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含解析4
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棠棣镇百花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下列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淄博陶瓷烧制 B.茅台古法酿酒 C.大冶有色冶金 D.三峡水力发电 2.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 B.为了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 C.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大量防腐剂 D.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3.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净化后的自来水 铝合金 B.氨气 煤 C.冰水混合物 液氧 D.石灰水 二氧化碳 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找作 现 象 结 论 A 向食醋中加人氢氧化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二者之间不发生反应 B 向红墨水中加人活性炭,过滤 红墨水变无色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用黄铜片在铜片上刻划 铜片上有划痕 黄铜的硬度比铜大 D 电解水 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水电解有气体生成 A.A B.B C.C D.D 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化合反应 B.该图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两种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可表示为2:1:2 6.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如图所示,打开活塞,注入稀硫酸,发现稀硫酸未能与有孔塑料板上的锌粒接触,但此时已无稀硫酸可加,则下列溶液中,最适宜从长颈漏斗添加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硫酸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7.某溶液中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溶质为3种时,金属单质的种类也为3种 B.当溶质种类为2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2种 C.a、b两点,溶液的质量相等 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 8.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食醋清除水垢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②馒头烤焦变黑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B ①硫酸铵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②酸性土壤可用氢氧化钠固体改良 C ①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 ②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 ①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 的完全燃烧 ②用细沙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A.A B.B C.C D.D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甲多于乙 D.t2℃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 10.如图表所示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 验 实验 现象 ①中的铁钉生锈明显,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 紫色石蕊溶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 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实验 结论 铁生锈需要氧气 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它每空1分,共18分) 11.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 (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 (2)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单质(Br2)和银,玻璃颜色变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作用. 1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当a=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该粒子位于元索周期表中第_______周期,由该粒子构成的单质是由_______构成(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13.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是紫红色金属,D为难溶性碱.则D的化学式为_______,由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若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A与水化合得B,C是白色难溶固体.则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由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之后,A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B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3)为避免将CO排放到空气中,并回收利用CO,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装置,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应为a→_______. 三、探究题(每空1分,共7分) 1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钡溶液和盐酸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BaCl2、Ba(OH)2和HCl; 猜想二:BaCl2和Ba(OH)2;猜想三:_______; 猜想四:BaCl2和HCl.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猜想_______一定不成立.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_______. 结论: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_______. 结论:猜想三不成立,猜想四成立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 (2)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写一条即可).要处理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B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 四、计算题(共5分) 16.现有20g含Fe2O3为80%的赤铁矿石,加入到15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铁矿石中的杂质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求: (1)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棠棣镇百花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下列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淄博陶瓷烧制 B.茅台古法酿酒 C.大冶有色冶金 D.三峡水力发电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淄博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茅台古法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大冶有色冶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三峡水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 B.为了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 C.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大量防腐剂 D.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考点】均衡营养与健康;常用盐的用途;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分析】A、根据均衡膳食有利于身体健康分析; B、根据海带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碘元素分析; C、根据防腐剂对人体健康有害分析; D、根据碳酸氢钠可与酸反应分析. 【解答】解:A、均衡膳食有利于身体健康,正确; B、海带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碘元素,因此为了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正确; C、防腐剂对人体健康有害,错误; D、碳酸氢钠可与酸反应,在面粉中添加适量碳酸氢钠,可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应从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方面切入. 3.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净化后的自来水 铝合金 B.氨气 煤 C.冰水混合物 液氧 D.石灰水 二氧化碳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A、净化后的自来水中溶有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铝合金属于合金,合金都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氨气属于纯净物,煤炭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硫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液态氧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找作 现 象 结 论 A 向食醋中加人氢氧化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二者之间不发生反应 B 向红墨水中加人活性炭,过滤 红墨水变无色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用黄铜片在铜片上刻划 铜片上有划痕 黄铜的硬度比铜大 D 电解水 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水电解有气体生成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电解水实验;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A、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但无明显变化,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错误. B、向红墨水中加人活性炭,红墨水变无色,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 C、用黄铜片在铜片上刻划,铜片上有划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大,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 D、电解水时,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是因为水电解有气体生成,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化合反应 B.该图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两种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可表示为2:1:2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把反应后剩余的分子与反应前抵消,可得到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分子通过分成的原子的再重新组合而形成一种化合物的分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可得实际参加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 A、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得到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分子通过分成的原子的再重新组合而形成一种化合物的分子,故为化合反应,故A正确; B、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得到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分子通过分成的原子的再重新组合而形成一种化合物的分子,故B错误; 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C正确; D、从图示可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可表示为2:1:2,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能根据提供的图形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分清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特点,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6.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如图所示,打开活塞,注入稀硫酸,发现稀硫酸未能与有孔塑料板上的锌粒接触,但此时已无稀硫酸可加,则下列溶液中,最适宜从长颈漏斗添加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硫酸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都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物质,从而消耗稀硫酸; 硫酸钠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解答】解:A、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如果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因此不适宜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但影响生成氢气的量,还能够使产生氢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因此不适宜加入碳酸钠溶液; C、稀硫酸和硫酸钠不能反应,加入硫酸钠溶液时,能够使稀硫酸和锌接触,从而使反应顺利进行,因此最适宜从长颈漏斗添加的是硫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钙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如果加入澄清石灰水,会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因此不适宜加入澄清石灰水. 故选:C. 【点评】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能和某些金属单质、某些金属氧化物、某些盐、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物质. 7.某溶液中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溶质为3种时,金属单质的种类也为3种 B.当溶质种类为2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2种 C.a、b两点,溶液的质量相等 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铜>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生成的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进行分析. 【解答】解: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a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铁的量少,没有将硝酸铜和硝酸银全部置换出来,金属单质是一种,不可能是三种,故A错误; B、当溶质种类为两种时,硝酸银全部被置换为银,硝酸铜可能有部分被置换为铜,金属单质的种类可能是2种,故B正确; C、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a、b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硝酸银没有全部被置换出来,硝酸铜没有参加反应,加入的铁质量不等,置换出的银的质量也不相等,所以最后溶液的质量也不相等,故C错误; 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表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全部参加反应,金属单质至少两种,不可能为1种,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注意金属在与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会先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8.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食醋清除水垢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②馒头烤焦变黑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B ①硫酸铵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②酸性土壤可用氢氧化钠固体改良 C ①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 ②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 ①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 的完全燃烧 ②用细沙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①食醋清除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②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太强,一般用氢氧化钙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错误. C、①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②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故正确. D、②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细沙灭火是隔绝氧气,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甲多于乙 D.t2℃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意义分析; B、根据t1℃时,乙的溶解度解答; C、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判断是否析出晶体; D、根据饱和溶液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分析. 【解答】解: A、t1℃时,甲和 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对; B、t1℃时,乙的溶解度是30g,100水中溶解30g,正好达到饱和,故对;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将t2℃的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时,析出固体甲多于乙,故对; D、t2℃的甲的溶解度为50g,向50g水中加入25g甲,搅拌后得甲的饱和溶液为75g,加1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4.3%,故错误;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了从溶解度曲线图上读取信息、分析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0.如图表所示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 验 实验 现象 ①中的铁钉生锈明显,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 紫色石蕊溶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 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实验 结论 铁生锈需要氧气 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A、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和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 B、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并且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解答】解:A、①中的铁钉生锈明显,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B、紫色石蕊溶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该选项说法正确; D、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它每空1分,共18分) 11.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 (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铜,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 (2)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单质(Br2)和银,玻璃颜色变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r2Ag+Br2;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1)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溴单质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能够重新生成溴化银,说明氧化铜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解答】解:(1)属于金属单质的是铜,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故填:铜;塑料. (2)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单质和银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r2Ag+Br2; 当光线变暗时,溴单质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又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故填:2AgBr2Ag+Br2;催化.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催化剂的作用等,难度不大,基础性较强. 1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当a=10时,该粒子是原子.该粒子位于元索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由该粒子构成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据此解答. 【解答】解: ①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a=2+8=10,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属于第二周期元素,10号是氖元素,由该粒子构成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 ②当a=8时,该粒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故填:阴离子. 答案: ①10,二;原子; ②阴离子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是紫红色金属,D为难溶性碱.则D的化学式为Cu(OH)2,由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若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A与水化合得B,C是白色难溶固体.则B的一种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或制农药波尔多液等),由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若A是紫红色金属,则A为铜,C能转化为铜,C与D能相互转化,D为难溶性碱,则D为氢氧化铜;结合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铜能相互转化,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若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结合氧化钙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B为氢氧化钙;C是白色难溶固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C为碳酸钙,氯化钙与碳酸钙能相互转化,则D为氯化钙(合理即可);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若A是紫红色金属,则A为铜,C能转化为铜,C与D能相互转化,D为难溶性碱,则D为氢氧化铜;由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铜能相互转化,则C为硫酸铜,D为氢氧化铜,硫酸铜的化学式为Cu(OH)2;由C转化为A,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若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由氧化钙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则A为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B为氢氧化钙;C是白色难溶固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C为碳酸钙,氯化钙与碳酸钙能相互转化,则D为氯化钙(合理即可);B的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制农药波尔多液等. D转化为C,即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故答案为:(1)Cu(OH)2;Fe+CuSO4═FeSO4+Cu; (2)改良酸性土壤(或制农药波尔多液等);CaCl2+Na2CO3═CaCO3↓+2NaCl.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1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之后,A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2)B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3)为避免将CO排放到空气中,并回收利用CO,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装置,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应为a→d→b→c.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为避免将CO排放到空气中,并回收利用CO,即用C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之后,A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2)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B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3)为避免将CO排放到空气中,并回收利用CO,即用C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长导管是出水管,则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应为a→d→b→c. 故答案为:(1)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2)吸收二氧化碳;(3)d→b→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探究题(每空1分,共7分) 1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钡溶液和盐酸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BaCl2、Ba(OH)2和HCl; 猜想二:BaCl2和Ba(OH)2;猜想三:BaCl2; 猜想四:BaCl2和HCl.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猜想一一定不成立.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酚酞不变色. 结论: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先有气泡产生,后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猜想三不成立,猜想四成立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2)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铁质管道或污染水源(写一条即可).要处理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B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BaCO3.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猜想】根据反应的程度进行猜想:恰好反应、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 氢氧化钡和盐酸不能共存; 【进行实验】 根据酚酞遇碱变红来进行解答; 据碳酸钠与盐酸和氯化钡反应的现象解答; 【反思与拓展】 (1)根据实验的结论进行发生反思; (2)根据酸会与铁反应进行分析.据除杂的原则分析. 【解答】解: 【猜想】反应可能是恰好反应,只有氯化钡(猜想三)、也可能是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若氢氧化钡过量,则含有氢氧化钡和氯化钡(猜想二);若盐酸过量,则含有盐酸和氯化钡(猜想四);②猜想一一定不正确,因盐酸与氢氧化钡不能共存. 【进行实验】 因为酚酞遇碱会变红色,而结论是猜想二不正确,即不含有氢氧化钡,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不变红色;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而结论是猜想三不成立,猜想四成立,故实验现象: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盐酸消耗掉后,氯化钡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沉淀; 【反思与拓展】 (1)因为反应可能是完全反应,也可能是其中的一种反应物过量,因此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2)盐酸会与铁反应而将下水道腐蚀;要处理烧杯内的溶液,把盐酸除去,使其溶质只含有B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BaCO3,因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二氧化碳,不会产生新的杂质. 答案: 【猜想】BaCl2; 一; 【进行实验】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 【反思与拓展】 (1)反应物的用量 (2)腐蚀铁质下水管(或污染水源);BaCO3.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实验设计的能力.设计实验时,可以从反应后的产物和其有关的性质着手. 四、计算题(共5分) 16.现有20g含Fe2O3为80%的赤铁矿石,加入到15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铁矿石中的杂质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求: (1)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根据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氧化铁的质量求出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生成的氯化铁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1)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铁的质量为y Fe2O3+6HCl=2FeCl3+3H2O 160 219 325 16g x y == 解得 x=21.9g y=32.5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4.6% (2)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9.6% 故答案为:(1)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6%;(2)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点评】反应后溶液质量可根据质量守恒进行计算:反应后溶液质量=氧化铁质量+稀盐酸质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