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含解析4
2016年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A.节日的礼花 B.夜晚的霓虹灯 C.雨后的彩虹 D.彩色的图画 2.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酸碱指示剂 B.用加热的方法给聚乙烯塑料袋封口 C.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线和棉线 D.用食盐水可以除水垢 3.关于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B.拉瓦锡发现了空气的组成 C.氧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4.以下事实,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 A.海绵能吸水 B.用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的体积之和 5.从化学角度看“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B.水中由O2、H2构成 C.水由水分子构成 D.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6.CH4和某种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口N2+CO2+2H2O,则框内物质的化学式是( ) A.NO B.NO2 C.N2O D.N2O5 7.下列化肥通过外观即可与其他三种化肥区分开来的是( ) A.磷酸二氢钾 B.尿素 C.氯化钾 D.磷矿粉 8.下列物质中的一种能与其它三种物质都发生反应的是( ) A.铁 B.稀硫酸 C.碳酸钠 D.氢氧化钠 9.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污垢,不宜用盐酸清洗的是( ) A.保温瓶内的水垢 B.玻璃水槽内的黄色铁锈斑 C.盛石灰水试剂瓶内壁的白膜 D.不锈钢茶杯内的茶垢 10.把锌片放入CuS04溶液中,锌片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此现象进行猜想和分析,其中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 A.甲认为红色物质是铜 B.乙认为锌的活动性比铜强 C.丙推测气体是二氧化碳并检验 D.丁猜想CuS04溶液呈酸性并验证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共16分) 11.从H、C、O、N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1)常用于扑灭火灾的固态氧化物______; (2)清洗炉具的洗洁剂中的碱______; (3)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盐______. 12.把握微观世界,了解构成物质的奥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 (1)反应物中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通过该图你能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13.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使用广泛,如图是充电或连接用的数据线. (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______,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 (2)数据线的铁制插头在日常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铁生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由此可知参加反应的是铁、氧气和______. (3)写出只有一步反应表示铁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3)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15.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中的物质,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反应条件略去),请写出符合要求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1)若A为一氧化碳,C为金属,则D为______; (2)若A为常见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B为______; (3)若A为蓝色溶液,C为Cu(OH)2,则B为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共8分) 16.实验室按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检验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先应检查装置A的______. (2)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______(写化学式). (3)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当将标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4)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当将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说明CO2具有______性质. 17.实验室里有一包含有NaCl和CaCl2两种固体的混合物,现准备将它们分离开,设计如下方案,请完成下列问题:请完成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 (2)步骤③中加适量试剂是______. (3)在步骤④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四、分析与计算6分.(第一题2分,第二题4分) 18.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个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其最大贡献是发现了抗疟药青蒿素(化学式是C15H22O5). (1)青蒿素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2)14.1g青蒿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______g. 19.为测定锌铜合金中锌的含量,取该合金放入如图 盛有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发生反应:Zn+H2SO4=ZnSO4+H2↑.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所得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充分反应后装置及反应剩余物质质量 装置和足量的稀硫酸质量 锌铜合金质量 342.10g 16.00g 357.70g 若不考虑干燥剂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计算: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生成氢气的质量. (2)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2016年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A.节日的礼花 B.夜晚的霓虹灯 C.雨后的彩虹 D.彩色的图画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节日的礼花是利用可燃物燃烧放出不同颜色的光,燃烧后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霓虹灯是利用通电后稀有气体发出的不同的光制成的,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雨后的彩虹是利用光的折射和散射,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彩色的图画是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涂画的,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要熟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酸碱指示剂 B.用加热的方法给聚乙烯塑料袋封口 C.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线和棉线 D.用食盐水可以除水垢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塑料及其应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判断,牵牛花的花瓣汁含有与指示剂类似的物质,聚乙烯遇热易熔化,羊毛燃烧时要烧焦羽毛味,食盐和水垢不能反应. 【解答】解:A、牵牛花的花瓣汁含有与指示剂类似的物质,所以可以用牵牛花的花瓣汁制成酸碱指示剂; B、聚乙烯塑料遇热能融合,冷却后能粘合在一起,能够成功; C、羊毛灼烧时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纤维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能够成功; D、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不能和水垢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食盐除水垢; 故选项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种物质的性质,通过家庭小实验把它们联系起来,综合性比较强,知识点的跨度也比较大. 3.关于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B.拉瓦锡发现了空气的组成 C.氧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物理性质. 【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氧气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A叙述正确; B、拉瓦锡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故B叙述正确; C、氧气是一种具有助燃性的气体,不具有可燃性.故C叙述错误;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D叙述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氧气的性质的知识即可分析判断. 4.以下事实,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 A.海绵能吸水 B.用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的体积之和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构成物质的粒子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子粒之间存在间隔③粒是子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但要注意,有些现象不是由粒子造成的,就不能用粒子的性质解释. 【解答】解:A、海绵能吸水是因为海绵有无数的细小孔隙,当置于水中时,水会充满这些孔隙,但不是进入海绵粒子的间隔.这是宏观概念,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 B、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是因为气体分之间存在比较大的间隔,在受压的条件下体积会缩小.能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 C、物质有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微粒之间的间隔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能说明微粒之间存在间隔. D、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隔,当二者混合是分子之间相互穿插渗透,因此总体积会减少.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故选A 【点评】一些粒子的集合体表现出的现象不能用粒子的性质来解释,要把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区别开. 5.从化学角度看“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B.水中由O2、H2构成 C.水由水分子构成 D.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考点】水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根据水的组成和构成来分析,并注意组成用元素来描述、构成用分子、原子来描述. 【解答】解: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正确;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说法不正确;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D、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注意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描述上的差别,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6.CH4和某种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口N2+CO2+2H2O,则框内物质的化学式是( ) A.NO B.NO2 C.N2O D.N2O5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甲烷中共有C原子1个、H原子4个;反应后共有H原子4个、O原子4个、C原子1个、氮原子2个,则2个框内物质的分子中应有O原子4个、氮原子2个,因此框内物质的化学式为NO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推断,学生应学会利用原子守恒来推断物质的化学式,能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7.下列化肥通过外观即可与其他三种化肥区分开来的是( ) A.磷酸二氢钾 B.尿素 C.氯化钾 D.磷矿粉 【考点】化肥的简易鉴别. 【分析】根据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碳酸铵、氯化钾和硝酸钾都是白色的晶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磷酸二氢钾为白色晶体. B、尿素为白色晶体. C、氯化钾为白色晶体. D、磷矿粉是灰白色的固体. 磷酸二氢钾、磷矿粉、尿素、磷矿粉从外观看均为白色晶体,只有磷矿粉是灰白色粉末,故从外观看与磷矿粉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常见化肥简易鉴别,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磷矿粉颜色与其它化肥的不同. 8.下列物质中的一种能与其它三种物质都发生反应的是( ) A.铁 B.稀硫酸 C.碳酸钠 D.氢氧化钠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铁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与碳酸钠、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故选项错误. B、稀硫酸和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碳酸钠反应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与其它三种物质都发生反应,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钠只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与铁、氢氧化钠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只能和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和铁、碳酸钠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酸、金属、碱、盐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污垢,不宜用盐酸清洗的是( ) A.保温瓶内的水垢 B.玻璃水槽内的黄色铁锈斑 C.盛石灰水试剂瓶内壁的白膜 D.不锈钢茶杯内的茶垢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水垢的主要成分及盛石灰水的瓶内壁上的白色固体都为碳酸钙,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而不锈钢是铁的合金,所以不能用盐酸来除茶垢. 【解答】解:A、保温瓶内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会反应,即CaCO3+2HCl=CaCl2+H2O+CO2↑;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与盐酸时会发生如下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C、盛石灰水的瓶内壁上的白色固体为碳酸钙,能和盐酸反应; D、不锈钢茶杯的主要成分是铁,能和盐酸反应损坏茶杯,所以不能用盐酸除茶杯内的水垢. 故选D 【点评】知道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垢的成分也是解决这一题的关键;可见学知识就是要服务于生活实际. 10.把锌片放入CuS04溶液中,锌片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此现象进行猜想和分析,其中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 A.甲认为红色物质是铜 B.乙认为锌的活动性比铜强 C.丙推测气体是二氧化碳并检验 D.丁猜想CuS04溶液呈酸性并验证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显酸性的溶液能和锌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盐. 【解答】解:A、红色物质是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该选项说法正确; B、锌能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因此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产生气泡,说明溶液显酸性,和锌反应生成了氢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共16分) 11.从H、C、O、N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1)常用于扑灭火灾的固态氧化物 CO2 ; (2)清洗炉具的洗洁剂中的碱 NaOH ; (3)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盐 NaHCO3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根据物质的用途来判断物质,然后利用物质的组成元素来书写化学式. 【解答】解:(1)因常利用干冰来灭火,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物质,故答案为:CO2; (2)清洗炉具的洗洁剂中的碱为苛性碱,是由Na、O、H、元素组成的物质,故答案为:NaOH; (3)胃酸中的酸为盐酸,则一般利用小苏打来治疗,小苏打是一种由Na、H、C、O元素组成的盐,故答案为:NaHCO3. 【点评】本题利用身边的化学来考查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学生应注意根据常见物质的用途及物质的俗称等来按照要求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12.把握微观世界,了解构成物质的奥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 (1)反应物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O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3O22N2+6H2O . (2)通过该图你能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 【分析】(1)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微观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来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答】解:(1)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可知,反应物中单质的是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答案:(1)O2;4NH3+3O22N2+6H2O;(2)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点评】本题为涉及较多的化学基础知识,题目综合物质的微观构成的知识,涉及面较广,耐心审题、沉着作答对于解答类似问题会有较大帮助. 13.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使用广泛,如图是充电或连接用的数据线. (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铁或铜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 . (2)数据线的铁制插头在日常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铁生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由此可知参加反应的是铁、氧气和 水 . (3)写出只有一步反应表示铁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1)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解答;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解答; (3)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铁和铜是金属单质,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铁或铜,塑料; (2)铁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故填:水; (3)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填:Fe+CuSO4=Cu+FeSO4; 答案:(1)铁或铜;塑料;(2)水;(3)Fe+CuSO4=Cu+FeSO4.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材料的有关应用和性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33.3% .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c<b<a (填写物质序号). (3)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分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一定量溶质加入一定量溶剂中,充分溶解后溶质及所得溶液的质量; (2)依据溶解度曲线,相同温度下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比较; (3)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分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溶液的变化. 【解答】解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所以此时3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有25g物质a被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50g+25g=75g,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33.3%;故答案为:33.3%;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中,a物质的曲线处于上方,c物质的曲线处于下方,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b<a.故填C<b<a; (3)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由t2℃降温至t1℃,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降温不能析出晶体;而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都能析出晶体.由于在t2℃时a、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同,所以降温析出晶体的多少可通过比较两物质t2℃和t1℃时溶解度的差值来判断.因为a物质两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值大,所以降温析出晶体多. 故填a. 故答案为:(1)33.3%;(2)c<b<a;(3)a.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5.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中的物质,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反应条件略去),请写出符合要求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1)若A为一氧化碳,C为金属,则D为 CO2 ; (2)若A为常见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B为 HCl(或者H2SO4) ; (3)若A为蓝色溶液,C为Cu(OH)2,则B为 NaOH或KOH或Ca(OH)2等可溶性碱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由反应模型A+B→C+D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结合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化学变化,从而确定物质. 【解答】解:(1)利用一氧化碳制得金属,这正是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特征,反应生成金属和二氧化碳,所以D为二氧化碳; 故填:CO2; (2)利用金属获得气体,这类反应一定是金属与酸生成氢气的反应,所以另一反应物B为酸,稀盐酸、稀硫酸均可,不用选择稀硝酸; 故填:HCl(或者H2SO4); (3)蓝色溶液为可溶性铜盐,反应生成Cu(OH)2沉淀,这个特征与可溶性铜与碱溶液反应相吻合,所以另一反应物B应为碱溶液即可溶性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之一; 故填:NaOH或 KOH 或Ca(OH)2等可溶性碱. 【点评】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共8分) 16.实验室按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检验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先应检查装置A的 气密性 . (2)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 CaCO3、HCl (写化学式). (3)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当将标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4)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当将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说明CO2具有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性质.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步骤来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来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实验室制取气体前都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气密性;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故填:CaCO3、HCl; (3)B中验证的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只要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一定是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故填: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D中验证了二氧化碳的一个化学性质又验证了一个物理性质,二氧化碳能灭火因此蜡烛熄灭,下层的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上述实验说明了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故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有关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查的比较全面细致,属于重要的基础知识. 17.实验室里有一包含有NaCl和CaCl2两种固体的混合物,现准备将它们分离开,设计如下方案,请完成下列问题:请完成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Cl2═CaCO3↓+2NaCl .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 (2)步骤③中加适量试剂是 稀盐酸; . (3)在步骤④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反应流程图分析可知:分离NaCl和C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可采取溶解后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然后通过过滤将碳酸钙和氯化钠溶液分离;碳酸钙和盐酸发生反应得到氯化钙溶液,经蒸发可得到氯化钙固体;由于碳酸钠过量,所以滤液中的物质有氯化钠和碳酸钠,因此要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就需要除去碳酸钠,加入稀盐酸最合适,碳酸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蒸发时氯化氢挥发出去,蒸发后最后的固体物质是氯化钠.(1)NaCl和CaCl2混合物样品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氯化钠不反应,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通过操作a固体和液体分离开来,因此操作1是过滤; (2)通过a过滤后的溶液B中含有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步骤③中可加适量稀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3)步骤④要由氯化钠溶液得到氯化钠固体,可通过蒸发得到氯化钠固体,蒸发使用的仪器是蒸发皿,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解答】解:根据反应流程图分析可知:分离NaCl和C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过程如下:溶解后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然后通过过滤将碳酸钙和氯化钠溶液分离;碳酸钙和盐酸发生反应得到氯化钙溶液,经蒸发可得到氯化钙固体;由于碳酸钠过量,所以滤液中的物质有氯化钠和碳酸钠,因此要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就需要除去碳酸钠,加入稀盐酸最合适,碳酸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蒸发时氯化氢挥发出去,蒸发后最后的固体物质是氯化钠. (1)NaCl和CaCl2混合物样品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氯化钠不反应,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是:Na2CO3+CaCl2═CaCO3↓+2NaCl;通过操作a固体和液体分离开来,因此操作1是过滤; (2)通过a过滤后的溶液B中含有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步骤③中加适量试剂得到氯化钠溶液,所以加入的试剂是稀盐酸,作用是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3)步骤④要由氯化钠溶液得到氯化钠固体,可通过蒸发得到氯化钠固体,蒸发使用的仪器是蒸发皿,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故答案为:(1)Na2CO3+CaCl2═CaCO3↓+2NaCl; 过滤; (2)稀盐酸; (3)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点评】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一种方法,解答此类题目时,要认真分析实验目的和反应流程图,明确加入的试剂和发生的化学反应才能正确解答. 四、分析与计算6分.(第一题2分,第二题4分) 18.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个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其最大贡献是发现了抗疟药青蒿素(化学式是C15H22O5). (1)青蒿素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 90:11:40 . (2)14.1g青蒿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 9 g.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 (2)14.1g青蒿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14.1g××100%=9g. 故答案为:(1)90:11:40;(2)9.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为测定锌铜合金中锌的含量,取该合金放入如图 盛有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发生反应:Zn+H2SO4=ZnSO4+H2↑.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所得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充分反应后装置及反应剩余物质质量 装置和足量的稀硫酸质量 锌铜合金质量 342.10g 16.00g 357.70g 若不考虑干燥剂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计算: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生成氢气的质量. (2)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锌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反应,所以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质量就是氢气的质量进行解答; (2)根据氢气的质量求出该合金中锌的质量以及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1)依题意可得 氢气的质量=342.10g+16.00g﹣357.70g =0.4g 答:氢气的质量为0.4g (2)设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x. Zn+H2SO4 ═ZnSO4+H2↑ 65 2 16.00g×x 0.4g x=81.25% 答: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81.25%.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找出突破口,再结合方程式进行计算,可以得到问题答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