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列方程解决问题(二)-植树问题 ▏沪教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列方程解决问题(二)-植树问题 ▏沪教版 (1)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一关系解决简单的新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体验“化繁为简”、“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等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究发现一条线上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体验“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植树节图标,进行简单的环保教育。‎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植树问题。‎ 二、化繁为简,探究规律 课件出示题目:同学们在全长200米的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值得关注的信息(全长、每隔5米、两端都栽、一边)。‎ ‎2、形成猜想 ‎ ‎(1)根据这些信息,你觉得这道题该怎样解答?‎ ‎(2)把学生的不同想法展示出来。‎ ‎3、化繁为简 ‎(1)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呢?‎ ‎(2)先在20米长的路上种一种。师示范图示法。初步感知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 ‎(3)如果间距不是5米,会不会也有这个规律?小组合作探究,间距是10米、4米、2米的情况,完成表格。‎ ‎4、汇报展示,发现规律,渗透“一一对应”思想,体会棵数比间隔数多1。并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 ‎5、看课本第117页例1,对比梳理思路,归纳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岸边的栏杆、街道上的路灯、摆放的盆花、高挂的灯笼)这些现象的事物间都存在着间隔,数学上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2、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卡片后面的问题吗?‎ 四、回顾总结,展望未来 谈收获 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是一种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但在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原型,其教学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本课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形成猜想—化繁为简—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梳理方法—应用规律”的教学流程,意在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应用”这一过程,从而建立“植树问题”数学模型。‎ 二、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画图方法模拟实际栽树。让学生选择短距离的路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想、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既培养了数学思想能力,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又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注重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我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验证猜想的合理性。其后,改变间距,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再次验证,并完成表格,从而发现规律。在用“数形结合”方法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精神都得到一定的培养。‎ 但也有许多遗憾:‎ 一是操作的实效性。在学生画图探究间隔数和棵数的规律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小组比较少。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其次是操作方法交待不够清楚,以致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出现操作困难,影响操作效果。‎ 二是练习设计不够精。因为希望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呈现给学生,所以没有把握好教学时间。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教学的度,相信学生的能力,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