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部分基础与阅读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部分基础与阅读题

‎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 ‎1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绘夜间、黄昏时江面上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 。‎ ‎4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 , ”两句也表现了类似的生死观。‎ ‎5李煜《相见欢》中,形容人内心烦乱,或者形容某些事情难以处理解决的词句是 ‎ , 。‎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有两句极富哲理,它告诉人们: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这两句诗是: , 。‎ ‎7 近期,中国南海局势渐趋紧张,越南、菲律宾等跳梁小丑在美、日的怂恿下,不断挑衅中国人民守土卫国的心理底线,作为中华热血男儿,要有岳飞在《满江红》中所说的“ ,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豪情,敢于亮剑,勇于获胜。‎ 二:语文基础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坚韧(rèn)) 星宿(sù) 挑拨离间(jiàn) 并行不悖(bèi)‎ B. 赡养(shàn) 颓然(tuí) 深恶痛疾(wù) 麻痹大意(pì)‎ C. 麾下(huī) 对峙(zhì) 相形见绌(chù) 讳疾忌医(huì)‎ D. 缄默(jiān) 玷污(diàn) 坦荡如砥(dǐ) 随声附和(huò)‎ ‎2.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B.鸡年春晚筹备时间短,节目变动大,呈现出强烈的“定制”色彩:主旋律、流行、传统文化等各种必备元素杂糅,遭到网友的各种吐槽。‎ C.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徒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 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激励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B.他的脸上是一张晴雨表,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表面上,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明白。‎ C.在昨天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李小璐介绍了三条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D.汪勇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全国政法机关要通过广泛开展向汪勇同志学习的活动,形成学赶英模、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大自然的创造力常常令人叹为观止,比如风蚀,天长日久,风蚀的力量会将坚硬的岩石“雕刻”成各种奇妙的形状,可谓巧夺天工。‎ C.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D.民俗歌舞《山乡春来早》的参演演员都只有十八九岁,正值豆蔻年华。‎ ‎5.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合乎要求的四字成语。‎ 生活中,我们不少人都会在不同时候干各种各样的蠢事,比如,……‎ 我们的先人对愚蠢非常在意,总结出各种各样的愚蠢,并把它们化成成语,口口相传,以作教训——画蛇添足, , , , , ,‎ ‎ , , , ,自以为是,驴唇不对马嘴,此地无银三百两,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6. 下列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美好”、“端正”、“晶莹”、“沸腾”都是形容词。‎ ‎ B. 短语“多么可爱”、“一位老师”、“盖房子”、“ 吃的很香”的结构全不相同。‎ ‎ C.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在句中作定语)‎ ‎ D.绵延于青藏高原、享有万山之宗美誉的昆仑山,出产了品质优美的青海昆仑玉,孕育了中华各民族相互融合交汇发展、博大精深的昆仑文化。(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昆仑山出产了青海昆仑玉,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昆仑文化”)‎ ‎7.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作品仿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抒写了作者的感想和回忆。‎ B.《水浒》中宋江因怒杀阎婆惜而被官府判了死罪,在江州刑场上被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搭救,最终上了梁山。‎ C.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 徽州尽管处于山越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崇山峻岭的屏蔽又使徽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 ‎ ②但其主体文化却并非山越土著文化 ‎ ③最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徽州文化 ‎ ④“自昔战乱,中原衣冠多避地来此”‎ ‎ ⑤在这里中原文化、土著文化以及汇聚于此的各地多种文化相互碰撞 ‎ ⑥为徽州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根基  ‎ ‎ A.①⑤③④⑥②  B.②④①⑥⑤③  C.②④③①⑤⑥  D.⑤①⑥②④③‎ 三、语文实践活动 ‎9.口语交际 ‎   一天,启智中学初三(1)班学生张静要去上学,她妈妈突然发病晕倒,不省人事。在众邻的热心帮助下,妈妈被及时送进了医院。张静要向班主任赵老师请假,还要把此事告诉出差在外的爸爸。现电话已接通,请你代张静讲话,要求语言明白、简洁、得体。‎ ‎(1)张静对赵老师说: ‎ ‎ ‎ ‎ (2)张静对爸爸说: ‎ ‎ ‎ 四、浅层次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则说明文,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助力“人造太阳”早日发光 ‎①通过模仿太阳的热核聚变反应,中外科学家们正在建造人类首颗“人造太阳”。“人造太阳”计划,由欧盟、中国、美国等7大经济体联合打造,已历经30余年,预计2019年建成,2050年商用。‎ ‎②上月底,中国承担设计和生产的首个超大部件——脉冲高压变电站(PPEN)首台主变压器,已运往“人造太阳”设施的建造地法国。随着各类设施逐渐完工,人类离建成首个“人造太阳”的目标越来越近。‎ ‎③为什么要制造“人造太阳”?这和人类长久以来的能源危机有关。现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人类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据测算,自然能源人类最多还能用上两三百年,即使核能也只能用数百年。‎ ‎④‎ 此外,像煤、石油这些能源的燃烧还会引发温室效应、酸雨等,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核电站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是核裂变(能量产生过程与核聚变相反),所需原料稀有,产生的废料也没法安全处理,还可能产生核泄漏。‎ ‎⑤不光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孙将从哪里弄这么多能源呢?科学家们带着这个令人惊恐的问题,把目光投向了核聚变。天空中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体,几十亿年为地球提供了光、热。那太阳是怎么做的呢?‎ ‎⑥简单来说,当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新原子核时,大量电子和中子能够逃离原子核的束缚,带来巨大能量。在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据测算,1千克氢燃料经过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至少可以抵得上4千克铀燃料或1000万千克优质煤燃料释放的能量。‎ ‎⑦要提取它们,方法也十分简便,成本也很低。我们从海水里舀一升水,其中就含有0.03克氘,它就可以产出约300公升汽油这么大的能量。地球上的海水能提取45万亿吨氘,它们都聚变的话,能保证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消耗。‎ ‎⑧而且核聚变非常干净,因为聚变就是把两个氢核放在一起,当温度到了上亿度以后,它们就会聚合在一起,除了产出能量,其余产出的氦是一种清洁无害的元素。‎ ‎…………‎ ‎⑨前苏联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名为托卡马克的环形容器。通过让混合了氘、氚的气体悬浮在一个像面包圈一样的环中,然后不断加热,等达到了上亿摄氏度以后它就产生核聚变,并输出大部分能量。‎ ‎⑩按照设计,“人造太阳”计划的反应堆设施总重量是埃菲尔铁塔的3倍,占地面积有60个足球场加起来那么大。这个反应堆建成后,能够把上亿摄氏度、由氘氚组成的“火球”约束在体积达837立方米的“面包圈”中,产生50万千瓦的聚变功率,持续时间达500秒。50万千瓦热功率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型热电站的水平。‎ ‎⑪截至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攻克了采购包任务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难关。该计划两任总干事对中方的评价是“中国在采购包的研发、生产方面领先于各方”。‎ ‎(1).通读全文,概括“人造太阳”的优点。 ‎ ‎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氢燃料经过核聚变反应后能释放巨大的能量。‎ B.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中黑体字“约”可以删去,因为这样就将约数变成了确数,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C.选文第⑩段画线句子中,“火球”和“面包圈”形象地说明“人造太阳”的结构和外形特点,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D.选文结尾引用“人造太阳”计划两任总干事的权威评价,回扣了文章的标题,强调了中国在该计划中的突出贡献。‎ ‎(二)阅读下面的经典短文,回答后面题目。‎ ‎“看脸社会”的悲哀 ‎ ①2014年 8月25日,《人民日报》刊文《别让“看脸”蚕食社会风气》,指出在演员柯震东吸毒被抓后,一票“粉丝”纷纷表示依然膜拜“男神”。这有别于其他艺人吸毒被抓后网友恨之恶之奚落之的“待遇”,如此待遇之别无非因为柯是帅哥。所以,“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长得好看,连犯了错误都值得原谅,由此可能催生人与人之间新的不平等。‎ 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什么是“真、善、美”,应该有基本的价值判断。遗憾的是,这种价值判断在自媒体领域似乎已经失守,柯震东吸毒被抓,引来的却是一众粉丝“我们依然爱你”的声援。‎ ‎  ③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国人似乎总是热衷于膜拜,只要看到权、钱、脸的一面就尊为至上,而不管权力是否违规和违法,不管金钱是否正当与正义,不管“高富帅”和“白富美”到底都做了些什么。总之,见了权、钱、脸就追捧,并且在追捧中迷失了自己和正确的价值判断,即便是权力明显出轨,金钱明显使恶,也少不了追随者和点赞的声音。‎ ‎ ④盛行于网络的“拜脸主义”,对应着“丑人没有青春”的论调,让喧嚣、浅薄和浮躁流行开来,而理性的求真和基于事实的价值判断几乎完全退场。这难道不是一种社会的悲哀吗?更不能忽视的是,这些青春偶像吸食毒品的行为,对于青少年们将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导向,一些人甚至可能会纷纷效仿,在追求快感中轻易染上吸毒的恶习,并导致整个社会风气的败坏和道德的滑坡。‎ ‎ ⑤任何社会都会有“追星族”,但追的不能只是一张脸蛋,而应该是其身上的正能量。盲从到迷失自我和不辨大是大非的时候,“追星”也只能是追星者追来追去追丢了自己。‎ ‎(1)“拜脸主义”产生的根源是 ;其主要危害是 。 ‎ ‎(2) 结合文章④⑤段内容,想想:青少年应该怎样追星?‎ ‎ ‎ ‎ ‎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  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 ‎【注】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 ) ②小惠未徧 ( )‎ ‎③弗敢加也( ) ④公令疏军而去之 ( )‎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的是( )‎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3)翻译句子。‎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4)文段理解。‎ ‎①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②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 ”这一句。‎ 一、1正是江南好风景 2问渠那得清如许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剪不断,理还乱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青 7 壮志饥餐胡虏肉 )‎ 二、1.C ‎2.C ‎ ‎3.D)‎ ‎4.C)‎ ‎5.示例:守株待兔、缘木求鱼、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水中捞月、杞人忧天、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班门弄斧、作茧自缚等)‎ ‎6.C)‎ ‎7.B)‎ ‎8.B)‎ 三、9.示例:(1)张静对赵老师说:“赵老师,您好!今天早上,我妈妈突然发病晕倒,现已送医院抢救。因为爸爸出差去了,我要在医院照顾妈妈,不能去学校上课,要请假一天,好吗?”‎ ‎(2)张静对爸爸说:“爸爸,今天早上妈妈突然发病,邻居已帮我把她送到医院去了。请你安排好工作,早点回来,好吗?” ‎ ‎(提示:谈出看法,合乎题目要求即可)‎ 四、(一)(1)①清洁无害;②产生的能量巨大;③所使用的燃料蕴藏丰富。(2)B)‎ ‎(二)(1).一些国人总是热衷于膜拜,并且在膜拜中容易迷失自己和正确的价值判断。 可能催生人与人之间的新的不平等。(2). 答案要点:(1)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要从明星身上吸取正能量。(2)不能盲从,不能学习、仿效明星的恶习、怪癖。)‎ ‎(三)(1)①参与 ②通 “遍”,遍及,普遍 ③虚报 ④离开,离去 (2)B (3)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4) ①远谋 鄙 ②取信于民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