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略读方法实践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语文略读方法实践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第7课时 略读方法实践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一、教学目标 ‎1.在熟读基础上按照“少年受染——临终嘱托——受辱发愤——坚持写成”的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 ‎2.利用略读方法,感悟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感悟,合理想象,走进人物内心,感受其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3.初步阅读《史记》,搜集《史记》中的故事,开展“说司马迁故事”“谈汉朝佳话”“聊中国史官”“讲史记中的故事”等系列拓展读书活动,丰富积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利用略读方法,感悟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感悟,合理想象,走进人物内心,感受其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2.初步阅读《史记》,搜集《史记》中的故事,开展“说司马迁故事”“谈汉朝佳话”“聊中国史官”“讲史记中的故事”等系列拓展读书活动,丰富积累。‎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感悟,合理想象,走进人物内心,感受其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 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推想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意思,实在不理解词语可以问别人,也可以查工具书理解。‎ ‎ 教师:准备教学用的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回顾方法,导入新课 ‎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略读了《郑和远航》。学会了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略读课文复述课文,了解人物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 2.你还记得我们的略读课文的方法吗?(扫读全文,了解大意———默读重点,细读感悟———回顾全文,概括复述)‎ ‎ 3.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马迁发愤写史记》,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4.读了题目,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迁?请用一个词语集中概括对人物的评价。(发愤) ‎ ‎ 5.文中哪一部分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的忍辱发愤的精神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感受司马迁的人格魅力吧。‎ ‎ (二)运用方法,扫读全文,推进读懂故事。‎ ‎ 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临终嘱托、少年受染、坚持写成、受辱发愤、”这四个小标题分别写在哪一段话的后面,然后按照课文记叙的顺序排列小标题。‎ ‎2.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一部分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的忍辱发愤的精神呢?哪些地方可以略读。‎ ‎——组织交流学生的初步感知,略读课文中“少年受染、临终嘱托、坚持写成”三个部分,默读课文中突出表现司马迁“受辱发愤”写《史记》的句段。‎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 (三)自读交流,感悟“发愤” ,感受人物形象。‎ ‎1.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令你感动?默读第三段话,注意展开想象,让文字描述的画面展现在你面前,把自己最深的感受及时写在书上。(学生自学)‎ ‎2.交流:‎ ‎ 生1:司马迁遭遇一场飞来的横祸,使他忍受的屈辱,简直生不如死。‎ ‎ 生2:他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他这样死太不值得了。于是就放弃了死的念头,发愤《史记》的创作。我想:如果当时他没有受到宫刑,也许还写不出《史记》。‎ ‎ 生3:我想:雁过留声,人死留名,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为了立功立业。‎ ‎ 生4:因为身心备受摧残的司马迁深深地知道: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他发愤立志写史记,是要实现人生的价值。‎ ‎……‎ ‎3.过渡:同学们通过对第三段话的略读,了解了司马迁身受酷刑,遭受人生难以承受的打击;但他把屈辱埋在心里。因为在司马迁心中——‎ 出示:‎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 ①齐读,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充分地说,理解“泰山”“鸿毛”的不同,是不同的“人生价值”的认识。(注意激励学生)‎ ‎ ②司马迁认为什么样的死才算是有价值的呢?来看看司马迁心中哪些人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出示:‎ 周文王被拘禁而推演八卦为六十四卦,写成了《周易》;仲尼一生困顿不得志而作《春秋》;屈原放逐,就写成了《离骚》;左丘眼睛失明,就有《国语》传世;孙子受了膑刑,就编著了兵法书;吕不韦被流放到蜀地,《吕览》才流传于世;韩非被囚于秦,有《说难》、《孤愤》传世;《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者抒发悲愤之情的作品。‎ ‎ ③学生思考:这些人和司马迁有什么相同之处吗?(都受到过打击,有“悲愤”的情感;都是生活的强者;化“悲愤”为力量,发愤写作,在有生之年完成了一部巨著,他们的死都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④圣人贤者的不屈精神激励着司马迁,活出生命价值的信念支撑着司马迁,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话,(齐读):‎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 ⑤过渡:同学们,在屈辱、痛苦、挫折面前,是抑郁而终,做一个弱者,含恨离开人世,还是忍辱负重,不屈不挠,做一个真正的强者?司马迁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最好的回答——这就是发愤写作,就这样——引读最后一段“司马迁发愤写作 ,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环节三、总结——概括全文,积累拓展 ‎ (四)紧扣“发愤”,深化认识 默读课文,想一想“发愤”到底是什么?可以换成“发奋”吗?为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 发愤是司马迁受酷刑后忍辱写成的《史记》!‎ 发愤是屈原遭到放逐后写成的《离骚》。‎ 发愤是谈迁                 。‎ 发愤是海伦                 。‎ 发愤是阿炳                 。‎ 发愤是                。‎ ‎ (五)抓住标题,复述全文 ‎ 1.利用“少年受染、临终嘱托、受辱发愤、坚持写成”的小标题,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经过。‎ ‎ 2.同桌互说,指名说,评价。‎ ‎ (六)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 1.回顾略读课文《郑和远航》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方法:扫读全文,了解大意———默读重点,细读感悟———回顾全文,概括复述 ‎ 2.出示教材71页内容,读一读,你被什么吸引了?交流如何来读这些历史故事呢?(指导学生运用略读的方法读一本书)‎ ‎ 3.活动激发:我们近期来阅读《上下五千年》,透过这本书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认识更多的历史名人,开展“说司马迁故事”“谈汉朝佳话”“聊中国史官”“讲史记中的故事”等系列拓展读书活动,看看谁的读书收获大。‎ ‎ (七)板书设计 ‎ ‎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少年受染、临终嘱托、受辱发愤、坚持写成 ‎ 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