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2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古诗三首之《四时田园杂兴 稚子弄冰 村晚》教案 附作业设计(含答案)+例文改写
古诗三首之《四时田园杂兴 稚子弄冰 村晚》 教学方案 附课后作业设计及答案+例文改写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 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昼、耘、供、稚”4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 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晓”;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稚子”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体验意境, 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6.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 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要度过幸福的童年,童年那纯真、幼稚的岁月给人留下难以磨灭 的印象。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饱 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也真实 地再现了古代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 三十一)和《稚子弄冰》。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要求 借助拼音学会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尤其注意 读准“昼、耘”的读音。指导读准多音字“供”([ gōng ]作动词时,准备着东 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应、供给(jǐ)、供求、供需、供销、提供、供不应求。[ góng ] 奉献:供养、供献、供奉、供佛、供职;祭祀用的东西:供桌、供品、供果、上 供;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招供、口供、供状、供认、供词。)在诗中读 四声。 3.把古诗反复多读几遍,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文 注释,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记下不 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 4.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补充和订 正。 2.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 (2)村庄儿女各当家。(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3)童孙未解供耕织,(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 (4)也傍桑阴学种瓜。(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4.教师范读全诗,全班学生齐读。 四、想象诗境,领悟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聆听,想象古诗句反映的画面。 2.指名学生发言,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注意诗句情境的变化, 也可以加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评议,播放《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动漫朗读,学生欣赏。 4.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古诗,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 表达的思想感情。 5.小组交流,派小组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这首诗风格 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表达了作者对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 场面和田园美好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自由读诗,在朗读中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7.练习背诵并试着进行默写。 五、了解作者,积累古诗。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全班交流,了解作者:范成大(1126 年 6 月 26 日—1193 年 10 月 1 日), 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 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 四大诗人”。 3.全班交流,积累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四首 种园得果仅偿劳,不奈儿童鸟雀搔。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网盖樱桃。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蜓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六、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导入新诗的学习。 (1)小组交流总结《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学习方法。 (2)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初读诗句──了 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领悟感情) (3)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试着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稚子弄 冰》。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稚子弄冰》。要求借助拼音学会 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尤其注 意读准“稚、钲、磬”的读音。 (3)把古诗反复多读几遍,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 文注释,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记下 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 (4)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全班交 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3.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补充和 订正。 (2)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 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①稚子金盆脱晓冰,(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铜盆中的冰块脱 下。) ②彩丝穿取当银钲。(把冰穿上彩线提在手中,当作钲。) ③敲成玉磬穿林响,(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 ④忽作玻璃碎地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却忽然听到 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4)教师范读全诗,全班学生齐读。 4.想象诗境,领悟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聆听,想象古诗句中呈现的画面。 (2)指名学生发言,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注意诗中描绘的情境 的转变,也可以加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评议,播放《稚子弄冰》的动漫朗读,学生欣赏。 (4)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 表达的思想感情。 (5)小组交流,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全诗摄取瞬 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 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 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5.自由读诗,在朗读中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6.练习背诵。 7.了解作者,积累古诗。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全班交流,了解作者:杨万里(1127 年 10 月 29 日-1206 年 6 月 15 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 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首。有《诚斋集》 行世。 (3)全班交流,积累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舟过安仁 宋代: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七、拓展活动。 1.课外搜集并朗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把自己搜集的古诗分享给同学们。 2.搜集阅读杨万里的其他诗,背诵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漪”,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文中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学生自愿举手发 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稚子弄冰》,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 说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村晚》。 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 1.自由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 字词。 2.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读准:漪) 3.采用多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古诗大意。 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在文中标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 (1)陂(bēi):池岸。 (2)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了。 (3)浸:淹没。 (4)寒漪(yī):让人感到寒意的水中的波纹。 (5)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6)腔:曲调。 (7)信口:随口。 (8)归去:回去。 3.老师质疑检测: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引导 交流,感知古诗大意。(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远远 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让人感到寒意的粼 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 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四、朗读品味古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聆听,想象古诗句反映的画面。 2.指名学生发言,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注意学生表情的变化, 也可以让学生加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评议,播放《村晚》的动漫朗读,学生欣赏。 4.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 达的的思想感情。 5.小组交流,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人们常说,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 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 但十分喜欢、而且非常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 6.自由读诗,在朗读中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练习背诵。 五、交流古诗,朗读品味。 1.谈话激趣:都说孩子的世界是最单纯的世界,他们眼中的生活是另一种 生活,简单快乐、奇妙而多彩。有时候,活累了的大人们也希望自己重新成为 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而这些千百年前的诗人,正是用一颗被唤醒的童心,为 我们留下了诸多率真而轻快的作品。请大家拿出自己搜集的最喜欢的一首反映 儿童生活的古诗分享给大家。 2.交流分享。 (1)《小儿垂钓》里的孩子是一个让路人保持安静,不要乱动乱问,一心 想要钓鱼的顽童。但我们却一定可以从他眼里看到神采奕奕的好奇与渴望,甚 至可以看到鱼儿上钩之前那绷着小脸的静静忍耐,待目的达到,可能紧接着就 是一声欢呼,一脸欢欣。那是孩子毫不作假的快乐。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这里的儿童和所有的儿童一样,也都是天真无邪的,他们不懂得一个 风尘仆仆的人怀着怎样热切的归心,对人世沧桑又有着怎样的感慨。他们可能 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从未见过的人,可能拍着手跟在他身后想瞧瞧他有 什么奇特。当然,他们也问出了一个面对陌生人时很寻常的问题——你从哪里 来?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杨万里笔下,有很多清新自然的作品,无论是描写荷花的那些名作, 还是这类刻画童趣闲情的诗,都有几分盎然的生机与美妙。这样一首关于初夏 午后的诗作,即有入口之味,又有入眼之景,还有入梦之幽,亦有入心之闲。 在现在这个时节读起来,是否也会带给我们一份别样的诗意呢? 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4)活泼可爱的孩子带给了诗人最本真的欢喜与生动,也带给了我们读者 最富于朝气的鲜活。那么,如果拥有闲暇时间,你是否也想找个空旷的地方去 放放风筝呢?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碧绿的湖面上,小娃撑船荡水痕;偷采莲,几分率真失大意。因为不 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他大摇大摆地划着船回去,所以一个长长的镜头呈现出 来——浮萍一道开。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牧童、黄牛、歌声、蝉鸣,让我们看到田园的风光,也让我们听到自 然的回响。而且诗中,既有林间放牧的怡然自得,还有意欲捕蝉的紧张安静, 一个活脱脱的可爱小牧童形象就这样来到我们眼前。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的文化瑰宝,而唐诗 则是这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唐诗都仿佛是一幅 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读唐诗, 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四时田园杂兴》诗句时,其一,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一边读,一 边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 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其二,反复地“想 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 受中诵读。并且我适时予以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 抓 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 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 《稚子弄冰》的诗句稍难理解一些,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根据注解, 让学生讨论、想象,也不难理解其意,同时也感受到了古诗的优美,达到了陶 冶情操,提升鉴赏的目的。 教学《村晚》时,在实践环节我采用“画中延伸,体验成功”这一方法。 我让学生动手添画,使画面更加完整。这不仅是给学生起个示范作用,而且让 他们觉得老师和他们是一起学习的伙伴,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们个个都画得 非常认真,非常用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古诗内容,又让 学生在叙述中锻炼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言。 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原因之一:在教学第一步骤,给学生自主读诗的 时间有点少,集体朗读不能代替个人自读。读不好,教学第二个环节自然不好 深入。原因之二:引导学生借注释,明诗意,悟诗境时,教学策略过于简单。 用何种策略引导学生感悟到孩子的天真可爱,应该下功夫琢磨。“昼出耘田夜绩 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忙碌景象,距离现在学生的生活也比较遥远,如何引 导他们感受农村男女夜以继日、辛勤劳作的劳动场面,进入诗歌描写的意境, 读懂作者的情怀,若适时补充一些人们劳动的画面,学生应该更容易入境。教 学策略的单一,导致这一教学环节没有引领学生扎扎实实地进入诗歌的意境, 因而整节课学生始终游离于诗歌之外。 改进措施 今后,我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钻研学生,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策略, 达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探索,真正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是我今后课堂教学中应该付诸实践的首要任务。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昼.出耘田夜绩麻。(zhòu zòu) 2.彩丝穿取当银钲.。(zēng zhēng) 3.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pō) 二、按要求完成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 )代诗人( )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 )、( )、( )、( ) 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 )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句话出自( )代诗人( )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全诗四句,从小孩 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 )的场 景。 3.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这句话出自( )代诗人( )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 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 )、似被山含住的红红( )以及放牛 回家的( )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 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 )和( )之情。 三、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2. 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 玉破碎的声音。 3.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请发挥想象,把《四时田园杂兴》改写成一篇短文(自由发挥) 参考答案: 一、1.(zhòu) 2.(zhēng) 3.(bēi) 二、1.这句话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 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 和农民的生活。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2.这句话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 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3.这句话出自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 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含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 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 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四、例文: 改写《四时田园杂兴》 在炎热的夏天,农村到处是一番繁忙的景象。早晨,男人们一大早就起来了,扛着锄头 向农田走去。到了农田,男人们弯下腰,低垂着头汗流满面,卖力地干着农活。看着那些绿 油油的禾苗,想着到了秋天的时候,这里将会变成一块金灿灿的田地,他们脸上不禁露出了 灿烂的微笑,心里也甜滋滋的。 到了夜晚,夜深人静,男人们都呼呼大睡了,可是,女人们可没有闲着,她们把椅子搬 到院子里,在忽明忽暗的油灯下,搓着麻线,织着布……有时她们累了,就揉揉惺忪的眼睛, 有时她们想睡了,就懒洋洋的伸个懒腰,有时头疼,就按按太阳穴…… 小孩子虽然不理解大人们从事的耕田、织布的农活,但是他们看见大人们一天到晚忙碌 着,也在村口的桑树树阴下吵着要学种瓜呢! 瞧,一大早,一群小孩带着水桶、肥料、锄头来到桑树底下,他们讨论了一会儿,开始 分配工作。紧张的劳动开始了,妞妞松土,东东播种,红红施肥,牛牛洒水,苗苗埋土……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不一会儿功夫就结束了劳动。他们虽然有的一身泥巴,有的一 身的汗水,有的头上挂着几片树叶,有的腰间夹着几根树枝,一个个大花脸,一个个狼狈相, 但想到到了秋天,一定会收获到劳动的果实,心里乐开了花。 这种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被范成大看见了,于是,他感叹农村繁忙季节的劳动场面, 赞叹大人们的勤劳能干和孩子的天真可爱,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四 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耘织,也傍桑阴 学种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