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含解析6
海南省三亚市华侨中学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都会增大,其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 C.生石灰 D.潮湿的铁钉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溶解氯化钠固体 C. 取用氢氧化钠固体 D. 取粉末状固体药品 3.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能源与环境 A. 氢气、氧气有可燃性﹣﹣﹣﹣作燃料 干冰升华吸热﹣﹣﹣作致冷剂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炼铁 氮气有稳定性﹣﹣﹣﹣作保护气 B. 太阳能、风能﹣﹣﹣可再生能源 煤、石油燃烧﹣﹣﹣无污染 车用乙醇汽油﹣减少污染 氢能﹣﹣﹣无污染 食品安全 安全知识 C. 假酒中毒﹣﹣﹣﹣甲醇引起 工业用盐中毒﹣﹣﹣亚硝酸钠引起 蒸馒头﹣﹣﹣加适量小苏打 除鱼胆汁苦味(酸性)﹣﹣﹣﹣纯碱溶液浸泡 D. 煤气中毒﹣﹣﹣由一氧化碳引起 瓦斯爆炸﹣﹣﹣由甲烷引起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A.A B.B C.C D.D 4.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泄露,迅速开启排风扇 B.室内起火,立即敞开门窗 C.煤矿井下停电,赶快引燃火把照明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先要做灯火试验 5.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新物质.下列物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棉花 B.葡萄糖 C.涤纶 D.聚乙烯 6.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 A.过滤 B.蒸发 C.蒸馏 D.结晶 7.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 B.各部分一样咸体现了溶液成份的均一性 C.饮用生理盐水可以为人体补充无机盐 D.水分子是保持NaCl性质的最小微粒 8.某密闭容器中盛有一定质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和一种未知物质R,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 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一氧化碳 R 反应前质量/g 80 2 1 0 46 反应后质量/g 0 46 55 28 x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值应为0 B.反应后的生成物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 C.增加氧气的量可减少生成物的种类 D.物质R中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9.科学家发现由C60制取的化合物M有抑制艾滋病毒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厦大化学家制得了C50,它与C60都是单质 B.某物质含有C50分子和C60分子,该物质是化合物 C.由C60制取化合物M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D.C60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10.为探究Zn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提供的试剂有:Zn、Cu、H2SO4溶液、ZnSO4溶液、CuS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两种试剂可实现实验目的 B.ZnSO4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C.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D.根据Zn和Cu的硬度能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1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入O2点燃 B NaOH固体 Na2CO3固体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 C KNO3溶液 KOH溶液 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过滤 D Cu(NO3)2溶液 AgNO3溶液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A.A B.B C.C D.D 12.反物质与自然界的正物质一旦接触,就会相互抵消而湮灭,并释放巨大能量.最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成功制造出数十个反氢原子,并利用特制的“磁瓶”(瓶中存在特殊磁场)成功地使这些具有一定磁性的反氢原子保存了较长时间,这是人类首次捕获到反物质.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正粒子的质量相等,电性相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氢原子是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B.“磁瓶”中的特殊磁场可防止反氢原子撞上磁瓶中的正物质发生湮灭现象 C.物质与反物质相遇而湮灭所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D.反物质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可能成为未来世界的新能源 13.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水的电解 B. 木炭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C.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过量的稀盐酸 14.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0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CO、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2和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和CO2,可能含有CO D.根据①④,可推断实验过程中一定有CO2生成 二、非选择题(共四小题,共58分)一),填空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15.从C、H、O、Cl、S、Na、Cu、等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用离子符号、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按下列要求填空. (1)硫酸铜中的阴离子 ; (2)胃液中含有的一种酸 ; (3)常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一种盐 . 16.填写下列符号中数字“3”的意义 NH3 .3N2 . 17.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好的认识各种现象,更轻松、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 (1)生态农庄开发和使用了新能源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燃烧产生的热可用于做饭、照明、取暖等.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煤燃烧排放到空气中的主要有害气体是二氧化硫,它遇水后能形成“酸雨”,“酸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举例说明 ;为了防止“酸雨的产生”,方法之一是燃煤前向煤中掺入 ,对煤进行脱硫. 18.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肠胃中与水作用,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化学式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合格的奶粉中每100克中约含18克蛋白质,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百分之十六,则100克合格的奶粉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克. 19.现在有一些食品包装袋内使用了“双吸剂”﹣﹣﹣铁粉.原因是铁粉生锈时不但能消耗水还能与 反应,而且由于铁锈具有 的结构,使更多的气体被吸收,可以更好的防止食品腐败.研究还发现自行车在夏天比冬天更易生锈,这说明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实际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很多,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加快或减慢化学速率的实例有 . 20.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但铝制的高压电缆却很耐腐蚀,说明原因. 21.若将少量生石灰加入到某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保持温度不变,所得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相比会有变化吗?(有变化的需要指出是变大还是变小) 22.(12分)(2016•海南校级模拟)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友情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2)写出一个初中化学中用装置C制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此气体可选用的一种装置是 ,利用E装置还能收集的一种气体是 (写化学式) (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图2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如果用图2所示的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 端管口通入(填“A”或“B”). 23.(10分)(2016•海南校级模拟)某同学称取放置已久的烧碱样品50g,完全溶于150g水中;再加入200g稀盐酸(足量)充分搅拌到不再放出气体为止,称量溶液的质量为395.6g.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该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016年海南省三亚市华侨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都会增大,其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 C.生石灰 D.潮湿的铁钉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根据四种物质的性质,分析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找到未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即可 【解答】解: A、浓硫酸易吸水自身的浓度降低,无化学变化发生,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并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发生了化学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C、生石灰易吸水变成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变化,故此选项错误; D、潮湿的铁钉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生锈,发生了化学变化,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是四种物质性质的考查,解答时明确其质量增加的原因,并知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即可正确解答.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溶解氯化钠固体 C. 取用氢氧化钠固体 D. 取粉末状固体药品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分析】A、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B、溶解氯化钠固体,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加速溶解; C、取用药品,不能用手,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污染药品及腐蚀手; D、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 【解答】解: A、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注意安全,图中操作正确,故A正确; B、溶解氯化钠固体,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加速溶解,图中操作正确,故B正确; C、取用药品,不能用手,氢氧化钠是强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腐蚀手,故C错误. D、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能源与环境 A. 氢气、氧气有可燃性﹣﹣﹣﹣作燃料 干冰升华吸热﹣﹣﹣作致冷剂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炼铁 氮气有稳定性﹣﹣﹣﹣作保护气 B. 太阳能、风能﹣﹣﹣可再生能源 煤、石油燃烧﹣﹣﹣无污染 车用乙醇汽油﹣减少污染 氢能﹣﹣﹣无污染 食品安全 安全知识 C. 假酒中毒﹣﹣﹣﹣甲醇引起 工业用盐中毒﹣﹣﹣亚硝酸钠引起 蒸馒头﹣﹣﹣加适量小苏打 除鱼胆汁苦味(酸性)﹣﹣﹣﹣纯碱溶液浸泡 D. 煤气中毒﹣﹣﹣由一氧化碳引起 瓦斯爆炸﹣﹣﹣由甲烷引起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A.A B.B C.C D.D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一氧化碳的毒性;常用盐的用途;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分析】A、根据氢气、氧气、干冰、一氧化碳、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判断. B、根据太阳能、风能、煤、石油、氢气燃烧后的产物判断. C、根据甲醇、亚硝酸钠的毒性纯碱的碱性判断. D、根据煤气、瓦斯的成分氢氧化钠的强碱性判断. 【解答】解:A、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错 B、煤、石油燃烧不充分燃烧会生成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有污染;故错 C、甲醇、亚硝酸钠具有毒性纯碱具有碱性;故对 D、浓硫酸占到皮肤上应用弱碱性溶液冲洗不能用强碱氢氧化钠;故错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考查必是热点之一. 4.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泄露,迅速开启排风扇 B.室内起火,立即敞开门窗 C.煤矿井下停电,赶快引燃火把照明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先要做灯火试验 【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B、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判断. C、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供给呼吸判断. 【解答】解:A、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启排风扇可能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所以错误. B、室内起火,立即敞开门窗,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所以错误. C、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引燃火把照明会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所以错误.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在菜窖中,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含量过高会使人窒息死亡,所以正确. 故选D. 【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5.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新物质.下列物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棉花 B.葡萄糖 C.涤纶 D.聚乙烯 【考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分析】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首先是天然其次要求是高分子,涤纶及聚乙烯均属人工合成物质不在天然之列,葡萄糖属有机物而不是高分子材料. 【解答】解:经分析知棉花、葡萄糖自然界存在,但葡萄糖不属于高分子材料,涤纶、聚乙烯属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判断是否天然及是否属高分子材料. 6.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 A.过滤 B.蒸发 C.蒸馏 D.结晶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不溶性杂质不会透过滤纸,溶液会通过滤纸进行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剂成比例进行分析, C、根据蒸馏的原理进行分析, D、根据结晶的原理判断, 【解答】解:A、过滤只能将没有溶解的固体物质和溶液进行分离,而饱和溶液中溶质是均匀的分布在溶剂中的,不能够分离,故A错误, B、饱和的氯化钠溶液随着溶剂的蒸发,固体会逐渐的析出,故B正确, C、蒸馏是将水提纯的一个过程,将水分离出来,氯化钠就随之析出了,故C正确, D、结晶是将水分蒸发使晶体析出的过程,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体主要考查了在利用过滤、蒸发、蒸馏、结晶等提纯物质时的适用范围. 7.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 B.各部分一样咸体现了溶液成份的均一性 C.饮用生理盐水可以为人体补充无机盐 D.水分子是保持NaCl性质的最小微粒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分析】根据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液体与液体混合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有水的水一定是溶剂,还要根据溶液具有的特点:均一、稳定、混合物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A、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于水,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故A正确; B、溶液具有均一性即各部分性质相同,即各部分一样咸,故B正确; C、生理盐水中的氯化钠属于无机盐所以饮用生理盐水可以为人体补充无机盐,故C正确; D、保持NaCl性质的最小微粒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了解溶液的特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 8.某密闭容器中盛有一定质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和一种未知物质R,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 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一氧化碳 R 反应前质量/g 80 2 1 0 46 反应后质量/g 0 46 55 28 x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值应为0 B.反应后的生成物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 C.增加氧气的量可减少生成物的种类 D.物质R中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物质质量的增减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从而得出x的值,再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物质的质量可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中数据可知:氧气的质量减少了80g﹣0g=80g,可确定氧气是反应物. 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了46g﹣2g=44g,可确定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水蒸气的质量增加了55g﹣1g=54g,可确定水蒸气是生成物;一氧化碳的质量增加了28g﹣0g=28g,可确定一氧化碳是生成物.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0g,生成物二氧化碳、水蒸气、一氧化碳的质量之和是44g+54g+28g=126g,故R属于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为46g,所以x值为0;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A选项的分析,反应后的生成物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题意可以看出,R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增加氧气的量可使R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减少生成物的种类,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因反应物中的氧气里只含氧元素,因此生成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R,即R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反应可表示为:R+O2→CO2+H2O+CO,其中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44g×=44g,水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54g×=48g,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28g×=16g,即生成物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44g+48g+16g=108g,大于氧气的消耗量,所以R一定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认真分析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科学家发现由C60制取的化合物M有抑制艾滋病毒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厦大化学家制得了C50,它与C60都是单质 B.某物质含有C50分子和C60分子,该物质是化合物 C.由C60制取化合物M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D.C60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由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解答】解:A、C50与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B、含有C50分子和C60分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 C、由C60制取化合物M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D、C60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0.为探究Zn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提供的试剂有:Zn、Cu、H2SO4溶液、ZnSO4溶液、CuS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两种试剂可实现实验目的 B.ZnSO4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C.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D.根据Zn和Cu的硬度能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考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分析】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是金属性质的而一个重要方面.金属活动强弱可以通过不同的而金属是否能够与同种试剂反应和反应的快慢,也可以借助其中一种金属与另外金属对应的盐是否反应来获得结论. 【解答】解:对于Zn和Cu的金属活动性的探究,题目给予了Zn、Cu、H2SO4溶液、ZnSO4溶液、CuSO4溶液. 我们可以设计出的方案有:①Zn、Cu、H2SO4溶液,Zn+H2SO4=ZnSO4+H2↑ 得出Zn>H,Cu+H2SO4不反应得出H>Cu,故Zn>Cu; ②Zn、CuSO4溶液,Zn+CuSO4=ZnSO4+Cu,得出Zn>Cu; ③Cu、ZnSO4溶液,Cu+ZnSO4不反应,得出Zn>Cu.金属若与另一金属对应的盐反应,则该金属比后者活泼;若不反应,则后者比前者活泼. A、选用两种试剂可实现实验目的.选用两种(不是任选的)如我们上面分析的②③情况都能够实现目的,正确; B、ZnSO4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ZnSO4溶液中加入Cu不能反应,但是能够得出金属活动性强弱,错误. C、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上面的分析我们设计了三种方案,错误. D、根据Zn和Cu的硬度能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金属硬度属于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活动性无关,错误. 故答案:A. 【点评】金属活动顺序通过金属的反应与否都能够下结论,不只建立在反应基础上的. 1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入O2点燃 B NaOH固体 Na2CO3固体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 C KNO3溶液 KOH溶液 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过滤 D Cu(NO3)2溶液 AgNO3溶液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本题属于除杂质题,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对于本题中的杂质一氧化碳,可以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NaOH固体和Na2CO3固体都与盐酸反应;KOH溶液与适量的CuSO4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钾,硫酸钾是新杂质;AgNO3溶液与铜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然后过滤即可. 【解答】解:A、二氧化碳多,一氧化碳少,无法点燃,故选项错误; B、NaOH固体和Na2CO3固体都与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C、KOH溶液与适量的CuSO4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钾,硫酸钾是新杂质,故选项错误; D、AgNO3溶液与铜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然后过滤即可,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是中考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题型.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除杂质的条件,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还要加强记忆除去常用离子的方法和物质的溶解性,从而突破难点,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12.反物质与自然界的正物质一旦接触,就会相互抵消而湮灭,并释放巨大能量.最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成功制造出数十个反氢原子,并利用特制的“磁瓶”(瓶中存在特殊磁场)成功地使这些具有一定磁性的反氢原子保存了较长时间,这是人类首次捕获到反物质.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正粒子的质量相等,电性相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氢原子是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B.“磁瓶”中的特殊磁场可防止反氢原子撞上磁瓶中的正物质发生湮灭现象 C.物质与反物质相遇而湮灭所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D.反物质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可能成为未来世界的新能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A、根据题意分析反氢原子的构成; B、根据题意分析“磁瓶”中的特殊磁场的作; C、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分析; D、根据反应能放出大的能量分析.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反氢原子是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的,故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磁瓶”中的特殊磁场可防止反氢原子撞上瓶壁而与瓶壁中的正物质发生湮灭现象,故B正确; C、由于反物质与自然界的正物质一旦接触,就会相互抵消而湮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反物质与自然界的正物质一旦接触,就会相互抵消而湮灭,并发生爆炸同时放出巨大能量,可能成为未来世界的新能源,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新信息题,有一定难度,结合原子的构成,化学反应的特征,能源等知识考查同学们对题中的新信息的处理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13.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水的电解 B. 木炭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C.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过量的稀盐酸 【考点】电解水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酸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运用电解水不可能立刻分解解答. B、运用木炭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立刻生成二氧化碳并且随着木炭的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多直到木炭燃尽解答. C、运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加热一会才能产生氧气解答. D、运用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解答. 【解答】解:A、电解水不可能立刻分解,从图示看开始就产生气体,故A不正确. B、木炭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立刻生成二氧化碳并且随着木炭的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多直到木炭燃尽,从图中看二氧化碳质量不变应该不断增加,故B不正确.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加热一会才能产生氧气,从图象看不应该开始就生成氧气,故答案C不正确. D、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一开始不生成气体,故答案D正确. 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是数形结合的题目,关键抓住起点和图象的走向,掌握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14.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0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CO、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2和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和CO2,可能含有CO D.根据①④,可推断实验过程中一定有CO2生成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赤热的碳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体积增大一倍;能使氧化铜变红色的气体具有还原性;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各气体的性质进行推导验证.(气体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体积相同,分子数也就相同) 【解答】解:碳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一氧化碳,会使气体体积增大一倍,根据①可知,混合气通过碳后气体体积不变,可以知道混合气中一定不含二氧化碳,通过氧化铜后,固体变成红色,说明混合气中存在还原性气体,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通过氧化铜后生成了水,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氢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所以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一定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故B正确, 通过①的分析可以确定混合气中没有二氧化碳,根据④的分析可知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二、非选择题(共四小题,共58分)一),填空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15.从C、H、O、Cl、S、Na、Cu、等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用离子符号、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按下列要求填空. (1)硫酸铜中的阴离子 SO42﹣ ; (2)胃液中含有的一种酸 HCl ; (3)常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一种盐 Na2CO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硫酸铜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 (2)胃液中含有的一种酸是盐酸,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3)常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一种盐是碳酸钠,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硫酸铜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O42﹣. (2)胃液中含有的一种酸是盐酸,其化学式为:HCl. (3)常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一种盐是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 故答案为:(1)SO42﹣;(2)HCl;(3)Na2C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填写下列符号中数字“3”的意义 NH3 每个氨分子含3个氢原子 .3N2 氮分子的个数为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解答】解: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NH3中的“3”表示每个氨分子含3个氢原子. 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N2中的“3”表示氮分子的个数为3. 故答案为:每个氨分子含3个氢原子;氮分子的个数为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7.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好的认识各种现象,更轻松、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 (1)生态农庄开发和使用了新能源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燃烧产生的热可用于做饭、照明、取暖等.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2)煤燃烧排放到空气中的主要有害气体是二氧化硫,它遇水后能形成“酸雨”,“酸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举例说明 酸雨能够影响植物生长,腐蚀金属制品,破坏大理石建筑物等 ;为了防止“酸雨的产生”,方法之一是燃煤前向煤中掺入 生石灰(或石灰石) ,对煤进行脱硫.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甲烷属于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溶于雨水时,能和水反应生成酸,当溶有酸的雨水的酸性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酸雨,酸雨能够腐蚀建筑物,毁坏森林树木,酸化水体、土壤等. 煤燃烧时,含有的硫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和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 【解答】解: (1)甲烷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故填:CH4+2O2 CO2+2H2O. (2)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含有亚硫酸或硫酸的雨水,当 pH<5.6时就形成酸雨,酸雨能够影响植物生长,腐蚀金属制品,破坏大理石建筑物等. 故填:酸雨能够影响植物生长,腐蚀金属制品,破坏大理石建筑物等. 在煤中加入生石灰或石灰石时,煤燃烧产生的高温能使石灰石分解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生石灰能和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从而防止二氧化硫进入空气中. 故填:生石灰(或石灰石). 答案: (1)CH4+2O2 CO2+2H2O. (2)酸雨能够影响植物生长,腐蚀金属制品,破坏大理石建筑物等;生石灰(或石灰石). 【点评】解题时的关键抓住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及其性质并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 18.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肠胃中与水作用,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化学式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C:O:H:S:N的质量比为60:32:11:32:14 (2)合格的奶粉中每100克中约含18克蛋白质,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百分之十六,则100克合格的奶粉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2.88 克.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物质的质量和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元素的质量. 【解答】解:(1)蛋氨酸中C:O:H:S:N的质量比为(12×5):(16×2):(1×11):32:14=60:32:11:32:14. (2)每100g合格奶粉中氮元素的质量为18g×16%=2.88g. 故答案为:(1)C:O:H:S:N的质量比为60:32:11:32:14;(2)2.88.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现在有一些食品包装袋内使用了“双吸剂”﹣﹣﹣铁粉.原因是铁粉生锈时不但能消耗水还能与 氧气 反应,而且由于铁锈具有 疏松多孔 的结构,使更多的气体被吸收,可以更好的防止食品腐败.研究还发现自行车在夏天比冬天更易生锈,这说明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实际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很多,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加快或减慢化学速率的实例有 在金属的表面刷油漆等 .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铁锈的主要成分. 【分析】铁生锈生锈的必要条件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铁锈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使更多的气体被吸收,可以更好的防止食品腐败,因此铁粉可以做“双吸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与温度、湿度有关;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酸碱度有关;与催化剂有关等.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加快或者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有:在金属的表面刷油漆;在暖气片上涂“银粉”;改变内部结构形成不锈钢等. 【解答】解: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使更多的气体被吸收,可以更好的防止食品腐败,因此铁粉可以做“双吸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酸碱度有关;与催化剂有关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有:在金属的表面刷油漆等. 故答案为:氧气;疏松多孔;在金属的表面刷油漆等.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铁生锈的条件及其防护,既考查了生锈的条件和铁锈的结构特征,又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应用实例,综合性比较强.本题也使学生认识的铁生锈有利的一面,使学生能够辩证的看问题.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把握.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20.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但铝制的高压电缆却很耐腐蚀,说明原因.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通常情况下,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解答】解:虽然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但是铝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会在铝制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从而防止里面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的高压电缆却很耐腐蚀. 【点评】铝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会形成保护膜,铁和氧气反应生成的铁锈不能形成保护膜,要注意区分理解. 21.若将少量生石灰加入到某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保持温度不变,所得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相比会有变化吗?(有变化的需要指出是变大还是变小)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某温度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后,CaO与H2O生成Ca(OH)2,溶剂水的质量减少;溶剂减少,溶质析出. 【解答】解:将少量生石灰加入到某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保持温度不变,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得水的质量减少,所以原来溶解的氢氧化钙要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减少,由于温度,所以仍旧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减少;不变. 【点评】熟记固体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并知道是如何影响的. 22.(12分)(2016•海南校级模拟)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友情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集气瓶 (2)写出一个初中化学中用装置C制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收集此气体可选用的一种装置是 D或E ,利用E装置还能收集的一种气体是 C02 (写化学式) (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图2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A ;如果用图2所示的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 B 端管口通入(填“A”或“B”).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分析】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也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因此不需要加热;如果用图2所示的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短管进入,因为乙炔的密度比空气小. 【解答】解:(1)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集气瓶;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也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D或E;C02; (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因此不需要加热;如果用图2所示的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短管进入,因为乙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A;B;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3.(10分)(2016•海南校级模拟)某同学称取放置已久的烧碱样品50g,完全溶于150g水中;再加入200g稀盐酸(足量)充分搅拌到不再放出气体为止,称量溶液的质量为395.6g.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 g. (2)该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生成CO2的质量就是溶液减少的质量.然后根据CO2的质量就可以求出烧碱变质后生成碳酸钠的质量,用烧碱样品的质量减去碳酸钠的质量就是样品中NaOH的质量,根据公式×100%即可求出其质量分数.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50g+150g+200g﹣395.6g=4.4g 故答案为:4.4 设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4.4g x=10.6g 则样品中NaOH的质量为:50g﹣10.6g=39.4g 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00%=78.8% 答:该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78.8% 【点评】在该类型的化学计算题中溶液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气体的质量.将气体的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然后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