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阅读:赏析题全攻略之词语、句式 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阅读:赏析题全攻略之词语、句式 部编版

记叙文:赏析题全攻略之三——词语、句式 赏析题会怎么出?‎ ‎1、请对文中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简要赏析。‎ ‎2、试分析第⑤段中“亮”一词的表达效果。‎ ‎3、本文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来表现冼星海这个人物的?‎ ‎4、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 ‎5、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请以第3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 ‎ ‎6、选文善用修辞,用词富有表现力,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处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7、请自选角度,赏析本文第④段妙在何处。‎ 赏析题的考查角度——两辞两表 两辞:‎ ‎1、修辞:两问两比、反对夸拟 ‎2、辞藻(词语、句式):‎ ‎(1)叠词、拟声词、成语、连续性的词……‎ ‎(2)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排比句……‎ 两表:‎ ‎3、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借物抒情、借物喻人、借景抒情、(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 ‎4、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赏析题的优先级 表现手法>修辞>用词>表达方式>句式 什么时候选择用词、句式角度 ‎1、句子 / 段落中没有明显的修辞、表现手法时 ‎2、句子 / 段落中有明显的特殊词语用法 / 特殊句式时 ‎3、一般配合其他角度来答题 ‎【练一练】判断下列句子从哪个角度赏析会更好?‎ ‎1、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 ‎3、是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 ( )‎ ‎4、他这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 ‎5、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 )‎ 词语、句式类赏析题必用公式:‎ 词语:‎ 词性 + 列举/解释(结合事件) + 效果 ‎(生动传神) +人物形象/事物特征 + 中心情感 句式:‎ 句式判断+效果+人物形象/事物特征+中心情感 关山难越①‎ 龙应台 ‎①他念诗,用湘楚的古音悠扬吟哦: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他考你背诵“……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②他要你朗诵《陈情表》。他用浓重的衡山乡音吟一句,你用标准的国语跟一句。念到“茕(qióng)茕独立,形影相吊”②,他长叹一声:“可怜可悯啊,真是可怜可悯啊。”‎ ‎③时常,他会突然要你把那只褪了色的鞋从抽屉里取出来给他。‎ ‎④‎ 其实不是鞋,是布。布,剪成脚的形状,一层一层叠起来,一针一针缝进去,缝成一片厚厚的布鞋底。很多次,他告诉你这“一只鞋底”的来历,你早已没兴趣。反正就是炮火已经打到什么江什么城了,火车已经不通了,他最后一次到衡山脚下去看他的母亲。临别时,在泥泞的黄土路上,他母亲塞了这只鞋底进他 怀里,眼泪涟涟地说:“买不起布,攒下来的碎布只够缝一只鞋底。儿啊,你要穿着它回来。”‎ ‎⑤他掏出手帕,坐在藤椅里开始擦眼泪,眼泪还是滴在那只灰白的布鞋底上。‎ ‎⑥这种情形早已烙在你十二岁那年的记忆里。那时离那战争的恐慌、国家的分裂、生离和死别之大恸,才十四年。他想穿着布鞋回家看娘的念头,恐怕还很认真很强烈。‎ ‎⑦他是不是很想跟你说话呢,在命你取鞋的时候?突然又静默下来,是不是因为看见了你幼稚和不耐的眼神?‎ ‎⑧白天,他穿着笔挺的呢料警官制服,英气勃勃地巡街。晚上,他独自坐在榻榻米上,一边读报,一边听《四郎探母》,总是跟唱那几句:“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 飞;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沙滩……”弦乐过门的时候,他就“得得了啷当”地跟着哼伴奏,交叠的腿一晃一晃打着节拍。《四郎探母》简 直就是你整个成长的背景音乐,你熟习它的每一 个字、每一个音,但是你要等候四十年,才明白它的意思。⑨会不会,当他母亲将布鞋塞进他怀里的时候,他也是极其不耐的呢?会不会,他也是过了数十年,白山黑水艰辛涉尽,无路可回头的时候,才蓦然明白过来? ⑩你要两个在异国生长的外孙去亲近爷爷,讨爷爷欢心。两兄弟不情愿地说:“我们跟他没有话说啊。而且,他不太说话了。”是啊,确实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他走路的步子慢了,一向挺直的背脊有点儿驼了,话,越来越少了。怪,他的失语,何时开始的?显然有一段时间了,你竟然没有发现。‎ ‎⑪你说,你们两个去比赛,谁的话题能让爷爷把话匣子打开,谁就赢。一百块。,‎ ‎⑫老大一连抛出几个题目,他都简单地回答:“嗯。…好。”“不错。”‎ ‎⑬你提示老大:“问他的家乡有什么。”他突然把垂下的头抬起来:“有……油茶,开白色的花,油茶花。”“还有……蜥 蜴,”他说,“灰色的,可是背上有一条蓝色的花纹,很鲜的蓝色条纹。”‎ ‎⑭他又陷入沉默,不管孩子怎么挑逗。‎ ‎⑮你对老二使一个眼色,“问他小时候跟他妈怎么样。”‎ ‎⑯ “我妈妈?”他坐直,声音也亮了一点,“我告诉你们听啊——”‎ ‎⑰孩子们发现奏效了,瞅着你偷笑,脚在桌子底下踹来踹去。‎ ‎⑱ “有一天,下很大的雪,我从学校回家——要走两个小时山路,雪很白,把我眼睛刺花了,看不见。到家是又冷又饿,我的妈妈端给我一碗白米饭——”他站了起来,用身体和动作示意他和妈妈的位置。‎ ‎⑲孩子们玩翻了,老大压低声音抗议,“不行,一百块要跟我分,妈妈帮你作弊的。”‎ ‎⑳ “我接过妈妈手里的饭碗,想要把碗放在桌上,可是眼睛花了,没有想到,没放到桌上,‘空’的一声碗掉到地上摔破 了,饭也洒在地上了。”‎ ‎21 老二正要回踢哥哥,被他哥哥严厉地“嘘”了一声要他安静;爷爷正流着眼泪,哽咽地说:“我妈妈好伤心喔。她不知道我眼花,她以为我嫌没菜,只有饭,以为我生气所以把碗打了。她自己一整天冻得手都是紫青色的,只能吃稀饭,干饭留给我吃,结果呢,我把唯一的一碗饭打在地上。她是抱头痛哭啊……”‎ ‎22 他泣不成声,说:“我对不起我妈——”‎ ‎23 孩子们张大眼睛看着你,不知所措。‎ ‎24 他慢慢坐回沙发,低头擦着眼角。你起身给他倒了一杯温开水,说:“爸爸,你教孙子们念诗好不好?”‎ ‎25 一阵奇怪的沉默之后,他突然说:“好啊,就教他们‘白日依山尽’吧!”‎ ‎【注】①本文选自散文集《目送》。作者龙应台,台湾地区女作家,祖籍湖南衡山。‎ ‎②出自西晋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陈情表》。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答祖母而不能遵从朝廷任命的苦衷。“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指的是祖母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3.文中第⑯段“‘我妈妈?’他坐直,声音也亮了一点,‘我告诉你们听啊——’”一句中划线的“亮”换成“大”好不好?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出你的理由。‎ 词性:形容词——“大”、“亮”‎ 解释:“大”表示声音大;“亮”表示声音洪亮,也表现了“他”此时内心的兴奋、激动 结合事件:因为“他”对家乡母亲的思念无人理解,外孙主动提及这一话题,“他”为能有一个倾听者而高兴 人物形象:沉默寡言到话匣子打开 中心情感:体现了“他”对家乡母亲强烈而执著的思念之情。‎ 例2‎ 蔷薇几度花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 惹得不 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 ‎⑤可不是么! 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就是因喜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⑾“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⑿ “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 ‎⒀“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 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⒁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照,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 ‎ 他看一眼,笑。复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 ‎ ‎3.品味文中的画线句。 ‎ 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 判断:修辞——拟人 解释:赋予蔷薇花人的动作行为 效果:生动形象 词性:叠词 列举:“素素”、“淡淡”‎ 效果:生动传神、音韵和谐、有节奏美 事物特征:表现了蔷薇花不张扬、素雅的特点 中心情感:表达了“我”对蔷薇花的喜爱之情 例3‎ 我的母校,我的梦 竹林 那面镜子,我是经常梦见的。‎ 即使在梦中,我也知道,这面长方形的镜子,镶嵌在教学大楼的入口处,它又大又明亮,像最忠实的哨兵,恭候每个早晨蜂拥而来的莘莘学子。‎ 老校长说,当你们走进校门的时候,你们要照一照镜子,看看镜子里的你,头发乱不乱,纽扣系好了没有,衣着是不是很整洁,脚上的鞋带有松弛吗?如果因为匆忙,你在某个细节上有所疏忽,那么镜子会告诉你。你整理好自己,带着美的仪表、美的心灵走进教室,那么你的一天是美好的,你的未来也将是美好的。‎ 老校长穿一件浅色带条纹的薄呢大衣,头发一丝不苟地向后梳去,有着那个时代罕见的儒雅风度。他似乎已经很老了,可是他让我们如沐春风。‎ 镜子里的这个女孩一天天长高,她腼腆而羞涩,没有什么好 衣服穿,但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缝补破洞,用装满热水的茶杯熨烫洗过的衣服,她永远是干干净净的。‎ 我看着她,有时会有一些疑惑:她真的是我吗?‎ 是的,那个目光清澈,白皙娇嫩的女孩何以会是我?也许她是从别的地方飘来的一朵云,因为老校长的召唤,她走进镜子做了我的影像。‎ 既然如此,那么我也可能是她的影像。‎ 霍金先生说,我们是生活在一张膜上,也许这膜就是一张全息图。这样,我也许就是另外的宇宙投射在本宇宙的影子了。‎ 那么镜子呢?呵呵,镜子也许是一径朦胧的小路,一条神秘的时空隧道,它维系着现实和梦想,过去和未来,我们的天空和别人的天空。 ‎ 镜子被覆盖,无疑是一场大灾难。在镜子被覆盖的日子里,几乎所有的走廊和墙壁都贴满了大字报,所以镜子也不能幸免。‎ 没有了镜子的警示,我们的眼睛受到了蒙蔽,我们年轻的心 被邪恶的力量诱惑着。‎ 已经不上课了,学生的主业是“革命造反”。‎ 一天,某个造反派组织让我们几个无缘戴上红袖章的同学在一张大字报上签名,这真让人感到受宠若惊。‎ 我展开大字报一看,是批判教英语的张先生的。张先生是解放前的教会学校毕业的,一口的英式英语,人很洋气,说话又嗲声嗲气,确实有点“资产阶级少奶奶”的派头。而且,张先生并不特别喜欢我,她喜欢的是一个工人阶级出身的女孩,那女孩口语特别棒,上课回答问题,镇得我们一愣一愣的。‎ 可是,因为这样我就应该批判她吗?我把询问的目光投向了琴。她过去是班长,虽然现在也落难了,可我还是习惯听她的。琴说,让我回去考虑一下好吗?于是我也顺势推舟,对对,回去考虑一下。‎ 第二天一早,那个组织的头头问我考虑得怎么样。我的心怦怦乱跳,只见琴从课桌后转过脸来,沉稳地说,我昨天一夜没睡 着觉,想了一夜,我想我不能签这个名。我突然松了一口气,赶紧说我也不签。就在这个瞬间,我突然明白,我们的镜子,它还在;它在我们的心中,依然明亮。 ‎ 进入市西中学后的第一节作文评讲课,先生的脸色十分严肃,他说我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全班只有三个5分。‎ 接着他开始讲评。我好紧张,我全神贯注竖直了耳朵,希望能从中得到自己能够胜出的蛛丝马迹。‎ 可是没有,他表扬一篇从缠毛线中得到启示的作文,那不是我写的。而且,先生的脸冷冷的,似乎再也没有朝我看一眼。‎ 我暗暗叫苦,惨了惨了!‎ 本来,这里强手如林,别的功课上差一点,我是心安理得的。可败在作文上,打击太大了。‎ ‎14岁的孩子不懂得掩饰自己,只怕当时的表情比哭还难看。‎ 作文本从前面的座位依次往下传,我的心怦怦乱跳。‎ 翻开本子的时候,心还在跳。可突然间,我咧开嘴,克制不 住地笑出了声——我看见一个大大的、红红的、非常好看的“5”出现在我写的那篇作文上面。还有评语,很简单的两个字:真挚!‎ 我抬起头,一脸傻笑地去望先生,发现自己刚才纯属多心。先生乌黑的眼珠里闪着惯有的微笑,跟这样的目光接触,心一下子就温暖起来了;一种被欣赏、被宠爱的快乐,会荡漾在心头。‎ 以致每次看到先生时都忍不住要笑。有一次先生批评我,笑,笑,吃饱笑药啦?‎ 可是暖暖的笑意也在先生的眼眸里闪动。‎ 回想起来,中学那几年是我一生中笑声最多的日子,仿佛把一生的笑都挥霍掉了,以后,就很难得了。‎ 不过,也许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笑支撑着我,使我即使在哭的时候也不会绝望。 ‎ 在自己生活中那些最不堪的日子里,我总是在现实和梦境间的这一条朦胧小路上徘徊。常常分不清哪是梦,哪是现实。‎ 镜子里的世界有别样的朴素,别样的恬美;因为喜欢,它又 变得美轮美奂。‎ 有一首诗,我从镜子里寄给了泰戈尔:“穿过岁月的帷幕/我来到你的面前/在没有我的世界/我与你接吻/吻你的思想/吻你的灵魂/吻你火焰一样/飘动的头发……”‎ 我从不怀疑天堂的邮路有阻,因为早在市西的校园里,我已经收到了诗人从春天的财富里为我采摘的鲜花,从天空的云彩里为我滤下的辉煌金影。‎ 所以,我现在是诗人亲手创办的那所被称为“和平之院”的学校的女教师。我从神圣的恒河里出浴,挽起了湿漉漉的长发。我在老榕树的浓影下授课,我和我的学生们的声音,有如天籁,来来回回穿越,诗人颤动的唇,和那神奇妙曼的多维空间,最后定格在——我母校的镜子里。‎ 哦,市西中学,我的母校,我的梦!‎ ‎4.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文中“那个目光清澈,白皙娇嫩的女孩何以会是我?也许她是从别的地方飘来的一朵云,因为老校长的召唤,她走进镜子做了我的影像”这段话进行评析。(4分)‎ 判断:修辞——比喻;用词——“召唤”等;句式——疑问句 人物形象:表现了少女洁净柔美的形象和文雅飘逸的气质;老校长的儒雅风度影响了“我”。‎ 中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成长的疑惑和惊喜;对老校长的感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