丽针对假设二进行实验探究后,经过思考,又做了如下实验:‎ ‎ 把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分为两份,分装A、B两试管,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并置于同一水浴中。迅速向A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MnSO4,发现A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快于B试管。上述实验中,把2支试管置于同一水浴中的目的是 。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 是 。‎ ‎【答案】(1)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在不断降低;(2)控制反应在同一温度下进行;反应生成的锰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28.(2018·浙江金华)某混合气体由CO、CO2、SO2三种气体组成,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 ‎【查阅资料】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SO2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③SO2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实验研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都存在 ‎(1)装置A的作用是 ;‎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CO2的现象是 ;‎ ‎【反思与评价】‎ ‎(3)若装置按C→D→A→B→E的顺序连接,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 ;‎ ‎(4)有同学提出上述原装置中省略D装置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有无道理并说明理由 。‎ ‎【答案】(1)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硫,排除对二氧化碳的验证产生干扰 ‎(2)B中品红不褪色,C中溶液变浑浊 ‎(3)CO2、SO2‎ ‎(4)有道理,CO2气体对CO气体的实验没有干扰 ‎26. (2018·浙江宁波)小科从标签得知雪碧成分中有水、二氧化碳、柠檬酸、柠檬酸钠等。查阅资料知道1体积雪碧中含有约3体积二氧化碳,柠檬酸的含量约为2.8g/1000mL。柠檬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6H8O7+3Na2CO3==2C6H5O2Na3+3CO2↑+3H2O。他用一瓶500mL的雪碧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 操作过程 倒出三分之二雪碧,测其pH 在剩余雪碧中加入约6g Na2CO3‎ 立即盖上瓶盖,摇匀。‎ 测溶液pH 现象或结果 pH约为3‎ 产生大量气泡 气泡消失,瓶子略瘪 pH约为9‎ ‎【发现问题】CO2去哪儿了?‎ ‎【提出猜想】①CO2被溶解了;②CO2与H2O发生了反应;③CO2与Na2CO3溶液发生了反应。小思否定了猜想①和②,其理由是___________。‎ ‎【设计实验】对猜想③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装置 操作过程 Na2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 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滴加CaCl2溶液 收集一瓶CO2,加入30mL饱和Na2CO3溶液,盖上瓶盖摇匀 将实验三的溶液低温蒸发、干燥,得到的白色粉末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現象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变化 瓶变瘪,瓶底有晶体析出 A试管口有水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实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实验一的作用是________ 。‎ ‎(2)实验四中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_______ 。‎ ‎(3)根据实验探究得出:CO2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答案】 原CO2在溶液中已经饱和 (1)与实验二对照你 (2)防止试管口冷凝的水倒流导致试管底部破裂 (3)CO2+Na2CO3+H2O==2NaHCO3‎ ‎31.(2018·四川德阳)(10分)草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草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H2C2O4+Ca(OH)2 === CaC2O4↓+2H2O。‎ 草酸晶体 ‎ 澄清 石灰水 冰水 a A B C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右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 。装置C中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 。‎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澄清石灰水 水 浓NaOH溶液 浓硫酸 排水集气装置 ‎ D E F G H 氧化铁粉末 I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 )→( )→( )→I→D→H。‎ ‎②装置I中盛有的氧化铁发生了颜色变化,欲证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CO,乙组同学需要两次使用装置D,其现象分别是 。‎ ‎【答案】(1)酒精灯 防止升华的草酸进入C中,影响CO2的检验 CO2(或二氧化碳)‎ ‎ (2)①FDG ②第一次D中无明显变化,第二次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5. (2018·河北)小明怀疑自家菜地因施用硫酸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壤酸化问题,于是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研究。‎ ‎【查阅产品说明】小明同学根据下图1所示产品说明书中的_____和硫酸铵的组成,推测硫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 图1‎ ‎【探究1】土壤的酸碱性 实验1:按下图2所示溶解土样,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用pH试纸测量土样浸出液的pH约为4,说明土壤呈酸性。‎ 图2‎ ‎【探究II】硫酸铵具有哪些性质 实验2:25℃时,将30g硫酸铵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对应下图3中_____(选填序号)点的状态,测得其pH约为5。‎ 图3‎ 实验3:为证明硫酸铵受热分解生成了氨气,小组同学进行了下图4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①硫酸铵固体减少;②用酚酞溶液浸湿的滤纸________。③小气球变大。‎ 图4 图5‎ 小明依据现象①和②,小红只依据③,都得出了“硫酸铵受热分解”的结论。小组同学认为小红的依据不合理,小气球胀大可能是装置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所致。若要通过小气球的变化得出“硫酸铵受热分解”的结论,还需继续进行观察,若________,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实验4:按图5所示进行实验,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硫酸铵能与熟石灰发生反应。‎ ‎【拓展应用】‎ ‎(1)为保证铵态氮肥的肥效,不能高温暴晒,不能__________。‎ ‎(2)硫酸铵中氮元素被植物吸收后,剩余的硫酸铵使得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进行改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5. [查阅产品说明]贮存条件 [探究1]加速溶解 [探究2]C 变红 冷却装置后小气球体积保持不变 [拓展应用](1)与碱性物质接触 (2)Ca(OH)2+(NH4)2SO4=CaSO4+2NH3↑+2H2O ‎(2018·湖北黄冈)31、(5分)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二组实验。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 ‎【设计与实验】‎ 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一 实验步骤二 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一 实验步骤二 实验I 实验II ‎【探究与结论】‎ ‎(1)实验I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Ⅱ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在实验Ⅱ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 资料卡片一 ‎20℃NaOH、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 物质 溶解度(S)/g NaOH 109‎ Na2CO3 21.8‎ ‎ ‎ 资料卡片二 ‎20℃NaOH、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物质 溶解度(S)/g NaOH 17.3‎ Na2CO3 <0.01‎ 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料信息再设计实验Ⅲ,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气泡冒出 ‎(2)CaCl2 +Na2CO3 =CaCO3↓+2NaCl ‎(3)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2CO3‎ ‎(4)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适量的乙醇中,配成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42、(2018·湖北随州)(9分)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酸为专题,对酸的五种化学性质进行探究、总结及应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1)酸的化学性质①一一酸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2)酸的化学性质②,图中M所代表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黄金是一种常见饰品,现实生活中,少数商贩用黄铜冒充黄金出售,可以用化学的方法加以鉴别。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成分,将60g稀HCl分三次加入到盛有10g该样品的烧杯中,所得数据如下表,则该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 实验次数 物质质量 第1次 第2次  ‎ 第3次 加入稀盐酸质量/ g ‎20‎ ‎20‎ ‎2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8.7‎ ‎7.4‎ ‎6.4‎ ‎(3)酸的化学性质③一一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盐酸可用于金属制品表面除锈等。‎ ‎(4)酸的化学性质④一一酸碱中和反应。‎ 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重点以“酸碱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探究。小宇同学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于是他停止滴加稀硫酸。同学们纷纷对实验烧杯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实验的烧杯中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 :溶质中只有Na2SO4‎ 猜想二:溶质中可能是Na2SO4和NaOH 猜想三:溶质中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Na2SO4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宇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 方法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 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不变红色 猜想一正确 猜想二不正确 方案二 ‎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 滴加B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三正确 方案三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振荡 ‎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正确 ‎[方案评价]同学们对小宇上述的方案讨论后认为:‎ ‎①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三能够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并讨论除此方案外,还可以向烧杯的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碳酸盐等物质进行证明。‎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学科渗透]如图所示,小宇同学在进行溶液导电性的实验时,将电极两端插入稀H2SO4溶液中,闭合开关,小灯泡正常发光,然后逐滴向稀H2SO4中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请推测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酸的化学性质⑤一一酸与盐的反应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来验证CO2气体的性质,要证明CO2与NaOH溶液能够发生反应,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再加盐酸,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方法感悟]在化学实验中,可通过验证反应后生成物的存在,来验证某化学反应的发生。‎ ‎【答案】(2)金属或金属单质 36%‎ ‎(4) [提出猜想] Na2SO4和H2SO4 (或Na2SO4、H2SO4)‎ ‎[实验探究]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只答出溶液变蓝也给全分)‎ ‎[方案评价]①溶液中含有H2SO4也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或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都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②Na2SO4也能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无法判断是否含有H2SO4‎ ‎[学科渗透]小灯泡逐渐变暗至熄灭,再逐新变亮;H2SO4+Ba(OH)2=BaSO4↓+2H2O ‎(5)先胀大,后变瘪或先变大再变小直到恢复原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