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1课《春到沂河》教学设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1课《春到沂河》教学设计

音乐欣赏课《春到沂河》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一首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充满希望的季节。这首柳琴独奏曲正是描绘位于山东的沂河两岸春光明媚、鸟语花香、风景如画的动人景象;表现了在田间愉快劳动的人们对丰收的期望,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是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为素材改编而成。分别在引子和第一部分中作了节奏拉开和紧缩的处理,描绘了沂河两岸的美好春色,以及热烈欢快的劳动场面。 ‎ 第二部分的旋律舒缓,以山东琴书和山东柳琴戏为基调,加以变化发展。通过调式、调性的变化,以及演奏上用推、挽、吟、揉的技巧装饰曲调,使音乐更富韵味,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一舒缓优美的旋律同其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以热烈、快速的旋律,表现了热闹的喜庆场景。柳琴在乐曲尾部充分发挥了“夹扫”技巧的威力,使旋律在强而有力的和音衬托下,渲染了非常热闹的喜庆气氛。‎ ‎2、本课学习和认知了民族弹拨乐器 — 柳琴(高音乐器),它外形如琵琶,略小。是山东、江苏、安徽一带流行很广的民间乐器,也是柳琴戏及泗洲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柳琴的音色清脆、明亮,音域广,音量大,效果热烈、粗犷,在乐队中担任主旋律声部,有很佳的效果。‎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欣赏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有着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点,我的教学设计是从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学生生理及心理认知规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学生的音乐需求,采用了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的赏析之中。‎ ‎(三)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欣赏内容丰富,需要视听结合完成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云教室环境。‎ 教学目标:‎ ‎(一)通过复习歌曲《沂蒙山小调》,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对比感受与柳琴曲《春到沂河》旋律的联系,从而加深对《春到沂河》的理解与感受。‎ ‎(二)通过欣赏柳琴曲《春到沂河》并认识民族弹拨乐器柳琴,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提高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 ‎(一)重点 欣赏并感受《春到沂河》音乐情绪的变化、领会音乐要素(前倚音、十六分音符等)在音乐中所表现的作用。‎ ‎(二)难点 通过师生欣赏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充分的想象能力。认真感受“春到”“春耕”“春盼”“春乐”的情景,积极参与表现“春天意境”的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 ‎(一)歌曲《沂蒙山小调》导入并认知民族弹拨乐器柳琴。‎ 师:同学们好,春天来了,大自然阳光明媚,你们喜欢春天吗?‎ 生:喜欢 ‎ ‎1、播放春到沂河引子片段,引入歌曲《沂蒙山小调》‎ ‎2、老师弹琴伴奏《沂蒙山小调》,学生演唱。并导入课题《春到沂河》。‎ ‎3、介绍我国著名的柳琴演奏家,作曲家王惠然老师,并介绍以《沂蒙山小调》为素材创作的柳琴曲《春到沂河》。‎ ‎4、认知和了解民族弹拨乐器柳琴,并和琵琶进行对比,熟悉柳琴的声音清脆明亮,属于高音乐器,更能描绘劳动人民在田间的愉快情景。‎ ‎(二)整首乐曲聆听并根据旋律的变化,感受不同的情绪,在画本上画出情绪变化图。‎ ‎1、聆听乐曲,根据乐曲旋律的变化,分别在抒情的音乐用直线来描绘;欢快的音乐用点来描绘;舒缓的音乐波浪线来描绘;喜庆的音乐用竖线来描绘。‎ ‎2、请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情绪变化图,与同学们做对比,并请同 学谈谈对《春到沂河》的感受。‎ ‎3、根据乐曲的情绪变化,整首乐曲分为4段,分别为抒情的引子部分“春到”,欢快的第一部分“春耕”,舒缓的第二部分“春盼”以及充满喜庆的第三部分“春乐”。‎ ‎(三)分段欣赏并设计不同的春天情景,描绘不同的春天景色。‎ 引子部分《春到》‎ ‎1、老师首先弹奏抒情引子部分的两种不同的演奏版本,看看哪一种更能描绘春天的情景。导入前倚音,让学生认知前倚音更能描绘春天冰雪融化后,小溪叮咚叮咚流水的情景。‎ ‎2、前倚音像春天的脚步,描绘春天来了,让学生描绘春天更多的情景,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等,导入打击乐器模仿表现春天的情景。‎ ‎3、让学生体会打击乐器并感受春天的情景。‎ 碰钟:春天的钟声 蛙筒:青蛙 大鼓:春雷 钹:闪电 沙锤:春雨 ‎4、运用打击乐器表现春天的情景,开一场春天音乐会。‎ A: 春天来了,冰雪融化,春暖花开,春天的钟声敲响了:碰钟 B: 大自然鸟语花香,青蛙也呱呱的叫起来:蛙筒 C: 一声春雷来到,轰隆隆:鼓 D: 紧接着,闪电交加:钹 E: 春雨,沙沙的下起来了:沙锤 F: 雨过天晴,小草也开始长出来了:所有同学用手模仿小草小草生长 第一部分《春耕》‎ ‎1、引入:春天到了,种子忙着发芽,小草也忙着长高,那农民伯伯在忙着干什么呢?‎ ‎2、请同学模仿春耕插秧的动作。‎ ‎3、通过视频观看,直接了解和感受到农民伯伯的忙碌。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老师带学生一起,头、身体随着音乐律动。‎ ‎4、从提问导入十六分音符,体会十六分音符直接感受到农民伯伯的忙碌,老师弹琴并指导学生演唱主题旋律音乐。‎ 第二部分《春盼》‎ ‎1、随着舒缓的音乐走进田间,看到小河流水的情景,心情非常愉快。请同学模仿小河流水的动作,并指导全班同学一起做小河流水的动作。‎ ‎2、老师模仿带着全班同学走进田间,去看看庄稼的长势,期望风调雨顺,盼望秋天的收获。‎ ‎3、学生观看视频听音乐,跟着老师一起用手模仿小河流水的动作。第三部分《春乐》‎ ‎1、风调雨顺,农民伯伯看到自己田里的庄稼长的很茂盛,感觉到又是一个丰收之年,心中感到非常快乐,导入第三部分春乐。‎ ‎2、播放第三部分片段音乐(山东秧歌场面),并让学生分辨这段旋 律是和第一部分旋律相像,并讲解这段旋律进一步渲染了热闹,喜庆,欢快的场面。‎ ‎3、通过观看山东秧歌场面,了解山东是秧歌的发源地之一。‎ ‎4、老师分别示范模仿秧歌的动作(彩带,扇子和打击乐),并让同学们分组练习。‎ ‎5、全班同学分三组(彩带组,扇子组和打击乐组),进行秧歌舞蹈组合表演(先按顺序每组表演4个8拍,然后全班一起再表演4个8拍,带音乐节奏)‎ ‎6、全班同学感受和沂河人民一起载歌载舞的情景,跟着喜庆的第三部分音乐表演秧歌舞蹈组合,描绘喜庆场面,歌唱春天,歌唱劳动,歌唱希望。‎ ‎(四)课堂小结、深化德育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民族音乐及民族乐器有了一定的认识,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民族音乐文化,让我国的民族音乐永远常青。‎ ‎2、从同学们精彩的表演中,老师感受到春天给你们带来了快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学过的内容,柳琴曲《春到沂河》分为:‎ a.抒情的引子,表现了春来了。‎ b.欢快的第一段,表现了热烈的春耕场面。‎ c.舒缓的第二段,表现了农民伯伯盼望着丰收。‎ d.再现的第三段,表现了欢快的喜庆场面 。‎ 同学们,这节音乐课你们学的开心吗?(开心)。那这节音乐课我 们就学到这里,让我们跟着欢快的音乐走出教室(播放音乐《春到沂河》的欢快片段)。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 音乐欣赏课《春到沂河》教学反思 在欣赏柳琴曲《春到沂河》这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由歌曲《沂蒙山小调》引入,并认知民族弹拨乐器柳琴以及介绍柳琴演奏家、教育家王惠然,再在整首乐曲聆听的时候引导学生根据旋律的变化画出情绪变化图。接下来根据四个情绪不同的段落(春到 — 春耕 — 春盼 — 春乐)来展开,分别来聆听四个情绪不同的段落而表现的不同春天情景。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通过这次上课,我对本堂课的教学还算比较满意,认为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都挺积极,对春天的认识和理解还很透彻,对自己设计的课堂环节以及课件的展示都感觉到进步不小,基本解决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学生也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愿望。‎ 这节课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开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学生都说喜欢,然后直接进入本课的课题 —《春到沂河》,接着我又从《沂蒙山小调》歌曲的演唱,与《春到沂河》的旋律进行对比,让学生知道《春到沂河》是从《沂蒙山小调》的素材改编而来。同时对比柳琴和琵琶,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两件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和音色的区别。‎ 在整首乐曲欣赏的时候,我又让学生根据旋律的变化画出情绪变化图。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老师的要求,并能分辨出不同的情绪变化,用直线、点、波浪线和竖线来区分。‎ 在分段欣赏的时候,我把乐曲分为四段,分别为抒情的引子部分《春到》,欢快的第一部分《春耕》、第二部分《春盼》和第三部分《春乐》‎ ‎。每一部分都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不一样的春天情景。利用打击乐器举行了春天音乐会,利用课件展示热烈的劳动场面以及小河流水的田园风光,利用彩带、扇子、打击乐器等展示了山东秧歌的喜庆场面。学生参与度都很高,积极性也很强,很好的展示了沂河两岸风景如画、春光明媚的景色。‎ 这节课经过反复认真的备课,级组同事的调研,整节课下来,我认为基本能按之前的教学设计完成,在教学课堂之中,发现部分五年级的学生可能还是有点害羞,在课堂上需要表演的时候,从动作到表情,都还是有点放不开,有点拘谨,部分同学的节奏感也还不是很好,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还会更加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锻炼学生的胆量,不断的去学习、去探究、去总结。让音乐课堂这朵艺术之花在校园盛开的越来越灿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