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上语文第二单元6《狼牙山五壮士》导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六上语文第二单元6《狼牙山五壮士》导学案

‎6《狼牙山五壮士》导学案 ‎ 课题 狼牙山五壮士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寇、冀”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日寇、斩钉截铁”等词语。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 ‎5.重点指导学生研读第2自然段,体会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 ‎2.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3.体会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狼牙山的资料、抗日战争的背景资料、狼牙山五壮士的资料等;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 的成语。(教师)  ‎ ‎2.制作多媒体课件,剪辑《狼牙山五壮士》影片片段。(教师) ‎ ‎3.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完成预学案。搜集抗日英雄的故事。(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分享资料,激情揭题(用时:5分钟)‎ ‎1.板书“壮”字并引导学生给“壮”组词。  ‎ ‎2.板书课文题目:《狼牙山五壮士》。引问:你对这个故事有哪些了解?3.师生共写五壮士的姓名并深情朗读。  ‎ ‎4.介绍背景。(课件出示日本侵华图片)‎ ‎1.用“壮”组词,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和区别。  ‎ ‎2.从课文题目中了解到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并交流搜集到的狼牙山、狼牙山五壮士的资料。 ‎ ‎3说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抗日战争的故事。‎ ‎1.学生用“壮”字组词时,要对比“壮士”“战士”的区别。  ‎ ‎2.教师侧重引导学生对历史 事件简要介绍,交代事件的时间、地点、结果,表达个人对事件的观点和看法。‎ 二、检查预习,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 ‎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指名读,齐读)  ‎ ‎2.指导学生写一写。方法:观察字形,发现关键笔画,再范写。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可以运用查字典、近义换词法及反义词否定法。 ‎ ‎3.组织初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师生交流写作层次,引导学生用上表示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的词。引导学生分清详略,并形成“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板书。‎ ‎1.正确读记词语。(互相纠正字音)  ‎ ‎2.在作业本上写下自己认为最难写或者最重要的两个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语说一说。 ‎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 边思考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主要内容。  ‎ ‎4.根据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试着概括小标题。  ‎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 敌——英勇跳崖)‎ ‎1.教师在检查预习时,结合预 学案中的内容,着重落实的词语有“昂首挺胸、居高临下、全神贯注、斩钉截铁”等,做到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重点强调的读音:“冀”读jì,不读yì;“抡”在本课中读 lūn,不读lún。 ‎ ‎3.书写生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悬”字上边的“县”字的里面是两横不是三横;“雹”字的雨字头的第三笔是横钩。‎ 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用时:13分钟)‎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五位战士无愧于“壮士”这一称号。用横线画出来。 ‎ ‎2.引导学生在书上标注。‎ ‎3.组织学生交流文章内容及感受 ‎1.认真阅读课文,从字里行间细 心地找一找,画一画,用心地读一读,初步感受五壮士的思想感情。  ‎ ‎2.把自己的感受用概括性的词语标注在书上。 ‎ ‎3.小组内交流自读自悟的收获和问题。‎ 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批注时应提示学生注意所画句子的描写特点,从写法上和内容感悟上分别作批注。如:神态描写,体现壮士豪迈的情怀。‎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 ‎1.教师结合板书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 ‎2.搜集描写有关英雄的词语或名言。‎ ‎1.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与层次。 ‎ ‎2.自主积累。‎ 此环节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利用板书概括或复述课 文内容。同时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举出一些描写英雄的词 语或名言的例子,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而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 ‎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交流资料,明确重点(用时:3分钟)‎ ‎1.课件出示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或名言,引导学生汇报。 ‎ ‎2.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壮”字来写的。‎ ‎1.汇报交流:‎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 ‎2.回顾课文的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 教师在引导学生回顾主要内容时,可以采用提前设计习题的方法。如: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 ‎(  )、(  )、(  )、‎ ‎(  )、(  )这五个材料。‎ ‎1.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找出课文中能够体现五位战士无愧于“壮士”这一称号的段落,品读令人感动的词句。  ‎ ‎(1)巡视指导学生读书活动。  ‎ ‎1.认真阅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填写学生活动卡:用精练的语言填写学习活动卡,在填写时与小组内成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和补充。‎ 二、紧扣“壮”字,体会精神(用时:25分钟)‎ ‎(2)指导填写学生活动卡。 ‎ ‎2.组织交流,适时引导、点拨。(出示句子和图画,指导学生边想象边有感情地朗读。)  ‎ ‎3.课件出示句子及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读并体会。(出示读书方法: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 ‎ ‎(1)引问:文中哪些描写让你感动呢?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2)追问:五位壮士面对一次次严峻的考验,他们每一次是如何选择的?为什么如此选择呢? ‎ ‎(3)出示重点句子,指导学生运用解读关键词和联系背景资料的方法品悟文章内容。  ‎ ‎(4)指导学生研读课文第2自然段,学习点面结合的方法,突出主题。‎ ‎(5)出示课外资料,播放电影片段,帮助学生体会。  ‎ ‎4.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引读。‎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 ‎3.汇报交流:  ‎ ‎(1)五位壮士的勇敢和壮烈表现在他们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时的动作和神态上。  ‎ ‎(2)还表现在五壮士面临的三次考验上。接受任务是一次考验,选择道路是一次考验,壮烈跳崖也是一次考验。‎ ‎(3)抓住“集中、大举进犯、坚持、一个多月”等,结合资料来体会五位壮士承担艰巨任务的壮志;抓住“三面、悬崖绝壁、斩钉截铁”来体会五位壮士义无反顾的壮举;抓住五位壮士英勇跳崖前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五位壮士舍生取义的壮烈,学习点面结合的方法。  ‎ ‎(4)认真阅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画出哪些语句描写的是“面”,哪些语句描写的是“点”。小组 内交流。  ‎ ‎1.教师组织学生填写活动卡时应先引导学生按要求品读课文,将描写五位壮士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呈现在活动卡上,重点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文章的写法特点。 ‎ ‎2.在学生理解五位壮士面临的三次考验时,教师应追问:他们面临的是什么考验?选择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壮士们是怎样想的?学生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回答,并结合自己的感悟朗读相关语句。‎ ‎3.教师在播放影片片段时应提前剪辑好,注意只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时间控制在3分钟之内。‎ ‎(5)观看影片,加深体会,升华理解。  ‎ ‎4.找出最感动的地方自由读,畅读、互赏、评价。‎ 三、总结课文,升华情感(用时:6分钟)‎ ‎1.引读:课文通过描写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  ‎ ‎2.结合学生发言板书:英勇顽强,勇于牺牲。  ‎ ‎3.出示五壮士图片,引导表达。‎ ‎1.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 ‎ ‎2.组内交流。  ‎ ‎3.运用积累的词语和句子自由表达。‎ 学完课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可以写与五壮士对话或与作者对话。也可以写最让自己刻骨铭心的一个镜头。‎ 四、回归整体,揭示写法(用时:4分钟)‎ ‎1.引导学生浏览全文,总结写作方法。  ‎ ‎2.提示:从内容的详略、人物描写的详略两方面理解本文详略得当这一写作特点。‎ ‎1.浏览全文,小组讨论,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  ‎ ‎(1)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 来表现主人公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 ‎(2)描写多个人物时,既突出重点人物,又兼顾其他人物,做到点面结合。2.交流明确:突出人物特点与中心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内容略写。‎ 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在汇报文章写作特点时应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或段落,使自己的发言有的放矢。‎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用时:2分钟)‎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 ‎2.指导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 ‎1.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 ‎2.自主搜集并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并与同学交流。‎ 教师在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时注重方法的提示,如:小组合作背诵、同桌比赛背诵等,并在检查时不断提高要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