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06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 设计人 :临山小学 李旭 【教学目标】 1.懂得将学到的民间故事和家人、同学进行分享,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体会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练习将情节说得更具体。 3.学习《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简练的语言将节日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难点:1.学习怎样把一个情节写具体;2.学习《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简练的语言将节日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本单元我们读了特别有意思的民间故事,都有哪些故事呢?(生答:《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 2.美丽动人的传说,让我们神往,民间故事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块芳草地!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语文园地,采撷更加娇艳的鲜花吧。 二、交流平台 1.读到好的民间故事,我们忍不住要跟别人分享,讲给别人听。民间故事流传很广,你想讲的故事别人可能听过了,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同学们可以来点儿小创作。那么有哪些好方法呢?请大家齐读p45交流平台中的句子,再来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2.通过交流,学生明白有三种方法: (1)可用第一人称来讲,如《猎人海力布》(2)可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如《牛郎织女》(3)也可进行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3.分小组讨论,先确定要用哪种方法来讲,在小组内说一说,互相提意见,教师巡视。 4.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复述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评议。 三、词句段运用 1.先出示课本中相关部分左边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再出示右边的词语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左右两边的两组词语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2.思考:左右两边的词语表达的意思一样,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学生交流。(左边的是六字或七字成语,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右边的是四字成语,意思简练。) 3. 谁能用书上的成语和俗语各造一个句子呢? 4.教师出示七字成语,让学生猜四字成语。 5.补充其他俗语和成语比较读一读 6.教师先出示P46的第一个片段,学生先读一读,再说说这个片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1)出示第二个片段,齐读后思考:这个片段讲了一件什么事?对比这两个片段,你有什么发现?生交流(两个片段都是写狼把小羊吃了。第二个片段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更加生动、具体。) 师小结:是的,我们要把一个故事情节写得具体,就要充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就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2)练习:把牛郎和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四人一小组进行练说,互相补充。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派代表讲述,评出优胜者。教师及时表扬、小结。 三、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乞巧》(板书:乞巧),师正音,指导朗读(注意读音:乞、霄、尽;区分“气”和“乞”,“霄”和“宵”) 2.了解作者 林杰(831年-847年),字智周,唐代诗人。福建人,自幼聪慧过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死时年仅十六岁。《全唐诗》存其诗两首,其中《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板书作者) 3.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日吗?(七夕) 4.师: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 5.大家知道题目“乞巧”是什么意思吗?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 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6.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意思理解对即可。 7.齐读全诗,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想想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情感?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8.再次齐读并练习背诵。 9.延伸阅读。 《鹊桥仙》 【宋】秦观 四、小结 民间故事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而且大多都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学们课后可搜集更多的民间故事,并且把故事和家人、朋友分享,尽量讲得生动、具体、传神。 五、 布置作业 1.练习如何把情节说得更具体; 2.朗读并背诵《乞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第一人称 添油加醋 续编故事 乞巧 看碧霄 渡河桥 追求幸福 穿红丝 乞巧 学习巧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