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古诗词解读:《清明》 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三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古诗词解读:《清明》 部编版

‎《清明》‎ 诗词 ‎ 清明 ‎(唐)杜牧(mù)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导读 译文 ‎ 清明节这天下起了毛毛细雨,孤身赶路的行人心境凄凉,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向牧童询问哪里有酒馆,牧童伸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作者简介 ‎ 杜牧,字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这是为了和李白、杜甫的“大李杜”区别开。杜牧生于世代当官、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才华横溢,很年轻就入朝当官。但是,杜牧生不逢时,在晚唐时代,唐朝盛世已经一去不返,皇帝平庸,宦官专权,边疆战事不断,杜牧再有才华也无处施展,只好以喝酒、写诗来抒发自己的苦闷。杜牧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与政治见解,尤其擅长七言绝句,风格明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创作背景 ‎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最早的时候,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这时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慢慢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人们在清明节祭祀先祖、清扫墓碑,除此之外,人们还有在清明节游览山水的习俗,称为“踏青”。清明节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了。关于清明节的诗歌,自古代以来数不胜数,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杜牧所写的《清明》,后来的人们只要一过清明节,首先吟诵的诗歌就是它。因为这首诗影响太深,杏花村的酒家也声名远扬。据说到了清朝,在杏花村已有二百余家酒店,而且在别的地方,也有很多人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诗词赏析 ‎ 在清明佳节时,恰逢春雨濛濛,给世上万物滋润,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这应该是非常美好的,但是诗人却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令人大感意外。“纷纷”二字,形容了雨的状态,不是大雨,而是绵绵细雨,平添了几分忧愁的情绪。“行人”独自走在旅途中,被丝丝细雨打湿了衣衫,感觉很冷,心中又很孤独、凄凉,真是令人不忍心。然而,如果本诗仅仅是写佳节思亲、淋雨忧愁,那就没什么亮点了,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才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浑身湿冷的行人,肯定最想找个避雨、驱寒的地方,所以询问哪里有酒家,引出了牧童的出现。这样使全诗的色调顿然明朗,显得非常清新、明快。这首小诗蕴含醇厚,曲折有致,难怪被时代传诵,流传至今。‎ 诵读写 杜牧的《清明》自然流畅、通俗易懂,前两句与后两句语境完全不同,诵读时需注意体会,语气稍有变化,以体现诗歌的魅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