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5课 好的故事|部编版 (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5课 好的故事|部编版 (3)

好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带着想象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对水乡奇幻景物的描写 ‎2、查找相关资料,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3、品味精彩的语言,积累一些精美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 带着想象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对水乡奇幻景物的描写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有很多处写到梦境,而梦里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可见鲁迅的故乡情结也不是一个偶然。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近鲁迅,走近鲁迅的梦境,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 二、作者介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三、写作背景:‎ ‎ 《野草》是鲁迅作于1924—1926年的诗集,它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一个艺术高峰。鲁迅在这部诗集中,通过对我的严格解剖,反映了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要求进步,寻求光明,又处处碰壁的,找不到出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记录了鲁迅自己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走向共产主义战士这一转变过程。‎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2‎ 月,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而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四、 初步感知 ‎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开头(1—2)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 发展(3—9)“我”在蒙眬中看到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 结局(10-12)写“我”骤然惊醒,奇幻的景象消失,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五、 研习探究(小组交流,师生合作)‎ ‎ 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 (明确)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 2、“好的故事”写的其实是作者的一个梦,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括一下。‎ ‎ (明确)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借回忆以前来写眼前梦境,表现了作者对眼前之景的憧憬与向往;第二部分写所见故事更加清晰,作者的情感更加强烈和对理想的坚定。‎ ‎3、梦境是很难描绘的,但是作者将梦的发生,展开、写得非常生动,朗读下列语句,说说其中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梦境的什么特点 ‎(1).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2).(红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3).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整,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1.运用了比喻。将“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一天云锦”和“万颗奔星”,“云锦”和“奔星”都是天空中的,用于此显得广阔,“飞动着”“展开去,以至于无穷”写出动感和美感,生动地表现了梦境幻象错练复杂、简忧迷离又转瞬即逝的特点。‎ ‎2.运用了顶真手法。顶真亦称“联珠”或“蝉联”,即上一句末尾与下一句开头采用相同的字词。三个“织入”,写出了富有水乡特征的事物在水中的幻影,这些幻影一个跟一个,互相融合,随水的浮动而起伏着、变幻着,最后又“退缩了”,消失了,写得非常逼真而生动。如果只是直接写乡村的狗、白云、村女,虽然是实象,但不如梦境幻象更有文学趣味 ‎3.‎ 运用了比喻手法。其中“他们”指“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成片片了”是比喻,写出了梦境消逝的状态,作者巧用比喻,呈现了梦逝的状态,想象丰富,富有诗意和趣味。‎ ‎ 3、再读梦境,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故事的美丽、有趣、幽雅体现在哪里?‎ 这个故事的美丽,曲雅,有趣,包含了水乡景象之美和“我”游历的感受,这里的雅,指世外桃源与尘世隔绝,在水乡的深远处别有洞天。这样的幽雅之景,一是记忆中山阴道的河上景观,二是“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的景观。这里的有趣,表达“我”游历时的主观感受,“我”在看到“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时,很想凝视,在美景失去“骤然一惊”时,“我”还想“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可见梦幻中所见水乡美景的魅力之大,让“我”极度神往。总之,这一水乡之景,是一个梦幻的景象,作者没有写水乡的真实情景,而是写水乡的水中幻影,本身即有幻想之意,这种美丽、幽雅、有趣的景象和感受来得快,去得也快 4、 怎么理解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 ‎ 从文章表面看,是指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其实暗指当时中国的黑暗社会。鲁迅后来回忆当年在北京生活时的感受,说“实在黑暗的可以”。其时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政治混乱,民生测敝,身处其中的正直知识分子深感压抑。因此这里的“昏沉的夜”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应由作者的心境联想到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 ‎ 5、文中所写的水乡美景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这段美景是鲁迅在远离家乡后描绘自己心中的家乡美景,寄寓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留恋,对无喧嚣纷争、宁静闲适的水乡生活的神往。‎ 六、 写法探究 ‎1、文中“故事”的特点 ‎①现实景象与梦中幻想交替出现,以写幻象为主,以写实景为辅;‎ ‎②展现作者心目中的水乡的奇幻景象,,突出其美丽、幽雅、有趣的特点 ‎③.首尾都点明“昏沉的夜”,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氯围;‎ ‎④现实“昏沉的夜”与水乡奇景互为映村,各有深意,夜景暗示现实黑暗,象暗示遥不可及的愿景,课文不长,构思概为精巧,不仅首尾呼应,面且在写“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之前,穿一段经过山阴道所见奇景的描写,二者互相映村 ‎ 2、课文通过写现实“昏沉的夜”和遥远的水多美最,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首先,从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所描写的情景中,可以体察到作者身处昏暗、昏沉的环境中,感受到作者的低沉、消极的情绪。‎ 其次,课文中的多数段落都在描写一个“好的故事”・‎ 描绘水上奇幻景象,表达一种神往之情。再进一步体会,作者所处的“昏沉的夜”,是一个通厌的空间,而蒙眬中所忆所见的山阴道美丽水乡和“现在我所见的故事”发生地,则是无比广的天地,这就是所谓散文的意境。意境的通仄、狭小,反映作者心境的低沉、幽暗意境的广无限,反映作者心境的开朗、旷达。总之,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情调、情结 ‎ 七、板书设计 ‎ 好 的 故 事 ——鲁迅 ‎ ‎ ‎ ‎ ‎ 好 现实 —— 昏沉的夜 对理想 ‎ 美好 ‎ 的 乌桕 野花 鸡 …… 和平 ‎ ‎ 梦境 天、云、竹 …… 的向往 ‎ 故 一丈红 大红花 斑红花 胭脂水…… 与追求 ‎ 茅屋 狗 塔 村女 云 ‎ ‎ 事 现实 —— 昏沉的夜 ‎ ‎ 八、作业 你曾经做过哪些五彩斑斓的梦?回忆一下,尝试用优美的语言写出来,50字左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