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南通地区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外国语学校2013年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一:政治制度 一、先秦时的政治制度: 1.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2.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3.分封制:西周。 ⑴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⑵ 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二、隋唐时期科举制: 1.隋朝诞生:隋文帝时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2.唐朝完善: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清朝末年废除: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科举存在了1300多年。 4.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三、现代政治制度: 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四、世界政治体制 1.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日本也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2.法国:共和制。 3.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 专题二:国家统一 一、祖国统一 1.新疆 ⑴ 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史实。 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除伊犁外的整个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⑵ 近期,中央对新疆等西部地区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优势互补,将新疆的天然气输送到东部地区,开工建设“西气东输”工程,实现共同富裕。 2.西藏 问题:达赖正在国外从事分裂祖国、谋求西藏独立的活动。你如何反击?有何启示? ⑴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⑵ 唐朝时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密切了汉藏之间的关系,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 ⑶ 启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藏两族进行了长期友好交往;分裂不得人心,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反动行为,注定要失败。 二、美国统一(南北战争) ⑴ 原因:19世纪中期,围绕着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南北双方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⑵ 导火线: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⑶ 经过: 1861年,南方挑起内战; 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 ⑷ 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对国家统一的感悟 ⑴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任何主权国家都不能容忍分裂。 ⑵ 分裂不得人心,注定要走向失败,必将被历史所唾弃。 ⑶ 和平是维护统一的最好手段,战争则是抑制分裂最后的、也是最迫不得已的手段。 ⑷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每个公民责无旁贷的义务。 专题三:改革开放 一、中国历史上成功的改革或变法 (一)古代 1.管仲改革: ⑴ 时间:春秋 ⑵ 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⑶ 影响: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商鞅变法: ⑴ 时间:公元前356年。 ⑵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⑶ 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秦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 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⑴ 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 ⑵ 内容: ①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 ②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政治路线) 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组织路线) ⑶ 意义: 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总说) ②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③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①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A.对内改革: ⑴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又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⑵ 城市:1985年,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内容:①实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通过该组合并形成公司制、股份制等) B.对外开放: ①开始: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②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③形成新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世界历史上成功的改革或变法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 (2)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不好干涉他们的生活(为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准备了资本条件)。 (3)意义: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二)日本明治维新: (1)时间人物:1868年,明治天皇。 (2)内容: 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3)意义: ①积极: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②消极: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三、对改革开放的几点认识: 1.改革是一个国家改变现状、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3.要重视教育,发展和引进先进科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素质。 4.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依照本国国情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得到发展; 5.改革的过程是一个探索与学习的过程,可能遇到很大阻力,也可能有失误,因此,对改革要充满信心。 专题四:科技发展 一、中国科技成就: (一)古代 1.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2.隋朝: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唐朝: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唐朝发明火药并开始应用于军事。 (二)近代: 1.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二、世界科技革命 (一)第一次科技革命 1.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2.开始标志:珍妮机的发明 3.成就: (1)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1825年,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 4.影响: ⑴ 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⑵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时间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2.核心标志: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3.领域: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4.特点: ⑴ 首先,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 ⑵ 其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⑶ 第三,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5.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6.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社会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专题五:三农(农村、农业、农民) 一、中国: (一)古代 1.春秋战国时期: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2)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2.唐朝: (1)政府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 (2)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利用,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3.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业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农为本,商为末),农业获得发展。 (二)现代: 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重要调整?措施及影响? 1.1953年至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措施: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意义:确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措施:建立人民公社。影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巨大的经济困难。 3.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措施: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国外: 1.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2.日本明治维新:允许土地买卖。 专题六:中外交往 一、中国古代、近代对外交往 1.唐朝: ⑴ 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典籍。 ⑵ 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 ⑶ 唐都长安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2.清朝: ⑴“闭关锁国”政策。 ⑵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⑶影响: A:积极: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B: 消极: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二、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2.1955年,周恩来在参加万隆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 5.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6.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在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 三、中日关系: 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近代化之路 1.古代史上的中日交往 (1)隋唐时期,日本遣使来到中国,积极吸收中国的文化。 (2)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2.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两次大规模) (1)1894~1895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1900~1901年参加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3)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 (4)1937年7月7日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底制造南京大屠杀。在中国烧、杀、抢、掠,制造无人区,实施细菌战。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3.认识启示: (1)中国人民要“勿忘国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奋发向上,壮大我们的国家实力。 (2)中日关系最大的障碍是日本不能正确对待历史问题。 (3)良好的中日关系既有利于造福于两国人民,又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四、中美关系 (一)美国发展史: 1.美国早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进行的两次重大斗争: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 2.二战: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3. 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目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制定全球战略。奉行霸权主义政策,发动科索沃战争等。 (二) 近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俄充当侵略帮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2.1900~1901年参加八国联军发动侵略战争,签定《辛丑条约》。 3.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使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三)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政治上敌视、孤立中国,唆使其盟国不与中国建交,阻挠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1950年发动侵朝战争威胁中国国家安全,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干涉我国内政。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霸权地位急剧衰落,开始全球战略部署,中美关系出现转机: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对抗-正常化-合作) (四)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1.中美关系关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由于中美之间国家利益和价值观上存在巨大差异,中美之间必然存在矛盾和分歧;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上中美两国是世界上的大国,而且又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国家利益是两国面临的任务,因此两国应加强合作,发展友好关系,不能变成敌人。 3.合作则共赢,对抗对双方没有任何益处,这是中美双方的普遍共识 4.中美之间最大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美国会利用台湾问题干涉我国内政。 五、中英关系 (一)英国发展史: 英国近代史上两次重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性质是科学技术的革命; (二)中英关系: 1.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定《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附:国共关系问题 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专题七:思想文化发展 一、中国: 1.春秋: (1)儒家: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2)道家:老子,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兵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2.战国:百家争鸣。 (1)墨家:墨子,兼爱非攻。 (2)儒家:孟子,春秋无义战。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注重可持续发展) (3)道家: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3.近代: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翻译《天演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自强保种,救亡图存 4.现代: ⑴ 1978年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⑵ 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⑶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为十四大的召开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世界: 1.世界三大宗教: A:佛教: ⑴ 背景: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 ⑵ 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⑶ 教义: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⑷ 传播: 向北:经中亚地区传到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后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傣族地区。 B:基督教: ⑴ 背景: 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这一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⑵ 创始人:耶稣。 ⑶ 教义: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C:伊斯兰教: ⑴ 背景: 七世纪,阿拉伯半岛纷争,人们渴望统一。 ⑵ 创始人: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⑶ 教义:号召大家都信仰惟一的神“真主”,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 ⑷ 传播:中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到亚洲其他地方和北非等地。 2.14—16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 ⑴ 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⑵ 性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⑶ 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3.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专题八: 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一、列强侵略 (一)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⑴ 目的: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⑵ 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⑶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⑴ 目的: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⑵ 结果:中国战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⑶ 中俄签订一系列条约,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捞取好处最多的国家。 影响:中国进一步沦为时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甲午中日战争 ⑴ 目的:日本侵略扩张,企图吞并中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⑵ 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4月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条约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⑶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⑴ 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瓜分中国。 ⑵ 结果:中国战败,1901年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⑶ 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1945) ⑴ 目的:侵略中国,将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以摆脱经济危机。 ⑵ 主要事件: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 ⑶ 结果:中国战胜。 ⑷ 影响: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1840年——1901年间,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购,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抗击洋枪队;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 (2)爱国官兵: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组织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 (3)抗日战争:卢沟桥抗战(佟麟阁、赵登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李宗仁)、百团大战(彭德怀)。 三、启示: ①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要不忘国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振兴中华。 ② 中国近代史是人民的一部抗争史,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③ 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专题九: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社会转型、巨变、伟人、理论 1.社会转型: (1)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2.巨变 ⑴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之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3.伟人:邓小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理论:邓小平理论。(注意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在党的十五大上被确立为指导思想) 专题十: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 一、重要会议: 1.“七大”: ⑴ 时间地点:1945年4月、延安。 ⑵ 内容: ① 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②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⑶ 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八大”: ⑴ 时间:1956年。 ⑵ 内容: ① 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 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③ 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北京。内容、意义。(见专题三) 4.“十二大”: 198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十三大”: 1987年,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并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6.“十四大”: 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7.“十五大”: 1997年,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想21世纪》的报告。并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党的光辉历程 1.革命之路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2)抗日战争期间党倡导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战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⑴ 一五计划(1953-1957) 主要发展重工业,如东北工业基地的辽宁鞍钢、长春一汽等,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青藏、新藏、川藏公路开通。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⑵ 五四宪法(1954) 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成就,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⑶ 三大改造: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⑷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家综合实力和百姓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⑸ 积极发展对外交往,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大大增强。 三、党历史上的主要错误 ⑴ 建国以后,由于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党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过程中犯了左倾错误,使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⑵ 文化大革命期间,左倾错误再次泛滥,国民经济以及民主与法制遭受重创。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一切也随之结束。 四、启示: 1.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坚定不移的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专题十一: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国防) 一、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⑴ 1949年人民解放军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最早)和空军分别成立;会制造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研制出海军核潜艇,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组成。 ⑵ 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承担核反击任务。 专题十二: 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巩固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640年——1689年。 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4.经过: (1)开始:1640年,新议会召开要求限制王权。 (2)克伦威尔率议会军打败王军。 (3)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4)克伦威尔担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5)查理二世复辟。 (6)1688年宫廷政变。 (7)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注意限制国王的财权、兵权、司法权的内容),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5.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6.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二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789年——1794年。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3.经过: (1)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 (2)颁布《人权宣言》。(宣扬人生来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 (4)巴黎人民起义,罗伯斯庇尔掌权。 (5)1794年,推翻罗伯斯庇尔。法国大革命的高潮过去。 4.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5.巩固:拿破仑帝国。 (1)1799年,拿破仑夺权。 (2)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① 政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 ② 影响: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3)1814年,帝国灭亡,封建王朝复辟。 6.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三、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一)美国独立战争: 1.时间:1775年——1783年。 2.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3.领导阶级: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资产阶级化的种植园主阶级。 4.经过: (1)爆发: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 (2)建军:举行大陆会议,组建军队。 (3)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 (5)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5.结果:制定了1787年宪法。 内容: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大权(三权分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还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制定1787年宪法)。 (二)美国南北战争(见专题二) 四、俄国1861年改革:(见专题三) 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五、日本明治维新(见专题三)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专题十三: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战争与和平) 一、20世纪30~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⑴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⑵ 直接原因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形成。催化剂是英法美等推行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2.时间:1939年9月~1945年9月。 3.交战双方:轴心国集团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4.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5.经过: ⑴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二战爆发。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⑵ 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扩大;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⑶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⑷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⑸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二战在欧洲结束。 ⑹ 1945年9月2 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6.重要会议:华盛顿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 7.胜利的原因:战争的正义性;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等。 二、对战争的认识: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国家和民族利益是资本主义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用和平的外交的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三、20世纪50~80年代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1.冷战政策: ⑴ 背景: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⑵ 表现: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⑶ 影响: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形成了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局面。 2.美苏争霸: ⑴ 20世纪50~80年代。 表现:50年代,赫鲁晓夫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60年代出现“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80年代苏联提出全球缓和战略。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① 随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② 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利用北约军事集团随意干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事务,还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加紧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③ 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④ 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科索沃战争(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就是一例。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它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四、世界现代史上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五、国际组织 1.国际政治、军事组织 ⑴ 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1949北约组织和1955年华约组织。 ⑵ 联合国:当今最大的国际组织,1945年雅尔塔会议是决定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是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国际经济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中国于2001年11月加入。 (2)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1991年中国加入,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六、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 2、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3、政治格局多极化正在形成:原因是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涌现出了经济实力非常强的几个国家或由国家组成的经济实体。多极组成: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 专题十四: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 一、背景: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 二、经过: 1.英国宪章运动: ⑴ 时间:1836~1848年 ⑵ 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⑶ 目的: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⑷ 意义: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⑴ 诞生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 ⑵ 内容: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⑶ 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巴黎公社: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的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失败后,欧仁·鲍狄埃作词,狄盖特作曲的《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 4.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⑴ 1937~1945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国耻,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⑵ 1953~1956年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⑶ 1956~197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略了客观的经济规律。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 ⑷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不懈的探索,最终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正确道路。①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的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② 1982年“十二大”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 1987年“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④ 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确立, 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⑤ 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评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专题十五:民主、法制、人权 一、世界历史: (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法制的进程: 1.理论基础:文艺复兴 2.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3.1776年,美国发表《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4.法国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拿破仑《法典》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典范。 5.俄国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6.1862年9月,美国内战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法制进程 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中国历史: 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曲折发展:1966年,毛泽东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使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80年为刘少奇平反。 (2)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一、中国: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奴隶社会)。 2.“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达到鼎盛时期。 3.1840年鸦片战争标志着我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4.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全国性抗战爆发的标志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标志是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签署投降书。 6.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7.文化大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通过“五一六”通知和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8.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9.中美两国对抗结束,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 二、世界: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召开。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3.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4.美国诞生的标志是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 5.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6.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794年7月热月政变,雅各宾派专政被推翻。 7.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珍妮机的发明。 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9.近代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1861年改革。 10.近代史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明治维新。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德国军队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2.“二战”战火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22日,德军向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战火在欧洲扩大;1942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空前扩大。 13.既是“二战”又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的标志性事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14.太平洋战场转折的标志性事件:中途岛海战。 15.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 16.欧洲战场战事结束的标志:1945年5月8日,德国代表无条件在投降书上签字。 17.“二战”结束的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18.“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19.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20.“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专题十七 中华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反抗侵略,忧国忧民,不畏强暴,无私奉献。 专题十八 周年大事记 1.一五计划的实施60周年。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60周年。 3.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70周年。 4.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并进行北伐和西征,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60周年) 附:中考例题 据史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右图)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乘专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前往迎接。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材料二:“即使没有苏联的威胁,我们也有必要在世界上两个最强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之间架起新的友谊桥梁…… ” ──尼克松 材料三:2006年4月18日,应美国总统布什的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胡锦涛访美期间指出,中美建交27年来,两国关系虽历经风风雨雨,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中美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互利合作是两国的正确选择。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以上材料看出,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于哪一年?从尼克松访华到两国正式建交期间,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签署并公开发表了什么文件? (2)尼克松称中美两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强大后实施称霸全球的战略,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美国立国只有二百余年。有人说“华盛顿创造了美国历史”,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4)材料三“互利合作是两国的正确选择” ,二战期间中、美等26国结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标志是什么?现在,中美两国都加入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试举一例说明。 (5)中美两国都善于根据本国的实际对政治、经济制度进行自我调整。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探索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新路子是在哪次会议之后?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重大战略决策? 【解题思路】本题图文并茂,又有时政材料,问题设计的面很广,综合性很强。本题是一道考查中美关系以及相关两国历史发展综合性的材料题,要求考生从整体上把握中美的历史。解答本题的步骤是首先阅读材料,然后根据问题,还原历史,联系所学有关中美历史的知识进行一一回答。 【参考答案】(1)1979年。《中美联合公报》。(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或1945年以后)。杜鲁门主义。(3)本题答案不唯一,答出以下观点的任意一种即可。同意:华盛顿领导美国的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制定了联邦宪法;1789年当选美国第一届总统;被誉为美国“国父”等。不同意:因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当时北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发展,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标志着独立战争开始的枪声由来克星顿的民兵打响的;在独立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大陆军由千千万万的北美人民组成;起草《独立宣言》的杰斐逊等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领导北美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作为开国元勋、政治家在美国历史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等。(4)《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或亚太经合组织(APEC),或世界贸易组织(WTO)(答出任意一个即可)(5)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或实行改革开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