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几何小实践(角与直角) ▏沪教版 (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几何小实践(角与直角) ▏沪教版 (12)

角与直角 教学内容:上海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第一学期P65、66‎ 教学分析:《角与直角》是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线段与端点的基础上,认识由端点出发的图形角。认识直角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动手制作直角,用直角量具判断直角。‎ 2. 使用工具制作角和判断直角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让学生逐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与直角 教学难点:用直角量具判断直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塑料棒学具、不规则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最近同学们在积极准备加入少先队,少先队的标志是红领巾。如果把红领巾展开,它是一个什么形状?‎ 生:三角形(白板出示)‎ 三角形有三个角。把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描画出来。‎ 这样的图形就是角。今天我们来认识“角”。‎ ‎【设计意图:由学生切身情境入手,逐步剥离出本堂课的研究对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 探究新知 1. 在实物中找角 出示剪刀、三角尺、时钟图样,请学生指出这些实物中的角。‎ 勾画出角。‎ 移除实物,多媒体抽象出角。‎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对图象的观察,寻找相似的图形,在潜意识里勾勒出了对角的定义。多媒体淡化实物抽象出角的过程为学生对角在实物中的存在去除理解障碍。】‎ 2. 认识角 观察这几个角,找找他们的相同点。同桌讨论 预设1:尖尖的、凸出来的、折起来的等词,引导学生剥离出点 预设2:线、两条线等,引导学生说出两条线“直”的特征。‎ 用桌上的材料制作屏幕上的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直线与端点来拆分新图形——角,并用具象化的小棒和小球来动手还原角,使理论与实际有了更清晰的结合。】‎ 指着自己的角的点,数学中称之为角的顶点。‎ 指着两条直线,称之为角的两条直边。‎ 小结:完整说说角有哪些部分?‎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指着制作的角说一说。‎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的兴趣,在比划的过程中反复重复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印象,并训练了学生完整组织语句的能力。且在比划时强调从顶点出发,渗透角的行成。】‎ 在把角画下来的过程中,多了一条小弧线。书面中,用小弧线标记角的位置。【板书:角标记】‎ 思考:任意旋转角,得到的图形还是角吗?‎ 练习:将角拖进框。其余的说出为什么不是角。指出角的顶点与直边。‎ ‎【设计意图:否定不是角的图形,并说出原因,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角只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1. 认识直角 在所有角中,有一种特殊的角——直角。‎ 像三角尺中这样的角叫做直角。‎ 找自己的三角尺上直角是哪一个?指出它的顶点和直边。‎ 看看摸摸,直角和另外两个角的不同。(学生体验交流)‎ 标记与普通角不同。出示直角标记。‎ 尝试用三角尺判断学习单上的二角是否是直角。‎ 学生交流怎样运用三角尺上的直角。‎ 判断直角:‎ ‎①点点对齐 ‎②边边对齐 ‎③看另一边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尝试比较,借助于量一量的基础,学生可以做到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停靠,进一步提出总结过程的要求,锻炼学生的合作表达能力。】‎ 2. 动手发散:用不规则纸折直角。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检验是否是直角。‎ 视频学折。画直角标记。‎ 小组带上两种直角量具:折纸直角和三角尺在教室范围内寻找直角。‎ 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生活中各处存在直角。可以用不同的工具判断直角。】‎ 三、 巩固练习 给不完整的图形添一笔补成一个角 数角 四、 课堂总结 这堂课上收获了什么?‎ 五、 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很多运用改变角来为生活服务的例子。【多媒体动画显示】‎ 剪刀合拢再合拢,剪刀口上的角变化,从而可以剪开东西。‎ 纸扇打开再打开,扇面上的角变化,从而张开到最大扇风。‎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展示角的变化,为之后进阶学习角的大小做铺垫。】‎ 六、 课外动脑 图中一共有几个角?‎ 用剪刀剪一刀,剪剩下的图形可能有几个角?‎ 板书设计:‎ 角与直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判断直角:‎ 角标记 ①点点对齐 直角标记 ②边边对齐 ‎③看另一边 教学设计:《角和直角》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教材通过观察钟面、剪刀、书本和三角尺等实物上的角,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角,然后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直角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因此是本单元的重点。教材借助三角尺来教学直角。 ‎ 角是比较难理解的空间图形,尤其是直角比较抽象。但是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平时学生与角接触较多,对角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抓住这一点,从学生具体的生活中的角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建立起角的空间观念。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了让学生亲自操作拼搭角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在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认识角的基础上又再一次运动直角模型去寻找生活中的角。‎ 教后反思:‎ ‎《角与直角》是上海市小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角的原形,如:桌角、书角、衣角等。但对于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怎样的角是直角?如何判定直角等却是陌生的。本节课是角与直角的初步认识,它对于学习本章中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分类、角的大小、量角与画角等知识作好必要的准备。‎ 导入新知时我从红领巾引入,引发学生的思考,自然地揭示课题。随后通过向学生提供钟面、剪刀、书等常见的实物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同时为角的初步抽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搭一搭、折一折、验一验等操作活动,感知角(直角)和抽象出角的特征,同时几何语言伴随着学生的操作活动而自然呈现。教学中,我始终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真正起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促进学生的观察、抽象、归纳等数学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整节课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尊重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激活思维、学会学习、体验快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