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

九年级下册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9题。(20分)‎ ‎(一)重要的陌生人 ‎ 陈荣生 ‎①书店很温暖舒适,里面挤满了人,也许是因为人们不知道雨已经停了。此时,是午饭休息时间。突然,我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有人在窥视我。‎ ‎②我抬起头来。一位身高1.50米左右、留着乌黑长发的女人迅速低下头,看着她翻阅的那本书。我也就低下头来。进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带进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仿佛是刚被洗涤过的。‎ ‎③我再次抬起头,瞥了一眼那个黑发女人,恰好看到她把一本书塞进她的小书包里,然后走了出去。我犹豫了一下,跟在她后面走过去。‎ ‎④“嘿!”我说,然后指着她的小书包。靠近她之后,我看到她大约30岁,可能是个无家可归的人。她那件卡其布外衣脏兮兮的,头发乱蓬蓬的,小书包里塞满了她的东西。她悲伤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把书递给我,就跑掉了。‎ ‎⑤经理看到了所发生的事情,走了过来。这是一本杂志,是设计给那些伤心的人阅读的,就像我这类人。杂志的装帧很美,内页都是彩色的,沉甸甸的。杂志内印着一些陈述句,而且留有空间,让读者可以在上面写字,如“我怀念你……的方式。”以及“我无法没有你,当我……”等。‎ ‎⑥“她一直都想要这本杂志,”经理说,“她总是进来看它。有时候,她会把它拿走一段时间,但却从未占为己有。” 真该死!我想。我为什么要如此自命清高呢?我什么时候才能学会不管闲事呢?我为什么不让她把它偷了呢?‎ ‎⑦我跑出书店。天又下起雨了,我追了一个街区才赶上她。“你刚刚失去了一位亲人吗?”我问。‎ ‎⑧“我奶奶”,她说,“我习惯了每天都跟她说话,我太想念她了,这让我受不了。”‎ ‎⑨我对她讲了我继父的事情,他也是刚刚才去世。他的仁慈帮助了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18年。‎ ‎⑩我让她等一会儿。我知道,我此时身处佛教的一种传说中,即任何事都不是一种偶然。当我返回并把杂志递给她的时候,我们俩都站在路边哭了起来。‎ ‎⑪这是自我继父去世后我第一次觉得被人理解了,因为只有陌生人能够理解你,没有不足或遗憾。在此之前,我一直都在孤独地感受我的悲伤。我不愿意向家人倾诉,因为他们也很悲伤,朋友们的爱一直也没能冲淡我的悲伤。‎ ‎⑫但是,因为这位悲伤的“小偷”和我互不认识,所以我就不会期望我的悲伤能够得到理解;如果得不到理解,我也不会害怕失望。由于我们不会再相见,所以我就可以放开情绪,不用感到尴尬,或担心我的情绪会把哪个人赶走。‎ ‎⑬我相信,是生活把那些人放在我们的途中,让他们帮助我们,或让我们帮助他们,或互相帮助。这次遭遇让我想敞开心胸,去接受与陌生人相遇的机会,去接受那些可能是灿烂而神奇的意外。‎ ‎16.请仔细阅读文章④到⑥段,简要概括三个人物的人物形象(3分)‎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她悲伤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把书递给我。就跑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11段作者为什么说“只有陌生人能够理解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学校教育我们“不要与陌生人讲话”,而本文的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去接受与陌生人相遇的机会,去接受那些可能是灿烂而神奇的意外。”这两个观点矛盾吗?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皮肤上的乡愁 林东林 ‎①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到宁波去参观天一阁。我站在巷子里自顾自地拍了许多张相片。朋友却很少摄影,她会摸一摸那些斑斓掉落的墙面,会摘一些荒草的穗子和果实。后来她问我,你为啥不摸一摸它们呢? 。我突然一怔,是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用双眼观察多过真实的触摸呢?‎ ‎②小时候到树林里去,我会用手摸那些干燥生涩的树皮,摸那些疙疙瘩瘩的树钉,那种树皮、树钉的坑坑洼洼和粗糙的纹路,会把手掌划得涩涩的、辣辣的,可是却很有质感;我还会在碧绿的苔藓上,摸那种绿色和阳光照在其上散发出的绒绒的温暖,会摘一片树叶把它揉碎,看着它的绿色汁液染满手掌,感触那种汁液的清新、淡淡的冷以及它散发出的气味。黄昏的时分,树林旁的沙土里还有太阳的余温,我常常穿一条短裤、赤裸着上身卧在沙土里,细细的沙土掩盖在肌肤上,一点一点地传递着热量,直到沙土逐渐冷去,我才依依不舍地把身子拉出来,在夜色中穿戴沙土的温度回家去。‎ ‎③从少年时候的田园世界,到了一个工业的世界之后,咱们的肌肤感触能力,其实下降得十分厉害。由于生活条件好了,咱们不会再赤脚在路上走,不会被葛针扎到或被玻璃划到,所以痛苦的经历就少了;咱们不会去玩泥巴,不会去爬树,不会去河里、池塘里游水,咱们的肌肤不再感触到天然的粗糙、细致和冷暖。一个工业化的国际、人工的舒服国际,不知不觉地把咱们跟天然切割开来,咱们不再感触冷暖,不再感触细致和粗糙,不再感触痛苦。‎ ‎④在咱们小的时候,其实人和人的身体触摸,是频繁的。老一辈们会抚摸你的头;教师会握着你的手写字,那写下的每个字,带着体温经过手掌传递过来的;爸爸妈妈会把熟睡的你从沙发上抱到床上;你会亲密地揽着同伴们的肩;会和街坊牵着手一同上学、春游。可是在长大之后,每个人觉悟的独立认识,会逐渐把这些排挤在外。‎ ‎⑤曾经看过日本的一部电影《入殓师》,年轻的入殓师小林大悟,对每一个死者都仔细擦拭过抚摸过一遍,那些死去的年轻的、年迈的、如花的、苍老的身体,都是冰冷的,但是小林大悟却用自己的肌肤、温度和用心,把干净、尊严和体面给予他们,那是活着的人通过皮肤的力量所能给予死后的人最后的东西,小林大悟也从中感受到了肌肤死亡的温度和纹理的变化。‎ ‎⑥这样的经验,并不是谁都有的。一直到父亲去世,哥哥和父亲生前交好的两个邻居,趁父亲身体还有温度、还柔软,给他穿好寿衣。想起来,我有时候会嫉妒他们,因为他们在父亲从生到死的时候,感受到了他皮肤的从温暖到冰冷、从柔软到僵硬的过程,而这一切,在父亲把它们都带走的时候,我却没能去亲自地、细细地感受。‎ ‎⑦在这世间,一个人的皮肤,究竟能感受到多少东西,又究竟能留下多少东西?也许没有人会知道,也许我们在感受的时候,忽略掉了这种感觉,或者从没有意识到这种感觉。‎ 选自2014年4月刊《青年文摘》有删改 ‎12.结合全文概括文章题目“皮肤上的乡愁”有哪些含义。(4分)‎ ‎ ‎ ‎ ‎ ‎13.请你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自然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 ‎ ‎ ‎ ‎14.选文第⑤自然段从记叙顺序看属于 ;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 ‎ ‎ (4分)‎ ‎15.根据上下文内容,请你在第①自然段补充完整朋友所说的话,并从中可以看出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 ‎ ‎ ‎ ‎ ‎16.作者在文章最后写到父亲离世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你的亲身体会,用细腻的文笔给我们描述你的肌肤曾真切感受到过最难忘的瞬间。(4分)‎ ‎ ‎ ‎ ‎ ‎(三)蓝是月亮追求的优雅 朱成玉 ‎  以前,总是喜欢在夜里打开窗子,看一会儿月亮。那时候看月亮,清湛湛的,水灵灵的,仿佛随时可以滴出水来。可是现在不知道为什么,看到的月亮总是灰色的。是天空不再那么洁净了吧,是浸泡于世俗里的心不再纯粹了吧,又或者,是我的眼睛蒙了一层鸡毛蒜皮的烟火吧。我滴了几滴眼药水,努力眨巴眨巴眼睛,依旧无法把月亮从浑浊里捞出来。‎ ‎  直到,听了妻子和女儿极富诗意的一次对话,我眼里的月亮才变回了最初的蓝。‎ ‎  “妈妈,今晚怎么没有月亮啊?”‎ ‎  “月亮躲到井里洗澡去了。”‎ ‎  “它为什么要洗澡?难道她一直都很脏吗?”‎ ‎  “不,因为它要把自己变得更蓝。”‎ ‎  “为什么要变蓝?”‎ ‎  “因为蓝是月亮一直在追求的优雅(女儿沉默了一会儿,她一定是被优雅这个词给绊住了)。”‎ ‎  “可是,为什么我看到的月亮不那么蓝(这正是我是问题)?‎ ‎  “那是因为你的眼睛擦得还不够亮(令我醍醐灌顶的一句)!‎ ‎  女儿似懂非懂地慢慢睡去,月光从乌云里出来了,透过窗帘的缝隙,慢慢浮上她的脸。女儿似乎感觉到了月光的痒,在睡梦里伸着小手去捉。‎ ‎  妻子轻轻地将孩子放下,盖好被子,慢慢俯下身,亲吻女儿的额头,那样轻,猫一般蹑手蹑脚,仿佛怕惊跑了月光。‎ ‎  我问她为何不把窗帘都拉上,她说,“留个缝儿吧,让月光进来,你看月光多美,女儿一定会喜欢的。”‎ ‎  会喜欢的。在那样的月光里,女儿会看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会看到梅花鹿,听到它轻快的蹄子敲击出的乐音;会看到一颗颗小蘑菇,愉快地从地面冒出来,好奇地张望这个世界;会看到静静的湖泊,和那水面上漂着的写满祝福的小纸船;会看到微风中轻轻晃动的灯笼,把黑暗赶得远远……‎ ‎  那一刻,我相信,月光不仅仅浮在女儿的脸上,也定会滑进女儿的心里。“就算你拉上窗帘,月亮也在的。”我笑着对穿着蓝色丝绸睡衣的妻子说,“你也是月亮啊,看,你多么蓝!”‎ ‎  在妻子身上,我感觉到,慈爱,会让一个人变得多么优雅!‎ ‎  那一夜,我梦见一个小仙女,蓝色的精灵。她问我,“喜欢月亮吗?”我说,“喜欢,但是它还有点儿不够蓝呢。”小仙女就捣碎了手中的蓝浆果,用力去涂。我笑小仙女的可爱,“那要涂多久才能把它涂得更蓝啊?”‎ ‎  “直到你爱上这个世界。”她说。‎ ‎  感谢这个梦,感谢梦里的小仙女,因为从梦里出来,我真的爱上了这个世界。‎ ‎  而在此之前,我曾一度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因为白天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让我身心俱疲,无法独善其身,仿佛涌进一个漩涡,只能不停地跟着俗念,随波逐流。但是从此刻开始,直到死去。我相信我看到的月亮都会是蓝色的,清湛湛的那种蓝,水灵灵的那种蓝。‎ ‎  那种蓝,可以洗净灵魂。‎ 回想那个奇妙的梦,回想那个小仙女,我惊讶地发现,她一会儿变成女儿的脸,一会儿又变成了妻子的脸。‎ ‎13.有读者读完了全文,觉得文章前两自然段,和文章的主旨并没有什么关系,没必要写,你认为作者安排这两段内容的目的是什么?(4分)‎ ‎ ‎ ‎ ‎ ‎14.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又或者,是我的眼睛蒙了一层鸡毛蒜皮的烟火吧。‎ ‎ ‎ ‎(2)女儿似乎感觉到了月光的痒,在睡梦里伸着小手去捉。 ‎ ‎ ‎ ‎15.作者描述女儿在梦中看到的月光的美好景象生动形象,请简要分析下面这个句子的妙处。(4分)‎ 会看到一颗颗小蘑菇,愉快地从地面冒出来,好奇地张望这个世界。‎ ‎ ‎ ‎16.作者为什么说月光“定会滑进女儿的心里”,并认为妻子“也是月亮”,是“多么蓝”的月亮?(4分)‎ ‎ ‎ ‎ ‎ ‎17.文中的月亮、小仙女、女儿和妻子在作者看来,都是“优雅”的,请通读全文,思考文中的“优雅”是一种怎样的修养和品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这样“优雅”的人吧,请简要说说。(4分)‎ ‎ ‎ ‎ ‎ ‎(四)那一年,父亲的怀抱 范泽木 ‎ (1)十六岁那年,我报考了一所远在省城的三加二学校。开学前,父亲几近愁眉不展,喃喃自语地说:“干吗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呢,在县城读多好,天气冷了,我可以给你送衣服,我可以定期来看看你,可是你到了省城,我怕是路也找不到。”‎ ‎ (2)他或许不知道,我就是为了避开他,才选择千里之外的省城。在我读小学、初中的九年时间里,他没少来看我。他的出现总能在我的同学里引起不少的哄动。他头戴草帽,永远穿一双解放鞋,背着一个破皮袋。久了,同学们给他取了个绰号“草帽”。他一出现,同学们就纷纷跑来告诉我,小范,草帽来了,在门口等你。在一阵哄笑中,我脸白一阵红一阵地跑出校园。‎ ‎ (3)见到我,他很欣喜,马不停蹄地嘘寒问暖。路边不时有同学经过,认识的同学会与我打招呼:“小范,你爸呀?”我吱唔着,半天说不出话。‎ ‎ (4)上初中后,他依然常来学校。许多次,他拉开破皮袋的拉链,掏出几块蕃薯,或拿出几个板栗。他兴冲冲地告诉我,今年,家里的蕃薯又丰收了,家里收获了好几百斤板栗。我低着头,躲避着同学们的视线。他却全然不顾我的神情,继续喋喋不休。到最后,我朝他吼了一声:“你什么时候才能不戴草帽,不穿解放鞋,不背这个破皮袋!”他有些惊讶,搓着手说:“庄稼人嘛,习惯了,别的鞋子穿着不舒服。”‎ ‎ (5)我跺了跺脚,飞似的跑回教室。‎ ‎ (6)很快就开学了,父亲开始显得焦躁不安。他为我准备好生活用品,又往破皮袋里塞了不少零食。开学那天,他依然背着那个破皮袋,穿着解放鞋,唯一不同的是少了头上那顶草帽。‎ ‎ (7)我们乘汽车、坐火车,终于到了我就读的学校。我很快认识了一个名叫小胡的同学。缴费、领寝室用品,我和小胡一路相随,有意把父亲抛在身后。烈日炎炎的九月,他拎着大包小包走在学校宽阔的水泥路上。我突然有些难过。但这样的感觉转瞬即逝,我很快又沉浸到和小胡天南海北的闲聊里。‎ ‎ (8)父亲帮我安排好了床铺,又补充了一些生活用品。午饭过后,我催促他,可以回家了,再晚没车了。他的脸上掠过一丝犹豫:“刚来,你一个人可以应付么?你毕竟才十六岁。”我不耐烦地说:“不是还有小胡嘛,我晚上和他睡。”‎ ‎ (9)在我的再三催促下,父亲决定回家。临走前,他深深地看着我,那样子,仿佛要把我刻进脑海里。我送走了他,心里长长地舒了口气。‎ ‎ (10)我们寝室总共四个人,离家近的都回家了,寝室里只剩我和小胡。临近傍晚的时候,小胡忽然接到他父亲的电话。他看了我一眼,有些歉意地说:“不好意思,我爸爸来接我了,叫我晚上回家住。”‎ ‎ (11)那一刻,我懵了,巨大的孤独和落寞感紧接着袭来。想到要一个人在寝室里,面对这座城市的黑暗,我突然恐惧起来。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空荡荡的寝室里白炽灯发出昏黄的光。我后悔送走了父亲。他的草帽、解放鞋、破皮袋,都在我的脑海里清晰并且亲切起来。‎ ‎ (12)眼下,我不知道到哪里吃饭,更不知道夜晚要如何入睡。我关上寝室的门,准备到校园里到处走走。‎ ‎ (13)我走出宿舍,愣住了。是我父亲!他正挎着破皮袋,在门口愣愣地看着我。“你没回家?”我发觉自己已经有了哭腔。“我还是担心你,决定不回家,在你们学校附近逛了几圈就回来找你了”。‎ ‎ (14) 我飞快地奔到他跟前,一头扎进他的怀抱里。那是第一次,我那么安静地趴在他怀里,感受着他那么温暖的气息。‎ ‎ (15)他拍了拍我的背说,哭什么?爸爸在这里呢。我吸了吸鼻子,眼泪如洪水般涌了出来……‎ ‎13.阅读全文,请简要分析题目“那一年,父亲的怀抱”蕴含了作者对父亲的哪些感情?(4分)‎ ‎ ‎ ‎ ‎ ‎14.“我”为什么在十六岁那年报考了一所远在省城的三加二学校?(4分)‎ ‎ ‎ ‎ ‎ 15. 文中多次写到“我”对父亲的不满,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 ‎ ‎ ‎ ‎ ‎16.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临走前,他深深地看着我,那样子,仿佛要把我刻进脑海里。‎ ‎ ‎ 1. 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空荡荡的寝室里白炽灯发出昏黄的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7.人们常说“父爱如山”,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如山”父爱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 ‎(五)烧饼葛 ‎①每天凌晨四点半,小葛照例起床忙碌,烧水、和面、醒面;剁馅,搅馅上劲;五点四十分,面醒透,开始一遍遍折叠面坯,刷油;之后才是揪坯子包馅,擀薄面饼,撒芝麻;五点五十五分,第一炉饼入炉;五点五十八分,给上学去的孙子买烧饼的老人家已经在排队,心急火燎地抻着脖子看,第一炉饼是否能轮上自己。‎ ‎②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他很牛,别看满头面粉就像在他的头发上下了一场雾凇,冬天,零下五六度的天,夹袄也不能有袖子(不然,伸胳膊到炉内贴饼不利落),冻得通红又烤得通红的两条光胳膊上,戴一副花护袖,样子滑稽。但他就有通身的本事,让白领们也寻香而来,先把车停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过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排长队。‎ ‎③小葛有啥本事?原来,如今打烧饼的人技艺下降,有馅料的烧饼几乎全赖电烤箱烤制。小葛的烧饼,敢包着鼓鼓的馅料下火炉,钳上来不掉酥皮不破相,真是本事;会吃烧饼的人,好的就是烧饼咬开的第一口,扑鼻的烟火气。按小葛的话说,电是死的,炉火是活的,电烤箱烤出来的烧饼,就像“做题做呆了的傻小子”,单是熟了,一点香气和趣味也无。炉火燎出来的烧饼,香气是立体的,这一面和那一面、外壳和内芯的香气完全不一样;火候恰到好处时,烧饼壳上的白芝麻都被燎成金黄色;做馅料的野葱和萝卜丝,辛辣劲全无。骨子里的甘香绵柔,一层层发散出来。‎ ‎④小葛凡事爱琢磨,这跟他的经历有关。在小葛的老家,男孩子若是子承父业要做烧饼的话,一般从十八岁就开始练习各道工序了。小葛心高,高中毕业后,在外面换过四五份工作,保安、仓库保管员、安检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都干过,这一耽误就是十年。母亲一直担心家传的好技艺会断了档,父亲却说,你由他去,心里不甘愿,打出来的烧饼没人吃。‎ ‎⑤果然,到二十九岁,小葛带着老婆孩子回了家,恳求跟父亲学做烧饼。父亲说,好啊,老规矩,先揉半年面。把面揉活了,我再教你第二步。‎ ‎⑥起初揉面,小葛那个狼狈,光是夏天不能用空调和风扇就够他受的。小葛开玩笑说:“着了风面团就感冒了,起硬皮儿,再怎么揉,都不会起那层活泛的光。”‎ 揉面就像练功一样,讲究的是一气呵成,中间最好别有停顿。小葛刚开始不懂,揉面时觉得眼皮重,照镜子一看,眼睫毛上都是白面粉,就去舀瓢冷水洗了脸。好嘛,就耽误这么点工夫,那炉饼就被父亲的老客挑毛病“面没发妥”。父亲问他中途是否走开,小葛才恍悟那个脸冼坏了:“回来就感觉面团的外面有点发硬,加上洗过脸手温低,面就醒不到位。”补救的秘方父亲也教给他:添一饭勺的蜂蜜,一大团面就救回来了。但这样做增加成本,而且饼偏甜,有些客人不见得喜欢。‎ ‎⑦打十年烧饼,日复一日,有没有厌倦的时候?小葛笑:“做一万个饼,能跟做第一个那样有兴致,搁谁都是个难题。”支撑小葛把事情做下去的,是一位快九十岁的台湾老兵,老人家苏州人,二十岁之前在苏州和南京都住过,自八十二岁起,发宏愿要回来找“小时候的味道”,曾一个人在苏州小旅馆里住了十天,换不同的面馆吃了二十三碗焖肉面,“没有一碗达到我小时候的水准”,这种“回不去了”的怅惘,简直无法言说。还好,他回南京寻访故旧时,老友的孙媳给他买了“小葛烧饼”,老人吃得热泪直流,说要带一百个烧饼回台湾,“原来老味道还没有绝迹”。‎ ‎⑧那天,小葛破例为这位客人多出了四炉饼。台湾老兵让他意识到,把看似微不足道的手艺传下去是有意义的,它跟每个游子牵着魂,绊着魄。‎ ‎ ‎ ‎13. 联系全文看,小葛的烧饼为何如此受欢迎?(4分)‎ ‎ ‎ ‎ ‎ ‎14.第①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5分)‎ ‎ ‎ ‎ ‎ ‎ ‎ ‎15. 请品析第②段划线句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先把车停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过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排长队。‎ ‎ ‎ ‎ ‎ ‎16.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的小葛是个怎样的人?(4分)‎ ‎ ‎ ‎ ‎ ‎ ‎ ‎17.有人认为小葛很傻,像他这样做烧饼辛苦劳累,数量有限,远不及电动揉面,电炉烤制做烧饼的经济效益高,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 ‎ ‎ ‎ ‎ ‎ ‎ ‎ ‎(六)男孩别哭 ‎ ①门前有溪,稍远有河,被山岭围着,村只得算山村。山村的孩子一天的时间多是在山里度过,而雨,说下就下,它才不管你回没回家。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必须遭遇晴出雨归的劫数。灿烂出门,颓丧回家,这是谁也不愿经历的。很多事情,甚至包括人生的命运,都得是这种结局。有什么办法呢?‎ ‎ ②雨总是起于黄昏,当我们担着柴禾走在蜿蜒山道上的时候,(A)潇潇暮雨要么从后面赶上来,要么在前面截住你,想避都避不开。这时,心情就会像四合的暮色,突然黯淡下来。怎么不黯淡呢?肩上的担子这么重,家还这么远,路又这么崎岖。雨加重了肩上的担子,又阻碍了归路的脚步,透过雨幕,家就显得更加遥远难及。而雨,又不是平时活泼妙巧的那种,而是阴阴的,凄凄的,带点巫性,又带点魅气。‎ ‎ ③印象最深的是十岁那年秋天,担着柴禾走在黄昏的山路上,山雨沙沙从身后而来,像一张阴暗之网,一下子就将我罩进去了,那颗本来就因孤寂而伤感的心,便进而变得绝望。仿佛淹过我的不是山雨,而是令人窒息的黑水。‎ ‎ ④山雨打湿我的头发,山雨浸透我的衣服,山雨像黑寡妇赖在我的柴禾里,要享受坐滑杆的感觉。柴禾在肩上重若千钧,(B)我把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又从右肩换到左肩,稚肩在与柴担热烈切磋的过程中慢慢火辣,慢慢红肿。脚在山路上不敢停下来,一停就颤得厉害。终于一个趔趄,柴禾从柴担两头滑落下来,柴担弹得老远。我一屁股坐在青石板上放声大哭。山雨沙沙无边,冷寞地下着,没半点怜惜之情,我哭得更伤心了。雨浇灭了我的哭声,在山中没有半点回音,群峰座座在雨中都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我感到小小的自己被大大的世界完全给遗弃了。‎ ‎ ⑤我坐在青石板上,根本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把剩下的那一点气力也哭尽。父亲,我的亲爱父亲,我的同样挑着担子的父亲就在这时从山坳的拐角处出现了,他一下子把我从恐惧和绝望的深水区捞救上来。我无法说出那一刻心中的感受。我只知道,那一刻他温暖的笑容会让我珍藏一辈子,感激一辈子。是父亲温暖的笑容给了我在这个世上继缕前行的勇气,要不然我真会沿原路退离这个陌生的世界。‎ ‎ ⑥嗨,男孩别哭,我们回家。父亲对我吆喝道。然后像扶起一棵被雨淋趴的庄稼那样将我扶起。‎ ‎⑦男孩,别哭。二十多年后,当我脱口对自己儿子也说这话时,我才发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竟是一种成长的标识。只是我儿子面对的不再是山雨带来的困扰,我怀疑父亲的父亲肯定也对父亲说了这四个字。而我儿子的儿子也将在某个未知的时刻对他儿子说出这四个字.‎ ‎⑧后来我看美国著名的成长伤感片,题目竟就用了这四个字:《男孩,别哭》。只是里面的主人公没能跨越这道标识,死了。‎ ‎13.文章中十岁那年秋天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作者印象如此的深刻,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 ‎ ‎ ‎ ‎14.文章中多次出现“雨”,请结合语境理解“雨”在文章中的含义。(4分)‎ ‎ ‎ ‎ 15.对文章第②和第④段划线语句进行赏析。(6分)‎ ‎(1)(A)潇潇暮雨要么从后面赶上来,要么在前面截住你,想避都避不开。(请从修辞角度赏析)‎ ‎ ‎ ‎ ‎ ‎(2)(B)我把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又从右肩换到左肩,稚肩在与柴担热烈切磋的过程中慢慢火辣,慢慢红肿。)(请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 ‎ ‎ ‎ ‎ ‎16.请问能否将第⑥段中“父亲对我吆喝道”改为“父亲对我亲切地说”?为什么?(4分)‎ ‎ ‎ ‎ ‎ ‎17.文章的最后为什么要写美国电影《男孩,别哭》,文章为什么要交代电影最后的结局为主人公“死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并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它的现实意义。(5分)‎ ‎ ‎ ‎(七)冬天里的生灵 ‎ 查一路 ‎⑴冬天的风仿佛一道魔咒,吹起时,天空变得灰暗。当它强劲地扫荡江淮丘陵时,童年的我,眼中曾经活泼的生灵,顿时焉了下去。飞翔的鸟,飞着飞着,突然往下掉,接近地面时再拉上去,让人心中感觉好一阵惊险。‎ ‎⑵草与叶,开始枯黄衰败,枯草在风的缠绕中呜咽,枯叶沙沙地撤退。家禽与家畜们不再远足,它们尽可能地贴近灶火,暖和身子。‎ ‎⑶再冷的天,我们也得吸着鼻涕上学。风从教室窗户上破塑料纸缝隙里钻进来,来一阵,我们缩一阵脖子,哆嗦一阵身体。有一天,老师看着我们,久久地看着,很认真的样子,突然大笑起来,他说,怎么一到冬天,我看你们都像傻子?哄地一下,全班跟着笑起来。下课找个坑洼,撒泡尿照照,果然,面部冻僵,毛发耸起,呆头木脑,像个傻子。冬天里,犯了错,老师不再用尺子打掌心,他说,冬天孩子们哭起来的样子怪可怜的。‎ ‎⑷阳光照耀的时候,暖阳像新烤出的蛋糕一样诱人。有一两只土蜂在土墙的缝隙间往来穿梭,嗡嗡鸣叫。父亲搬一把藤椅坐在院中,院里有株腊梅花吐着芬芳。他教我背两句诗,一句是“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他说你看冬日里的动物们,天晴了沙鸥们跳舞跳得很开心,逆风一吹雁阵就溃不成军了。另一句是“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他说这是写静物,化雪啦,一条藤上的雪化了露出了新绿,抬眼看远处万点雪峰也露出峰顶了。诗中,冬天里的生灵,可怜又可爱,显然父亲很欣赏这两句诗。四十年后的我,如今也能体会其中的妙处。‎ ‎⑸而当时,万籁俱静,风过小院,轻叩柴门,黄犬卧地,父亲随手翻书,我和妹妹主要兴趣是在院里腐土中挖蚯蚓。不远处,溪流在冰层下艰涩地流过……‎ ‎⑹阴霾在西边翻腾时,天空仿佛写满不祥的预言。人和畜,纷纷收拢在家中,青瓦铺就的屋顶,成了冬天各种生灵的庇护。阴沉的天色反射到人的内心:严寒会来,大雪会来,或许会缺衣少食,会不会还有更多无法预知的灾难和不幸呢?冬天,人的心灵变得脆弱易感,也更善良,也更多流露出对同类和异类的爱。‎ ‎⑺有一年冬天,我顺着梯子掏了屋檐下的一窝麻雀。五只未长毛的小麻雀,像一群浴缸里的婴儿。第二天早晨,父亲对我说,昨天晚上老麻雀叫了一夜,我猜是你掏了他们的窝!‎ ‎⑻父亲脸黑,脾气暴躁,发怒时很吓人。我从灶门口端出一只鞋盒,鞋盒里垫满了这年我家打被絮剩下的新棉花,这群黄口小儿伏在云朵一样的棉花上哼哼唧唧,仿佛向我父亲哭诉。父亲照例发了脾气,我也斗胆抗争。父亲让我把它们全送回去,我说如果那样我就不再上学了。‎ ‎⑼我和父亲都是同样的犟脾气,父亲知道这一点。僵持了一会儿,父亲做了让步。他说他会折纸鸽子。作为补偿,他折纸鸽子给我玩。纸鸽子好玩啊,拉它的尾部它的头就向下啄翅膀就扇起来……这位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冷面男人,说着说着,突然出人意料地俯下身子,嘴里咕咕叫着,扇动两只胳膊就在屋里“飞”了一圈又一圈,他的变态在于引我上钩,以期协议的达成。我已经乐不可支。‎ ‎⑽中午时分,父亲并没有折出纸鸽子,而练习本整整撕掉了一本。他怔怔地坐在椅子上。突然双目一亮,他想起他童年一个伙伴会折这玩意儿。而那伙伴却在十几里外的山区。‎ ‎⑾大雪盖了下来。这年冬天雪下得很大。傍晚,母亲望望白茫茫的一片天,说,为了你的纸鸽子,你父亲看来要困在山里了。说话间,父亲已抬脚进门。但见他成了雪人,眉毛上也是雪花。他跺跺脚,雪簌簌地顺着他的黑大衣落了一地。‎ ‎⑿他呵呵地笑着,从口袋里掏出纸鸽子。纸鸽子有点潮湿,但拉一拉它的尾部,头和翅膀还能动……‎ ‎【注】 作者写此文时有过这样的话:“‘冬天,人的心灵变得脆弱易感,也更善良,也更多流露出对同类和异类的爱。’不知道为什么,每到冬天,尤其是雪花飘落,我就想起父亲,穿着黑色的大衣,走在雪地里……他是个十分怕冷的人。此文为纪念我父亲而作。他已在三十年前故去。”‎ ‎13.作者曾说“此文为纪念我父亲而作”,题目为什么却取“冬天的生灵”?(3分)‎ ‎ ‎ ‎ ‎ ‎14.文章第⑼段中父亲做出了让步,和第⑶段中的 这件事一样,他们的这种处理方式可用第⑹段中 ‎ ‎ 这句话来解释。(4分)‎ ‎15.结合文章,按要求答题。(共5分)‎ ‎(1)理解第⑹段中划线句“阴霾在西边翻腾时,天空仿佛写满不祥的预言”一句话的含义。(2分)‎ ‎ ‎ ‎ ‎ ‎(2)品析第⑼段中“我已经乐不可支”一句加点的“乐不可支”的含义。(3分)‎ ‎ ‎ ‎ ‎ ‎16.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共6分,各3分)‎ ‎(1)阳光照耀的时候,暖阳像新烤出的蛋糕一样诱人。‎ ‎ ‎ ‎ ‎ ‎(2)纸鸽子有点潮湿,但拉一拉它的尾部,头和翅膀还能动……‎ ‎ ‎ ‎ ‎ ‎17.文章许多的细节都表现出父爱这一特点。生活中,你的父亲也一定和文中的父亲一样,给予你许多爱,请你写一个小细节,展现你得到的父爱。(不超过80字)(3分)‎ ‎(八)当灾难突然降临 ‎ ‎(1)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 (2)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有人大声骂司机:“真是个笨蛋!”也有人说:“养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 (3)司机解释道:“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拔完号码后没有任何信号。‎ ‎ (4)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讯中断,交通阻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有人用打火机照亮,得到片刻的安慰。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金额为三百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也有人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哭声、骂声、叹息声不绝于耳。有人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 (5)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 ‎ ‎(6)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宁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终于有人说:“我有。”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 ‎(7)“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 ‎(8)“唉呀!”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时不慎掉到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身在地上摸,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把药瓶又传下去。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谨慎。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了下来。‎ ‎(9)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刹那间,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来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 ‎(10)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 ‎(11)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手的?”‎ 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出站口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12)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盲人。‎ ‎13. 题目“当灾难突然降临”在文中具体指什么“灾难”。(2分)‎ ‎ ‎ ‎14. 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宁静。(2分)‎ ‎ ‎ ‎(2)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2分)‎ ‎ ‎ ‎15.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6分)‎ ‎(1)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 ‎ ‎ ‎(2)人们从来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 ‎ ‎ ‎16.小说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领头的人原来是个盲人。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 (4分)‎ ‎ ‎ ‎17.灾难发生后,文中第⑤段的妈妈临危不乱,向女儿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也有一位母亲在离世前用手机给孩子留下一则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今年的“4·‎20”‎芦山大地震中,又一位母亲在成功地抢救婆婆后再次返回垮塌的房屋营救熟睡的女儿,却以“一只手紧紧拉着女儿的手”的姿势陪伴女儿离开了人世。阅读以上文字后,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最深的感受?(语言真挚感人,不超过50字)(4分) ‎ ‎(九)不卖 范春歌 ‎ ⑴我有个朋友是收藏爱好者,尤其喜欢收集民间工艺品。‎ ‎ ⑵看了他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很是羡慕。他曾得意地说,只要肯出大价钱,没有买不来的宝贝。‎ ‎ ⑶那天朋友到家来小坐,进门直摇头,以为他淘宝看走了眼,一问,讲了这么件事。‎ ‎ ⑷路上,他遇到一对抱着小孩操乡村口音的年轻夫妇站在天桥下问路,朋友是个热心人,给指了路。但那对夫妇好像是第一次到武汉,尽管他说得很详细了,他们还是一副找不着北的样子。天冷,风大,小孩冻得直咧嘴。朋友拿出笔给他们简单画了个路线图。‎ ‎ ⑸当那对夫妇要转身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对方提的一个塑料袋里露出一对虎头鞋。虎头做得粗眉圆眼,古朴可爱,虎身的刺绣也十分少见,便动了心思,问对方能否卖给他。‎ ‎ ⑹夫妇俩愣了一下,互相看了一眼笑道,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 ⑺他又问,老人多大岁数了,夫妇俩说八十多啦。他摸摸虎头鞋说,二十块钱卖给我怎么样。年轻的夫妇只是说,鞋子他太姥姥做的。‎ ‎ ⑻他将虎头鞋拎到手里看了又看:五十块。夫妇俩有点不知所措:师傅,这是孩子他太姥姥……‎ ‎ ⑼他着急地打断他们的话,掏出几张钞票:好,不说了,100!‎ ‎ ⑽年轻夫妇没有接钱,从他手里拿过虎头鞋,俩人站在路边轻声商量着什么。他不甘心地喊:120!。‎ ‎ ⑾朋友给我们讲到这里,因为激动,脸都微微泛红,说当时真有些生气了,虎头鞋虽好,但就值这个价了,也应该是让这对乡村夫妻动心的价格,足可以给小孩买双上好的皮鞋。‎ ‎ ⑿夫妇俩商量了一会儿,拿着虎头鞋微笑着走向他:师傅,你这么喜欢,就送给你好了。说实话,我们一路问路,就数你最热情,还给画张图。真不知怎么谢你!‎ ‎ ⒀这下我的朋友愣住了。套句俗话讲,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夫妇俩将虎头鞋塞到他手里时,他不好意思了:我肯定要付钱,讲好120块,一分不会少。‎ ‎⒁夫妇俩说,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不卖。‎ ‎ ⒂朋友劝道,你们告诉老人,一双虎头鞋在城里卖了这么多钱,老人家不知会多高兴呢!‎ ‎ ⒃对方笑了,女人说:太姥姥知道别人这么喜欢她做的鞋,要掏这么多的钱买,就很高兴了。你拿去给孩子穿,我们捎信让太姥姥再做,方便。‎ ‎ ⒄听到这里,我和先生站起来,都想看看这双虎头鞋。‎ ‎ ⒅朋友摊开双手:我没有拿,把虎头鞋给他们放进了塑料袋,说,你们告诉太姥姥,她的鞋漂亮极了,有个路人出了很大的价钱,你们都没卖。她老人家一定更高兴。‎ ‎ ⒆后来呢?我问。‎ ‎⒇朋友说,后来我把这一家三口送到了车站,就告别了。他还说,这年头见多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使磨推鬼的事儿,今遇到一个例外。难得。‎ ‎(选自《读者文摘》2013年第3期)‎ ‎13.文章标题为“不卖”,意为“年轻夫妇不卖太姥姥为孩子做的那双鞋”。请阅读全文后梳理两条年轻夫妇不卖鞋的原因。(4分)‎ 原因一: ‎ 原因二: ‎ ‎14.第⑶段中说,“一问,讲了这么件事”,朋友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答: ‎ ‎ ‎ 15. 结合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1)他曾得意地说,只要肯出大价钱,没有买不来的宝贝。‎ 答: ‎ ‎(2)他还说,这年头见多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使磨推鬼的事儿,今遇到一个例外。难得。‎ 答: ‎ ‎ ‎ ‎16.文中“我”的那个“朋友”是一个怎样性格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答: ‎ ‎ ‎ ‎ ‎ ‎17.小说第⑺—⑽段中写朋友买这双虎头鞋从“20元”不断加到“120元”‎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 ‎(十) 有些人 张晓风 ‎ ①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有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  ②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那天,放学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  ③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平生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  ④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突然间长大了。‎ ‎  ⑤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  ⑥“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能。”那个胖女人说。‎ ‎  ⑦“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  ⑧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  ⑨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黝黑的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洌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虽然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是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 ‎  ⑩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我自己和别人一样漠然地离去。‎ ‎⑾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晕中想必也没有看到我,我们只不过是路人。但他的痛苦却占据了我的心,他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  ⑿那陌生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  ⒀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得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那年7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⒁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捡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利的彩笔。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之外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 ‎  ⒂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并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课室里结束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  ⒃‎ 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语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 ‎ ⒄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不必要的,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 ‎19.文章共写了我记忆中的四个人,请补充女老师和中年人让我觉得难忘的原因。(4分)‎ ‎ ①女老师: ‎ ‎②米店的胖女人:对诚信、良知的敬畏 ‎ ‎③衣衫褴褛的中年人: ‎ ‎④代数老师:对学生负责,真心为学生好,体现了"君子谋道"的精神。 ‎ ‎20.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4分)‎ ‎⑴“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 ‎ ‎ ‎⑵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我自己和别人一样漠然地离去。‎ ‎ ‎ ‎21.文章⒂段写到:“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 ‎ ‎ ‎ ‎22.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文章第⒄段的作用各是什么?(4分)‎ 内容上: ‎ ‎ ‎ 结构上: ‎ ‎ ‎ ‎23.通读全文,你认为题目所说的“有些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并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一个你生命中的“有些人”。(4分)‎ ‎ ‎ ‎ ‎ ‎ ‎ ‎(十一)养一朵听话的云 ‎ 朱成玉 ‎①在我刚刚辞职回家,还没有找到新的工作的那些日子,天总是阴沉沉的。虽是春日,但似乎也无甚春光。正如我困顿时期的心情,疲惫,不知道人生是否像书上所写的一样——阳光后总会有彩虹。‎ ‎②我总是躲进书房里,去那些平日里被我束之高阁的书籍里引经据典,试图为自己的心开启一扇窗口。女儿常常来敲门,学着小品演员的腔调喊我吃饭。‎ ‎③妻子和女儿,是我那黯淡时光中的最后一缕阳光。想起女儿,我不禁又酸楚起来,我已经很久没有给孩子礼物了,不仅因为囊中羞涩,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父亲,我的事业遭到灭顶之灾,我所有的篮子都已空空如也。‎ ‎④周末的时候,全家人蜷缩在家里,一起等阳光的出现。我照例躲进书房里,用颓废的窗帘把自己囚禁起来。灰黑的厚重的窗帘似乎一下子遮住外面了所有的光线。我突然觉得生活有些让人绝望。‎ ‎⑤因为又不能去公园玩了,女儿噘着小嘴,不停地埋怨着:“‎ 该死的云彩,把太阳都给遮住了,什么时候才能晴天啊?” 妻子不想“火上浇油”,就耐心地劝着不开心的女儿:“这不是云彩的错,其实云彩很乖的,它能带来雨,有了雨庄稼才能生长,农民伯伯就有了好收成,我们才有粮食吃啊。”“是吗?云彩那么好啊!”小家伙有些疑惑地问道。“是啊,”妻子说:“它还能美化我们的世界,使空气更干净,你看它在天空上是不是像一块大手帕……”女儿果真趴到窗子上,认真“研究”起云彩来。‎ ‎⑥妻子说:“云朵还会变呢!你想什么它就会变成什么。”‎ ‎⑦女儿忽然间来了兴致,她风风火火地在书桌上摆满了画纸和画笔,妻子问她要做什么,她说:“我要画一朵云彩,把它养起来,像我养的那只猫一样听话,我让它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那样我想什么时候去公园就什么时候去,农民伯伯也会年年都有好收成啦。”‎ ‎⑧养一朵云,多美好的想象啊!我在这个美好的想象里看到了女儿纯净的心灵,看到一颗善良的种子,在那里悄悄发芽。‎ ‎⑨接着,我听到了她们让我感动的对话:‎ ‎⑩“为什么要养一朵云?”‎ ‎…..⑾“因为,它可以随时变成我想要的东西。”‎ ‎⑿“那你现在想要什么呢?”‎ ‎….….⒀“现在我要它把阳光变出来,我要带爸爸去公园玩,我还要它变成很多很多的礼物,我要送给爸爸,让爸爸开心。”‎ ‎⒁一朵云,从怀念的心上,思念的眼底慢慢飘散,就这样一点一点在尘世积攒纯洁的诗篇,慢慢铺下一张幸福的白色床单。一朵云,带给我对人生的洗涤和过滤,让我在纯净中守住了自己的心灵。让我蓦然感到,我生命里的阳光并没有消失,只是在云彩里打着盹。‎ ‎⒂我豁然开朗起来,是孩子为我指了路,为我开启了那扇窗子。窗外, ‎ ‎ 。‎ ‎⒃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被云朵遮住阳光的时刻,关键是你要懂得如何驾驭这些遮住阳光的云朵,它们既是阻止你前行的障碍,也是人生路上难得的风景。我收拾好遍布阴霾的心灵,重新制作了我的简历,准备在明天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去一家新的公司应聘。‎ ‎(选自《少年大世界·初中生》2011年第12期,有删减)‎ 15. 文中“我”所遇到的事情及看到的情景使“我”对生活的态度几次发生了变化。细读表格,用简洁的语言将表格补充完整。(3分)‎ 事情或情景 生活态度 辞职回家,未找到工作 有些绝望 听见女儿说为了“我”开心要“养一朵云”‎ ‎14.文章题目为“养一朵听话的云”,请说说“云”在文中有什么象征义?(3分)‎ ‎ ‎ ‎ ‎ ‎15.请谈谈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我照例躲进书房里,用颓废的窗帘把自己囚禁起来。‎ ‎ ‎ ‎ ‎ ‎16.景物描写往往是为文章增彩的部分,看似随意,其实用笔谨慎。它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等方面文学效果显著。请分析上下文的内容,为文章第⒂段添加一段景物描写。(60字以内)(4分)‎ ‎17.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文中“女儿”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4分)‎ ‎ ‎ ‎ ‎ ‎18.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中划线句的理解。(4分)‎ ‎ ‎ ‎ ‎ ‎(十二)大鱼 安石榴 ‎  镜湖里有大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鱼。就是说不是一米两米长的大鱼,而是三四十米长的大鱼。‎ ‎  镜湖大鱼的事情虽不及喀纳斯湖大鱼影响广泛,但也终于是沸沸扬扬的了。‎ ‎  这是个噱头吗?抑或是炒作?都不关我的事,我用这样的语气叙述和任何传媒不搭界,只因为……等一下!‎ ‎  我的伯父住在镜湖边,是个老林业,年轻时在镜湖水运厂,专门把刚砍伐下山的原木放入湖中,排好,原木就顺着湖水的流向被运出山外。我从来没亲眼见过水运原木的壮观场面,它像一种灭绝的动植物永远消失了。我只见过一幅版画,不过我觉得好在只是一幅版画。‎ ‎  我的伯父安居山中,和伯母养了一头奶牛、两只猪、三箱蜜蜂、一群鸡、一条狗,侍弄一大块园子。‎ ‎  那一次我到伯父家,正是关于大鱼的传说四处播散的时候,但是从没有人通过任何方式捕捉到它。是的,从来没有。‎ ‎  我走进院子的时候,伯父和伯母正在八月的秋阳里采集蜂蜜。伯父穿着一件半截袖的老头儿衫,露着两只黝黑的胳膊,一只脚踏着踏板,蜜蜂们“嗡嗡”地围着他转。我看得心惊胆战——伯父稀疏的头发里、伯母的鼻尖上都有蜜蜂爬来爬去。‎ ‎  我把照相机、摄像机、高倍望远镜等机械,高高架在伯父的院子里,一排枪口一样对着湖面。在这些事情完成之前我没有说一句话,伯父伯母也未理睬我。‎ ‎  我问伯父:“真的有大鱼吗?镜湖就在您眼前,您见过大鱼吗?”‎ ‎  伯父沉吟了片刻,说:“你记好了,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人知道。”伯父把“人”字说得很重,“人要是知道了,就不妙了。要是人不知道这山里有大松树,那些大树就还活着,现在还活着,一千年一万年也是它。人知道了,那些大树就没有了,连它们的子孙也难活。”‎ ‎  我心里当时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打断大伯,说:“求您说实话,到底有没有大鱼?”‎ ‎  大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不吱声。我突然感到不同寻常的异样。首先是大黄狗,刚才还在我身边蹦跳着撒欢儿,这一刻忽然夹起尾巴、耷拉着耳朵、耸着肩膀一溜烟钻进窗户下面的窝里去了。几只闲逛的鸡抻长了脖子偏着头,一边仔细听,一边高举爪子轻落步,没有任何声息地逃到障子根去了。‎ ‎  我猛地领悟了伯父的眼神,随即周遭巨大的静谧漫天黑云一样压下来。阳光并不暗淡,依然透明润泽,但是森林里鸟儿们似遇到宵禁,同时噤声,紧接着,平静如镜的湖面涌起一层白雾,顷刻一排排一米多高的水墙,排浪似的一层一层涌来,然后……等一下,你猜对了。‎ ‎  大鱼出现了!‎ ‎  大鱼又消失了!‎ ‎  一切恢复原样。‎ ‎  我带的几件现代化机器等于一堆废铁。是的,我没来得及操作。我懊恼地坐在地上,看着鸡们重新开始争斗,大黄狗颠儿颠儿地跑出院子站在湖边高声吠,森林里鸟儿们的歌声此起彼伏。我忽然想:其他动物或者植物该是怎样的呢?‎ ‎  伯父却淡淡地说:“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互不侵犯。”‎ ‎  又说:“你倒是个有缘的,有时候它几年也不出来一次。”伯母在旁边连连点头。‎ ‎  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我都住在伯父家里。我睡得很少,吃得也很少,基本上不说话,但是心里很静很熨帖。伯父伯母每天仍然愉快地忙碌着,两只猪、一头牛短促的呻吟和悠长的叹息互相唱和,呈现的都是生命的本来面目。‎ ‎  一天晚上,伯母拿出自酿的山葡萄酒,我和伯父喝着唠着,伯父就给我讲又一个惊人的森林故事。‎ ‎  野人?外星人?等一下,别猜了,你猜不对。而且,我和伯父一样,不会说出一个字。‎ 打死也不说。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9.1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