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20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山行》 人教部编版 (1)
精读引领课 《赠刘景文》+《山行》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图画、生活实际等理解诗意,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1.认识、会写生字。 2.背诵、默写《山行》。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借助注释、图画、生活实际等理解诗意,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古诗——《赠刘景文》《山行》。读一读,看看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交流切入: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要想真正读懂古诗,首先要知道诗人当时创作的背景,我们先来学习《赠刘景文》。 (二)学习《赠刘景文》 1.知诗人,解诗题。 (1)板题,指导书写“赠”“刘”,读准平舌音“赠”。 (2)齐读题设疑: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呢?理解“赠”,简介背景。 苏轼,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又叫苏东坡。他和刘景文是好朋友,刘景文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识字词,读通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正音。 (3)指导读好停顿。 赠/刘景文 3 / 3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4)小结: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是写秋景的。 (荷尽 菊残) 3.解诗词,知诗意。 (1)抓诗词解诗意。指名说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相机点拨穿插融合促进理解。 荷尽 ①出示荷花图: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你会想起哪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出示荷叶图:荷叶像什么?像什么样的伞?——高举的伞,这就是诗中所说的——擎雨盖。 ③出示残荷图:秋天来了,看荷花变得怎样了?你又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为什么?由此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诗词大意。 ④抓关键词指导朗读,体会秋荷开败、荷叶凋零的景象。 菊残、傲霜枝 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再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想到了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诗意,读出画面感。 橙黄橘绿 ①图片切入: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 颜色的 。 总结理解: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所以作者用了一个词——橙黄橘绿。所以诗人说——(引导学生自由说诗意)。 ②读诗想画面,熟读成诵。 (2)小结过渡:我们刚才通过借助注释和图片等方法理解了诗句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读出了诗的味道。读到这里,你觉得苏轼是想送给好友刘景文什么呢? 4.悟诗情,明诗理。 ①学生自由畅谈思考。 ②总结:确实如大家所想,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王安石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励志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三)归纳学法,学习《山行》 3 / 3 还记得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赠刘景文》的吗? 集体梳理:知诗人 解诗题 读诗句 明诗意 悟诗情 诵诗句 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学《山行》。 1.知诗人。谁能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给大家介绍作者?课件出示。 2.解诗题。 3.读诗句。 (1)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 (2)教师范读,画出停顿,再齐读。 4.明诗意。 (1)相机出示图片,点拨词语:寒山 石径斜 白云生处 坐 二月花 (2)全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一幅什么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秋之美。 5.悟诗情,诵诗句。 当我们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火红的枫叶,也许我们也会与杜牧一起情不自禁地诵赞,来,我们一起吟诵吧。 (四)书写指导 1.教师范写“橙、残”,指导学生书写。 2.学生自主书写其他生字。 (五)布置作业 读一读主题图书中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居洛初夏作》,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名句。 板书设计 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山 行 荷尽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远) 秋之美 菊残 傲霜枝 橙黄橘绿 枫林 霜叶 (近) 3 / 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