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含解析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含解析10

‎2016年海南省海口市丰南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葡萄 B.把葡萄捣碎 C.葡萄发酵成酒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C.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 D.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3.“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潍坊”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城市推行公共自行车制度 C.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过量使用农药化肥 ‎4.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上海世博会上的“冰壶”展馆体现了芬兰的生态创新.该馆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在保理念上经过精挑细选的,其中采用的纸塑符合材料属于(  )‎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D.新型超导材料 ‎6.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 B.Fe C.N2 D.H2O ‎7.‎2013年6月12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太空中度过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并且吃到了真空包装的粽子,粽子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隔绝(  )‎ A.氮气 B.水蒸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 ‎8.今年夏天某地发生火灾,只有三名小孩生还.这三名小孩采取的逃生措施是: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嘴,一边低姿势前行.他们在逃生时主要利用了(  )‎ A.热空气密度小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B.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 C.低姿势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 D.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 ‎9.2013年3月,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B.具有吸附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10.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由原子构成 ‎1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 B.“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铬原子序数为24,则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24‎ C.氢、碳、氧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每个质子、中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 ‎12.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  )‎ A.胆汁(6.8﹣7.4) B.唾液(6.6﹣7.1)‎ C.血液(7.35﹣7.45) D.胃液(0.8﹣1.5)‎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鉴别软水、硬水可加肥皂水 B.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汽油是最理想的燃料 C.随意抛弃废旧电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食用地沟油对人体健康有害 ‎1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温度大于t2℃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C.当甲中混入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甲 D.t2℃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液降温到t1℃时,两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的分数一定相等 ‎ ‎ 二、填空题 ‎15.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原子  ;‎ ‎(2)三个铁离子  ;‎ ‎(3)空气中最多的气体  ;‎ ‎(4)一种钾肥  .‎ ‎16.请根据题意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CO2 ②CH4 ③SO2 ④元素 ‎(1)加碘盐、加铁酱油中的“碘”、“铁”是指  .‎ ‎(2)通常用来灭火的气体是  .‎ ‎(3)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气体是  .‎ ‎(4)能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 ‎17.(10分)(2015•十堰模拟)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  .‎ ‎ ‎ 三、简答题(第18题4分,第19题6分,共10分)‎ ‎18.稀薄燃烧发动机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和普通汽车发动机对比如表:‎ 发动机的类型 发动机混合气中汽油与空气的质量比 发动机运转的温度 尾气中CO的含量 尾气中NO3 的含量 普通发动机 ‎1:15‎ 较高 较高 较高 稀薄燃烧发动机 ‎1:40‎ 较低 较低 较低 ‎(1)根据如表的数据可知“稀薄”的含义是  ‎ A.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低 B.发动机混合气中的空气含量低 C.发动机混合气中氧气的含量低 D.发动机混合气中氮气的含量低 ‎(2)为何稀薄燃烧发动机产生的尾气中CO含量会减少?‎ ‎19.懂得一定的灭火知识有利于防火自救,请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灭”字是一个会意字,它意味着灭火可采用什么原理?‎ ‎(2)通常所说的“水火不容”意味着灭火的另一主要原理是什么?‎ ‎(3)请再举出一种不同于上述两种原理的具体灭火方法.‎ ‎ ‎ 四、实验题 ‎20.(12分)(2016•海口校级模拟)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 ‎(2)写出用装置B制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 ‎ 五、计算题(10分)‎ ‎21.(10分)(2016•海口校级模拟)某家里蒸馒头用的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实验小组要测定该纯碱中碳酸钠的含量.现将该纯碱样品8g,加入136.7g某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同时产生了2.2g气体.试计算:‎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 ‎2016年海南省海口市丰南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葡萄 B.把葡萄捣碎 C.葡萄发酵成酒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清洗葡萄是将葡萄中的脏污洗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把葡萄捣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葡萄发酵成酒有新的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 ‎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C.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 D.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常见气体的用途;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分析】A、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B、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中和酸性土壤,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化学常考的题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3.“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潍坊”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城市推行公共自行车制度 C.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过量使用农药化肥 ‎【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A、根据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防止污染环境进行解答;‎ B、根据城市推行公共自行车制度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环境进行解答;‎ C、根据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可以防止污染环境进行解答;‎ D、根据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进行解答.‎ ‎【解答】解: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防止污染环境,故A正确;‎ B、城市推行公共自行车制度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环境,故B正确;‎ C、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防止污染环境,故C正确;‎ 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从平时的点滴做起.‎ ‎ ‎ ‎4.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A、长颈漏斗与外界相通,无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读数方法错误,此图为俯视,应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C、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D、为防止引起火灾,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解答】解:‎ A、长颈漏斗与外界相通,内外压差不变,无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A错;‎ B、读数方法错误,此图为俯视,应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B错;‎ C、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 D、为防止引起火灾,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故D对;‎ 答案:D.‎ ‎【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 ‎ ‎5.上海世博会上的“冰壶”展馆体现了芬兰的生态创新.该馆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在保理念上经过精挑细选的,其中采用的纸塑符合材料属于(  )‎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D.新型超导材料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材料的有关应用,难度较大,学生可以通过对有机合成材料理解掌握来解答.‎ ‎【解答】解:A、纸塑符合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故A错误;‎ B、纸塑符合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 C、纸塑复合材料是有机合成材料,故C正确;‎ D、纸塑符合材料不属于新型超导材料,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这是一道考查新材料的题目,做题时既要理解几种新材料的定义,又要联系它的实际用途.‎ ‎ ‎ ‎6.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 B.Fe C.N2 D.H2O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根据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3层含义:微观1、表示一个原子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解答】解:根据化学式的表示意义可知:‎ A、H表示一个氢原子;故A错误;‎ B、Fe既能表示铁这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种物质;故B正确;‎ C、N2表示一个氮气分子;故C错误;‎ D、H2O表示一个水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含义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 ‎ ‎7.‎2013年6月12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太空中度过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并且吃到了真空包装的粽子,粽子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隔绝(  )‎ A.氮气 B.水蒸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分析】食物中的有机物能够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从而变质.‎ ‎【解答】解:粽子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隔绝氧气,这样可以防止粽子发生缓慢氧化,从而延长粽子的保质期.‎ 故选:C.‎ ‎【点评】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通常情况下能和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食物的缓慢氧化就是其中的一种.‎ ‎ ‎ ‎8.今年夏天某地发生火灾,只有三名小孩生还.这三名小孩采取的逃生措施是: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嘴,一边低姿势前行.他们在逃生时主要利用了(  )‎ A.热空气密度小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B.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 C.低姿势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 D.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较少,并且在灭火或逃生过程中,湿毛巾可起到防毒面具的作用.‎ ‎【解答】解: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较少,并且湿毛巾可起到防毒面具的作用,在灭火或逃生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烟尘中毒.‎ 故选:A.‎ ‎【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在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中毒、触电、化学品腐蚀等,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是保障人身生命安全的第一要务.‎ ‎ ‎ ‎9.2013年3月,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B.具有吸附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A、根据碳的化学性质稳定考虑;‎ B、根据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考虑;‎ C、根据碳的还原性考虑;‎ D、根据碳完全燃烧的产物考虑.‎ ‎【解答】解:A、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故A说法错误;‎ B、“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B错说法正确;‎ C、碳具有还原性,“碳海绵”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故C说法正确;‎ D、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碳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 ‎ ‎ ‎10.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由原子构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如CO、尼古丁、焦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构成这些有害物质的微粒会不断运动,从而造成他人被动吸烟,也就是常说的“二手烟”.‎ ‎【解答】解:由于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如CO、尼古丁、焦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构成这些有害物质的微粒会不断运动,从而造成他人被动吸烟,也就是常说的“二手烟”.因此在公共场所应禁止吸烟.‎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 B、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这是造成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隙无关.故C错误;‎ D、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构成没有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准确理解分子的性质,会应用微粒的基本性质解释某些生活中的现象.‎ ‎ ‎ ‎1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 B.“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铬原子序数为24,则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24‎ C.氢、碳、氧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每个质子、中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分析】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B、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原子原子核内没有中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中子不带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氯离子(C1﹣),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铬原子序数为24,由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其质子数为24,无法确定其中子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原子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常见原子的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2.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  )‎ A.胆汁(6.8﹣7.4) B.唾液(6.6﹣7.1)‎ C.血液(7.35﹣7.45) D.胃液(0.8﹣1.5)‎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胆汁的pH为6.8﹣7.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B、唾液的pH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C、血液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 D、胃液的pH为0.8﹣1.5,小于7,显酸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 ‎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鉴别软水、硬水可加肥皂水 B.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汽油是最理想的燃料 C.随意抛弃废旧电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食用地沟油对人体健康有害 ‎【考点】硬水与软水;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分析】A、根据鉴别软水、硬水可加肥皂水进行解答;‎ B、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进行解答;‎ C、根据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元素进行解答;‎ D、根据地沟油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A、硬水和软水的差别是所含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量不同,加入肥皂水,硬水产生浮渣,软水产生泡沫,故A正确;‎ B、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所以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故B错误;‎ C、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元素,所以随意抛弃废旧电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C正确;‎ D、地沟油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食用地沟油对人体健康有害,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从生产生活中验证学过的化学知识,并把它用于指导生产生活.‎ ‎ ‎ ‎1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温度大于t2℃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C.当甲中混入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甲 D.t2℃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液降温到t1℃时,两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的分数一定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由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相等;温度大于t2℃时,由三种物质的位置关系可以比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可以确定结晶析出的方法;由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降温后二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 ‎【解答】解:‎ A、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相等.‎ B、温度大于t2℃时,由三种物质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故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甲;‎ D、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t2℃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丙变为不饱和溶液,但由于溶液的组成没有可能没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故二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答案: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二、填空题 ‎15.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原子  ;‎ ‎(2)三个铁离子  ;‎ ‎(3)空气中最多的气体  ;‎ ‎(4)一种钾肥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3)空气中最多的气体为氮气;‎ ‎(4)含有钾元素的化肥为氯化钾或硝酸钾.‎ ‎【解答】解:(1)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 ‎(2)铁离子表示为Fe3+,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Fe3+;‎ ‎(3)氮气为双原子的分子构成,其化学式为N2;‎ ‎(4)氯化钾或硝酸钾的化学式为KCl或KNO3‎ 故答为:(1)2H;‎ ‎(2)3Fe3+;‎ ‎(3)N2;‎ ‎(4)KCl或KNO3‎ ‎【点评】掌握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 ‎ ‎16.请根据题意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CO2 ②CH4 ③SO2 ④元素 ‎(1)加碘盐、加铁酱油中的“碘”、“铁”是指  .‎ ‎(2)通常用来灭火的气体是  .‎ ‎(3)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气体是  .‎ ‎(4)能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 ‎【考点】元素的概念;二氧化碳的用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分析】根据各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1)物质中含有的是元素;(2)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3)西气东输说的是天然气;(4)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能形成酸雨.‎ ‎【解答】解:(1)物质属于宏观概念,用元素解释,“加铁酱油”等用品中的铁指的是元素.故答案为:④;‎ ‎(2)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通常用来灭火,故答案为:①;‎ ‎(3)西气东输说的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答案为:②;‎ ‎(4)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能形成酸雨;故答案为:③.‎ 故答案为:(1)④;(2)①;(3)②;(4)③.‎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使用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 ‎ ‎17.(10分)(2015•十堰模拟)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  .‎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2)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可以判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 ‎(3)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1)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故填:天然气.‎ ‎(2)①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 ‎②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故填:C+H2OCO+H2↑;1:1.‎ ‎(3)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3)=14:3;‎ ‎②反应前氮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 反应前氢原子是12个,反应后是12个;‎ 反应前氧原子是6个,反应后是6个;‎ 由分析可知,氨气燃烧生成水和氮气,氮气的化学式是N2.‎ 故填:14:3;2N2.‎ ‎【点评】化石燃料日趋枯竭,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 ‎ ‎ 三、简答题(第18题4分,第19题6分,共10分)‎ ‎18.稀薄燃烧发动机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和普通汽车发动机对比如表:‎ 发动机的类型 发动机混合气中汽油与空气的质量比 发动机运转的温度 尾气中CO的含量 尾气中NO3 的含量 普通发动机 ‎1:15‎ 较高 较高 较高 稀薄燃烧发动机 ‎1:40‎ 较低 较低 较低 ‎(1)根据如表的数据可知“稀薄”的含义是  ‎ A.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低 B.发动机混合气中的空气含量低 C.发动机混合气中氧气的含量低 D.发动机混合气中氮气的含量低 ‎(2)为何稀薄燃烧发动机产生的尾气中CO含量会减少?‎ ‎【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稀薄的含义是指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低进行解答;‎ ‎(2)根据稀薄燃烧发动机中汽油与空气的质量比低,相对来说氧气的比例更高,有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进行解答;‎ ‎【解答】解:(1)图示可知稀薄的含义是指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低,故选A;‎ ‎(2)稀薄燃烧发动机中汽油与空气的质量比低,相对来说氧气的比例更高,有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所以稀薄燃烧发动机产生的尾气中CO含量会减少;‎ 故答案为:‎ ‎(1)A;(2)稀薄燃烧发动机中汽油与空气的质量比低,相对来说氧气的比例更高,有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 ‎【点评】此题考查影响发动机具有高效、经济、环保,虽知识点多,但都属于基础.会从能表格数据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 ‎ ‎19.懂得一定的灭火知识有利于防火自救,请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灭”字是一个会意字,它意味着灭火可采用什么原理?‎ ‎(2)通常所说的“水火不容”意味着灭火的另一主要原理是什么?‎ ‎(3)请再举出一种不同于上述两种原理的具体灭火方法.‎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考虑灭火的方法.‎ ‎(1)“火”上面盖上东西,就是要火与外界隔离;‎ ‎(2)水可以使燃烧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3)还可以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解答】解:根据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我们只有使其中一个条件不成立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1)“灭”就是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到达灭火的目的.答: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 ‎(2)水可以使燃烧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答: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除上述方法,我们还可以撤走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答: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或扑灭森林火灾,采用开辟隔离带的方法;液化气、煤气起火,关闭阀门,釜底抽薪等.)‎ ‎【点评】只要了解燃烧的条件,就可知道怎样去灭火.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 ‎ 四、实验题 ‎20.(12分)(2016•海口校级模拟)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 ‎(2)写出用装置B制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 为了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 ‎(3)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解答】解:(1)①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 故填:长颈漏斗.‎ ‎(2)可以用装置B制取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Zn+H2SO4═ZnSO4+H2↑,2H2O22H2O+O2↑,CaCO3+2HCl═CaCl2+H2O+CO2↑;‎ 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破裂.‎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防止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破裂.‎ ‎(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 ‎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填:B;C;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 ‎ 五、计算题(10分)‎ ‎21.(10分)(2016•海口校级模拟)某家里蒸馒头用的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实验小组要测定该纯碱中碳酸钠的含量.现将该纯碱样品8g,加入136.7g某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同时产生了2.2g气体.试计算:‎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酸碱盐的应用.‎ ‎【分析】根据气体的质量代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然后计算样品中的纯度,根据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和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计算反应后溶质的总质量,利用质量守恒计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最后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为y,则 Na2CO3+2HCl═2NaCl+CO2↑+H2O ‎ ‎106 117 44‎ ‎ x y 2.2g ‎,‎ 解得x=5.3g,y=5.85g 答: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3g ‎(2)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5.85g+(8g﹣5.3g)=8.55g,‎ 溶液的质量为:8g+136.7g﹣2.2g=142.5g 则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6%,‎ 答: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代入计算是关键,学生还应熟悉质量分数的计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