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42
福建省厦门一中 2016 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25 分) 1.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钛合金 B.合成纤维 C.陶瓷 D.玻璃钢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B.可燃冰作燃料 C.活性炭除冰箱异味 D.氮气用作保护气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硝酸钾 B.面粉 C.植物油 D.大理石 4.春天的一中校园,白花盛开,香气四溢,此现象说明( ) 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在不断运动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倾倒液体 C. 称量 NaCl 固体 D. 过滤 6.中国石墨烯制造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石墨烯的性质类似于石墨,用石墨烯与铝合金可制 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下列对石墨烯和烯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B.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C.烯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D.烯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 7.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丁的化学式为 H2O2 B.丙中 C、H、O 的质量比为 12:3:8 C.一定浓度的丙溶液可作消毒剂 D.该反应体现无机物可转化为有机物 8.手机、手提电脑中使用的电池多为锂电池,锂电池具有质量轻、电量大等优点.锂电池 内某个反应可表示为 Li+MnO2═LiMn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中 MnO2 是催化剂 B.反应前后 Mn 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生成物 LiMnO2 为氧化物 9.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B.50℃时,把 50g A 放入 50g 水中形成 75g A 的饱和溶液 C.20℃时,A 和 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50℃降至 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B> C=A 10.某无色气体 X 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 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 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 1.8g,装置④增重 2.2g.下列关于气体 X 成 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可能只有甲烷 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二、解答题(共 8 小题,满分 75 分) 11.(11 分)(2016•厦门校级二模)“宏微结合”﹣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 化学学科的特点. (1)图 1 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从宏观角度看,图 1 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______元素.为微观角度看,图 1 中三种 物质都是由______(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②试写出图 1 中 c 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图 2 为图 1 中 b 对应一种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图你能获得的信息有______(任写一点) (2)图 3 表示氯和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 Br 的核外电子层数为______,由 图可知,氯和溴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______,氯气常用于自来水消毒,是因为氯气能水 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化学与饮食 ①科比退役成为最近的新闻热点,百家村的老太太们也在讨论着:…过去只听说有烤鱼、烤 肉,最近听说有“烤鳖”…烤鱼、烤肉、烤鳖中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______. ②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______.(填“原子”或“分子”或“元素”) ③洗涤剂可用来洗碗,是因为它对油污具有______作用. (2)化学与健康. ①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小苏打也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小苏打”的化学式______. 13.化学与资源 (1)水在实验室有不同用途. ①图甲为电解水的装置图,其中 a 试管内产生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图乙为探究燃烧条件实验,其中热水作用______. ③“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列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______. (2)开发利用和安全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 ①下列属于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的是______ A.煤 B.天然气 C.生物质能 ②近年来厦门发生了多起煤气爆炸事故,大多是由于煤气泄漏引起的,罐装煤气常常加入一 些具有臭味的气体,目的是______. 14.(10 分)(2016•厦门校级二模)地铁厦门﹣未来的“美丽厦门”之一,地铁建设需要 消耗大量的铝、铁等金属. (1)图 1 是在建地铁设计图片.工业上常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治炼金属铝,该反应属于 ______(填字母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 CO 气体模拟炼铁的原理,如图 2 所示. ①.为了避免装置 A 中玻璃管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加热前应______. ②.装置 A 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③.装置 B 除了吸收 CO2 气体外,还有______作用. (3)雨后的铁轨表面易产生锈迹,原因是______. (4)实验室常用盐酸除铁锈,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5.(10 分)(2016•厦门校级二模)有一包 NaCl 固体,其中可能含有 Na2CO3、CaCO3、CuSO4 (无水)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该固体中的成分和测定其中 NaCl 的质 量分数,请你分析回答: 根据以上实验可知: (1)由步骤①可知,该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__(写化学式). (2)步骤②中分离物质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该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有同学提出,不需要进行实验步骤③,也能判断出该固体成分,你认为他判断的依据 是______. Ⅱ.测定该固体中 NaCl 的质量分数. 另称取 ag 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加热让反应后的气体充分逸出,然 后滴加足量 AgNO3 溶液,产生的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称量为 bg. (4)该固体中 NaCl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用含 a、b 代数式表示). 16.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 (2)用高猛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 CO2 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检验 CO2 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 (4)实验室若用配制 5%的双氧水 150g,需要 30%双氧水(密度 1.1g/cm3)______mL.(结 果保留一位小数) 17.(12 分)(2016•厦门校级二模)老师带领五班的同学们探究 CO2 与碱的反应,请你一 同参与. Ⅰ.同学们用如图 1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 CO2 与 NaOH、Ca(OH)2 都能发生反应. (1)分别向甲、乙两个瓶中注入少量、等体积的两种溶液,观察实验现象.甲中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______.说明 CO2 能与 Ca(OH)2 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下列实验现象中,一定能说明“CO2 与 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a.U 型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 b.U 型管中红墨水左高右低 c.U 型管中红墨水 液面没有发生改变. Ⅱ.博宇在另外的实验中,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图 2 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 象;有的石灰水未变浑浊;有的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沉淀消失). 【提出问题】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a.石灰水未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 b.石灰水未变浑浊,是因为______. c.石灰水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与石灰水的浓度、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有关. 【进行实验】如图 3,①所用盐酸与分组实验相同;②CO2 在饱和 NaHCO3 溶液中的溶解度非 常小. 步骤 1:分别取一定体积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与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混合配制成 50mL 溶液. 步骤 2:分别向 50mL 溶液中通入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碳,记录现象. 实验 序号 V 饱和石灰水 /mL V 蒸馏水 /mL 出现现象所需时间/s 开始 浑浊 明显 浑浊 沉淀减 少 是否澄清 ① 50 0 19 56 366 持续通入 CO28min 以上,沉淀 不能完全消失③ 30 20 25 44 128 ④ 20 30 27 35 67 89s 后完全澄清 ⑤ 10 40 通 3min 以上,均无明显现象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所用石灰水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实验序号). (2)饱和 NaHCO3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3)通过实验分析,猜想 a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反思与评价】 (4)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为避免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你的建议______. 18.(10 分)(2016•厦门校级二模)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方镁石中 MgO 含量进行测 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实验后得到一无色残液,取 100g 滤液,向其中不断 加入 5%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实验数据如表:【反应的方程式:MgCl2+2NaOH=Mg(OH) 2↓+2NaCl】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g 4 12 16 28 32 生成沉淀的质量/g 0 0.145 0.29 0.58 0.58 (1)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写化学式). (2)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 100g 滤液中 MgCl2 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6 年福建省厦门一中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25 分) 1.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钛合金 B.合成纤维 C.陶瓷 D.玻璃钢 【考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分析】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 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解答】解:A、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合成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玻璃钢是由玻璃与树脂混合成的,前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后者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 故玻璃钢是两种材料复合成的,正确. 故选 D. 【点评】学生应了解复合材料的概念,认识复合并不是简单搭配,而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 法融合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B.可燃冰作燃料 C.活性炭除冰箱异味 D.氮气用作保护气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 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应用了镁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 A 错误; B、可燃冰作燃料利用科可燃冰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 B 错误; C、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 C 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作保护气,属于化学性质,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 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硝酸钾 B.面粉 C.植物油 D.大理石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硝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C 正确;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 A 错;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 B 错; D、大理石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 D 错. 故选 A.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 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4.春天的一中校园,白花盛开,香气四溢,此现象说明( ) 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在不断运动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 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春天的一中校园,白花盛开,香气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 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香气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香气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香气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香气四溢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 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倾倒液体 C. 称量 NaCl 固体 D. 过滤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 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 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 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 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 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中国石墨烯制造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石墨烯的性质类似于石墨,用石墨烯与铝合金可制 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下列对石墨烯和烯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B.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C.烯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D.烯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 【考点】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题意: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碳的化学性质,及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 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分析解答. 【解答】解:A、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碳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所以石墨烯在一定条 件下能与氧气反应,正确; B、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错误; C、石墨烯与铝合金,研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的性质,所以具有 优良的导电性,正确; D、烯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信息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碳的化学性质、合金的特性,并能结合题意 正确提取信息解答问题. 7.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丁的化学式为 H2O2 B.丙中 C、H、O 的质量比为 12:3:8 C.一定浓度的丙溶液可作消毒剂 D.该反应体现无机物可转化为有机物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物质的化学式为 CO、 乙物质的化学式为 H2、丙物质的化学式为 C2H6O,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 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丁的化学式为 H2O,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式和方程式 的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等. 【解答】解:甲物质的化学式为 CO、乙物质的化学式为 H2、丙物质的化学式为 C2H6O,结合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丁的化学式为 H2O,因此反应的方 程式为:2CO+4H2 C2H6O+H2O,因此: A、丁的化学式为 H2O,故说法错误; B、丙是 C2H6O,其中 C、H、O 的质量比为 24:6:16=12:3:8,故说法正确; C、丙是酒精,可以作为消毒剂,故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氢气都是无机物,产物酒精属于有机物,故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A. 【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 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能够考查知识运用能力. 8.手机、手提电脑中使用的电池多为锂电池,锂电池具有质量轻、电量大等优点.锂电池 内某个反应可表示为 Li+MnO2═LiMn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中 MnO2 是催化剂 B.反应前后 Mn 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生成物 LiMnO2 为氧化物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 类型的判定. 【分析】A、根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质量不变的原则来判断. B、根据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计算反应前后锰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判断. C、根据化合反应的定义判断. D、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判断. 【解答】解: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而题中的 电池的反应中 MnO2 最终参与了反应,所以不是催化剂,故选项错误. B、在二氧化锰中锰显+4 价,在 LiMnO2 中锰为+3 价,反应前后 Mn 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选 项错误. C、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该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定 义和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所以正确. D、在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LiMnO2 中有三种元素,应是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 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催化剂具有“针对性”,即催化剂针对某个化学反应来说,才有意义.例如,不能 笼统地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或者催化剂是二氧化锰等;而应该表达为:二氧化锰是过氧 化氢(或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题中的二氧化锰做反应物,不是催化剂. 9.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B.50℃时,把 50g A 放入 50g 水中形成 75g A 的饱和溶液 C.20℃时,A 和 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50℃降至 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B> C=A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 而增大,而 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正确;50℃时,把 50gA 放入 50g 水中形成 75gA 的饱和溶液正确,因为该温度下, A 的溶解度是 50g;20℃时,A 和 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有 交点;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50℃降至 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B>A>C,不是 B>C=A. 【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 C 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50℃时,把 50gA 放入 50g 水中形成 75gA 的饱和溶液正确,因为该温度下,A 的溶解度 是 50g,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20℃时,A 和 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正确但不 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50℃降至 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B> A>C,不是 B>C=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 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某无色气体 X 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 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 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 1.8g,装置④增重 2.2g.下列关于气体 X 成 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可能只有甲烷 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根据各装置的作用进行分析,①装置可以检验是否含有二氧化碳,碱石灰能吸收水 分和酸性气体,浓硫酸是用来吸收水分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二氧化碳.装置①中无明 显变化,排除了 CO2;装置③增重 1.8 g,说明生成了 1.8g 水;装置④增重 2.2 g,说明生 成了 2.2g 二氧化碳;根据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出碳、氢元素的质量比,进而可以确 定气体 X 的组成. 【解答】解:A、气体 X 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无明显变化,说明一定不含二氧化碳,分析正确; B、该气体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装置③增重 1.8 g,说明生成了 1.8g 水,1.8g 水中氢 元素的质量为:1.8g× ×100%=0.2g;装置④增重 2.2 g,说明生成了 2.2g 二氧化碳, 碳元素的质量为 2.2g× ×100%=0.6g,气体 X 中 C:H=0.6g:0.2g=3:1;CH4 中 C:H=12: 4=3:1;故 X 的组成可能是①只有甲烷,②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③可能同时含有甲烷、 氢气和一氧化碳(本情况违背题干“一种或者两种的前提”,排除.通过以上分析,此项错 误,符合题意; C、通过以上分析,此项分析正确,不合题意; D、通过以上分析,此项分析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气体燃烧产生了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说明该气体中既含有氢元素,也含有碳元素.但 我们在确定气体的组成时,还要根据碳氢的质量比来确定混合气体的组成. 二、解答题(共 8 小题,满分 75 分) 11.(11 分)(2016•厦门校级二模)“宏微结合”﹣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 化学学科的特点. (1)图 1 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从宏观角度看,图 1 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氧元素 元素.为微观角度看,图 1 中三种物质都是由 分子 (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②试写出图 1 中 c 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 ③图 2 为图 1 中 b 对应一种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图你能获得的信息有 化学反应前后原 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任写一点) (2)图 3 表示氯和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 Br 的核外电子层数为 四 ,由 图可知,氯和溴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氯气常用于自来水 消毒,是因为氯气能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2NaOH═NaCl+NaClO+H2O .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 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①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分析回答; ②根据水通电生成了氧气分析回答; ③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2)在原子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性质,根据氯气能与水的 反应,写出溴单质(Cl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①从宏观角度看,图 1 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从微观角度 看,图 1 中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 构成的. ②图 1 中 c 对应的反应可以是水通电生成了氧气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 2H2↑+O2↑. ③图 2 为图 1 中 b 对应一种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 类和数目不变等. (2)图 3 表示氯和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溴原子的核外有四个电子 层,该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氯和溴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 同,氯气常用于自来水消毒,是因为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则溴单质 (Cl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故答案为: (1)①氧元素,分子 ②2H2O 2H2↑+O2↑ 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2)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l2+2NaOH═NaCl+NaClO+H2O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能够从宏观和微粒两个方面正确认识物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1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化学与饮食 ①科比退役成为最近的新闻热点,百家村的老太太们也在讨论着:…过去只听说有烤鱼、烤 肉,最近听说有“烤鳖”…烤鱼、烤肉、烤鳖中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 蛋白质 . ②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 元素 .(填“原子”或“分子”或“元素”) ③洗涤剂可用来洗碗,是因为它对油污具有 乳化 作用. (2)化学与健康. ①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 Al(OH)3+3HCl═AlCl3+3H2O . ②小苏打也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小苏打”的化学式 NaHCO3 .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元素的概念;化学 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①根据烤鱼、烤肉、烤鳖所含的主要营养素的种类进行分析; ②根据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元素进行分析; ③根据洗涤剂的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2)①根据氢氧化铝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进行分析; ②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小苏打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①烤鱼、烤肉、烤鳖中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蛋白质; ②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氟、钙、铁、锌”等不能以单质、分子、 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故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元素; ③洗涤剂可用来洗碗,是因为它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2)①氢氧化铝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 ═AlCl3+3H2O; ②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 故答案为:(1)①蛋白质;②元素;③乳化;(2)①Al(OH)3+3HCl═AlCl3+3H2O;②NaHCO3. 【点评】此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13.化学与资源 (1)水在实验室有不同用途. ①图甲为电解水的装置图,其中 a 试管内产生气体的化学式为 H2 ; ②图乙为探究燃烧条件实验,其中热水作用 加热和隔绝空气 . ③“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列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洗菜水浇花等 . (2)开发利用和安全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 ①下列属于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的是 C A.煤 B.天然气 C.生物质能 ②近年来厦门发生了多起煤气爆炸事故,大多是由于煤气泄漏引起的,罐装煤气常常加入一 些具有臭味的气体,目的是 便于察觉煤气是否泄漏 . 【考点】电解水实验;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资源 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分析】(1)①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②根据图乙实验中热水作用分析回答. ③根据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回答. (2)①下根据新能源的种类分析判断. ②根据安全分析回答. 【解答】解:(1)①图甲为电解水的装置图,其中 a 试管内产生气体的较多是氢气,化学 式为 H2; ②图乙为探究燃烧条件实验,其中热水作用加热和隔绝空气. ③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有很多,例如:洗菜水浇花等. (2)①生物质能属于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 ②近年来厦门发生了多起煤气爆炸事故,大多是由于煤气泄漏引起的,罐装煤气常常加入一 些具有臭味的气体,目的是便于察觉煤气是否泄漏. 故答为:(1)①H2;②加热和隔绝空气.③洗菜水浇花等.(2)①C;②察觉煤气是否泄 漏. 【点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会利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解答生活中的一 些问题. 14.(10 分)(2016•厦门校级二模)地铁厦门﹣未来的“美丽厦门”之一,地铁建设需要 消耗大量的铝、铁等金属. (1)图 1 是在建地铁设计图片.工业上常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治炼金属铝,该反应属于 B (填字母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 CO 气体模拟炼铁的原理,如图 2 所示. ①.为了避免装置 A 中玻璃管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加热前应 通一氧化碳排出玻璃管内 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不纯发生爆炸 . ②.装置 A 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CO+Fe2O3 2Fe+3CO2 . ③.装置 B 除了吸收 CO2 气体外,还有 可收集纯净的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逸出污染空 气 作用. (3)雨后的铁轨表面易产生锈迹,原因是 铁与氧气、水接触反应生锈 . (4)实验室常用盐酸除铁锈,其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酸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进行分析解答; (2)①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②根据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③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装置 B 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把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全部除去,同时 把剩余的一氧化碳气体收集,以防止一氧化碳排出而污染空气进行分析; (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 (4)根据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电解氧化铝生成铝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 应,故选:B; (2)①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在加热前要先通一 氧化碳排尽玻璃管内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不纯发生爆炸; ②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 2Fe+3CO2; ③装置 B 内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一氧化碳气体排出装置内的 溶液而被收集,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3)雨后的铁轨表面易产生锈迹,原因是:铁与氧气、水接触反应生锈; (4)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故答案为:(1)B; (2)①通一氧化碳排尽玻璃管内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不纯发生爆炸; ②3CO+Fe2O3 2Fe+3CO2; ③可收集纯净的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逸出污染空气; (3)铁与氧气、水接触反应生锈; (4)Fe2O3+6HCl=2FeCl3+3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 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5.(10 分)(2016•厦门校级二模)有一包 NaCl 固体,其中可能含有 Na2CO3、CaCO3、CuSO4 (无水)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该固体中的成分和测定其中 NaCl 的质 量分数,请你分析回答: 根据以上实验可知: (1)由步骤①可知,该固体中一定没有 CuSO4、CaCO3 (写化学式). (2)步骤②中分离物质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过滤 ,该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BaCl2═BaCO3↓+2NaCl . (3)有同学提出,不需要进行实验步骤③,也能判断出该固体成分,你认为他判断的依据 是 步骤①当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液体,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铜; 碳酸钙不能溶于水,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钙;所以只可能含有碳酸钠 . Ⅱ.测定该固体中 NaCl 的质量分数. 另称取 ag 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加热让反应后的气体充分逸出,然 后滴加足量 AgNO3 溶液,产生的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称量为 bg. (4)该固体中 NaCl 的质量分数为 ×100% (用含 a、b 代数式表示).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Ⅰ.当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液体,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铜; 碳酸钙不能溶于水,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钙;所以只可能含有碳酸钠,又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 应产生的碳酸钡沉淀,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硝酸钡,过滤可以将固体与 液体分开,据此分析得出结论. Ⅱ.加足量稀硝酸除去固体中的碳酸钠,确保沉淀产物只是氯化银,根据氯化银的质量分析. 【解答】解:(1)步骤①当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液体,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则一定 不含有硫酸铜;碳酸钙不能溶于水,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钙;所以只可能含有碳酸钠,该固体 中一定没有 CuSO4、CaCO3; (2)步骤②中将固体与液体分开的操作是过滤,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碳酸钡沉淀, 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 (3)步骤①当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液体,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铜; 碳酸钙不能溶于水,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钙;所以只可能含有碳酸钠,所以不需要进行实验步 骤③,也能判断出该固体成分为 NaCl 和 Na2CO3; (4)设固体中含氯化钠的质量为 x.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x bg = x= 该固体中 NaCl 的质量分数为 ×100%= ×100%. 故答案为:(1)CuSO4、CaCO3; (2)过滤,Na2CO3+BaCl2═BaCO3↓+2NaCl; (3)步骤①当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液体,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铜; 碳酸钙不能溶于水,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钙;所以只可能含有碳酸钠; (4) ×100%.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 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6.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长颈漏斗 . (2)用高猛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可选择的发 生装置是 A (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 CO2 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D (填字母),检验 CO2 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将 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 (4)实验室若用配制 5%的双氧水 150g,需要 30%双氧水(密度 1.1g/cm3) 22.7 mL.(结 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制取装置;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用水稀释改变 浓度的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性质发生装置并写出反应原理; (3)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4)稀释浓溶液时,可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列等式算出双氧水质量. 【解答】解:(1)a 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是固体,需要加热分解产生氧气,故选择 A 装置作为发生装置;选择依据是 固体加热产生气体(或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反应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故填:2KMnO4 K2MnO4+MnO2+O2↑;A;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可选用图中的 D,二氧化碳不具有 助燃性,所以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故填:D;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4)设需要 3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 x:由 150g×5%=x×30%,解得 x=25g;故需要 30%双氧 水为:25g÷1.1g/cm3=22.7cm3=22.7mL;故填:22.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 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7.(12 分)(2016•厦门校级二模)老师带领五班的同学们探究 CO2 与碱的反应,请你一 同参与. Ⅰ.同学们用如图 1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 CO2 与 NaOH、Ca(OH)2 都能发生反应. (1)分别向甲、乙两个瓶中注入少量、等体积的两种溶液,观察实验现象.甲中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 .说明 CO2 能与 Ca(OH)2 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氢氧化 钙溶液变浑浊 . (2)下列实验现象中,一定能说明“CO2 与 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bc (填序号). a.U 型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 b.U 型管中红墨水左高右低 c.U 型管中红墨水 液面没有发生改变. Ⅱ.博宇在另外的实验中,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图 2 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 象;有的石灰水未变浑浊;有的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沉淀消失). 【提出问题】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a.石灰水未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 b.石灰水未变浑浊,是因为 石灰水的浓度太小,或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太少 . c.石灰水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与石灰水的浓度、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有关. 【进行实验】如图 3,①所用盐酸与分组实验相同;②CO2 在饱和 NaHCO3 溶液中的溶解度非 常小. 步骤 1:分别取一定体积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与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混合配制成 50mL 溶液. 步骤 2:分别向 50mL 溶液中通入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碳,记录现象. 实验 序号 V 饱和石灰水 /mL V 蒸馏水 /mL 出现现象所需时间/s 开始 明显 沉淀减 是否澄清 浑浊 浑浊 少 ① 50 0 19 56 366 持续通入 CO28min 以上,沉淀 不能完全消失③ 30 20 25 44 128 ④ 20 30 27 35 67 89s 后完全澄清 ⑤ 10 40 通 3min 以上,均无明显现象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所用石灰水为饱和溶液的是 ① (填实验序号). (2)饱和 NaHCO3 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氯化氢气体 . (3)通过实验分析,猜想 a 不成立 (填“成立”或“不成立”), 【反思与评价】 (4)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为避免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你的建议 所用 石灰水的浓度不能太小,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 .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 式. 【分析】Ⅰ.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相同条件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大; Ⅱ.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碳酸氢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Ⅰ.(1)甲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2NaOH+CO2═Na2CO3+H2O; 说明 CO2 能与 Ca(OH)2 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 故填:2NaOH+CO2═Na2CO3+H2O;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 (2)如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二氧化碳完全反应时,U 型管 中红墨水液面没有发生改变,如果甲中的二氧化碳完全反应,乙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完全反应, 则 U 型管中红墨水左高右低,如果甲中的二氧化碳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乙中的二氧化碳和 氢氧化钙反应,则 U 型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 故填:bc. Ⅱ.【猜想与假设】 a.石灰水未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 b.石灰水未变浑浊,是因为石灰水的浓度太小,或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太少. c.石灰水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与石灰水的浓度、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有关. 故填:石灰水的浓度太小,或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太少.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所用石灰水为饱和溶液的是①. 故填:①. (2)饱和 NaHCO3 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 故填:除去氯化氢气体. (3)通过实验分析可知⑤中通 3min 以上,均无明显现象,因此猜想 a 不成立. 故填:不成立. 【反思与评价】 (4)由①③④可知,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小于 19s 时,不出现沉淀,由④可知,通入二氧 化碳时间超过 89s 时,沉淀消失,因此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为避免出现“意想 不到的现象”,所用石灰水的浓度不能太小,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 故填:所用石灰水的浓度不能太小,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 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8.(10 分)(2016•厦门校级二模)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方镁石中 MgO 含量进行测 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实验后得到一无色残液,取 100g 滤液,向其中不断 加入 5%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实验数据如表:【反应的方程式:MgCl2+2NaOH=Mg(OH) 2↓+2NaCl】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g 4 12 16 28 32 生成沉淀的质量/g 0 0.145 0.29 0.58 0.58 (1)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HCl、MgCl2 (写化学式). (2)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 100g 滤液中 MgCl2 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 镁和氯化钠,根据提供的数据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和计算. 【解答】解:(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开始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盐酸,因此 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过量的氯化氢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镁, 故填:HCl、MgCl2. (2)由表中数据可知: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0.58g, 设:100g 废水中氯化镁的质量为 x,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58 x 0.58g x=0.95g, 100g 滤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100%=0.95%, 答案: (1)HCl、MgCl2. (2)100g 滤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0.9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分析数据的 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