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上册《月迹》说课稿及反思 共三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上册《月迹》说课稿及反思 共三篇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上册《月迹》说课稿及反思(一) 一、说教材 《月迹》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所作的一篇充满童趣的优 美散文。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在中秋月夜追寻月亮的过程,表 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 的心灵世界。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月亮的运行足迹,也是孩童 心理变化之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寻美的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 过程。 2.品味月色的美,体验童心的纯,领会文章的主旨。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净化学生心灵。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给文章划分段落。 2、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难点: 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四、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 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 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 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 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五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 一定的难度。 五、说教法学法 1.选择教法,形成思路 为了能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我围绕三维 目标,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借助课件展示等方法, 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用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深入理 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导入 古人经常用“月”来表达思乡情感,同学们能说出这样的诗句吗? (生自由答) 中秋之月让人们产生无限遐想,让人们产生不一样的感受。现在就让 我们进入这篇文章,看看作者贾平凹是怎样写中秋之月的。 板块二、作者简介 贾平凹: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 年 2 月 21 日出生。 1974 年开始发表作品。1978 年以《满月儿》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开始引起文坛注意。 板块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 生朗读课文,总结,汇报 时间:中秋的夜里。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事件,并说一说文章的重点在哪里。 生读课文,并总结。 归纳:盼月----寻月---议月 其中,寻月是重点。作者详细描写了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 月、眼中月等。 3. 孩子们在寻月过程中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表达了怎样 的感受? 生总结,汇报 归纳:在寻月过程中,孩子们心理变化过程为:失望——争执——神 奇——满足 小结: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 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 程就是孩子们 4.重点把握:快速阅读“寻月”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地点 特点 地点 特点 5. 齐读最后一部分,说说月亮在孩子的眼里究竟是什么? 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表言论。 ⒍ 那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呢? 明确: ①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的人; ②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 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的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作用:没有奶奶这个人物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 童心灵的升华。 板块四、讨论 文章为什么要以“月迹”为题?你能给文章换个题目吗? 板块五、抄写文中优美的句子 七、板书设计 月迹 品味月色 体验童心 追求美的过程。 八、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把握。在品读这个环节,我引 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让学生来理解 整个句子的内容,从而达到对整个段落的理解。 2.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 我让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词,从而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希望下次改进。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上册《月迹》说课稿及反思(二) 一、说教材 《月迹》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通过灵魂人物“奶奶”的有 效指引,通过“盼月——寻月——议月”,让“我们”从一开始的什 么都“不满足”,到最后都“满足”了,并进而理解了“月迹”中“月” 是美好事物的化身,每一个人都要享受美。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强化此写作方法 并能使之应用。 2、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 四、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 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测,在检测过程 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堂重点训练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 下,学生要借助语言训练,初步掌握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文字背后 情感的能力,继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说教法学法 1.选择教法,形成思路 为了能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我围绕三维 目标,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借助课件展示等方法, 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用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深入理 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 有的是纯粹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天上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 和思绪。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亮相关的文学作品。(学生 回答)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月相关的散文。(板书课题:月迹)。 2.介绍作者 贾平凹,1952 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 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从西北大 学毕业后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担任过编辑,后调到西安文联从事专业 创作。著有小说《商州》、《山地笔记》等。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扫清三篇文章的字词障碍 。 2.听课文朗诵录音(教师正音)。 贾平凹(wā) 嫉妒(jí) 3.对课文进行质疑 (三)整体感知:分组讨论课文的行文线索。 1.教师:散文在结构上看似自由,但文中都有一条线索将文章的材料 组织起来——形散而神不散。请同学们讨论分析本文的行文线索。 学生自行讨论并回答 明确:屋中之月——院中之月——沙滩之月 寻月——赏月 2.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和预习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对课文内容 进行小组讨论和质疑。 (四)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 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明确: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 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 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启发:孩子们做了哪些事情或经历了什么后,最后得到满足呢?) 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在屋中的穿衣镜上看到了月亮,没多久,月亮在镜上消失了,孩子们 很失望;(指名朗读)(板书:屋中之月——失望) 孩子们跑到院子里寻找月亮,“满院子的白光”“玉玉的、银银的”月 亮“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指名 朗读)(板书:院中之月——争执) 寻月寻出了院门,在沙滩上、在每个人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他 们陶醉在月色中,而且明白了月亮是属于每个人的。(集体朗读)(板 书:沙滩之月——满足) 教师小结: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 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 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板书) 2.“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明确:“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 都带来美的享受。 (教师点拨:好是什么?月亮的好体现在哪里?) 3.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 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明确: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 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教师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 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 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你们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五)精读课文,深入研究。 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分析,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 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展 开讨论: 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 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小结:无论哪种理解,最后都归纳到一点——“月迹”是美好的,寻 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 (六)课后巩固提高。 1.课外继续阅读有关写景抒情的散文。 2.要求运用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自选题目,完成一篇作文。 七、板书设计: 24*月迹 屋中之月——失望 院中之月——争执 沙滩之月——满足 寻月 追求美 景 情 八、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安排了很多的问题,希望能逐步引导学生 去通读,理解全文主旨,但事实上,过多的问题反而混淆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无法分辨出到底什么才是这篇课文的重点。我希望课堂能够丰 富多彩,结果却是有些过分“丰富多彩”了,过多的问题设置使得很 多内容都有些“蜻蜓点水”,没有足够的去挖掘一些精彩内容的内涵, 如果是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其实有部分相对浅白的问题是可以浓缩, 精简一下后让学生自己自由理解的,这可能会比我总结概括有更好的 效果。这样,就可以将更多的课堂时间安排到重点的研讨上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上册《月迹》说课稿及反思(三) 一、说教材 本课中作者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即明月之夜,一群 孩子从盼月到寻月再到议月的过程与心情。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镜中 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寻月的过程描写得也 趣味盎然,尤其是那些洋溢着孩子们稚气未脱的语言与朦胧幼稚的审 美标准读来回味无穷,加上神话传说穿插其中,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 的美妙意境。展现了美丽的月色,赞扬了孩子美好的心灵,表达了孩 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和文章的重点; 2.感悟寻月的快乐,学习叙事描写方法; 3.赏析语言,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 爱。 教学难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学习对景物中的哲理的抒发的方 法。 四、说教法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实现知识链接与基础构建的过程, 是学生获得知识并进行个性体验从而获得独特感受的过程,也是引导 学生自我表达的过程。 本课学习将秉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 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学中将运用自主品读感悟、合 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并链接自己的童年生活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近作 者。同时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营造有人文性、 生活性的学习环境,唤醒学生对月下童年的美好回忆,加深对课文的 理解和体验,使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体现大语文学习特点。 五、说学法 课前布置学生写一下自己童年时候与月亮有关的趣事,以便课上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来感悟课文内容与情感。在学 习过程中还将要求学生采用“圈点法”、“标注法”引导探究。同时采 用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质疑、展示,从而体现自主阅 读、创新阅读的新课程理念。 六、说教学流程 (一) 设置情境导入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情境与生活。创设情境既是激发学习兴趣,也是为 植入新内容的学习服务。 先让学生展示课前布置的作业——写自己的童年趣事,并作简单的交 流。 教师小结引出学习内容,并板书。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自主阅读,要求做到读准(音)、读通(字)、读顺(流畅)。 2.快速阅读,合作交流,感知内容。设计问题一:文章写了一件什 么事? (提醒学生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等记叙要素) 在文中圈画、标注,在小组中交流。 3.合作探究,小组展示。设计问题二:说说课文里孩子们寻月的过 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感知课 文内容,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为深入学习做准备。 (三)品读课文,感悟思想 1.语言欣赏。设问题三:默读课文,标注描写生动或者有道理的语 言。 然后组内交流讨论、欣赏。 2.合作交流,集体展示。设计问题四:课文中孩子们寻月的过程得 到哪些启发?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相互启迪, 让智慧点燃智慧。 (四) 自主拓展,生活体验 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再让学生回顾课前自己写的关于月亮的童年趣事,模仿本文写法, 进行修改。并在班级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学生谈学习体会,教师总结。 2.搜集描写月亮和月光的诗歌、词、故事。 3.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咏月”为主题的手抄报。 七、 板书设计 月迹 镜中看月 院中望月 杯中饮月 河中寻月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日后加强改进的。 比如, ①虽然多媒体手段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静态的文字变 成动态的画面,但是我在展示图片的时候没有进行精心的挑选,过多 的画面展示让孩子们产生视觉疲劳。这是一大败笔。在以后的教学中 对于这一环节一定要慎之又慎,去伪存真,宁缺毋滥,不能让孩子们 产生视觉疲劳,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②在分组讨论的时候,对孩子们在小组讨论中出现的个别问题没 有进行应急预案,以至于差点影响到了全班交流这一环节的正常进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加强教师的巡视,提前做好预案及时发现问 题并及时进行调整,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出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