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31课-人教部编版(共18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31课-人教部编版(共18张PPT)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五年级下册 第 31 课 内容一 周易 · 系辞上 ( 十 ) 内容二 诗经 · 小雅 · 鹤鸣 内容一 周易·系辞上(十)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周易 · 系辞上(九)》。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周易·系辞上(十)》,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不可见( xiàn )乎、其《易》之缊( yùn )邪( yé )、夫( fú ) 象、天下之赜( zé )、谓之爻( yáo )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分步练读 (一)文白对读。 《易》曰: “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 子曰: “ 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 ‘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 也。 ” 翻译: 《易》里说:“上天佑助他,吉利,没有不利。” 孔子说:“祐,就是佑助。上天所佑助的,是顺从正道的;他人所帮助的,是笃守诚信的。履行诚信,思想端正顺道,又加上尊重贤人,因此‘上天佑助他,吉利,没有不利。’” 子曰: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 “ 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 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翻译: 孔子说:“写出来的文辞并不足以记录下所有言语,表达出来的言语也不能详尽所有意思。”然而圣人的意思,难道就不能完全知晓了吗? 孔子说:“圣人创造象来详尽表达他的意思,设立卦来详尽表达真和假,附上文辞来详尽表达他的言语。加以变通来获得全部好处,加以鼓舞来收到神妙的作用。” 乾坤是《易》最大的内涵吧?乾坤定位,《易》道就确立在其中了。乾坤毁,就无从看到《易》道。《易》道看不到,乾坤或许就近于灭亡了。 因此,形而上的叫作道,形而下的叫作器。加以融会而改造叫作变,加以推行叫作通,拿来用在天下百姓身上叫作事业。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 象 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翻译: 所以,象,是圣人看到天下的纷杂,而比拟事物情状,象征事物内义,因此叫作象。圣人看到天下事物的变动,观察其中会通规律,来推行他的典章制度,附上卦爻辞来判断吉凶,因此叫作爻。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 化而裁之存乎变 , 推而行之存乎通 ,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翻译: 穷尽天下纷杂的在于卦,鼓动天下事物变动的在于卦爻辞,加以融会而改造的在于变化,加以推行的在于会通,神妙而明白运用的在于人,静默而能成就,不言语而使人信从的,在于德行。 (二)素解文意。 点拨: 本课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①“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是《大有》卦上九爻辞,接下来就是孔子对该爻辞的解释。孔子认为,顺从正道和笃守诚信,是上天和他人都喜欢的品质,如果这样的人还能够尊重贤人,那他就是无往不利了。 ②孔子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思就是说文辞表达是有局限的,为了打破这种局限性,圣人便创造“象”来详尽表达他的意思,设立“卦”来详尽表达真和假,附上“辞”来详尽表达他的言语,然后“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③“乾坤,其《易》之缊”,道出《易》与“乾坤”之间的关系。《易》之六十四卦正是以“乾”“坤”两卦为基础变化而来的。 ④“是故”两段,讲“道”“器”“通”“变”“象”“爻”等重要概念。“是故夫象”一段在前文已出现过,这里重新出现,大概是为引出下文。 ⑤最后一段,讲《易》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卦爻辞中包含着天下纷杂的道理,但人若想了解其中奥秘,对于用《易》之人,自身德行崇高才是最重要的。 链接: 《无德不足以润后》 (三)多形式熟读文本。 (四)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诗经·小雅·鹤鸣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 围炉夜话(一) 》。 二、解诗题 “鹤”是一种水鸟,古代多用以比喻隐居的贤人。关于这首诗歌的主旨,古今解读比较一致,大都从《毛诗》的解法,认为这是一首求贤之歌。诗中的“鹤”“鱼”“檀”“石”,都是比喻贤才。 三、正诗音 (一)初读《诗经·小雅·鹤鸣》,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九皋( gāo )、在于渚( zhǔ )、其下维萚( tuò )、其下维榖( gǔ ) (三)标注入声字: (四)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五)师生拍手齐读。 (六)学生说读后感受。 四、明诗意 (一)文白对读。 原句: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 白鹤在曲折的沼泽上鸣叫,鸣声响彻四野。鱼儿潜在深渊,有时游到小洲边。 爱那美丽的园林,园中长着檀树,树下落满枯叶。它山有宝石,可以拿来做刻玉的错。 白鹤在曲折的沼泽上鸣叫,鸣声响彻云霄。鱼儿游在小洲边,有时潜入深渊。 爱那美丽的园林,园中长着檀树,树下有矮小的楮树。它山有宝石,可以拿来雕刻玉器。 五、品诗味 点拨: 《诗经·小雅·鹤鸣》全诗共两章,每章中提到的事物相同,都是写以下几种情况:鹤在曲折的沼泽上鸣叫,它的声音可以响彻四野、直冲云霄;鱼儿在水中游泳,有时潜在深渊中,有时又游于小洲边;园林中长着美好的檀树,树下落满枯叶,也有矮小的楮树;它山有宝石,可以拿来雕琢玉器。 (二)字词释义。 ①乐:这里有可爱的意思。 ②萚:枯落的枝叶。清人马瑞辰认为是树名。 ③榖:楮树,按《毛传》讲,这是一种“恶木”。 链接: 《燕照襄王求贤》 拓展: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说:“《鹤鸣》诗人吸取民歌《鸱鸮》的营养,加以发展,用四种东西象征隐士。这种通篇比兴的艺术手法,在《诗经》中虽只有两篇,但对后世的诗坛,影响特别大。屈原的《橘颂》,汉乐府中的《枯鱼过河泣》、禽言诗,曹植的《七步诗》,左思的《咏史》,郭璞的《游仙》,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佳人》,李商隐的《无题》,都是通篇运用比兴,继承《诗经·鸱鸮》《鹤鸣》的创作方法,托以寓意。但在具体连用上,又前进发展了一步。”请大家在课后找出《诗经注析》中列举的这些后世通篇用比兴手法的诗歌作品,自主品读,想想它们是如何使用比兴手法的。 六、背诗句 (一)复沓式读诗。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七、想诗境 (一)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二)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 八、悟诗情 贤才对于任何国家、组织、团体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他们组成了一个集体的“智囊团”,对该集体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甚至能够推动或改变整个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因此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渴望招募贤才来协助他们治理国家,《诗经·小雅·鹤鸣》就体现出这种呼声。 九、本课总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