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2016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六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12=24分) 1.物质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发生变化,与空气中的某些气体有关.其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品中的双吸剂﹣﹣铁粉 B.食品中的常用干燥剂﹣﹣生石灰 C.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 D.氢氧化钠固体置于空气中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燃烧生成水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将少量硫酸铜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浅绿色溶液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少 3.将“神舟七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 ) A.N2O4 B.NO2 C.N2O D.CH4 4.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搅拌后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2CO3、NaCl、Ba(OH)2 B.KCl、NaOH、CuCl2 C.KCl、NaOH、H2SO4 D.BaCl2、Na2SO4、KCl 5.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C.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6.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是一种叫做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的物质,该物质遇明火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三甲基一氯硅与水接触可产生雾状盐酸.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甲基一氯硅是有机物 B.三甲基一氯硅溶于水,所得溶液pH一定小于7 C.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四种原子构成 D.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 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1℃时,用甲,乙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B.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分别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 D.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8.关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B是酸,则C和D一定有一种是盐 B.若C是单质、D为化合物,则A和B中一定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 C.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 D.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 9.在以下的“四连环”图中,每环代表一种物质,相连环间所代表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下表的选项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B C D 甲 Zn H2SO4 CO O2 乙 HCl NaOH O2 C 丙 CuO CuSO4 Fe2O3 CO 丁 Cu Mg C CO2 A.A B.B C.C D.D 10.向装有一定量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C.水能灭火,所以酒精一旦燃烧应立即用水浇灭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12.“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 A.胃酸过多的病人应少喝汽水 B.食用甲醛浸泡的海产品,可提高免疫力 C.震后灾区饮用水应消毒处理后才能饮用 D.向易变质的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5分.) 13.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_______. (2)硫酸钾中硫元素为+6价_______. (3)氯化铁_______. (4)稀盐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含有_______(离子符号)加硝酸银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含有_______(离子符号) 14.根据给出的微粒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用字母填空,下同);属于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易失电子的是_______. (2)由A的元素组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C微粒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 15.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室常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_______. (2)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3)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水分子不断运动 (4)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 (5)课外活动中,同学们玩起了以水为主题的“化学反应接龙”游戏.游戏的规则为:用前一个反应的一种生成物作为下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并按序号和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循环,如图所示.仿照示例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示例:①分解反应:2H2O2H2↑+O↑ ②置换反应 H2+CuOCu+H2O ③化合反应_______ ④复分解反应_______. 1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 (1)均衡膳食.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蛋白质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牛奶 B.花卷 C.蔬菜 (2)衣服以纯棉为佳.鉴别纯棉与涤纶可用_______的方法. (3)安全出行.汽车是现代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交通工具.汽车的外壳材料主要是钢铁,钢铁属于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复合材料 B.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探究活动.A、B、C、D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钠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B_______ (2)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3分.) 18.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_______;②_______.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__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_______作用.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4)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4)中的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_______. (6)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_______通入. 19.前旗六中的学生正在积极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某天当同学们再次来到实验室,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NaOH溶液敞口放置,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玉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的新猜想:_______. 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实验探究】小玉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玉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 象 结 论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_______. NaOH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玉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实验反思】(1)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玉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__(填序号). (2)小玉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______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 四.计算题 20.将70g硫酸钠溶液和50g氯化钡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96.7g溶液.请计算: (1)反应后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是多少? (2)参加反应的硫酸钠的质量. (3)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2016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六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2×12=24分) 1.物质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发生变化,与空气中的某些气体有关.其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品中的双吸剂﹣﹣铁粉 B.食品中的常用干燥剂﹣﹣生石灰 C.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 D.氢氧化钠固体置于空气中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生石灰吸水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氢氧化钠固体置于空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钠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燃烧生成水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将少量硫酸铜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浅绿色溶液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少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分析】A、根据氢气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硫酸铜固体溶于水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少量硫酸铜固体溶于水可得到蓝色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3.将“神舟七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 ) A.N2O4 B.NO2 C.N2O D.CH4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H8N2+2R=3N2+4H2O+2CO2,借助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所含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来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R的化学式. 【解答】解: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H8N2+2R=3N2+4H2O+2CO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 H原子在反应前后相等, 反应前有2个N原子,而反应后共有6个N原子,则R中有4个N原子, 反应前没有O原子,而反应后共有8个O原子,则R中有8个O原子, 又R的化学计量数为2,则R的化学式为N2O4,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物质的化学式,学生应学会利用守恒法来分析解答. 4.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搅拌后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2CO3、NaCl、Ba(OH)2 B.KCl、NaOH、CuCl2 C.KCl、NaOH、H2SO4 D.BaCl2、Na2SO4、KCl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能结合成沉淀的则不能得到透明的溶液;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解:物质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且不存在有色离子. A、Na2CO3、Ba(OH)2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B、NaOH、Cu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溶液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C、NaOH、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得到的溶液仍然是无色透明溶液,故选项正确. D、BaCl2、Na2SO4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对于能否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要注意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5.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C.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考点】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元素的概念.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比如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错误; B、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比如钠离子和铵根离子,正确; C、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比如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错误;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常见的概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是一种叫做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的物质,该物质遇明火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三甲基一氯硅与水接触可产生雾状盐酸.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甲基一氯硅是有机物 B.三甲基一氯硅溶于水,所得溶液pH一定小于7 C.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四种原子构成 D.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分析】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B、由题意,三甲基一氯硅烷[(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火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与水接触可生成盐酸,进行分析判断. C、由题意,三甲基一氯硅烷分子由碳、氢、硅、氯四种原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三甲基一氯硅烷[(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明火或氧化剂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另外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 【解答】解:A、三甲基一氯硅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题意,三甲基一氯硅烷[(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火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与水接触可生成盐酸,三甲基一氯硅烷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小于7,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三甲基一氯硅烷分子由碳、氢、硅、氯四种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题意,三甲基一氯硅烷[(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火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与水接触可生成盐酸,保存三甲基一氯硅烷时应密封防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有机物的特征、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1℃时,用甲,乙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B.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分别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 D.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乙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相等; B、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溶解度大小; C、由于未知两溶液是否饱和,故无法比较降温后是否有晶体析出; D、由t2℃时甲的溶解度,可以判断能否全部溶解,进而可判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 【解答】解: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用甲,乙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 B、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由于未知两溶液是否饱和,故无法比较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1℃,是否有晶体析出;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30g,故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0%. 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关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B是酸,则C和D一定有一种是盐 B.若C是单质、D为化合物,则A和B中一定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 C.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 D.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选出说法正确的选项. A、根据酸的性质来回答. B、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和各物质间的反应来回答; C、碱性氧化物和酸、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都会生成盐和水.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解答】解:A、因为能与酸反应的物质有活泼金属、碱、一些盐,反应后生成物中肯定有一种是盐,正确. B、化合物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可能是置换反应,但不一定,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就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不正确; C、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是只有酸和碱的反应,如酸与金属氧化物、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也都可以生成盐和水.说法不正确; D、充分反应并不说明反应物A、B都完全反应,若其中有任何一种物质有剩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则生成物C、D的质量总和小于20g.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在使用规律或概念进行判断时,要全面考虑规律或概念的条件,片面进行判断会造成本题其它三个选项所出现的错误. 9.在以下的“四连环”图中,每环代表一种物质,相连环间所代表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下表的选项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B C D 甲 Zn H2SO4 CO O2 乙 HCl NaOH O2 C 丙 CuO CuSO4 Fe2O3 CO 丁 Cu Mg C CO2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因两圆相交部分表示能发生反应,所以在选择时,可以利用最基本的方法,观察能否发生反应,这样选出正确答案. 【解答】解:A、A中甲和丁不反应,丁和丙不反应,故A不正确; B、B中甲和乙能反应,乙和丙能反应,丙和丁能反应,甲和丁能反应,故B正确; C、C中乙和丙不能反应,甲和丁不反应,故C错误; D、D中乙和丙不能发生反应,丙和丁不反应,甲和丁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在做这类题时,认为最复杂也就是最简单的方法,把每个选项中的各部分按照图示进行反应,不能进行的选项不正确. 10.向装有一定量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根据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反应完全时沉淀质量不再改变,水的质量逐渐增加,溶液的PH逐渐增大,开始生成沉淀,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后加入氢氧化钡过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开始增大,可以从反应的实质进行做题. 【解答】解:A、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硫酸反应完后,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故A正确; B、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两者不断反应时,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当氢氧化钡过量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又会逐渐增大,故B正确; C、硫酸的PH小于7,当硫酸与氢氧化钡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加入氢氧化钡过量时,溶液的PH大于7,故C正确; D、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水的质量不断增加,不会出现不变的情况,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钡与硫酸的中和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根据图象认真分析. 1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C.水能灭火,所以酒精一旦燃烧应立即用水浇灭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考虑. B.根据粒子的带点情况来分析. C.根据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和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解: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错. B.中子也是不带电的粒子,故错. C.灭火的原理有三个: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但酒精的密度比水小,用水浇时酒精浮于水上,不能隔绝空气,也不能降低酒精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类推法,属于易错题目,因而同学们对一些典型的概念、理论准确记忆,理解把握,并多涉猎题型进行训练. 12.“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 A.胃酸过多的病人应少喝汽水 B.食用甲醛浸泡的海产品,可提高免疫力 C.震后灾区饮用水应消毒处理后才能饮用 D.向易变质的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气体的用途;水的净化;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汽水的成分进行分析. B、根据甲醛对人体有害进行分析. C、根据饮用水需要消毒杀菌后饮用进行分析. D、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胃酸中含有盐酸,汽水中含有碳酸,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喝汽水,以免危害人体健康,故做法正确. B、甲醛对人体有害,食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会危害人体健康,故做法错误. C、灾区饮用水消毒处理后饮用有利于人体健康,故做法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并且无毒,向易变质食品的包装袋中充入氮气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故做法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5分.) 13.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2N2. (2)硫酸钾中硫元素为+6价K2O4. (3)氯化铁FeCl3. (4)稀盐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含有H+(离子符号)加硝酸银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含有Cl﹣(离子符号)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硫酸钾中硫元素为+6价,故可表示为:K2O4; (3)氯化铁是由显+3价的铁元素和显﹣1价的氯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FeCl3; (4)稀盐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含有氢离子,其符号为:H+; 加硝酸银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含有氯离子,其符号为:Cl﹣; 故答案为:(1)2N2;(2)K2O4;(3)FeCl3;(4)H+;Cl﹣;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4.根据给出的微粒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CD(用字母填空,下同);属于稳定结构的是AC;易失电子的是BD. (2)由A的元素组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是He;C微粒的化学符号为Ca2+.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1)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是2个)属于稳定结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易失去电子,据此分析回答; (2)根据微粒的构成特点写出单质、微粒的符号. 【解答】解:(1)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CD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A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是2,C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都属于稳定结构;B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易失电子. (2)由A的元素组成的单质是氦气,化学式是He;C微粒是钙离子,化学符号为:Ca2+. 故答为:(1)CD,AC,BD;(2)He; Ca2+.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15.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室常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 (2)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B(填序号).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3)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填序号). A.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水分子不断运动 (4)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5)课外活动中,同学们玩起了以水为主题的“化学反应接龙”游戏.游戏的规则为:用前一个反应的一种生成物作为下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并按序号和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循环,如图所示.仿照示例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示例:①分解反应:2H2O2H2↑+O↑ ②置换反应 H2+CuOCu+H2O ③化合反应H2O+CaO═Ca(OH)2 ④复分解反应Ca(OH)2+2HCl═CaCl2+2H2O.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书写化学方程式、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分析】(1)根据过滤的操作分析用的仪器解答; (2)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分析解答; (3)从分子的基本性质入手,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它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水蒸发的过程中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是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的结果. (4)根据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解答; (5)③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可简记为A+B=A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可简记为AB+CD=AD+CB 【解答】解: (1)净化水时,为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常用过滤的方法,该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2)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污染土壤和水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使用含磷洗衣粉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故填:B. (3)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故错; B、水蒸发的过程中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故错 C、水蒸发的过程中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是物理变化,分子不会分解;故错 D、水蒸发的过程中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分子不断运动;故对 故选D (4)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5)③化合反应:符合A+B=AB,如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故H2O+CaO═Ca(OH)2; ④复分解反应:符合AB+CD=AD+CB,如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则Ca(OH)2+2HCl═CaCl2+2H2O 答案: (1)玻璃棒; (2)B; (3)D; (4)加热煮沸; (5)③H2O+CaO═Ca(OH)2; ④Ca(OH)2+2HCl═CaCl2+2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组成、净化及灭火的原理的知识,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 (1)均衡膳食.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蛋白质的是A(填字母序号). A.牛奶 B.花卷 C.蔬菜 (2)衣服以纯棉为佳.鉴别纯棉与涤纶可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 (3)安全出行.汽车是现代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交通工具.汽车的外壳材料主要是钢铁,钢铁属于C(填字母序号); A.复合材料 B.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1)根据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进行解答; (2)纯棉是天然纤维,涤纶是合成纤维,燃烧时现象与气味明显不同. (3)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 【解答】解:(1)牛肉中富含蛋白质,花卷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蔬菜中富含维生素; (2)纯棉是天然纤维,涤纶是合成纤维,燃烧时现象与气味明显不同,其中涤纶会生成刺激性气味;故答案为:燃烧闻气味; (3)钢铁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故答案为:(1)A;(2)燃烧闻气味;(3)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历年中考的热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探究活动.A、B、C、D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钠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Na2CO3BCa(OH)2 (2)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A、B、C、D四种物质都溶于水,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钠会转化成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会转化成氢氧化钠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钠会转化成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会转化成氢氧化钠,通过分析转化图可以看出D、A,D、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氢氧化钠,A、C是碳酸钠或硫酸钠中的一种,A会转化成C,所以A是碳酸钠,C是硫酸钠,B就是氢氧化钙,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A是碳酸钠,B是氢氧化钙,故填:Na2CO3;Ca(OH)2; (2)A是碳酸钠,D是氢氧化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3分.) 18.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A中试管口向上倾斜了,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②E中的导管太短了,导管应该伸到集气瓶的底部.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E或F(填字母)进行组装.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MnO2(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催化作用.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22H2O+O2↑. (4)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CO2(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5)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4)中的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6)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b通入.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图形分析回答; (2)根据给固体加热、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3)根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的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可以制取的气体,写出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5)对比装置B、C装置的特点,分析优点; (6)根据氢气和空气的密度的关系分析进气口.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是长颈漏斗;②是集气瓶. (2)A图中,为防止冷凝液倒流回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E图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过短;所以错误为:A中试管口向上倾斜了,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E中的导管太短了,导管应该伸到集气瓶的底部; (3)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利用排水法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E或F进行组装.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MnO2(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催化作用.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22H2O+O2↑. (4)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CO2,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5)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4)中的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6)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欲用G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b通入. 故答为:(1)长颈漏斗;集气瓶;(2)A中试管口向上倾斜了,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E中的导管太短了,导管应该伸到集气瓶的底部;(3)E或F,MnO2,催化,2H2O22H2O+O2↑;(4)CO2,CaCO3+2HCl=CaCl2+H2O+CO2↑.(5)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6)b.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装置的指错和改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9.前旗六中的学生正在积极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某天当同学们再次来到实验室,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NaOH溶液敞口放置,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玉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的新猜想:全部变质. 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实验探究】小玉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玉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 象 结 论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 NaOH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玉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不变色. 【实验反思】(1)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玉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③(填序号). (2)小玉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硫酸铜溶液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密封保存. 【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可能全部变质,也可能是部分变质进行分析;根据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成分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分析现象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滴加的试剂和碳酸钠反应但不能产生新的碱性物质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碱性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所选择的试剂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特殊的现象即可. 【解答】解:【提出猜想】氢氧化钠可能全部变质,也可能是部分变质;故填:全部变质;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填:2NaOH+CO2═Na2CO3+H2O; 【实验探究】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则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成分,其中的碳酸钠能够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氢氧化钠能够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故填: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 若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则只含有碳酸钠,因此加入氯化钙会沉淀碳酸钙白色沉淀,由于没有氢氧化钠,因此滴加酚酞试液不会变成红色;故填: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不变色; 【实验反思】(1)选择的试剂要求只能够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沉淀,既能够检验碳酸钠的存在,又能够排除碳酸钠碱性对氢氧化钠的干扰,因此不能产生新的碱性物质,氯化钡和硝酸钙都能够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沉淀,且没有产生碱性物质,而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滴加酚酞试液变成红色,不能说明是原有的氢氧化钠的作用,则不能得出部分变质的结论;故填:③; (2)由于氢氧化钠除了能够使指示剂变色外,还能够和硫酸铜、氯化铁等产生蓝色或红褐色的测定,能够和氯化铵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因此可以用来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故填:硫酸铜溶液; 【拓展应用】氢氧化钠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需要密封保存,故填:密封保存. 【点评】本题是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探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变质后会变成碳酸钠,验证部分变质时要知道先把碳酸钠除掉,再验证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因此熟练掌握氢氧化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并能够根据它们的性质来对碳酸钠及氢氧化钠进行检验. 四.计算题 20.将70g硫酸钠溶液和50g氯化钡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96.7g溶液.请计算: (1)反应后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是多少? (2)参加反应的硫酸钠的质量. (3)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参加反应的硫酸钠的质量及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 (3)滤液为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氯化钠溶液,由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与所得溶液质量比计算滤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 (1)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硫酸钡的质量=70g+50g﹣96.7g=23.3g; 设硫酸钠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y Na2SO4+BaCl2═BaSO4↓+2NaCl 142 233 117 x 23.3g y x=14.2g y=11.7g 滤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2.1% 答案: (1)23.3g; (2)参加反应的硫酸钠的质量14.2g; (3)滤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1%. 【点评】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由反应中某种物质的质量可计算反应中其它物质的质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