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锡北片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无锡市锡北片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无锡市锡北片 2019 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 1.(2 分)(2019•内江)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C.固体传播声音比液体慢  D.能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音调不同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专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 中最慢; (3)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通过音色能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该选项说法正确;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固体传声比液体传声快,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能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音色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属于一道声学综合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音色,题目难度不大,但需要 学生牢固掌握声学基础知识才能解答. 2.(2 分)(2019•河北)小明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不同的滑轮组(如图所示),分别将 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η1、η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忽 略绳重及摩擦)(  )  A.F1>F2,η1=η2 B.F1>F2,η1>η2 C.F1<F2,η1=η2 D.F1<F2,η1>η2 考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专题:压轴题;推理法. 分析:忽略绳重及摩擦,使用滑轮组时的拉力 F=(G 物+G 轮),左图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2,右图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3,而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相同,据此判 断拉力大小关系; 两图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做的有用功相同;由题知,忽略绳重及摩 擦,所做的额外功为提升动滑轮做的功,由 W 额=Gh 可知额外功相同,又因为总功等 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所以总功相同,所以可以得出两图的机械效率相同. 解答:解:∵忽略绳重及摩擦,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1=2,n2=3, ∴两图所用拉力: F1=(G 物+G 轮),F2=(G 物+G 轮), ∵滑轮相同,提升的物体重相同, ∴F1>F2; ∵两图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相同的高度, ∴做的有用功 W 有相同, ∵忽略绳重及摩擦,所做的额外功 W 额=G 轮 h ∴额外功 W 额相同, 又∵W 总=W 有+W 额, 所以总功相同, ∵η= , ∴两图的机械效率 η 相同,即 η1=η2. 故选 A. 点评:本题是一个选择题,实质上是一个小综合题,本题的关键有二:一是 n 的确定,二是 忽略摩擦和绳重时,W 额=G 轮 h. 3.(2 分)(2019•无锡一模)在以下几个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  A. 磁力把磁悬浮列车从轨道上微微托起  B. 气垫船的船底与水面之间有一层空气  C. 在轴承中加润滑剂使接触面分离  D. 在鞋、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增大摩擦的办法有: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 动; (2)减小摩擦的办法有: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为滚 动,④使接触面脱离接触. 解答:解:A、磁力将磁悬浮列车从轨道上微微托起,减小了列车对轨道的压力,从而减小 了摩擦.不合题意; B、气垫船的船底与水面之间有一层空气,使船体与水面分离,减小了两者之间的摩 擦.不符合题意; C、在轴承中加润滑油使接触面更光滑一些,以减小摩擦力,不合题意; D、鞋底、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增大了鞋底、轮胎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从而增 大了两者之间的摩擦.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要判断哪些是增大摩擦的实例,首先要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然后根据 此知识来分析. 4.(2 分)(2019•无锡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和“彩虹”这两种自然现象,形成的原理是完全一样的  B.区别优质煤炭最科学的方法是检测热值  C.地球上的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等都是来自于太阳能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可能升高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物体内能的改变;燃料的热值;太阳能.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1)利用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和人由于错觉总认为光是沿直 线传播理论分析海市蜃楼现象. 下雨后,空气中有大量的水,将太阳光进行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程度不同 ,所以人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七种颜色的光. (2)热值是燃料的特性,表示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释放出的热量. (3)能源按形成分,可分为:地球以外的能量、地球内部的能量. (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解:A、因为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气中又有着不同的 折射率,而路面上暖空气与高空中冷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所以光线在路面上会发生 折射现象;远处物体的光经路面上空气传播,发生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由于错觉 始终认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看到比物体实际位置高些的虚像,也就是海市蜃楼现象 ; 彩虹是阳光通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的角度不同,从而 将太阳光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故 A 错误; B、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释放出的热量越大,说明该煤的热值越大,即是优质 煤炭;故 B 正确; C、核能、地热能、化石能、生物质能等为地球自身拥有的,而太阳辐射能等是来自 太阳的能量,故 C 错误; D、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 5.(2 分)(2019•无锡一模)氢气球下挂一小重物 G 在空中恰能沿直线 MN 方向做匀速 直线运动,若不计空气阻力和风力的影响,图中气球和重物 G 在运动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正 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力的合成与应用.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1)若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物体受力,则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 直线上; (3)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与物体的运 动情况无关. 解答:解:重物在空中沿 MN 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和风力影响, 氢气球也要随着该重物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在运动中它们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氢气球和重物应该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从题中给出的四个图示中,只有 D 图符合这一情况.所以 D 正确,A、B、C 不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辨别和重力和重力的方向的理解和掌握,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 ,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 6.(2 分)(2019•无锡一模)如图所示,对物体没有做功的力是(  )  A. 吊车从地面吊起货物的力 B. 马拉动原木的力  C. 使火箭升空的力 D. 小孩推车的力(车不动) 考点:力做功的必要因素. 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解答:解:A、吊车从地面吊起货物时,给重物施加了一个力,并使重物上升通过了一段距 离,因此该过程做功了. B、马拉动原木时,马给了原木一个力,并且原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因此该 过程做了功. C、使受力的作用而火箭升空,并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因此该力做了功. D、小孩用力推车,车未动,即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因此没有做功. 故选 D. 点评: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 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7.(2 分)(2019•无锡一模)生活中的很多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 误的是(  )  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外表面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华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春天早晨常见的雾是液化现象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 化现象.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雪、霜、冰花、树挂、雾凇都是水蒸气遇 冷发生的凝华现象; (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吸热;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雾、雨、露都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 解答:解: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出现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 玻璃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玻璃内表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需要吸热的缘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 符合题意;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该 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春天早晨常见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该选项说法正确,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判断,注意 A 选项,弄清水蒸气在哪里?在哪里遇冷 是关键,属于易错题. 8.(2 分)(2019•内江)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在古代,人们就对自然现象进行 了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体现了物理的人文性.下列是有关记载和相应物理本 质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山顶上气压较低,泉水沸点较高,水不容易沸腾  B.“花气袭人知骤暖”﹣﹣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减慢  C.“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地球周围存在磁场  D.“潭清疑水浅”﹣﹣光发生了反射 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地磁场;分子的运动.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1)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 高,分子运动越快; (3)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叫做地磁场,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 北极附近; (4)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 解答:解:A、山顶上气压较低,泉水沸点降低,水容易沸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叫做地磁场,该选项说法正确; D、“潭清疑水浅”是光的折射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沸点、分子运动、地磁场以及光的折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 简单. 9.(2 分)(2019•十堰)如图所示的四个图的装置可以用来演示物理现象,则下列表述正 确的是(  )  A.图甲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B.图乙可用来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C.图丙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  D.图丁可用来演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考点: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电磁感应. 专题:压轴题. 分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电流的磁效应,可根据实验装置及实验的现象进行判断. 解答:解:A、甲图中开关闭合后,导体棒内通以电流,则导体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发生运动, 故演示的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故 A 错误; B、乙图中导体棒 ab 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故演 示的为电磁感应,故 B 错误; C、放在小磁针上方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小磁针会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 产生了磁场,即演示了电流的磁效应,故 C 正确; D、通电后串联的两绕有线圈的铁钉都可吸引小铁钉,但左边吸引的个数要多,说明 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物理为实验学科,很多知识来自于实验,故应注意对实验学习的重视,掌握好实验的 原理及现象. 10.(2 分)(2019•无锡一模)如图所示,用一根自重可忽略不计的撬棒撬石块,若撬棒 C 点受到石块的压力是 1800N,且 AB=1.8m,BD=0.6m,CD=0.4m,则要撬动该石块所用的 最小的力应不小于(  )  A.600N B.400N C.200N D.150N 考点: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图析法;简单机械. 分析:求撬动石块所用的最小力,就必须确定出最大动力臂和最小阻力臂.该杠杆可以有两 个支点:D 点和 B 点. ①D 点为支点,则作用在 A 点的最小力应垂直杠杆斜向下,此时 AD 为动力臂,CD 为阻力臂; ②B 点为支点,则作用在 A 点的最小力应垂直杠杆斜向上,此时 AC 为动力臂,BC 为阻力臂; 显然第②种情况更省力,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 ①若以 D 点为支点,则作用在 A 点的最小力应垂直杠杆斜向下,此时 AD 为动力臂, CD 为阻力臂,如图: ②若以 B 点为支点,则作用在 A 点的最小力应垂直杠杆斜向上,此时 AB 为动力臂, BC 为阻力臂,如图: 由图知,AD<AB,CD>BC,所以②更省力; 如上图,以 B 为支点,动力臂 AB=1.8m,阻力臂 BC=BD﹣CD=0.6m﹣0.4m=0.2m,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AB=F2×BC,得: F1×1.8m=1800N×0.2m, ∴F1=200N.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正确找出符合条件的支点和动力方向是 解答题目的关键. 11.(2 分)(2019•武汉)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 为玻璃板,b 和 c 是 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B.实验时玻璃板 a 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 c 前应先将其点燃  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实验题. 分析:A、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和保证实验效果这个角度去 分析此题. B、实验中玻璃板如果不垂直于桌面,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C、玻璃板是透明的,两面都能发生反射形成像. D、当实验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 解答:解:A、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 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 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 a 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本选 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两面都能发生反射现象形成像,如果移动蜡烛 c 前先将其 点燃,在玻璃板两面都会形成蜡烛的像,实验很难进行.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能保证实验效 果.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 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 12.(2 分)(2019•无锡一模)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 6V 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为 50Ω,电流在 0.1A~0.4A 之间时电子元件均能正常工作.若通过此电子元件的电流与其 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为使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应控制在 5Ω~50Ω  B.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 0.6W  C.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 2.2W  D.电子元件工作时,电阻保持不变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图像综合题. 分析:(1)从图象可知,电流与电子元件两端的电压不是正比关系; (2)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根据 P=UI 求出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和最大功率 ; (3)由图象可知,电路电流最小为 0.1A,电流最大为 0.4A,找到对应的电压,根据 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进一步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 电阻. 解答:解:(1)从图象可知,电子元件的电阻是在变化的,故 D 错误; (2)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当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小时,电路电流最小,为 I 小=0.1A, 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 P=UI 小=6V×0.1A=0.6W,故 B 正确; 当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时,电路电流最大,为 I 大=0.4A, 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 P=UI 大=6V×0.4A=2.4W,故 C 错误; (3)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电路电流最小为 0.1A 时,电子元件两端的最小电 压为 2V,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大电压为 U1=6V﹣2V=4V,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 R 大= = =40Ω, 电路电流最大为 0.4A,电子元件两端的最大电压为 4V,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小电压为 U2=6V﹣4V=2V,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 R 小= = =5Ω.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应控制在 5Ω~40Ω,故 A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电阻、电压、电功率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计 算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范围,重点是学会根据图象分析问题.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 13.(3 分)(2019•无锡一模)(1)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其读数为 2.70 cm; (2)电动自行车的“心脏”是电动机,它是利用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作用 的原 理工作的;关闭电源,人用力踩脚踏,电动机就变成了“发电机”,从而实现“自发电”,它的 发电原理是 电磁感应 . 考点:长度的测量;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专题:电动机、磁生电;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其分度值,由图示可知,物体的一个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 线对齐,物体另一端点所对应的刻度尺示数是物体的长度. (2)根据电动机与发电机的原理分析答题.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物体 A 的长度是 2.70cm; (2)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作用;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 故答案为:(1)2.70;(2)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作用;电磁感应. 点评:(1)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问题,对刻度尺读数时要先确定它的分度值,读数时 要注意估读. (2)本题考查了电动机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一道基础题,要掌握基础知识. 14.(3 分)(2019•无锡一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成通车.专线全长 505km,承担运行 任务的“和谐号”动车组,最高车速可达 350km/h.G2009 次列车下午 17:10 从甲地发车,19 :10 到达乙地,则这次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252.5 km/h.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列车上的 监控系统,通过对高速运转车轮的热辐射产生的一种不可见光进行检测,实现对车轮温度的 实时监控.这种不可见光是 红外线 .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红外线.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列车的运行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列车的平均速度;可以利用红外 线对车轮的温度进行监控. 解答:解:列车的运行时间 t=19:10﹣17:10=2h, 列车的平均速度 v== =252.5km/h; 列车上的监控系统,通过对高速运转车轮的热辐射产生的红外线进行检测,实现对车 轮温度的实时监控. 故答案为:252.5;红外线.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列车的平均速度、红外线的应用,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 15.(3 分)(2019•无锡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 C 位置上放置光屏, 则 B 位置上应放置 凸透镜 ;实验时将蜡烛远离透镜,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 屏应向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 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光屏应向 上 (选填“上”或“下”)移动.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实验题. 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因为光屏上接到的 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两侧,所以把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的中 间位置.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实验过程中蜡烛变短,要使烛焰的像还呈现在光屏的中 央位置,可以使烛焰向上移动;也可以使凸透镜向下移动;也可以使光屏向上移动. 解答:解: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 蜡烛远离透镜,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凸透镜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承接到像,光屏 靠近凸透镜. 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蜡烛变短了,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光屏向上移 动. 故答案为:凸透镜;靠近;上. 点评:实验过程中蜡烛变短,要使烛焰的像还呈现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可以使烛焰向上移动 ;也可以使凸透镜向下移动;也可以使光屏向上移动.但是其中更合理的方法是使烛 焰向上移动,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个高度.其原因是,若改变凸 透镜或光屏的高度,没有进行一次实验,都要重新调节高度,非常麻烦. 16.(2 分)(2019•南京)某辆以蓄电池为驱动能源的环保汽车,当它在水平路面上以 v=36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驱动电机的输入电压 U=300V,电流 I=50A.在此行驶状态下 ,驱动电机的输入功率是 1.5×104 W;若驱动电机能够将输入功率的 90%转化为用于牵 引汽车前进的机械功率,则汽车所受阻力为 1.35×103 N.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功率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压轴题. 分析:已知驱动电机的输入电压和电流,根据公式 P=UI 可求驱动电机的输入功率. 已知汽车做匀速运动,牵引力等于阻力,已知输入功率和转化效率以及汽车的速度, 根据公式 F=可求汽车所受阻力. 解答:解:驱动电机的输入功率 P=UI=300V×50A=1.5×104W. 汽车的速度 V=36km/h=10m/s, 牵引汽车前进的机械功率 P1=ηP=90%×1.5×104W=1.35×104W, 因为牵引力等于阻力,所以 f=F= = =1.35×103N. 故答案为:1.5×104;1.35×103. 点评:本题考查功率和阻力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知道汽车做匀速运 动时牵引力等于阻力,在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7.(3 分)(2019•无锡一模)某空降兵和降落伞总重为 1000N,当降落伞打开后匀速下 落时,空降兵和降落伞所受阻力为 1000 N.在整个下落过程中,一直减少的能量是 重 力势能 .若空降兵每只鞋面积约 100cm2,当他安全落到地面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5×105 Pa.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运动和力;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力平衡,一对平衡力的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根据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结合实际分析能量的变化情况; 根据公式 p=计算压强. 解答:解:因为降落伞打开后匀速下落,所以空降兵和降落伞受到的总重力与阻力相互平衡 ,空降兵和降落伞所受阻力等于它们的总重 1000N; 因为匀速下降,所以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空降兵两脚着地,所以 p=== =5×105Pa. 故答案为:1000;重力势能;5×105. 点评:一个简短的题目考查了有关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判断及压强的计 算,考查得比较全面. 18.(2 分)(2019•无锡一模)质量为 50kg 的某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学校举行跳绳 比赛,她在 1min 的时间内跳了 l20 次.每次跳起的高度为 5cm,该同学每跳起一次做的功 为 25 J,跳绳的功率为 50 W.g=10N/kg. 考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知道某同学的质量,可利用公式 G=mg 计算出某同学的体重,知道每次腾空的高度, 则可利用公式 W=Gh 计算每跳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跳了 120 次,从而可以求出他在 跳绳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又知道时间,可利用公式 P=计算做功的功率.. 解答:解:人的重力 G=mg=50kg×10N/kg=500N, 人跳起时克服重力做的功 W=Gh=500N×0.05m=25J 跳一次做功为 25J; 跳一次所用的时间为 t= =0.5s 则功率 P== =50W. 故答案为:25;50. 点评:本题考查了功与功率的计算,由能量守恒可知,人跳起时做的功等于跳起后克服自身 重力所做的功,则求出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即为人做的功. 19.(3 分)(2019•无锡一模)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活动中: (1)将一个各个面粗糙程度都相同的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 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2.2  N; (2)将此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相等的两块 A 和 B,并把 B 叠放在 A 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向右拉动 A,使 A 和 B 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 22 乙,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 不变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判断的依据是 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都没有改变 . 考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专题:实验题;压轴题. 分析:弹簧测力计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 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大小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 不变,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解答:解:(1)弹簧测力计每一个大格代表 1N,每一个小格代表 0.2N,示数为 2.2N. (2)弹簧测力计显示拉力大小,木块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 将此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相等的两块 A 和 B,并把 B 叠放在 A 上,用弹簧测力计水 平向右拉动 A,使 A 和 B 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 滑动摩擦力不变,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 故答案为:2.2;不变; 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都没有改变. 点评:判断滑动摩擦力是否变化,抓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是关键,滑动摩擦力跟物 体的移动速度没有关系,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20.(3 分)(2019•无锡一模)2011 年 11 月 3 日凌晨,我国自主设计的“神舟八号”飞船与 “天宫一号”成功实现安全对接,携手遨游太空.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静 止,此时它们都 受非平衡力 (受平衡力/不受力/受非平衡力)的作用.它们围绕地球做 椭圆形轨道运动时动能较大的点是 近地点 (近地点/远地点).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运动和力;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1)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绕地飞行时,近地点动能最大,势能最小;远地点 势能最大,动能最小. 解答:解:(1)“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绕地飞行时,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速度 不断增大,方向不断改变,所以对接后的整体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所以整体受到非平 衡力作用. (2)“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绕地飞行时,近地点动能最大,势能最小;远地点 势能最大,动能最小. 故答案为:受非平衡力;近地点. 点评: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保持不 变;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断变化. 21.(2 分)(2019•泉州)小明在做电学实验中需要一个量程为 9V 的电压表,可是他只能 找到量程为 0~3mA 的电流表一只.通过查资料,小明知道电流表可以改装成电压表,这是 因为电流表本身也有电阻,当电流通过电流表时,它的两接线柱之间具有一定的电压,这个 电压的大小可从电流表的示数反映出来.已知该电流表的电阻为 Rg=10Ω. (1)若将这个电流表当作电压表使用,它所能测量的最大电压值为 0.03 V. (2)若要将该电流表改装成量程是 9v 的电压表,应 串 联一个 2990 Ω 的定值电阻.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阻的串联. 专题:计算题. 分析:(1)当通过的电流表的电流最大时(3mA),知道电流表的电阻,利用欧姆定律求 此时电流表两端的最大电压 U 大,即能测量的最大电压值 U 大; (2)求出了电流表两端的最大电压 U 大,若接在电压为 9V 的电路两端(改装成量程 是 9V 的电压表),就要串联一个电阻 R 分担 9V﹣U 大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分压 关系求串联电阻 R 的大小. 解答:解:(1)当通过的电流表的电流 I 大=3mA=3×10﹣3A 时, 电流表两端的最大电压: U 大=I 大 Rg=3×10﹣3A×10Ω=0.03V,即能测量最大电压值; (2)由题知,要串联电阻分担的电压: UR=U﹣U 大=9V﹣0.03V=8.97V, ∵ = , ∴R= = =2990Ω. 故答案为:0.03,串,2990.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变形公式的掌握和运用, 使用时注意三量(I、U、R)同体,注意单位统一(I﹣A、U﹣V、R﹣Ω). 22.(2 分)(2019•无锡一模)灯泡 Ll 标有“6V 3W”的字样,灯泡 L2 标有“6V 6W”的字样, 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要使每个灯泡都不损坏,这段电路两端所加最大电压为 9 V,灯  L1 更亮.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1)根据灯泡的铭牌可知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由 I=分别求出额定电流,再根据欧 姆定律分别求出灯泡的电阻; (2)将不同的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电源两端时,根据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和 允许的最大电流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 两端的最大电压. (3)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及 P=I2R 可知两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关系,由灯泡的 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可知两灯泡中最亮的灯泡. 解答:解:(1)两灯泡的额定电流: I1= = =0.5A,I2= = =1A; 两灯泡的电阻: R1= = =12Ω,R2= = =6Ω. (2)∵两灯泡串联, ∴允许通过两灯泡的最大电流 I=0.5A, ∴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 U=I(R1+R2)=0.5A×(12Ω+6Ω)=9V. (3)∵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 且 P=I2R,R1>R2, ∴灯 L1 实际功率较大, ∵灯泡明亮程度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 ∴灯 L1 灯泡较亮. 故答案为:9;L1.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确定电路的最大电流,以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 的灵活应用,还要知道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三、解答题(共 7 题,共 32 分) 23.(2 分)(2019•无锡一模)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一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在如图中画出乒乓球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乙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既方便同学们整理仪容,晚上又能利 用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请在图中准确画出灯 S 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 A 点的 光路图. 考点:力的示意图;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1)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 (2)图中给出发光点及反射光线上的一点,可以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 然后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画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线. 解答:解:(1)过球心分别沿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重力 和浮力,二者大小相等,并标出 G 和 F 浮,如下图所示: (2)①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点 S 关于镜面的对称点 S',即 S 在平面镜中的 像点. ②因为反射光线看上去就像是从像点 S'发出来的一样,所以我们可以连接 S'点和 A 点,得到反射光线. ③线段 S'A 与镜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连接 S 与入射点便可得到入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点评:作力的示意图,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 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注意作图题要规范、清晰、合理.光路图中 要标明方向,光路图中实线、虚线要分清.实际存在的光线要用实线,辅助线及虚像 用虚线. 24.(4 分)(2019•徐州)小华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她猜想油的比热容 比水小. (1)能够支持她这一猜想的事实是 A . A.同样情况下,油升温比水快 B.油能把食物炸黄,而水不能 C.油能漂在水面上 D.油比水难蒸发 (2)为了验证猜想,小华向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倒入 质量 相同的水和油,并测量它 们的初始温度.两温度计示数相同,如图所示,它们的初始温度为 20 ℃. (3)在同样条件下加热相同时间后,水的温度达到 25℃,油的温度达到 30℃,由此可得油 的比热容为 2.1×103 J/(kg•℃)[水的比热容为 4.2×103 J/(kg•℃)]. 考点:物理学方法;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比热容的概念. 专题:计算题;压轴题;控制变量法;方程法. 分析:(1)由于物质吸热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所以在比较不同物 质的吸热能力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应控制它们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比较 它们吸热多少(加热时间长短),吸收的热量多,比热容大;或控制它们的质量和吸 热多少相同,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升高的温度高,比热容小. (2)温度计读数要先判断零上还是零下,读数时,视线和液柱上表面相平. (3)相同条件加热相同时间,表示水和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比热是已知的,根 据公式 c 水 m 水(t 水﹣t0)=c 油 m 油(t 油﹣t0)解方程得出油的比热容. 解答:解: (1)油比水的比热容小,说明质量相同的油和水在温度升高相同度数时,油比水吸 热少,或质量相同的油和水吸收相同热时,油比水温度升高的多. (2)通过温度计的数据可以判断玻璃泡在下方,现在是零上的温度,液柱上表面对 刘了 20℃,所以度数是 20℃. (3)∵Q 水吸=Q 油吸 ∴c 水 m 水(t 水﹣t0)=c 油 m 油(t 油﹣t0),代入数据得, 4.2×103 J/(kg•℃)×m 水×(25℃﹣20℃)=c 油 m 油×(30℃﹣20℃), 其中 m 水=m 油,可以约掉, 解得 c 油=2.1×103J/(kg•℃); 故答案为:(1)A;(2)质量;20;(3)2.1×103. 点评:比热容是物质的吸热本领,比较比热容的大小时,要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温度升 高的度数,或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比较吸收的热量. 25.(1 分)(2019•无锡一模)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 电源电压为 6V 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 5Ω、10Ω、15Ω、20Ω、25Ω. (1)请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2)实验中将 5Ω 电阻换成 10Ω 电阻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 左 端移动(左/右 ),移动滑片的目的是 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正确操作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 电流 I 随电阻 R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 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3)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 35 Ω 的滑动变阻器. (4)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电流表示数为 0,电压表示数接近 6V,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 是 电阻 R 断路 . 考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专题:作图题;图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分析清楚图甲所示电路图,然后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 (2)更换电阻后,为保持电压不变,应移动滑片,根据电阻变化情况,分析电路图, 判断滑片的移动方向; 分析图丙所示图象,根据图象特点,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3)电路电流越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越大,根据图象求出电路最小电流 及对应的电阻阻值,由欧姆定律求出电阻两端电压,然后由串联电路特点求出此时滑 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最后由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阻值,根据该阻值选择滑动变阻 器规格. (4)根据电路故障现象分析电路故障原因.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将 5Ω 电阻换成 10Ω 电阻 后,电阻变大,电阻分压变大,滑动变阻器分压变小,为保持电阻电压不变,应减小 电阻电压,增大滑动变阻器电压,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由电路图可知 ,为保持电阻电压不变,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左移动.由图丙所示图象可知, 图象是反比例函数图象, 由此可知: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由图丙所示像可知,电路最小电流 I=0.1A,此时电阻 R=25Ω, ∵I=,∴电阻两端电压 UR=IR=0.1A×25Ω=2.5V, 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U 滑=U﹣UR=6V﹣2.5V=3.5V, ∵I=,∴滑动变阻器阻值 R 滑= = =35Ω. (4)如果出现了电流表示数为 0,可能是电流表短路或电流存在断路造成的; 如果电流表短路,电压表示数不变,而电压表示数接近 6V,说明电路故障不是电流 表短路造成的; 电压表示数接近 6V,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极相连,电压表并联电路之外电路不存在 断路, 综合分析可知,电路发生的故障是电阻 R 断路. 故答案为:(1)电路图如图所示;(2)左;使 R 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35;(4)电阻 R 断路. 点评:本题考查了连接实物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调节、实验数据分析、电路故障分析等, 是实验的常考问题,一定要掌握;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是正确连接实物电路图的关键. 26.(3 分)(2019•无锡一模)小芳用天平测一块实心塑料块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如图甲 所示,塑料块放入装有酒精的量筒,塑料块放入前后,量筒的情况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塑 料块的质量是 9 g、体积是 10 cm3,这种塑料的密度是 0.9×103 kg/m3. 考点: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实验题. 分析:测固体密度的原理是 ρ=,质量用天平测出,根据排水法来测体积,本题用的酒精. 解答:解: (1)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刻度值,塑料块质量 m=5g+4g=9g. (2)塑料块体积 V=40ml﹣30ml=10ml=10cm3. (3)塑料块密度 ρ== =0.9g/cm3=0.9×103kg/m3. 故答案为:9g;10;0.9×103. 点评:本题考查测固体密度的基本方法,排水法换成排酒精法,学习中不应受干扰,把题认 真做好! 27.(2 分)(2019•无锡一模)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 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以下三步实验操作: A、让铁球甲从斜面 F 点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从位置 A 移动,记下木块 移动到的位置 B. B、让铁球甲从斜面 E 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从位置 A 移动,记下 木块移动到的位置 C. C、换一铁球乙(m 乙>m 甲)从斜面上 F 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从位置 A 移动,计下木块移动到的位置 D (1)每一次都要让铁球推动木块的目的是: 让铁球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长短来反映铁球 动能的大小 ; (2)由 A、C 两步得到的结论是: 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 考点: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专题: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动能大小不能直接观察,而是通过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时,推动木块做功,木块 运动越远,铁球动能越大. (2)动能大小跟质量、速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一定时, 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解答:解:(1)每一次都要让铁球推动木块是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反映铁球动能的大小, 木块被推动的越远,铁球的动能越大. (2)动能大小跟质量、速度有关.探究动能跟质量关系时,控制速度相同,质量不 同的甲乙两球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到达斜面底部的速度相等,铁球的质量越大,推 动木块运动越远,所以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故答案为:(1)让铁球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长短来反映铁球动能的大小;(2)速度 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点评:掌握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动能大小跟影响因素之间的 关系. 28.(5 分)(2019•南京)利用身边的器材可以做很多小实验来验证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 小明利用气球做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图甲所示,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形变 ; (2)图乙中两只气球自由悬挂在空中,用粗吸管对准 A 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可 观察到两气球 分开 (选填“分开”或“合拢”),这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 小 ; (3)图乙中,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从 A 点靠近气球,可观察到两气球 分开 (选填 “分开”或“合拢”),这是因为带电体能够 吸引轻小物体 .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电荷间的相互作 用规律. 专题:实验题;简答题.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是不但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观察 用力后气球变化情况; (2)根据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是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的压强越小,分析气球为什 么运动; (3)解答此问必须知道带电体的性质是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 解答:解:(1)甲图中,在力的作用下,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2)当用粗吸管对准 A 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时,A 点的空气流速加快,压 强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左边的气球会向左移动,即观察到两球分开; (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会带电,靠近左边的球后,会吸引该球,使它向左移动, 即观察到两球分开,此现象也说明了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 故答案为:(1)形变;(2)分开;小;(3)分开;吸引轻小物体.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带电体的特点等,都是基础 知识. 29.(6 分)(2019•无锡一模)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 索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 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两千年. (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 下去. 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和排序, 以下正确的是 D . 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 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 (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 永远匀速运动下去 ,伽利 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我们初中物理中也用到此方法进行研究 的有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写出一个即可).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专题:实验题;推理法. 分析:(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历史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等人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一观点无法经过 实验直接证实,而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推理概括得出的. (2)根据伽利略的实验结论分析答题;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研究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时,应用了推理法,研究声音是否能在真空中传播也用到了这种方法. 解答:解:(2)这是依据思维程序排序的问题,伽利略的观点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 过推理概括得出结论,第一步是实验事实,即②;小球滚到右侧斜面的高度与小球 自由放手的位置接近,摩擦越小越接近,得出推理,如果无摩擦,小球上升的高度与 自由放手位置相同,即第二步是③;继续推理,在无摩擦的情况下如果改变右侧斜 面的倾斜程度,减小倾解,仍能使小球上升的高度与自由放手的位置相同,即第三步 是①;继续大胆推理,在无摩擦的情况下,右侧斜面继续减小倾角为 0,即水平,则 小球永远运动,即第四步是④.按照这样的思维程序排列顺序,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D. (3)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永远匀速 运动下去,研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也应用了这种方法. 故答案为:永远匀速运动下去;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点评:本题主要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有机渗透对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的体验 与应用,要注意体会本实验所用的理想实验、推理法. 30.(7 分)(2019•无锡一模)小汽车的“经济耗油量(90km/h)8L/100km”,是指这辆汽 车以 90 km/h 的速度行驶 100km,消耗汽油 8L.该汽车在经济耗油量下沿直线匀速行驶 250km,则汽车消耗多少升汽油?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如果此时汽车的效 率为 30%,求:汽车的功率.(汽油热值 3.2×107J/L) 考点:热量的计算;功率的计算;热机的效率. 专题:计算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已知汽车以 90km/h 的速度行驶 100km,消耗汽油 8L.可知行驶 250km 消耗的汽油, 然后计算燃烧这些汽油放出的热量,根据汽车的效率求出做的有用功和有用功率. 解答:解:根据汽车以 90km/h 的速度行驶 100km,消耗汽油 8L. 可知:汽车在经济耗油量下行驶 250km 实际用油 V= ×250km=20L; 20L 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热量 Q=qV=3.2×107J/L×20L=6.4×108J; 汽车所做的功 W=Qη=6.4×108J×30%=1.92×108J; ∵v=90km/h=25m/s, ∴汽车行驶的时间 t== =10000s 汽车的功率 P= = =1.92×104W. 答:汽车消耗 20 升汽油,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6.4×108J;汽车的功率是 1.92×104W. 点评:本题考查体积、时间、释放热量、功率的计算;注意各物理量的单位,代入公式时一 定要保持单位统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