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阅读题汇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汇编

‎2011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汇编 ‎ 上传: 封义珑     更新时间:2011-9-28 17:02:23 ‎ ‎ ‎ ‎2011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汇编 ‎1.(2011·浙江省义乌市)‎ 我们身边的辐射   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μsv)。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 ‎ ‎ 照射剂量 ‎(单位:毫西弗)‎ 对人体的影响 小于100‎ 对人体没有危害 ‎100~500‎ 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 ‎600~1000‎ 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2000~4500‎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2 至 6 周内死亡 ‎③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具体说,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毫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④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容易被忽视。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医疗辐射的危害是最大的。任何方式的x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受检者都要承受不同程度辐射致癌的风险,接受的剂量越大,受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ct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往往半年甚至3个月就做一次。事实上,这些检查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的伤害。ct等检查是利用x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的原理进行检查的,而x射线也是核辐射的一种。有统计数据指出,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几百次x线胸片。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个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线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4期,有改动)‎ ‎11.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当照射剂量是2000~4500毫西弗(msv)时,人体会受到怎样的影响?(2分)‎ ‎12.“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3.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14.读了本文后,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至少写出四种)(4分)‎ ‎【答案】‎ ‎11.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2至6周内死亡。(2分,意思对即给分)‎ ‎12.不能删除。“主要”一词表明天然放射线大部分来自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三个方面,但不排除来自于别的方面的。若删去,说明     ‎ 天然放射线只来自这三个方面,与事实不符。(3分,意思对即给分)‎ ‎13.画线句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ct检查给人带来伤害,甚至可能是永久性伤害。(3分,说明方法2分,表达作用1分)‎ ‎14.不佩带异常光彩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房屋装修后不马上入住,不在燃煤污染严重的地方停留,劝诫吸烟者戒烟,不随便做ct检查,少看电视,少用电脑等。‎ ‎ ‎ ‎ ‎ ‎2.(2011·浙江宁波市)‎ ‎“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11.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3分)‎ ‎ ‎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13.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2分)‎ ‎ ‎ ‎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解决问题。(3分)‎ 材料: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这些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 问题: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是如何利用浅层地温能的?‎ ‎ ‎ ‎【答案】‎ ‎11. ①资源量丰富 ②可就近利用,成本低 ③清洁无污染 ④可循环利用 (3分,每点1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12.d(3分)‎ ‎13.以人们熟悉的事物通俗易懂地说明“热泵”的工作原理。(2分,意思符合即可)‎ ‎14.①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的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②使用“热泵”传递浅层地温能,实现冬暖夏凉的效果 ③通过管道中的水传递热能,储存热量(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 ‎ ‎3.(2011·浙江省湖州市)‎ 怪风揭秘   邓万祥 ‎    (1)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大自然也造出了许多怪风。‎ ‎    (2)有一句俗语:“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的“鬼风”能转着圈跟着人走。世界上当然是没有鬼的,这种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它一旦遇到障碍物,便会改变前进的方向,在一个地方打转,有时它还挟带着泥沙、纸屑旋转上升。‎ ‎    (3)有一种叫“焚风”的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现的一种风。它的特点是热而干燥。实际上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焚风,如北美的落基山、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等。焚风主要是因为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当受阻气流上升到山脊附近后,变得干燥,然后在背风坡一侧顺坡下降,气温常有太幅度的升高,从而形成焚风。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易引起森林火灾,遇特定地形,还会引起局地风灾,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    (4)在怪风家族里,还有一种叫“布拉风”的风,这种风具有飓风力量而且无比寒冷。经研究发现,这种可怕的风是由于陆地上空控制的冷空气团和不断上升的海上热空气之间的气压差而形成的。布拉风的风力可以达到12级,甚至更高,具有极强的摧毁力与破坏力。约10年前,俄国黑海舰队的四艘舰艇停在海岸边,忽然刮来一阵枉风,卷起千层巨浪,刹那问船被冻成了一座冰山,最后全部沉没。‎ ‎   (5)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还得算台风。它既大刚又大柔,一边画圈一边大呼大啸大跃进。台 风是一种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太阳的照射使海面上的空气急剧变热、上升,冷至气从四面八方迅速赶拢来,热空气不断上升,直到到达高空变为冷空气为止。这些热空气冷凝后,立即变为暴雨,四面八方冲来的冷空气夹着狂风暴雨形成了一个大漩涡,从而形成台风。它对人类危害极大,有时会把大树连根拔起,把房顶救掉,伴随狂风而来的瓢泼大雨还会淹没庄稼、中断交通。海面上台风的破坏力更是惊人,它掀起滔天巨浪,威胁着海上作业人员和海上航行船只的安全。翻一翻苍茫历史,可知‎1970年11月13日,台风曾“叩问”孟加拉湾,飓风上岸潮高约‎6米,顷刻之间20多万人成鱼鳖,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    (6)如果台风在空中产生带有垂直转轴的旋涡,就会形成龙卷风,这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旋风,其破坏力远远大于台风。上海浦东地区就曾受到过龙卷风的袭击,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 ‎    (7)怪风家族里的一些“微风”也具有一定的破坏力。一个晴朗的夏夜,一座‎70米高的铁塔在一声巨响中轰然倒塌了。当时除了阵阵微风外,没有任何异常情况,人们不知道铁塔为何而塌。后来,人们才发现当气流贴着物体流动时,会形成一个个小旋涡,这旋涡会产生一种使物体左右摇摆的力,从而危及建筑物。建筑物的设计师们没有注意到这种微风的破坏力,那座铁塔就是被这微风吹倒的。‎ ‎    (8)怪风虽怪,但如果我们巧妙地加以利用,有些怪风也可以为人类造福。比如,人们在经常出现焚风的地方种植一些作物和果树,便可利用焚风带来的热量来促进植物的生长,从而使当地也可种植一些原本要栽在南方的植物。同时,作物和水果的品质也得到了改善。由此看来,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它们,就一定会找到兴利避害的好办法。‎ ‎(选自《生命与灾害》2011年第1期有删改)‎ ‎11.阅读文章(3)—(5)段,请用短语完成填空。(3分)‎ ‎    作者都是从怪风名称、      、      、      这四个方面对焚风、布拉风、台风进行揭秘的。‎ ‎12.根据文中第(3)段内容,给“焚风”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2分)‎ ‎13.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    ①怪风虽怪,但如果我们巧妙地加以利用,有些怪风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    ②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 ‎14.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揭开了一个个自然之谜。回顾你学过的课文,并结合上文说说科学家们的“揭秘”有何意义。(3分)‎ ‎    (帮帮你)可回忆:《化石吟》《大自然的语言》《旅鼠之迷》‎ ‎ ‎ ‎【答案】‎ ‎11. (共3分,各1分)怪风特点、形成原因、怪风危害(意思对即可)‎ ‎12. (共2分)焚风是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热而干燥的风。(答到“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得1分;答到“热而干燥”,得1分)‎ ‎13. (共4分,各2分)‎ ‎①“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怪风都可以为人类造福,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围绕“有些”进行分析1分;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②“轻而易举”形容做事很容易,在文中是指龙卷风把11万吨重的储油罐抛到‎120米以外很容易,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体现了语言的牛动形象。(突出龙卷风威力(危害)火.得1分;指出语言形象生动性1分)‎ ‎    14. (共3分)答题要点:①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②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或减少大自然对人类的危害;③从大自然的规律中获得启示或警醒;④认识自然,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⑤激发后人探索大自然的欲望。(答出一点得1分,得出三电即可;言之成理也可)‎ ‎ ‎ ‎4.(2011·浙江省金华、丽水市)阅读下面一篇科技作品,完成14—17题。(10分)‎ dna计算机 刘颂豪 等 ‎①dna计算机是一种生物形式的计算机。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是一条双螺旋“长链”,链上布满了“珍珠”即核苷酸。科学家研究发现,dna分子通过这些“珍珠”的不同排列,能够表达出生物体各种细胞拥有的大量基因物质。数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以及计算机专家从中得到启迪,正在合作研制未来的液体dna电脑。它利用dna能够编码信息的特点,先合成具有特定序列的dna分子,使它们代表要求解的问题,然后通过与生物酶(在此相当于加、减、乘、除运算)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反应,形成各种组合,最后过滤掉非正确的组合而得到的编码分子序列就是正确答案。‎ ‎   ②由于dna分子能同时进行大量的生化反应,所以dna计算机在结构上是超大规模并行的,这种“试管型”的计算方式,在理论上可处理传统计算机的硅芯片和电流难以处理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计算量随计算规模成指数增长的问题。‎ ‎   ③dna计算机以核苷酸为内存,且具有超大规模并行结构,所以dna分子计算机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惊人的存贮容量和运算速度。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十几个小时的dna计算,相当于所有电脑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未来计算机的芯片和磁盘都用dna溶液来代替,其强大的功能将令人惊讶。而且,dna计算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脑的十亿分之一。‎ ‎    ④dna计算机诞生于1994年,发明人是莱昂那多·阿德莱曼(leonard  adleman)。阿德莱曼用“试管” dna计算机做实验,测试出了dna计算机的可行性。他的“试管计算机”在几秒内得出了结果,但他花去了数周时间去拣出那些正确的答案。‎ ‎⑤传统电子技术将在2020年后的某个时候达到物理极限。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科学家在简化和按比例放大这种技术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采取了不同于其他先驱者所进行的试管实验的办法,而是把dna链固定到一块镀金的玻璃载片(一种dna芯片)上。其他研究人员则希望把dna计算技术送回到活细胞中。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 ‎⑥dna分子计算机将是计算机发展的方向之一。现在已经设计出了dna逻辑门、dna片段以及更多超前的东西,现在dna计算机最大的问题是很难检测其计算的结果。一旦这个问题得到解决,dna计算机将会很快问世。但不要过早地期待它取代传统计算机(塑料制品与硅片的结合)。大部分专家预言:比起用来运行文字处理程序和发送电子邮件,未来的dna计算机的应用极可能集中在破译密码和绘制飞行航线方面。‎ ‎14.文章主要介绍了dna计算机的哪三方面内容?(3分)‎ ‎15.如果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2分)‎ 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 ‎16.根据文章第③段内容,从运算角度,写出下图所表达的意思。(3分)‎ ‎    ‎ ‎17.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2分)‎ 材料一: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生物芯片)技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实施以及分子生物学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而产生。‎ 材料二:基因芯片正以其可同时、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分析数以千计基因组信息的本领而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基因芯片技术已经或即将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人类基因研究和未来医学临床诊断以及进行司法鉴定、疾病检测、药物筛选等。‎ 材料三:基因芯片技术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技术成本昂贵,检测灵敏度较低,分析范围较窄等。‎ ‎ ‎ ‎【答案】‎ ‎14.文章介绍了dna计算机的生物特性、优点和发展。‎ ‎15.去掉“也许”,“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就成为肯定,这与原文表“推测”不相符合。‎ ‎16.dna计算机比起普通计算机有着惊人的运算速度。十几个小时的dna计算,相当于所有电脑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 ‎17.第一点:dna计算机或基因芯片技术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点:dna计算机或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是迅猛的,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 ‎ ‎5.(2011·浙江省舟山、嘉兴市)‎ 海洋垃圾(14分)‎ ‎ ①日本“3·‎11”‎9级大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大量的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卷入太平洋,形成了一个长约111公里的“垃圾岛”。研究人员估计,这个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岛”两年内会漂至夏威夷,3年后漂到美国西岸。‎ ‎ ②其实,在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大量垃圾卷入海洋之前,人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中的海洋上就已经漂浮着大量的海上垃圾。200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虽然后来有人认为其面积被过分夸大了,但其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③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但更可怕的是,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致命的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海洋垃圾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正采取措施,尝试处理这一问题。‎ ‎④由于海上垃圾大部分是塑料,所以处理海上垃圾的首选办法是焚烧发电。不过海洋垃圾的焚烧发电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除了打捞、运输、搁置脱水外,还会遇到二恶英的排放问题。由于塑料焚烧可产生大量的二恶英,会危及环境和生态,需要有特别能控制二恶英排放的高级焚化炉。‎ ‎⑤海洋垃圾的另一个处理办法是建造人工岛屿。1998年,新加坡政府在两个离岸的小岛实马高和西康之间建造了1公里长的岩石长堤,并分出了11个相互连接的海湾单元;将单元里的海水抽干,排放好一层厚厚的塑料膜;然后将垃圾灰烬倾倒在这些单元里进行密封,以防止泄漏。至于垃圾中那些不能燃烧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也被塑料密封并掩埋在泥土中。此后,每个月都要对单元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每当一个单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进行铺沙种草,接着继续埋置垃圾。如此反复,垃圾最高可埋置到30米。最后在上面栽种植物,不再堆放垃圾。‎ ‎(选自2011年4月20日《北京日报》,有删改。作者张田勘)‎ ‎【相关链接】‎ 材料一   目前,我国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全国660个主要城市中,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以城市人口6亿为例,如每人每年产生440公斤垃圾,年产生垃圾量为2.64亿吨。‎ 材料二   英国的垃圾填埋率为90%,意大利为74%,美国为67%,法国为45%,德国为46%。瑞士的垃圾焚烧率为74%,日本为72%,丹麦为70%。美国的废纸利用率为60%,铁罐头盒回收率为25%,玻璃回收率为20%。‎ ‎11.文章第①节,从日本大地震产生的垃圾岛写起有何用意?(2分)‎ ‎12.结合上下文,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作用。(4分)‎ ‎(1)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2)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 ‎13.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第⑤节中新加坡建造人工岛屿的具体步骤。(限60字以内)(4分)‎ ‎14.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就垃圾问题进行探究,写出你的两点发现。(4分)‎ ‎【答案】‎ ‎11.引出海洋垃圾的话题,激发阅读兴趣。‎ ‎12.(1)“到目前为止”,限制了时间,准确地说明了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现象只是现在的运行状况,并不表示以后一定不会发生。‎ ‎ (2)(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地介绍了“太平洋垃圾岛”面积之大,海上漂浮的垃圾之多,使读者对“太平洋垃圾岛”的印象更直观、更清晰。‎ 13. 建长堤,分单元;抽干海水,排放塑料膜;倾倒并密封垃圾;(定期检测);反复地铺沙种草掩埋垃圾;栽种植物。 ‎ 14. 参考示例: ‎ ‎      (1)我国城市面临严重的生活垃圾问题,加强环保教育刻不容缓;(2)海洋面临着人类生活垃圾危险;(3)发达国家在处理垃圾问题方面有各自成熟的技术。‎ ‎6.(2011·浙江省杭州市)‎ 兰花的智慧 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句,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   ‎ 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 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 ‎    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真可谓“诡计多端”。‎ ‎    兰花种子虽然练就 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它们太细小,以 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于是它们跟真茵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茵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他植物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 ‎    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块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花粉块同粘盘、花粉块柄一起组成了兰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这种结构会整个地粘在传粉者身上,通过它们传递到下一朵的柱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产生的浪费。‎ 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 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有的兰花将自己装扮得像有花蜜的花朵一样,如果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为兰花无偿传粉了;有的兰花还会发出长距离传播的香甜气味,如此色香俱全,蜜蜂和蝴蝶自然会主动上门来充当“信使”;有的兰花将自己伪装成雌性昆虫,当雄性昆虫试图与这些“雌虫”交配时,传粉工作就开始了。高超的“骗术”,使兰花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 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如大根槽舌兰,它的花粉块柄会向内弯曲360°,并最终将顶端的花粉精确地送入柱头腔中完成受精。缘毛鸟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可以直接发育成种子。这些兰花可以在缺少传粉者的条件下顺利繁殖,并且还可以把那些吸引昆虫的“费用”节省下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种子生产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    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兰花的智慧。与此同时,人们是否也应从兰花能够在大千世界悠然自得的长久生存中得到些许启迪呢?‎ ‎ ‎ ‎15.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  ①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 ‎  ②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 ‎16.根据第2段文字,简要写出兰花种子能够广泛传播的两个原因。(4分)‎ ‎17.“兰花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第4段至第7段文意,分点简要回答。(6分)‎ ‎18.从兰花的生存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 ‎ ‎【答案】15.①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②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 ‎ (2分,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 ‎  16.种子轻巧,能随风飘荡到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可以防止水分渗透的细胞,因此可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传播到更远的地方。(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7.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避开其他植物的生长环境,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引诱昆虫来无偿为自己传播花粉;能自我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 ‎(6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三点得满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8.自觉地适应自然环境;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取生存的条件。(2分。写出一点即可,要求符合文意)‎ ‎ ‎ ‎ ‎ ‎7.(2011·四川省达州市)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2——16题。(12分)‎ ‎①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战国时期有名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并由宰相李斯书大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于其上。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国粹之一的玉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此时的作品,集数千年玉文化之大成,玉质之美,品种之多,雕琢之精,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的。‎ ‎③《管子》说:“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古代封禅用的书文,刻在玉上,称之为玉牒;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之为玉节。由此可见,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④玉,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把玉加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故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 ‎⑤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玉楼”、“玉堂”均指华丽的宫殿或住宅。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虚仙境、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皎洁的月亮中有一团黑影,古人不知其奥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此后,文人便常用“玉兔”一词指代月亮,既文雅又神秘。‎ ‎⑥玉,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助人成功用“玉成”一词。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常用来比喻节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外,玉还被广泛用来描写大自然的景色。“风花雪月”中,除了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风”之外,后三者都常用“玉”来吟咏赞颂:槐树花朴素洁白,便有了“玉树”之称。一些纯白素雅的花,常在其名前冠以“玉”字,如玉兰花、玉茗(白山茶花)等。以“玉龙”来比喻漫天大雪,多么壮观!‎ ‎⑦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因而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运用象征寓意或谐音取意的手法把玉制成丰富多样的器物、饰品等,借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鱼形玉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zhǔ)文化”,到了唐代、宋代开始盛行。特别是明、清两代,鱼形玉器造型繁多,工艺精湛,最常见的是把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代表着美好和富足;还有的玉器把佛手、寿桃和石榴雕刻在一起,称为“三多”,意指多福、多寿、多子。‎ ‎⑧玉,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只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朵微小的浪花。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之花,只要是根植于民族的土壤,能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特质的都可以名之曰文化,且大有发掘光大之必要。(选文有删改)‎ ‎1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玉”文化的内涵。(3分)‎ 答:                                                                            ‎ ‎                                                                              ‎ ‎                                                                              ‎ ‎13.结合语境,填空:(2分)‎ ‎(1)文章第③段引用《管子》的话是为了说明                                                                      ‎ ‎(2)文章第⑥段加横线的“后三者”指代                                         ‎ ‎14.第①段“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一句中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                                                                          ‎ ‎                                                                               ‎ ‎15.结合第⑦段的相关知识,请你写出“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这种造型的玉器的象征意义,并作简要的说明。(3分)‎ 象征意义:答:                                 (请用四字词语作答)‎ 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16.【迁移拓展】菊花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别名秋菊、九华、帝女花、笑靥。因其花开于晚秋且浓香扑鼻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菊花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倍受历代诗人的亲睐。(2分)‎ 唐·元稹《菊花》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现代·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 ‎(1)请你结合诗歌摘录中的有关描述,说说菊花象征了哪些精神品质?(1分)。‎ 答:                                                                                                                                                                         ‎ ‎(2)结合选文相关内容,推断“菊文化”形成的原因。(1分)‎ 答:                                                                           ‎ ‎                                                                              ‎ ‎【答案】12.(3)(1)玉是君子的象征;(2)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3)玉,是权力的象征;(4)。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5)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只要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全分。) ‎ ‎13.(2分)(1)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花雪月。(每小题1分)‎ ‎14.(2分)不能,如去掉后句意就变成了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只有玉文化了,与实情不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或“之一”是说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不只是玉文化,还有其他的形式。语言准确。‎ ‎15.(3分)象征义:连年有余(1分)  说明:示例: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莲”与“连”谐音,“鱼”与“余”谐音,“莲花”和“鲤鱼”代表着美好、富足,所以这种造型的玉器的象征义是“连年有余”。(2分)‎ ‎16.(2分)‎ ‎(1)从诗中发现:菊花开在深秋不与百花争艳,耐霜抗寒,是高洁脱俗、恬静淡泊、坚贞顽强的精神象征。‎ ‎   (2)凡是能够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的事物都可以形成文化。像菊花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精彩纷呈的美丽,还有默默的感动,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道德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一种文化。(每小题1分)‎ ‎ ‎ ‎8.(2011·四川省乐山市)‎ 体罚禁令出台,韩国师生称不习惯 ‎    从2010年下半年到今年初,韩国社会下大力气,制定了有关禁止体罚的政策。‎ ‎    2010年11月,首尔市教育部门宣布了体罚禁令。其中明文规定:学校禁止一切体罚行为。此后,京畿道和另一个道随之效仿,宣布从2011年3月新学期开始禁止体罚。2011年1月17日,韩国教育部发布了“学校文化先进化方案”。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规定,第一,禁止直接的体罚。直接的体罚是指老师利用身体和道具反复地、持续地、痛苦地折磨学生身体和损伤学生人格的指导方法。第二,允许间接的体罚。间接的体罚是指以训导、教导等为手段,以教育为目的的体罚。比如:到教室后面罚站,到运动场跑几圈,做俯卧撑,口头提醒,发出书面警告,采取隔离措施,布置特别的作业等。第三,实行停止上课的措施来进行惩罚。让犯错误的学生做校内服务和社会服务工作,若之后还没有改善的话,就可以实行停止上课的措施。停止上课的期限,一次以十天为限,一年不能超过三十天。停止上课期间学生按“旷课”处理,为防止停课的学生在校外惹事,校长必须把学生委托给专门的学生咨询机构,让他们负责管理、咨询治疗。同时为了强化家庭共同责任,还实行了“家长咨询制”。‎ 事出有因。2010年7月,韩国首尔一名小学生用手机拍摄的视频被曝光,内容是一名中年教师训斥、掌掴一名六年级学生,还将他推倒在地。这段视频,一时在韩国社会上引起体罚是否该禁的热议。‎ 在韩国,一般从小学到高中都有程度不同的体罚。在韩国有“教鞭下的爱”“不打不成器”的说法。为规范学生行为,督促他们努力向学,体罚已是一种受到默许的教育方式。许多师生、家长对此已习以为常。‎ 一份调查结果显示,韩国大约70%的高中学生受过体罚。现在禁止体罚在韩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韩国教师工会联合会发言人金东锡说:“每个班级大约有40名学生,所有家长都要求孩子考入好大学,不采取体罚你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家长仍然希望教师采用体罚方式,让他们的孩子在考试中表现得更好。”就目前来看,请家长来学校等措施几乎不起作用。‎ 这些相关禁令颁布后,有一部分学生借此恶意反抗老师。韩国首尔一名高中老师说:“当我试图斥责一些孩子在课堂上说话声音太大时,他们嘲弄我说,‘要我拿出手机吗?’或者‘现在你不会想打我吧?’”‎ 禁止体罚令一下,不习惯的不止是教师,还有不少学生。今年1月韩国一份针对2.3万名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大约50%赞成体罚,40%反对,10%表示不清楚。高中生田俊洙说:“当我遭老师打时,我觉得有点儿丢脸,但我想那通常是有原因的,我宁愿被多打几下,也不愿让老师通知父母。”‎ 看来,教育中行为规范约束力缺失所引起的如何“教育”现象,确实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12. 在韩国,体罚禁令出台后引起不小的争议。请你概括出这些争议有哪些。(2分)‎ 答:                                                                             ‎ ‎                                                                                     ‎ ‎                                                                                     ‎ ‎13. 第3段“事出有因”一句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2分)‎ 答:结构上:                                                                        ‎ 内容上:                                                                    ‎ ‎14. 文章最后一段的“行为规范约束力缺失”在文中具体指什么?(4分)‎ 答:                                                                                ‎ ‎15.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韩国出台体罚禁令是因为许多师生、家长对学校教育普遍存在体罚现象已习以为常。‎ b.体罚禁令对老师的体罚行为作出了明确而严格的限制。‎ c.面对体罚禁令,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欢迎,因为他们觉得受体罚很丢脸。‎ d.在体罚禁令出台前,体罚行为是受默许的一种教育方式,社会上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  e.教师体罚学生往往是为了搞好本职工作,满足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 ‎【答案】12.(2分)‎ 答:这些争议包括:教师方面认为,不采取体罚措施不能满足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况且家长也希望如此;学生方面,不少学生虽觉得受体罚丢脸,但更不愿老师通知父母。‎ ‎(分两方面作答,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13.(2分)‎ 答:结构上:过渡或承上启下。(1分)‎ 内容上:承接上文体罚禁令的出台,引出下文对禁令出台原因的交代。(1分)‎ ‎14.(4分)‎ 答:指的是教师不采用体罚方式教育学生时几乎不起作用,达不到教育目的。‎ ‎  (意思相近即可) ‎ ‎15.(4分)‎ 答: b 、e。(选对1个得2分)‎ ‎ ‎ ‎ ‎ ‎9.(2011·四川省眉山市)说明文阅读(8分)‎ 你相信“2012末世论”吗?‎ ‎①目前有一种“2012末世论”的观点,说的是2012年12月21日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终结,没有人能够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②“‎ 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末世论”的有力证据。但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实际上,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有1万多次,只不过绝大多数不被人所察觉,只能被地震仪记录下来;而因为人口在地表分布得极端不均,只有少数带来巨大损失的地震会让我们记忆深刻。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青海昆仑的8.1级地震,是中国近半个世纪来震级最高的一次,但是因为它发生的地点和带来的损失都不够引人注目,所以很少被大众提及。‎ ‎③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a其中全球地震的70%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15%分布在欧亚地震带,还有5%在大洋中脊,其他的10%则分布在板块内部。但是,b这种统计学上的规律并不能确定地震在何时何地发生,有什么样的强度,因为人们至今也没有清晰地了解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震又是随机的。‎ ‎④从数据统计来看,最近几年的地震也验证了这种随机性。2010年美国地质勘探局曾经发布数据:c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6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有的年份,如1986年至1989年只有6次,而1943年则高达32次。因此,2010年以来,地震算不上频繁。‎ ‎⑤……                             (摘自2011.10《读者》,有改动)‎ ‎14.选文第④语段中加点的“这种随机性”指代选文中加曲线的a、b、c中的         句(只填字母),其理由是                                                    。(2分)‎ ‎15.第④语段中加点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                                                                              ‎ ‎                                                                                ‎ ‎16.综合全文信息,结合你的思考,在下面横线上为选文补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作为文章的第⑤语段,要求先明确表述观点,然后进行简要阐述。(80字左右)。(3分)‎ ‎                                                                                ‎ ‎                                                                                 ‎ ‎【答案】‎ ‎14.b(1分); 理由: b句中的“何时何地,有什么样的强度” 即“这种随机性”;a句指地震分布的规律性,c句指平均每年发生的地震次数(1分,只要说到前一句则可给1分)。 ‎ ‎15.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答1种给0.5分,答2种或3种给1分);作用:运用这些说明方法说明了地震是随机性的,没有一定的规律,或说明2010年来,地震算不上频繁(2分) 。‎ ‎16.“2012末世论”的观点是错误的(或:近年来地震频发并不能证明2012年就是世界末日。1分,要求明确提出),因为地震的发生,有一定规律可循,但至今人类还没有弄清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1分),地震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是地壳自然运动的结果,地震频发是正常的(1分)。‎ ‎ ‎ ‎10.(2011·四川省资阳市)‎ 非凡的蜻蜓(10分)‎ 在昆虫中,蜻蜓的飞行别具一格。不仅飞快的速度令人惊叹,还有那悠闲、自如的飞行姿态也常是变幻莫测,尤其是在变换方向时,仍可完成漂亮的飞行动作。它们可作短距离飞行;也可成群地自转飞行;时尔滑翔向前、回转,时尔垂直向上,去追捕具有相同飞速的苍蝇。‎ 它们在飞行中交配,常作结伴飞行,而最值得惊诧的是它们的飞行耐力。一位昆虫学家曾这样描述它们:在连续几个月内,每天,当太阳初放光芒之时,它们便开始不停地飞,仅在晚上(天气不好时,偶尔也在白天)作片刻休息。有些蜻蜓擅长旅行,它们可飞越几千万公里,从某一大陆飞往另一大陆。‎ 蜻蜓具有异常发达的翅肌和腹背面的气囊,囊内贮有空气,可调节体温,也是使之毫不费力地停留在空中的奥妙所在。正如保罗·罗贝尔所说:“这就是为什么昆虫能够轻松自如地在空中飞行如此长的时间,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总是在有阳光时飞行的缘故吧!否则,一旦气温下降,它们的比重就会增加。”‎ 蜻蜓发达的头部和那更为发达的眼睛构成了真正的头盔,使它们能观察周围的一切。蜻蜓的复眼中有一二十个到三万个单眼,每一个眼与“脑”的神经末梢连接。这就给我们解释了蜻蜓捕食的高超技能,以及其他捕食者难以接近它们的原因。另外,它们有连着前胸的细长的颈,通常缩在头部后面,所以蜻蜓的头部异常地灵活。‎ 蜻蜓凭着自己高超的飞行技能,有力的咀嚼口器和其他特点,无疑已成为一种可与鸟类中的猛禽相比的可怕的捕食昆虫。那么,它们究竟以何为食呢?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它们似乎十分害怕具毒腺的昆虫,如蜜蜂、金龟子等。蜻蜓也相互吞食,尽管这并不普遍,但毕竟存在着弱肉强食的现象。‎ 蜻蜓如此善于飞行,而它们的幼虫(称水虿)却只能在水中成长:独特的“脸盖”使这些水虿(chài)成为池塘中的一霸,腹部尽头的鳃是供其呼吸的器官。蜻蜓由水虿变为成虫要经过多次蜕壳,少者七次,多者达十五次。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 在通常情况下,蜻蜓的生命周期为一年,成虫一般活到春末或夏季,而它们的卵则可以度过秋冬,直到第二年的初春。欧洲地区的蜻蜓一般每年繁殖二代。有些种类的蜻蜓的生命周期可长达三年四年,甚至五年。‎ 那么,蜻蜓的天敌是谁呢?事实告诉我们:在生命的大千世界中,任何肉食者对比它更强大的对手来说,终究只能是牺牲品。比如:鱼,尤其是鳊鱼、鳟鱼、鲈鱼都捕食蜻蜓的幼体,而对于雌性成虫来说,它们到水中产卵的时候,也有可能遇到这些剋星。‎ 青蛙和鼩鼱(qújīng)似乎也偏爱捕食蜻蜓,蹼足类、涉禽类也都把正在孵化中的水虿作为主食,而成虫则常常遭到隼的追捕。‎ 众所周知,鸣禽类中的翠鸟最善捕食蜻蜓幼体,保罗·罗贝尔写道:“我在翠鸟的胃里,发现了八条正在羽化的幼体。这种漂亮的翠鸟也把蜻蜓的成虫带给自己的孩子,在它们的鸟窝里经常可以发现不少的翅膜和家宴的剩餐。”‎ 昆虫类中的斑蝥、水边蚂蚁、龙虱以及灰蝎蝽也会向蜻蜓发起进攻。‎ 在欧洲上空飞翔的蜻蜓有几百种,在热带地区,在亚马逊河源头,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有成千种!除了南北极之外,蜻蜓几乎无处不飞翔!‎ ‎16.说明事物要善于抓住特征。选文中“蜻蜓”的飞行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                                                                                     ‎ ‎17.有人认为选文介绍蜻蜓的天敌部分可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用简略的话说说理由。(3分)‎ ‎                                                                                  ‎ ‎                                                                                       ‎ ‎18.说说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3分)‎ 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 ‎                                                                                  ‎ ‎                                                                                      ‎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得非常准确,为什么?(2分)‎ 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 ‎                                                                                  ‎ ‎                                                                                 ‎ ‎【答案】‎ ‎16.速度快,姿态悠闲、自如,变幻莫测。(2分)‎ ‎17.不能删。这是作者从蜻蜓的生存状况方面介绍蜻蜓的相关知识。(3分)‎ ‎18.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说明了蜻蜓成虫后的生活习性,收到了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3分。能抓住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说明这一要点即可。)‎ ‎19. “主要”,准确地说明了蜻蜓的食谱中这些昆虫占绝大多数,也不排除捕食其他昆虫。(2分。结合语境紧扣“准确”阐释即可。)‎ ‎ ‎ ‎11.(2011·安徽省)‎ 微 藻一一可循环的“绿色油田”‎ ‎    ①由于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乃至最终枯竭,全世界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能够替代石油产品的可再生能源,其中,生物柴油就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能源。提起生物柴油的原料,我们可能会想到油菜和大豆,用它们“体内”的油脂加工而成的生物柴油,能有效降低碳排放。然而,这两种作物的培育周期较长,占用农田较多,会产生“与人争粮,与粮争地”问题,从而导致“解决了能源危机,却出现粮食危机”的尴尬结果。此时,微藻进入了科学家们的视线。‎ ‎    ②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 ‎    ③与大豆、油菜和麻风树等油料植物相比,微藻的生长周期短,从初生到可以制油仅需一个星期左右,而大豆等油料植物一般需要几个月。此外,微藻的含油量高,油脂产率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数百倍,每公顷可年产几万升生物柴油。微藻还不会占用耕地,利用滩涂、盐碱地、荒漠等,以及海水、荒漠地区的地下水等,就可以大规模地开发“微藻油田”,不会与农作物争地、争水。‎ ‎    ④微藻在培养过程中还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利用微藻制造生物柴油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计算,每培养1吨微藻,需要消耗约2吨二氧化碳。此外,微藻在光自养培养过程中可利用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从而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微藻还能用于净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    ⑤现在,我国已启动了微藻能源方面的首个973项目“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该项目有望在5年时间内开发出一个“微藻资源库”,提供适合在我国不同地方、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藻株。今后,各地在建设“徵藻油田”时,就可在资源库中挑选合适的微藻品种。该项目还将深入研究微藻产品的机理,力争提高微藻产油的效率,降低它的成本。此外,该项目还将通过对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采收、油脂加工及藻细胞综合利用的研究,建立一套中试系统,全面评估微藻产油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大力推动我国微藻能源的产业化进程。‎ ‎5.第②段除了指出微藻是古老的低等植物外,还介绍了微藻哪四个特点? (4分)‎ ‎6.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4分)‎ ‎7.我国“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研究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7    (3分)‎ ‎8.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微藻能源是“可循环”的、“绿色”的?    (4分)‎ ‎ ‎ ‎【答案】‎ ‎12.(2011· )‎ ‎【答案】‎ ‎ ‎ ‎ ‎ ‎ ‎ ‎ ‎ ‎13.(2011·江西省、南昌市)‎ 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 林  泉 ‎    一些科学家预测2012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届时将给地球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影响,其影响力将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不禁会问,这次太阳风暴是否真的会到来?它究竟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  太阳风暴是指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的剧烈爆发活动。它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严重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破坏臭氧层,干扰无线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 ‎  空间天气和人类关系密切,太阳风暴可能对高度信息化的人类社会以灾难性打击。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人造卫星。2000年7月14日,日本的“宇宙学和天体物理高新卫星”(asca)在太阳风暴中失去能源,姿态失控,几个月后便坠入了大气层。在几个小时内,太阳风暴就能使人造卫星的寿命缩短大约两年。因为带电粒子会侵蚀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同时它还会在电路中引发错误的指令,或者造成放电等卫星故障。此外,太阳风暴能量的注入会使得地球大气层膨胀,增加了低轨卫星的大气阻尼,让它们提早坠落。‎ ‎  接下来毁坏的是供电系统。1989年3月13日,加拿大魁北克省有600万人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度过了9个小时,因为太阳风暴毁坏了电网中的变压器。原来,随太阳风暴爆发时侵入的等离子体,会造成地球磁场的快速变化,变化的磁场在电网中诱导产生电流。但是电网的设计无法应付这些直流电,于是最大的危险就会出现在电网中造价高昂且难于更换的变压器上。不断上升的直流电会产生强磁场,它会使得不堪重负的变压器磁核饱和,其结果就是变压器的铜线升温熔化。‎ ‎  太阳风暴还会影响gps的无线电信号。它不仅会干扰传播信号的电离层,还会产生额外的噪音信号。在2003年万圣节的太阳风暴中,除了民航客机的导航系统受到影响,太阳风暴中的高能粒子还干扰了飞机的无线电通讯。特别是对于高纬度地区的航线,由于地球磁场的保护作用较弱,太阳风暴甚至会使得航班改变航线达数天之久。‎ ‎  太阳每隔11年就会进入一次活动高峰年,会向外面抛出很多物质,就像“打喷嚏”一样,这让离它1.5亿万千米的地球也“感冒”。其实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一直存在,只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建立的高科技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这些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这些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敏感,因而技术系统的灾害事件对人类社会影响的程度也就越来越大。目前来看,对于太阳爆发活动敏感的高技术系统主要有:航天、通信、导航、电网、输油管道等系统。‎ 但是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并非那么“耸人听闻”。太阳风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外太空,而由于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的阻挡效应,生活在地球上并不会因此受到过于明显的干扰。专家们表示,当太阳风暴活动活跃时,黑子不断燃烧、爆炸,期间释放的大量紫外线会使地球上空的电离层浓度突然增加,吸收掉短波的能量,从而造成对短波无线电信号的干扰。但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手机,包括部分无线电都不通过电离层传播信号,因此一般的太阳风暴对地球表面的通信影响不会太大。理论上,一般的太阳风暴强度还不至于冲破地球大气和磁场的保护,对地球上的现存物种构成致命威胁。‎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8期)‎ ‎22.文章以“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 ‎23.阅读全文,概括太阳风暴可能对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造成怎样的灾难性打击?(3分)‎ ‎24.从文章内容看,作者认为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是否会逐渐加大?为什么?(3分)‎ ‎25.文中以“打喷嚏”“感冒”来说明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6.把握文中有关信息,用“√”“×”判别下列说法的正误。(3分)‎ ‎   (1)太阳风暴爆发时释放的大量带电粒子会侵蚀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从而造成卫星故障。(    )‎ ‎   (2)太阳风暴会在电网中诱导产生电流,而不断上升的直流电产生的强磁场,会使得不堪重负的变压器磁核饱和,铜线熔化,最后完全被毁坏。                      (    )‎ ‎   (3)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并非那么“耸人听闻”。理论上,太阳风暴对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不会构成致命威胁。(    )‎ ‎ ‎ ‎【答案】22.引起读者思考,提高阅读兴趣,导入说明内容。(2分)‎ ‎23.损害人造卫星(1分);毁坏供电系统(1分);影响gps的无线电信号(1分)。‎ ‎24.会逐渐加大(1分)。因为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建立的高科技系统规模越大,人们对这些系统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而这些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却越来越敏感,易于受到损坏,因而,太阳风暴对这些技术系统造成的灾难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大(2分)。‎ ‎25.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使人易于理解(1分)。‎ ‎26.(1)√(1分)  (2)×(1分)  (3)×(1分)‎ ‎ ‎ ‎ ‎ ‎14.(2011·山东省临沂市)‎ 放射性同位素——核辐射的主角 ‎①同位素就是一种元素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由于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核电荷和核外电子数都是相同的,并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原子核的某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例如放射性,并不是所以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的则成为“稳定同位素”。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300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竟达1500种以上。‎ ‎②一般来说,原子质量很大金属,像鈈、铀、镭等,都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锕系元素和镧系元素以及铀元素全部带有放射性。另外某些原子质量小的同位素也带有放射性,如碳14、钴60。‎ ‎③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很不稳定,全不间断地,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直至变成另一种稳定同位素,这就是所谓“衰变”,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衰变的时候,可放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对人体危害不大,而γ射线对人体有较大的伤害,会诱发人体基因突变。‎ ‎④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换言之,半衰期是指某个样品中一半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差异很大,短的只有几天、几个小时、几分钟,甚至不到1秒钟,长的却达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是几亿年,几十亿年,例如,日本“3.11”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辐射中的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铯137为30年,鈈239为24000年,铀238则为44.7亿年。半衰期越短,其原子越不稳定。‎ ‎⑤经过连接的几个半衰期后,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会因衰变而减至初始活度的1/2、1/4、1/8,等等。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预测任何时候的剩余活度。随着放射性同位素数量的减少,所发出的辐射也相应的减少。‎ ‎⑥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放射性能够破坏活的细胞,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但在医疗上,可以用来杀菌消灭微生物,并且可以用来杀灭癌细胞等。放射线也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它可以用来观察固体内部的目标,就像x射线那样用于病灶的检查。在工业上,放射性也很多应用,例如用β射线来测量纸的厚度,用γ射线照片来检查机器内部结构等。‎ ‎⑦当然,如果应用不当,核辐射也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                         (选自《中学科技》2011年第5期,有删改)‎ ‎16.选文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17.选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4分)‎ ‎18.第一段画线句中的“大多数”“目前”两个词语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19.‎ 下面表述和推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人体基因突变是受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衰变时放射出的γ射线影响造成的。‎ b.原子质量大和原子质量小的金属都可能带有放射性,一般来说原子量大的金属放射性更强。‎ c.医学上,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放射线来杀灭癌细胞,但不会对人体造成其他方面的伤害。‎ d.某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虽然很长,但由于它的活度越来越小,所以它对人类与自然的影响不大。        ‎ ‎                                                   答:【  】‎ ‎20.2011年3月22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大地震摧毁了日本福岛部分核反应堆,导致核辐射,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也引发了人们是否继续开发利用核能的争议。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4分)‎ ‎【答案】‎ ‎16.⑴放射同位素⑵放射同位素的半衰期⑶放射线的应用 ‎17.列数字、举例子、作诠释、作比较。示例1.列数字。如: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300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竟达1500种以上。作用:通过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放射性同位素品种比稳定同位素品种多的特点。2.举例子。如:日本“3.11”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辐射中的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铯137为30年,鈈239为24000年,铀238则为44.7亿年。作用:列举典型示例,用事实说话,更具体真切地说明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差异很大这一特点,易于读者理解。3.作诠释。如:同位素就是一种元素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作用:通过诠释对同位素具有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特点进行了解释说明,便于读者理解。‎ ‎18.不可删去。“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目前”从时间上限制,说明只是现在的发现,去掉这两个词,说明就不够准确、严密了。‎ ‎19.b.‎ ‎20.提示:核能的开发利用有许多优点:它不像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那样产生大气污染。也不会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但每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伴随着种种弊端,如福岛核电站造成的核辐射。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优点和缺点共存,只要我们尊重科学、相信科学,就一定能够很好地开发利用核能源。‎ ‎ ‎ ‎15.(2011·山东省东营市)‎ ‎  别惹乌鸦 陈  庚 有人认为鸟类的大脑根本没有容量可以用于思考,但实验证明,鸟类会思考,很有心计,也具有较强的记忆力。‎ 英国剑桥大学的比较认知学教授妮可·克莱顿发现西丛鸦的鸟经常会从学生的饭盒里盗取食物,还偷偷地藏起来。而且通常很快又回到这些藏匿点,重新转移赃物。“它们做过贼,于是就疑心别的鸟也是贼”。更有趣的是它们藏匿食物时,如果当时有别的鸟在场,它会趁那些鸟不注意迅速藏好食物,或把嘴插进地里欺骗对方。可见,“聪明”很大程度上是在耍心眼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而最聪明的动物往往是社会性动物,它们要与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其他动物、人类斗智并生存,竞争并发展,形成了适应环境需要的类似于社会中人的具有普遍性的习性和智力。‎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员做过一个实验,在校园里捉了一些乌鸦,做上标记,加以称量,再把它们放走。之后他们发现,那些被放走的乌鸦在校园里一见到他们,就会冲着他们哇哇大叫,并用翅膀扑打他们。即便离开一段时间再回来,那些乌鸦仍然记得他们。所以,千万别惹乌鸦。‎ 不仅如此,人类对动物智力生活的研究表明,动物与人类分享智力的许多方面。‎ 在塞内加尔大草原上,黑猩猩用牙齿啃咬木棍制造出“飞镰”捕杀小动物。瑞典动物园一只黑猩猩,每天早上收集笼子外的石头,等吵闹的游客到了,就拿它当武器攻击他们。日本东京大学一只7岁 黑猩猩能在眨眼间识别并记忆电脑屏幕上闪过的数字的位置。《时代》‎ 杂志不久前有一期刊出一则封面故事,讲一只倭黑猩猩,自出生起就被当成人类小孩一样抚养长大,拥有384个单词,具有语言理解能力。采访时,他与记者边喝咖啡边聊天,显示了迷人的风度。‎ 然而。在制造工具方面,乌鸦比黑猩猩还复杂精细,比如南太平洋岛上的乌鸦,最喜爱的虫子生活在极窄的岩石缝里,它们便衔来一片尖尖的树叶,再用它的啮和爪子组成一个原始的钩子,将美餐钓上来。‎ 就长期记忆而言,一些鸟类更加惊人。北美星鸦能在方圆12平方英里数百个地点储存3万多颗种子,并且在285天之后仍然记得,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灵长类动物可以与之媲美。‎ 乌鸦的智商令人叹为观止。在英国,一只秃鼻鸦用冒烟的雪茄屁股把藏在它们翅膀下的虫子给熏了出来。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几千年后,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变成了现实:事先没有做任何训练,一只秃鼻鸦气定神闲的挑了一块石头扔掉瓶子里,大小重量都恰到好处。我们不得不说它们具备一些基本的物理常识。在日本,乌鸦们发明了一种绝妙的吃果仁的办法:把坚果丢到车道上后飞到一边等汽车开过,等红灯亮时,他们在飞到马路中央安全的衔走那些被车碾碎了的果仁。‎ 或许这并不奇怪,2004年克莱顿纤细比较了乌鸦与黑猩猩的大脑,并得出结论:两者大脑与身体比例相当,智力上足以比肩。‎ 可见,人类与动物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那些只属于人类的智力或情感特征,动物也有。‎ 人类能理解黑猩猩的智力,毕竟我们有大部分的基因是一样的,一样拥有前额叶皮层(这一区域一直被认为是智力产生的生物学基础),只不过小一点。即使海豚、大象、沟、老鼠这些不哺乳类动物展现出不同寻常的认知能力时,人们也不至于太惊讶,毕竟他们的大脑与人类有相似之处。但鸟类的大脑却是一种与人类完全不同的丛状结构,没有人类那种层层叠叠的大脑皮质,却有这样高的智力,其中深藏奥秘。2.8亿年前,鸟类与猿类的进化就已经分道扬镳,两者的大脑结构完全不同,却各自独立进化出了相似的高级认知能力。比如使用工具、想想他者思维的能力等。这推翻了传统的智力进化论—智力进化的终极是人类的大脑皮层。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 今天人类统治地球也许只是一次进化的偶然,我们可以做另一种假想:我们有可能生活在一个由乌鸦统治的星球里,而人类知识鸟类主人的聪明玩偶。‎ ‎    16.从文中看,动物与人类分享智力的哪些方面?(4分)‎ ‎17.“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这个结论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试作简要叙述。(4分)‎ ‎18.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19.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3分)‎ ‎【答案】‎ ‎16.答案:会制造工具,长期记忆能力强,具有语言理解能力,具有高智商。‎ ‎   评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黑猩猩和人类有着大部分相同的基因,海豚等哺乳动物的大脑与人类有相似之处,因此,传统的智力进化论认为:“智力进化的终极是人类的大脑皮层。”但是鸟类的大脑是一种与人类完全不同的丛装结构,却进化出高级认知能力。由此推翻了传统智力进化论,进而推导出“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这一新的论断。‎ ‎   评分:语意正确,语言连贯,推导过程清晰,4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示例一:举例子,举出乌鸦偷藏食物、被捕捉做实验对实验人员的报复的事例,既具体生动,饶有趣味,又能有力地突出乌鸦社会性动物的特征。‎ ‎         示例二:作比较,将乌鸦与猩猩在制造工具、记忆力、智商等方面作比较,一方面突出了乌鸦等鸟类所具有的高级认知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为进化理论的创新提供前提。‎ ‎   评分: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举例1分,作用2分。共3分。‎ ‎19.答案: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①需要长期细致地观察、大量反复地实验,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科学的比较、缜密的分析,③需要具有挣脱传统思想束缚的创新精神。‎ ‎   评分:答对一种写法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 ‎ ‎16.(2011·山东省济宁市)‎ 子贡的语言艺术 高广永 ‎1子贡喜欢扬人之善。有一次跟孔子在一起闲谈众弟子的学习情况,师徒有这样一段对话:‎ ‎    2“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    3意思就是:你跟颜回相比谁更优秀呢?子贡就回答:我端木赐哪里敢跟颜回比呢?颜回听说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事,而我只能推知两件事情罢了。孔子说:是不如他,我赞同你说的,不如他。从这一段对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子贡的品格,不矜功更不矫情,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却把别人的成绩说得极高,其实在这种谦逊的情况下不会使自己变得渺小,反而会让你的形象高大起来。‎ ‎    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    5叔孙武叔诋毁孔子的为人和学问。这话传到了子贡的耳朵里,子贡便对叔孙武叔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是个小土丘,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这段话不仅表现了子贡对老师孔子的仰慕和尊敬之情,更体现了子贡高超的语言艺术。只有寥寥数言便让孔子的形象如日中天,有谁能再用别的比喻超过孔子的高度呢?‎ ‎    6还有一次,弟子们认为孔子有学问有境界,可就是不愿出来做官做事,不愿为天下所用,所以就公推子贡来劝说老师孔子。子贡与孔子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    7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    8子贡见到孔子并没有直接劝说孔子应该以天下苍生为念,一类的官话套话,那样也许一句话就让老师给堵了回去,子贡先是跟孔子打起了比方,他说:这里有一块精美的玉,是把它藏在柜子里呢,还是让那些识货的商人把它卖了呢?孔子就回答说,要卖,要把它卖了啊。我是等待着那些识货的人来,等到那些真正认得美玉的人来买啊。这是很重要的。孔子并不是不愿意出来为天下做事,而是等待时机。要用,但是要有选择地用。古代人用玉比喻君子,君子的品格像玉一样温润华美。这种赞美会让所有的人都笑逐颜开的,想来孔子也是不能免俗的。一句话就能让老夫子开心不已,这水平也许只有子贡有吧。先把您老人家的耳朵给理顺了,心情自然就会大好,再跟您说点什么,也不会招致一顿猛烈的回击了,对话的双方把自己的意思都表达出来,而且还都能开开心心,这正是子贡所具有的高超的谈话艺术。‎ ‎15.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子贡的语言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 ‎ ‎16.为了说明“子贡的语言艺术”,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来进行说明,请你简要概括这三件事并说明还各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6分)‎ ‎ ‎ ‎17.子贡除了具有高超的语言艺术外,他的品格也令人称道。从文中来看,他有怎样的可贵品格?(4分)‎ ‎ ‎ ‎18.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工具。读罢此文你有怎样的启示?(3分)‎ ‎ ‎ ‎【答案】‎ ‎15.能言善辩;含蓄委婉;富有哲理(3分)‎ ‎16.子贡喜欢扬人之善。作比较。孙叔武叔毁仲尼(孙叔武叔诋毁孔子的为人和学问)。打比方。子贡劝孔子做官做事。打比方。(6分)‎ ‎17.谦逊、不矜功、不矫情,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把别人的成绩说得很高;敢于直言,勇于担当,仰慕和尊敬老师。(4分)‎ ‎18.例:子贡高超的语言艺术,成就了诸多大事。我们生活中一句得体的话,给人无限温暖;一句恶语,让人心痛不已。用心学好语言不仅能架起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桥梁,还会让我们的生活快乐无比。(3分)‎ ‎ ‎ ‎17.(2011·山东省聊城市)‎ 神奇的人体“天网”‎ ‎①前不 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②‎ 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③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那么,人体内的“天网”是谁抛出的?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 ‎⑤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⑥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 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 ?‎ ‎⑦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 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⑧dna竟然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织“网”杀敌-这可是长久以来有关dna的从未有过的重大发现!‎ ‎⑨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 ‎11.读①②段,概括什么是人体“天网”?人体“天网”的作用如何?(4分)‎ ‎12.人体“天网”是怎样形成的?(3分)‎ ‎13.第⑤段中,“比较”“大约”“勇士”各自的作用如何?(3分)‎ ‎14.人体“天网”有哪些“神奇”之处?(4分)‎ ‎ ‎ ‎【答案】11.在人体内细菌周围,由一丝丝状物质互相缠绕而构成的“网”,叫人体“天网”,它能擒拿细菌并将细菌毒杀或吞吃掉,对人体内健康细胞起架护作用。‎ ‎12 .人体内中性粒细胞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时,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的丝状物质——dna缠绕在一起,便构成了细菌难逃的人体“天网”。‎ ‎13.“比较”,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了解的程度。‎ ‎   “大约”,准确地说明了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白血球大致的个数。‎ ‎   “勇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内抵御病菌过程中,发挥的追踪病菌,吞噬,杜莎病菌的作用。‎ ‎14.人体“天网”总在细菌进入人体后迅速出现在细菌周围;它能擒拿、毒杀、吞吃细菌;它对人体内健康细胞起保护作用;它杀敌护体后神秘消失;它的丝状物质是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 ‎ ‎18.(2011·四川省广安市)‎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踏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踏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启动与之相连的发电机。‎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19.用“‖”在下面段落番号间划分这篇文章的结构。(2分)‎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20.选文介绍了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依次是                                   ,‎ ‎                           ,                            。(3分)‎ ‎21.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3分)‎ ‎                                                                              ‎ ‎                                                                              ‎ ‎22.第④段使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                                                                               ‎ ‎                                                                               ‎ ‎2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 ‎                                                                              ‎ ‎                                                                              ‎ ‎ ‎ ‎【答案】19. ①  ‖  ②    ③    ④    ⑤  ‖  ⑥‎ 评分说明:每划对一处得1分,共2分。‎ ‎20.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 评分说明:依次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 ‎21.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就可以转化为电能。(2分)‎ ‎22.举例子(1分)   通过列举美国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发电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2分)‎ ‎23.不能去掉(1分),“据专家介绍”增强了对人体生物电池电极说明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更具有说服力,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其权威性,所以不能去掉。(2分)‎ ‎ ‎ ‎19.(2011·重庆)‎ 揭开害羞之谜 李君印 ‎①当绝大多数人都和谐地融于社会交往中时,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研究表明,大概有10%的幼儿“生来害羞”。这些儿童在与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接触时,显得不同寻常的谨慎和缄默。‎ ‎②人们一般认为,害羞就是一个人性格内向造成的。但是科学家通过行为研究、大脑扫描甚至是基因测试,逐渐了解到,害羞是一种复杂的状态。‎ ‎③为了寻找害羞的原因,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小学生。让小学生们先回答调查问卷,然后根据他们的害羞程度分了小组。之后,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画,上面画的是表示高兴、生气和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要求小学生识别这些脸。结果显示,害羞程度高的小学生,一直不能顺利地解读表示生气的脸。‎ ‎④当研究者用脑电图扫描的方式记录小学生的大脑活动时,他们又发现在那些羞怯指数较高的孩子的大脑中,掌管人情世故的皮层活动能力较弱,而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部分则颇为活动。所以,在参加社交活动时,一般的孩子能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反馈;而那些害羞的孩子很可能不懂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无法做出相应的反馈,当他们面对难以辨识的表情时,就会变得很警惕,表现出来的就是害羞。‎ ‎⑤害羞孩子的大脑是如何被塑造成这样的呢?心理学家接着收集了这些小学生们的唾液样本,对其进行dna分析,结果发现,害羞的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比别人更短,使得他们大脑内5-羟色胺浓度过低,导致他们交往不畅,最终产生一系列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比如焦虑,惊恐,最严重的就是抑郁情绪,而这样的人通常比较害羞。因此,由于基因的差别,有些人生来就害羞。‎ ‎⑥心理学家曾对一批具有羞怯性格倾向的2岁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那些最初有羞怯倾向的人,虽然有2/3的人长大后仍是这种性格,但仍有1/3的人通过努力克服了这种害羞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也就是说,                            ‎ ‎⑦人们通常认为,害羞会影响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害羞更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但是心理学家发现,害羞的小孩,更能强烈地体验积极的情绪,比如成就感,这能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另外,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同时,他们涉及暴力犯罪或团伙犯罪的几率也更低。‎ ‎(选自《百科新说》2010年第11期,有删节)‎ ‎18.请根据文中探究害羞原因的过程,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1)大脑扫描:掌管人情世故的大脑皮层活动较弱,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活跃→         →警惕→害羞 ‎(2)基因分析:基因差异→         →焦虑、惊恐、抑郁→害羞 ‎19.填写在第⑥段横线上的句子,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在成长的过程中,害羞的性格自然就会发生改变。‎ b.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依靠后天的努力,是能改变羞怯性格的。‎ c.有害羞基因的人,少数虽然年龄增大,但害羞的性格不会发生改变。‎ d.有害羞基因的人,多数能克服害羞倾向,长大之后变得开朗起来。‎ ‎20.请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1)结果发现,害羞的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比别人更短。‎ 答:                                                       ‎ ‎(2)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 答:                                                       ‎ ‎21.指出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说明方法:            作用:                                             ‎ ‎22.第①段中写到:“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他们真的是异类吗?为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 ‎【答案】 ‎ ‎ ‎ ‎20.(2011·贵州省安顺市)阅读下面选文《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完成15——19 题。(14 分)‎ ‎① 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 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 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 厘米、直径约1 / 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 、ph为7.2 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 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 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 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5 、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3 分)‎ 答: ‎ ‎16 、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3 分)‎ 答:‎ ‎ ‎ ‎17 、选文第③ 段加点字“约”有什么作用?( 3 分)‎ 答: ‎ ‎18 、选文第④ 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答: ‎ ‎19 、请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2 分)‎ 答:‎ ‎ ‎ ‎【答案】‎ ‎15、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 ‎16、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17、“约”宇表示估计,数目不确定(具体答更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8、举例说明方法;具体说明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 ‎19、示例:水龙头旁的宣传用语:请不要让我伤心流泪!‎ ‎ ‎ ‎ ‎ ‎21.(2011·湖北省武汉市)‎ 天空的表情 ‎《诗经》里说:《诗经》里说:“蝃蝀①在东,崇朝其雨”,意思是说若东方见虹,立刻就要下雨。实际上我们见到虹的时候,天空中已在下雨,因为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点上,由雨点反射到我们的眼帘而成的。虹作弧形,红色在外,向内有橙、黄、绿、紫等色。虹的中心在地平线下,所以平时我们所看到的不过一个小半圆。虹的颜色捉摸不定,时常更变。雨点直径若在一公厘②以上,那红、黄、蓝、绿各色俱备,雨点直径若在一公厘以下,就不见红色,若在十分之一公厘,则虹即无光彩而作白色了。‎ 和虹相类的现象在天空中还有晕。晕有大小两种,都以太阳或月亮为中心。大的晕是由于高云所成,云中的水点已结成冰。小的晕又名光环,是低云所成。古人有“月晕而风”之语,晕无论大小,都是风暴将临的预兆。太阳旁的晕,不但比月晕多,而且颜色亦更美丽,不过因阳光刺目,普通人不注意罢了。晕也有红、黄、青、绿各色,大的晕青色在外,红色在内,小的晕则相反。‎ 日月云霞的颜色,往往可以预告未来的天气。宋代范成大诗“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同一现象早晚得到不同的结果?从气象学上可以这样解释,在日中的时候,对流很盛,空中湿气易于凝结成云,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若是空中湿气很重,云层一定很厚,不能见霞。晚上见霞,乃是空中湿气不多的表现,所以主晴。晚上地面因辐射而冷却,不应有对流,但成雾,雾是不会有色彩的。若是早上有霞,那就表示晚间发生对流,是将下雨的征兆了。‎ 云的高低、方向和厚薄都可以为天气晴雨的预兆。在范成大的《吴船录》内有“庐山带帽,平地安灶。庐山紧腰,平地造桥”,这谚语是很准确的。凡山岭的区域,云慢慢上升就是天晴的预兆,若是慢慢地下降,就是将下雨的预兆。夏天中午以前,若是满天是如堡垒般很厚的积雨云,则当日下午即有雷雨。苏东坡诗“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但大块白色的积云,若不十分浓厚,虽满布天空,亦不降雨。所以俗谚叫“楼梯天,晒破砖”,盖满天都是积云的时候,虽是一样高低,但看来总觉得近者高而远者低,形似楼梯,这是久晴的预兆。云行之方向亦可觇风雨,俗谚说“云行东,马车通;云行西,马溅泥”,这也是很灵验的。但以天的颜色和一处的风云来做预告的根据总嫌不足,要预告精确,必得多设气象台,各处用无线电联络起来,每天制图才能有效。‎ ‎(选自《竺可桢全集》第二卷,有删改。)‎ ‎【注释】①蝃蝀:音当地dìdōng,虹。②公厘:毫米的旧称。‎ ‎5.下面对全文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从虹的颜色、形状可推知天气情况。‎ b.天空呈现出的各种现象与天气的关系。‎ c.晕的大小、颜色都可以预报天气。‎ d.云呈现的高低、方向、厚薄与天气的关系。‎ ‎6.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点上,由雨点反射到我们的眼帘而形成的。‎ b.日月云霞的颜色,往往可以预告未来的天气。‎ c.晕有大小之分,大晕是低云所成,小晕是高云所成。‎ d.云向东移,预示着晴天;云向西移,预示着阴雨天。‎ ‎7.依据文章内容,判断下面情境中四个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上,妈妈说:“孩子,上学时带上雨伞,昨晚我看见月晕了,可能会下雨。”‎ b.在阳台上,爸爸看见天边的晚霞,对妈妈说:“快要下雨了,我们就不到公园散步了。”‎ c.一群游客登上庐山,看见云慢慢上升,像戴了一顶帽子似的。其中一位高兴地说:“明天也许是好天气,我们可以好好欣赏庐山的风景了!”‎ d.体育中考前两天,班主任看见满天都是积云,像楼梯似的,于是对同学们说:“我估计,体育中考那天不会下雨。”‎ ‎【答案】5.b6.c7.b ‎ ‎ ‎22.(2011·广东省)‎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 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 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11.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                                          ‎ ‎12.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4分)‎ ‎                                      ‎ ‎【答案】10.b ‎11.不能去掉。(1分)“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 自然的承受能力;(1分)“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 并非全部。  (1分)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2 .①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 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⑧沙尘暴有害也有利。④沙尘 暴的发生,人类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阻挡。(每个要点1分)‎ ‎ ‎ ‎23.(2011·湖北省荆州市)(4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    ①写出语段的中心句。‎ ‎    ②说出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列举两种)。‎ ‎【答案】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②作比较打比方 ‎ ‎ ‎24.(2011·湖北省襄阳市)‎ 实至名归话“襄阳”‎ 高伟凡 ‎    ①2010年11月26日,国务院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    ②在鄂西北,古老的汉江流贯襄阳盆地。及至1951年,以襄阳县的中心地带——南岸的襄阳镇(县城)、北岸的樊城镇合设“襄(阳)樊(城)市”,面积300多平方千米。时隔32年,国家开始进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1983年撤销襄阳地区,所辖各县划属已升格的裹樊市,使其规模骤然增至近2万平方千米。‎ ‎    ③襄樊,乃两个小地方的统称,设市后也多为“襄阳”(地区)管“裹樊”(县级市),与周边县市从无称谓上的纠葛。然而,当襄樊市取代襄阳地区后,周边县市变成下属,形成“襄樊”(市)管“襄阳”(县、区)的格局,难免平添“辈分”颠倒、“位子”坐错之感。‎ ‎    ④——悠久历史非“襄阳”不能延续。“襄阳”之称,始于西汉所设襄阳县,得名于县治地处襄水(今南渠)之北,至今2200年。由此,故治今称“襄阳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这里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无不注明发生地为“襄阳”。东晋朱序守城抗击前秦,其母韩夫人率众女修城助战,令存“夫人城”。因三国故事,襄阳更负盛名:襄阳人庞统号称“凤雏”,与“卧龙”诸葛亮齐名;“襄阳城”外,有“古隆中”“刘备马跃檀溪遗址”等。‎ ‎    ⑤——‎ 厚重文化非“襄阳”不能承载。唐代诗人孟浩然生长于此,世称“孟襄阳”;宋代书画家米芾移居此地,自号“襄阳居士”,今有“米公祠”“米公路’。襄阳之名盛名远播,天津有“襄阳道”,上海有“襄阳路”,港、台乃至美国、日本也有街道冠名“襄阳”。以“襄阳”为主体,仅唐代便有诸多诗篇,名句如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更有诗名直称“襄阳”者:苏轼《襄阳乐》、李白《襄阳歌》和《襄阳曲》等。‎ ‎  ⑥——偌大地域非“襄阳”不能涵盖。作为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级行政区冠名“襄阳”者断续绵延: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设襄阳郡;三国、晋、隋亦设襄阳郡;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改设襄阳府;元设襄阳路;明、清设襄阳府;民国初设襄阳道:新中国设襄阳专(地)区。‎ ‎    ⑦显而易见,在饱经2200年风霜的“襄阳”膝下,问世不足60年的“襄樊”难以望其项背,勉为其难则带来无尽的窘迫:顶替襄阳充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感文不对题,以“襄樊”领率周边县市又不具涵盖能力,阐述当地历史、文化总要赘加注解,国内乃至海外“襄阳人”认祖归宗困惑不已……‎ ‎    ⑧不过,“襄阳”若用于市名,下属襄阳区便要同时更名:其前身襄阳县早于1992年由襄樊市区移治县境张湾镇,2001年改县为区。由于襄阳区并非市政府驻地,如今不与市同时更名将形成大、小“襄阳”同名异地的误区。查襄阳县在古代曾兼为“襄州”治所,此时改称“襄州区”顺理成章。‎ ‎    ⑨将颠倒的“辈分”正过来,坐错的“位子”换过来,通过正本清源、各归其位“理顺地域称谓关系”,是襄樊市及襄阳区更名的实质所在。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次转折,“襄樊”不再小材大用、力不从心,“襄阳”不再大材小用、无处施展,以“名正言顺”疏通历史脉络、传承悠久文化。‎ ‎    ⑩当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没有谁比“襄阳”更适宜承载千百年的一方文化,更适宜涵盖上万平方千米的疆土,更适宜充任引领当地顾后瞻前的旗帜,魂牵梦萦的大“襄阳”终于回来了……‎ ‎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3期有删改 ‎17.为什么说“襄樊”更名为“襄阳”是“实至名归”?  (3分)‎ ‎18.第⑥段划线的句子属于哪种说明顺序?采用这种说明顺序的好处是什么?(3分)‎ ‎19.文中第⑨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本文说明语言在准确严密的同时不乏生动,试分析下面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    将颠倒的“辈分”正过来,坐错的“位子”换过来,通过正本清源、各归其位“理顺地域称谓关系”,是襄樊市及襄阳区更名的实质所在。‎ ‎21.选文第⑧段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答案】‎ ‎ ‎ ‎25.(2011·山东省滨州市)‎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自《中学科技》2010年10期,有改动)‎ ‎13.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1)                                  ‎ ‎(2)                                  ‎ ‎(3)                                  ‎ ‎14.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15.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2分)‎ ‎16.第⑥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            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特点。(2分)‎ ‎17.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2分)‎ ‎【答案】‎ ‎13.(1)地质条件;(2)暴雨或强降雨;(3)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14.列数字   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评分:共2分。列数字1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 ‎15.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共2分。结合所给句子回答,意思对即可。‎ ‎16.过渡或承上启下  生动 评分:共2分。每空1分,第2问只要答出“生动”即可得分。‎ ‎17.略。评分:共2分。每条1分,建议合理即可。‎ ‎ ‎ ‎26.(2011·四川省南充市)‎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     ①2011‎ 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②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③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④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⑤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⑥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⑦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15.选方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分)‎ ‎16.请根据选文第②段内容,简要概括什么是“海啸”?(1分)‎ 答:                                                                      ‎ ‎17.选文第⑤段“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句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 ‎18.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哪两种?有什么作用?(2分)‎ ‎19.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归纳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2分) 答: ‎ ‎【答案】5、开篇由新闻事件自然引出说明的话题——地震与海啸的关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6、海啸是一种主要由海底地震引发海水剧烈波动,形成强大的波浪,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意近即可)(2分) 17、不能删去(1分)。因为“大约”表示约数,说明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引起海啸有100次左右。如果删去,就变成完全确定发生了100次,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意近即可)(1分) 18、举例子、列数字。(1分)运用实例和具体的数据说明了强烈的海底地震不一定导致海啸。(1分) 19、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有: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海底地震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2分)‎ ‎ ‎ ‎27.(2011·北京海淀)‎ 阅读《控制地下煤火》,完成第16-18题。(共8分)‎ ‎ ‎ 控制地下煤火 ‎ ‎ ‎①在很长的一个时期,人们对地下煤层燃烧束手无策。面对这种情况,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主张有效地控制与利用它。‎ ‎ ‎ ‎②地下煤的燃烧就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一部分煤得到了充分的氧化,烧成了二氧化碳;另一部分煤得不到充分的氧化,烧成了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废物,一氧化碳却是还能燃烧的有用气体燃料。‎ ‎ ‎ ‎③门捷列夫的目的就是有效地控制它,不让它烧成废物——二氧化碳,而燃烧成有用的气体燃料——一氧化碳。为达到这个目的,门捷列夫设想,把火焰严密地封闭在煤层里,不让它自由地跟空气接触,空气只能经过一根管子通进煤层里去。这样,人就可以调节空气,使煤层里的煤只能全部燃烧成一氧化碳;再用另一根管子把一氧化碳引到地面上来,为人所用。‎ ‎ ‎ ‎④多年以后,苏联的工程师们开始试验把煤气制造厂建设在煤层里的计划了。他们先在煤层里筑起几垛墙来,把煤层分成许多格。每格中间开一条巷子。巷子两头各通一根管子到地面上来:一根是打进空气的,另一根是让煤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通出来的。‎ ‎ ‎ ‎⑤地面上还有其他设备。一台鼓风机,把空气打进煤层里去。一座煤气洗涤塔,洗掉从矿层里通出来的一氧化碳中的灰尘和氨。一座巨大的煤气贮藏塔,贮藏洗干净的一氧化碳。铺设的许多煤气管,把一氧化碳通到工厂和住户里去。‎ ‎ ‎ ‎⑥为了控制煤层的燃烧,工程师们借助诸多仪表,监察导出煤气的数据变化,调节打进矿层空气的成分与速度。‎ ‎ ‎ ‎⑦后来,工程师们发展了门捷列夫的设想。因为空气中有4/5是氮气,而氮气在制造一氧化碳的过程中是不起作用的,所以他们将打入煤层空气换成为纯净的氧气和水蒸气。水蒸气降低燃烧的温度,并生成都能燃烧的一氧化碳和氢气,从而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 ‎ ‎(根据叶至善《地底下的火焰》改写而成)‎ ‎ ‎ ‎16.如何控制地下煤火,门捷列夫设想的做法是 (不超过35个字);从门捷列夫的设想到苏联工程师们成功的实践,我们可以学习到的科学精神是 。 (3分)‎ ‎ ‎ ‎17.阅读第段画线的句子,说明 “监察”与“调节”两个词语不能互换的两个理由。(3分)‎ ‎ ‎ 答:‎ ‎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文章相关内容,说说文中“控制地下煤火”与下面材料中“熄灭地下煤火”面对的共同关键问题是什么。(2分)‎ ‎ ‎ ‎【材料】‎ ‎ ‎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并在煤矿中推广黄泥灌浆灭火技术。水和黄泥混合的泥浆是很好的灭火材料。水传递黄泥到达一定的位置,水分干了,就地堵塞与空气相同的管道,从而窒息火灾。‎ ‎ ‎ 答:‎ ‎ ‎ ‎【答案】16.封闭煤层里的火焰,用一根管子通进煤层里调节空气,再用另一根管子引出一氧化碳。(2‎ ‎ ‎ 分)大胆设想,勇于实践,积极创新。(1分)‎ ‎ ‎ ‎17.答案示例: 如果调换,其一,与实际的工作程序不符;其二,煤气的数据变化无法“调节”;其三,只是“监察”打进煤层的空气成分与速度,就无法达到控制煤层燃烧的目的。(共3分)‎ ‎ ‎ ‎18.如何处理燃烧煤层与空气接触的问题。(2分)‎ ‎28.(2011·北京市)‎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6分)‎ ‎①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0级大地震。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核物质泄漏,这起核泄漏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核辐射的恐慌。核辐射对人类有着怎样的影响,人们又应该怎样认识它呢?‎ ‎②核辐射是指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也称为放射性,指的是α、β、γ、х等放射线这一类辐射。‎ ‎③在发生核泄漏时,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也可通过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内,引起内照射伤害;在各类辐射中,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会使人受到外照射伤害。人体在遭受辐射后,由于照射剂量和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最大的风险是增加癌症、白血病、畸变、遗传性疾病的患病率,甚至影响几代人的健康。最典型的例子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①。当时,由于风向的关系,估计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上,经研究发现,白俄罗斯的小孩患甲状腺癌的比例快速增加。‎ ‎④由此看来,核辐射对人类有着极大地的危害,然而【甲】只有过量的核辐射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乙】少量的核辐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合理使用还可以造福人类。‎ ‎⑤现在,核辐射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医疗上,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放射线进行治疗,即用射线直接照射肿瘤部位,杀死癌细胞。在生活中,许多食品利用辐射照射来进行保鲜,即通过一定剂量的辐射照射,杀死寄生在食品表面及内部的微生物和害虫达到保鲜目的。由于辐射照射食品时,食品仅仅受到放射源发生的γ射线的照射,不直接接触放射源,所以食品不会受到污染。此外,这种技术也不会污染环境。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确保食品安全的重点推广计划中,辐照技术作为一项绿色加工技术已被列入其中。‎ ‎⑥人们在对核辐射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会科学地看待它,应用它,而不会一说到核辐射就惊恐万分,谈“核”色变。‎ ‎    【注】①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了核泄漏事故,波及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18.阅读第④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三条理由。(3分)‎ ‎                                                                                 ‎ ‎                                                                                 ‎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分析红香蕉苹果可以长时间保鲜的原因。(5分)‎ ‎【材料】‎ 红香蕉苹果是我国苹果的主要品种之一。它很不耐贮存,采摘后在常温下很快就衰老变质。在冷库贮存,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苹果的硬度变小,虎皮病严重,质量大为下降。而经过适量的钴-60γ射线照射后,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贮存6个月,其硬度、主要营养成分、色、香、味及外观都不会有显著变化。‎ ‎                                                                            ‎ ‎                                                                            ‎ ‎18.答案示例:【甲】【乙】两个语句不能调换位置,因为,其一,【甲】句与前面的“危害”一句直接相关;其二,【乙】句与后面的“造福”一句直接 相关;其三,两句调换后语段表达的重点与原意不符。‎ ‎19.答案示例:红香蕉苹果经过适量的钴-60γ射线照射可以长时间保鲜,是因为γ射线具有可以发射出能量、穿透能力强的特性,因而,一定 剂量的辐射照射,可以杀死寄生在苹果表面及内部的微生物和害虫。‎ ‎ ‎ ‎ ‎ ‎29.(2011·福建三明市)‎ 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13分)‎ 会哭的人更健康 ‎①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长期以来,传统观念一直教导我们,哭泣是软弱的表现,尤其对男人更是如此。然而,当我们强忍泪水,听凭痛苦和悲伤侵蚀身体时,其实是拒绝了一种健康的宣泄方式。‎ ‎②哭泣自有其奥妙。美国的生化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一批志愿者先看情感电影,等他们被感动得哭了,就将泪水收进试管。几天后,再利用切洋葱的办法让同一群人流下眼泪。结果显示,因悲伤而流的“情绪眼泪”和被洋葱刺激出的“化学眼泪”成分大不相同,在“情绪眼泪”中含有儿茶酚胺,而“化学眼泪”中却没有。这是大脑在情绪压力下释放出的一种化学物质,体内有过多的儿茶酚胺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心肌梗死。所以,当我们落下“情绪眼泪”时,排除的是有可能致命的“毒”。‎ ‎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们心情压抑时,体内还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哭泣时这些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也会随着泪液排出体外,这同样也会有效降低有害物质在体内的浓度。‎ ‎④研究还发现,眼泪不仅能把有害物质带出体外,泪腺自身还能分泌出一种活性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对全身各部位伤口的修复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一个外伤病人,哭得越厉害,伤口便愈合得越快。反之,忍住泪水,压抑了泪腺工作,就会延迟伤口愈合。在这一点上,眼泪不再是意志薄弱的表现,而是加速伤口愈合的天然药物。‎ ‎⑤可见,哭有其生物学意义。哭是对人体的一种安全保护。‎ ‎⑥哭还是人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之一。在遭遇严重不幸时大哭一场,是人体对不幸的自然反应。人在哭泣后,其情绪强度一般也会降低40%,这便解释了为什么哭后人的心情也会变得稍微舒畅。不情愿哭或哭不出来,身心可能就会出毛病。被抑制的紧张情绪若不能及时发泄出去,还会导致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风湿、冠心病或者其他与情绪有关的疾病发作。像神经性气喘等疾病,就与隐忍不发关系亲密。而偏头疼及许多无名病痛,如胸口发胀、咽喉肿塞、脑袋涨痛等,都可能与过度抑制情绪有关。还有男人大多没有女人长寿,重要缘由之一就是女人一般比男人爱哭。据考证,女性哭的频度为男人的5倍,女性平均每人每月至少要哭5次,而男人只有1次。看来,经常强忍眼泪等于慢性自杀绝非危言耸听。‎ ‎⑦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或挫折、委屈郁闷的时候,实在没必要绷着脸强装出一副硬汉样。记住:会哭的人,才更健康。‎ ‎18.为什么说“会哭的人更健康”?请简要概括。(6分)‎ ‎                                                                             ‎ ‎19.第⑥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 ‎2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篇消除人们对“哭泣是软弱的表现”的偏见,为哭 “正名”的科普文章。‎ b.当我们因悲伤而落下“情绪眼泪”时,排除的是有可能致命的儿茶酚胺。‎ c.人在遇到困难或挫折、委屈郁闷的时候,适当的“哭”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d.偏头疼及许多无名病痛,如胸口发胀、咽喉肿塞等,都是由于过度抑制情绪引发的。‎ ‎18.(6分)①眼泪能排除体内有害物质,也能有效降低它们在体内的浓度。②泪腺自身分泌出的一种活性化合物,有助于伤口修复。③哭是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之一。(每点2分)‎ ‎19.(4分)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各1分)作用:通过女性与男性哭的频度比较,说明哭能使人更健康长寿。(2分)‎ ‎20.(3分)d ‎ ‎ ‎30.(2011·福建厦门)‎ 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2分)‎ 白鹭趣话 白鹭,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白鹭数量相对较多。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白鹭的栖息地。‎ 白鹭天生丽质。李时珍《本草纲目》解说:“鹭,水鸟也。洁白如雪,颈细而长,脚青善翘,高尺余,解趾短尾,喙长三寸。”郭沫若《白鹭》一文,对白鹭外形有独到的评价:“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白鹭姿态优美,动作潇洒,极富飘逸之神韵。伫立时,白鹭收敛羽翼,颈部或伸或缩,修长的腿轻松地支撑着雪白的身躯,俨然“雪衣公子立芳洲”。行走时,白鹭颈部收缩成 s形,步履轻盈稳健,悠闲自在。飞翔时,白鹭颈部亦呈s形,两脚向后伸直,缓缓地鼓动宽大的翅膀,直冲云天,却又从容不迫。白鹭还有“群飞成序”的习性,故在白鹭栖息地常能观赏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景。可以说,白鹭的优雅和高贵,完全可以与白天鹅相媲美。‎ 白鹭以湿地为栖息地。在海滩、湖泊、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常能见到白鹭的美丽身影,唐宋诗词中就有“漠漠水田飞白鹭”,“草长平湖白鹭飞”等生动描绘。白鹭栖息最密集的当属江苏涟水的白鹭岛,每年夏季有上万只白鹭在岛上筑巢繁衍,有时百千白鹭齐飞,场面蔚为壮观。‎ 白鹭“林栖而水食”。捕食时,白鹭迈动长腿涉水漫步,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里的小动物,然后突然伸出长颈,用又长又尖的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准确地把食物叼住。有时也“久立潺潺石”,伺机捕食过往的鱼虾。傍晚,白鹭归巢,栖身于近岸的山林,在树丛、竹丛或苇草堆里过夜。‎ 有趣的是,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当所栖息的环境恶化时,白鹭常会不辞而别;而当环境得到改善时,白鹭又会悄然飞回。因此,诗人讴歌的“翩翩白鹭下夕阳”等景象,在环境学家们看来,其意义远不止于诗情画意,它还意味着环境的优化,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白鹭是著名的文化鸟类,它是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从古到今,许多诗词歌赋、绘画刺绣、音乐舞蹈和艺术雕塑等,都常以白鹭为题材。《诗经》早就有“振鹭于飞”的诗句。我国传统花鸟画中的“鹭莲图”,常被人们作为赠品,寄寓“一路(鹭)连(莲)升”的美好愿望。生活中,人们还喜欢借白鹭为各种事物命名。单以地名为例,福建、浙江、江苏、贵州、新疆等省份都有取名为“白鹭岛”、“白鹭洲”的生态旅游景点。‎ ‎10.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白鹭的?请分点作答。(4分)‎ ‎                                                                            ‎ ‎11.文章多处引用诗文,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具体谈谈。(4分)‎ ‎                                                                            ‎ ‎12.有位专家说:“市鸟,是一张城市名片。它能引发相关联想,增进人们对城市特色的认识。”白鹭是厦门的市鸟,你认为借助“白鹭”这张名片,能帮助人们联想到厦门的哪些特色?请联系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具体谈谈。(至少谈两点)(4分)‎ ‎                                                                            ‎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2分)‎ ‎10.(4分)要求与评分:分点作答,写出两点1分,写出三点2分,写出四点以上3分。整体表达1分。‎ ‎【要点提示】①白鹭天生丽质;②白鹭姿态优美(动作潇洒、极富飘逸之神韵);③白鹭以湿地为栖息地;④白鹭“林栖而水食”;⑤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⑥白鹭是著名的文化鸟类(是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 ‎11.(4分)要求与评分:联系文章内容,具体说明引用诗文的用意,2分;表达清楚,2分。‎ 例一:引用诗文,可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进一步突出白鹭的特点,同时也增加文章的诗意和雅趣。如引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郭沫若的《白鹭》,不仅多方位多角度形象地介绍了白鹭美丽的风姿,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韵味。‎ 例二:引用诗文,可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进一步突出白鹭的特点,同时也增加文章的诗意和雅趣。如引用唐宋诗词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草长平湖白鹭飞”,形象地说明了白鹭栖息地的特点,同时也使文章更有诗情画意。‎ ‎12.(4分)要求与评分:至少谈两点,每点2分;若表达不好,酌情扣分。‎ ‎【要点提示】①从白鹭的天生丽质、姿态优雅,可以联想到厦门优美的城市风貌。②从白鹭的天生丽质、姿态优美,可以联想到厦门人优雅的气质、闲适的生活态度。③从白鹭“林栖而水食”,可以联想到厦门是一个滨海城市,厦门人临海而居,与大海感情深厚。④从白鹭“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义,可以联想到厦门人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⑤从白鹭擅长“择优而栖”,可以联想到厦门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 ‎31.(2011·广东汕头)‎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 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 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      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      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      它有利的一面。 11.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    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12.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4分)  ‎ ‎【答案】10       3     b 11       3     不能去掉。(1分)“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 自然的承受能力;(1分)“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 并非全部。   (1分)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2      4      ①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 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⑧沙尘暴有害也有利。④沙尘 暴的发生,人类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阻挡。(每个要点1分) 32.(2011·广东梅州)‎ ‎(二)(12分)‎ 客家人居住的美丽海岛——涠洲岛 ‎①俗话说:逢山必有客,逢客必有山。但说客家人居住的海岛,人们或许闻之甚少。而在广西北海,便有一个客家人居住的美丽海岛——涠洲岛。‎ ‎②涠洲岛位于北部湾海域,南望海南岛,北靠北海市,东邻雷州半岛,西近越南。涠洲即水围之洲,意为海水包围的陆地。它是一万多年前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是我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距北海市区36海里,面积26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79米。有环岛公路直通景点、村庄、港口。岛上住有2000多户人家,1.6万多人口,大部分是客家人。据说是四五百年前与新会、四会当地人发生械斗,后迁徙上岛。客家乡音浓厚,似广东惠州一带的客家话。‎ ‎③涠洲岛上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3℃,雨量1863毫米。资源丰富,风光秀丽,空气清新宜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明朝大戏剧家汤显祖曾游于此,写下“日射涠洲郭,风斜别岛洋。交池悬宝藏,长夜发珠光……”的名句。故素有“大蓬莱”仙岛之称。1995年,被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④踏上这座火山岛,撞入眼帘的是奇特的海蚀海积地貌与火山熔岩景观:猪仔岭憨态可掬,鳄鱼石栩栩如生,滴水岩泉水叮咚,红色火山岩好像刚刚喷发过……岛上绿荫掩映,陡壁幽洞,怪礁奇岩,黄沙碧浪,景物奇美。岛上景点众多,有滴水屏、仙人洞、珊瑚滩、天主教堂等。岛上还建有各种娱乐设施,是海岛探幽,海上垂钓、浴海拾贝、潜水探奇的极好去处。‎ ‎⑤岛上菠萝、香蕉、荔枝、龙眼树遍地都是。游客走过村头树下,岛民会主动热情招呼你,请你过来尝一尝,坐一坐。如果你是客家人,会讲客家话,他们会更高兴,更热情,几句乡音,几声问候,大家便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了。游客购买旅游特产,和买笑卖,物美价廉,毋需太多的讨价还价。‎ ‎⑥山水洞礁美景和淳朴的民风,令人流连忘返。连那看似平常的家鸡、山羊这些动物身上都具有独特的奇趣。‎ ‎⑦涠洲岛上居民家养的鸡绝少进鸡舍,一般都栖息在树上。平时,每当夜幕降临,任凭风吹雨打,无论如何驱赶,家鸡都不肯挪位。但是如果哪一天你发现没有一只鸡栖息在树上了,那肯定是台风要来了。据岛民介绍,家鸡的预报一向都是准确无误的,岛上的居民都把家鸡当作可靠的台风“预报员”。‎ ‎⑧涠洲岛上的灌木丛中常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山羊,它们不时会凑过来与人亲热,或用尖角给你“搔痒”或与小孩 “顶牛”,可是一旦有危险信号,山羊们将立刻逃得无影无踪。据说,20多年前,岛上一位老人从陆上带来几只小羊羔,放养在山上。之后,几只小羊羔便再也没回来,一两年后,岛上的山羊奇迹般地多了起来,数都数不过来。‎ ‎⑨涠洲岛风光美,人情好,四周烟波浩渺,全岛绿树茂密,气候宜人,动物奇趣,堪称               。                                     (作者:良达)‎ ‎13.文中能概括本文大意的一句话是               (3分)‎ ‎14.“逢山必有客,逢客必有山”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3分)‎ 答:                               ‎ ‎15.请给第⑨段末划横线处补上恰切的词语。(3分)‎ 答:堪称              ‎ ‎16.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涠洲岛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b.文章说涠洲岛(客家)“人情好”,是指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c.“猪仔岭憨态可掬,鳄鱼石栩栩如生,滴水岩泉水叮咚,红色火山岩好像刚刚喷发过……”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d.“距北海市区36海里,面积26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79米。”文字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 ‎ ‎【答案】13.   3    涠洲岛风光美,人情好,四周烟波浩渺,全岛绿树茂密,气候宜人,动物奇趣。‎ ‎14.   3    示例:客家人肯定(多)住在山里。‎ ‎15.   3    示例1:蓬莱宝岛。示例2:海上明珠。  示例3:人间天堂。‎ ‎16.    3    d(列数字)‎ ‎ ‎ ‎32.(2011·广东深圳)‎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2题。(7分)‎ dna证据也可以伪造 ‎(1)在调查刑事犯罪时,dna证据都被视为“如山铁证”,被普遍用于证明嫌疑犯是否涉嫌犯罪以及释放被错误定罪的无辜者。可是,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包含dna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以伪造,dna证据并不完全可靠。‎ ‎(2)科学家表示,如果犯罪分子进入dna数据库,他们就可以不通过提取个人身上的任何组织而“制造”出与数据库内一个人的dna相符的dna样本。弗兰肯博士是该研究的领导者,他在《国际法庭科学杂志:遗传学》网络版上发表的论文中写道:“通过伪造dna证据,任何一个生物系大学生都能伪造一个犯罪现场。”论文指出,当下dna分析检测技术已经成了司法的重要一环,但是dna证据被伪造的可能性却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 ‎(3)研究人员指出,伪造dna检测结果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首先需要获取一个微小但真实的dna样本,然后通过“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将微小的样本放入大量的dna里。虽然通过一根头发或附有伪造dna的饮料杯就可以在犯罪现场“嫁祸于人”,但是通过这种扩增技术伪造出来的血液或者唾液样本会更为可信。‎ ‎(4)第二种方法则依赖于dna分型,通常该分型被安置在一个法定的数据库里。犯罪分子可以通过盗取dna分型数据来伪造dna样本。一般的数据库都是储存dna中的13个片段来分辨信息来自哪一个人。而科学家通过复制每个片段上的一小段dna信息,就可以另外组成一个庞大的dna数据库,只需把各段dna信息加以组合,就可以伪造出任意一人的dna。据悉,只要收集425个不同的dna片段,就足以组合成随便一个人的dna信息。‎ ‎(5)dna证据可以伪造,只是弗兰肯众多发现中的一个。美国法律分析家科恩对此表示,对于通过dna检测来收集信息的警方和军方人员来说,这项研究成果是个“可怕的消息”。‎ ‎(作者:鹏致,选自《海外文摘》2009年第12期,有删节)‎ ‎10.犯罪分子如果想逃避惩罚,有哪些方法来伪造dna数据?(2分)‎ ‎ ‎ ‎11.文章第(1)段“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包含dna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伪造,dna证据并不完全可靠”中加点词语“完全”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 ‎ ‎12.第(4)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对说明有何作用?(2分)‎ ‎ ‎ ‎【答案】(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2题。(7分)‎ ‎10.犯罪分子有两种方法来伪造dna证据:‎ 第一种方法是获取一个微小但真实的dna样本,然后通过“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将微小的样本放入大量的dna里(1分)。‎ 第二种方法,犯罪分子通过盗取dna分型数据来伪造dna样本(或复制每个片段上的一小段dna信息,把各段dna信息加以组合,就可以伪造出任意一人的dna)(1分)。‎ ‎11.不能去掉(0.5分)。“完全”表示“全部,毫无例外”的意思,用在这里表示“dna证据有不可靠的可能”(1分),去掉后,原句变成了“dna证据不可靠”,表述绝对,与事实不符(1分)。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0.5分)。‎ ‎12.这里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分)。用在这里,清晰、准确地告诉我们组成任何一个人的dna信息所需要的dna片段的具体数量(1分)。‎ ‎ ‎ ‎ ‎ ‎33.(2011·广西百色)‎ ‎(一)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7~10题。‎ 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 高峰 ‎①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里生存。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 ‎②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着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0c~500c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而在沙漠中,每天都有数小时的地表高温。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也将变得越来越贫瘠和荒凉。‎ ‎③近年来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实验田地,虽然保障了充分的水,但是土地的出产还是不尽如人意。原来,干旱地区土壤的肥力本身不如气候温和地区,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和气候温和地区有相同的农林物产。‎ ‎④以往的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除水之外的第二大必需营养物质。虽然全球气候变暖可让沙漠和其他干旱地区的降水比以往稍微增多一点,但是这只能带来临时性的草芽萌生,并不能阻止沙漠化进程的加快,更不可能带来多样化的绿洲生态,气候变暖在沙漠地区导致的损失比收获要巨大得多。‎ ‎⑤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气候温和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的温度会骤然增高,空气分子被加热到3万度以上(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致使大气中不活泼的氮和氧化合,变成二氧化氮。大雨又将二氧化氮溶解成为浓度很低的硝酸,并随雨水降到地面,很快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化合变成很好的化肥——硝石。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因此,干旱地区的氮平衡被恶劣的气候所打破,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中。‎ ‎⑥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花再大的代价,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下来。‎ ‎⑦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沙漠未来希望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沙漠的扩张也将变得气势汹汹而且肆无忌惮。‎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11期,有删改)‎ ‎7.对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球气候变暖                     b.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 c.沙漠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水         d.沙漠地区的恶劣气候 ‎8.下列说法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沙漠地区土壤中的氮含量很少,气候不断变暖导致它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 b.即使没有阳光的照耀,沙漠土壤中的氮也会随地表温度的升高而迅速释放出来。‎ c.如果能有充分的水,那么干旱地区土地的出产就会得到改善。‎ d.土壤中的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除水之外的第二大必需营养物质。‎ ‎9.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中“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是指沙漠“变得越来越贫瘠和荒凉”的现象。‎ b.气候温和地区的氮在土壤和大气中能循环而达到平衡,功劳在于大雨。‎ c.如果能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减少干旱地区氮的流失。‎ d.如果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那么沙漠扩张的势头将会减弱。‎ ‎10.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a.第①段加点的词语“可怜”,重在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b.“在沙漠中,每天都有数小时的地表高温”中的“都”字表示全部。‎ c.第⑤段用了作诠释、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本文采用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答案】7.b ‎8.c ‎9.b(功劳不仅在大雨,还有雷电)‎ ‎10.a(这里的“可怜”是“少”的意思,不表现作者思想情感)‎ ‎ ‎ ‎ ‎ ‎34. (2011·贵州铜仁)‎ ‎(一)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15—18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5、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4分)‎ ‎16、选文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4分)‎ ‎                                                                          ‎ ‎17、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6分)‎ ‎                                                                        ‎ ‎                                                                        ‎ ‎18、第③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                                                                        ‎ ‎                                                                       ‎ ‎【答案】15、4分 苏州园林(2分)‎ ‎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分)‎ ‎16、4分 排比(2分)‎ 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要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2分)‎ ‎17、6分 总分结构。(2分)‎ 作比较(2分) 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不讲究对称。(2分)‎ ‎18、4分 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2分)。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 ‎ ‎ ‎ ‎35.(2011·哈尔滨)‎ ‎(二)阅读《宣纸》,回答11—14题(10分)‎ ‎                                宣  纸 ‎    ①宣纸的原产地——安徽泾县,唐代隶属宣州府,宣纸因而得名。‎ ‎    ②宣纸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纸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纸的制法是利用造纸机把纸浆平铺在网上而形成薄薄的纸页,再经过烘干而卷成纸卷。宣纸却是用传统方法手工焊成一张张湿纸,贴在墙上干燥而成。由于这点不同,宣纸的性能也与一般纸不一样。‎ ‎③那么,宣纸有哪些特性呢?‎ ‎④宣纸有润墨性。落墨于宣纸时,纸面会产生“发涸”的效果。普通纸发涸会使字或线条模糊不清,也不会出现晕状化开现象。而宣纸发涸会使墨色随水分逐渐向周围扩散,呈近似圆形的波浪式的变化,如果水墨掌握得当,就能获得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艺术妙味。‎ ‎⑤宣纸有耐久性。宣纸的寿命至少是1050年,而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老化而破损。新闻纸的“寿命”更短,五六十年后就会变黄、发脆。所以,宣纸算是纸中的“老寿星”了。‎ ‎⑥宣纸的耐久性与它的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测定,绝大多数宣纸ph值都在8.3左右,呈碱性状态。因为宣纸呈碱性,这使其能够抵抗空气中“酸性气体”的侵蚀,其纸内纤维才不易发生化学变化,纸也不易出现颜色变黄、强度下降等情况,所以宣纸的耐久性远超普通纸。‎ ‎⑦宣纸有变形性宣纸能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适当伸长或收缩。它不怕折揉,可以重新装裱,即使折揉很多次,一经装裱便能整洁如新。‎ ‎                                                (选文有改动)‎ ‎11.(2分)宣纸的性能与一般纸不一样,是由于                             。‎ ‎ ‎ ‎ ‎ ‎12.(3分)宣纸有哪些特性?‎ ‎ ‎ ‎ ‎ ‎13.(2分)指出下面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 宣纸的寿命至少是1050年,而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老化而破损。‎ ‎    (       )(        )‎ ‎14.(3分)为什么宣纸的耐久性远超普通纸?‎ ‎ ‎ ‎ ‎ ‎【答案】(二)阅读《宣纸》,回答11—14题(10分)‎ ‎11.(2分)宣纸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纸有很大的不同 ‎12.(3分)宣纸有润墨性、耐久性和变形性。‎ ‎13.(2分)作比较    列数字 ‎14.(3分)因为宣纸呈碱性,这使其能够抵抗空气中“酸性气体”的侵蚀,其纸内纤维才不易发生化学变化,纸也不易出现颜色变黄、强度下降等情况,所以宣纸的耐久性远超普通纸。‎ ‎ ‎ ‎36.(2011·河北承德)‎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2009年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 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20年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 ‎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2014年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选自《天文爱好者》2011年第6期,略有删改)‎ ‎15.选文说明的对象是             。(2分)‎ ‎16.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2分)‎ ‎17.选文第④段引述马斯格雷夫的言论有什么作用?(2分)‎ ‎18.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以外”能够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 ‎19.请你对本文的题目作出客观的评价。(3分)‎ ‎【答案】 ‎ ‎37.(2011·黑龙江大庆)‎ ‎(二)阅读《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回答13—16题(11分)‎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节选)‎ 梁思成 ‎①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②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③就举首都人民大会堂为例。它的艺术效果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就是那几十根柱子。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上,这一列柱和另一列柱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至于其他门、窗、檐、额等等,也都是一个个依样葫芦。这种重复却是给予这座建筑以其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形象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④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⑤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⑥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13.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作者着重向读者介绍的是(     )(2分)‎ a.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 b.首都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艺术效果最为突出。‎ c.历史中最杰出的建筑是北京的明清故宫。‎ d.优秀建筑往往以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 ‎14.读完本文后,说一说建筑中的“千篇一律”指的是什么。(2分)‎ 答:                                                                      ‎ ‎                                                                           ‎ ‎15.仔细阅读文章③④⑤段,梳理说明层次,依次填写下表。(4分)‎ ‎ ‎ 段落 所举例子 艺术效果 第③段 人民大会堂 a               ‎ ‎                           ‎ 简单重复使这座建筑具有统一性和雄伟气概 第④⑤段 北京故宫的前三殿、后三殿及廊、庑、楼、门等。‎ b                           ‎ ‎            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16.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一说卢沟桥的美体现在哪里。(3分)‎ ‎【链接材料】‎ 北京的卢沟桥全长200多米,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柱间相隔大约一米。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放眼望去,两排柱子雄伟壮观。这281个望柱,每根柱上都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1984年经过核查,查清桥上的石狮多达489头。‎ 答:                                                                       ‎ ‎                                                                           ‎ ‎                                                                            ‎ ‎【答案】13.‎ ‎14.建筑中的“千篇一律” 指的是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以取得艺术效果方法。‎ ‎15.人民大会堂的几十根柱子    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或重复中有变化)‎ ‎16.①石柱的千篇一律与②石刻狮子的千变万化,③在时间与空间的持续中重复与变化,使 流动与静止,虚幻与实在,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38.(2011·黑龙江鸡西、绥化)‎ ‎(二)阅读《稀土扼住了谁的咽喉》一文,回答15—19题。(共11分)‎ 稀土扼住了谁的咽喉 ‎①最近,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97%的中国,出于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考虑,大幅度降低稀土的产量和出口,使得近两个月国际市场稀土交易价格上涨了30%。对此,美国、日本叫苦不迭。‎ ‎②稀土到底为何物,能如此牵动日、美的神经?‎ ‎③稀土其实是一系列元素的统称,包括铼、镧、镨、钕、钐、钇等。如果将石油比作“工业血液”的话,那么稀土就是“工业维生素”。别看总需求量不大,但离了它,合金、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激光设备等众多高科技产品都将成为“无米之炊”。特别是在材料方面,稀土元素加入一点即可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将普通金属转化为特种合金。这些合金和电子产品除了民用销售外,更多是为军用而开发,能够为武器带来革命性突破。‎ ‎④稀土元素铼与“太空金属”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具有惊人的强度和硬度,可以用来制造一些处于极恶劣环境下的武器装备。‎ 冷战时期,前苏联用钛铼合金制造的m级核潜艇,艇身可抵抗1000多米深处海水的巨大压力(相当于100多个大气压),最大下潜深度更是深达惊人的1250米,而当时美军鱼雷的使用极限深度也只有800米。‎ ‎⑤第四代战斗机翘楚“猛禽”f-22有45%的材料都采用稀土合金,最外面的机壳更是采用超强的稀土镁钛合金。另外,飞机尾部喷射管的火焰高达3000摄氏度以上,这个温度会令绝大多数金属熔化或变软,所以喷射管需要用到稀土制成的特种陶瓷,它能耐6000摄氏度的高温。‎ ‎⑥在海湾战争中因多次成功截获“飞毛腿”导弹而崭露头角的“爱国者”导弹,它的制导系统使用了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用于电子束聚焦装置,该装置可以精确地追踪和定位目标导弹,直到锁定。“爱国者”的另一重要部件弹体控制飞翼也是由含有稀土元素的合金制成的,飞翼需要极高的强度和韧性,才能在高速飞行中保证方向的精准而不会折断。‎ ‎⑦美军“陆战之王”坦克m1装备了含有稀土元素钕钇铝的石榴石激光测距机,在晴朗的白天能达到近4000米的瞄准距离,而伊军装备的前苏联t72坦克激光测距只有2000多米,在战斗中很多t72还没有瞄准m1就已经被对方摧毁。另外,m1坦克也是夜战好手,它装备了含有稀土镧元素的夜视仪,伊军坦克到了夜里就一摸黑,被动挨打。‎ ‎⑧中国对稀土的出口控制,会令美国人为自己使用的高科技武器支付更多的美元,而日本人不仅仅失去了向美军销售高端电子产品的利润,也丧失了对邻国说“不”的资格。‎ ‎(选自《意林》2011年第1期有删改)‎ ‎15.第②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 ‎ ‎16.第③段中“点石成金”一词具体指什么内容?(2分)‎ ‎ ‎ ‎17.第④段画线的句子除了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 ‎ ‎18.第⑦段中加点的词可以去掉吗?请说明理由。(2分)‎ ‎ ‎ ‎19.中国大幅度降低稀土的产量和出口,是出于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考虑,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两方面任选其一谈谈你的做法。(3分)‎ ‎ ‎ ‎【答案】(二)阅读《稀土扼住了谁的咽喉》一文,回答15—19题。(共11分)‎ ‎15.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评分说明:(2分)概括准确即可得分。‎ ‎16.将普通金属转化为特种合金。‎ 评分说明:(2分)找准这句话得2分。‎ ‎17.作比较,作用是通过把前苏联用钛铼合金制造的m级核潜艇,最大下潜深度与当时美军鱼雷的使用极限深度作比较,突出了稀土元素铼与“太空金属”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具有惊人的强度和硬度。‎ 评分说明:(2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 ‎18.不能,“近”表示接近(差不多、差别小),去掉后说明“在晴朗的白天能达到4000米的瞄准距离”,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说明:(2分)态度明确,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表明态度不得分),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9.示例一:生活中,拒绝使用方便筷,减少白色污染,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示例二:生活中,多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少乘公交车或私家车,为低碳生活尽一份力。‎ 评分说明:(3分)联系生活实际2分,说出感受1分。‎ ‎ ‎ ‎39.(2011·湖北恩施自治州)‎ ‎(二)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回答问题(11分)              ‎ 宜万铁路----“桥隧博物馆”‎ 永遇乐 ‎ ‎ ‎①2010年12月22日上午10时18分,和谐号4806次列车缓缓驶离恩施火车站,开往宜昌,这喻示着5万铁路工人奋战7年的宜万铁路正式通车。宜万铁路是我国铁路路网“四纵四横”主骨架之一,是沪汉蓉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宜万铁路东起鸦宜铁路宜昌东站,西至达万铁路万州站。途经湖北宜昌、长阳、巴东、建始、恩施、利川和重庆万州七个县市(区),线路全长377公里,其中宜昌东至凉雾段为一次复线288.46公里,凉雾至万州段为单线88.54公里。全线共有隧道159座338.771公里,其中双线隧道54座47.32公里,10公里以上隧道5座61.161公里;桥梁253座68.487公里,其中双线特大桥21座17.471公里,单线特大桥11座8.215公里;铁路沿线24个车站中,有8个建在桥上或隧道里,堪称世界之最。宜万铁路因此被喻为“桥隧博物馆”。‎ ‎③宜万铁路途经的绝大部分地域是喀斯特地貌山区,地下暗河、湖泊密布,隧道多次打通地下溶洞。利川市境内的齐岳山隧道,全长10.5公里,坐火车经过只需几分钟,而贯通却花了6年。这条隧道通过15条断层、3条暗河,施工揭示溶腔138个,实测水压最高达2.3mpa,以这样大的压力,足以将水从地面送到100层的高楼。现在,隧道上方220米处就有暗河,水量最大达40多万方。上世纪60年代,国家打算续建川汉铁路,就是因为无法打通这条隧道才搁置。‎ ‎④宜万铁路两跨长江,一跨清江,多次跨越深涧和峡谷。在总长68.487公里的253座大中桥梁中,特殊结构桥梁29座,桥墩高超过100米的桥梁5座,复杂桥梁结构之多在铁路建设史上少见。恩施市境内的渡口河特大桥全长634米,位于屯堡乡双龙村,处在v字形深沟中,大部分墩台建在陡峻的山坡上。大桥共14个墩台,60多米的高墩有2个,92米1个;最高墩128米,比原中央电视台大楼还高出18米,建成时在亚洲铁路桥梁中排第一,在世界铁路桥梁中排第三。大桥桥面宽10.7米,为双向设计,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大桥共使用混凝土16714.2立方米,体积相当于137节火车车厢的总和;使用钢筋总重53.7763吨,相当于36辆广本轿车的重量。‎ ‎⑤宜万铁路隧道、桥梁占线路总长的74%,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桥隧比例最高的铁路。宜万铁路沿途穿越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山区,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最难修的铁路。宜万铁路动用了5万多建设者,修了7年,年均进度仅50多公里,是中国单公里修建时间最长也是最慢的铁路。宜万铁路总投资近226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公里造价约6000万元,两倍于青藏铁路,是中国单公里造价最高的铁路。‎ ‎⑥宜万铁路的建成通车,宣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已成为了历史。它不仅穿越了377公里的陡峭险峻,而且也穿越了中华民族百年期待、百年梦圆的感慨。这部波澜壮阔的建设史诗,将铭刻在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史上。‎ ‎(根据《恩施新闻网》有关资料整理)‎ ‎14.宜万铁路为什么被喻为“桥隧博物馆”?‎ ‎15.文章第③④段分别说明了什么内容?第②段与这两段是什么关系?‎ ‎16.读第④段,说说文章是怎样说明渡口河大桥的?‎ ‎17.文章第⑤段连用了五个“最”字,能否将他们去掉,为什么?‎ ‎【答案】(二)说明文(11分)              ‎ ‎14.(3分)①它全线共有隧道159座338.771公里(1分);②桥梁253座68.487公里(1分);③铁路沿线有24个车站,其中8个建在桥上或隧道里(1分)。‎ ‎15.(3分)第③段着重介绍了宜万铁路的隧道(1分);第④段着重介绍了宜万铁路的桥梁(1分)。第②段与这两段构成总分关系(1分)。‎ ‎16.(3分)运用列数据(1分)、作比较(1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渡口河大桥的桥墩之高、桥面之宽、用料之多(1分)。‎ ‎17.(2分)不能(0.5分)。如果去掉,就不能准确说明宜万铁路在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独特之处(1.5分)‎ ‎40.(2011·湖北黄冈)‎ ‎(三)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题目。(5分)‎ 食品添加剂之“瘦肉精”‎ ‎    “瘦肉精”是个什么东西?学名叫β一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类化合物,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十几种物质。很多这类化合物都是人用药,治哮喘病的,临床上广泛使用。‎ ‎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发现动物喂盐酸克伦特罗,可提高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经济效益好。后来,美国又研究出毒性小、代谢快的替代品——莱克多巴胺,只要严格掌握剂量、执行停药期规定,几乎不会在动物体内残留。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20多个国家先后批准将莱克多巴胺用于猪、牛、羊等动物养殖。不过,各国也制定了严格的残留限量。‎ ‎    上世纪90年代初,“瘦肉精”引入我国。但后来发现,不当使用“瘦肉精”,残留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盐酸克伦特罗容易引起中毒,会产生头晕、心悸、肌肉震颤、呼吸急促。我国随即对“瘦肉精”说“不”。2002年,农业部会同卫生部、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瘦肉精禁用目录,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7种物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明确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瘦肉精的量刑依据。‎ ‎    饲喂瘦肉精的猪,瘦肉多,颜色红,卖相好。一些屠宰场和猪贩子高价收购,养殖户使用很简便,抓把药面搅进饲料里就得。而且,还有深厚的背景原因:一是生产经营高度分散,目前全国有生猪养殖场户6000多万个,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只占约30%,大部分是小猪场、散户养,监管难度大,违法成本低。二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农业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和技术体系大多围绕增产建立,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明显滞后。‎ ‎    瘦肉精的引入、应用到禁止,本身就折射出我国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轨迹。再比如农药兽药残留问题、植物生长调节剂问题,这都是温饱有余之后遇到的新矛盾。‎ ‎                                  (摘自《人民日报》2011年5月26日,有改动)‎ ‎18.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任意列举文中所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指出其在文中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 “瘦肉精”。  示例:本文先说明什么是“瘦肉精”,再说明“瘦肉精”的发现、引入、使用与禁止。(意思相近即可)‎ ‎19. 示例1:列数据。如:“目前全国有生猪养殖场户6000多万个,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只占约30%,大部分是小猪场、散户养,监管难度大,违法成本低。”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生产经营高度分散。     ‎ 示例2:作诠释。如:“‘瘦肉精’是个什么东西?学名叫β—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类化合物,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十几种物质。”具体准确地解释了“瘦肉精”所包含的物质。(能说明一种说明方法及作用即可)‎ ‎ ‎ ‎41.(2011·湖北咸宁)‎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9~23题。(12分)‎ 太空中的绿色动力——太阳帆 ‎    ①太阳光传送光和热,照到人身上,人会感到暖洋洋的,但从来也没有人感觉到太阳 光有压力。实际上,太阳光是有压力的,因为光具有两重性,既是电磁波,又是粒子——光子。光线实际上是光子流,当光子流受到物体阻挡时,光子就撞到该物体上,就像空气分子撞到物体上一样,它的动能就转化成对物体的压力。‎ ‎    ②不过,太阳光产生的压力——光压是非常非常小的。不仅人感受不到,就连普通的仪器也测不出来。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也就是说100万平方米平整光亮的面积上才受到9牛的压力,只相当于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在地面上,由于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力的存在,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力被淹没在这些宏观力的汪洋大海之中。‎ ‎    ③“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开始想到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早在上一世纪初,俄罗斯宇航理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提出过这一大胆的设想。以后,又有不少科学家进行过研究。然而,只有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在有强大的火箭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条件下,利用太阳光作为航天推进力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    ④太阳光压的大小是与接受太阳照射的面积成正比的。受照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为了获得一定的压力,必须有足够大的受照面积,从而引出了太阳帆的概念。‎ ‎⑤太阳帆是一种面积很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的薄膜,一般由聚酯或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制成,表面镀铝或银,使其具有全反射的特性。‎ ‎⑥一块面积为105×105平方米的太阳帆,在太阳光正射下可获得大约100毫牛的力,用它推动100千克的物体,可产生1毫米/平方秒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极其微小,只有地面重力加速度的一万分之一。‎ ‎⑦俗话说:“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块块碎土堆成高山。”速度等于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尽管加速度非常小,只要时间足够长,终能达到一定的速度。即使航天器的加速度只有1毫米/平方秒,那么,一天以后,速度达到86.4米/秒;一个月后达到2592米/秒;130天后,就可超过第二宇宙速度,达到11.23千米/秒;一年后可达到31.54千米/秒,足以飞出太阳系,由此可见加速度不在大,时间长则灵。‎ ‎19、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你认为“太空中的绿色动力”中“绿色”一词的含义是:             。(2分)‎ ‎ ‎ ‎20、第③段中加点的“这”字指代什么?(1分)‎ ‎ ‎ ‎21、太阳帆有哪些特征?请用简要的话概括。(2分)‎ ‎ ‎ ‎22、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 ‎ ‎    23、本文语言既科学准确,又生动形象。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1)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 ‎ ‎ ‎(2)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 ‎ ‎ ‎【答案】(三)(12分)19、(2分,每空1分)太阳帆 环保、无污染 ‎20、(1分)指代“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 ‎21、(2分)具有面积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全反射的特性。‎ ‎22、(3分)列数字,作比较(1分);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一定面积的太阳帆在太阳光的正射下获得的推力及产生的加速度极其微小(2分)。‎ ‎23、(4分)‎ ‎(1)“大约”表估计,说明太阳光产生的压力是个约数,并未经过周密测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2)“出头”本指“从困苦的环境中解脱出来”,用在这里形象地说明了在地面上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到了太空中就能作为太空动力发挥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2分)‎ ‎ ‎ ‎42.(2011·湖南邵阳)‎ ‎(二)走近反式脂肪酸 ‎①路过西点屋,诱人的香味就会扑鼻而来。人们很难抵挡这样的诱惑力——吃一块奶油蛋糕吧。正在此时,你的脑袋也许会飘过一丝疑虑:公众近期关注的反式脂肪酸问题是不是真的会影响我们的身体?诱人的奶油蛋糕,还能吃吗?吃了之后,会生病吗?‎ ‎②反式脂肪酸来源大约有两类:一类来自于天然食物:如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脂肪和奶制品中,这一类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健康无害。另一类则是在油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如油脂的精炼脱臭处理过程中可产生少量的反式脂肪酸。油脂的氢化过程中,有少量的脂肪酸会从天然顺式结构异构为反式结构,并使原本为液态的植物油变为固态或半固态的氢化植物油。‎ ‎③植物油氢化后常温下呈固态,氧化稳定性好,口感佳,可塑性好。含氢化油的植脂奶油在烘焙行业用得十分广泛,它容易打发、能很好地保持蛋糕的形状,吃起来有奶香味。烘焙点心用的起酥油多为氢化植物油。因此,在奶油蛋糕、奶油面包、曲奇、炸薯条、薄脆饼、油酥饼、麻花、沙拉酱,尤其是奶油蛋糕、奶油夹心饼干、泡芙中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酸。香香滑滑的奶茶、咖啡伴侣、冰淇凌、人造奶油巧克力中也不例外。‎ ‎④一般来说,厂家不会直接在食品标签中标注含有反式脂肪酸,而是羞羞答答地进行遮掩。因此,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需要多加辨别。如果在食物标签中看到含有氢化油、植物奶油、植脂末、奶精、人造奶油等,就要小心里面是否会含有反式脂肪酸。特别是所谓的“奶精”,其实一点牛奶都不含,是氢化植物油和糊精、香精、乳化剂等成分的混合物,其中脂肪含量达20%-75%。植脂末的本质也是奶精。在咖啡伴侣、奶茶中奶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些巧克力配方中所标注的代可可脂、类可可脂,本质上也是一种人造的氢化植物油,也含有反式脂肪酸。‎ ‎⑤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危害之一,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比动物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还要糟糕。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同时还会减少可预防心脏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反式脂肪酸还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稠度,易导致血栓形成。美国研究人员认为,大量摄取反式脂肪酸会加快认知功能衰退,引发老年痴呆。我国一项涉及20个城市的调查也表明,如果以每天摄入0.5克反式脂肪酸为基础,每增加0.1克反式脂肪酸,心血管病的发生率会增加1倍。此外,反式脂肪酸还会诱发肿瘤、哮喘、ⅱ型糖尿病、过敏等病症。反式脂肪酸对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和成长中的青少年也有不良影响。‎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8. 这篇选文主要介绍了反式脂肪酸的_________、性质及使用、辨别方法、_________等知识。(2分)‎ ‎9. 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2分)‎ ‎10.‎ ‎ ‎ ‎.‎ ‎.‎ ‎.‎ ‎.‎ 下面句子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一般来说,厂家不会直接在食品标签中标注含有反式脂肪酸,而是羞羞答答地进行遮掩。‎ ‎11. 反式脂肪酸的问题,让我们不禁想到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了避免问题食品对我们的危害,你打算怎么办?(2分)‎ ‎ ‎ ‎ ‎ ‎43.(2011·湖南株洲)‎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问题(共22分。其中11、14、小题各1分,其余每小题2分)‎ ‎(一)‎ ‎①紫禁城的城墙10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城墙外是50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 ‎②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 ‎③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7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1000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 ‎④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 ‎⑤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 ‎⑥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8公里. ‎ ‎9.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征是                                         ‎ ‎                                                   ‎ ‎10.文段④中的划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                ‎ ‎                                                                                  ‎ ‎11.文中④⑤段分别介绍了太和殿的外部景观和         两个方面的情况。‎ ‎12.文段⑥中的加点词语“约”不能删除的理由是          ‎ ‎                                                   ‎ ‎【答案】 ‎ ‎ ‎ ‎44.(2011·江苏南京)‎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2分)‎ 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①“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客人从远方带来的鲤鱼,腹中竟然藏着一封绢写的家书,这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惊喜啊。在古代,人们习惯把以锦帛为材料的书信装在鲤鱼形状的函套内,这就是古诗里常用“双鲤”来代替书信,即所谓的“尺素书”的由来。‎ ‎②据考证,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曾经用实物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这就是“实物信”。在远古的中国,所谓“上古结绳而治”,就是利用绳结来传达信息,“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后来有了文字,书写材料又得到了改进,人们发明了木牍、竹简。他们在特制的木片和竹片上刻写文字,用来记事与交流,其中用作传达信息与情感的便是木牍书、竹简书,统称为“尺牍书”。“尺牍书”和后来出现的“尺素书”都是我国早期通信的主要方式。‎ ‎③然而“尺牍书”很笨重。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用了三千多根竹简,要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才可以送到宫里去。“尺素书”虽然轻便,但用材昂贵,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纸的发明,使书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纸质书信成本低廉、投递方便,极大地促进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安史之乱时期,贫苦的石壕妇人,仍然可以凭借“一男附书至”,得知战场上孩子的讯息。‎ ‎④如今,依托互联网的“伊妹儿”(电子邮件),已经十分普及,各种免费邮箱为网民提供了便捷的邮件服务,但人类的通信发展并未停止,更新的通信方式,如手机短信等也在冲击着电子邮件,使得人们的交往更加随心,更为便捷。20世纪90年代,有人预言传统书信将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传统的纸质书信依然健康发展,与电子通信方式并行不悖,在当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⑤为什么在信息时代,仍有很多人钟情传统通信方式?专家认为,传统信件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自己的谦称和对别人的敬称。比如称呼自己为“敝人”,就是谦称;称呼别人为“阁下”,就是敬称。因此,纸质信是传统礼仪的集中体现,是一份摸得着、存得住的传统,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亲切的问候、重要的消息或者浪漫的情怀,更有人和人之间一种天然的未被浮躁遮蔽的“敬爱”。‎ ‎⑥另外,传统书信还有历史价值。人到晚年,捧读青年时期的信件,往事历历在目,常有“家书抵万金”之慨,所以倍觉其珍贵。据说,《徐悲鸿信札》在竞拍会上拍出56.1万元的高价,《孙中山致叶恭绰信札》则拍出111万元。这些名人信札之所以能够被很多收藏家追捧,并拍出高价,重要的原因就是写在纸上的信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如同写信者的笔迹一样,是不能被“拷贝”的。‎ ‎ ‎ ‎13.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 ‎ 通信方式的演变 不同时期 出现的通信方式 文字发明以前 实物信 书写材料改进后 ‎(1)          ‎ 尺素书 纸发明后 ‎(2)          ‎ ‎(3)            ‎ 电子邮件 手机短信等 ‎ ‎ ‎ ‎ ‎14.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据考证”?(2分)‎ ‎                                                                               ‎ ‎15.根据第③段内容,回答问题。(4分)‎ ‎   (1)写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信用了什么方法?说明了什么?(2分)‎ ‎                                                                               ‎ ‎   (2)引用“一男附书至”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                                                                               ‎ ‎16.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标题《从“尺素书”到“伊妹儿”》中用“伊妹儿”代称电子邮件,显得很生动。‎ b.第①段引用鲤鱼传家书的古诗,既可以引起阅读兴趣,也能够增添文化情味。‎ c.第⑤段说明了传统信件不仅能传达信息,而且能体现人们之间自然淳朴的敬意。‎ d.第⑥段名人信札拍出高价,说明传统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后,重新焕发出生机。‎ ‎【答案】(二)(12分)‎ ‎13.(3分)(1)尺牍书(2)纸质信(3)信息时代(每空1分)‎ ‎14.(2分)因为“据考证”准确说明“实物信”在人类文字发明之前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是确凿的。(意对即可)‎ ‎15.(4分)(1)举例子(列数字),说明“尺牍书”笨重不便。(2)充分说明纸质信已被广泛运用,增添了文学情趣。(每小题2分,意对即可)‎ ‎16.(3分)d ‎ ‎ ‎ ‎ ‎45.(2011·江苏省扬州市)‎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7分)‎ 扬州漆器 ‎①扬州漆器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漆器一般指在表面涂漆的木材、陶瓷和金属等器物。我们的祖先最早认识漆的特性,他们从漆树上采割天然漆汁——生漆,把它涂刷于器物表面,留下一层耐湿、耐热、耐磨并有光泽的保护膜,并能将漆调成各种颜色,作美化装饰之用。‎ ‎②扬州漆器生产历史悠久。西汉时,已获得高度发展。扬州出土的汉代漆器不下万余件,其中彩绘漆器最多,宝石镶嵌、金银平贴等新工艺均已出现。唐代扬州漆器生产已颇兴盛,螺钮镶嵌等工艺逐步成熟并形成特色。到了元代,扬州已逐渐成为全国漆器的制作中心,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点螺工艺的出现,更是熠熠生辉,促进了漆器造型艺术的提高。明清两代,扬州漆器进入全盛时期。刷红雕漆、百宝镶嵌等传统工艺颇为兴旺。堆漆、割彩、雕漆嵌玉等新工艺继之而起,品种之多,居全国之冠。‎ ‎③‎ 目前,扬州漆器主要分为雕漆嵌玉、螺钿镶嵌、骨石镶嵌等几个类别。“雕漆嵌玉”秉承“剔红”传统,在器物表面涂漆均须若干层,多的要涂上百层,使漆面具有相当的厚度,精心在漆面上作出浮雕,并嵌上金银、宝石等名贵材料雕成的各种造型,显出严谨透彻、浓厚天然的特点。“螺钿镶嵌”有两种:一种是“挖嵌”或“坎螺”;一种是“平磨螺钿”,七十年代制作的大型地屏《南京长江大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点螺”漆器是扬州漆器厂近年来研制成功的失传已久的“螺钿镶嵌”品种之一。“点”指的是技法,“螺”指的是材料,即选择各种自然色彩的贝壳、夜光螺等原材料,精制成细于发丝、薄如蝉翼的螺片,用特制的工具一片片、一丝丝地点嵌在漆坯上,构成图案。因这种技法是把“螺”“点”于漆上,故名“点螺”。“骨石镶嵌”采用牛骨、青田石等各种材料镶嵌而成,具有色彩丰富、自然生动的艺术特色。‎ ‎④历史悠久的扬州漆器,如今蓬勃发展,推陈出新,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展望未来,漆艺之花将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根据“中国建材网”资料改编)‎ ‎14.第①段中说“我们的祖先最早认识漆的特性”,他们把漆涂刷于器物表面,起到了            和             器物的作用。(2分)‎ ‎15.分析第②段,在下表中的a、b、c、d处填写相关内容。(4分)‎ ‎ ‎ 本段说明的中心:  a  ‎ 时代 发展阶段 创新工艺 西汉 获得高度发展 宝石镶嵌、金银平贴 唐代 漆器生产已颇兴盛 b 元代 c 点螺工艺 明清 进入全盛时期 d ‎16.阅读③段,找出两个说明方法及相应的例句填写在横线上。(4分)‎ ‎①说明方法:                  例句:                                                   ‎ ‎②说明方法:                  例句:                                                    ‎ ‎17.扬州漆器厂接待来自海外的客户,外宾想了解漆器制作的工艺流程并订购一座以《水浒传》为题材的漆器屏风。请你参加接待,并完成下列任务。(7分)‎ ‎⑴用“先……再……然后……”的形式说一组句子,向外宾简要介绍“雕漆嵌玉”或“点螺”漆器制作过程。(3分)‎ ‎                                                                                                     。‎ ‎⑵向外宾推荐《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并以这个故事为题材,简要描述屏风上将要雕刻的画面。(4分)‎ 故事标题:                                 画面:                                                         ‎ ‎                                                                                                    。‎ ‎【答案】(三)(17分)‎ ‎14.(2分)保护  美化装饰 ‎15.(4分)a处:扬州的漆器生产历史悠久;b处:螺钿镶嵌;c处:已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或:扬州已逐渐成为全国漆器的制作中心);d处:堆漆、剔彩。雕漆嵌玉(如将“剔红雕漆、百宝镶嵌”一起填,则不得分)‎ ‎16.(4分)‎ ‎①分类别  例句:扬州漆器主要分为雕漆嵌玉、螺钿镶嵌、骨石镶嵌等几个类别。‎ ‎②举例子  例句:七十年代制作的大型地屏《南京长江大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③作诠释  例句:因这种技法是把“螺”“点”于漆上,故名“点螺”。‎ ‎④做比较  例句:有“细于发丝”即可。⑤打比方  例句:有“薄如蝉翼”即可。‎ ‎(说明方法、举例各1分,除示例外,正确亦可)‎ ‎17.(7分)‎ ‎⑴(3分)“雕漆嵌玉”先在器物上涂若干层漆,使漆面具有相当的厚度,再在漆面上作出浮雕,然后再嵌上造型,显出严谨透彻、浓厚天然的特点。或:“点螺”先选择各种自然色彩的贝壳、夜光螺等原材料,再制成螺片,然后一片片、一丝丝地点嵌在漆坯上,构成图案。‎ ‎⑵(4分)评分标准:故事标题,1分;画面,3分。(以下示例仅作参考,考生能写出主要人物和与情节相关的场面即可得2分,语言通顺得1分)‎ 示例一:故事:武松打虎。画面:屏风上画出月夜下的山岗,旁有几棵青松和一块巨石,石上的一根断成两截的哨(棍)棒。武松骑在卧虎背上,一手揪住老虎头皮,一手高辉拳头准备往下砸,显示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示例二:故事:杨志卖刀。画面:屏风上画一座石桥,桥上有几个闲人来往,桥下有一艘乌篷船航行,杨志衣衫破旧,站在桥头,手捧宝刀,刀把上插一草标,一言不发。他表情平静,但眼中流露出桀骜不驯之色。‎ 示例三:故事:拳打镇关西。画面:屏风上画宋朝风格的街道,街道上有一圈围观的男女老少。画面正中镇关西四脚朝天,动弹不得。鲁达虬髯戟张,怒目圆睁,左手摁住镇关西,右拳高举,作势欲打,显得威风凛凛。‎ 示例四:故事:宋江浔阳楼题诗。画面屏风上画浔阳楼酒店上的一间屋子,宋江醉意朦胧,脚步蹒跚,他左手指着墙,右手拿一支毛笔,墙上题着“自幼曾攻经史,长大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他嘴里似在念念有词,准备将剩下的部分写完。‎ ‎ ‎ ‎46.(2011·江苏泰州)‎ ‎(三)阅读弗雷德• 皮尔斯的《 空气中取水》 一文,完成12 一14 题。(10 分)‎ ‎①任何时候,大气中都含有105亿英亩呎①水,其总量是世界上所有江河水量的6 倍多。其中,大约2%很快就会作为降雨落到地面,剩余的98 %依然处于水蒸气的状态。‎ ‎②有人提议,用声音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凉爽、宁静的夜晚,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后,即使是微小的空气振动,也能凝聚水分,产生雨滴。在中国云南省的山区,村民们有个传统,通过大声喊叫来祈雨。据说,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 ‎③一个有趣的新想法看起来似乎可行。在临海的沙漠地区建造温室,用寒冷的海水作为空气调节器,从炎热的空气中凝聚水分。这种温室实际上是巨大的露水制造机。从2002 年以来,帕顿的阿布扎比温室已经在沙漠中种出了黄瓜、西红柿和鲜花。10 平方英尺的温室每天可产生10加仑水——这比热带雨林通过降雨得到的水还要多。‎ ‎④在干旱的沙漠之中,人们曾尝试通过收集雾水解决用水问题。顺着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绵延的山顶,悬挂着75 张大塑料帆网。这里已经连续几年没有降雨了,但寒冷的近海气流定期从太平洋上大量涌来,塑料帆网通过获取这些气流的水分而变得十分潮湿。每张帆网有40 英尺×10 英尺大小,一天能收集40 加仑水。那里的一个小镇,从前用水完全靠从50 英里外运来。如今这项工程平均每天可以给小镇提供3000 加仑水。‎ ‎⑤这种做法被广为接受。南美洲的整个太平洋沿岸,很多社区已经建造了捕雾幕帐,用来给新栽的树木供水。这种系统一旦建立起来,这些树就可以在叶子上为自己收集雾气,在沙漠中重新创造以雾为基础的生态系统。‎ ‎【注】 ① 英亩呎:体积单位。(选自《当江河枯竭的时候:21 世纪全球水危机》,有删改)‎ ‎12.第②段中加点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分)‎ ‎                                                                                   ‎ ‎13.简要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 分)‎ ‎                                                                                    ‎ ‎14.“空气中取水”的方法有哪几种,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3 分)‎ ‎                                                                                   ‎ ‎47.(2011·江苏无锡)‎ ‎(三)(4分)‎ 太空电梯 ‎    ①设想一下,有一天你走进电梯,按下上升按钮就到了外太空,是不是很酷?这就是太空电梯,它将使人类的梦想成为现实。‎ ‎    ②目前,将一个重约2.2千克的东西发射到近地轨道就需耗资约5.3万元人民币,但是太空电梯却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让普通人可以在太空中旅行。‎ ‎    ③太空电梯的载人舱能够在数千万米长的电缆上移动,而电缆则靠地球转动产生的离心力来固定。碳纳米管的出现又朝这一梦想的实现前进了一步。科学家爱德华兹已证明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做出能够支撑太空电梯的超强力电缆。‎ ‎    ④科学家研究发现,建造一个200吨的电梯是个合理的设想,而且具有商业价值。一个200吨的太空电梯的大小相当于一架大型的商务飞机。太空电梯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人的意愿,不受任何物理层面的限制。‎ ‎⒓读完全文,请用一句话谈谈“梦想”的具体内容。(2分)‎ ‎  答:                                ▲                            ‎ ‎⒔第④自然段中除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  答:                                ▲                          ‎ ‎ ‎ ‎【答案】(二)(4分)‎ ‎⒒⑴(2分)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埘。反映了农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⑵(2分)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 ‎ ‎48.(2011·辽宁省朝阳市)‎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8-21题。(13分)‎ 转基因食品其实很环保 ‎①自去年抗虫害转基因水稻和植酸酶转基因玉米获得安全证书以来,媒体和网站上有关转基因作物的争论就没有平息过。一般人关心的是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媒体也爱传播“美国把中国人当成小白鼠”“世博会禁止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玉米让老鼠死绝”之类的谣言吓唬人。但这属于低层次的争论。怀疑者主要是缺乏生物学知识的外行和另有用意的组织,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转基因食品在被批准上市前都已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检测,其安全性获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科学理事会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肯定,在学术界并无疑议。美国人普遍食用转基因食品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迄今未发现一例不良反应。‎ ‎②转基因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则是属于层次高一些的问题,在学术界内也会引起争议。但是对此的担心也是有意无意地被夸大了。经常被提及的是担心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后,其花粉与周围的其他植物、特别是该作物的野生种进行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例如担心转基因水稻的基因会“污染”了野生水稻,所以在有野生水稻的地区就不计划种转基因水稻。这其实并非转基因作物特有的问题。种植传统的作物同样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例如杂交水稻的基因也可能会“污染”了野生水稻,但是人们并没有因此就不在有野生水稻的地区种杂交水稻。和传统作物相比,转基因水稻不过是在原有的几万个基因中增添了一个额外的基因而已,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差别,为什么对这么一个基因就那么担心呢?‎ ‎③一方面,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可能影响被人为夸大,另一方面,转基因作物对环境保护的实际益处又经常被忽略。当前种植得最多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两类:抗虫害转基因作物和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农民选择种植这两类转基因作物的原因是因为它们降低了生产成本,潜在的好处是有助于环境保护。抗虫害转基因作物由于天生就能抵抗主要害虫的侵袭,种植它们大幅度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又减少了用于生产、运输、喷洒农药所耗费的原料、能源和排出的废料。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能够抵抗草甘膦,这样农民就可使用这种广谱、低毒的除草剂来除杂草,而不必像种植传统作物那样使用更有针对性、但是毒性也更大的除草剂。有人也许会问,如果什么除草剂都不用,那不是更环保吗?但是不用除草剂,就要靠耕作除草,那样不仅费时费力,还耗费燃料,引起水土流失,反而破坏环境。‎ ‎④‎ 已研发成功、还未开始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品种中,有的对环境保护也大有好处。例如中国自己研发的植酸酶转基因玉米。这种玉米主要是要作为牲畜的饲料使用。玉米中含有大量的磷,但是这些磷存在于植酸中,大部分没法被牲畜吸收、利用。因此牲畜以玉米为饲料,容易患缺磷症,为此往往要在饲料中添加无机磷(通常用磷酸氢钙),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玉米中的植酸多数不被消化,随粪便排出,冲入河流、海洋,对环境造成磷污染,其后果是使水体富营养化。植酸酶转基因玉米含有大量的植酸酶,能把植酸分解掉,这样牲畜就可以吸收、利用玉米中的磷,既降低了饲料成本,又减少了磷污染。又如,美国将在2012年开始大规模种植抗旱转基因玉米,减少灌溉,对保护水资源也很有好处。‎ ‎⑤转基因作物对环境保护的益处是实实在在的,而它们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从未发生过,即使发生了也不可怕。某些“环保组织”却把转基因作物当成恶魔,竭力阻挠其研发和推广,这不是很讽刺吗?所以对这样的“环保组织”,完全可以称之为伪环保。‎ ‎                                (选自2010年12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 ‎18.媒体和网站上有关转基因作物争论的焦点是什么?(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①段中加点的成语“迄今”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转基因作物的环保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案】(三)转基因其实很环保(13分)‎ ‎18.转基因技术对环保的影响 (3分。如果答成: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1分。)‎ ‎19.举例子(1分)  作用: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污染”问题的担心实属多余。(2分)‎ ‎20.不能去掉(1分) “迄今”是到现在的意思,这个词语从时间上限定,说明美国人普遍食用转基因食品到现在为止未发生一例不良反应,从表述上留有余地。“迄今”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2分)‎ ‎21.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减少用于生产、运输、喷洒农药所耗费的原料、能源和排出的废料;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4分。共三点,答对任意二点可得1全分。)‎ ‎49.(2011·山东青岛)‎ 植物“预测术”‎ ‎    ①《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写了发生在大观园里的一件怪事:那些本该在阳春三月开花的海棠树,在花木凋零的ll月却突然开满了鲜花。聪明过人的探春心想:“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不久,大观园开始走向衰落。‎ ‎    ②植物究竟有没有预知天灾人祸及天气变化的能力呢?虽说预知人祸的能力大多在文学作品中才能看到,但预测天灾及天气变化的本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 ‎    ③科学家发现,含羞草能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含羞草的叶子排列整齐、对称.轻轻触动一下它的叶尖,整个叶子都迅速合起来,真像低眉顺目、含羞自持的少女一般。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日出前30分钟舒展枝叶,日落30分钟后枝叶则收拢。假如一反常规,白天闭合,夜晚舒展,则表示大自然将发生变异,这种反常表现很可 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有人观察到,如果周围60公里的范围内将发生大地震时,约40分钟前,含羞草会发生行为改变,会在白天将叶子闭合起来。看来,含羞草的确能预知地震,给人以警示。‎ ‎    ④多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种植物,人们称它为“地震花”,可能是属于樱花一类的植物。它们生长在山坡上,地震发生之前,便会开花。岛上的居民把这种植物当作观测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了,马上作应急准备。‎ ‎    ⑤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在地震来临之前,蓟县穿芳峪一个地方的柳树,在枝条顶部20厘米处,全部出现枝枯叶黄的现象。人们发现,当树木出现重花(二次开花)、重果(二次结果)或突然大片枯萎死亡等异常情况,那么很可能是地震将要发生了。‎ ‎    ⑥科学家们观察到,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l983年,日本秋田发生7.6级地震。震前20小时左右,日本观测点上的合欢树生物电位开始激烈地上下波动;震前l0小时,又平静下来;震前6小时,再次异常;地震之后,异常消失。除了合欢树以外,还有一些植物也能产生与合欢树一样的生物电位变化,像桑树、凤凰树、漆树 等等。‎ ‎    ⑦还有一些可以预报天气变化的植物,下雨、阴天、晴天都可以预报。‎ ‎    ⑧广西忻城县龙顶山村旁,生长着一棵150多岁的“气象树”,当地人叫它青冈树。它的叶子颜色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晴天,一般是深绿色;当叶子变红的时候,就预示两天内这一带将要下大雨;雨过天睛,叶子又恢复成深绿色。多年来,当地农民就是根据叶子的颜色来预测天气,安排农活的。‎ ‎    ⑨在安徽省和县高关乡大滕村旁,有一棵树龄400多年的老榆树,它也能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这棵树如果在谷雨前发芽,长得芽多叶茂,就预示雨水多;如果它跟别的树一样,按时节发芽,树叶长得疏密有致,就预兆风调雨顺;要是它推迟发芽,叶子长得又少,就预示雨水少,有旱情。几十年来的观察资料证明,它对天气变化情况的预报是相当准确的。‎ ‎    ⑩这些植物为什么具有这种神奇的功能?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它的根系敏感地捕捉到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和磁场等复杂变化。那为什么其他植物不具备这种功能?看来,要想解开植物预测的机理,还要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一旦把植物预知大灾难的超能力之谜揭开,那么将在人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树立起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14.通读全文,试分析文章题目“植物‘预测术’”的含义。(3分)‎ ‎ ‎ ‎15.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请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4分)‎ ‎ ‎ ‎16.本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说明,而第①自然段则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目的。(3分)‎ ‎ ‎ ‎17.文章第⑤自然段写道:“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句中“超能力”的意思是             。第⑧自然段写道:“广西忻城县龙顶山村旁,生长着一棵150 多岁的‘气象树’。”称其为“气象树”的原因是            。(2分)‎ ‎ ‎ ‎18.请依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研究植物预测机理的现实意义是什么?(3分)‎ ‎ ‎ ‎【答案】14.有些植物具有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及预测天气变化的功能。  l5.举例子列数字  用事实和数字具体说明了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  16.记叙(叙述)  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植物“预测术”的说明。‎ ‎17.具有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可以根据它的叶子颜色的变化来预测天气 ‎18.能够有效防范地震等自然灾害,减少损失;能够有效预测天气变化情况,便于合理安排农活等。‎ ‎ ‎ ‎50.(2011·山东德州)‎ ‎(四)‎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中国石拱桥》‎ ‎17.所选文段中,石拱桥的特点是           ,            ,              。(3分)‎ ‎18.所选文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和                。(2分)‎ ‎19.“《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 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的“大约”“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                                                                              ‎ ‎                                                                             ‎ ‎ ‎ ‎【答案】17.答案: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 评分:每空1分,共3分。‎ ‎18.答案:打比方举例子 ‎ 评分:每空1分,共2分。其它回答正确也可。‎ ‎19.答案示例:不能刪去。因为"大约""可能"表推测,刪去后表意确定,与实际不符,使说明的语言不准确。‎ ‎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 ‎ ‎ ‎ ‎51.(2011·山东潍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12分)‎ 动物的眼睛 欧阳军 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一类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  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需要把图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可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  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动物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 ‎  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呆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来,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射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呆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 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左右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能看见两边的敌人。‎ 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开放得像满月那样圆。‎ ‎(选自《知识窗》2009年第12期,有改动)‎ ‎18.请简要说明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4分)‎ ‎19.蝴蝶和蛤蟆“看世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 ‎20.猫的瞳孔晚间变得很圆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需要和环境?请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 ‎    回答这一问题。(3分)‎ ‎21.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动物眼睛的?(3分)‎ ‎【答案】18.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动物眼睛与人眼不同,引起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19.都是通过自身的运动或周围物体的运动来看世界的。                                                                                                                                                                                                                                                                                                                                                                                                                           ‎ ‎20.由于猫主要活动在黑暗的夜晚,这种开放得很圆的瞳孔可以帮助它们很远就能看清黑暗中的老鼠。‎ ‎21.①眼腈的构造(复眼的工作原理)。②“看世界”的特点(方式)。③不同的瞳孔构造或变化的原因(眼睛与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 ‎ ‎ ‎ ‎52.(2011·山东泰安)‎ 三、(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看云识天气》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18题。‎ ‎①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②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③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④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⑤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⑥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⑦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⑧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⑨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⑩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11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15.第④句中加点的“这”字指代的内容是 a.卷云丝丝缕缕地飘着  b.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 c.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  d.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 ‎16.对本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无论是卷云、卷积云、积云还是高积云,都十分好看。‎ b.卷云和卷积云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c.积云在一天之间午后最多。‎ d.卷云比卷积云高 ‎17.不断文字的语言特点是 a.形象生动,色彩鲜明。   b.厚重深沉,古朴自然。‎ c.简短精炼,惜墨如金。   d.婉转曲折,耐人寻味。‎ ‎18.本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d.做比较 ‎【答案】 ‎ ‎ ‎ ‎53.(2011·山东枣庄)‎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16题。‎ 熠熠发光的虚拟现实技术 刘露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在全球瞩目之中落下了帷幕,但是,“永不落幕”的网上世博会却依然吸引无数游客的眼球。世博史上首个“在线世博”成为中国举办世博会的一大创举,“在线世博”充分利用和借助3d、虚拟现实和互联网技术将上海世博会的精彩内容以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打造出一个能够进行三维体验和互动交流的综合性网络平台,为世博会插上数字化的翅膀,使世博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上海世博会惟妙惟肖的网上展馆以及2.8亿次的点击访问量,已经让虚拟现实技术展现出了巨大的吸引力。‎ 虚拟现实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它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集成技术,提供了一种实时的、三维的虚拟环境,使用者完全可以进入虚拟环境中,观看计算机产生的虚拟世界,听到逼真的声音,在虚拟环境中交互操作,有真实感,可以讲话,甚至能够嗅到气味。‎ 虚拟与现实两词具有相互矛盾的含义,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似乎没有意义,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却赋予了它新的含义。‎ 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动态环境建模技术;2、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3、应用系统开发工具;4、系统集成技术。使用者不仅能够通过虚拟现实系统感受到在客观物理世界中所经历的“身临其境”的逼真性,而且能够突破空间、时间以及其他客观限制,感受到真实世界中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 现在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和理论分析、科学实验一起,成为人类探索客观世界规律的三大手段。当人们需要构造当前不存在的环境(合理虚拟现实)、人类不可能达到的环境(夸张虚拟现实)或构造纯粹虚构的环境(虚幻虚拟现实)以取代需要耗资巨大的真实环境时,就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它始于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的需求——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便开始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培训宇航员。随后,这种省钱、安全、有效的虚拟方法被推广到各行各业中。例如,克莱斯勒公司1998年初便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某两种新型车上取得突破,首次使设计的新车直接从计算机屏幕投入生产线,也就是说完全省略了中间的试生产过程。‎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更是大步走进工业、建筑设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领域,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开始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力。‎ 国内为数不少的数字科技馆、数字规划馆、数字博物馆都已经开始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馆内展品都经过虚拟现实技术得到了1:1的数码还原,供人们在网上“端详”、“赏玩”。‎ 此外,根据国外媒体的报道,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采矿工程学系,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出面向煤炭开采行业的培训系统,并为国外一些先进的采矿公司所使用。该系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出矿坑内常见问题,让矿工们针对自主逃生、倒班前矿车检查、危险预警、隔离程序、瓦斯管理、煤层自燃等各种环节进行训练,以此降低矿难造成的伤亡。该大学采矿工程学系教授罗伯特·路易斯说:“这个项目可以让人更深刻理解虚拟现实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它的作用远不只展示和娱乐。”‎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领域日趋网络化、多元化,虚拟现实技术将与人类更加贴近,未来互联网的主角很有可能就是虚拟现实技术。‎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2.文章开头为什么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写起?(3分)‎ ‎ ‎ ‎ ‎ ‎13.用文中的话来回答,虚拟现实系统给人“身临其境”的逼真性是怎样的一种情形?(2分)‎ ‎ ‎ ‎ ‎ ‎14.从文中看,什么时候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2分)‎ ‎ ‎ ‎ ‎ ‎ ‎ ‎15.文末举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一例,为了说明什么问题?(2分)‎ ‎ ‎ ‎ ‎ ‎16.发挥想象,简要描述一下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3分)‎ ‎ ‎ ‎ ‎ ‎【答案】12.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虚拟现实技术在上海世博会展现了巨大的吸引力。(3分。意思对即可)‎ ‎13.使用者完全可以进入虚拟环境中,观看计算机产生的虚拟世界,听到逼真的声音,在虚拟环境中交互操作,有真实感,可以讲话,甚至能够嗅到气味。(共2分。如答“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突破空间、时间以及其他客观限制,感受到真实世界中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也可给1分)‎ ‎14.当人们需要构造当前不需要的环境(合理虚拟现实)、人类不可能达到的环境(夸张虚拟现实)或构造纯粹虚拟的环境(虚幻虚拟现实)以取代需要耗资巨大的真实环境时。(2分)‎ ‎15.说明了虚拟现实技术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对人类的影响范围很广。(2分)‎ ‎16.参考示例:在网上可以建立虚拟景区,让人们可以在网上过一过虚拟旅游的瘾。通过立体界面的形式,浏览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还能纵行走的路线,使人产生现场感,切身拥有旅行的感觉。‎ ‎(共3分。能从用途和效果等方面简要描述,想象合理,意思对即可)‎ ‎ ‎ ‎ ‎ ‎54.(2011·山西)‎ ‎(三)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9--25题。(18分)‎ ‎    成语里的歌声 ‎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    ⑤从成话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9.第⑤段“曲高和寡”中“和”的读音是       意思是                  (2分)‎ ‎20.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2分)‎ ‎21.以下从第③、⑤、⑥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    a.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 ‎    b.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 ‎    c.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22.第⑤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    不能去掉。(1分)示例: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作,但到目前为止 ‎    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23.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动、传神,请把第⑥段中对《高山流水》高度赞赏的两个句子,认真地抄在下面的方格里。    (2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a.详细介绍“晌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    b.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    c.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 ‎    对详细介绍三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改正: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3分)‎ 1. 第①段和第⑧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4分) ‎ ‎  知识一:                                                       ‎ ‎  知识二:                                                       ‎ ‎ ‎ ‎55.(2011·四川成都)‎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9—12题。(12分)‎ ‎                               城市绿墙 ‎                                 宋淑运 ‎①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迈出国门,浏览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城市,哪里都看不到像中国一样的围墙。在国外,一些城市所谓的“围墙”更多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②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利亚是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这除了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 ‎③澳大利亚1927年建都堪培拉时,明确规定公私建筑都不许构筑非植物墙。今日堪培拉除了总理府保留一道围墙外,整座城市不见第二道围墙。机关团体为了掩蔽办公场所,便以参天的合欢树、桉树等筑起一道道绿色围墙。各国使馆都引进本国特有花木,精心编织绿色篱墙,让路人感觉如在游览各国植物园。‎ ‎④走进新加坡,只见树木葱茏、芳草如茵,根本找不到围墙样的建筑。这个64l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300万国民就生活在大大小小的花园中。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允许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绿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为此,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从1971年开始大种其树,大铺草坪,连天桥、候车棚、电线杆都攀上藤蔓,使城市环抱在绿色之中。‎ ‎⑤非洲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因人口爆满,1979年决定迁都到内陆的阿布贾,迁都伊始,政府就颁布取缔围墙令。今日的阿布贾砖石围墙绝迹,绿树成阴,视野开阔,到处是万紫千红的花草、树墙、藤萝墙。‎ ‎⑥中国筑围墙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围墙更在于它安全、分界的功能。今天,面对开放的世界,我们只有冲破围墙重地,以绿墙代替砖墙,才能与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流趋势相符合。‎ ‎                                        (节选自《环球城市风行绿墙》有删改)‎ ‎9.从全文看,“绿色围墙”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请用两个词概括回答。(2分)‎ 答:                                                                     ‎ ‎10.文章第③段画线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本段有什么作用?(3分)‎ 答:                                                                     ‎ ‎11.文章第④段“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一句中的“只”具有怎样的说明效果?(3分)‎ 答:                                                                     ‎ ‎12.你认为这给我们城市绿化建设最有借鉴意义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实际,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                                                                   【答案】四、(12分)‎ ‎9.(2分)美化  环保(2分)。(一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 ‎10.(3分)举例子(1分)。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在城市建设中修筑绿色  围墙的实施情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分)(意思相近即可)‎ ‎11.(3分)“只”起限制范围的作用(1分),在句中强调了新加坡人对城市环境绿化已达成共识(2分)。(语意相近即可)‎ ‎12.(4分)‎ 参考角度:(1)城市绿化建设应该纳入政府行为的范畴;(2)只有让普通大众都具有了城    市绿化的意识,才可能真正实现城市的绿化;(3)只有从环保的角度思考城市建设,才能    真正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4)建筑城市绿墙是世界城市建设的主流趋势。‎ 参考示例(略)‎ ‎(观点明确计2分,联系现实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计2分)‎ ‎ ‎ ‎ ‎ ‎56.(2011·四川达州)‎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2——16题。(12分)‎ ‎①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战国时期有名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并由宰相李斯书大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于其上。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国粹之一的玉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此时的作品,集数千年玉文化之大成,玉质之美,品种之多,雕琢之精,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的。‎ ‎③《管子》说:“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古代封禅用的书文,刻在玉上,称之为玉牒;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之为玉节。由此可见,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④玉,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把玉加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故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 ‎⑤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玉楼”、“玉堂”均指华丽的宫殿或住宅。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虚仙境、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皎洁的月亮中有一团黑影,古人不知其奥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此后,文人便常用“玉兔”一词指代月亮,既文雅又神秘。‎ ‎⑥玉,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助人成功用“玉成”一词。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常用来比喻节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外,玉还被广泛用来描写大自然的景色。“风花雪月”中,除了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风”之外,后三者都常用“玉”来吟咏赞颂:槐树花朴素洁白,便有了“玉树”之称。一些纯白素雅的花,常在其名前冠以“玉”字,如玉兰花、玉茗(白山茶花)等。以“玉龙”来比喻漫天大雪,多么壮观!‎ ‎⑦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因而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运用象征寓意或谐音取意的手法把玉制成丰富多样的器物、饰品等,借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鱼形玉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zhǔ)文化”,到了唐代、宋代开始盛行。特别是明、清两代,鱼形玉器造型繁多,工艺精湛,最常见的是把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代表着美好和富足;还有的玉器把佛手、寿桃和石榴雕刻在一起,称为“三多”,意指多福、多寿、多子。‎ ‎⑧玉,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只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朵微小的浪花。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之花,只要是根植于民族的土壤,能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特质的都可以名之曰文化,且大有发掘光大之必要。(选文有删改)‎ ‎1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玉”文化的内涵。(3分)‎ 答:                                                                           ‎ ‎                                                                               ‎ ‎                                                                              ‎ ‎13.结合语境,填空:(2分)‎ ‎(1)文章第③段引用《管子》的话是为了说明                                                                      ‎ ‎(2)文章第⑥段加横线的“后三者”指代                                          ‎ ‎14.第①段“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一句中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                                                                          ‎ ‎                                                                              ‎ ‎15.结合第⑦段的相关知识,请你写出“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这种造型的玉器的象征意义,并作简要的说明。(3分)‎ 象征意义:答:                                 (请用四字词语作答)‎ 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16.【迁移拓展】菊花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别名秋菊、九华、帝女花、笑靥。因其花开于晚秋且浓香扑鼻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菊花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倍受历代诗人的亲睐。(2分)‎ 唐·元稹《菊花》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现代·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 ‎(1)请你结合诗歌摘录中的有关描述,说说菊花象征了哪些精神品质?(1分)。‎ 答:                                                                                                                                                                         ‎ ‎(2)结合选文相关内容,推断“菊文化”形成的原因。(1分)‎ 答:                                                                            ‎ ‎【答案】(二)(12分)‎ ‎12.(3)(1)玉是君子的象征;(2)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3)玉,是权力的象征;(4)。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5)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只要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全分。) ‎ ‎13.(2分)(1)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花雪月。(每小题1分)‎ ‎14.(2分)不能,如去掉后句意就变成了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只有玉文化了,与实情不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或“之一”是说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不只是玉文化,还有其他的形式。语言准确。‎ ‎15.(3分)象征义:连年有余(1分)  说明:示例: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莲”与“连”谐音,“鱼”与“余”谐音,“莲花”和“鲤鱼”代表着美好、富足,所以这种造型的玉器的象征义是“连年有余”。(2分)‎ ‎16.(2分)‎ ‎(1)从诗中发现:菊花开在深秋不与百花争艳,耐霜抗寒,是高洁脱俗、恬静淡泊、坚贞顽强的精神象征。‎ ‎   (2)凡是能够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的事物都可以形成文化。像菊花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精彩纷呈的美丽,还有默默的感动,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道德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一种文化。(每小题1分)‎ ‎ ‎ ‎ ‎ ‎57.(2011·四川广安)‎ ‎(二)阅读《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完成19-23题。(14分)‎ ‎ ‎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踏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踏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启动与之相连的发电机。‎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19.用“‖”在下面段落番号间划分这篇文章的结构。(2分)‎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20.选文介绍了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依次是                                   ,‎ ‎                           ,                            。(3分)‎ ‎21.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3分)‎ ‎                                                                              ‎ ‎                                                                               ‎ ‎22.第④段使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                                                                               ‎ ‎                                                                               ‎ ‎2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 ‎                                                                              ‎ ‎                                                                              ‎ ‎ ‎ ‎【答案】(二)说明文阅读(14分)‎ ‎19. ①  ‖  ②    ③    ④    ⑤  ‖  ⑥‎ 评分说明:每划对一处得1分,共2分。‎ ‎20.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 评分说明:依次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 ‎21.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就可以转化为电能。(2分)‎ ‎22.举例子(1分)   通过列举美国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发电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2分)‎ ‎23.不能去掉(1分),“据专家介绍”增强了对人体生物电池电极说明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更具有说服力,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其权威性,所以不能去掉。(2分)‎ ‎ ‎ ‎ ‎ ‎58.(2011·天津)‎ 阅读《苏州园林》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6~8题。‎ ‎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6.下面不能体现“美术画”特点的一项是 ‎  a.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b.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在哪个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c.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d.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7.下面对选文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追求图案之美的特点。‎ b.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c.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古代宫殿和一般住房的共同特点。‎ d.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充满自然之趣的特点。‎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是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和假山池沼的配合两个角度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b.选文介绍假山和池沼的特点,目的是说明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c.苏州园林的景物布置,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的效果。‎ d.“一般”“绝大部分”“大多”这些限制性词语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6.c    7.d    8.b ‎ ‎59.(2011·新疆)‎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9分)‎ 从地震波到预警 ‎①我们脚下的地面是会移动的。随着构造板块在地球表面漂移,一些大洲互相摩擦碰撞,就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相撞一样。地壳,也就是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的外层,是有弹性的,但这种弹性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的。在板块边缘地带,地壳会弯曲变形,直到应力过大超过承受极限为止。此时,地壳便会突然断裂,过去几十年存储的能量穿透地球表面,震动它的传播途径中遇到的一切。‎ ‎②‎ 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地震发生。幸运的是,大多数地震很小,没有灵敏的地震检波器的帮助,我们是无法察觉的。在每天都会发生的地震中,断层面只会发生3-6英寸(约7-15厘米)的滑动,人们是感觉不到震动的。里氏5.0级的地震,大约有一两英里的断层面断裂,人们很容易感觉到移动,但现代的建筑物能够承受得住。而一次8.0级的地震将导致数百英里的跨断层面的破裂,而且能够延伸到地表,将一座建筑裂成两半。‎ ‎③通过监测地震间的应力积累,地震学家了解到,许多地区的地壳接近于破裂。但地表以下深部断层的具体结构,仍然在地震以及地震破裂传播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而这个结构无法直接取样。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地震学家不相信可以建立一二预报系统,能在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个小时内做出预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们最多只能做到快速检测大地震,并发出警报。‎ ‎④地震的一些独一无二的特性将帮助我们完成这项任务。我们感觉到的震动实际上是分阶段到来的。能量从地壳破裂处传到地球表面分为两种形式:p波和s波。这两种波同时从断层面上发出,这也是它们唯一的相同点。p波类似于声波,是一种压缩波,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但是不会携带很多能量。再一次地震中,你会感觉p波就像一个突然、垂直的跳动。s波更像海洋上的波浪,移动更缓慢,并携带大多数能量,带来强烈的震动,使地表垂直和水平运动。建筑物在它的冲击下,就像是波涛中的一支小船。‎ ‎⑤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波都是相似的。他们有不同的波形,这取决于滑动区域的大小。较小的滑动发出的p波相对振幅较低、频率较高,是一个小而尖的脉冲。较大的地震则会造成更大区域的断层破裂,并产生更大的滑动,所以这种p波具有较大的振幅和较低的频率。两种p波得差异类似于小鸟吱吱的叫声与灰熊的咆哮。‎ ‎⑥单独一台地震检波器(seismometer)就能基于上述信息估计出地震的震级。任何具有高振幅和低频率的p波都将触发警报。这种单一台站报警方法给震中区域发出速度最快的警示。但是地震断裂的特征千变万化,并不是所有的5.0级地震看起来都相同,地震检波器下面地底的一些特殊的沉积物也会改变p波。这些变化将增加误报(当没有地震时发生警报)和漏报(当破坏性地震来临时没有发出警报)的风险。‎ ‎(选自《环球科学》2011.4 有删节)‎ ‎ ‎ ‎20.阅读第④段,分别用一句话概括p波和s波得特点。(4分)‎ p波:                            s波:                        ‎ ‎ ‎ ‎21.第②段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 ‎ ‎ ‎22.第④段划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述说加点词“独一无二”的表达效果。(5分)‎ ‎ ‎ ‎23.选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所要说明的核心内容。(5分)‎ ‎ ‎ ‎ ‎ ‎60.(2011·浙江衢州)‎ ㈡阅读下面一篇科技作品,完成14—17题。(10分)‎ dna计算机 刘颂豪 等 ‎①dna计算机是一种生物形式的计算机。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是一条双螺旋“长链”,链上布满了“珍珠”即核苷酸。科学家研究发现,dna分子通过这些“珍珠”的不同排列,能够表达出生物体各种细胞拥有的大量基因物质。数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以及计算机专家从中得到启迪,正在合作研制未来的液体dna电脑。它利用dna能够编码信息的特点,先合成具有特定序列的dna分子,使它们代表要求解的问题,然后通过与生物酶(在此相当于加、减、乘、除运算)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反应,形成各种组合,最后过滤掉非正确的组合而得到的编码分子序列就是正确答案。‎ ‎   ②由于dna分子能同时进行大量的生化反应,所以dna计算机在结构上是超大规模并行的,这种“试管型”的计算方式,在理论上可处理传统计算机的硅芯片和电流难以处理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计算量随计算规模成指数增长的问题。‎ ‎   ③dna计算机以核苷酸为内存,且具有超大规模并行结构,所以dna分子计算机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惊人的存贮容量和运算速度。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十几个小时的dna计算,相当于所有电脑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未来计算机的芯片和磁盘都用dna溶液来代替,其强大的功能将令人惊讶。而且,dna计算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脑的十亿分之一。‎ ‎    ④dna计算机诞生于1994年,发明人是莱昂那多·阿德莱曼(leonard  adleman)。阿德莱曼用“试管” dna计算机做实验,测试出了dna计算机的可行性。他的“试管计算机”在几秒内得出了结果,但他花去了数周时间去拣出那些正确的答案。‎ ‎⑤传统电子技术将在2020年后的某个时候达到物理极限。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科学家在简化和按比例放大这种技术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采取了不同于其他先驱者所进行的试管实验的办法,而是把dna链固定到一块镀金的玻璃载片(一种dna芯片)上。其他研究人员则希望把dna计算技术送回到活细胞中。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 ‎⑥dna分子计算机将是计算机发展的方向之一。现在已经设计出了dna逻辑门、dna片段以及更多超前的东西,现在dna计算机最大的问题是很难检测其计算的结果。一旦这个问题得到解决,dna计算机将会很快问世。但不要过早地期待它取代传统计算机(塑料制品与硅片的结合)。大部分专家预言:比起用来运行文字处理程序和发送电子邮件,未来的dna计算机的应用极可能集中在破译密码和绘制飞行航线方面。‎ ‎14.文章主要介绍了dna计算机的哪三方面内容?(3分)‎ ‎15.如果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2分)‎ 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 ‎16.根据文章第③段内容,从运算角度,写出下图所表达的意思。(3分)‎ ‎   ‎ ‎17.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2分)‎ 材料一: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生物芯片)技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实施以及分子生物学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而产生。‎ 材料二:基因芯片正以其可同时、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分析数以千计基因组信息的本领而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基因芯片技术已经或即将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人类基因研究和未来医学临床诊断以及进行司法鉴定、疾病检测、药物筛选等。‎ 材料三:基因芯片技术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技术成本昂贵,检测灵敏度较低,分析范围较窄等。‎ ‎【答案】㈡(10分)‎ ‎14.文章介绍了dna计算机的生物特性、优点和发展。‎ ‎15.去掉“也许”,“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就成为肯定,这与原文表“推测”不相符合。‎ ‎16.dna计算机比起普通计算机有着惊人的运算速度。十几个小时的dna计算,相当于所有电脑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 ‎17.第一点:dna计算机或基因芯片技术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点:dna计算机或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是迅猛的,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 ‎ ‎ ‎ ‎61.(2011·浙江台州)‎ ‎(二)(13分)‎ 维护食品安全,应向美日学习“连坐制”‎ ‎                郑风田 ‎“中国制造”的一个怪现象是,出口到国外的食品,安全度要比国内高出一截,虽然美国、日本等国对来自中国的食品设置的标准,比国内标准更高,但中国的农民与企业还是都达标了。为什么离产地更近的中国消费者却难以享受到更安全的食品呢?   双汇瘦肉精曝光后,大批记者赶赴双汇总部漯河,但当地政府却要求酒店报告记者行踪。地方政府为保本地税收,往往习惯于成为问题企业的保护伞,这恐怕是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不妨学习一下美日的“连坐制”。   山东青岛,当地有不少将水产品出口到美国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按美国要求,采用haccp(被认为是控制食品安全和风味品质的最好最有效的一种管理体系)认证。如果有企业作假怎么办?政府部门讲“没人敢”,原因是美国人实行“连坐制” ——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简称)会不定期突然派人抽检,一旦发现作假,则当地被判为不可信任地区,所有同行业企业都被列入不信任名单,生产的产品美国都不要了。   山东菜区有不少出口日本的蔬菜生产基地,当年一个农民偷用剧毒农药,结果在日本海关被抽检出来,导致涉事公司所有出口日本的蔬菜都被拒,当地所有农民的菜都卖不出去了。‎ 在如此严厉的连坐制度下,没有企业敢轻易作假,也没有渔户敢轻易使用违禁药品。平时大家相互监督——熟人社会相互监督效果比单纯依靠政府监管效果好很多,交流经验——不是交流作假的经验,而是学习怎么做才能达到标准要求。当地监管部门也特别尽力,不但平时认真抽检,还会对农民进行提高生产质量的培训。     每次食品安全出问题,总有监管部门以我国有2亿多小农户、几十万个小作坊、抽检率太低等借口来搪塞。但困局并非无解,我国也完全可以试试美国、日本的连坐式监管制度。这种连坐式的监管虽然“残忍”,但针对目前我国食品供应乱局,只能采取阵痛式的监督方式。只有痛了,才能让地方政府真正尽力尽责,才能彻底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 (选自《东方早报》2011年4月1日,有删改)‎ ‎12.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13.从文中所写的事例看,实行“食品安全连坐制”有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3分)‎ ‎14.有同学认为山东的事例写了两个内容(一个关于水产品,一个关于蔬菜),这样没有必要,建议删去一个。你认为呢?为什么?(3分)‎ ‎15.若在“食品安全连坐制”下,蒙牛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企业自身及该区域乳品行业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和后果?请结合以下资料回答。(4分)‎ 资料链接:‎ ‎2008年,我国内地爆出了“毒奶粉事件”,涉及的企业众多,其中包括知名品牌蒙牛。国家质检总局在蒙牛几个批次的奶粉和液态奶中验出三聚氰胺(一种为提高蛋白含量而添加的化工原料,对人体有害)。事发后,内蒙古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公布处理方案:“对含有‘三聚氰胺’的这几个批次产品,坚决进行下架、封存和销毁。在原奶采集、生产环节进行最严格的检测与食品安全管理。”‎ ‎                                             (根据有关材料编写)‎ ‎【答案】(二)12.维护食品安全,应向美日学习“连坐制”或“采取连坐制才能彻底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评分标准:若答成“不妨学习一下美日的‘连坐制’”,得2分;答成“如何才能彻底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得1分。共3分。‎ ‎13.好处:(1)企业和个人不敢轻易违规、作假;(2)有利于相互监督和交流经验;(3)有利于当地监管部门尽力尽责。评分标准:答案应从文章倒数第二段概括提炼而来,每点1分,意对即可。如果较多地抄写原文,酌情扣分。共3分。‎ ‎14.不能删去。两个事例,一个是与美国有关,一个是与日本有关;一个是从正面阐述,一个是从反面阐述,角度不同,这样更有说服力。评分标准:表明观点,1分,两个要点各1分。共3分。‎ ‎15.①蒙牛自身的所有产品可能将全部下架;②该区域奶牛养殖户、养殖基地的原奶会卖不出去(不准卖);③该区域乳品加工企业将受到“连坐”而被列入不可信任名单;④该地区整个乳品行业陷入危机。评分标准:学生把区域表述成“内蒙古”或“内蒙古地区”等同样得分。答到其中两点就得满分。共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