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复习之文言文写人记事有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中考复习之文言文写人记事有答案

文言文复习——写人记事专题 课内链接 ‎1.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2.狼/蒲松龄《聊斋志异》‎ ‎3.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4.杞人忧天/愚公移山/《列子》‎ ‎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6.木兰诗/《乐府诗集》‎ ‎7.卖油翁/欧阳修 ‎8.河中石兽/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8.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史记》‎ ‎9.桃花源记/陶渊明 ‎10.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文学常识 一.古代文学作品 ‎1.《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1]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2.《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3.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4.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属于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思想主旨本于黄老、近于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视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伊索寓言》。‎ ‎5.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6.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 ‎《阅微草堂笔记》以“超传奇追晋宋”为己任,熔记叙和议论为一体,以从容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其内容丰富多样,语言质朴淡雅,风格亦庄亦谐,记载了大量社会基层、边疆士卒和少数民族的故事,赞扬他们的勤劳质朴和胆识,并对当时的民间疾苦寄予很深的同情。其文体简约、笔法凝炼、语言精湛,在清代大量的笔记小说中独树一帜,与《聊斋志异》并誉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双壁”。‎ ‎7.《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8]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文言文中的称谓 ‎ ‎ ‎ ‎ ‎ ‎ 三.写人记事文言文2018年各地真题演练 福建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 ‎ (选自《列子·汤问》)‎ ‎ 【乙】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 (节选自《梦溪笔谈》)‎ ‎ 【注】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粲:鲜明。‎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 (1)卒逢暴雨 卒: (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舍: ‎ ‎ (3)皆宜远观 宜: (4)悉是晚景 悉: ‎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 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2分)‎ ‎ (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2分)‎ ‎9.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5分)‎ ‎ 6.(4分)(1)突然(通“猝”) (2)放弃(放下,丢开) (3)合适(应当) (4)全(都)‎ ‎ 7.(3分)C ‎ 8.(4分)(1)(伯牙)每次弹奏曲子,钟子期就能说尽它的旨趣(情趣)。‎ ‎ (2)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 ‎ 9.(5分)第一问:侧面描写,通过钟子期的“善听”来表现。第二问: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观”和“近视”效果不同,再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 ‎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深圳市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9题。(9分)‎ 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舜发于畎亩之中 ‎ ‎⑵困于心,衡于虑 ‎ ‎⑶王数封我矣 ‎ ‎⑷而子辞 ‎ ‎8.翻译句子 ‎⑴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9.问答题:写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 ‎7. 发:起,指被任用 衡:通“横”,梗塞、不顺 数:多次 辞:推辞,谢绝 ‎8.(1)这样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 ‎9.【参考答案】接受肥沃的土地,一定会是兵家必争,没办法长期占有,而寝之丘是一块不吉利的土地,楚人和越人都很忌讳,所以能够长期占有,孙叔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懂得甲文中的居安思危的精神,不仅在位之时不倨傲,多次拒绝大王的封赏,在将死之时也告诫儿子只能接受不吉利的土地。‎ ‎【乙文翻译参考】‎ 孙叔敖患了(重)病,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長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数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智慧的人不同于世俗的人的原因。‎ 湖北省孝感市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1)饮酒者游。旬朔(2)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3)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4),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5)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6)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7)。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8)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9)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10)以此补之。‎ ‎(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 ‎【注释】(1)滑稽,比喻能言善辩。(2)旬朔,十天或一个月。(3)比:近来。(4)惩艾:惩治,惩戒。(5)曩:从前。(6)寻绎:推求探索。(7)省:记。(8)孙搴,人名。(9)勒:此处译为编辑。(10)庶几:或许,差不多。‎ ‎10.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主人日再食 子墨子起,再拜 B.烨然若神人 吴广以为然 C.久而乃和 而聪明衰耗 D.然负此自放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11.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 A.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B.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D.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 B.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 C.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作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 D.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 ‎14.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3分)‎ ‎10.A11.C ‎12.(1)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年长后容易忘记,也许可以用这个来弥补吧。‎ ‎13.D ‎14.同:都觉得勤奋很重要。异:宋濂一直勤奋好学,不畏艰难,不注重吃穿,享受读书带来的愉悦。秦观在少时记忆力突出而不勤奋,年长后记忆减退,用勤奋来弥补。‎ 广西柳州市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应有邪?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  10.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主人日再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 ‎ B.同舍生皆被绮绣 将军身被坚执锐 ‎  C.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  D.岂善学者应有邪 以咨诹善道 ‎  1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足肤皲裂而不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B.今诸生学于太学 余将告于莅事者 ‎ C.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D.而君变色以去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 ‎  12.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中的“太学”是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司业”“博士”是官名,国子监的老师。‎ ‎  B.【乙】段选文中包含的熟语主要有“不耻下问”“拒人千里”“万事蹉跎”“择善而从”等。‎ ‎  C.【甲】文通过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习要“专心”,【乙】文通过任务对话强调了学习要“思考”。‎ ‎  D.【甲】【乙】两段选文都阐明了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勤学不懈,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道理。‎ ‎  13.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种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⑴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3分)‎ ‎ ‎ ‎ ‎ ‎  ⑵君但志之而不思之。(3分)‎ ‎ ‎ ‎ ‎ ‎10.B(A.提供食物、饲养;B.同“披”;C.确实、信用;D.善于、好的)‎ ‎  11.A(A.却;B.在、向;C.的、去;D.相当于“而”,表修饰、把)‎ ‎  12.D(仅是甲文所要阐明的道理)‎ ‎  13.⑴不必像我一样亲(用)手抄录,(只有)向别人借书而后才能读到。(“手”“假”个1分,大意1分)‎ ‎  ⑵你只是记住了老师说的,却没有思考它。(“但”“志”个1分,大意1分)‎ 河北省 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⑪。”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⑫麻炬⑬,从夕达旦。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⑭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⑮。’是为大雨之兆⑯。”后果然。‎ ‎【注释】①屈原:战国楚国诗人。②以:在。③舟楫:泛指船只。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⑤角黍:即粽子。⑥黄琬:人名。⑦琼:人名,即黄琼。⑧太尉:官职名。⑨诏:召见。⑩况:比方。⑪初: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⑫燎:燃烧。⑬炬:火把。⑭祈:乞求。⑮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⑯兆:预兆,征兆。‎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谓之竞渡 谓:_____________‎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何:_____________‎ ‎(3)从夕达旦 旦:_____________‎ ‎(4)是为大雨之兆 是:_____________‎ ‎8. 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者休于树(《酵翁亭记》) B.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C.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公与之乘,战干长勺(《曹刿论战》)‎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10. 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 ‎11. 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答案】7. (1). 称 (2). 为什么 (3). 早晨 (4). 这 8. C ‎ ‎9. ⑴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⑵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 ‎ ‎10. 赛龙舟、包粽子 ‎ ‎11. 刘峻好学 ‎【解析】参考译文:‎ 屈原在初五投江去世,楚国人用船只从水中打捞出,称作赛舟。另外,初五在江水中投放粽子来祭祀屈原,担心被蛟龙夺取,所以赛龙舟来追赶它。‎ 后汉的黄琬,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黄琼把他听到的日食情况报告朝廷。皇太后询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黄琬当时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 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 刘峻家境贫寒,酷爱读书,常常点燃火把,从晚上读到早晨。有时睡着了,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听说有奇异的书,一定去祈求别人借给他。‎ 齐国有一种鸟,常屈一只脚,在大殿的前面飞舞。齐侯向孔子请教,孔子说:这种鸟角商羊。儿童有歌谣唱:‘天将大雨,商羊鼓舞’这是大雨的预兆。”后来果然这样。‎ ‎7.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旦”是“早晨”的意思。‎ ‎8.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例句“舞于殿前”的“于”是“在”的意思,C项中“于”意思为“比”,故选C。‎ ‎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对”是“回答”的意思,“及”是“等到”的意思。‎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0. ‎ 本题考查学生对节日习俗的了解。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许多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有自己不同的习俗,仔细阅读四个选项,辨析作答。仔细阅读文段一,从“竞渡”“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可以看出,这是端午节的两个习俗:赛龙舟、包粽子。‎ ‎11. 本题考查学生给文章拟写题目的能力。记叙文类的题目一般有以下几种特点:(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仔细阅读第三篇短文,可以看出,写的是刘峻勤奋好学的故事,可以拟题为“刘峻好学”。‎ 湖北省咸宁市 ‎(一)阅读文章,完成18-21小题。(15分)‎ ‎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③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④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 (节选自《资治通鉴》)‎ ‎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上与群臣论止盗 一狼得骨止 B.朕当去奢省费 去国还乡 ‎ C.自是数年之后 自经丧乱少睡眠 D.刻民以奉君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民之所以为盗者 客之美我者 B.犹割肉以充腹 能以径寸之木 ‎ C.君富而国亡 学而不思则罔 D.夫欲盛则费广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0.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 B.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罚禁止百姓偷盗。‎ ‎ C.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 D.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 ‎2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 (1)(朕)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 (2)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18.C 19.B 20.C ‎21.译:(l)(我)让老百姓衣食有富余,那么老百姓就自然不做盗贼(不会成为盗贼),哪里需要用严刑重罚呢!(“使”“安”各1分,句意1分)‎ ‎ (2)所以国君的忧忠,不从外界来,常常从自身生出。(“故”“患”各1分,句意1分)‎ 襄阳市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 ‎ ‎ ‎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节选自《礼记·礼运》‎ ‎ 【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 ①秦民大说 说: 一 ②有一人徙之 之:‎ ‎1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 ‎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 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15.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甲文中的“ ”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2分)‎ ‎16.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2分)‎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 ‎12.①通“悦”,愉快。 ②代词,指“木”(木头)。‎ ‎13.A ‎14.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15.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骗百姓);“讲信”‎ ‎16.不同意。示例 1: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 示例 2: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 湖北省宜昌市 一、汉阴老父真性情 一席箴言烁古今(18分)‎ 汉阴老父 范晔 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 )。桓帝延熹(1)中幸(2)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耶?’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 )!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3)而立天子邪?理(4)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5)天下邪?役(6)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7),而万人以宁。今天子之君,劳人自纵,逸(8)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 )!”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注释】(1)延熹:汉桓帝的年号。(2)幸:皇帝驾临。(3)乱:混乱。(4)理:治理。(5)父:像君父那样(关爱)。(6)役:役使。(7)茅茨采椽: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8)逸:放纵,放任。‎ ‎6.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阴( )异( )斯( )奉( )‎ ‎7.请将“耳”“乎”“也”三个语气助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括号内。(3分)‎ A.不知何许人( ) B.我野人( ) C.子何忍欲人观之( )‎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 ‎10.请从文中选择相应的动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2分)‎ 皇帝(幸),百姓( )—►老父(耕),张溫( )—►张溫(言),老父( )—►张溫(惭),老父( )‎ ‎11.文中汉阴老父的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 (2分)‎ ‎12.积累链接: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我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大都秉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请默写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句子。(2分)‎ ‎7.(3分)A.也B.耳C.乎(此題旨在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 ‎8.(2分)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断句四处,断错一处扣0.5 分,扣完为止。)(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断句的掌握情况。)‎ ‎9.(3分)如今你的皇上劳役百姓,自我放纵,放任游乐,没有顾忌,我真为你(有这样的皇上)感到羞耻!(重点关注“子”“劳”“忌”“羞”四个关键词,译对—个计0.5分,语句通顺流畅计1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课文重难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10.(2分)观——异(问)——曰(对)一去(答对一项得0.5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把握关健词语,梳理故事情节的能力。)‎ ‎11.(2分)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此題旨在考查学生通过已知文史知识解读文本,把握主旨的能力。)‎ ‎12.(2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中课内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 江苏省连云港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 ‎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 【注释】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 (1)飞事亲至孝 ▲ (2)饰名姝遗之 ▲‎ ‎ (3)皆铠以习之 ▲ (4)秋毫无犯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 (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3分)‎ ‎ (2)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3分)‎ ‎12.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4分)‎ ‎(二)(16分)‎ ‎9.(4分)‎ ‎ (1)伺候(侍奉 照顾 服侍)‎ ‎ (2)赠送(给予 馈赠)‎ ‎ (3)穿上铠甲 ‎ (4)侵占(侵犯)‎ ‎10.(2分)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11.(6分)‎ ‎ (1)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 (2)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12.(4分)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答出四点即可)‎ ‎【参考译文】‎ ‎ 岳飞伺候父母极为孝顺,家里没有侍女(自己亲自伺候父母)。昊玠素来佩服岳飞,希望与他交好,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饭(整天勤于政事),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推辞不接受。吴玠大为叹服。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都(让将士)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掠夺”。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的妻子便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为国而牺牲的,为之痛哭,井抚育他们的遗孤。(皇上)有赏赐犒劳,都分给军中官吏,丝毫不侵占。凡是有军事行动,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敌人因此说:“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每次调集军粮,一定皱着眉头说:“东南百姓的财力用尽了!”(他)尊敬贤士,恭顺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江苏省泰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⑤。‎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①给孤寺:寺名。②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③觞咏殆无虚夕: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④馀:同“余”。⑤邻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 ‎①皆数百年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藤今犹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始能支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其蔓旁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A. 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B. 其真无马邪 (《马说》)‎ C. 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幼时记趣》)‎ D.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 ‎11.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 次则余家之青桐 ‎12. 翻译下列句子。 ‎ ‎(1)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13. 《阅微草堂笔记》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怎样的生存状态?‎ ‎【答案】9. (1). ①皆:都是。 (2). ②犹:还 (3). ③始:才 (4). ④引:延伸 10. B ‎ ‎11. 次/则/余家之青桐 ‎ ‎12. (1)藤花盛开时,犹如紫色的云彩垂落于地面,花的香气冲到了衣服上。(2)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 ‎13. 喜爱花木优美的居住环境;喜爱朋友相聚。‎ ‎【解析】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纪昀 年代:清 ‎9.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引”是“延伸,延长”;“始”是古今异义词,“才”的意思。‎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理解虚词的含义要注意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平时多归纳整理。本题中,例句和选项A、选项C、选项D中的“其”都是“代词”,或指人,或指物。而B项中的“其”则是副词“难道”的意思。故答案为B。‎ ‎11.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次则余家之青桐 ‎”的意思是: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根据句意和句首关联词要句读,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句读即可作答。‎ 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花、垂、袭”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补写省略的内容。(2)句中的“跃、璧”两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文主要内容及文章主旨的基本能力。解决此类题目要全面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结合作者传达的思想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从作者描述“吕氏藤花”的深幽的景致,表达了作者花木掩映、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慕堂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迄今四十馀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这几句又传达出作者喜爱朋友相聚在一起“觞咏”。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 参考译文:‎ 京城最古老的花木,要属给孤寺吕家的藤花,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它们都已经生存数百年了。……吕家那所宅院,后来卖给了太守高兆煌,高太守又转卖给主事程振甲。如今,那株藤花还在,支撑藤箩的架子是用栋梁之材搭成,十分结实。藤箩枝叶形成的树荫覆盖着厅前的院子,它的枝节向旁边伸出,又覆盖了偏西书房的院子。藤花盛开时,犹如紫云垂地,香气袭人。慕堂举人在世的时候,有时宴请客人,有时朋友借这个地方宴请客人,饮酒赋诗,简直没有空过一个晚上。光阴荏苒,转眼四十余年过去,旧地重游,已非旧主,我不禁像魏晋时的向秀怀念老朋友嵇康一样,伤感不已。‎ 辽宁沈阳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 见足下①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②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③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 ‎【注释】①足下:敬称,您。②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③日力:岁月。‎ ‎7.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窘于衣食 皆以美于徐公 B.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公问其故 C. 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有亲以为之依归 吾谁与归 ‎8.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2)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9.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春 秋 未 三 十 若 刻 意 于 德 义 经 术 当 不 止 此 耳。‎ ‎10. 【甲】【乙】两文都出自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1)【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7. D 8. (1)我看见您题写的宇,认为这一定是光明磊落的人。‎ ‎(2)像这样已经过了一年,(我)很遗憾没有和您见面。 ‎ ‎9. 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 ‎10. (1). (1)宋濂:勤奋好学;诚信。 (2). (2)学业上没有古人优秀;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解析】甲文选自《宋学士全集》 作者:宋濂 年代:明 乙文选自《答李几仲书》 作者:黄庭坚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 ‎(乙)看到您的题字,认为写这些字的人一定是光明磊落的人。就这样过了一年,很是遗憾没有当面认识您罢了。庭坚我小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吃的穿的都很穷困。即使知道应该早些向先生请教学习知识,然而母亲老迈,不得已就先做了官。所以年轻的时候,能够在学习上用的功夫不过十分之五,而做了官的时候,能够学习的功夫就有十分之三了。所以我的学问就衰退不进步,至今落后在各位之后了。我私下看您的天资超强,上有双亲可以依赖。年龄还没有到三十岁,如果在道德和学问上多下些功夫,所达到的高度不仅仅是这样吧。不是敢说您现在所拥有的成就,不值得在众豪杰众称贤,但还是没有达到古人的高度,所以为您的时光和功力感到惋惜啊。‎ ‎7. 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在……方面/比;B.因此/原故;C.得到/通“德”,感激;D.都是“归依”的意思。‎ ‎8.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题”,题写;“以为”,认为;“如是”,像这样;“恨”,遗憾。‎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9. ‎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年龄还没有到三十岁,如果在道德和学问上多下些功夫,所达到的高度不仅仅是这样吧”来划分即可。‎ ‎10.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1)宋濂记叙了自己幼时家贫无书,借书、抄书,“计日以还”的经历,表现了宋濂的勤奋好学、诚信。(2)根据“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的意思“不是敢说您现在所拥有的成就,不值得在众豪杰众称贤,但还是没有达到古人的高度,所以为您的时光和功力感到惋惜啊”,可知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学业上没有古人优秀,对他提出的希望是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山东省济宁市 ‎4.(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①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②,水潦③注焉,萑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鯉,字伯鱼。②汙(wù)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见:了解 ‎ D.及鲁肃过寻阳 过:拜访 ‎(2)下列句子中,加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水潦注焉 A.复到舅家问焉 B.且焉置土石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可远观面不可亵玩焉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D.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4.(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①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②,水潦③注焉,萑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鯉,字伯鱼。②汙(wù)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见:了解 ‎ D.及鲁肃过寻阳 过:拜访 ‎(2)下列句子中,加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水潦注焉 A.复到舅家问焉 B.且焉置土石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可远观面不可亵玩焉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D.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分析】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孔子对伯鱼说:“孔鲤啊!我听说可以让人整天不觉厌倦的,大概只有学习吧!那个人容貌不值得看,勇力不值得怕,祖先不值得称道,家族姓氏也不值得一说,可是他最终能够有好的名声,名播四方,流芳后代的原因,这难道不是学习的结果吗?因此君子不能不学习,容貌不能够不修饰。不修饰就是不礼貌,不礼貌就会失去别人的亲近,就没有了别人对你的忠诚,没有了忠诚也就没有了礼,失去了礼也就不能自立。能够使人在远处就发出光彩的,是修饰的结果;走近看起来更加耀眼的,是学习的成效。譬如污水池,小水坑的水流到它那儿,苇子长在那里,即使有人看到它,谁又知道它的源头呢?”‎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A.句意: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推辞。辞:推辞。解释不正确。‎ B.句意: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治:研究。解释正确。‎ C.句意: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解释正确。‎ D.句意: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过:到。解释不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例句句意为:小水坑的水流到它那儿。“焉”,指示代词,那里;‎ A.句意为:再去舅舅家问他怎么样。“焉”,代词,指方仲永的情况;‎ B.句意为: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焉”,哪里;‎ C.句意为:齐国这样的大国很难预测,害怕有埋伏在那里。“焉”,那里;‎ D.句意为:(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焉”,语气助词,无意;‎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掌握。‎ BCD都正确;‎ A.有误,《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故选:A。‎ ‎(4)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句中重点词有:即,就应该。更,重新。见事,认清事物。故译为:和一个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5)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根据句意:可是他最终能够有好的名声,名播四方,流芳后代的原因,这难道不是学习的结果吗?.可划分节奏为: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答案:‎ ‎(1)D ‎(2)C ‎(3)A ‎(4)和一个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5)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点评】翻译句子,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持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罝、状语后罝)、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参,同“三”。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⑤穷里:隐蔽的里巷。⑥豫:事先准备。⑦调:治办,办理。‎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或夜不寝至旦。‎ ‎(2)广汉将吏到家。‎ ‎(3)又素闻广汉名。‎ ‎(4)即开户出。‎ ‎2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3分)‎ ‎(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3分)‎ ‎26.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4分)‎ ‎24.【答案】(1)有时 (2)带领 (3)向来,一向 (4)门 ‎ 【评分】共4分,每词1分;意思对即可。‎ ‎25.【答案】(1)只有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2)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很好地厚待你们。”‎ ‎ 【评分】共6分,每句3分。意思对即可。‎ ‎26.【答案】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 ‎ 【评分】共4分,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赵广汉为人强干有勇力,天性擅长处理政事。接见属吏和百姓有时竟彻夜不眠、通宵达旦。特别善于用“钧距法”‎ 查明事实真相。所谓钩距,就是假设你想得知马的价格,就先打听狗的价格,然后问羊价,再问牛价,最后问马价,把各个种类进行比较验证,相互参照其价格,那么就会知道马价的贵贱而不会失真了。这个方法只有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广汉对郡中盗贼和乡里小混混聚集盘璐之所都明了于心,甚至是属吏中极轻微的贪污之事都了如指掌。长安曾经有几个年轻人聚集在一个偏僻里巷的一所空屋里谋划着一起去劫人钱财,刚坐在一起还没商量完,广汉就派人把他们构捕归案,全都俯首认罪。富人苏回在宫中做郎官,被两个人劫持了。过了一会儿,广汉带领捕吏来到苏回家,站在院子里,让长安丞龚奢敲门告诉劫匪说:“京兆尹赵某奉告两位,不要杀害人质,这是宫中值班的护卫。请释放人质,束手就擒,还可以得到宽大处理,如果有幸遇皇帝赦令,或许可以免脱罪行。”两个劫匪非常震惊,又一向听闻广汉威名,当即开门自首,到厅堂阶下叩头请罪,广汉也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很好地厚待你们。”收监至狱中,下令狱吏给以厚待,置办酒肉。到冬天要斩首时,广汉预先给他们准备好棺材殓具,并把实情告诉他们,二人都说:“我们死而无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扬雄,宇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 雄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③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徒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 ‎ 於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桓谭曰:“今杨子之书文意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 (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 ‎【注】①耆:通“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③湛:通“沉”,使沉没。④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⑤耆老:年寿高。‎ ‎1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清静亡为 通“无”,没有 B. 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 奇:对……到惊奇 C. 而雄三世不徙官 徙:迁移 D. 而论不诡于圣人 论:观点 ‎16. 将文中画线句了翻译为现代汉语。‎ ‎(1)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2)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 ‎17. 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品德?本文中扬雄还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1)(扬雄)的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石两石的储粮,他安之若素。‎ ‎(2)等到王莽篡位的时候,谈论的人用符命赞美(他的)功德而获得封爵的人很多,扬雄还是未被封侯。 ‎ ‎17. ①都推崇扬雄淡泊名利:如家境贫寒却安之若素:未遇明君、贤知,才华未显于天下,但扬雄不戚戚汲汲。②本文中扬雄还有年少好学、博学深思;才华横溢、文赋绝伦;尊崇圣贤、怀悼屈原等突出之处受人推崇他的才华横溢、文赋绝伦:王音赞叹他的文章,推荐其任职;其位与王莽等人并列;受到刘歆、范逡的敬重;桓谭认为他生逢其时必将超越诸子。‎ 他的尊崇圣贤、怀悼屈原:不是圣贤之书他不喜欢;读《离骚》痛哭流涕,并作《反离骚》悼念屈原。‎ ‎【解析】选自《汉书》 作者:班固 年代:东汉 参考译文: ‎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为人简朴,悠闲自在,很少特别的喜好,对于富贵不急求,对于贫贱不悲伤,不求品行端方有志气来要求名满天下。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 扬雄曾经喜好辞赋。此前,蜀有司马相如,作赋很壮丽典雅,扬雄心中佩服他,每次作赋,常把他作为榜样模仿。又惊讶屈原文才超过相如,却至于不被容纳,作《离骚》,自己投江而死,为他的文章感到悲伤,读时没有不流泪的。认为君子时势顺利就大有作为,时势不顺就像龙蛇蛰伏,机遇好不好是命,何必自己投水呢!便写了一篇文章,常常摘取《离骚》中的句子而反驳它,从竖山投到江水中来哀悼屈原,名为《反离骚》。‎ 起初,扬雄四十多岁时,从蜀来京师游学,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为他的文才感到惊奇,就召来把他任命为门下史,推荐扬雄待诏,一年多后,上奏《羽猎赋》,拜为郎官,任黄门给事,和王莽、刘歆并列。哀帝初,又和董贤同官。成、哀、 平年间,王莽、董贤都作了三公,权力超过人君,推荐的人没有不提拔的,但扬雄三代不升官。到王莽篡位,论谈者用符命赞美其功德而被封爵的人很多,扬雄仍不被封侯,因年纪大而渐升为大夫,他就是如此淡泊势利。‎ 当时人都瞧不起他;只有刘歆和范逡敬重他,而桓谭认为他无与伦比。桓谭说:“现在扬子的书文义最深,论述不违背圣人,如果后来遇到逢时的明君 ,再经历几个贤明的人的阅读,被他们称道,那么必定超过诸子了。”‎ ‎15.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C项有误,“徙”在这里的意思是“调动官职”。‎ ‎16.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储”“晏如”“称”“侯”。‎ ‎17.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一问:先回忆《陋室铭》一文,可知作者赞颂的是扬雄的安贫乐道的精神;而本文中“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也表现了这一点,这就是两文所表现出的共同点。第二问,根据选文第二段内容,可以看出扬雄喜好辞赋,并对司马相如、屈原等前辈无比的尊崇敬佩;第三段“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来侧面表现扬雄的才华横溢,“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也是表现了大家对扬雄的推崇,桓谭的赞美之语,即可看出他认为扬雄生逢其时必将超越诸子,赞美度极高。根据这些理解来归纳概括即可。‎ 与子俨等疏①(节选)‎ ‎【东晋】陶渊明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②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④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⑤,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⑥仰止,景行⑦行止。”虽不能尔,至心⑧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注释】①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大分:指寿命;③役:从事。④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⑤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⑥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⑦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⑧至心:至诚之心。‎ ‎14.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 ‎(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 ‎15.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16.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 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 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 ‎17.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2分)‎ ‎18.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4分)‎ ‎18. 从学过的诗文看,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例如《饮酒(其五)》便写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本文看,陶渊明面对孩子们的劳役之苦和将来的生计问题,感到歉疚和担忧;同时又反复交代他们要相亲相爱,所以他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 评分标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嘉兴、舟山 ‎(五)文言文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8题。‎ 青衣捕盗①‎ ‎ 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公鉴其诚,纳之。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②。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 后公以挂误③,解组归。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公稔④之,戒备而行。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侍从仆御,无不色变。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⑤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乞公前骑,徒手而去。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曰:“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群盗罗拜马前乞命。书儿曰:“汝等何足污我手。”喝令去。‎ ‎ 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公及夫人皆异之。继而问曰;“汝具此妙技,何不能拈一针?”书儿曰:“‎ 长枪大剑,婢子年十一二时,搏弄惯矣。一针入手,不知作何物,是以不能学耳。”又问:“鞭挞时何便俯首受?”曰:“老父命婢子来报公大德,小有忤犯,是报怨也,婢子何敢!”‎ ‎【注释】①选自清代沈起风《谐铎》,有删减。青衣,古代指婢女。②针指;此处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③挂误: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④稔(rěn):熟悉。⑤渠:第三人称。‎ ‎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公鉴其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惶诚恐 ‎ B.时已薄暮 莫辞酒味薄 厚积薄发 ‎ C.汝等何足污我手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挂齿 ‎ D.公及夫人皆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见异思迁 ‎1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 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18.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发现。(5分)‎ ‎16.(3分)C ‎17.(3分)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 评分标准:共3分。每处1分。‎ ‎18.(5分)参考示例:‎ ‎ 《木兰诗》意在塑造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形象(也隐含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所以略写战场厮杀场面;本文详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经过,意在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塑造书儿,把书儿武功写得越是高强,越能与她虽日受鞭挞,仍能“俯首顺受”的情形形成强烈反差。从选文看,意在突出书儿的知恩图报、孝顺的品质。两文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安排,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不同。‎ ‎ 评分标准:共5分。每篇文章分析2分,目的意图分析1分,意符即可。‎ 浙江省衢州市 ‎(五)文言文阅读(12分)‎ ‎【甲】朱买臣(节选)‎ ‎[东汉]班固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新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①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②死,买臣乞③其夫钱,令葬。‎ ‎(节选自《汉书·朱买臣》)‎ ‎【乙】越妇言 ‎[唐]罗隐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而向所言者,蔑④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以吾观之,矜⑤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减)‎ ‎【注释】①毋:wú,不要。②经:上吊。③乞:qì,给,④蔑:消失。⑤矜:夸耀。‎ ‎18.用原文填空。(4分)‎ 甲文省略号处,略去了朱买臣的境遇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乙文中“ (1) ”一词来概括;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的原因,乙文中有一种说法是“ (2) ”‎ ‎,而宋妻认为是“ (3) ”。‎ ‎19.乙文是对甲文中哪一内容的具体解系?( ▲ )(2分)‎ A.好读书 B.不治产业 C.求去 D.妻自经死 ‎20.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朱妻的人生经历。(2分)‎ 与买臣过苦日子 → (1) → 改嫁他人 → (2) → 上吊自杀 ‎21.甲、乙两文或显或隐地写了朱妻之羞,请分别写出她因何而羞。(4分)‎ ‎19.D ‎ 20.(1)离朱而去 (z)被朱收留 ‎ 21.(1)羞于买臣歌讴道中,且阻止之后愈益疾歌。‎ ‎ (2)羞于自己在买臣饥寒勤苦、胸怀大志时离开了他。‎ ‎ (3)羞于被买臣收留。‎ 浙江省台州 ‎(五)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题。‎ 义猫 ‎[清]宣鼎 有某翁者,救死恤生,利人爱物,人皆仰之。然厄于命,家中落拓。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自此猫不他往,恋恋依翁侧。翁每饭必食以腥,即外出,必嘱家人尽心爱养。‎ ‎  是年秋涝,粒米无收。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①已尽。猫更无从得食,嗷嗷于侧。小女子责之曰:“人尚无食,汝欲食耶?汝不念平日养育恩勤,何以报德,而反嗷嗷取憎耶?”猫呦然似诺,一跃登屋去。‎ 未几,猫衔一物掷翁怀中,视之,妇女旧抹额②也,上缀宝珠二十余,光明圆正,值千金。翁惊讶失色,曰:“猫虽通灵,但窃取之物,污我品行,且恐失物之家,冤及婢仆,性命攸关,奈何?”其妻女曰:“翁言虽是,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廉士尚且取之所谓饥不择食也。况此物自至,必天神怜翁,假手以济,岂尽狸奴③力耶?姑先质资④度岁,暗访物主,明告其故而归之,似亦无伤。”翁不得已,姑从之。‎ 次年遍访,无失物家。乃赎珠而货之,缘是起家。‎ ‎(选自《夜雨秋灯录》,有删改)‎ ‎[注释]①典质:典当。②抹额:妇女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③狸奴:猫的别称。④质资:这里指抵押宝珠换钱。‎ ‎16.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8分)‎ ‎(1)【食】翁每饭必食以腥 ▲ 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 ‎ ‎(2)【已】借贷无门,典质已尽 ▲ 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 ‎ ‎(3)【故】明告其故而归之 ▲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 ‎ ‎(4)【从】翁不得已,姑从之 ▲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 ‎ ‎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3分)‎ 但 井 上 之 李 岂 无 主 者 廉 士 尚 且 取 之 所 谓 饥 不 择 食 也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 ‎ ▲ ‎ ‎19.文中老翁因卖了宝珠而起家。你如何评价老翁卖掉宝珠这一行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3分)‎ ‎(五)文言文阅读(16分)‎ ‎16.(1)喂养,给……吃 食物(2)已经 停止(3)原因 故意(4)听从,顺从 跟随,跟从 评分标准:共8分。每空1分。‎ ‎17. 但 井 上 之 李 /岂 无 主 者 /廉 士 尚 且 取 之/ 所 谓 饥 不 择 食 也 评分标准:共3分。每处1分。‎ ‎18.有一只饥饿的猫倒在地上快要死了,老翁看到它心生同情,就去照料这只猫。‎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 ‎19.【示例1】老翁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宝珠是老翁所收养的猫衔来的报恩之物,而且当初他家生活艰难,他只是暂时将宝珠抵押来换钱度日,后来又遍访失主不得,最后才卖了宝珠。‎ ‎【示例2】老翁的做法不妥。因为老翁救助饥猫不是为了得到回报,如果卖了宝珠就玷污了他的品行;猫衔来的宝珠毕竟属于他人,且价值贵重,卖了有可能冤及别人;尽管暂时找不到失主,还可以继续寻找。‎ 评分标准:共3分。结合文章内容,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仅有自己的观点,但没有结合文章内容,给1分;观点和内容不一致,不给分。意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