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2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6)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记叙了在1939年春天的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战场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多次拒绝师卫生部长恳请撤离的劝说,以手术台为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三天三夜的感人故事。 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事件的发展顺序,首段交代了事情的发生,第2~4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课文用丰富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忘我工作的情形。比如,第2自然段中,“布满了血丝”等词句表现了长时间没有休息的白求恩大夫身体的疲惫;第3自然段中,白求恩大夫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充分表现出白求恩大夫的敬业精神。此外,课文中的环境描写,突显了越来越严峻的战争形势,并与人物的表现形成强烈的对比。比如,“硝烟滚滚”“弹片纷飞”中白求恩大夫仍然“镇定”“敏捷”,说明此时的白求恩大夫眼中只有手术台和手术台上的病人。在炮弹将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的时候,白求恩大夫仍然争分夺秒地继续做手术。 课文插图是一张珍贵的战地新闻照片。这张照片堪称中国摄影史上的经典,具有伟大的历史感:作者选用恰当的角度,准确再现了白求恩大夫在离火线不远的小庙中弯腰做手术时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的动作和身姿;在突显主要人物的同时,融合了大块的黑色背景,保留了小庙彩绘的房檐和椽子。这幅战地纪实新闻照片实现了“捕捉新闻摄影的伟大瞬间”这一箴言。 1.会认“斗、棒”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正确理解“当头一棒、陆续”等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3.通过理解课文,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斗、棒”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正确理解“当头一棒、陆续”等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 1.字词教学 作为略读课文,本文有大量生字新词,应当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培养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本课的多音字,可利用文本的注音并结合文中相关词句确定读音。本课新词较多,如“镇定”“敏捷”“恳求”“沉思”等,建议运用工具书结合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陆续”“继续”“连续”需要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理解,辨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朗读默读 本课应立足略读课文特点,进一步落实“继续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这一单元要点。可以结合着本单元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板块的内容,继续落实“默读”的相关要求:一要安排充分的默读时间;二要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默读行为,如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三要提示并强化学生一些必要的默读习惯,如可随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还可以把没读懂的地方标记出来等。本课的课题含义深刻,可在揭示课题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并引领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即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背景,拓展阅读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距离学生的生活久远。战争的场面对于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较为陌生,他们很难感知战争的残酷与危险。因此,在教学前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如观看一些抗日战争影视作品或了解一些伟人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白求恩的崇高精神。 1.通过查阅字典,扫清字词障碍,理解题目意思。 2.搜集有关白求恩的资料。 3.搜集齐会战斗的相关资料。 4.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板块一 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白求恩在阵地上做手术的图片。 2.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医护人员们在阵地上给伤员做手术的图片。这位医生不顾个人安危,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3.揭示课题,生发疑问。 (1)先呈现“手术台”“阵地”,引导学生交流对“手术台”与“阵地”的了解, 然后结合课题引导学生质疑:手术台是医生救治病人、救死扶伤的地方,阵地是战士保家卫国、打击敌人的场所,而课题却说“手术台就是阵地”,你有什么疑问或想知道的吗? (2)学生自由回答。 (3)过渡:对于医生来说,手术台就是他们保护病人的“阵地”,所以有人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那么说出这句话的人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白求恩。那么哪位同学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了解的白求恩。 4.介绍主要人物。 白求恩(1890—1939), 加拿大医师、医疗创新者、人道主义者。1938年,白求恩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他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线进行战地救治,救治了大批伤员。他的事迹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赞扬。 5.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板块二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听范读,要求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1)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警示。 斗 棒 恩 大 血 撤 险 瓦 帘 迅 速 夺 秒 “速”为平舌音,“撤”为翘舌音,“棒”为后鼻音。“血”读xuè,不能读为xiě。 (3)指导认识多音字“斗、大”。 陶渊明不为五斗(dǒu)米折腰的斗(dòu)争精神让人敬佩。 他的母亲希望他长大(dà)以后能成为一名大(dài)夫,救死扶伤。 (4)齐读生字,强化记忆。 3.默读课文,思考:手术台是谁的阵地?他在阵地上做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进行说明,并说说你怎样给课文内容划分层次。 4.学生自由回答。 1939年春,白求恩大夫在齐会战斗中,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持给八路军战士做手术的事。 第一部分(1):介绍事情的起因——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了。 第二部分(2~4):战斗越来越激烈,但白求恩依然坚守阵地。 第三部分(5):战斗结束,白求恩已连续工作69个小时。 板块三 精读课文,了解背景 1.过渡:同学们,白求恩大夫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呀,这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到底当时的情况是多么紧急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事件的起因。 句段: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了。气焰嚣张的日军刚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被我军消灭了五百多人。 (1)指名读,引导学生归纳出战斗的时间、地点。 (2)引导学生结合下句“被我军消灭了五百多人”,理解“挨”“当头一棒”的意思。 挨:遭受,忍受。 当头一棒:比喻促使人醒悟的警告。也比喻给人以突然打击。 (3)简介齐会战斗。相机出示课件。 1939年春,八路军第120师主力与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协同,在河北省河间齐会地区对进犯日军作战,取得了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推动了华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4)补充介绍有关抗日战争的内容,引导学生感知抗日战争经历时间之长、过程之艰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共14年抗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对外来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雪洗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民族觉醒,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5)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板块四 重点朗读,感悟品质 1.学习第2~4自然段,了解白求恩的处境和他的表现,感受白求恩的镇定与坚守。 (1)默读第2~4自然段,用“____”勾画描写战场形势的语句,用“ ”勾画描写有关白求恩做手术的语句。 描写战场形势的语句: 句段1:敌人不断反扑,战斗非常激烈。 ①指名读,引导学生抓住“不断”理解敌人在不停地反扑,感受战场形势的紧张。 ②指导朗读:把“不断”读得重一些,读出形势的紧张。 句段2: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①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画面:炮弹落在周围了,烟雾已经把小庙淹没了,小庙面临着随时都要坍塌的危险。 ②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③指导朗读:把“突然”“硝烟滚滚”“弹片纷飞”“淹没”等形容危险形势的词语读得急促一些。 句段3: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句段4: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 ①指名读,齐读。 ②引导学生抓住“不断地”“吼叫”“一连几发”等词语,感受战场局势的紧张。 描写有关白求恩做手术的语句: 句段5: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 ①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②引导学生抓住神态描写,体会白求恩虽然疲惫,但是仍然一心为伤员着想,体会他忘我的精神。 句段6: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①指名读。 ②引导学生体会“仍然”的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 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小庙周围的环境更危险了——硝烟滚滚、弹片纷飞,他还是照样工作。 ③引导学生圈出“接过”“取出”“丢”等动词,体会作者用动作描写突显出了白求恩技术纯熟,动作敏捷。 句段7: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句段8: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①引导学生体会“争分夺秒”是“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的意思,体会白求恩的专注。 ②引导学生抓住第二次出现的“仍然”,体会白求恩的崇高精神。 白求恩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危险,但不变的是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 ③指名读,读出白求恩的镇定。 (2)师生合作摘录关键词句填写表格,对比处境危险,感受白求恩的镇定与坚守。 战斗情况 白求恩的表现 敌人不断反扑、战斗激烈 给伤员做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 仍然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 敌机吼叫,炮弹不断在周围爆炸 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小庙一角)落下瓦片,火苗扑来 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 2.结合插图,再现处境,读懂白求恩的镇定。 (1)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自由读圈画出的有关白求恩做手术的句子,体会白求恩此时的镇定。 (2)自由读,男女生赛读。 3.品读白求恩的两次回答,感受白求恩的坚守,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 (1)过渡:尽管处境危险,但白求恩仍然坚守工作岗位、忘我工作。此时,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了,那么他会对白求恩说些什么呢? (2)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中白求恩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3)品读白求恩的第一次回答。 句段9: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①学生默读,思考下列问题。 A.什么是“沉思”?白求恩此时在沉思什么? B.白求恩沉思后是怎样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C.白求恩为什么“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②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沉思”是深思的意思。白求恩在考虑战士们的生命安全。他不顾个人安危,做出了“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的决定。表现了白求恩对工作极度负责,对战士们极度热忱的高尚品质。 (4)赏析白求恩的第二次回答。 句段10:白求恩说:“ 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①引导学生理解“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一句话。 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把手术台当作打仗的阵地,他要像战士们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感受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白求恩来到中国,从未把自己当成客人;他深入前线,抢救伤员,并把这些看作是自己的战斗、自己的作战任务。从“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的回答中,也能感受到他坚决的态度。 4.学习第5自然段。联系事件的结果,感受白求恩的崇高品质。 句段11: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1)指名朗读,交流:“三天三夜”“连续”“六十九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三天三夜”说明战斗激烈。“连续”表示不间断,说明白求恩没有休息。“六十九个小时”说明白求恩工作的时间长。这些数字充分表现了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2)思考:把“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中的“连续”换为“继续”“陆续”行不行? “继续”表示(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陆续”表示时断时续。“连续”指一个接一个,紧紧相连。 不能换。此处的“连续”表明白求恩持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板块五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手术台就是阵地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2.学生讨论以“手术台就是阵地”为题的作用。 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归纳:文章以“手术台就是阵地”为题,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了中心。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一方面写出了白求恩大夫工作的危险环境,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他身处险境不畏牺牲、坚守岗位的精神,尽显其对工作极度负责任、对战士们极度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4.白求恩在中国只待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却留下了无数的故事, 大家可以课后读一读这些故事,去发现不一样的白求恩。 完成对应训练。 1.结合神态、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体会把人物写立体的写作方法。如第2自然段中“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引导学生抓住“接过”“取出”“丢”等一系列动作描写,体会白求恩技术的精湛,以及他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而一心为病人着想的忘我精神。感悟白求恩对工作极度负责,对战士们极度热忱的高尚品质以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2.学会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默读时,提示学生要注意做到:眼到、心到、手到。针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现阶段需要做到的便是手到。手到,就是在默读时,边读边动笔。可以边读边勾画出重点词句,或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果。针对本文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同时,用“____”勾画描写战场形势的语句,用“ ”勾画描写有关白求恩做手术的语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