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中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问题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中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问题集

中考中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问题集 ‎1、阅读下面短文:如图1,△ABC是直角三角形,∠C=900,现将△ABC补成矩形,使得△ABC的两个顶点为矩形一边的两个端点,第三个顶点落在这一边的对边上,那么符合要求的巨型可以画两个:矩形ACBD和矩形AEFB(如图2)。‎ 解答问题:‎ ① 设图2中矩形ACBD和矩形AEFB的面积分别记作m、n,则比较m__n(填入“>”、“=”、“<”);‎ ‎②如图3,△ABC是钝角三角形,按短文中的要求补成矩形,那么符合要求的矩形可以画( )个,在图3上画出;‎ ‎③如图4,△ABC是锐角三角形且三边满足BC>AC>AB,按短文中的要求把它补成矩形,则符合要求的矩形可以画出( )个,在图4上画出;‎ ‎④在③中画出的矩形中,哪一个矩形的周长最小?为什么?(2002,陕西)‎ ‎ A A D ‎ A ‎ E ‎ ‎ C B C B A B B ‎ C C ‎ F ‎2、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ABC和△ACD拼成菱形ABCD。把一个含600 角的三角尺与这个菱形叠合,使三角尺的600角的顶点与点A重合,两边分别与AB、AC重合。将三角尺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 ‎(1)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相交于点E、F时(如图①),通过观察和测量BE、CF的长度,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 ‎(2)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F时(如图②),你在①中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2004,河北课改实验区)‎ ‎ A D F ‎ F ‎ A D ‎ B E C ‎ ‎ B C E ‎3、据我国古代《周髀算经》记载,公元前1120年商高对周公说,将一根直尺折成一个直角,两端连结得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三、股是四,那么弦是五。后人概括为“勾三、股四、弦五”。‎ (1) 观察:3,4,5;5,12,13;7,24,25;……,发现这些勾股数的勾都是奇数,且从3起就没有间断过。计算,并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分别写出7,24,25的股和弦的算式;‎ (2) 根据(1)的规律,用n(n为奇数且n≥3)的代数式来表示所有这些勾股数的勾、股、弦,合理猜想它们之间两种相等关系并对其中一种猜想加以证明;‎ (3) 继续观察4,3,5;6,8,10;8,15,17;……,可以发现各组的第一个数都是偶数,且从4起也没有间断过,运用类似上述探索的方法,直接用m(m为偶数且 m>4)的代数式来表示它们的股和弦。(2004,福建三明)‎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在对角线AC上,且AE=CF,请你以F为一端点和图中以标明字母的某点连成一条新线段,猜想并证明它和图中已有的某一条线段相等(只须证明一组线段相等即可) A D (1) 连结____;‎ ‎(2)猜想____=____; ‎ ‎(3)证明:_____。 B C (2003,北京)‎ ‎5、已知:如图①,E、F、G、H按照AE=CG,BF=DH,BF=nAE(n是正整数)的关系,分别在两邻边长a、na的矩形ABCD各边上运动。设AE=x,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S。‎ (1) 当n=1、2时如图②、③,观察运动情况,写出四边形EFGH各顶点运动到何位置,使S=S矩形ABCD?‎ (2) 当n=3时,如图④,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探索S随x增大而变化的规律;猜想四边形EFGH各顶点运动到何位置,使S=S矩形ABCD;‎ (3) 当n=k(k≥1)时,你所得到的规律与猜想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A na H D A H D ‎ a a ‎ E G E G ‎ B F C B F C ‎ 如图①          如图②‎ ‎ A H ‎2a D A H ‎3a D ‎ a ‎ E G E G ‎ B C B C ‎ F F ‎ 如图③ 如图④ (2003,福建三明)‎ ‎ 6、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E、F分别是BC、AD上的点(但不与顶点重合),若EF将矩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设AB=a,AD=b,BE=x。‎ (1) 求证:AF=EC;‎ (2) 用剪刀将该纸片沿直线EF剪开后,再将梯形纸片ABEF沿AB对称翻折,平移拼接在梯形ECDF的下方,使一底边重合,一腰落在DC的延长线上,拼接后,下方梯形记作EE’B’C。‎ ‎①当x:b为何值时,直线E’E经过原矩形的一个顶点?‎ ‎②在直线E’E经过原矩形的一个顶点的情形下,连结BE’,直线 BE’与EF是否平行?你若认为平行,请给予证明;你若认为不平行,试探究当a与b有何种关系,它们就垂直?(2003,江西)‎ ‎ A F D A D ‎ B C B C ‎ E (备用图)‎ ‎7、如图,已知△ABC,△DCE,△FEG是三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底边BC、CE、EG在同一直线上,且AB=√3,BC=1,连结BF,分别脚AC、DC、DE于点P、、Q、R。‎ (1) 求证:△BFG∽△FEG,并求出BF的长。‎ (2) 观察图形,请你提出一个与动点P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解答。(2004,南昌)‎ A D F ‎ Q R ‎ P ‎ B G ‎ C E ‎8、如图①,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则不难证明S1= S2+ S3。‎ (1) 如图②,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那么S1,S2,S3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必证明)‎ (2) 如图③,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向外作三个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请你确定S1,S2,S3之间关系并加以证明;‎ (3) 若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向外作三个一般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为使S1,S2,S3之间仍具有与(2)相同的关系,所作三角形应满足什么条件?证明你的结论;‎ (4) 类比(1)、(2)、(3)的结论,请你总结出一个更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 ‎ (2004,四川资阳)‎ ‎9、四边形是大家最熟悉的图形之一,我们已经发现了它的许多性质。只要善于观察,乐于探索,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结论。‎ (1) 四边形一条对角线上任意一点与另外两个顶点的连线,将四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如图①),其中相对的两对三角形的面积之积相等。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试试看。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O是对角线BD上任意一点(如图①)。‎ 求证:S△OBC·S△OAD=S△OAB·S△OCD。‎ (2) 在三角形中(如图②),你能能否归纳类似的结论?若能,写出你猜想的结论,并证明;若不能,说明理由。(2004,青岛)‎ ‎ A B ‎ D O ‎ O ‎ A D C ‎ B C ‎ ‎ ‎ ‎10、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先做下面的“循环分割操作”。然后再探索规律:图(1)是一等腰梯形纸片,其腰长与上底相等,且底角分别是600和1200,按要求开始操作(每次分割,纸片均不得留有剩余)。‎ ‎ 1200‎ ‎ 600‎ ‎ 图(1) 图(2)‎ 第一次分割:先将原等腰梯形纸片分割成3个全等的正三角形,然后将分割出的一个正三角形分割成3个全等的等腰梯形;‎ 第二次分割:先将上次分割出的3个等腰梯形中的一个分割成3个全等的正三角形,然后将刚分割出的一个正三角形分割成3个全等的等腰梯形,以后按第2次分割的方法进行下去……‎ ‎(1)请你在图(2)中画出一次分割的方案图;‎ ‎(2)若原等腰梯形的面积为a,请你通过操作、观察,将第2次、第3次分割后所得的一个最小等腰梯形面积分别填入下表:‎ 分割次数( n)‎ ‎1‎ ‎2‎ ‎3‎ ‎……‎ 一个最小等腰梯形面积(S)‎ ‎(3)请你猜想,分割所得的一个最小梯形的面积S与分割次数n有何关系?‎ ‎(2004,湖北三市一企)‎ ‎11、正方形通过剪切可以拼成三角形,方法如下:‎ ‎ ②‎ ‎        ①         ① ②‎ ‎   图(1) 如图(2) 如图(3)‎ 仿上用图示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2),对直角三角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等面积的矩形。‎ ‎(2)如图(3),对任意三角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等面积的矩形。 (2004,安徽)‎ ‎12、数学课上,老师出示如图和下面框中条件:‎ 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O为坐标原点,A点坐标为(1,0),点B在x轴上且在点A的右侧,AB=OA。过点A和B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二次函数y=x2的图象于点C和D。直线OC交BD于点M,直线CD交y轴于点H。记点C、D的横坐标分别为xC、xD,点H的纵坐标为yH。‎ 同学发现两个结论:①S△CMD:S梯形ABMC=2:3;②数值相等关系:xC·xD=-yH。‎ ‎(1)请你验证结论①和结论②成立;‎ ‎(2)请你研究:如果将上述框中的条件“A点坐标为(1,0)”改为“A点坐标为(t,0),(t>0)”,其它条件不变,结论①是否仍然成立?(说明理由)‎ ‎ (3)进一步研究:如果将上述框中的条件“A点坐标为(1,0)”改为“A点坐标为(t,0),(t>0)”,又将条件“y=x‎2”‎改为“y=ax2(a>0)”,其它条件不变,那么xC、xD和yH有怎样的数值关系?(写出结果并说明理由)(2004,上海)‎ ‎ y ‎ ‎ ‎ D ‎ M ‎ C ‎ O A B x ‎ H ‎13、阅读材料,解答问题。‎ ‎ 材料:“小聪设计的一个电子游戏是:一电子跳蚤从P1(-3,9)开始,按点的横坐标依次增加1的规律,在抛物线y=x2上向右跳动,得到点P2、P3、P4、P5……(如图1所示)。过P1、P2、P3分别作P1H1、P2H2、P3H3垂直于x轴,垂足分别为H1、H2、H3,则S△P1P2P3=S梯形P1H1H2P2-S梯形P2H2H3P3=,即△P1P2P3的面积为1。”问题:‎ (1) 求四边形P1P2P3P4和四边形P2P3P4P5的面积(要求:写出其中一个四边形面积的求解过程,另一个直接写出答案);‎ (2) 猜想四边形Pn-1PnPn+1Pn+2的面积,并说明理由(利用图2);‎ (3) 若将抛物线y=x2改为抛物线y=x2+bx+c,其他条件不变,猜想四边形Pn-1PnPn+1Pn+2的面积(直接写出答案)。 (2004,大连)‎ ‎ P1 y P7 y ‎ Pn+2‎ ‎ P2 P6 Pn+1‎ ‎ Pn ‎ P3 P5 Pn-1‎ ‎ X y ‎ -3 –2 –1 0(P4) O ‎ 图1 图2‎ ‎14、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M是半径OA的中点,点P在线段AM上运动(不与点M重合),点Q在半圆O 上运动,且保持PQ=PO,过点Q作◎O的切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C。‎ ‎(1)当∠QPA=600时,请你对△QCP的形状做出猜想,并给予证明;‎ ‎(2)当QP⊥AB时,△QCP的形状是______三角形;‎ ‎(3)由(1)、(2)得出的结论,请你进一步猜想当点P在线段AM上运动到任何位置时,△QCP一定是______三角形。(2003,吉林)‎ ‎ Q ‎ C A P M B ‎15、如图,已知AB是圆O的直径,AP为过点A的切线。在弧AB上任取一点C(点C与A、B不重合),过点C作圆的切线CD交AP于点D;过点C作CE⊥AB,垂足为E。连结BD,交CE于点F。‎ ‎ (1)当点C为弧AB中点时(如图1),求证:CF=EF;‎ ‎ (2)当点C不是弧AB的中点(如图2),试判断CF与EF的相等关系是否保持不变,并证明你的结论。(2001,苏州)‎ ‎ P ‎ D C P ‎ C ‎ F D F ‎ A O(E) B A E O B ‎ 图1 图2‎ ‎16、问题:要将一块直径为‎2cm 的半圆形铁皮加工成一个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一个圆锥的底面。‎ 操作:方案一:在图甲中,设计一个使得圆锥底面最大,半圆形铁皮得以最充分利用的方案(要求:画示意图);‎ ‎ 方案二:在图乙中,设计一个使得圆柱两个底面最大,半圆形铁皮得以最充分利用的方案(要求:画示意图)。‎ 探究:(1)求方案一中圆锥底面的半径;‎ ‎ (2)求方案二中圆锥底面及圆柱底面的半径;‎ ‎ (3)设方案二中半圆圆心为O,圆柱两个底面的圆心为O1,O2,圆锥底面的圆心为O3,试判断以O1 、O2、O3、O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并加以证明。‎ ‎(2003,大连)‎ ‎ A O B A O B ‎ 图甲 图乙 ‎17、如图a,⊙O1、⊙O2内切于点P,C是⊙O1上任一点(与点P不重合)。‎ ‎ 实验操作:将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C上,一条直角边经过点O1,另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交⊙O2于点A、B,直线PA、PB分别交⊙O1于点E、F,连结CE(图b是实验操作备用图)。‎ ‎ 探究:(1)你发现弧CE、弧CF有什么关系?用你学过的数学知识证明你的发现;‎ ‎ (2)你发现线段CE、PE、BF有怎样的比例关系?证明你的发现。‎ ‎(2004,大连)‎ ‎ P ‎ ‎ P ‎ O1 ‎ ‎ O1 ‎ ‎ O1 P O2‎ ‎ O2 O2‎ ‎ 图c ‎ 图a 图b ‎ ‎18、将正方形ABCD折叠,使得顶点A与CD边上的点M重合,折痕交AD于E,交BC于F,边AB折叠后与BC边交于点G(如图)。‎ ‎(1)如果M为CD中点,求证:DE:DM:EM=3:4:5;‎ ‎(2)如果M为CD边上任意一点,设AB=‎2a,问△CMG的周长是否与点M的位置有关系?若有关,请把△CNG的周长用含DM的长x的代数式表示;若无关,请说明理由。‎ ‎(2004,无锡)‎ ‎ D M C ‎ E G ‎ H ‎ F ‎ A B ‎19、如图,⊙O与⊙O1外切于点T,PT为其内公切线,AB为其公切线,且A、B为切点,AB与PT相交于点P,根据图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及线段,请写出一个正确结论,并加以证明。 (2001,杭州)‎ ‎ A P ‎ B ‎ O T O1‎ ‎20、如图,有一块塑料矩形模料ABCD,长为‎10cm,宽为‎4cm,将你手中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PHF的直角顶点P落在AD边上(不与A、D重合),在AD上适当移动三角板顶点P。‎ ‎ (1)能否使你的三角板两直角边分别通过点B、C?若能,请你求出这时AP的长;若不能,说明理由。‎ ‎ (2)再次移动三角板位置,使三角板顶点P在AD上移动,直角边PH始终通过点B,另一直角边PF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Q,与BC交于点E,能否使CE=‎2cm?若能,请求出这时AP的长;若不能,说明理由。 (2004,重庆北碚)‎ ‎ A P D ‎ B C ‎ F ‎ H ‎21、如图,∠BAC=900,AB=AC。直线l与以AB为直径的圆切于B。点E是圆上异于A、B的任意一点。直线AE与l相交于点D。‎ ‎ (1)如果AD=10,BD=6,求DE的长;‎ ‎ (2)连结CE,过点E作CE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F,当点E在什么位置时,相应的F位于线段AB上、线段AB的延长线上(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无论点E如何变化,总有BD=BF。请你就上述三种情况任选一种说明理由。 (2004,河北)‎ ‎ l ‎ C ‎ D ‎ E ‎ A F O B ‎22、如图,⊙O的直径DF与弦AB交于点E,C为⊙O外一点,CB⊥AB,G是直线CD上一点,∠ADG=∠ABD。求证:AD·CE=DE·DF 说明:(1)如果你经过反复探索,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请你把探索过程中的某种思路过程写出来(要求至少写3步)‎ ‎ (2)在你经过说明(1)的过程之后,可以从下列①、②、③中选取一个补充或更换已知条件,完成你的证明。①∠CDB=∠CEB;②AD∥EC;③∠DEC=∠ADF且∠CDF=900。‎ ‎(2004,大连)‎ ‎ C ‎ D ‎ G A E B ‎ O ‎ F ‎23、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在对角线AC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与射线DC相交于点Q。‎ ‎ 探究: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 ‎(1)当点Q在边CD上时,线段PQ与线段PB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的结论;‎ ‎ ‎ ‎ (2)当点Q在边CD上时,设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 (3)当点P在线段AC上滑动时,△PCQ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Q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图1、图2、图3的形状大小相同,图1供操作、实验用,图2、图3备用)‎ ‎(2002,上海)‎ ‎ A D A D A D ‎ B C B C B C ‎24、取一张矩形的纸进行折叠,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 B C E C E C A B E C ‎ M N M B’ N B’ N M B’ N ‎ 1 2‎ ‎ A D A D F D A F D ‎ 图1 图2 图3 图4‎ 第一步:先把矩形ABCD对折,折痕为MN,如图1;‎ 第二步:再把B点叠在折痕线MN上,折痕为AE,点B在MN上的对应点为B’,得到Rt△AB’E,如图2;‎ 第三步:沿EB’线折叠得到折痕EF,如图3。‎ 利用展开图4探究:‎ ‎ (1)△AEF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 ‎ (2)对于任一矩形,按照上述方法是否都能折出这种三角形?请说明理由。(2003,陕西)‎ ‎25、已知:AB为⊙O的直径,P为AB延长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O的切线,设切点为C。‎ ‎ (1)当点P在AB的延长线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时,连结AC,作∠AP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请你测量出∠CDP的度数;‎ ‎ (2)当点P在AB的延长线上的位置如图2、如图3所示时,连结AC,请你分别在这两个图中用尺规作∠APC的平分线(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设此角平分线交AC于点D,然后在着两个图中分别测量出∠CDP的度数;‎ ‎ 猜想:∠CDP的度数是否随点P在AB延长线上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请对你的猜想加以证明。‎ ‎ C C C ‎ D ‎ ‎ A O B P A O B P A O B P ‎ 图1 图2 图3‎ ‎26、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AB=k(k是整数),正△PAE的顶点P在正方形内,顶点E在边AB上,且AE=1,将△PAE在正方形内按图①中所示的方式,沿着正方形的边AB、BC、CD、DA、AB、……连续地翻转n 次,使顶点P第一次回到原来起始位置。‎ ‎ D C ‎ P P P ‎ …‎ ‎ A E C A E A E ‎ ‎ 图① 图②‎ ‎(1)如果我们把正方形ABCD的边展开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一翻转过程可以看作是△PAE在直线上作连续翻转运动。图②是k=1时,△PAE沿正方形的边连续翻转过程的展开示意图,请你探索:若k=1时,则△PAE沿正方形的边连续翻转的次数n=____时,顶点P第一次回到原来的起始位置。‎ ‎ (2)若k=2,则n=____时,顶点P第一次回到原来起始位置;若k=3时,则n=___时,顶点P第一次回到原来的起始位置。‎ ‎ (3)请你猜测:使顶点P第一次回到原来起始位置的n值与k之间的关系(请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n)。 (2005,无锡)‎ ‎26、某学习小组在探索“各内角都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是否为正多边形”时,进行如下讨论:甲同学:这种多边形不一定是正多边形,如圆内接矩形;‎ 乙同学:我发现边数是6时,它也不一定是正多边形。如图1,△ABC是正三角形,AD=BE=CF,可以证明六边形ADBECF的各内角相等,但未必是正多边形;‎ 丙同学:我能证明边数是5时,它是正多边形。我猜想,边数是7时,它可能是正多边形。……‎ ‎ (1)请你说明乙同学构造的六边形的各内角相等;‎ ‎ (2)请你证明,各内角都相等的圆内接七边形ABCDEFG(如图2)是正七边形。‎ ‎ (3)根据以上的探索过程,提出你的猜想(不必证明) (2002,安徽)‎ ‎ A A ‎ D B G ‎ F C ‎ B C D F ‎ E E ‎ 图1 图2‎ ‎27、已知抛物线y=-(x-m)2+1与x轴的交点为A、B(B在A的右边),与y轴的交点为C。‎ ‎ (1)写出m=1时与抛物线有关的三个正确结论;‎ ‎ (2)当点B在原点的右边,点C在原点的下方时,是否存在△BOC为等腰三角形的情形?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3)请你提出一个对任意的m值都能成立的正确命题。(2005,江西)‎ ‎28、如图,在边长为2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ABCD中,点O、E分别是AD、AB的中点,点F是以点O为圆心、OE的长为半径的圆弧与DC的交点,点P是弧EF上的动点,连结OP,并延长交直线BC于点K。‎ ‎ (1)当点P从点E沿弧EF到点F时,点K运动了多少个单位长度?‎ ‎ (2)过点P 作弧EF所在圆的切线,当该切线不与BC平行时,设它与射线AB、直线BC分别交于点M、G。‎ ① 当K与B重合时,BG:BM的值是多少?‎ ‎②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BG:BM=3的情况?你若认为存在,请求出BK的值;你若认为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 (3)一般地,是否存在BG:BM=n(n为正整数)的情况?试提出你的猜想(不要求证明) (2005,江西)‎ ‎ A Q D A Q D A Q D ‎ E F E F E F ‎ ‎ B C B C B C ‎29、两人要去某风景区游玩,每天某一时间段开往该风景区有三辆汽车(票价相同),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车的舒适程度,也不知道汽车开过来的顺序。两人采用了不同的乘车方案;‎ 甲无论如何总是上开来的第一辆车,而乙则是先观察后上车,当第一辆车开来,他不上车,而是仔细观察车的舒适状况。如果第二辆车的状况比第一辆好,他就上第二辆车;如果第二辆不比第一辆好,他就上第三辆车。‎ 如果把三辆车的舒适程度分为上、中、下三等,请尝试着解决下面的问题:‎ ‎(1)三辆车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共有哪几种不同可能?‎ ‎(2)你认为甲、乙两人采用的方案,哪一种方案能使自己乘坐上等车的可能性?为什么?‎ ‎(2005,安徽)‎ ‎30、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及四边形外一直线l,四个顶点A、B、C、D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是a、b、c、d。‎ ‎ (1)观察图形,猜想得出a、b、c、d满足怎样的关系式?证明你的结论。‎ ‎ (2)现将l向上平移,你得到的结论还一定成立吗?请你分情况写出你的结论。‎ ‎(2005,潍坊)‎ ‎ D C ‎ A B ‎ C1‎ ‎ A1 D1 B1‎ ‎31、如图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张矩形纸片OABC,O为坐标原点,A点坐标为(10,0),C点坐标为(0,6),D是BC边上的动点(与点B、C不重合),现将△COD沿OD翻折,得到△FOD;再在AB边上选取适当的点E,将△BDE沿DE翻折,得到△GDE,并使直线DG、DF重合。‎ ‎ (1)如图②,若翻折后点F落在OA边上,求直线DE的函数关系式;‎ ‎ (2)设D(a,6),E(10,b),求b关于a的函数关系式,并求b的最小值;‎ ‎ (3)一般地,请你猜想直线DE与抛物线的公共点的个数,在图②的情形下通过计算验证你的猜想;如果直线DE与抛物线始终有公共点,请在图①中作出这样的公共点。 (2005,南京)‎ ‎ C D B C D B ‎ E E ‎ F G ‎ ‎ O G A x O F A ‎32、图①是边长分别为4√3和3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纸片ABC和C’D’E’叠放在一起(C与C’重合)。‎ ‎ (1)操作:固定△ABC,将△C’D’E’绕点C顺时针旋转300得到△CDE,连结AD、BE、CE的延长线交AB于F(图①);‎ ‎ 探究:在图②中,线段BE与AD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 (2)操作:将图②中的△CDE,在线段CF上沿着CF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平移,平移后的△CDE设为△PQR(图③);‎ ‎ 探究:设△PQR移动的时间为x秒,△PQR与△AF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解析式,并写出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操作:图①中△C’D’E’固定,将△ABC移动,使顶点C落在C’E’的中点,边BC交D’E’于点M,边AC交D’C’于点N,设∠ACC’=α(300<α<900=(图④);‎ ‎ 探究:在图④中,线段C’N·E’M的值是否随α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没有变化,请求出C’N·E’M的值;如果有变化,请说明理由。 (2005,泰州)‎ ‎ A A A A ‎ R ‎ D’ F D F B D’ N ‎ E P Q M ‎ B E’ C(C’) B C(C’) B C E’ C C’‎ ‎33、若一个矩形的短边与长边的比值为(黄金数)我们把这样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 (1)操作:请你在如图所示的黄金矩形ABCD(AB>AD)中,以短边AD为一边作正方形AEFD;‎ ‎ (2)探究:在(1)中的四边形是不是黄金矩形?若是,请予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归纳:通过上述操作与探究,请概括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不需要证明)。‎ ‎(2005,扬州)‎ ‎ A B ‎ D C ‎34、操作示例:‎ 对于边长为a的两个正方形ABCD和EFGH,按图1所示的方式摆放,再沿虚线BD,EG剪开后,可以按图中所示的移动方式拼接为图2中的四边形BNED。‎ 从拼接的过程容易得到结论:①四边形BNED是正方形;②S正方形ABCD+S正方形EFGH=S正方形BNED。‎ ‎ 实践与探究:(1)对于边长为a、b(a>b)的两个正方形ABCD和EFGH,按图2所示的方式摆放,连结DE,过点D作DM⊥DE,交AB于点M,过点M作MN⊥DM,过点E作EN⊥DE,MN与EN相交于点N。‎ ‎①证明四边形MNED是正方形,并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正方形MNED的面积;‎ ‎②在图2中,将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GH沿虚线剪开后,能够拼接为正方形MNED。请简略说明你的拼接方法(类比图1,用数字表示对应的图形)。‎ ‎(2)对于n(n是大于2的自然数)个任意的正方形,能否通过若干次拼接,将其拼接为一个正方形?请简要说明理由。(2005,河北)‎ ‎ A D(G) F ‎ 1 4‎ ‎ A D ‎ 2 3‎ ‎ M G F ‎ B ‎5 C(H) 6 E B C E ‎ N ‎ N 图2‎ ‎ 图1 ‎ ‎35、已知矩形ABCD和点P,当点P在图1中的位置时,则有结论:S△PBC=S△PAC+S△PCD。‎ 理由:过点P作EF垂直BC,分别交AD、BC于E、F两点。‎ ‎∵S△PBC+S△PAD=。‎ 又∵S△PAC+S△PCD+S△PAD=,∴S△PBC+S△PAD= S△PAC+S△PCD+S△PAD。‎ ‎∴S△PBC=S△PAC+S△PCD。‎ 请你参考上述信息,当点P分别在图2,图3中的位置时,S△PBC、S△PAC、S△PCD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对上述两种情况的猜想,并选择其中一种情况的猜想给予证明。‎ P (2005,黑龙江)‎ ‎ ‎ ‎ A E D A D A D ‎ P ‎ B F C B C B C ‎ P ‎36、请将四个全等直角体型(如图)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画出两种不同的拼法示意图(拼出的两个图形只要不全等就认为是不同的拼法)。 (2005,浙江)‎ ‎37、如图甲,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DC,由4个这样的等腰梯形可以拼出图乙所示的平行四边形。‎ ‎ (1)求四边形ABCD四个内角的度数;‎ ‎ (2)试探究四边形ABCD四条边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 (3)现有图甲中的等腰梯形若干个,利用它们你能拼出一个菱形吗?若能,请你画出大致示意图。(2005,山东)‎ ‎ 图甲 图乙 ‎38、已知:直线a∥b,P、Q是直线a上的两点,M、N是直线b上的两点。‎ ‎ (1)如图1,线段PM、QN夹在平行直线a和b之间,四边形PMNQ为等腰三角形,其两腰PM=QN。请你参考图1,在图2画出异于图1的一种图形,使夹在平行直线a和b之间的两条线段相等;‎ ‎ (2)我们继续探究,发现用两条平行直线a、b去截一些我们学过的图形,会有两条“曲线段相等”(曲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曲线段”,把经过全等变换后能重合的两条曲线段叫做“曲线段相等”)。请你在兔中画出一种图形,使夹在平行直线a和b之间的两条曲线段相等;‎ ‎ (3)如图4,若梯形PMNQ是一块绿化地,梯形的上底PQ=m,下底MN=n,且m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