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检测1测量和机械运动新人教版2017103136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检测1测量和机械运动新人教版20171031368

专题检测一 测量和机械运动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五星红旗,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B)‎ A.‎1.8‎ m‎ B.‎3.3 m C.‎4.8 m D.‎‎5.5 m ‎2.小明记录了同学们在参加北京市中考体育测试中的一些成绩,你认为不可能的是(A)‎ A.1 ‎000 m跑的成绩为88 s B.引体向上1分钟13个 C.仰卧起坐1分钟40次 D.实心球投掷成绩‎12 m ‎3.(2019贵州贵港一模)现在你安静地坐在考场里答题,如果说你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D)‎ A.来回走动的监考老师 ‎ B.从窗外飞过的小鸟 C.从窗外走过的同学 ‎ D.黑板前的讲台 ‎4.(2019辽宁沈阳和平区模拟)短跑运动员5 s内跑了‎50 m,羚羊2 min内奔跑‎2.4 k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 A.羚羊、汽车、运动员 ‎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 D.运动员、羚羊、汽车 ‎5.坐在岸边的小明同学看到河对岸的修桥工地上有工人用手匀速上下挥动铁锤,每隔1 s敲打钢轨一次。当铁锤碰到钢轨时,小明听到敲击声,而工人停止敲打以后,小明又听到了两次敲击声。如果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则河的宽度大约是(D)‎ A‎.170 m ‎ B‎.340 m C‎.510 m ‎ D‎.680 m ‎6.(多选)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关于这四个小球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乙球可能做匀速运动,其他小球做变速运动 B.只有丙球在运动过程中动能一直在增大 C.只有乙球可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甲、丁两球的运动情况都是沿斜面向上运动 ‎7.(多选)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开始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 ‎(a)‎ ‎(b)‎ A.甲、乙运动的速度之比为2‎ B.甲、乙运动的速度之比为 C.6 s末甲、乙可能相距‎6 m D.6 s末甲、乙相遇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32分)‎ ‎8.‎2017年1月12日凌晨,赴南海执行跨海区训练和实验的辽宁舰编队通过台湾海峡。如图为歼-15航母舰载机从航母上起飞的情景,以航母为参照物,舰载机是运动的,以舰载机上挂载的导弹为参照物,舰载机是静止的。(以上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9.小红在百米比赛时,前‎50 m用时7 s,后‎50 m用时9 s,小红全程的平均速度是‎6.25 m/s;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大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10.(2019江苏兴化三模)一列长为‎360 m的火车匀速驶过长1 ‎800 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2 s,则该火车运行的速度为‎108 km/h。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48 s。‎ ‎11.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据图象可以判断: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5~7 s内,小车运动了‎4 m。‎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2分)‎ ‎12.(6分)如图1所示,停表的示数为5min37.5s;如图2所示,木板的长度为‎3.50 cm。 ‎ ‎13.‎ ‎(6分)张刚同学在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后,还想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对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v=。斜面下端弹簧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时间。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请对张刚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是改变高度时,没有控制长度一定(或路程不同,不能只通过时间比较运动快慢)。‎ 四、计算题(本题共21分)‎ ‎14.(10分)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宁夏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5 km,全程限速‎120 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 km/h和‎110 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答案(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解析(1)因为‎120km/h>‎110km/h>‎100km/h,所以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 ‎(2)图中所示轿车在该路段所用的时间是 ‎10:41-10:31=10min=h 所以轿车在该路段的速度v1==‎‎150km/h 由于‎150km/h>‎120km/h,所以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15.(11分)13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 ‎458 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3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 车次 到站和发 车时间 北京 天津西 济南 上海 ‎13‎ 到站时间 ‎-‎ ‎16:11‎ ‎20:16‎ ‎8:20‎ 发车时间 ‎14:20‎ ‎16:16‎ ‎20:23‎ ‎-‎ ‎(1)13次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13次列车由北京到达上海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中途13次列车以‎36 km/h的速度穿越长度为1 ‎600 m的一个隧道,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150 s,那么这列列车的长度是多少?‎ 答案(1)4h (2)‎81km/h (3)‎‎100m 解析(1)由表知13次列车16:16从天津西出发,20:16到达济南,所以列车的运行时间是20h16min-16h16min=4h。‎ ‎(2)北京与上海间的路程s=‎1458km,13次列车14:20由北京出发,第二天8:20到达上海,则它的运行时间t=24h00min-14h20min+8h20min=18h,则列车的平均速度v==‎81km/h。‎ ‎(3)列车行驶的路程 s1=v1t1=150s×36×m/s=‎‎1500m 因为s1=L隧道-L车,所以 L车=L隧道-s1=‎1600m-1500m=‎100m。‎ 专题检测一 机械运动 ‎1.B 由题图知,国旗的宽度大约是升旗手身高的2倍,升旗手的身高一般在‎1.8m左右,所以选项B最接近实际情况。‎ ‎2.A 中学生‎1000m跑的成绩在200s左右,A符合题意。‎ ‎3.D 如果选择“黑板前的讲台”为参照物,那么“你”和“黑板前的讲台”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你是静止的,故D正确。如果选择“来回走动的监考员”为参照物,那么“你”和“来回走动的监考老师”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则你就是运动的,故A错误。同理,B、C错误。‎ ‎4.A 运动员的速度v运动员==‎10m/s,羚羊的速度v羚羊==‎20m/s,汽车的速度v汽车=‎54km/h=54×m/s=‎15m/s,由此可见,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羚羊、汽车、运动员。‎ ‎5.D 工人每隔1s敲打钢轨一次,工人停止敲打以后,小明又听到了两次敲击声,则声音传到小明处所需要的时间t=2s;声音的路程,即河的宽度为s=vt=‎340m/s×2s=‎680m。‎ ‎6.ABC 乙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不变,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乙球在其他时间段有可能做变速运动;甲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速度先变大后变小;丙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离逐渐变大,速度逐渐变大;丁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离逐渐变小,速度逐渐变小,故A正确。甲球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动能先变大后变小;乙球的速度不变,动能不变;丙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动能一直在增大;丁球的速度逐渐变小,动能逐渐变小,故B正确。从频闪照片中可以看出,只有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作用,而乙球其他时间段有可能做变速运动,受非平衡力作用;其他三球均做变速运动,受非平衡力作用,故C正确。若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速度会逐渐减慢,丁球有可能是沿斜面向上运动;而甲球速度先快后慢,不会是沿斜面向上运动,故D错误。‎ ‎7.AC 由题图知,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v甲==‎2m/s;乙的速度v乙==‎1m/s,所以甲、乙运动的速度之比=2,故A正确,B错误;由题图知,甲6s通过的路程为‎12m,乙6s通过的路程为‎6m,若甲、乙同向运动,则6s末甲、乙相距‎6m;若反向运动,6s末甲、乙相距‎12m+‎6m=‎18m,但不管什么情况,6s末甲、乙均未相遇,故C正确,D错误。‎ ‎8.运动 静止 解析由题意知,歼-15航母舰载机从航母上起飞,以航母为参照物,舰载机的位置改变,因此如果以航母为参照物,舰载机是运动的;以舰载机上挂载的导弹为参照物,舰载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舰载机是静止的。‎ ‎9.6.25 ‎大于 解析全程所用时间是t=t1+t2=7s+9s=16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6.25m/s。‎ 前半程和后半程的路程相同,前半程的运动时间小于后半程的运动时间,由v=可知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10.108 48‎ 解析列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是s1=s+s车=‎1800m+‎360m=‎2160m,列车行驶的速度v1==‎30m/s=‎108km/h。列车全部在隧道内的路程s2=s-s车=‎1800m-360m=‎1440m,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时间t2==48s。‎ ‎11.0.4 4‎ 解析由题图知,在0~5s内,小车通过的距离是‎2m,所以运动的速度为v==‎0.4m/s;在5s时,物体通过的距离是‎2m,在7s时为‎6m,所以5~7s内,小车运动了‎6m-2m=‎4m。‎ ‎12.5 min 37.5 s 3.50‎ 解析由题图可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则停表的示数为5min37.5s。题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板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5.50cm对齐,所以木板的长度为L=‎5.50cm-2.00cm=‎3.50cm。‎ ‎13.v=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改变高度时,没有控制长度一定(或路程不同,不能只通过时间比较运动快慢)‎ 解析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避免坡度大时,小车运动的速度较快,时间太短,造成测量过程中误差过大,故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时间。张刚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在此过程中没有控制斜面的长度一定,所以会造成时间的不同;同时根据t=可知,路程也会影响所用时间的长短。‎ ‎14.(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解析(1)因为‎120km/h>‎110km/h>‎100km/h,所以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 ‎(2)图中所示轿车在该路段所用的时间是 ‎10:41-10:31=10min=h 所以轿车在该路段的速度v1==‎‎150km/h 由于‎150km/h>‎120km/h,所以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15.(1)4 h (2)‎81 km/h (3)‎‎100 m 解析(1)由表知13次列车16:16从天津西出发,20:16到达济南,所以列车的运行时间是20h16min-16h16min=4h。‎ ‎(2)北京与上海间的路程s=‎1458km,13次列车14:20由北京出发,第二天8:20到达上海,则它的运行时间t=24h00min-14h20min+8h20min=18h,则列车的平均速度v==‎81km/h。‎ ‎(3)列车行驶的路程 s1=v1t1=150s×36×m/s=‎‎1500m 因为s1=L隧道-L车,所以 L车=L隧道-s1=‎1600m-1500m=‎100m。‎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