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合集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导学案合集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1.古诗二首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古诗二首》安排了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本导学案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理解“意”,即采用图文对照,结合关键字词等方法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大概意思;二是感悟诗的“境”,采用想象、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三是体会诗“情”,即引导学生在感悟诗境的基础上,通过吟诵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 学前准备 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图文结合,在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中学会认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学习《村居》,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春天田野的美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学习重点 ‎1.识字、写字、了解古诗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居》。‎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用时:5分钟)‎ ‎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村居》。‎ ‎2.板书课题:村居。指导齐读。‎ ‎3.识记生字“村”“居”。‎ ‎4.指导释题,介绍作者。‎ ‎1.背诵古诗《春晓》。‎ ‎2.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3.村:平舌音,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对——树——村。‎ 居: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尸+古=居。‎ ‎4.了解题目意思。(村,乡村。居,居住。)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 ‎1.《村居》的作者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村居”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用时:12分钟)‎ ‎1.组织学生自读古诗。 ‎2.指导学生读古诗,纠正字音错误。‎ ‎3.播放古诗配乐朗诵视频。‎ ‎4.组织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学生巩固识记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圈画生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读古诗,注意读准音。‎ ‎3.认真听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 ‎4.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5.开火车读生字卡片或与同桌做部件组合游戏。‎ ‎2.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y_____ f_____ d_____‎ 莺 拂 堤 l_____ z_____‎ 柳 醉 ‎3.多音字组词。‎ 三、品读古诗,感悟欣赏。‎ ‎(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 ‎4.出示自学提示:再读古诗,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说一说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5.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品读前两句,引导学生感受春光之美。‎ ‎(2)品读后两句,感受儿童的快乐。‎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 ‎2.认真听老师范读,注意断句。‎ ‎3.同桌赛读,小组赛读,指名配乐诵读。‎ ‎4.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然后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和小组里的同学进行交流。‎ ‎5.(1)结合课文插图,及古诗中出现的“草长”“莺飞”“杨柳”等词语,想象春天的美丽画面。‎ ‎(2)把自己想象成图中那几个刚放学归来的小孩,欢快地读第三、四句,读出心中的喜悦。‎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散学:___________________‎ 归来:___________________‎ 纸鸢:___________________‎ ‎5.给古诗划分节奏。‎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6.同桌互相背诵《村居》。‎ 四、指导写字。‎ ‎(用时:8分钟)‎ ‎1.出示生字“诗、村、童”。‎ ‎1.自由认读“诗、村、童”,并组词。‎ ‎2.分析生字的结构特点,交流生字的书写要点。‎ ‎7.按要求填空。 诗:__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读音是________,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 ‎2.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两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指导、示范书写生字。‎ ‎4.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5.组织全班评议。‎ ‎3.认真观察老师范写,掌握书写要领。‎ ‎4.练习描红、临写。‎ ‎5.全班评议、展示。‎ 可组词__________________。‎ 五、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用时:5分钟)‎ ‎1.组织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诗句。 ‎2.出示教师摘抄的咏春的诗句,领读。‎ ‎1.把自己积累、搜集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2.在老师的引导下诵读诗句,把自己喜欢的诗句摘抄下来。‎ ‎8.写一写你认为春天里最有趣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比较、辨别,理解诗意;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感悟诗境;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体会春光的美好,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儿童放风筝时的快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等词语。‎ ‎2.学习《咏柳》,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点 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用时:5分钟)‎ ‎1.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一起走进迷人的 ‎1.学生背诵诗句。‎ ‎2.齐读课题。‎ ‎9.将有关春天的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处处闻啼鸟。‎ ‎(2)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208‎ 春天,看看他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2.板书课题:咏柳。‎ 二、初读感知 ‎(用时:10分钟)‎ ‎1.把古诗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妆、丝、绦、裁、剪”。‎ ‎2.老师指导书写“碧、妆、绿、丝、剪”5个生字。‎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5.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读熟生字词。‎ ‎(2)说说这首古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古诗,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古诗读通顺。‎ ‎2.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同桌合作解疑。‎ ‎4.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这首古诗主要写了初春二月的柳树的勃勃生机。‎ ‎10.看拼音写词语。‎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用时:15分钟)‎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枝是“绿丝绦”?‎ ‎(3)说说自己对“‎ ‎1.学生读诗句,并简单说自己理解的诗意。‎ ‎(1)这里把柳树叶子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柳条。因为柳条细长、柔美。‎ ‎(3)诗人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增加了诗的情趣。“不知”‎ ‎11.表示“绿”的词语还有很多,你还能写出几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咏柳》前两句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静态中的__________‎ 208‎ 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 ‎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2.出示插图,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是发问,旨在引起人们的注意。‎ ‎(4)“二月春风似剪刀”由无形到有形,写出了春风神奇灵巧地剪出一丝丝柳叶,装点锦绣大地的景象。‎ ‎2.欣赏课文插图,通过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体会春天来临时生机勃勃的景象。‎ ‎,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__________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 四、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用时:7分钟)‎ ‎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古诗,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 ‎2.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体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1.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学生读出诗人对柳的赞美,对春的歌颂之情。‎ ‎13.课文精彩内容我知道。‎ ‎《咏柳》,“咏”的意思是__________。在本课中指__________。作者描写__________,歌颂__________,赞美__________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五、总结全文(用时:3分钟)‎ ‎1.组织学生交流:学了本诗,你有何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3.背诵古诗。‎ ‎1.学生自由讨论,谈感受。‎ ‎2.根据提示,学生尝试朗诵全文。‎ ‎14.默写古诗《咏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古诗二首》课堂教学片段 ‎◆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准确。现在看看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哪些地方读不懂,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师巡视了解学情)‎ 师:大家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怎么理解?(各个小组都提出了这个问题)‎ 师:大家看“妆”字里有个“女”字,女子最喜欢什么呢?‎ 生:穿花裙子。‎ 生:我妈妈爱描眉、涂口红。‎ 生:我知道了。“妆”是打扮,化妆的意思。‎ 师:你说得真好。这首诗是说春天里柳树打扮得很美,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描写了柳树的美?‎ 生:碧玉。‎ 师:好,谁愿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生:春天把高高的一棵柳树打扮得很美,像用碧玉做成的。‎ 师:(问其他同学)你们也是这样理解的吗?‎ 生:我觉得春天里不是一棵柳树发芽,有好多棵哪!‎ 师:对,这里的“一”不是指的数量“一”‎ 208‎ ‎,同学们看这里(边用手指着自己边说)今天老师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谁能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一身”换个说法?‎ 生:今天老师全身的衣服都很漂亮。‎ 师:好极了。谁再来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 生:春天把柳树打扮得很美,像用碧玉做成的。‎ 儿童的认知世界有许多生动的生活情境。在古诗教学中,对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要善于捕捉语言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库存,凭借生活积累,从而展现语言所描绘的景象。‎ 师:你说得真棒。同学们觉得这首诗哪句最美?‎ 生:我认为“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得美。冬天的柳树光秃秃的,可是春天的柳树就不一样了,千千万万根柳条变绿了,就像一条条绿色丝带,又像长满了绿绿的长头发 生:我喜欢“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多美呀,一棵柳树全身上下像用碧玉打扮起来的,堆砌起来的。‎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写得多神呀。春风一吹,就在光秃秃的柳条上剪裁出了细小的柳叶。‎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喜欢这首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和老师一起去感受春光里柳树的优美:(配乐朗诵)“在河边,在湖畔,一棵棵高大的柳树,垂挂着无数根细长而柔软的柳条,时而吹来一阵温暖的春风,千万根柳条抖动着细致而小巧的叶子,随风摇曳。”‎ ‎(学生们紧闭着眼睛,小脸上露出欣赏、陶醉的神情)‎ 赏析:这一设计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一边听老师描绘,一边想象,把古诗中的语言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饱览想象之美,语言之美。‎ ‎ ‎ ‎2.找春天 208‎ 课题 找春天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重点是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语言。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重点,本导学案设计时注重“朗读、想象、表达、实践”的融合,通过文本语言感受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让课文所描绘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思维“屏幕”上,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美好。‎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认记生字,朗读课文,通过文字初步感知春天的美。‎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词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导入新课。‎ ‎(用时:5分钟)‎ ‎1.播放早春的课件,引导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2.导入: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 板书课题:找春天。‎ ‎1.认真看课件。‎ ‎2.自由交流早春的特点,齐读课题。‎ ‎1.写出四个赞美春天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用时:15分钟)‎ ‎1.教师出示要求。‎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通读课文,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学生正音。‎ 字形: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动作演示认识“遮”“掩”“探”;运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触”“鹊”。‎ 字义: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或查字典,理解“羞”“嫩”“触”。‎ ‎(2)教师再次出示含生字的词语,朗读词语,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3.指名分段朗读,读后评议,并且说说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开火车朗读生字。‎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如: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动作演示认识“遮”“掩”“探”等。‎ ‎(3)参加学习竞赛,巩固所学生字。‎ ‎(4)同桌合作交流,将生字组词。‎ 组成的词语:冲出 寻找 姑娘吐出 柳树 荡秋千 桃树 杏花 ‎4.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我会读词语。‎ 触角 害羞 喜鹊 遮遮掩掩 嫩芽 躲躲藏藏 音符 探出头 荡秋千 ‎3.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遮掩(zhězhē)‎ 嫩芽(nènnùn)‎ 害羞(xuī xiū)‎ 触到(chù cù )‎ 探出(tàn tān)‎ 音符(fú fǔ )‎ ‎4.照样子,组字成词。看谁组的多。‎ 花 芽 树 桃 草 柳 野 枝 桃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 三、分段朗读,感受找春天的心情 ‎(用时:15分钟)‎ ‎1.读第1、2自然段,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 ‎2.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第1自然段中两个“!”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心情;从“脱掉、冲出、奔向”三个词语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中小朋友们的表情、动作,体会其快乐、兴奋的心情。‎ ‎4.尝试背诵第1、2自然段。‎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2.交流汇报。(“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去寻找春天的。从“脱掉”“冲出”“奔向”“寻找”这几个词语和两个“!”可以体会到。)‎ ‎3.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插图并交流图画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5.填空。‎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几个孩子,( )掉( )袄,( )( )家门,( )( )田野,去寻找春天。‎ 四、朗读练习 ‎(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 ‎2.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可采用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等形式朗读课文。‎ ‎2.配乐朗读,读出激动、兴奋的心情。‎ ‎6.照样子,写词语。‎ 例:遮掩——遮遮掩掩 叮咚——___________‎ 仔细——___________‎ 认真——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识字和朗读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本环节教学中,教师紧扣“会读、会认”两个要求,强化指导,为学生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本语言中流淌的情感,使“情”“文”“声”三者融汇贯通,碰撞结合,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文学气息。通过朗读与想象,调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体察到语言的意蕴和质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9个字,背诵课文。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 感悟重点词句的意思,能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08‎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来了》,文字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 ‎(用时:5分钟)‎ ‎1.同桌抽读生字卡。‎ ‎2.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 ‎1.抽读生字。‎ ‎2.有感情、流利地读课文。‎ ‎7.连线成词。‎ 野 嫩 树 躲 解 芽 枝 冻 花 藏 二、品读感悟,体会春天的美(用时:20分钟)‎ ‎1.出示朗读任务。自主阅读第3-8自然段,思考:在春天里“我们”看到、听到、闻到、触到了什么?‎ ‎2.帮助学生从语句中提炼要点,初步培养学生概括要点的能力。‎ ‎3.教师:第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当成小姑娘来写,“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说明春天的变化是非常细微的,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能将她找到。第二句中的“仔细”一词表明春天只有仔细用心地去寻找才能找到。“找哇”“找哇”反复地出现,表明我们找了很多的地方,也找了很久。‎ ‎4.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 思考:第4-‎ ‎1.自由朗读课文第3~8自然段。‎ ‎2.同桌交流,找找课文中写“我们”在春天里看到、听到、闻到、想到的内容。‎ ‎3.全班交流:‎ ‎(1)第4自然段:抓住“探出头来”,想象小草悄悄地长出来,给大地带来了一片绿色的美感。抓住“眉毛”一词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有趣。‎ ‎(2)第5自然段:抓住“早开的野花”想象田野里、小路旁野花的色彩斑斓和迷人的芬芳。抓住“眼睛”感受作者语言的生动活泼。‎ ‎(3)第6自然段:抓住“吐出点点嫩芽”感受春天的生机。抓住“音符”一词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 ‎(4)第7自然段:抓住“叮叮咚咚”来体会溪流声的美妙。‎ ‎8.读课文,连一连。 小草探出头 是春天 的琴声。‎ 树木吐嫩芽 是春天 的眼睛。‎ 早开的野花 是春天 的眉毛。‎ 解冻的小溪 是春天 的音符。‎ ‎9.课文佳句赏析。‎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者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也用“像”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 ‎7自然段,每段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5.教师出示第8自然段,学生齐读。‎ ‎6.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课前找到的春天。‎ ‎7.教师指导背诵课文。‎ ‎4.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 三、指导写字 ‎(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再次认读,并指导学生扩词。‎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 ‎1.认读生字。‎ ‎2.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并牢记字形。‎ ‎3.给生字组词,扩充词汇。‎ ‎4.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5.观察老师范写并在田字格中临写。‎ ‎6.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10.我是小小书法家。(抄写词语)‎ 小溪 脱掉 ‎ ‎ 四、迁移运用,拓展想象(用时:5分钟)‎ 播放歌曲《春天来了》,指导学生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要求学生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 ‎1.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2.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 ‎11.我会写一两句话赞美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208‎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想象或联想把学生的思维从课文引向更为广阔的大自然中,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把春天里一幅幅美妙的画卷活脱脱地展现在了学生思维的屏幕上,营造了课文描写的意境,也使学生获得了如临其境的体验。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写句子让学生得到了切切实实的语言训练。‎ ‎《找春天》课堂教学片段 根据课文展开联想,体会春天的美好 师:春姑娘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姑娘的踪迹。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哪找到了春姑娘。‎ ‎(学生开始有声有色地齐读课文,师巡视)‎ 师:春姑娘听到同学们把她读得这么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跳出来和同学们见面了。‎ ‎(学生们高兴地笑了)‎ 师:赶快把你从课文中找到的春姑娘与小组的伙伴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分组学习)‎ 师:哪位小朋友已经知道了春姑娘藏哪儿了?‎ ‎(学生举高了手,嘴里说着“我知道了”。学生开始谈开了)‎ 生1:刚探出头的小草,那是春天的眉毛。‎ 生2: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 生3:树木吐出的点点嫩芽,就像是春天的音符。‎ 生4:溪水叮叮咚咚,那是春天动听的琴声。‎ 生5:我还知道了春姑娘藏在了柳枝、风筝里。‎ ‎(师适时给予恰当的肯定和引导,并板书:小草、野花、嫩芽、小溪、柳枝、风筝)‎ 师:(竖起大拇指)同学们真了不起,春姑娘已经被同学们找到了,她很高兴能和同学们见面,所以她带来一首歌送给同学们。‎ ‎(学生们高兴地鼓起掌来)‎ ‎(播放歌曲《春天来了》。部分学生动情地跟着唱了起来)‎ 208‎ 赏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教材语言感受春天的美好。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一个充满生机、色彩鲜艳的春天呈现在眼前。本节课教师把学生的想象与表达结合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语言感悟和语言表达相结合的过程。‎ 208‎ ‎3.开满鲜花的小路 课题 开满鲜花的小路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讲了一个有关鲜花的童话故事,讲述了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先生一个包裹,鼹鼠先生却不知道包裹里是什么东西,后来还意外把里面的颗粒漏在了去松鼠太太家的路上,却不曾想到春天来了,原来洒满颗粒的路上开满了鲜花的故事,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美好的事物才是最好的礼物。教育学生要懂得发现美、欣赏美、赞美美、分享美。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到了动物们在一起欣赏鲜花的美好场景。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将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看到动物们在花丛中嬉戏,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分享美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得以培养,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画出生字词,了解故事内容。(学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丧”、“鲜”。‎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故事的含义。‎ 学习重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画出生字词,了解故事内容。(学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 ‎1.启发谈话,说说什么是最好的礼物,引入课题。‎ ‎2.出示教材插图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内容。‎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自由交流对美好礼物的理解。‎ ‎2.看图,说出图片的主要内容。‎ ‎3.学生齐读课题。‎ 208‎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察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5.小组成员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我会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邮递( )‎ 包裹( )‎ 寄来( )‎ 破了( )‎ 漏在( )‎ 懊丧( )‎ 刺猬( )‎ 花籽( )‎ ‎2.我会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我会读。‎ 鼹鼠 绚丽多彩 花朵簇簇 礼物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 ‎(3)这些鲜花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了这些美丽的鲜花?‎ ‎2.指导学生归纳每段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1.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本文一共有12个自然段。‎ ‎(2)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春天出现的。因为鼹鼠先生弄破了包裹,把花籽洒满了一路。‎ ‎(3)这些鲜花是绚丽多彩的、五颜六色的。课文中第七、第九和第十一段描写了这些美丽的鲜花。‎ ‎2.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理清课文内容和层次:‎ ‎4.选词填空。‎ 个 条 堆 片 一( )包裹 一( )鲜花 一( )小颗粒 一( )小路 ‎5.送字宝宝回家。‎ 邮 员 黄 车 叔 礼 上下结构: ‎ 左右结构: ‎ 独体字:‎ 208‎ ‎(1)课文第一、二段写的是什么?‎ ‎(2)第三至第五段是讲鼹鼠先生不小心把包裹弄破的事,那么课文的第六段至第十一段讲的是什么呢?最后一段是什么意思?‎ ‎(1)第一、二段写长颈鹿大叔通过邮递员黄狗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 ‎(2)第六至第十一段讲得是因为鼹鼠先生不小心弄破包裹落下的花籽而使小路上开满了鲜花。‎ 最后一段的意思是美好的事物才是最好的礼物。‎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教学反思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题时采用了层层揭示的方法。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本文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用了自读、对读、男女生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体会并读好了以下几个地方:鼹鼠先生把包裹弄破的懊恼心情;刺猬太太、狐狸太太看到路上开满鲜花的惊喜之情;鼹鼠、狐狸和松鼠太太说话时开心的语气。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样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令孩子兴致盎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对欣赏美好事物的兴趣。‎ 学习重点 品读课文的语言美、思想美,学会感受快乐,传递快乐。‎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1.学生读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课文内容。‎ ‎6.组词。‎ 邮( )员 邮( )‎ 摩托( ) ( )物 208‎ 二、精读课文。(用时:30分钟)‎ ‎1.学习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请学生齐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思考:谁给鼹鼠先生寄来了包裹,寄来了什么东西?‎ ‎2.学习第二部分。(第四至第十一自然段)‎ 思考下列问题。‎ ‎(1)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2)鲜花为什么会在春天出现? ‎ ‎(3)从哪一个字就能准确看出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撒在路上的? ‎ 学习第五、七、九、十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 ‎(4)鼹鼠先生当初愿意把花籽撒在路上吗?从哪个词可以了解到呢?‎ ‎(5)哪些动物的门前开满了鲜花?‎ ‎(6)这些动物看到的鲜花是什么样的?‎ ‎1.回答问题。‎ 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了包裹,寄来了一堆小颗粒。‎ ‎2.全班交流回答,互相补充。‎ ‎(1)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是在春天出现的。‎ ‎(2)因为鼹鼠先生在去松鼠太太的家里时不小心把花籽撒在了路上。‎ ‎(3)从漏字就能准确看出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撒在路上的。‎ ‎(4)鼹鼠先生当初不愿意把花籽撒在路上;从懊丧这个词可以了解到。‎ ‎(5)刺猬太太、狐狸太太、松鼠太太的门前开满了鲜花。‎ ‎(6)这些动物看到的鲜花是绚丽多彩的、五颜六色的、花朵簇簇的。‎ ‎3.美好的事物才是最好的礼物。‎ ‎7.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些美丽的鲜花?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8.仿写句子。‎ 例:门前开着鲜花。‎ 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1.房子旁边有一条小路。‎ 房子旁也有一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的小路。‎ 2. 山坡上长满小草。‎ 山坡上长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的小草。‎ 208‎ ‎3.学习第三部分,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第十二自然段,并请同学根据课文中松鼠太太的话说说自己心目中什么才是最好的礼物?‎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5分钟)‎ ‎1.总结全文。‎ ‎2.想一想:什么才是最好的礼物?我们应该和别人分享美好的事物吗?‎ 学生借助课外资料体会:美好的事物应该是最好的礼物,我们应该和别人分享美好的事物。‎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开满鲜花的小路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长颈鹿大叔到底给鼹鼠先生寄了什么东西呢?这些鲜花是什么样的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鲜花是美好的礼物,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美好的事物才是最好的礼物,并且教育学生要懂得发现美、欣赏美、赞美美、分享美。增强了学生主动分享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片段 ‎◆以悟导读,以读促悟(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让我们大声的朗读课文。‎ ‎(生大声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读了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们看,是谁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呢?‎ 生1:长颈鹿大叔。‎ 师:对,长颈鹿大叔。‎ ‎(多媒体出示)‎ 师:那同学们你们仔细看看第三自然段,想想,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什么东西呢?‎ 208‎ 生2:一堆小颗粒。‎ 师:对,那这个包裹和开满鲜花的小路有什么关系呢?‎ 生3:这个包裹里面的小颗粒其实是花籽,鼹鼠先生不小心把它撒在了去松鼠太太家的小路上了。‎ 师:对,小颗粒其实是花籽。那小朋友们,你们能体会鼹鼠先生弄破包裹后的心情吗?‎ 生4:他一定很难过。‎ 生5:他一定特别后悔。‎ 师:那哪个小朋友能想象出一句话,把鼹鼠先生当时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生6:早知道我就仔细检查包裹了。‎ 生7:好可惜啊,里面的东西不见了。‎ 师:说的真好,那你们结合鼹鼠先生现在的心情,我们再来自由朗读课文。‎ ‎(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以提问为主线,串起观察、阅读、想象、说话,让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出故事画面,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读读、想想、说说中,用心体验,用情表达,既感悟了语言,又进行了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4.邓小平爷爷植树 课题 邓小平爷爷植树 课型 新授课 208‎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教学设计注重引领学生抓住课文重点段落,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从而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重视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搜集邓小平画像及相关资料。(教师)‎ ‎2.自学字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植树节的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图文结合,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图文结合,会写会认本课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搜集邓小平画像及相关资料。(教师)‎ ‎2.自学字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邓小平和植树节的资料。(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说一说我国的植树节是哪一天,说一说自己对植树节的了解。‎ ‎2.出示题目,引导学生畅谈:通过题目自己最想知道什么内容?‎ ‎3.出示邓小平画像,简介邓小平,教师相机补充。‎ ‎4.指导学生再读题目。‎ ‎1.我国的植树节是3月12日,在这一天人们会组织植树活动,从而植树绿化、保护环境。‎ ‎2.质疑题目:邓小平爷爷是谁?他在哪儿植树?他为什么要植树?‎ ‎3.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介绍邓小平爷爷。‎ ‎4.齐读题目,读准字音。‎ ‎1.我国的植树节是( )月( )日。‎ ‎2.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自己对邓小平爷爷的了解。‎ 208‎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读准字音。‎ ‎3.指导学生分小组自学生字。‎ ‎4.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将生字请回到课文中,引导学生再认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带生字的词多读几遍。标清自然段序号。‎ ‎2.向同学请教,互帮互学。读会所有不认识的字,再试着读读课文。‎ ‎3.小组内学习生字,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4.同桌轮流当小老师,互读生字。‎ ‎5.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还要注意停顿。‎ ‎3.将下列生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坛t______ 龄l______‎ 握w______ 致zh______‎ 勃b______ 移y______‎ 填t______ 扶f______‎ ‎4.把下列生字送回家。‎ 爷 的 行 已 栽 亲 龄 邓 岁 节 上下结构:_______________‎ 左右结构:_______________‎ 半包围结构:_____________‎ 独体字:_________________‎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快速读课文,启发思考:‎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在做什么?‎ ‎2.组织全班汇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文。‎ ‎(1)关注课文的第1、2自然段,能够读懂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87年的4月5日,地点是天坛公园。‎ ‎(2)主要人物是邓小平爷爷,课文讲述的是邓小平爷爷植树的事。‎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谁)在____‎ ‎______(地点)__________(干什么)的事。‎ 四、指导写字。‎ ‎(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请学生认读生字。‎ ‎2.教师在田字格中演示生字的书写。‎ ‎1.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认真观察记忆生字的书写。‎ ‎3.跟着老师书空。‎ ‎4.独立描红、临写。‎ ‎5.全班展示,并评议。‎ ‎6.填一填。‎ ‎(1)“爷”的第五笔是( )。‎ ‎(2)“的”共( )笔,第七笔是( )。‎ 208‎ ‎3.根据书写做重点强调和指导。‎ ‎4.组织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5.展示写得好的作品。‎ ‎(3)“岁”共( )笔。‎ 教学反思 当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后,我采取同桌合作学习的方法,同桌互查互教。然后是老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我分层次出示生字,首先是带拼音的字词,指名小老师领读;其次是去掉拼音读字词,然后是单独出示生字。这样生字反复与学生见面,印象自然就深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2.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培养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了解植树的意义,培养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 ‎(用时:3分钟)‎ ‎1.出示词语卡片,引导开火车认读,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课文主要写的是1987年的4月5日,邓小平爷爷来到北京天坛公园植树的故事。‎ ‎7.形近字组词。‎ 二、读文感悟。‎ ‎(用时:20分钟)‎ ‎1.出示课文的第1自然段,启发思考:1987年的植树节为什么令人“难忘”?‎ ‎2.指导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邓爷爷动作的词语,用 ‎1.自读第1自然段,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带着问题,学习下文。‎ ‎2.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小组内交流。‎ ‎8.根据教材原文填空。‎ ‎( )地挖树坑 ‎( )的柏树苗 ‎( )地站立 ‎( )的笑容 ‎( )的风景 ‎9.把下面的内容按植树步骤排列好。‎ 208‎ ‎“△”画出来。指导学生概括邓爷爷植树的步骤。‎ ‎(2)组织同桌合作表演。‎ ‎3.引导学生再次品读第2、3自然段,感悟人物品质。‎ 根据学生的感情,课件出示相关关键语句。‎ ‎4.指导学习第4自然段。‎ ‎(1)出示小柏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找一找:第4自然段中是怎样描写这棵小柏树的?‎ ‎(2)引导学生体会邓爷爷此时的心情。‎ ‎5.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第5自然段。‎ 重点理解:“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6.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邓爷爷那么大年纪了,工作又非常忙还参加植树活动,我们该怎样做?‎ ‎(1)结合自己找到的动词,按照植树的顺序可以将植树的过程概括为:挖树坑→选树苗→填土→扶正。‎ ‎(2)同桌合作,一人做动作,一人口述邓爷爷植树的过程。‎ ‎3.抓住“兴致勃勃”“满是汗珠”“不肯休息”等词语进行理解,体会邓爷爷做事认真,坚持到底的精神。抓住“仔细”“连声”等词语进行品读,说明邓爷爷做事一丝不苟。‎ ‎4.(1)抓住“绿油油”“笔直”来感受小柏树的形象。‎ ‎(2)抓住“满意的笑容”,体会邓爷爷喜悦的心情。‎ ‎5.读书感悟,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最后一段的含义:‎ ‎ “美丽的风景”一是指树长得茂盛、漂亮;二是因为这树是邓小平爷爷栽种的,为我们做了好榜样,所以很多人去参观、怀念他。‎ ‎6.可以从自己对植树绿化的认识及不辜负老一辈人对我们的期望等方面交流。‎ ‎①移苗入坑 ②挑选树苗 ‎③挖好树坑 ④挥锹填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造句。‎ 难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致勃勃: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给下列词语找一找近义词。‎ 兴致——( )‎ 茁壮——( )‎ 仔细——( )‎ 亲手——( )‎ ‎ 美丽——( )‎ 三、熟读课文。‎ ‎(用时:5分钟)‎ ‎1.指导学生整体读课文,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 ‎2.检查读文情况。‎ ‎3.配乐齐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 ‎2.分段读课文,读准字音。‎ ‎3.齐读课文。‎ ‎1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8‎ 四、词语积累。‎ ‎(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词语:亲手节日 爷爷 不行 ‎2.投影展示,组织全班评价。‎ ‎3.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1.练习在田字格中抄写词语。‎ ‎2.小组内评价,派出代表在全班展出。‎ ‎3.课文里有很多用得非常好的词语,试着找一找,画出来,再读几遍。‎ ‎14.连线。‎ 挖 树苗 填 坑 挑选 土 五、布置作业。‎ ‎(用时:2分钟)‎ ‎1.可以向家长询问了解, 可以翻阅有关邓小平爷爷的书籍杂志,也可以上网查阅有关的资料。‎ ‎2.参加植树节活动的实践。‎ ‎1.可以向家长询问了解, 可以翻阅有关邓小平爷爷的书籍杂志,也可以上网查阅有关的资料。‎ ‎2.参加植树节活动的实践。‎ ‎15.参加植树活动,记录自己植树的过程和感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让学生紧扣文本的重点语句自主阅读,体悟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情愫,引导学生初步体验“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的阅读方法。我还通过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邓小平高大光辉的形象,同时激发学生植树绿化的强烈兴趣,自然地将课内延伸到课外。‎ ‎《邓小平爷爷植树》课堂教学片段 品读重点词句,深入感受人物(教学重点)‎ 师:课文中是怎样写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把有关句子画出来。‎ ‎(生读文画句,交流汇报。)‎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208‎ ‎(句子: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 生:邓小平爷爷不三心二意,做事做到底。‎ 师:你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邓小平爷爷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他已经很累了,别人叫他休息,他还不肯休息。‎ 师:对呀!邓爷爷已经是83岁高龄的老人了,这是多么叫人敬佩呀!让我们一起带着敬佩之情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第一句。)‎ 师:一个树坑挖好了,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读读这一句,相信你会对邓爷爷多一份敬意。‎ ‎(生自由读句子,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1:邓爷爷把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他很爱护小树苗。‎ 生2:邓爷爷是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再种的,他很认真。‎ 师:你们知道什么叫“茁壮”吗?‎ 生1:就是很强壮的。‎ 生2:笔直的,像战士一样。‎ 师:邓爷爷要挑选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再小心地移入树坑,他是那么地认真,那么地爱护小柏树,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第二句)‎ ‎……‎ 师:邓爷爷是多么地认真负责呀!‎ 师引读:今天,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柏树已经长大了,“小平树”成了——‎ 生接读: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师:你们能说说“小平树”为什么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吗?‎ 生1:柏树长大了,树叶长得很多很绿,很好看。‎ 生2:柏树是邓爷爷种的,经常会有人去看看。‎ 赏析: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使高大伟岸的人物形象平易近人,更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 语文园地一 208‎ ‎【学习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0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2.积累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学会在句子中使用合适的字词。‎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4.积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古诗。‎ ‎5.阅读《笋芽儿》,能绘声绘色地描述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训练倾听的注意力,能听清楚别人讲话的内容,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识10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 ‎3.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的使用。‎ ‎4.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正确书写汉字。‎ ‎5.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学前准备】‎ 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引入:去公园游览时,在公园入口处一般会有什么?‎ ‎2.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亭、咨、询、剧、管、理、宝、塔、餐、厅 湖心亭 咨询处 管理处 宝塔 餐厅 露天剧场 ‎3.教师引导:如何看导览图。‎ ‎4.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指读,开火车读。‎ ‎5.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 ‎6.根据导览图说说你想去那个地方游玩?怎么走?‎ 二、字词句运用 208‎ ‎1.字词运用。‎ ‎(1)老师出示春景图,让学生说说在春天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细长的柳条……‎ 暖暖的阳光让我感到春天来了……‎ ‎(2)课件展示词语,让学生补充合适的词语。‎ ‎(蓝蓝)的天空 (灿烂)的阳光 (碧绿)的田野 ‎(和煦)的微风 (细长)的柳条 (嫩绿)的草坪 ‎(3)让学生自由讨论春景。‎ ‎2.词句运用 ‎(1)教师引导:用相应的语气读出句子表达情感。‎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种子睡在哪里?‎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根据老师导读,体会重音不同,所表达的重点不同。‎ ‎(2)让学生体会重音的作用。‎ 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在句子中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的内在含义。由于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含义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三、书写提示 ‎1.学生观察生字。‎ ‎(1)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找出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的特点。‎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生字。‎ ‎2.指导学生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 ‎(1)写字时正确的坐姿是怎样的?‎ ‎(2)写字时正确的执笔姿势是怎样的?‎ 208‎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四、小结归纳,拓展延伸 ‎1.学生间交流学生字词心得,看谁说得好。‎ ‎2.给出同样的一段话,让学生体会重音不同,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教师采用谜语导入:青青的,绿绿的;软软的,香香的;要问是什么?羊儿最爱它。‎ ‎2.按要求自由读古诗并圈画生字。‎ ‎3.指导学生读古诗,注意停顿。‎ ‎4.讲解重点词语。‎ 离离:草木茂盛的样子。原:草原、原野 岁:年 枯:干枯、枯萎。‎ 荣:茂盛。‎ 野火:原野焚烧枯草时所放的火。‎ 尽:完。‎ ‎5.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一句:茂盛的野草生长在原野上,秋天枯萎了,到了第二年春天,又长得十分繁茂。‎ 第二句: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6.教师总结:这首诗显示了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表现和赞美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7.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本诗。‎ 二、我爱阅读 ‎1.教师播放影片,让学生自主描述笋芽儿的样子。‎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和生词。‎ ‎3.教师讲解生字词,并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4.老师引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朗读课文。‎ ‎(1)在文中画出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儿的句子。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 ‎(2)画出笋芽儿苏醒时动作、语言的句子。‎ 208‎ ‎(3)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看到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4)描述笋芽儿自豪之情的段落是第几段?‎ ‎5.教师总结:由笋芽儿的成长联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6.布置作业:课后朗读课文,并熟练书写生字词。‎ ‎ ‎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课题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课型 新授课 208‎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描写了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教学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雷锋叔叔的动人事迹,二是让学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叔叔学习。作者以问答的形式,教育学生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诗歌要熟读成诵,因此本导学案的设计加强朗读部分,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在朗读和背诵中去触摸雷锋叔叔的足迹。‎ 学前准备 ‎1.搜集雷锋的生平资料。(师生)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曾”等13个生字;会写“锋”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前准备 ‎1.搜集有关雷锋生平的资料。(师生) ‎2.准备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制作多媒体课件。(老师) ‎3.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 ‎1.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2.教师:前面几课我们学习到小鹿、泉水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从而自己也感到快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因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 ‎3.教师出示雷锋画像:看,他是谁?(板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1.听歌曲,交流有关雷锋的资料。 ‎2.齐读课题。‎ ‎1.说说自己知道的雷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掌握它们。 ‎(2)想一想每一节诗所讲的主要内容。 ‎(3)课文介绍了雷锋的哪事迹?‎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教师随意地抽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学生正音。 ‎(2)教师含有较多生字的句子,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巩固生字。 ‎3.指名逐节朗读,并说说每节诗各讲了什么,初步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或默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主识字。(完成活动卡) ‎(1)遇到生字圈起来,用喜欢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2)学习小组内交流识字成果。交流自己的识字好方法。 ‎3.小组分工合作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准确、流利。并思考:作者在哪里找到了雷锋叔叔?雷锋叔叔在干什么呢? ‎4.汇报交流。(雷锋叔叔冒雨送孩子回家、雷锋叔叔帮助年迈的大娘。)‎ ‎2.我能把苹果放入正确的盘子里。(连一连)‎ 3. 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 ‎1.教师出示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 ‎2.指名读,说偏旁,组词。‎ ‎3.教师重点指导“冒”和“洒”的书写,“冒”上边写得略宽,下边“目”写得略窄,稍长。“洒”右边是“西”,里边没有一横。 ‎1.仔细观察“我会写”中的生字,找出带“雨字头”的字的特点。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把字写好看 ‎3.观察教师示范书写生字,书空生字,了解“雨字头”的正确写法。 ‎5.〖STBZ〗看拼音,写词语。‎ ‎ ‎ ‎6.填上合适的词语。‎ 208‎ ‎4.指导学生书写,评议。‎ ‎4.描红生字。 ‎5.交流自己识记字形的方法。‎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写字,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6.读完课文,我知道课文中写“我们”在寻找______________,他曾在小溪边帮助迷路的孩子,在小路上帮助年迈的大娘。我们可以从文中感受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教学反思 强调朗读,以“读”贯穿全文。本文是一首诗,语言简炼,内容也是比较清楚明白,因此并不需要过多的琐碎分析。我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古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到了雷锋的精神。‎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生字卡片。(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用时:5分钟)‎ ‎1.齐读课文。 ‎2.卡片认读生字词: 冒着 雷锋 需要 年迈迷路 足迹 叔叔 汗滴洒下 泥泞 ‎1.齐读课文。 ‎2.认读生字词。‎ ‎  208‎ 二、精读课文,探究交流。(用时:25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悟课文的语言美。 ‎2.出示自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呢? ‎3.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诗句教学。 ‎(1)他在小溪边把迷路的孩子送回家。(板书:雷锋 小溪边 冒雨抱小孩) ‎①你是从诗中哪一节知道的?(第2节诗)‎ ‎②出示第2节诗,理解“迷路”的意思。为什么要说迷路的孩子? ‎③理解“泥泞”的意思,想象雷锋叔叔冒雨送小孩回家的情形。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2节诗。 ‎(2)他在小路边背着年迈的大娘回家。(板书:小路旁 背大娘) ‎①你是从诗中哪一节知道的?(第4节诗) ‎②出示“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一句,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背”和 ‎1.听老师范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小组合作朗读,交流。 ‎(1)通过联系实际和观察图片理解“蒙蒙的细雨”和“荆棘”。‎ ‎(2)想象雷锋叔叔抱着迷路的孩子怎样冒雨在泥泞的路上走,怎样背着大娘在布满荆棘的路上走,体会雷锋的辛苦。 ‎(3)带着对雷锋的敬佩之情朗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男生读第1、3小节,进行发问,读好两个疑问句,女生读2、4小节,“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声调,读出敬佩之情。 ‎4.自由选择伙伴合作朗读。‎ ‎5.用简洁的话交流雷锋助人的其他故事。 ‎6.朗读第5小节,理解“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1)思考: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为什么我们还能找到他? ‎(2)说说哪些地方需要我们献出爱心。 ‎7.积累摘抄佳句。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3)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 ‎9.课内阅读。 乘着温暖的春风, 我们四处寻觅。 啊,终于找到了——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四处( ) 寻觅( ) ‎(2)选段中画“____”的句子的意思是(____) 208‎ ‎“踏”两个动词,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雷锋的辛苦。)‎ ‎③出示“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一句,指名读。(从“露珠”联想到“汗滴”,让我们体会到雷锋不辞劳苦,乐于助人的可贵品质。) ‎④齐读第4节,想象雷锋叔叔背大娘的情形。 ‎(3)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①你是从诗中哪一节知道的?(第5节诗) ‎②出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说一说自己的理解。(雷锋叔叔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他把爱心洒遍了祖国各地。)(板书:爱心) ‎③齐读第5节。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的“小雷锋”。‎ ‎(3)说说这里的“雷锋叔叔”指的是谁。(所有奉献爱心的人。)‎ ‎7.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小节 A.雷锋叔叔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他把爱心洒遍了祖国大地。 B.在需要人们奉献爱心的地方,到处都有像雷锋叔叔那样的人。 C.雷锋叔叔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208‎ 三、学唱歌曲,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 ‎1.读文后的学习伙伴的话,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由畅谈。 ‎2.你想对雷锋叔叔说些什么? ‎3.学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1.小组讨论,说说身边的雷锋。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读出自己对雷锋叔叔的无限赞美和崇敬之情。 ‎3.口头表达:雷锋叔叔,你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听录音,学唱歌曲。‎ ‎10.介绍一下自己身边的小雷锋,讲一讲关于他(她)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文最后两行诗句有两层含义。表层含义是雷锋叔叔时时处处都为别人着想,他把爱心洒遍祖国各地。对于这层含义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抓住“送迷路的孩子”和“背年迈的大娘”两个场景朗读感悟,体会雷锋叔叔的伟大精神;深层含义是希望处处都有活雷锋存在,奉献爱心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让学生说一说: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同学吗?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身边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并从中受到教育。‎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片段 ‎◆自由表达,深悟诗情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全诗,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段落,大声读几遍,在空白处简单写上自己的体会。选用不同的方式跟同学交流自己读书的感受。如:朗诵、表演、画画等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交流) ‎(生有感情朗读) 师:两个“你在哪里”读得真有感情,让我也感受到了同学们对雷锋叔叔深深的思念之情。我们一起读一读第2小节。 208‎ ‎(生有感情朗读)‎ 生:读了第2小节,我知道了雷锋叔叔下雨天帮助了一个迷路的孩子。我非常敬佩他。我想跟小伙伴一起表演,来汇报我们的阅读收获。 ‎(生邀请同桌一起分工合作表演第2小节) 师:表演得很精彩!表演出想象中的画面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好方法。通过想象,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雷锋叔叔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泥泞路上的身影。 师:是啊,雷锋叔叔乐于助人,让我们敬佩不已。还有其他的学习体会吗? 生:第4小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画了一张画来汇报我的阅读感受。(展示画作) 师:你画得栩栩如生。同学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下面由老师来朗读全诗。 ‎(教师范读全诗) 师: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1:我听出了雷锋做了好多好多的好事。 生2:我听出了老师对雷锋叔叔的深深敬意。 ‎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们知道雷锋叔叔在哪里了吗? 生1:在小溪边。 生2:在小路上。‎ 生3: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 师:是啊,只要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就会有雷锋叔叔的身影。就像雷锋叔叔说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对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我们倡导多读少讲。这首诗歌通俗易懂,在这里老师并没有简单朗读,而是通过自由选择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自然地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文章内涵表达出来。‎ ‎ 6.千人糕 课题 千人糕 课型 新授课 208‎ 设计说明 本课通过爸爸给我讲述“千人糕”,让“我”明白了“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的道理,通过简单的对话向我们揭示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主题。借助插图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生活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得以培养。‎ 学前准备 ‎1.搜集有关食品、衣服、文具等物品的制作过程。(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好、要、种、的、应、着”。‎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食品、衣服、文具等物品的制作过过程进而启发学生发现生活,培养观察能力。‎ 学习重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 ‎1.搜集生活中的食品、衣服、文具等物品的制作过程。(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 ‎1.启发谈话,说说对我们生活中的衣服食品的制作过程,引入课题。‎ ‎2.出示小物品制作过程的图片或视频,指导学生观察、发现。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自由交流对身边常用小物品的制作过程。 ‎2.看过图片或视频后启发他们发现和思考。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1.我会拼写词语。‎ wèidào( )‎ mǎimài( )‎ ɡānzhè( )‎ 208‎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6.小组成员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láodònɡ( )‎ ɡuǒzhī( )‎ tiáncài( )‎ jùyǒu( )‎ nénɡlì( )‎ ‎2.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 ‎1.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 2. 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借助插图,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 3. 指导学生理清课文。‎ ‎1. 朗读课文。 ‎ 2. 标出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本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 ‎(2)根据图片说明过程,包括大米种植、甘蔗和甜菜熬糖、烘烤、包装、送货、销售等。 ‎ 3.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理清课文内容。‎ ‎3. 我会读。‎ 米糕 特别 蔗糖 菜 销售 的确 算 磨 熬 摆 ‎ 4. 填量词。 一( )稻子 一( )米糕 一( )种子 一( )甘蔗 208‎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教学反思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题时采用了层层揭示的方法。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生活。进而培养他们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能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激发学生发现生活的兴趣。‎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1.学生读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课文内容。‎ ‎5.近义词。 一定( ) 好奇( ) 平常( )很多( ) 仔细( )应该( ) 劳动( )  二、精读课文,探究交流。(用时:25分钟)‎ 教师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讲解。 ‎(1)爸爸说的“千人糕”是一千个人做成的吗?它的真实意思是什么?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后回答问题。 ‎(1)爸爸说的“千人糕”‎ ‎6.加偏旁,组新字。‎ 未( )( )‎ 甘( )( )‎ 寺( )( )‎ 云( )( )‎ 头( )( )‎ 208‎ ‎(2)为什么孩子在最后说“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 ‎(3)文章通过米糕的制作过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不是说米糕由一千个人做成,而是说米糕的制作过程中有很多工序,有很多原料,是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劳作的心血。 ‎(2)因为孩子听了爸爸的解说后明白了小小的米糕包含了千百人的劳动汗水,是经过很多人的劳动做成的。 ‎(3)文章通过述说米糕的制作过程告诉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样物品,因为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倾注着很多劳动人民的汗水。‎ 十( )( )‎ 采( )( )‎ 角( )( )‎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10分钟)‎ 想一想: 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经过了哪些制作过程?‎ 学生可借助多媒体和网络为学生展示衣服、文具等身边物品的大致制作流程。‎ 板书设计 208‎ 教学反思 语文学习我认为有三个步骤,或者说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带领学生学习基本的字词和句子,积累字词,提高语文基础知识功底,培养语言说写能力,这是学习语文乃至其他科目知识的基础;第二步则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涉及到的知识,如本文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米糕的制作过程,丰富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思维方式,并启发他们发散思维寻找其它物品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及观察生活等能力;第三个目标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即通过学习文章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价值,所谓思维方式即启发学生原本固有的单一的思考方式,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为他们的思考开拓更广阔的空间。所谓精神价值,即通过学习文章让学生明白文章所要讲述的道理,在他们的脑中建立起一种价值观,指导他们将这种价值观融入到生活中去。我们想要孩子学到更多文化知识,但我们更注重的是提高他们的能力,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千人糕》教学片段 以悟导读,以读促悟(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你们刚看到课文题目“千人糕”时,你们以为什么是“千人糕”? 生1:就是要一千个人做好的蛋糕。 生2:就是很大很大的蛋糕,要一千个人才能做好。 师:好,原来大家的想法跟文中的孩子一样啊。那为什么后来爸爸只拿来了一块普通的米糕呢? 生1:因为爸爸要用这块普通的米糕给孩子讲米糕的制作过程。 师:对,那现在大家齐读第7到第9段。 ‎(学生齐读课文7到第9段)‎ 师: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说说米糕都有哪些制作过程? 生1:首先农民伯伯要种稻子,种稻子时要播种,浇水,加肥料,收割,再把大米煮熟。 生2:要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糖,熬糖的时候要用到火。甘蔗、甜菜也要人种,又要播种、浇水、施肥、收割。 生3:做好后还要人包装、送货、销售。 师:非常好!那大家现在明白了爸爸说的“千人糕”是什么意思了吧。  生1:爸爸说的“千人糕”不是一千个人一起做的大米糕。而是说米糕的制作过程中,从大米到糖,到最终摆在超市里,需要很多人参与。 师:对,那我们身边的日常用品都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现在大家都来分享一下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信息。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信息,如纸和笔的制作过程。) 师: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想到了什么? 208‎ 生1:小小的一块米糕做出来真不容易啊。 生2: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身边的东西,因为他们都是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做出来的。 师:很好,还有吗? 生3:我们要尊重劳动人民,因为它们的辛苦劳动才有了我们吃的和用的东西。 生4: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需要团结协作才能完成,所以我看到了团结的力量。‎ 师:恩,很对现在让我们再读一遍文章。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师生以问答为主线,通过观察、阅读、想象、讨论,让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出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学生在读读、想想、说说中,用心体验,用情表达,既感悟了语言,又进行了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08‎ ‎7.一匹出色的马 课题 一匹出色的马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讲述了爸爸给妹妹一条柳枝当马骑的小故事,表现了孩子天真可爱的天性。本课的学习中,除了对课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外,我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并通过让他们说说自己发现的玩具来引导他们发散思维,观察生活,同事启发学生要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学会成长,学会独立,不能一味地依赖父母。‎ 学前准备 ‎1.搜集记述自己发现的不需要花钱买的玩具。(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发、看、还、舍、长、给、奔”。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想象能力。‎ 学习重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掌握生字词。‎ 学前准备 ‎1.搜集记述自己发现的不需要花钱买的玩具。(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 ‎1.启发谈话,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小玩具,引入课题。 ‎2.出示玩具制作过程的图片或视频,指导学生观察、发现。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自由交流自己发现的不花钱的小玩具。 ‎2.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了解玩具的制作过程。 ‎3.学生齐读题目。‎ 208‎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察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 ‎4.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用生字组词。 ‎5.指导学生书写。 ‎6.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6.小组成员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我会拼写字词。‎ ‎2.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3.我会读。 郊外 葱葱绿绿 泛 柔软 绿毯 异常 株 跨 骑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2.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1.朗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本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 ‎(2)本文讲述了我们一家出外散步,妹妹走不动了让妈妈抱,后来爸爸给了妹妹一根柳条,妹妹高兴地骑着“马”跑回家了。 ‎ 4.填量词。 一( )小河 一( )田野 一( )枝条 一( )柳树 一( )马 ‎5.用新学词语造句。‎ 恋恋不舍 ‎ 208‎ ‎3.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3.学生展开想象,可以用画笔把想到的画面画出来。 异常 ‎ 柔软 ‎ 葱葱绿绿 ‎ 出色 ‎ 迎接 ‎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教学反思 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前提,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记生字词时,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做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记住生字词,而不是一味地灌输。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生活。进而培养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要学会自己面对生活中难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要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1.学生读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课文内容。‎ ‎6.近义词。 异常(非常)出色(杰出) 迎接(欢迎)非常(十分) 高兴(快乐)美丽(漂亮)‎ 208‎ 二、 精读课文。(用时30分钟)‎ ‎1.引导学生小组内自主学习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妹妹开始时求妈妈和爸爸抱她,后来高兴地骑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妹妹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通过学习文章,你学到些什么? ‎(3)想想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玩具”? ‎2.回忆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本可以自己解决,而我们却总指望父母帮忙?我们今后要怎么做?‎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交流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派代表发言。 ‎2.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经历以及自己打算以后怎么做。‎ ‎7.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妹妹的变化 开始: ‎ 后来: ‎ ‎8.爸爸没有听妹妹的话去抱她儿时给了妹妹一支柳条让妹妹当马骑,爸爸为什么要这么做? ‎ ____‎ ‎ ____‎ ‎ ____‎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5分钟)‎ ‎1.总结全文。 ‎ ‎2.想一想: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能想到些什么?‎ ‎①我们身边处处都是可以利用的东西,哪怕一片树叶,一张废纸,只要善于发现,我们总能找出生活中的乐趣。 ‎②我们要学会成长,学着独立,遇到难题试着自己去解决,而不是想着求助父母。‎ ‎ ‎ 板书设计 208‎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次读文,可以带着问题读文,整体感知全文。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读书方法,还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了思考,提高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读书,自觉与文本对话,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动笔圈画的习惯,渗透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情被点燃,从而明白“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一匹出色的马》教学片段 ‎◆以悟导读,以读促悟(教学重点) 师:首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第一二段。 ‎(学生齐声朗读文章第一二段) 师:有谁能告诉我这两段都写了哪些景物呢? 生:有河水、微风、波纹、柳叶、田野。 师:好,现在请大家闭上眼想象一下这两段描绘的景色,然后在自己的本子上将想象到的画面画出来。 ‎(学生花几分钟时间用画笔画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JP〗〖HT〗 师:爸爸给了妹妹一个什么? 生:一根又长又细的柳枝。 师:爸爸对妹妹说那根柳条是什么? 生:一匹出色的马。 师:对,但那是真正的马吗? 生:不是。 师:那为什么爸爸说那是一匹马? 生:因为妹妹走不动了,爸爸把柳条比作一匹马。 师:那结果呢? 生:妹妹真的把柳条当成了一匹马,骑着它蹦蹦跳跳地回家了。 师:非常好!那大家现在思考一下为什么妹妹开始时走不动,后来却又“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了呢? 生:因为妹妹真的把爸爸给的柳条当成了一匹马,能骑马回家让妹妹很开心,所以就不累了。 师:那大家再读一遍课文,并思考文章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悟道理。) 208‎ 师:文中的爸爸给妹妹一根柳条当做马骑,从而消除了妹妹的疲惫,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做成玩具呢?‎ 生1:比如树叶可以拼在一起做成小船,花朵。 生2:春天的柳条可以做成喇叭,吹出音乐。 师:很好,还有吗? 生3:路边的小石头可以堆成建筑。 师:嗯,很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免费的玩具。而且这篇课文还告诉我们要学会自己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战胜困难,才会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以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理解课文、感悟道理。‎ 208‎ ‎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1个生字词,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会认不同的职业名称。 ‎3.初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锻炼句子写作的能力。 ‎4.学习人物的写作。 ‎5.积累谚语。 ‎【学习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 ‎2.积累词汇和谚语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的使用。 ‎3.能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4.学会对人物作文的写作。 ‎【学前准备】‎ ‎1.查找搜索一些职业名称和日常用的谚语(学生) ‎2.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引入:‎ ‎(1)你都知道哪些职业? ‎(2)说说你父母都是什么工作? ‎(3)你将来想从事哪些工作? ‎(4)除了课本上写的,你还知道哪些职业?能把它们写出来吗? ‎2.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208‎ ‎3.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意。 ‎4.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指读,开火车读。 ‎5.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 ‎6.根据“职业”这个主题扩展词语,比比谁的词汇多。‎ 二、字词句运用 ‎1.照样子说一说,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1)试读句子,想一想例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描写景物。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喻句描写景物。 ‎(3)给定学生景物,让学生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景物。 ‎(4)让学生自由选择景物并运用比喻句描写。 ‎2.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说说你的发现。 ‎(1)读句子说说每个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2)体会一下为什么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意思? ‎(3)查词典看看同一个词语都有哪些不同的意思。 ‎(4)在词典的帮助下再找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并分别造句。 三、展示台 ‎1.学生观察生字。 ‎(1)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找出这些字的特点。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生字。 ‎2.指导学生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 ‎(1)写字时正确的坐姿是怎样的? ‎(2)写字时正确的执笔姿势是怎样的?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写话、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三则谚语中的生字词。‎ ‎(1)学生正确朗读三则谚语,同桌互读。‎ ‎(2)指导学生理解每则谚语的意思,并指导用法。‎ 208‎ ‎2.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谚语,并解释大致意思。‎ 二、我爱阅读 ‎1.学生自由朗读,在老师指导下认识诗歌中的生字词。‎ ‎(1)你能发现文中的生字都有什么特点吗?如“踮”、“栽”、“疲”、“眨”、“枝”,看看他们的意思跟偏旁有什么关系? ‎(2)辨别相近字 踮/惦 栽/裁/载 疲/破/坡/婆 ‎2.全班诵读。 ‎3.(1)鼓励学生上台范读,展示自我。 ‎ (2)分小组分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阅读交流。 ‎(1)这首诗歌是写给谁的?他们为什么要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试找一种事物仿照本文形式给老师写一首诗歌。 ‎5.回顾总结,延伸阅读。 ‎(1)你还看过哪些赞美老师的诗歌?找出来分享一下。‎ ‎(2)教师推荐学生阅读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歌作品,并试着课下给自己的老师写一首小诗歌。‎ 三、写话 ‎1.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朋友的样子。 ‎(1)小朋友们,你们能描述一下你的同桌或你的伙伴的样子吗? ‎(2)你们经常在一起做的事是什么? ‎2.教师展示课件上准备的几段描写人物的范文,给学生讲解人物作文的写作方法。如重点写他面部的突出特点,可以使用比喻让描写更形象具体等。 ‎3.让学生以固定的人和自由选择的人分别写一段描写,看看谁的描写更贴切更漂亮。 ‎4.布置一个小作文,让学生课下写一段描写自己身边好朋友的小作文,包括长什么样子,在一起时经常做得事。‎ ‎ ‎ 208‎ ‎1.神州谣 课题 神州谣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首赞美祖国的歌谣,浓缩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感,本课的学习以课文为基础,同时突出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通过课件与课文的结合,充分展现我国壮丽的大好山河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展示宝岛台湾和大陆不可分割的深刻联系,展示我国各民族团结一致等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歌颂祖国的诗歌和我国自然文化景观方面的知识。(师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称”“发”“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节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1.识生字,朗读。 ‎2.认识我国主要的山河及历史遗迹的位置分布。‎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歌颂祖国的诗词歌谣和自然文化景观。(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教师板书“祖国”,引导学生想出祖国有名的山川河流和名胜古迹。 ‎2.出示我国的版图和民族分布,引导学生认识祖国。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自由发言。 ‎2.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版图及长江黄河、长城台湾的分布,以及我国各个民族的地区分布。‎ ‎3.学生齐读课题。‎ ‎1.写出几个你知道的山川河流及名胜古迹。 ‎2.在地图上找出自己的家乡在哪里,长江黄河在哪里,长城珠峰在哪里,台湾在哪里。‎ 208‎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时:10分钟)‎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6.小组成员分小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用时:20分钟)‎ ‎1.指名学生分节朗读。 ‎2.标出课文自然节,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 ‎(2)借助插图,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各种地点所在的位置。 ‎ 3.指导学生理清课文。‎ ‎ 4.请学生朗诵课前准备的歌颂祖国的诗词歌谣。‎ ‎1.朗读课文。 ‎ 2.标出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本文一共有4小节。 ‎(2)根据图片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出现的黄河、长江、长城等在地图上的位置。 ‎ 3.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理清课文内容。 ‎ 4.学生朗诵课前准备的诗词歌谣。‎ ‎6.依照课文填动词。 黄河(奔) 长江( ) 长城( ) 珠峰( )‎ 208‎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 布置作业。‎ ‎1. 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 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教学反思 低年级儿童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图画的学习方法。因此本文的学习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图片乃至视频,充分引发学生的课堂兴趣。让他们主动在地图上找寻长江黄河等位置,可以增加他们对祖国的认识,进一步与课文所要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感产生共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会歌谣蕴含的情感。 ‎3. 培养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的兴趣。‎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并培养他们主动查询答案、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准备 ‎1.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了解我国台湾和少数民族的知识;搜集《新三字经·立大志》。(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 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1.学生读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课文内容。‎ 208‎ 二、精读课文。‎ ‎1.阅读课文第2小节。 ‎(1)这一小节都描述了哪些景物? ‎(2)各种景物文中写的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课文第3小节讲的是什么?你知道台湾的大致历史吗? ‎3.课文第4小节讲的是什么?你能说出几个你知道的少数民族?说说他们大致都分布在哪儿? ‎4.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课文内容。 ‎5.这首歌谣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6.品读课前搜索到的《新三字经·立大志》。‎ ‎1.学生齐读课文,思考后回答问题。 ‎(1)有黄河、长江、长城、珠峰。 ‎(2)黄河“奔”,即奔腾;长江“涌”,即水流湍急;长城“长”,即长;珠峰“耸”,即高。 2.第3小节讲的是台湾和大陆都是一家人。(借助课件多媒体展示台湾的大致历史) ‎3.第4小节讲的是我国各个民族团结一致共同为祖国繁荣而奋斗。(借助课件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等知识)‎ ‎4.老师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歌谣的意思表达出来。 ‎5.这首歌谣作者通过展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宝岛台湾回归祖国的期盼,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前进的赞扬,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 ‎7.你能想出哪些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句? ‎ ‎ ‎ ‎ ‎ ‎ ‎ ‎ ‎8.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黄河 ‎( )的长江 ‎( )的长城 ‎( )的珠峰 ‎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5分钟)‎ ‎1.复习本课生字。 ‎2.学生认读、组词。‎ ‎1.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州 湾 民 谊 奋 岛 峡 族 齐 ‎2.会用下列生字组词: 涌 耸 繁荣 208‎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前期通过展示图片及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有趣味性的方式丰富学生有关祖国山河古迹方面的知识,向学生展示祖国的美丽景观,增加他们对祖国母亲的了解和热爱。对台湾和民族团结的强调,让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深深融入到血液中去,激发他们对祖国强烈的热爱情感,从小就树立为祖国统一、国家富强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神州谣》教学片段 ‎◆以悟导读,以读促悟(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国家的哪些山或江河?‎ 生1:长江,黄河,泰山,长白山。‎ 生2:还有汉江,云台山。‎ 师:好,那么大家又去过哪些景点旅游过呢?‎ 生1:我爸爸带我去过长城。‎ 生2:我去过天安门。‎ 师:大家在图上找一找你们去过的地方都在咱们国家的哪里。‎ ‎(课件展示中国旅游地图,学生寻找)‎ 师:好,下面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宝岛台湾在什么地方?‎ ‎(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学生寻找)‎ 师:那同学们关于台湾大家了解多少呢?‎ 生1:台湾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 生2:台湾离厦门很近。‎ 师:非常好!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下我国台湾省的历史。‎ 208‎ ‎(课件展示台湾省的图片和视频,教师向学生讲解)‎ 师:我们刚才了解了我国台湾省的情况,现在有哪位同学知道我国都有哪些少数民族?‎ 生1:我知道,有傣族,有蒙古族。‎ 生2:有回族,他们不吃猪肉。‎ 师:很好,下面让我们看一下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 ‎(课件展示我国少数民族的图片视频,简略介绍一些少数民族)‎ 师:我们刚才了解了台湾和少数民族,那么请大家读一下课文的第3、4小节。‎ ‎(学生齐读课文第3、4小节)‎ 师:读完了课文,台湾跟我们大陆是什么关系?‎ 生:台湾和大陆是一家人。‎ 师:对,台湾是我们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华夏子孙、龙的传人。那少数民族跟汉族是什么关系呢?‎ 生:我们是友好的朋友。‎ 师:对,我们56个民族都是一家人,我们要相亲相爱,团结一致,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共同奋斗!‎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师生以问答为主线,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和视频,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在欣赏中增加他们对我国的了解,培养起他们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208‎ ‎2.传统节日 课题 传统节日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讲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做课件,在课件中展示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图片和视频,带领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增强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在积累字词的基础上,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培养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 学前准备 ‎1.搜集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故事。(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传、重、会、当”。 ‎2.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学习重点 掌握生字,理解课文,熟知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学前准备 ‎1.搜集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启发谈话,说说对自己知道的我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引入课题。 ‎2.出示课件上有关节日的图片或视频。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自由发言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2.学生结合课文和课件上面的图片或视频学习传统节日。 ‎3.学生齐读题目。‎ ‎1.说出你知道的节日并说出其日期。‎ 208‎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5分钟)‎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 ‎4.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用生字组词。 ‎5.指导学生书写。 ‎6.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层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6.小组成员分层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15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一个句号为一句)?几个节日? ‎(2)课文共讲了哪几个节日? ‎(3)每个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 ‎1.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本文一共有8句话,共7个节日。 ‎(2)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和课文讲述,如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吃元宵。‎ 208‎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 2. 布置作业。‎ ‎1. 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并背诵全文。‎ 教学反思 过节应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因此学习本课时不能沉闷地学课文,这样就把本应生动的课上死了,所以本课以孩子们过节时“玩”的心态去学习。在上本课时,突出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各个传统节日在课文中单调的文字,用图片、视频的方式加以丰富,让孩子们在过节一样的喜悦中享受学习,在喜庆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解读课文深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2.激发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语言讲好故事的能力;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有关节日的故事,如七夕节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检查生字听写和背诵。(用时:15分钟)‎ ‎1.听写、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组织学生背诵课文。 ‎3.导入新课。‎ ‎1.学生听写生字、新词。 ‎2.学生背诵课文。 ‎3.导入课件。‎ ‎7.换偏旁,组新字。 贴——( ) 转——( ) 郎——( ) 宵——( )‎ 208‎ 二、精读课文,课外拓展。(用时:20分钟)‎ 组织学生齐读课文。 ‎(1)请同学讲解各自搜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的故事,如端午节——屈原投江。 ‎(2)我国其它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有哪些,他们都是怎么过他们的节日?‎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后回答问题。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解自己搜索到的节日故事,锻炼他们讲故事的逻辑能力。之后教师展示准备的多媒体课件,讲解展示文中出现的各个节日的起源及有关故事。 ‎(2)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少数民族的节日。之后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几个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节日。‎ ‎8.说出下列几个少数民族的主要节日。 傣族( ) 藏族 ( ) 回族( ) 维吾尔族( ) 蒙古族( ) 朝鲜族( )‎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5分钟)‎ ‎1.总结全文。‎ ‎2.总结一下两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包括生字词,几个传统节日及其习俗起源等。‎ 板书设计 208‎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围绕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讲解本课课文时,除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意思、学习生字词等基础内容外,要着重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课外通过各种手段搜集节日方面信息的搜索能力;自己组织语言解说节日起源或故事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最后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学习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效地做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他们这一代更好地传承下去,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足够多、足够形象生动的传统节日方面的课外内容,丰富他们对传统节日方面的认知。‎ ‎《传统节日》教学片段 以悟导读,以读促悟(教学重点) 师:首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学生齐声朗读文章) 师:课文里都讲了哪些传统节日? 生: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那课文里提到的各个节日都有着什么习俗呢? 生: 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七夕情人相会;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亮;重阳节踏秋赏菊登高。 师:嗯,很好,除了课本上写的风俗习惯,你们家乡是怎么过这些节日呢? 生1:元宵节吃汤圆、放烟花。 生2:春节写对联、要压岁钱、包饺子。 师:很好,那你们有谁知道这些节日的起源或者有关的故事呢? 生1:我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生2:七夕节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 师:嗯!现在大家看看屏幕,了解一下节日的故事。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上准备的有关传统节日的内容) 师:我们了解了我们最熟悉的节日,那大家都知道我国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呢? 生:我知道,傣族有泼水节。 208‎ 师:非常好!还有吗?那么让我们现在简单地了解一下我们国家几个少数民族的主要节日。 ‎(教师展示课件上准备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内容) 师:最后我们大家再朗读一遍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网络将书本上孤零零的文字形象化,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激情。使学习过程更加多姿多彩,更加灵活生动。本教学以课文为线索,渐而引入传统节日相关的课外知识,既贴切课文内容,又与课文相补充,从而使课文更加丰满立体。‎ 208‎ ‎3.“贝”的故事 课题 ‎“贝”的故事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通过讲“贝”是什么,在甲骨文中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在古代有什么用途,用“贝”作偏旁的字表示什么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形声字的规律,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学前准备 ‎1.搜集有关贝的汉字。(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3.搜索贝类图片、贝类饰品。(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钱币”等词语。 ‎4.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的特点。 ‎5.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学习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体会汉字字义与其偏旁的关系特点。‎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启发谈话,说说对贝的了解,引入课题。‎ ‎2.出示贝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其形状。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自由交流对贝的了解。‎ ‎2.学生齐读课题。‎ 208‎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5分钟)‎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汉字的魅力。‎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6.小组成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15分钟)‎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汉字的魅力。‎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6.小组成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8‎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 2. 布置作业。‎ ‎1. 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教学反思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课题时展示了海边一些贝类的图片及饰品等。以激发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并自己查字典寻找与贝字有关的汉字,逐步体会语言的博大精深!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学习汉字,掌握汉字,享受成功的愉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学习重点 通过学习形声字感受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1.学生读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课文内容。‎ ‎4.组词。 贝( ) 珍( ) 甲( ) 钱( ) ‎( )产 有( ) 财( ) ( )买 二、精读课文。(用时25分钟)‎ 朗读课文提出问题: ‎(1)贝壳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2)贝壳有什么特点?在古代,人们把它用作什么?‎ ‎1.朗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贝是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甲骨文中的“贝”‎ ‎5.让学生回忆课文,讲一讲“贝”的特点、用途等。‎ 208‎  ‎(3)用“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用“贝”作偏旁的字?‎ ‎(5)学过本文我们知道“贝”作偏旁的字多与“钱”有关,你还能发现其它偏旁的字有什么特点吗?举例说明,如以“氵”为偏旁的字多与“水”有关。‎ 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2)贝壳珍贵、漂亮,在古代人们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3)用“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4)用“贝”字作偏旁的字有:贯 、货、贪…… ‎(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发现。‎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5分钟)‎ 学生课堂讨论交流: 贝的用途 学生借助课外资料体会:贝在古代便于携带,用作钱币、饰品等。‎ 1. 在现代用贝可以做什么饰品呢?‎ ‎2.认识更多“贝”字旁汉字,进一步了解“贝”字旁汉字大多表示什么?‎ 板书设计 ‎“贝”的故事 ‎ 1.贝是什么? ‎ 2.贝的特点、用途。 ‎ 3.与“贝”有关的汉字。‎ 208‎ 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我展示了各种各样贝的图片,让学生体会贝的美,激发学习兴趣。接着朗诵课文让学生了解贝的特点、用途等,最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查找资料:用贝做的饰品、乐器有哪些?“贝”字偏旁的字是不是都与钱币有关?体会查找资料、学习知识的乐趣。‎ ‎《“贝”的故事》教学片段 师: 请大家齐声朗诵第一段课文。 生: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师: 贝是什么?甲骨文的“贝”是什么样子的? 生:贝是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师: 甲骨文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知不知道甲骨文? 生1: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 生2:不知道…… 师: 甲骨文是镌刻和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老师请一个同学读读第二段。)‎ 生: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师: 读得特别棒!那这段讲什么呢? 生1:讲贝的特点。 生2:讲贝的用途。 生3:讲贝字偏旁的字。 ‎…… 师:贝壳有什么特点呢? 生:贝壳珍贵、漂亮。 师: 贝有什么用途呢? 生:作饰品,可以当钱币。 师: 你知道哪些与“贝”字有关的字? 208‎ 生:赔、货、贫…… 赏析:本环节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提问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208‎ ‎4.中国美食 课题 中国美食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是通过了解中国美食文化,知道哪些食物需要用到炒、烤、烧、爆、炖、炸、煎、蒸、煮,并且学会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等。‎ 学前准备 ‎1.搜集自己知道或吃过的美食及大致做法。(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学会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并能说出常见的菜名。‎ 学习重点 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2.字典。(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启发谈话,说说对美食的了解,引入课题。‎ ‎2.出示美食图片,指导学生说说菜名。‎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自由交流对美食的了解。 ‎2.学生齐读课题。‎ 208‎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25分钟)‎ ‎1.鼓励学生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知道学生利用字典查出与“水”“土”“木”“金属”及“说话”等相关的字。‎ ‎1.看菜单,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5.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归纳汉字构字的规律。如与“水”有关的字“海、河、淋、浇、洒、湖、波、浪”等,它们都以“氵”为偏旁。‎ 三、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教学反思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课题时采用了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了家常菜,让学生说菜名老师写菜名,在这样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习生字,有问题及时解决。在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中掌握汉字构字规律,体会自己解决问题的喜悦!‎ 第二课时 208‎ 学习目标 让学生了解10种烹饪方式,体会热爱劳动的乐趣。‎ 学习重点 让学生了解美食,探索美食的制作方法。懂得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1.学生读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课文内容。‎ 二、精读课文。(用时25分钟)‎ ‎1.了解课文中的美食。 凉拌菠菜 香煎豆腐 红烧茄子 烤鸭 水煮鱼 葱爆羊肉 小鸡炖蘑菇 蒸饺 炸酱面 小米粥 蛋炒饭 ‎2.针对课文提出问题: ‎(1)课文中一共介绍了几种美食、其中主食有几种?菜肴有几种?各分别是什么? ‎(2)课文中的美食共体现了几种烹饪方式? ‎(3)课文中的美食你吃过哪些? ‎1.学生齐读课文。‎ ‎2.全班交流回答,互相补充。 ‎(1)课文中一共介绍了11种美食,其中主食有4种,分别是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菜肴有7种,分别是凉拌菠菜 、香煎豆腐、 红烧茄子、烤鸭、 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2)课文中的美食体现了拌炒、烤、烧、爆、炖、炸、煎、蒸、煮10种烹饪方式。 ‎(3)开放式回答,答案不唯一 ‎(4)拌菠菜 、 香煎豆腐 、 红烧茄子、烤鸭 、 水煮鱼、葱爆牛肉、小鸡炖蘑菇、蒸饺、 炸酱面、小米粥 ‎4.说说这些食物需要用到的烹饪方法。 萝卜炖牛肉( ) 西红柿炒鸡蛋( ) 洋葱拌木耳( ) 软炸虾仁( ) 清炒土豆片( ) 水煮牛肉( ) 烤包子( ) 糖醋带鱼( )‎ 208‎ ‎(4)说一说课文中的食物分别需要用到哪些烹饪方法?(5)谈谈自己接触的美食有哪些?烹饪方法是什么?‎ ‎ 、蛋炒饭用的烹饪方法分别是: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煮、炒。‎ ‎(5)开放式回答,答案不唯一。‎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5分钟)‎ ‎1.总结全文。‎ ‎2.给学生布置作业搜索一些菜肴的制作方法,与家长一起试着完成。‎ 学生借助课外资料并自己动手制作。体会:劳动的艰辛,珍惜粮食,热爱劳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从整个活动来看,小朋友们对美食还是很感兴趣的。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少了平时社会活动中的说教,使小朋友成为了主体,主动性增强。在活动中,能运用多种形式,如:通过活动前师生收集美食的信息和各种不同的美食,交流和看视频,听故事,使孩子们充分地运用各种感官来调动对传统美食的喜爱和中国的饮食文化的了解,从而使孩子们爱祖国的情感有了一定的提升。整个活动注重的情感和知识的积累,环节层层递进,使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中国美食》教学片段 ‎◆以悟导读,以读促悟(教学重点) ‎ 师:同学们,让我们大声地齐声朗读课文。 208‎ 生: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烤鸭、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 师:课文中一共介绍了几种美食? 生:课文中一共介绍了11种美食。 师:对,主食有几种?菜肴有几种?各分别是什么? 生:主食有4种,分别是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菜肴有7种,分别是凉拌菠菜 、香煎豆腐、 红烧茄子、烤鸭、 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 师:对,小朋友太棒了。你知道这些美食共体现了几种烹饪方式吗? 生: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炒。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想不想自己体验一下呢?大家可以回去搜查资料在家长的帮助下动手制作哦。注意安全,不要伤着自己…… 赏析: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先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中国美食,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说说美食的制作方法,比如:萝卜可以炖着吃,西红柿可以炒着吃或拌着吃,茄子可以红烧,菠菜可以清炒等。注意在叙述时要吐词清晰、语句通顺。课后让学生自己搜查资料并和家长共同完成一些简单的菜肴,体会家长劳动的艰辛,热爱劳动。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208‎ ‎【学习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9个生字词,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积累描述食物的词语及ABB式的词语。‎ ‎3.观察字形,思考汉字和其偏旁部首的关系,对汉字形成更深的感性认识。‎ ‎4.学习天干地支纪年法。‎ ‎5.培养阅读a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1.认识9个生字,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发现字和其部首的联系,体会领悟汉字的构造方法。‎ ‎2.词语和常识积累。‎ ‎3.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前准备】‎ ‎1.查找搜索一些描写事物的词语及ABB式的词语。(师生)‎ ‎2.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展示各种味道食品的图片,包括甜味、辣味、酸味等等。‎ ‎2.学生观赏后交流、评议。‎ ‎3.结合课件中展示食物的图片,带领学生认识生字。‎ ‎(1)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2)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并组织学生造句。‎ 208‎ ‎(4)①师生展示课前找到的其它有关食物的词语,如热乎乎、热辣辣、凉丝丝、滑溜溜。‎ ‎②师生展示课前找到的其它ABB式的词语,如金灿灿、冷冰冰、慢悠悠、雄赳赳、气昂昂、胖乎乎、火辣辣。‎ 二、字词句运用 ‎1.选一选,连一连。‎ ‎(1)指导学生根据偏旁猜字义。教师举例子启发学生去发现字义和其偏旁部首的关系:遇到我们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通过它的部首猜测一下这个字与什么相关,比如“削”字,是“耳刀旁”,那么我们就很容易猜到这个字跟“刻、切、刮”等类似,因此我们把它跟“苹果”连在一起;再比如“赔”,我们在课文里学过关于“贝”的知识,我们现在知道“贝”的偏旁跟“钱”有关,如“赚钱”,因此我们可以很容易将带部首“贝”的字跟“钱”联系起来。‎ ‎(2)查字典验证,并总结自己的发现,并在字典的帮助下再列举一些这样的字。‎ ‎2.查一查,记一记。‎ ‎(1)让学生猜一下每组词中第二个字是什么偏旁,利用字典验证。‎ ‎(2)引导学生思考每一组字中的两个字有什么联系,如“辛”字,它本身就有“辣”的意思,而以它为偏旁的“辣”字仍是辣的意思;再如“衣”字,以它为偏旁的“装”字,本身也有“服装、衣服”的意思。‎ ‎(3)再找出几个这样的字,体会一下汉字的偏旁和它本意之间的关系。‎ 三、我的发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自由发言,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每一组字的结构特征,猜测具有同一偏旁的字都和什么相关。如带“火”和“灬”的字多与“火”有关,像“炒”“煮”等。‎ ‎2.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猜测另外两组字的特点,用字典辅助验证。‎ ‎3.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结构特点,深化认识。‎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用生肖动物引入话题:‎ ‎(1)同学们都知道生肖吧,你们都知道自己是属什么的吗?‎ ‎(2)同学们知道十二生肖的故事吗?为什么我们的生肖是这些动物?(教师放映课件,向学生展示并讲解我国十二生肖的起源和有关它们的故事)‎ ‎2.出示生字卡,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跟读字词。‎ ‎3.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并大概讲解我国天干地支纪年法及其与生肖的联系,加深学生的认识。‎ 二、我爱阅读 208‎ ‎1.朗读文章,在教师指导下认识文中的生字词。‎ ‎(1)分角色朗读文章。‎ ‎(2)认识文中的字词:‎ 枣(zǎo)树 弯弯曲(qū)曲 浅(qiǎn)绿色 忍(rěn)不住 树荫(yīn) 呗(bei)‎ 光秃秃(tū) 跳舞(wǔ)‎ ‎2.全班诵读。‎ ‎3.思考问题:‎ ‎(1)小柳树为什么嘲笑枣树?‎ ‎(2)小柳树到后来为什么不说枣树了?‎ ‎(3)读了这篇文章,我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写一写你的感想。‎ ‎4.写一写。‎ 观察文中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特点,再找两种植物仿照本文写一写。如不会开花的无花果和能开出美丽花朵的樱花树等。‎ 208‎ ‎ ‎ ‎8.彩色的梦 课题 彩色的梦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这首儿童诗语言简单、优美、朗朗上口,文章洋溢着浓厚的童真童趣。诗歌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中,要加强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梦的美好,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要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用词方式,进行语言积累。‎ 学前准备 ‎1.学生用绘画材料等。(学生)‎ ‎2.梦境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多彩之处。3.熟读课后“我会读”中的小韵文。‎ 学习重点 ‎1.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凸显个性,力求创新。‎ ‎2.梦的色彩情感体验及画面布局和形象的塑造。‎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梦境。(用时:5分钟)‎ ‎1.启发谈话,引出课题:同学们好!昨晚睡得好吗?有没有做梦?谁来讲讲你的梦?‎ ‎2.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讲述梦境,老师鼓励和引导。‎ ‎2.学生齐读课题。‎ 208‎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分钟)‎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察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阅读:‎ ‎(1)下面我们来分节朗读课文,你喜欢读那一节就读哪一节。‎ ‎(2)鼓励学生和别人比赛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课文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6.(1)分节朗读课文。‎ ‎(2)赛读课文。‎ ‎1.我会拼写词语。‎ cǎi sè( )‎ zuò mèng( )‎ lán tiān( )‎ sēn lín( )‎ lā shǒu( )‎ píng guǒ( )‎ jīng líng( )‎ yì bān( )‎ ‎2.我会读。‎ 铅笔盒 聊天 草坪 葱郁 拉手 烟囱 一般 精灵 叮咛 三、体验情感,表现色彩。(用时:10分钟)‎ ‎1.师:每个人的梦都不一样,有几位同学也想给你们展示一下他们的梦,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最欣赏哪一幅?他们做了一个什么梦?梦中有什么形象?他们的梦境主要运用了什么颜色?‎ ‎1.板书:形象 色彩 ‎2.师生一起分析作品:不同的颜色体现了不同的梦境,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1)现在,就请用你手中的画笔,尽情的描绘一个多彩的梦吧!‎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填空。‎ ‎( )的梦 ‎( )的森林 ‎( )的太阳 ‎( )的草坪 ‎( )的野花 ‎( )的天空 ‎4.送字宝宝回家。‎ 彩 梦 灵 森 拉 结 苹 上下结构:‎ 208‎ ‎2.师:夸张的形象、大胆的色彩形成了多彩的梦。看了他们的梦,同学们也得到了一些灵感,同学们,你的梦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一个怎样的梦?现在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3.学生创作,展现梦境,教师巡视指导。播放音乐。‎ 左右结构:‎ 品字结构:‎ 四、评价交流,体验快乐。(用时:5分钟)‎ ‎1.师:谁来晒晒自己的梦?同学们,你觉得哪个梦最富有想象力呢?为什么?‎ ‎2.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1.学生互评。(色彩、内容、创意)教师点评。‎ ‎2.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5.写一段话叙述自己最有趣的梦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完成一幅梦境中的画作。这节课的主题是彩色的梦,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教师尽量不在黑板上示范画,因为有些学生会依赖老师,依赖范画,但也有好多学生的画面非常具有创意。引导学生了解到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求异求新,才能设计好的作品。不仅课堂上这样做,在生活中更应养成乐于观察、善于创造的良好学习习惯。本课教学中常见问题在于:学生在创作中对于梦境效果的体现不准确或不明显。教师最好课前创作些表现梦境的范画来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创作思维,另外还可以借助范画解决构图问题,也可找来表现梦境的招贴、漫画给学生欣赏分析,用于解决这一难点。‎ ‎《彩色的梦》教学片段 ‎◆情景创设,发挥想象(教学重点)‎ 师:想到能给你们上课,我昨晚兴奋的睡不着觉,迷迷糊糊的我好像进入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我脚踏星星来到学校,我们的课堂飞到了天空,云朵变成了小朋友的课桌,而老师的讲台竟是一道七色的彩虹。太阳和月亮为我们照明,小动物们争着来听课,小朋友们挥舞着画笔把天空变成了美丽的花园。你们觉得老师的梦怎么样?‎ 生:神奇、甜美。‎ 师:梦可以带给我们许多新奇的体验。‎ 208‎ 引出课题《多彩的梦》‎ 师:那谁来说说你印象深刻的梦?‎ ‎(学生畅谈自己的梦。)‎ 师(鼓励和引导):“后来怎样了?”、“你当时的神态是怎样的?”、“他长得怎样?”等语言引导学生说出梦的多彩。‎ ‎(生讲述梦境。)‎ 师:“这个梦真多彩,你的想象力真是丰富啊!”、“你的梦真精彩,我也想进入你的梦中玩玩”、“你的梦真惊险啊,小朋友都听的入迷了”等语言鼓励表扬学生。让学生把梦说完整、说精彩,激活想象,加深体验,给予适当的奖励。‎ 师:看来同学们都做过梦,你知道人为什么会做梦吗?‎ 生回答。‎ 师小结:梦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不光同学们会做梦,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大师,他也爱做梦,他就是西班牙著名画家达利,他做了一个什么梦呢?请看画面:画面中画了哪些事物?画家梦中的景象和现实生活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小结梦的特点:梦中的事儿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也可以是从来没见过的。〖HT〗‎ 赏析:《彩色的梦》一文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描述梦境,表叙了童年美好的彩色梦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大胆想象并讲解自己的梦境,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希望大自然变得更加美好的愿望。‎ 208‎ ‎ 9.枫树上的喜鹊 课题 枫树上的喜鹊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这篇童话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对话多,学生非常喜欢,学习兴趣很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童话内容,体会童话阐述的道理。导学案中,努力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角色所说的话,体会其内心情感,从而有效的突破难点,感受作者内心的喜悦。‎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图片。(教师)‎ ‎2.预习课文,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读准生字,识记字形。(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图片。(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板书课题:枫树上的喜鹊。‎ ‎2.谈谈对喜鹊的印象,思考课题让你想到了什么。‎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并讨论课题的含义。‎ 208‎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时:20分钟)‎ ‎1.教师出示要求。‎ ‎(1)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掌握它们。‎ ‎(2)读一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思考:故事发生在哪里?这篇故事讲的是什么?‎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教师随意地抽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学生正音。‎ ‎(2)课件出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在朗读中巩固生字。‎ ‎(3)教师再次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1.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 ‎(1)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读错的地方用标记标出,互助互纠。‎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交流思考结果。‎ ‎2.展示读书成果。‎ ‎(1)学生做小老师带同学们读易错的字词和句子。‎ ‎(2)交流疑问,在教师的组织下朗读相关句段,识字解词。‎ ‎3.交流读文收获:自由回答,相互补充。‎ ‎1.给下列生字标上拼音。‎ 渡( )‎ 荫( )‎ 蔽( )‎ 撑( )‎ 拼( )‎ 母( )‎ 冈( )‎ 懂( )‎ 案( )‎ ‎2.给下列生字分类。‎ 伞 姨 弟 便 教 游 戏母 左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 独体字:‎ 上下结构:‎ 三、自主写字,学习书写。‎ ‎(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教师出示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指导按类观察汉字,找规律,想想怎样写才漂亮。‎ ‎(1)指名读,说偏旁,组词,提示注意点。‎ ‎1.全班交流,说说自己遇到的最难记的生字:如编字谜识记,换偏旁识记,用形声字造字规律识记等。‎ ‎2.学生自教师的组织下观察,寻找规律。‎ ‎3.按要求填空。‎ ‎(1)教的读音是( ),共( )画,第五笔是( )。‎ ‎(2)母是( )结构,笔顺是( ),共( )画。‎ 208‎ ‎(2)教师应学生要求范写其中两个字。‎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评。 ‎ ‎(1)小组合作: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说说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全班交流,观察教师演示。‎ ‎3.学生临写。‎ 四、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 总结课文里出现的场景和需要识记的生字词。‎ 巩固生字,查漏补缺。‎ ‎ ‎ 教学反思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书写能力等。《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教师的示范是教学最好的手段,它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形象的动作,亲眼看到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全过程,直观地感受到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能领略到书写汉字的韵律美和汉字的结构美。在教学时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的程序:“读字”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难写,讨论汉字的部首,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含义,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个偏旁的书写,就可以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更为合理;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和学生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自由讨论,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会用“?”、“!”、“……”来表达。‎ 学习重点 ‎1.体会“?”、“!”、“……”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2.创设故事情境,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并借助“?”、“!”、“……”来表达。‎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208‎ 一、复习巩固,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 ‎1.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 ‎2.组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3.教师板书课题。‎ ‎1.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 ‎2.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3.学生齐读课题。‎ ‎4.认读下列词语。‎ 渡口 隐蔽 拼音 字母 山冈 懂得 答案 二、品读课文。(用时:20分钟)‎ ‎1.学习第一段:‎ ‎(1)你看到了一棵怎么样的枫树?想把什么词语送给枫树?‎ ‎(2)再读第一段,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喜鹊和枫树)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默读2-12段。思考如下问题。‎ ‎(1)令我高兴的事是什么?‎ ‎(2)描写喜鹊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作者称喜鹊妈妈为喜鹊阿姨,六个孩子为喜鹊弟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关联词:“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出了什么?‎ ‎1.学生读课文第一段。汇报交流结果。‎ ‎(1)一棵高大、浓密的松树。‎ ‎(2)我喜欢的是枫树上的喜鹊。‎ ‎2.学生认真读课文2-12段,汇报交流结果:‎ ‎(1)令“我”高兴的事有四件:①枫树上有个喜鹊窝;②喜鹊窝里有六只小喜鹊;③喜鹊弟弟长得快;④“我”听懂了喜鹊阿姨与喜鹊弟弟的对话。‎ ‎(2)描写喜鹊时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作者称喜鹊妈妈为喜鹊阿姨,六个孩子为喜鹊弟弟,表达了作者对喜鹊的热爱之情。‎ ‎(4)关联词“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出了喜鹊妈妈对小喜鹊的精心哺育,也反映了“我”对喜鹊一家观察得很细致。‎ ‎5.文中反复说“我喜欢”,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6.我会写 伞 姨 弟 便 教 游 戏 母 208‎ ‎(5)理解省略号的意思:阿姨教弟弟唱歌、做游戏,学拼音……省略号表达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 ‎3.小组合作,分配角色演一演。‎ 三、课堂练习,巩固运用。(用时15分钟)‎ ‎1.词语开花比赛,用本课生字组词。‎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问句和感叹句,小组里读一读。‎ ‎3.四人小组合作编故事。‎ ‎1.学生给本课的生字组词,看谁组的最多。‎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画出问句和感叹句,读出不同的语气。‎ ‎3.小组内编故事,交流。‎ ‎7.讲一个童年幻想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208‎ 教学反思 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对话。老师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他们全部的理智、经验和情感去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把学生代入角色体验。不断的角色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全部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对课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组合和建构。尤其特别注意孩子的个性化的朗读体验,通过激发想象,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整个读书过程,孩子们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对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角色的真切体验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孩子们动情的朗读犹如一股清泉在课堂上流淌。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每个孩子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充满着想象和童趣。课堂上多处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给机会让学生创编并表演课本剧,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课文中尽情地遨游,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做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种让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生活经验,在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的独特感受,让他们用稚嫩纯真的童心自由地去体验角色,体验自然,体验生活。‎ ‎《枫树上的喜鹊》教学片段 ‎◆重点探究,感知课文。‎ 师:读完故事,你们知道喜鹊阿姨,忙些什么呢?‎ 生:教喜鹊弟弟唱歌,教喜鹊弟弟做游戏,还有教喜鹊弟弟学她自己制作的拼音。‎ 师:学她自己发明的拼音是吗?你一下子说出了喜鹊阿姨的三件事情。除了这三件事,喜鹊阿姨还忙什么呢?‎ 生:教喜鹊弟弟做游戏。‎ 师:嗯,做游戏刚才那位女同学已经说了。我们要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然后做出补充。还有吗?看,这部分,喜鹊阿姨忙什么呢?你来说。‎ 生:教喜鹊弟弟认字。‎ 师:认字,认什么呀?‎ 生:太阳。‎ 208‎ 师:哦,一起认太阳,看着太阳升上来。喜鹊阿姨一会儿教小喜鹊唱歌,一会儿?谁来用一会儿接着说?‎ 生:一会儿教喜鹊弟弟飞翔,一会儿教喜鹊弟弟找食物。‎ 师:真好,它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忙,它们的生活多么快乐呀!我也想加入它们的队伍,跟它们一起学学拼音呢!你愿意来试试吗?‎ 生:愿意!‎ 师:那我是喜鹊阿姨,你们就是?‎ 生:喜鹊弟弟。‎ 师:好,我们开始了。“鹊!鹊!鹊!”‎ 生:“鹊!鹊!鹊!”‎ 师:呀,小喜鹊学得真好啊,你听懂它们在学什么了吗?听懂了没有?‎ 生:听懂了。‎ 师:听懂了那你们来当当它们的翻译好不好?好,我说你们来翻译它们在叫什么?预备,“鹊!鹊!鹊!”它们在学?‎ 生:a,o,e。‎ 师:好,接着,“鹊!鹊!鹊!”‎ 生:a,o,e。‎ 师:“鹊!鹊!鹊!”“鹊!鹊!鹊!”再学?‎ 生:a,o,e,i,u,ü。‎ 师:接着听,“鹊!鹊!鹊!鹊!”‎ 生:b,p,m,f。‎ 师:你看,好像刚才他们说了这么多,这里边都没有吧?藏在哪儿啊?你说。‎ 生:省略号。‎ 师:你还认识她叫省略号呀,这六个小点儿,它的名字就叫省略号。喜鹊阿姨教了这么多,都藏在这六个小点儿中呢。看来,喜鹊阿姨是一个会教的好老师。小喜鹊就是会学的好学生。它们一起看太阳升上来,那就更有意思啦。‎ 赏析: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叙了喜鹊的可爱。教师和学生角色扮演,更是让学生体会到喜鹊的活泼有趣,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爱护它们,平等友善地对待它们,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丰富多彩的情感。‎ 208‎ ‎10.沙滩上的童话 课题 沙滩上的童话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课文的语言和孩子们十分贴近,教学时,我们要帮助学生用连贯的语言描述故事,进而帮助他们自己也来编故事。大家都知道读和说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通过读和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读和说,锻炼学生的读说能力。‎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学习小朋友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朋友们在沙滩上编织了一个什么样的童话。‎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导入:同学们喜欢看童话吗?你们看过哪些童话?‎ ‎2.板书课题:沙滩上的童话。‎ ‎3.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1.学生自由说说看过的童话。‎ ‎2.齐读课题。‎ ‎3.问题预设:沙滩上怎么会有童话?童话怎么会在沙滩上呢?‎ 208‎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感知大意(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确。‎ ‎2.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和识字经验,介绍生动有趣的记字方法。‎ ‎3.让学生再读课文,说说孩子们在沙滩上编织了一个什么童话。‎ ‎1.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课文,划出生字。‎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 ‎3.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 ‎1.填空。‎ ‎(1)堡:音序( ),部首是( ),共( )笔。 ‎(2)商:音序( ),部首是( ),共( )笔。‎ 三、探研展示,重点突破(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快乐天地”在哪儿?我们为什么称它为“快乐天地”?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 ‎2.师引读,指名读,思考: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活动”?是怎样做的?我们编织了一个什么童话?‎ ‎3.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小朋友心地纯善。提问:孩子们的故事是真的吗?妈妈为什么会被我们当作是公主?‎ ‎4.教师朗读第15~19自然段,学生思考:妈妈怎么会出现在身后?妈妈为什么开心地笑了?‎ ‎5.引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提问:你们觉得课文中的小朋友们可爱吗?为什么?‎ ‎1.用读声表达你对这个地方的喜欢。理解“编织”。‎ ‎2.用自己体会的感情比赛朗读。抓住“趴”“四面八方”“挖呀、挖呀”。‎ ‎3.多种形式地朗读:“我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欢呼着救出了公主。”‎ ‎4.听教师朗读。‎ ‎5.分角色朗读,学生评价。‎ ‎6.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再读,再评价。‎ ‎7.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读课文,回答问题。‎ ‎(1)“快乐天地”在哪儿?我们为什么称它为“快乐天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活动”?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开心地笑了”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文中的小朋友们吗?你喜欢他们编的故事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童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自由发挥。‎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中,多次设计说话练习,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为学生的说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丰富的情境。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采用与泉水对话的形式,让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中,孩子们在愉快的朗读中,激活了思维,感受到了泉水之美,体会到了泉水的无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童话离学生们并不是很远,因此,学生对此很是感兴趣。孩子们喜欢在沙滩上堆城堡,能堆出一个奇异的世界;孩子们喜欢童话,因为那里也有一个奇异的世界。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和课文中的孩子产生共鸣,渴望像他们那样游戏。此时教师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用连贯的语言描述故事,让他们的渴望变成现实,也来做编童话的游戏。‎ 208‎ ‎11.我是一只小虫子 课题 我是一只小虫子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整篇课文用一种非常轻松、活泼的语气在讲述“小虫子”的生活多么的有意思,同时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时体验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作为导学案,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读中想象,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实现“情动辞发”的教学实效。‎ 学前准备 ‎1.搜集有关小虫子的图片和知识。(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小虫子的多彩生活。‎ 学习重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学前准备 ‎1.搜集有关虫子的卡片和知识。(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 ‎1.结合图片,说说对苍耳、天牛、屎壳郎等小虫子的了解,引入课题。‎ ‎2.出示小虫子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其形状、颜色。‎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自由交流对小虫子的了解。‎ ‎2.看图,讨论有关小虫子的话题,引入主题。‎ ‎3.学生齐读课题。‎ 208‎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察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课后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6.小组成员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我会读。‎ 脾气 屁股 肩 免费 列 胃 撞伤 使劲 ‎2.根据拼音写词语。‎ pì gǔ( )‎ cì tòng( )‎ xǐng lái( )‎ liè chē( )‎ tān chī( )‎ gān jìng( )‎ xìng yùn( )‎ shǐ jìn( )‎ ‎3.照样子,写词语。‎ 蹦(蹦)跳(跳)‎ 昏( )昏( )‎ 摇( )晃( )‎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标出课文自然段,再逐页引导学生观察小虫子卡片、展开讨论,了解故事内容:‎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1)首先了解做小虫子不好的地方? ‎ ‎(2)再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描写语句。‎ ‎2.指导学生归纳每段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1.朗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本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 ‎(2)“屁股被苍耳刺痛”“蹦进很深很深的水里,被淹得昏头昏脑”。‎ ‎(3)与第二段不同,“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哪些地方说明当一只小虫子真不错?‎ ‎3.全班交流并讨论“‎ ‎4.填空。‎ ‎( )进水里 ‎( )一泡尿 ‎( )懒腰 ‎( )食物 ‎5.组词。‎ 屁( ) 留( )‎ 露( ) 触( )‎ 干( ) 列( )‎ 食( ) 贪( )‎ 208‎ ‎(1)课文第一段提出“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 ‎(2)第二段讲述当一只虫哪些地方不好。‎ ‎(3)第三段又讲述“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 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学生之间可以畅所欲言。‎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教学反思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课题时采用了层层揭示的方法。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本文生动有趣,语言幽默活泼,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课中让学生重点体会并读好以下几个地方:做一只小虫子什么时候好,什么时候不好。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样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令孩子兴致盎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1.学生读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课文内容。‎ 208‎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体会设问的好处。‎ ‎2.学习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思考小虫子有哪些烦恼?‎ ‎3.学习第三部分。(第3-6自然段)思考:(1)第3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2)各用一句话描述我的三个小伙伴的特点。‎ ‎4.学习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 思考:我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虫子?‎ ‎1.生听课文朗读,体会朗读时的语气。‎ ‎2.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汇报交流结果:‎ ‎(1)设问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告诉读者我是一只虫子。直白地引出下文。‎ ‎(2)小虫子的烦恼:不小心屁股会被苍耳刺痛;会被小狗撒的一泡尿淹得昏头昏脑 ‎(3)第3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屎壳郎走路不看路;螳螂贪吃;天牛脾气不太好。‎ ‎(5)“我”是一只乐观开朗的小虫子。‎ ‎6.用“免费”造句。‎ ‎7.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孩子们都觉得( )的小鸟很可爱,但我们小虫子没有谁会( )小鸟。‎ ‎(2)如果能( )地跳到狗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 )。这可是( )的特快列车呀!‎ ‎(3)螳螂很( ),总想把我吃掉,但真( ),他不会像我一样跳。‎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5分钟)‎ ‎1.总结全文。‎ ‎2.想一想:当一只小虫子有什么乐趣?‎ 学生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小虫子的世界,生活真奇妙。‎ 板书设计 208‎ 教学反思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在本文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只虫子,切身地体会虫子的烦恼和乐趣,由此增强了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片段 ‎◆创设情境,发挥想象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虫子吗?如果有一天大家都变成小虫子了,你们觉得怎么样啊?引导学生想象,发言。下面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看看课文中我是一只小虫子,“我”觉得好还是不好呢?‎ ‎(生齐读第1、2段)‎ 师:同学们,“这只小虫子有很多好朋友,但是他的好朋友们都觉得,当小虫子一点也不好,哪些地方不好呢?”‎ 生1:屁股被苍耳刺痛。‎ 生2:蹦进很深很深的水里,被淹的昏头昏脑。‎ 生3:害怕小鸟。‎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再接着一起读读下面几段,“我为什么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 ‎(生读。)‎ 师:读第四段的时候,在草叶上伸懒腰,用露水梳洗打扮,小虫子感觉怎么样?‎ 生1:很舒服!‎ 生2:很喜欢!‎ 师:大家觉得小虫子在奔跑的狗狗身上,会是什么感觉?‎ 生:坐特快列车的感觉 师:螳螂能吃到小虫子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螳螂不会跳。‎ 师:读到这里,是不是能明白“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真不错”的原因了,同学们有没有觉得小虫子的生活特别的有意思呢?现在大家想想,如果你是一只小虫子,你会干什么吧!‎ 赏析:本文主要讲叙一只虫子的烦恼和乐趣,先讲小虫子的烦恼,接着讲“我”‎ 208‎ 的小伙伴们的特点,而我总能在危险的环境中体会到乐趣,层层递进,让孩子们体会当一只虫子其实还不错!让学生懂得生活有高潮有低谷,要积极乐观地去面对生活,用自己的努力去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这样才会体会到人生的快乐。‎ 208‎ 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0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2.积累词汇,掌握常见表达感情的词语。‎ ‎3.学会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4.学习看图写话,结合图片内容,“想一想,小虫子,蚂蚁,和蝴蝶用鸡蛋壳做了哪些事?它们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写的时候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好语言,思路清晰,表达清楚。‎ ‎5.学唱。阅读“手影戏”。‎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训练倾听的注意力,能听清楚别人讲话的内容,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 ‎2.认识10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 ‎3.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的使用。‎ ‎4.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表达事物的能力。‎ ‎5.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正确书写汉字。‎ ‎6.教育学生讲承诺,守信用。‎ ‎【学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2.收集有关诚信的名言名句或故事。(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引入:我玩过哪些玩具?‎ ‎2.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3.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4.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指读,开火车读。‎ 208‎ ‎5.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 ‎6.根据主题扩展词语,比比谁的词汇多。‎ 二、字词句运用 ‎1.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收集表达情绪的词语。‎ 形容生气:愤怒、恼怒、怒发冲冠、勃然大怒。‎ 形容高兴:兴高采烈、欢天喜地、喜气洋洋、喜笑颜开 形容难过:悲伤、悲痛欲绝、心如刀绞、愁眉苦脸 ‎2.字词说句子。‎ ‎(1)根据例句,学习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句子,比如生活中“妈妈一回到家就忙起来了,一会儿洗菜,一会儿做饭,一会儿又来检查小明的作业有没有做完。”‎ ‎(2)小组比赛用加点字组新词。‎ 三、看图写话 ‎1.师指导生观察每幅图片,让学生口头叙述每幅图的情景 ‎2.生大致了解每幅图情景,用早上,过了一会儿,到了下午,天黑了等词语将这些图片连续起来写一段话。‎ ‎3.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且要语言通顺,逻辑清晰。‎ 四、书写提示 ‎1.学生观察生字。‎ ‎(1)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找出这些字的特点。‎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生字。‎ ‎2.指导学生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 ‎(1)写字时正确的坐姿是怎样的?‎ ‎(2)写字时正确的执笔姿势是怎样的?‎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注意:全包围的字,书写时要把国字框写得方整,框内部分的大小要合适。三包围的字,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的大小要写得协调。‎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让学生将自己提前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或是故事相互交流,相互说说。‎ 208‎ ‎2.然后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轻诺必寡信。——《老子》‎ 失信不立。——《左传》‎ 小信成则大信立。——《韩非子》‎ 带领学生朗读,不懂的字借助拼音读懂。‎ ‎3.小组讨论每句话的意思,看谁说得最准确。‎ 轻诺必寡信:轻易得到的许诺总是缺少信用,经常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做起来一定有很多困难;轻易向别人许诺的人,不会守信用。‎ 失信不立: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引申为无法立足于社会,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 小信成则大信立:做小事情讲信用,就能够建立起很大的信用。‎ ‎4.收集整理同学们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整理好之后给学生罗列出来,让学生增加诚信方面的知识,今后的写作可能会用到。‎ 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张瑞敏 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 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品牌包含了公司多年来积累的诚信声誉,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英国商人 二、我爱阅读 ‎1.老师指导学生欣赏《手影戏》,自主积累词语。‎ ‎2.通过读课文,体会和小朋友一起做手影游戏时的愉快心情。‎ ‎ ‎ ‎ ‎ 208‎ ‎12 寓言二则 课题 寓言二则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用两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像《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样的事情。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寓言故事,了解有关的寓言知识。(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6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道理。‎ 学习重点 ‎1.会写会认生字,能正确听写词语是重点。‎ ‎2.理解寓言揭示的道理,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道理。‎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寓言故事。(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组织学生说一说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并引导学生说一说寓言故事的特点。‎ ‎1.学生说说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等)‎ ‎2.理解寓言的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3.学生齐读课题。‎ ‎1.写一写你知道的寓言故事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 ‎2.教师补充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引出课题。(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识读字词,初识课文(用时:10分钟)‎ ‎1.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并画出生字新词。‎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自学生字词。‎ ‎3.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重点点拨:“圈”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juàn,它的其他读音是quān和juān。)‎ ‎4.出示词卡,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5.指读课文,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圈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3.师生互动,讨论怎样识记生字和理解新词。‎ ‎(如:字音:“窟窿”的“窿”本音是lónɡ,在窟窿这个词里读轻声。字形:“窟、窿”两个字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屈”—“窟”、“隆”—“窿”,“窿”的右下部分不要少写一横。“叼”字右边的笔顺是先写横折钩,后写提。“悔”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它的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4.通过自学,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5.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 ‎2.看拼音,写词语。‎ diāo zǒu hòu huǐ ‎( ) ( )‎ yù yán jiē fɑnɡ ‎( ) ( )‎ ‎3.我能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羊圈(quān juàn)破了个窟窿。‎ ‎(2)同学们手拉手,围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圈(quān juàn)。‎ ‎(3)原来狼又从窟窿钻(zuān zuàn)进去,把羊叼走了。‎ ‎(4)好大的一颗钻(zuān zuàn)石啊!‎ 208‎ 三、精读课文,深入文本(用时:15分钟)‎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教师出示课件(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3.继续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4.引导学生细读第五自然段,思考: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是什么态度?想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对此你有何感想?‎ ‎1.学生自己阅读这个故事,读准生字的字音。‎ ‎2.学生思考:丢第一只羊后,养羊人是怎么做的?(不及时修补)‎ ‎3.学生讨论两次丢羊的原因。(第一次丢羊的原因:羊圈破了,没有及时修补。第二次丢羊的原因:面对街坊的好心劝告,养羊人无动于衷,依旧任由羊圈破着。)‎ ‎4.学生细读第五自然段,小组之间交流:如果自己就是养羊人,会怎么想,怎么做,有什么感受。(我真不应该不听街坊的劝告,真是自食其果,我还是早点把羊圈修好吧……)‎ ‎4.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养羊人,修补羊圈之后发现羊再也没有丢过,你会对街坊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展示交流、点拨提升(用时:10分钟)‎ ‎1.小组展示汇报。‎ ‎2.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我发现( ),我想说应该( ),因为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1.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以小组的形式展示讨论交流。‎ ‎2.学生各抒己见,结合本课内容展开说明:生活中,我发现( ),我想说应该( ),因为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3.学生谈本寓言的寓意,并谈谈自己是如何发现的。‎ ‎6.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亡羊补牢”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了这则寓言,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教学反思 208‎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要优化课堂教学,必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寓言课的课堂教学要达到最优化,必须抓住寓言文体的特点,选择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读懂故事,明了寓意的教法。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情境教学法是既能发挥寓言文体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寓意,又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的一种教法。因此,在寓言课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会读课本生字,正确读写词语。会认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3.正确、流利地朗读《揠苗助长》,懂得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学习重点 会认《揠苗助长》中生字,从寓言中悟出寓意。‎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师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揭示文题,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板书题目:揠苗助长。‎ ‎2.指导理解“揠”的意思。‎ ‎3.指导学生说题目的意思。‎ ‎4.引导学生思考。‎ ‎1.齐读文题。‎ ‎2.查字典找“揠”的意思。(拔)‎ ‎3.在教师指导下思考并汇报题目意思。‎ ‎4.在教师引导下思考。‎ 预设:(1)是谁揠苗助长?‎ ‎(2)是怎样揠苗助长的?‎ ‎(3)揠苗助长的结果怎样呢?‎ ‎7.填一填。‎ ‎“揠”的意思是( ),“揠苗助长”的意思是( )。‎ 208‎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播放《揠苗助长》动画视频。‎ ‎2.启发学生思考: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谁揠苗助长?‎ ‎3.教师出示要求,学生默读课文。‎ ‎(1)默读《揠苗助长》,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掌握它们。‎ ‎(2)标出故事共有几个自然段。‎ ‎4.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学生正音。教师强调字音:“算”是平舌音;“喘”是翘舌音、前鼻音;“望”是后鼻音;“费”的声母是f。‎ ‎(2)教师再次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朗读词语,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5.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读准确。‎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1.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争取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3.认真倾听,争做小老师进行评价,为出现错误的同学纠正字音。‎ ‎4.读准课件出示的句子。‎ ‎(1)个别读。‎ ‎(2)齐读。‎ ‎5.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用“先猜后查”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预设:‎ ‎(1)巴望:联系句子知道“巴望”可能是“希望”的意思,但可能比“希望”的意思进一层,大概是“非常希望”的意思。‎ ‎(2)焦急:以前就用过了,是“着急”的意思。‎ ‎(3)筋疲力尽:可能是非常疲劳的意思。‎ ‎(4)“一大截”是“一大段”的意思。‎ ‎6.学生在小组内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交流课文大意。‎ ‎(那个人拔苗助长,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8.我会用“√”选择字的正确读音。‎ 揠(yà yàn)‎ 喘(chuǎn cuǎn)‎ 截(jié jué)‎ 筋(jīn jīnɡ)‎ 焦(jiāo qiáo)‎ ‎9.我能写出加点字的近义词。‎ ‎(1)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 ‎(2)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 ‎(3)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 208‎ ‎(3)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6.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7.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感悟道理(用时:10分钟)‎ ‎1.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思考题:这个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呢?‎ ‎2.理解“巴望”一词。‎ ‎(1)出示“巴望”,查字典理解“巴望”。说说“巴望”的近义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巴望”和“盼望”的区别。(“巴望”的程度更深,是非常盼望,想立即实现。)‎ ‎3.教师:这个人巴望什么?(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这个人做了哪些事说明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看;焦急地转来转去;天天想帮助禾苗长高的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4.出示思考题:可他觉得“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吗?去掉“‎ ‎1.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汇报: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①开火车读生字。‎ ‎②指导识记字形。‎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句子抓关键词,理解农夫的“焦急”。‎ ‎(4)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5)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想象。‎ 预设:‎ 生:他会想:亲爱的禾苗,你怎么就不长呢?‎ 他会说:“禾苗禾苗,你快点长大,我都等着急了。”‎ ‎10.按课文内容填空。‎ ‎(1)古时候有个人,他( )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 ),( )到田边去看。‎ ‎(2)他在田边( )地转来转去,( )地说:“我得想个办法( )它们( )。”‎ ‎(3)一天,他( )想出了办法,就( )跑到田里,把禾苗( )往高里拔,从中午( )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208‎ 好像”行吗?为什么?‎ ‎5.教师引读: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办法。什么办法呢?他是怎么做的。‎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第2自然段。‎ ‎(1)预设:他想到了把禾苗一棵棵往高拔。‎ ‎(2)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后汇报:‎ 四、研读课文,感悟道理(用时:10分钟)‎ ‎6.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1)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他到底想出了什么办法?‎ ‎(2)出示第2自然段。‎ 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7.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 ‎(1)思考:农夫会对他的妻子、儿子怎么说呢?‎ ‎(2)指导思考:从他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导学习生字“费、算、截”。‎ ‎(3)情景表演。指导学习“喘”字。‎ ‎8.学习第4自然段,出示思考题:他的儿子听了他的话,心里怎么想的?(父亲干什么去了,会这么累?禾苗怎么会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呢?)怎么做的?(他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①筋疲力尽:很累,好像力气都用完了。‎ ‎②急忙跑到田里:说明焦急。‎ ‎③一棵一棵:生怕漏了一棵。‎ ‎④终于:说明他想了很久。‎ ‎⑤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⑥往高里拔:拔得高,时间用得久。‎ ‎3.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农夫的话。‎ ‎(2)学生归纳概括:农夫很累,但是禾苗长高了一大截。‎ ‎(3)交流识记方法。学生模仿农夫的动作朗读。读出又累又高兴的感觉。‎ ‎4.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第4自然段。‎ 学生交流:他的儿子会想,父亲干什么去了,会这么累?禾苗怎么会一下子长高一大截呢?‎ ‎11.区别字填空。‎ 截 节 ‎(1)今天是传统的新春佳( )。‎ ‎(2)姐姐比我高一大( )。‎ 望 忘 ‎(3)妈妈希( )我能考上大学。‎ ‎(4)他把这么重要的事给( )了。‎ ‎12.为什么那个人费了那么多力气,但最后禾苗全都枯死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 ‎9.思考讨论:这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结果禾苗都枯死了。为什么会这样?‎ ‎5.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5分钟)‎ ‎1.教师出示要求书写的2个生字:“筋”“疲”。‎ ‎(1)指名读,说偏旁,组词。‎ ‎(2)教师强调:“筋”是上下结构,“疲”是半包围结构,写“疒”时,不要忘记写外面的两点。‎ ‎(3)教师范写“筋、疲”2个生字。‎ ‎(4)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2.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续编故事。‎ ‎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书写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2)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书写方法。‎ ‎(3)学生临写。同桌评议。‎ ‎2.完成作业。‎ ‎(1)给爸爸妈妈讲故事。‎ ‎(2)尝试续编故事。‎ ‎13.写一写。‎ 我能把“筋、疲”这两个字写得很漂亮。‎ 板书设计 208‎ 教学反思 帮助儿童学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言的形象性,引导儿童在深切的感受中领会寓意。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创设的一个个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农夫可笑而又发人深省的形象,如品味“巴望”“天天”“筋疲力尽”等具有讽刺意味的词语,或者角色互换,进行夸张式的表演或思考,寓言故事续编等,身临其境地去感悟、体会、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在充分的感受中获得直观的推论,获得心灵的顿悟。同时将“读”贯穿始终,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 208‎ ‎13 画杨桃 课题 画杨桃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认真研读教材,我认为文章中“我”的绘画作品、学生的嘲笑是引子,是铺垫,要着力表现的是老师对我们的教诲,在老师的教诲过程中,我、同学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另外,文章巧妙地运用多种表达手段,如多处对比、人物对话、多种标点、情感留白等,真实地再现了绘画课上发生的场景,展示了人物内心发展变化的历程,诠释了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所以本课设计不仅要突出读的指导,还要注重文本的补白,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有关杨桃的图片资料,了解作者。(师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教诲、叮嘱”等词语的意思。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3.明白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必须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学习重点 自学生字词,通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有关杨桃的图片资料和临摹技巧方面的知识。(师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杨桃图片,教师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水果。(板书:杨桃)谁能把你了解到的有关杨桃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2.教师板书课题,并提问: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学生谈论关于杨桃的知识。‎ ‎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汇报、交流。‎ ‎3.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进入情景。‎ ‎4.学生齐读课题。‎ ‎1.请说出几个热带水果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用时:10分钟)‎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围绕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查字典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可按记叙文六要素来概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画出文中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便于后文交流。‎ ‎2.巩固练习。‎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______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________到的,把杨桃画成了________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最后在老师的教导启发下他们认识到了错误。‎ 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对学生难认的字音示范读。‎ ‎(2)出示本课生词:要求、叮嘱、审视、半晌、熟悉、哈哈大笑、一端、轮流……‎ ‎(3)理解词语(审视、严肃等)。‎ ‎2.指名说一说课文围绕杨桃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1.(1)学生画出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将句子读通顺。‎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学生字生词。‎ ‎2.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图画课上,老师叫我们画杨桃,“我”按照我的角度所见的把杨桃画成了像五角星一样,被同学嘲笑。老师则让每位同学坐在“我”的位置上看杨桃,教育了同学们。)‎ ‎3.用“√”标出正确的读音。‎ ‎(1)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shú shóu)悉。‎ ‎(2)我们应(yìnɡ yīnɡ)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对于一些笔画简单、容易记忆的生字,让学生自己分析,练习书写;对于一些难写的字,教师示范,重点指导:‎ ‎1.“图”:全包围结构,“国”字框要写匀称、工整。‎ ‎2.“摆”“端”“轮”‎ ‎1.对于一些笔画简单、容易记忆的生字,学生自己动脑分析,练习书写。‎ ‎2.结合教师指导识记“图”“摆”“端”“轮”“桌”等。‎ ‎4.读一读,写一写。‎ kào biān xī hā ‎( ) ( )‎ shěn shì yán sù ‎( ) ( )‎ shǎnɡ wǔ jiào huì ‎( ) ( )‎ 208‎ 都是左窄右宽,左边约占三分之一。‎ ‎3.“桌”要和“卓”字区分。‎ duān zhènɡ ‎( )‎ hé yán yuè sè ‎( )‎ 教学反思 不同的课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找到最适合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是最需要思考的。《画杨桃》一课第一课时的教学所有的疑难之处都通过学生自主的读、思、说得到解决,没有一步一步地去推析文章的情节细部,但课文的语言、内涵、重点还是清晰的,整节课始终回荡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部分。‎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明白课文所讲的道理,学会实事求是地思考,处理问题。‎ 学习重点 联系全文内容,感悟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先来听写本课生字词,看谁最棒。‎ ‎2.温故知新,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预设生回答: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而引发的事情。)‎ ‎1.听写生字词,同桌互改。‎ ‎2.同学们根据上节所学内容,谈一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听写词语。‎ 图画课 哈哈大笑 嘻嘻 交作业 座位 ‎ 抢答 摆放 208‎ 二、理解句子,感悟道理(用时:25分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找出动作描写的句子,体现了“我”什么样的态度?‎ ‎3.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这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2~18自然段。‎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然后在班级进行汇报。‎ ‎3.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18自然段。‎ ‎(一)学习第1自然段,组内交流、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1.学生读第1自然段。‎ ‎2.学生找出动作描写的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动作描写体现出了“我”的一丝不苟。‎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2~18自然段。‎ ‎1.默读课文,交流并提出问题。‎ ‎(1)“我”是如何画杨桃的?‎ ‎(2)同学们面对“我”的画是怎样的态度,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3)画出关于老师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学习后汇报。‎ ‎(1)学生结合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进行体会,得出答案: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2)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概括出同学们当时的态度变化:由“嘲笑”到“不好意思”。‎ ‎6.选词填空。‎ 严格 严肃 张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一向很( )。‎ 小强没有完成作业,李老师( )地批评了他。‎ 教育 教诲 山村的孩子渴望受到良好的( )。‎ 虽然我离开母校多年了,可是老师们的( )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7.判断下列各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肃”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肀”或“丨”。( )‎ ‎(2)“审”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sh。( )‎ ‎(3)“半晌”的意思是:‎ ‎①过了好大一会儿。( )‎ ‎②过了中午。( )‎ 8. 将把字句改为被字句,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 ‎ ‎ 208‎ ‎(3)通过对老师的神态、动作等的描写,可以看出老师是一个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人。‎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18自然段。‎ 三、学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理解第13~15段省略号所表达的意思。‎ ‎2.引导学生分小组自由诵读最后一段。‎ ‎3.引导学生讲述: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出示课件。‎ ‎4.教师小结:同学们,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会让我们受用终生的。‎ ‎1.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形象地刻画出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不好意思的神态。‎ ‎2.学生分小组自由诵读最后一段。‎ ‎3.学生讲述学了这一课,自己的收获?‎ ‎9.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画杨桃》一课时,由于缺乏教学的灵活性,导致教学过程不是很流畅,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灵活性,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着重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画杨桃》教学片段 208‎ 换位思考,感悟道理。(教学重点)‎ 师:为什么同一个杨桃会看到不同的形状呢?‎ 生:因为看的角度不一样,所以就不一样。‎ 师:你们可真聪明!可是刚才嘲笑“我”的那些同学,他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于是,老师就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到“我”的座位上,让他们仔细地观察杨桃,你看看,看到了什么呢?结果呢?我来做老师,你来做同学(引读文章)。‎ ‎(师生配合读)‎ 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刚刚读前面那段话之后,你们仔细观察,这两段话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同学们第一次读这么肯定,刚刚你却读得吞吞吐吐,为什么?‎ 生:因为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杨桃的确像五角星。‎ 师:那前面我说的话……‎ 生:前面他们也不知道从那个角度看杨桃就像五角星。‎ 师:那人家取笑了你,你会感到……‎ 生:惭愧。‎ 师:所以说起话来也会吞吞吐吐,你再看看,还会有什么原因,让你读得吞吞吐吐呢?‎ 生:我觉得他们看错了。‎ 生:他们亲眼看到了杨桃像五角星。‎ 师:你再比较比较,看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第二处有省略号。‎ 师:对呀,这里的省略号放进去,就表示说话……吞吞吐吐、不连贯。你们想体验一下吗?‎ 生:想。‎ 师:那就同桌一个扮演老师,一个扮演学生,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看到了,真实的应该是五角星形的,文中的老师也知道了,他把学生们请到台上,学生们看到了真实的情况,这时老师由严肃变得高兴了,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了?‎ 生:和颜悦色。‎ 师:你来读读老师和颜悦色说话时的情景。‎ ‎(生朗读)‎ 208‎ 师:拿出你的笔,画出老师的话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句子。‎ ‎(生读自己画的句子)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师:如果我看到的是五角星形的杨桃,我就画成——‎ 生:五角星的杨桃。‎ 师:如果我看到的是椭圆形的杨桃,我就画成——‎ 生:椭圆形的杨桃。‎ 师:这就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 ‎(生读第17段)‎ 师:这让老师想起了一句诗,能接上吗?横看成岭侧成峰——‎ 生: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前两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是苏轼说的是看山,我们说的是看杨桃,不过,道理是一样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如果用我们的语言来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师:太棒了!同学们,在画杨桃的时候,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样子的,其实,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实事求是,我们做人也要实事求是。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全文。‎ ‎(生读)“有一次上图画课……”‎ 师: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省略号的妙用,不同的符号有不同的效果。让我们记住这个道理,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 ‎(生读)“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师:最后让我们静静地从不同角度观赏杨桃。‎ 赏析: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情动”,还要让学生“心动”。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必须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没有生硬地向学生灌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这个道理,而是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道理。这样的感悟才是学生的深切体验,才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据此,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208‎ ‎14 小马过河 课题 小马过河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明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适合儿童表演。针对这一特点,本导学案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让学生演一演,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演的过程中把这些想象加进去,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前准备 ‎1.准备生字卡片。(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 学前准备 ‎1.准备生字卡片。(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用时:5分钟)‎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08‎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用时:15分钟)‎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后的生字,再读两遍。‎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读效果。‎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几遍。‎ ‎(2)指名读后,“开火车”认读。‎ ‎(3)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亲切 知道 深浅 麦子 做事 一条河 ‎3.开火车读,赛读,抢读生字。‎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按要求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各种形式学习生字词。‎ ‎3.听范读,思考问题,交流,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先讲小马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再讲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不敢过河;然后重点讲妈妈告诉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最后讲小马过了河。‎ ‎1.我会把音节补充完整。‎ p__ t__ m__‎ 棚 驮 磨 d__ __ǐ __ì 挡 死 试 三、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学生认读组词。‎ ‎2.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词的字形和书写。‎ ‎“挡”左边是“扌”,右边是“当”。‎ ‎“知”左边是“矢”,右边是“口”。‎ ‎“浅”左边是三点水,右边的笔顺是:,最后一笔是点。‎ ‎“愿、半、袋、挡、知、道”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1.认读要求会写的词组。‎ ‎2.开火车读生字。‎ ‎3.观看老师书写。‎ ‎4.描红,临写。‎ ‎2.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diào yuàn yì ‎( )落 ( )‎ shēn qiǎn mài zi ‎( ) ( )‎ bó bo lì kè ‎( ) ( )‎ tū rán ‎( )‎ 208‎ 麦:上下结构,上边是青字头,下边是折文“”,不写成反文“攵”。‎ ‎3.练习。‎ 四、布置作业(用时:10分钟)‎ ‎1.用“麦、切、知、深、做”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熟读课文。‎ ‎3.书写生字。‎ 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童话,而且文中小马的经历跟学生的成长经历很相似,所以在思想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我先检测学生课文的朗读情况,不仅为学生自主读文学习生字做好必备的正音和断句的铺垫,还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重视预习。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再鼓励学生在组内认读,最后进行开火车读、赛读、抢读等多种方式巩固生字,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学习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寓意。‎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读字音。‎ ‎2.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208‎ 二、细读课文,感悟寓意(用时:25分钟)‎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自由读第2自然段。‎ 思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指名汇报。‎ ‎6.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第7自然段: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7.指名读第8自然段。‎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 ‎1.读第1、2自然段。汇报交流结果:小马过河的原因是老马让他把麦子驮到磨坊。‎ ‎2.自由读第3~6自然段。汇报交流结果:小马遇到了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该多好啊!‎ ‎3.朗读第7自然段。汇报交流结果:将妈妈说的话画上线,妈妈的话的意思是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要自己实践,才能知道结果。告诉我们遇事不要听别人说,一定要自己动脑筋并亲自体验。‎ ‎4.同桌齐读第8自然段。汇报交流结果:小马小心地蹚过了河,过了河它的感受是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老马告诉小马:“孩子,( )听人说,( )不动脑筋,( )试试,是不行的,河水( ),你去试一试就( )了。”‎ ‎4.将带点的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不改变句意。‎ ‎(1)小马向四周望望。( )‎ ‎(2)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 )‎ ‎5.课文精彩回顾。‎ 他下了河,小心地蹚了过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1)找出文段中意思相反的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2)用“既不……也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从这段话中得到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三、总结全文,拓展训练(用时10分钟)‎ ‎1.在实际生活中,你有没有像小马那样动脑筋,去试一试的时候呢?请小组交流。‎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呢?(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更要实地去试一试)‎ ‎3.分角色复述课文,分别戴上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头饰表演。‎ ‎1.小组自由交流,全班反馈。‎ ‎2.分角色复述课文。‎ ‎ 7.想一想,说一说: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朗读一直处于首要位置,以朗读促感悟、促体验、促积累。本节课中,为朗读呈现丰富的情境性,让学生在“我要读”的情感支配下,通过入情入境、有滋有味地分角色朗读自然而然达到体会情感,享受语言的目的。‎ 存在不足: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而这种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是应该融为一体的。在本课的教学中,缺少对二者结合点的思考。‎ 208‎ ‎ ‎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9个生字词,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发现汉字和部首的关系。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积累表示情感的词汇,体会阅读该类词汇的情感。‎ ‎3.学习弟子规,积累文言字词。‎ ‎4.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 ‎【学习重点】‎ ‎ 1.认识9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发现体会汉字结构特征。‎ ‎2.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的使用。‎ ‎3.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前准备】‎ ‎ 1.查找搜索表示情感类词汇(“笑”和“哭”),搜集《弟子规》其它部分章节,找一两个蕴含道理的小故事。‎ ‎2.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 字词句运用 我的发现)‎ 一、 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2.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3.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指读,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4.照样子写字词,除了课本给出的字,你还能写出哪些以“厂”和“穴”为部首的字?‎ ‎5.选一个部首写字,比比谁写的多,比如用部首“木”“氵”。‎ ‎6.引导学生发现感悟同一部首的字有什么特征。‎ 208‎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再选择一两个词语演一演。‎ ‎(1)读一读这些词语,他们都表示什么意思?都是属于哪方面的词语?‎ ‎(2)从文中选取几个词语,表演一下,看谁演得最像。‎ ‎(3)还能否找到更多表示“笑”的词语?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找的更多。(学生展示自己找的词语,然后教师出示自己找到的词语跟学生交流)‎ ‎(4)除了表示“笑”的词语,你还能想出哪些表示情感的词汇,如表示“哭”的词语:痛哭、抽泣、泪流满面。‎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试试怎样读更好。‎ ‎(1)读句子,在教师指导及词典的帮助下,理解体会一下每个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2)自读句子,注意体会朗读时词语表达的感情。‎ ‎(3)小组内讨论并相互合作,看看谁读得更好。‎ 三、我的发现。‎ ‎1.在教师和字词典的指导帮助下认识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字典找出每组词中每个字的意思。‎ ‎2.小组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跟整个词语有什么关系,词语的组成由什么特征。‎ ‎3.你还能找出类似的词语吗?‎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学习字词和句子。‎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生字词,并解释字词意思。‎ ‎(2)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翻译成白话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2.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弟子规》的其它部分章节,并解释大致意思。教师对其进行指正和解读。‎ 二、我爱阅读。‎ ‎(1)自由朗读,在老师指导下认识文章中的生字词。‎ 蜜饯(jiàn) 果脯(fǔ) 勤(qín)快 盼(pàn)望 卖(mài)‎ 208‎ ‎(2)我会找多音字 ‎ ‎ ‎2.全班齐读,分角色朗读文章。‎ ‎3.阅读交流。‎ ‎(1)大儿子和二儿子各自最盼望什么?为什么?‎ ‎(2)老奶奶为什么会哭?后来为什么又高兴起来?‎ ‎(3)老奶奶和老爷爷的话意思一样吗?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4)我们能从老爷爷的话中发现什么道理?今后我们要怎样做?‎ 208‎ ‎ 15 古诗二首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古诗二首安排了两首古诗,一首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首唐代杜甫的《绝句》。在教学中,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用引读法教学,即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说明、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体会诗句的丰富内涵,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诗歌表达的意境,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学前准备 ‎1.搜集相关图片及作者资料。(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正确读写“毕竟”、“黄鹂”等词语。‎ ‎2.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的画面,领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 学习重点 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描述的能力,体会诗人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前准备 ‎1.搜集有关杨万里的资料。(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3.自学生字词,熟读古诗。‎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208‎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 ‎1.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那么古人是怎么描写离别之情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介绍作者杨万里。‎ ‎2.引导学生交流: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读了课题后,提出自己的问题。送别的时间、地点?谁送谁?‎ ‎1.杨万里是( )朝诗人,代表作有( )‎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识记“晓”、“慈”、“毕”、“竟”、“映”。‎ ‎2.老师检察自学情况。‎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3.指导书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4.指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4.学生读诗,注意停顿。小组交流自学心得。‎ ‎2.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晓(xiǎo yǎo)‎ 慈(zǐ cí)‎ 竟(jìn jìnɡ)‎ 映(yìn yìnɡ)‎ ‎3.我会拼写词语。‎ xī hú( )‎ lián yè( )‎ wú qiónɡ( )‎ hé huā( )‎ 208‎ ‎4.根据朗读节奏,给下面的诗句画停顿符号。‎ 接 天 莲 叶 无 穷 碧,映日 荷 花 别 样 红。‎ 三、探究研读,深入赏析(用时:20分钟)‎ ‎1.引导学生读古诗,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课件出示——标注)‎ ‎(1)毕竟:到底。‎ ‎(2)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3)接天:与天相接。‎ ‎(4)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5)别样:特别。‎ ‎2.指名学生说一说每行诗的意思,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3.教师示范读古诗,让学生思考下面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读完整首诗,在你的脑海里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后,出示西湖荷花荷叶的美景图片)‎ ‎(2)此诗除了赞美西湖的“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外,还赞美了西湖的什么呢?‎ ‎1.学生再读古诗,交流学习,结合课件给出的标注,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阐述每行诗的意思。‎ ‎3.学生思考后尝试回答:‎ ‎(1)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时看到满湖荷花荷叶的美景。‎ ‎(2)还赞美了西湖的“映日荷花别样红”。‎ ‎(3)诗人想让友人也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 ‎(4)描绘了西湖六月的美景,显示了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同时将对友人的祝福和勉励融入其中。‎ ‎4.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感悟意境。‎ ‎5.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先叙述美景,再写诗人的感受,从而达到先实后虚的效果。( )‎ ‎(2)“接天莲叶无穷碧”既写出了荷叶之无边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 ‎6.填空。‎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诗描写了_______‎ ‎_____________。其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句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08‎ ‎(3)题目是送别,可诗人在全诗只写了景色,这是为什么呢?‎ ‎(4)作者写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点学生回答)‎ ‎4.教师指导讲解描绘诗句的意境,赏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 ‎5.赏读全文,指导背诵。‎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2.教师了解学生的背诵情况。‎ ‎3.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2.学生比赛背诵古诗。‎ ‎7.默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反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了西湖盛夏的美丽风光,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在教学中,我鼓励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富有情感地多次朗读,努力将自己带入诗的意境之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同时通过情境画面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层层叠叠的荷叶连绵到天边,在阳光的照耀下荷花显得格外娇艳的影像图片,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诗的画面中,体会诗人描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之处。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述了自己对诗的理解,收获了不错的效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绝句》,会认“鹂”等7个生字,会写“吴”等4个生字。‎ ‎2.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重点 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08‎ ‎2.搜集杜甫的资料及作品。(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指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通过对六月西湖风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另一首古诗《绝句》。(板书:绝句)‎ ‎3.组织学生交流杜甫及作品。‎ ‎1.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学生交流介绍杜甫的生平及作品。‎ ‎8.写出两首自己知道的杜甫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用时:15分钟)‎ ‎1.教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2.介绍写作背景。‎ ‎3.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古诗。‎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诗中的生字。‎ ‎(2)你从诗中读出了哪些景物和哪些颜色。‎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5.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教师相机指导难懂的词句,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1.认真倾听老师的范读,体会诗歌欢快的美感。‎ ‎2.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历史背景。‎ 当时,安史之乱被平定了,天下太平,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周围生机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 ‎3.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4.自主识记生字,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生活识字法识记“吴”:吴是姓,口天吴。形声字识记“含”“岭”“泊”“柳”。字义联想识记“鸣”等。‎ ‎9.解释词语。‎ 鸣:_________________‎ 千秋雪:_____________‎ 泊:_________________‎ 万里船:_____________‎ ‎10.组词。‎ 含( )吴( )‎ 绝( )岭( )‎ ‎11.一字组多词。‎ 泊( )( )‎ 鸣( )( )‎ ‎12.把古诗补充完整。‎ 两个黄鹂( )翠( ),一行白鹭( )( )( )。( )( )西( )千秋雪,门( )东吴( )( )船。‎ 208‎ ‎5.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读懂的地方,有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交流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 三、品诗感悟,熟读成诵(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 ‎2.学生汇报,相机引导。‎ ‎(1)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语。‎ ‎(3)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4)作者都描写了哪些近景、远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给诗配画,深入理解。‎ ‎(1)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作为标题。‎ ‎(2)小组交流展示画作。‎ ‎(3)展示评议学生的画。‎ ‎(4)展示课件。‎ ‎①比较课件与学生画作的不同之处。‎ ‎②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画面。‎ ‎5.尝试背诵古诗。‎ ‎1.默读古诗,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词语的妙处。‎ ‎(1)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 ‎(2)表示数量的词语: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3)表示动作的词语:鸣、上、含、泊。‎ ‎(4)近景:两个黄鹂鸣翠柳。远景:一行白鹭上青天。‎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同桌互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小组内练读。‎ ‎3.(1)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画画。‎ ‎(2)小组讨论。‎ ‎(3)根据古诗内容评价其他作品。‎ ‎(4)从色彩、声音、动态美等方面比较课件与学生画作的不同,发挥想象描述画面。‎ ‎4.背诵古诗。‎ ‎13.找出古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解释句子中的加点字。‎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含:__________________‎ 泊: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意思写诗句。‎ ‎(1)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乐地歌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_________________‎ 208‎ 四、巩固生字,练习写字(用时:10分钟)‎ ‎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 ‎2.学生认读、组词。‎ ‎3.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书写要点:‎ ‎(1)“岭、绝、”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岭”字右边是“令”,不要写成“今”。‎ ‎(2)“岭”字的右边、“含”字上面的“人”字头都要写得舒展。‎ ‎4.欣赏优秀作品,指出学生书写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书写姿势不够规范。‎ ‎(2)起笔和顿笔容易忽视。‎ ‎1.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绝含岭吴 ‎2.根据生字的结构来分类:‎ 左右结构:绝岭 上下结构:含吴 ‎3.认真观察字的结构及笔画。‎ ‎4.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注意难写字的要领。‎ ‎5.练习书写。‎ ‎16.抄写词语。‎ 绝句 东吴 山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首古诗画面感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的时候,抓住这一特点是至关重要的。就学生的特点而言,抓住“画”这一关键要素学习古诗也是最为恰当的。因此,在这首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收集到的图片、课文插图以及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走进气势磅礴的庐山,景色优美的西岭。我还充分利用简笔画进行板书,不仅直观地再现了古诗所描绘的景象,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片段 交流悟诗情 师:在知道了全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同学们,你们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诗人为什么写这首诗。‎ 生:我想知道诗人当时的心情怎样。‎ 208‎ 生:我想知道诗人写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师:哦!那就请同学们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讨论,看看能不能得到你们想要的答案吧。‎ ‎(学生相互讨论)‎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生1:我知道诗人在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时候看到西湖的荷花写成这首诗的。‎ 生2:我知道这首诗写出了荷花的美。‎ 生3:我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喜爱之情。‎ 师:同学们真的很不错,回答得很好。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那么,同学们,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的情感隐藏在哪里呢,你能找到吗?‎ 生:这满池相依相靠的荷花与莲叶就相当于作者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师:哦,寓情于景,那么看着这满湖的荷花,如果你是杨万里你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这无边无际的荷花和荷花就相当于我和你的友谊,永远没有尽头!‎ 师:嗯,这么美的古诗,这么深重的情谊!同学们,现在我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体会一下,尝试着背诵一下。‎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以同学交流讨论为主线,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思考感悟。学生在朗读、交流讨论中,用心体验,用情表达,既感悟了语言,又进行了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08‎ ‎16 雷雨 课题 雷雨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对阅读教学明确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图画阅读。教学设计中,以“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为阅读主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用字的精炼准确,采用图文对照,情境创设,想象谈话等多种形式去品悟文章描写的意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观察夏天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课文描写雷雨前的段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留心观察夏天的天气变化。(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出示雷雨的课件,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夏天什么时候的景象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雷雨的课文。(板书课题)‎ ‎1.交流自己看到的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 ‎2.齐读课题。‎ ‎1.写出自己知道的雨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 二、检测预习,纠正字音(用时:10分钟)‎ ‎1.教师检测学生课文的预习情况,分自然段指读,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2.教师引导学生评价,相机纠正字音错误。‎ ‎3.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读准确。‎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3)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4.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读课文,开展朗读竞赛。‎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争取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认真倾听,争做“小老师”进行评价,为出现错误的同学纠正字音。‎ ‎3.读准课件出示的句子。‎ ‎4.学生在小组内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积极参加小组竞赛。‎ ‎2.把下列生字按要求分类。‎ 垂 沉 彩 阵 蝉 蜘 蛛 翘舌音:_________________‎ 平舌音:________________‎ ‎3.连一连,组成新字。‎ 氵 彡 虫 辶 阝 冗 单 采 车 兆 三、自主品读,感悟雨前的景象(用时:15分钟)‎ ‎1.导入:现在,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找出文中具体描绘雷雨前的景象的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引导自由读,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几样景物描写雷雨前的景象?‎ ‎4.指名反馈,教师适当引导。(乌云、树叶、蝉、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5.师生对读。‎ 如:教师:乌云——学生:黑沉沉地压下来。(指导学生抓住“‎ ‎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第1自然段中描写了雷雨前“满天的乌云”“一动不动的叶子”“一声不叫的蝉”。‎ ‎2.仔细阅读两组句子,体会“黑沉沉”“一动不动”的妙处。‎ ‎3.学生自主交流读文的感受。‎ ‎4.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雷雨来临之前的景象。‎ ‎5.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树枝乱摆”“蜘蛛逃走”‎ ‎4.把会读的词语涂上喜欢的颜色。‎ 彩虹 蜘蛛 清新 窗户 垂下来 黑沉沉 压下来 越来越亮 ‎5.照样子,写词语。‎ 黑沉沉( )‎ 越来越亮( )‎ 越下越大( )‎ ‎6.区别字填空。‎ 虹 红 ‎(1)今天我穿了一件( )衣服。‎ 208‎ 黑沉沉”,读出乌云的低以及给人的压抑感)‎ 教师:树上的叶子——学生:一动不动。‎ ‎6.指名反馈:同学们,通过这一遍的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7.教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雷雨前的景象。作者在雷雨来前,仔细看,认真听,把雷雨前的景象描绘得可真详细。‎ 等变化来体会大风到来。‎ ‎(2)雨后,天上出现了美丽的彩( )。‎ 采 彩 ‎(3)小蜜蜂正在花丛中( )蜜。‎ ‎(4)我用( )色的蜡笔勾画出五( )的世界。‎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出示生字,学生读一读。‎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进行归类。‎ ‎3.指名说一说生字的书写要点,教师强调重点。‎ ‎4.范写“垂”“迎”,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5.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后,同桌交流评价。‎ ‎6.集体交流,评议。‎ ‎1.(1)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本课生字按照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的方法归成三类。‎ ‎(2)学生跟随着教师的范写进行书写,掌握运笔的方法及书写技巧,进行自评、组评,提高书写及观察能力。‎ ‎2.运用规律,端正姿势,独立书写剩下的生字。‎ ‎3.(1)观看课件展示的“垂”的笔顺,进行仿写。‎ ‎(2)观察教师范写每一笔的位置,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横的长度。‎ ‎(3)在田字格中练写,同桌评议。‎ ‎4.用生字组词,选一个词写一写。‎ ‎7.我会连。‎ ‎8.一笔一笔写出下列生字。‎ 黑:____________________‎ 垂:____________________‎ 迎:____________________‎ 乌:____________________‎ 208‎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中始终围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通过朗读把欣赏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感受表达出来。这也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各个语言片段时,让学生说说写到了哪些景物,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雷雨后的景象,对比阅读,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 ‎2.总结全文,品读句子,感悟“挂”等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3.留心观察天气,把它写在日记里。‎ 学习重点 品读重点句子,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背诵课文。‎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复习课文,学会表述天气如何变化。(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组织学生听写词语。‎ ‎2.教师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雷雨前,天空——黑沉沉的;树叶——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蜘蛛——逃走了。你们听——(播放媒体课件,呈现打雷声,而后哗哗哗的雨声)下雨了!‎ ‎1.听写词语。‎ ‎2.思考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9.读课文填空。‎ 本文作者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自然景象。‎ 208‎ 二、图文结合,体会雨中的景象(用时:20分钟)‎ ‎1.指导学生齐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画出体现雷雨变化的词句。‎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反馈:雨下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 ‎(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①品读要点:连续的三个“哗”让人感受到雨很大,这是通过描写声音体现雨的大。‎ ‎②指导读好“哗,哗,哗”。‎ ‎③齐读这一句。(先一组齐读,然后两组齐读,接着三组齐读,最后全班读,通过声音的逐渐增强来体现雨越下越大。)‎ ‎(2)“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①学生自由说一说。‎ ‎②出示课文插图,感受雨大。‎ ‎③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学生说一说:除了树、房子看不清了,还有什么也看不清了?‎ ‎3.教师小结:可见雨多大啊!我们再自由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体会一下。‎ ‎1.学生齐读第4~6自然段,画出体现雷声、雨声变化的词句。(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后,回答问题。‎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读课文,边读边体会。‎ ‎4.学生通过两幅图的对比,畅谈雷雨过后的感受。(从图中小朋友的表情可以感受到雷雨过后给人的轻松、喜悦之情,“清新的空气”“雨后的彩虹”体现了景象的美好)指名学生带着喜悦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体会“垂”“坐”使用的妙处。“垂”字说明了雷雨前的风大,“坐”字体现了蜘蛛的悠闲,从对比中感受雷雨后的美好景象。‎ ‎6.学生对比阅读相关段落,完成填空练习。‎ ‎10.我会照样子扩写句子。‎ 例:乌云压下来。‎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1)国旗升起来了。‎ ‎( )国旗( )升起来了。‎ ‎(2)同学们在读书。‎ ‎( )同学们在( )读书。‎ ‎11.我会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重新排列下面的短语。‎ ‎( )太阳出来了 ‎( )雨越下越大 ‎( )天亮起来了 ‎( )满天的乌云 ‎( )雨声小了 ‎( )下起雨来 ‎12.课文内容我了解。‎ 打开窗户,( )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 )出来了。一条( )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 )了。‎ 208‎ ‎4.出示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雷雨过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名反馈。)‎ ‎5.教师出示文中的语句,学生读一读。‎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6.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对比雷雨前后景象变化,完成填空练习。‎ 三、总结全文,揭示主旨(用时: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写得如此细致?‎ ‎2.教师揭示全文的主旨,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善于去发现、去探究。‎ ‎1.学生认真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用心体会,经过交流体会到:能够把这些场面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留心观察是最重要的。‎ ‎2.留心观察生活,善于去发现、去探究。‎ ‎13.你留心观察天气情况了吗?把你观察到的天气变化和大家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及课文插图,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是我抓住了雷雨前后的景物变化,让学生在观察、发现中对比阅读,读出雷雨前后景物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观察、想象、思维、绘画等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08‎ ‎《雷雨》教学片段 识字品词,多元感悟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一边用心读一边思考:雷雨来临前的景象是怎样的?可以动笔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词句。‎ ‎(生静心默读,画出相关的词句)‎ 师:同学们静心读书的状态可真棒!书中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生:乌云、树上的叶子、蝉、蜘蛛、大风、闪电、雷声。‎ 师:雷雨即将来临,抬头看看天空,乌云是怎样的?(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生(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黑沉沉”说明什么?‎ 生:“黑沉沉”说明乌云很黑,很多。‎ 师:(课件展示“黑沉沉”的乌云图片)这样的云与我们今天见到的白云有什么不同?‎ 生1:图片上的云很黑,今天是晴天,外面的云是白白的。‎ 生2:很厚,很黑。‎ 师:乌云又黑、又厚、又重的样子,就叫做“黑沉沉”。“沉”字右上部的“冖”,就像是房屋的屋顶,压得很低,很低,人站在地面上,好像黑沉沉的乌云都“压”在头顶上。“压”字的“厂”是山崖形,乌云重得像泥土、石块往下压。只有重才能感觉到压。(出示“压”的字理图片)‎ 师:看着这样又厚又黑的云(语气加重),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我感觉很热。‎ 生2:我感觉很闷,有点喘不过气来。‎ 师:你能带着这样的体会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 师:老师也来读一读!你们认真地听一听,比较一下,说说老师读的有什么不同。‎ 生:我发现老师读得很慢,声音很低,很重。‎ 师:你能具体地说说哪个字读得慢,读得重吗?‎ 生:我听出来“黑沉沉”和“压”读得又慢又重。‎ 师:你真是一个认真倾听的孩子。重点词就要读得重一点,慢一些,按照这种方法再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还能说出几个像“黑沉沉”这种结构的词语吗?‎ 208‎ ‎(生积极举手来说)‎ 赏析:识字学词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是孤立地、枯燥地教学生识字,而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识字、品味词语和句子。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理解“黑沉沉”时,教师出示了乌云低垂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黑沉沉”和“压”。此时又适当地运用字理分析,使学生对生字的形、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识字学词、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指导朗读,教会学生朗读的技巧。最后让学生说词语,进行词语的积累,加强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 208‎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课题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言介绍了大自然有趣的科学知识。依据课文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注重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的训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指南针。(教师)‎ ‎2.预习字词,制作生字卡片,朗读课文,搜集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搜集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资料。(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导入:同学们,如果你在城市迷了路,你会怎么办?可要是你在茫茫野外迷了路,那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去了解几种在野外辨别方向的好方法。‎ ‎2.板书课题。‎ ‎1.交流迷路后的办法。‎ ‎2.齐读课题。‎ ‎1.想象一下,如果在野外迷了路,你可以想到哪些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18分钟)‎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借助生字表,认读生字,把诗歌读准读通顺。‎ ‎(2)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2.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情况。‎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读。再请小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读中巩固。‎ ‎(3)教师出示下列六个带音节的生字:针、忠、实、盏、闯、稠,指名反馈:发现了什么?‎ ‎(4)指导学生读好翘舌音。‎ ‎(5)指名说一说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适当点拨,小结。‎ ‎3.检查学生读文的情况。‎ ‎(1)小组内读课文,互相评价。‎ ‎(2)每个小组推荐一人上台朗读诗歌,集体评议。‎ ‎4.齐读课文。‎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学习或请教周围的同学。‎ ‎2.注意检查同桌字音朗读得是否准确,注意“忠”“实”“盏”“闯”“稠”“针”为翘舌音。‎ ‎3.选择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节读给同学、老师听。‎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1)用找反义词的方法识记“稠”“稀”。看图片,理解“稠”“稀”的含义。‎ ‎(2)字理识记“积”。“积”从“禾”,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本义:堆积谷物。‎ ‎(3)“忠”“慌”的部首都与心有关。用“忠心”“慌张”说句子。‎ ‎(4)观察“盏”的图片,与同学交流,发现“盏”与“皿”有关,列举“盘”“盆”“盒”“盛”。‎ ‎(5)交流汇报“针”“碰”的偏旁都与字义有关。‎ ‎5.学生读书比赛。‎ ‎2.在正确的答案后边画“√”。‎ ‎(1)“盏”字的读音是“zǎn”( )“zhǎn”( )。‎ ‎(2)“积”字的读音是“jī ”( )“jí”( )。‎ ‎(3)“导”字的第四笔是“一”( )“乚”( )。‎ ‎3.一字开花。(给下列字组词)‎ 208‎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用时:17分钟)‎ ‎1.观察生字,说一说书写生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重点字书写指导。‎ ‎2.教师示范,学生临摹。‎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5.组织学生独立练习书写其他的字。‎ ‎6.积累词语。‎ ‎(1)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1.全班交流掌握生字要领,把握关键笔画。‎ ‎2.学生书写临摹。‎ ‎3.将要写的字写两遍。‎ ‎4.从结构的安排、笔画的长短上来评价生字。‎ ‎5.独立练习。‎ ‎6.(1)独立完成读读写写,注意书写工整。‎ ‎(2)默读全文,画出自己喜欢的生词;小组内交流自己所选的生词。‎ ‎4.我是小小书法家。(抄写生字)‎ 教学反思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教学中注重通过朗读来品味美感。诗歌教学应更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情感,读出味道。在读文本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解灌输,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文章。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并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2.总结全文,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并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学前准备 制作生字卡片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208‎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用时:10分钟)‎ ‎1.听写生字词。‎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 ‎2.齐读课题。‎ 二、分段品读,理解文意(用时:20分钟)‎ ‎1.出示诗歌第1小节,学生齐读。‎ ‎2.教师:学了这篇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就不会再慌张了。因为——(教师媒体展示下列语句。)‎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3.指名反馈:谁知道指南针?(引导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媒体展示指南针,若有实物更好。)‎ ‎4.师导读:那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2~5小节,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5.创设情境,了解看“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6.图文结合,了解看“北极星”辨别方向的方法。‎ ‎7.出示思考题:如何看“大树”“雪”辨别方向。‎ ‎8.指名分节读课文。‎ ‎1.齐读第1小节。‎ ‎2.认识指南针,了解指南针的作用。‎ ‎3.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就会了解到: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树叶、沟渠里的积雪这四种指南针。‎ ‎4.汇报学习成果。‎ ‎5.(1)小组代表朗读,汇报辨别方向的方法。‎ ‎(2)学生相互质疑、释疑。‎ ‎①第2小节中重点理解“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在西方落下。太阳指的方向是很可靠的,所以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②第3、4小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北极星和大树树叶的图片,理解内容。‎ ‎③第5小节中根据课件演示理解,阳光直射北方,雪化得快的一方为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北极星永远高挂在南方。( )‎ ‎(2)中午的太阳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 ‎(3)阴雨天大树枝叶稠的一面是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南方。( )‎ ‎(4)雪特别怕太阳,沟渠里积雪化得快就是南方,化得慢就是北方。( )‎ ‎6.我会读,也会做。‎ ‎(1)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这句话把_____比作_____,“它”是指_________。‎ ‎(2)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课文中介绍的“天然的指南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08‎ ‎9.老师范读第6小节,学生思考:诗歌最后一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6.分小节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7.学生边听边思考后回答:起到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 ‎1.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启示?‎ ‎2.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2)出示资料袋,拓展野外判断方向的办法?‎ ‎①利用指南针。‎ ‎②利用太阳。‎ ‎③利用地物和植物特征。‎ ‎1.同学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 ‎2.(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2)仔细阅读资料卡,丰富自己的经验,拓展视野。‎ ‎7.想一想,画一画。‎ 课文中的内容你都理解了吗?请你根据“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画一幅画,并标明方向。‎ ‎8.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辨别方向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天然指南针的资料,并在课堂中交流和展示,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的不仅是对自然知识的了解,还懂得了如何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学习所需的资料,并进行适当的选择、合理的整合。在了解诗歌中所介绍的四种天然指南针时,我逐步从扶到放,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并在这一自主探究中,进一步感悟到观察的重要性。‎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片段 探究规律巧背诵 208‎ 师:这是一篇蕴含丰富知识、秀丽的小诗,我们要把它积累下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背诵也是有规律的,这样会提高我们背诵的能力。仔细观察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前三行都是一样的,只有最后一行不同。‎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有了这样的发现,我们只要把这两个小节的最后一句仔细背一背就可以了。同学们试一试吧!‎ ‎(生练习背诵)‎ 师: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生:天然的指南针有太阳、北极星、大树、雪。‎ 师:这首诗的第2~5小节每一行表达的内容都很相似,你能发现每行都讲了什么吗?‎ 生1:第一行讲的都是在什么时候使用指南针。‎ 生2:第二行说的是哪个天然的指南针会来帮忙。‎ 生3:第三行和第四行是告诉我们哪边是南方,哪边是北方。‎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规律我们背诵起来就更加方便了。其实,我们在背诵时,根据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进行背诵,这样就更好了。(出示:太阳、树影中午时指示方向的画面)请同学们根据画面,练习背诵。‎ ‎(生尝试练习背诵第2小节)‎ 师: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发现的规律,采用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背诵的方法进行背诵练习,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好。‎ ‎(生练习背诵第3~5小节)‎ 赏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首小诗前后照应的特点,重点指导不同诗句的背诵,使学生初步感受诗的结构美。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这首诗在表达内容上的相似,在理解了每一行所表达的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背诵。这节课学生不仅仅获得语言、内容上的积累,同时也探究了背诵方法。‎ 208‎ ‎18 太空生活趣事多 课题 太空生活趣事多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使学生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意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字词卡片(教师)‎ ‎2.预习生字新词,制作生字卡片,熟读课文,搜集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字词卡片。(教师)‎ ‎2.预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搜集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播放中国航天史的经典图片,教师讲述。‎ ‎2.演示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画面。‎ ‎3.引导学生谈感受,板书课题。‎ ‎1.观看图片,听讲述,了解中国航天史。‎ ‎2.观看图片,谈感受。‎ ‎3.齐读课题。‎ 208‎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用时:20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采取同桌互读、小组分段轮读、指名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准确、流利。‎ ‎3.引导学生交流初读感受,引发学生思考:由于失重,太空中出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呢?‎ ‎4.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字组词。‎ ‎1.按要求自由读文。‎ ‎2.采用各种形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学生交流太空生活的趣事。‎ ‎4.认读生字。‎ ‎1.给加点字补充音节。‎ ‎__òu s__ x__ ‎ 宇宙 咳嗽 必须 y__ m__ zh__‎ 浴室 密封 浴罩 三、自主发现,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整体指导,发现规律。‎ ‎2.细心讲解,教师示范。‎ ‎3.指导学生先描红,后临写。‎ ‎1.观察生字,发现规律。‎ ‎2.观看范写,注意书写。‎ ‎3.学生描红、临写。‎ ‎2.选字填空。‎ ‎( )扬( )亮 ‎( )落( )动 四、课堂小结,弹性作业。(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家人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2.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3.指导学生抄写生字词。‎ ‎1.同桌两人一人出示生字卡片,另一人认读,然后互换。‎ ‎2.抄写生字词。‎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件资源,发挥多媒体优势,让学生初步了解太空的美好,了解太空生活的有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实现向文本的自然过渡。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了字词障碍,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本课要求学生认读的生字较多,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复习生字,才能保证识字效果得以巩固,完成识字任务。‎ 第二课时 208‎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技术的兴趣。‎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有关太空的资料。(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字词,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组成词语。‎ ‎2.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太空生活趣事。‎ ‎3.板书课题。‎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成词语。‎ ‎2.学生交流搜集的太空生活趣事。‎ ‎3.齐读课题。‎ 二、细读品悟,感悟趣味。(用时:28分钟)‎ ‎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揭示主旨。学生思考:第1自然段这样写的用意?‎ ‎2.同学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小组学习讨论:太空生活怎么有趣?与我们地面上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3.指名读第6自然段,小结:你觉得太空生活如何?‎ ‎4.思考:太空为什么会发生这么有趣的事呢?‎ ‎5.拓展:担任太空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书中趣事,也可以介绍你搜集的趣事。‎ ‎1.学生思考后回答:总起全文,引出下文,激发阅读的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交流。‎ ‎(1)语段一:在宇宙飞船里,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不过,要想睡上一个安稳觉,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不然,翻一个身,就会飘到别处去了。(在太空中睡觉有趣)‎ ‎(2)语段二:喝水的时候,如果用普通的杯子,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在太空中喝水有趣)‎ ‎3.选词填空。‎ ‎(1)要想取得好的成绩,( )刻苦学习。‎ ‎(2)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了一些生活( )品。‎ ‎4.我是小法官。(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喝水用普通的杯子。( )‎ ‎(2)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穿带钩的鞋子。( )‎ ‎(3)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站着不能睡觉。( )‎ 208‎ ‎(3)语段三:在宇宙飞船里走路更有趣。人稍一使劲就会飘到半空中,咳嗽一声就有可能后退好几步。(在太空中走路有趣)‎ ‎(4)语段四:在宇宙飞船里洗澡可不是件容易事,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漂浮在空中。(在太空中洗澡更有趣)‎ ‎3.学生讨论交流吗,教师引导点拨 三、弹性作业,拓展延伸。(用时:7分钟)‎ ‎1.画一画:自由想象太空的情景,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空。‎ ‎2.说一说:把你了解到的太空生活趣事说给朋友、家人听。‎ 选择性完成弹性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新课开始,先引导学生复习本课生字词,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课后搜集的太空趣事,激发学习兴趣,并为新课作好情绪及内容上的铺垫。‎ ‎2.在学生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通过交流,学生增强了对文本的了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片段 ‎◆个性阅读,感受“有趣”‎ 师:我们读得怎么样?好不好?(好)掌声给自己呀!你们读得这么好是不是因为很喜欢这篇课文呀?那你喜欢太空生活哪一方面的趣事呢?‎ 生:睡觉。‎ 208‎ 师:那你请一个同学跟你一起读读这一部分的内容好吗?‎ ‎(两生读)‎ 师:嗯,你们读得真不错。那么,为什么在宇宙飞船里睡觉有趣呢?‎ ‎(读“站着睡觉……”师随机点评:“哦,我听出来了,刚才××把这句话中‘必须’‘不然’这两个重点词,读得重,很有趣。咱们跟他学学,再读一次。”)‎ ‎(生齐读)‎ 师:嗯,真有趣,在宇宙飞船里睡觉这么自由,在地球上我们是怎么睡觉的?(躺着)躺在哪?(床上)能睡踏实吗?可在太空中,能随便躺着睡吗?(不能)为什么?(会飘)对了,在太空中睡觉会飘来飘去,多有趣呀!可如果是你,能睡着吗?(不能)为什么?‎ 生1:会飘来飘去,一觉醒来,自己不知会飘到哪去了。‎ 生2:睡着了,飘来飘去万一碰到仪器,把仪器撞坏了,那可不得了呀。‎ 生3:万一撞伤自己也很危险。‎ 师:所以在太空睡觉,会睡不好。用课文里的话说——不安稳。(板书:不安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为宇航员想了什么办法?‎ 生:把自己绑在睡袋里。‎ 师:(出示“不过,要想……”)请第一小组的同学读读这两句话,注意红字部分。‎ 师:咱们再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师:在宇宙飞船里睡觉会飘到别处去,得把自己绑在睡袋里,多有趣呀。还有什 么地方有趣?‎ 生:我觉得在太空中喝水特别有趣。‎ 师:还有谁喜欢这一方面的内容?好,起立,请你们一起把这一部分读一读。‎ ‎(生读)‎ 师:你觉得在太空中喝水,最有趣的是什么?‎ 生:在太空中喝水,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 师:(出示“即使把……”)咱们和他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 师:看,我们地球上的一杯水,这样一倒,就倒出来了,可在宇宙飞船里,杯子里的水却怎么样?(不会流下来)‎ 208‎ 师:(边说边演示)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在……失去了重量。‎ 师:(出示:因为在……失去了重量。)对了,咱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在太空里,由于没有了地球引力,所有事物都失去重量,显得轻飘飘的,这种现象就叫“失重”,所以水才不会往下流,人睡觉也会飘来飘去。‎ 师:那要喝水怎么办?‎ ‎(生答,师出示关键句“要想……得……”这句)‎ 师:我请女同学读读这句话。‎ ‎(女生齐读)‎ 师:真有趣,咱们全班跟女同学一样,把这几句话连起来有趣地读一读。‎ ‎……‎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重在“引”学生把课文介绍的几件趣事说出来,理解促进了表达,表达加深了理解,二者相得益彰。教师主要是把听说读的综合训练,将吸收与表达熔为一炉;注意前后、内外的联系,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08‎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培养基础写作能力。‎ ‎2.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8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认识有关地点的词语。‎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4.积累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学会在句子中使用合适的字词,学会根据句意猜测理解句中词语意思。‎ ‎5.能够在写话中熟练运用疑问句表达对自然现象的好奇,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6.学习古诗《悯农》。‎ ‎7.学习“我爱阅读”中《最大的“书”》,普及有关地质方面的小知识。‎ ‎【学习重点】‎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地使用,学会不用词典的情况下理解词语。‎ ‎2.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正确书写汉字。‎ ‎3.学习并积累古诗。‎ ‎4.培养学生理解文意的能力,能正确解读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5.锻炼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能正确无误且恰当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思。‎ ‎6.积累生活常识。‎ ‎【学前准备】‎ ‎1.预习字词,搜集描写农民、养蚕人等底层人民生活的古诗句;搜集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师生)‎ ‎2.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 字词句运用)‎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引入:你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点的词语?比如教育局、法院、学校、医院等等。‎ 208‎ ‎2.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3.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4.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指读。‎ ‎5.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 ‎6.根据主题(地点名称)扩展词语,比比谁写的词汇多。‎ 二、字词句运用 ‎1.字词运用。‎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观察所列字的偏旁结构,找出这些字的特点。‎ ‎(3)小组比赛认字写字,看谁写的字既准确又美观。‎ ‎(4)引导学生观察易错字,再举出其它一些易错字。‎ ‎2.词句运用 ‎(1)试读句子,体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在不借助词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根据句意大胆猜想词语意思。‎ ‎(2)在词典或教师的引导下,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发现体会各词语的特征及与句意的关系。‎ 第二课时 ‎(写话展示台)‎ 一、写话 ‎1.情境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谁知道月亮为什么有时候是圆的而有时候是船形的呢?为什么动物要冬眠呢?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呢……我想同学们心中也会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问题。但有些你无法解答的问题其他小伙伴也许知道答案,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你们的问题吧!‎ ‎(1)引导学生拿出纸笔,将纸剪成小卡片,在小卡片上写出想问的三到五个问题,然后把学生的卡片收上来,再发给全班同学,拿到卡片的学生对卡片上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统一展示。‎ ‎(2)教师对每个问题及其答案进行评议并对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进行解答。‎ ‎(3)指导学生在每张卡片上的问题后面写上问题的答案,并在班级墙上展示,供学生观看。‎ 二、展示台 ‎1.鼓励学生上台发言,展示自我:‎ 208‎ ‎(1)你带来了什么书放在了图书角?‎ ‎(2)你平常喜欢读什么书?‎ ‎(3)你从所读的书里学到了什么?‎ ‎2.互相推荐书单。‎ 第三课时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 一、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由农民辛苦耕种图导入《悯农》(其一)这首诗。‎ ‎2.诵读古诗,认读古诗中的生字词。‎ ‎(1)指导学生认读古诗中的生字。‎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古诗,指名学生朗读古诗。‎ ‎3.理解古诗,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诗中字句的意思,理解诗的含义。‎ ‎(2)指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4.巩固深化、升华情感。‎ ‎(1)提问:为什么“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首古诗的内容,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想一想诗人想通过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情感或心情。‎ ‎5.课外延伸 展示课前搜集的描写农民、养蚕人等底层人民悲惨生活的古诗,向大家分享,并用自己的语言大致讲解一下古诗意思。‎ 二、我爱阅读 ‎1.阅读文章,整体感知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地质( ) 勘( )探 岩( )石 厚( ) 脚印( ) 雨痕( )‎ 波浪( ) 矿( )物 读( )书 刨( )根问底 埋( ) 煤炭( )( )‎ 宝藏( )‎ 208‎ ‎2.我会加量词。‎ 一( )石头 一( )书 一( )小鱼 一( )陆地 一( )高山 一( )树叶 ‎3.辨识多音字。‎ ‎4.借助字词典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勘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矿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岩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刨根问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思考问题:‎ ‎(1)谈谈对岩石的印象,思考“书”为什么要加引号?‎ ‎(2)课前同学们已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和地质勘探有关的信息,那么什么是地质勘探呢?‎ ‎(3)引导学生理解“雨痕”“波痕”“矿物”。‎ ‎(4)岩石上都“写”了哪些内容?‎ ‎(5)阅读第10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岩石告诉了我们什么。‎ ‎6.课件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如煤炭、石油、岩石。科普有关地质方面的小知识,如煤炭、石油是怎样形成的,岩石的分类,地质层的形成,恐龙的形成等。‎ ‎ ‎ 208‎ ‎19.大象的耳朵 课题 大象的耳朵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象刚开始听了其他动物的话,认为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和别人的不一样,就想办法也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没想到竖起来之后有了一系列的烦恼,于是大象又把耳朵放下来了,烦恼也随之消失了。本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别人说好的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只有自己舒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课文贴近儿童生活,教学中我遵循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故事中包含的道理。‎ 学前准备 ‎1.搜集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学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识记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 ‎1.搜集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学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 ‎1.启发谈话,说说别人的话对你有多少影响,引入课题。 ‎2.让学生在全班内交流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富含哲理的小故事。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举手发言谈谈自己有没有受过别人影响而改变了自己本来想法的经历。 ‎2.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富含哲理的小故事。 ‎3.学生齐读课题。‎ 208‎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5.小组成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我会给这些字注音。 似( ) 耷( )  咦( ) 竖( )  竿( ) 舞( )  痛( ) 烦( ) ‎ ‎2.我会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我会读。 耷拉 竖着 竹竿 跳舞 头痛 心烦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大象的耳朵和其他动物的耳朵有什么不一样? ‎(3)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3.指导学生归纳每段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1.朗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本文一共有13个自然段。 ‎(2)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其他动物的耳朵是竖着的。‎ ‎(3)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别人说好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自己舒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的道理。‎ ‎4.送汉字宝宝回家。‎ 扇 慢 遇 兔 安 根 痛 最 上下结构:______________‎ 左右结构:______________‎ 半包围结构:____________‎ 独体字:________________‎ ‎5.思考:大家都是怎样说大象的耳朵的?大象的想法发生了哪些变化?‎ ‎_‎ 208‎ ‎(1)课文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第2自然段到第7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呢?‎ ‎(3)第8自然段到第12自然段写的什么?‎ ‎(4)最后一自然段讲的什么?‎ ‎ 3.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理清课文内容和层次:‎ ‎(1)第1自然段写的是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 ‎(2)第2~7自然段讲的是动物们都说大象的耳朵和他们的不一样,他们的耳朵是竖着的。 ‎(3)第8~12自然段写的是大象想把耳朵竖起来,但是却面临一系列烦恼,最后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耳朵是耷拉着的现实。 ‎(4)大象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教学反思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发现的特点,我在教学时着力引导学生倾听文本背后的声音,理解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所要阐述的道理。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阅读教学中,我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本文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用了自读和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体会并读好了以下几个地方:大象在面对其他动物说他耳朵有毛病时不安的心情;大象在尝试把耳朵竖起来后面临的烦恼;大象从这件事中悟出来的道理。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样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令孩子兴致盎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从故事中感悟生活的能力。‎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从故事中感悟生活的能力,懂得生活的真谛。‎ 208‎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板书课题。‎ ‎1.学生读生字、新词。 ‎2.学生回顾交流课文内容。‎ ‎6.我会用下列字组词。‎ 扇( ) 慢( ) 遇( ) 兔( ) 安( ) 根( ) 痛( ) 最( )‎ 二、精读课文,感悟道理。(用时:25分钟)‎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至第7自然段)。‎ 请学生自由朗读第1至第7自然段,思考:大象的耳朵和其他动物们有什么不一样?‎ ‎2.学习第二部分。(第8至第12自然段)‎ 思考下列问题。‎ ‎(1)大象在听了其他动物的话后,心情是怎样的? ‎(2)大象有没有改变他的耳朵呢?‎ ‎(3)大象是怎样改变他的耳朵的呢?‎ ‎(4)大象在改变他的耳朵后,面临了什么烦恼? ‎(5)大象最后是怎么做的?‎ ‎3.学习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第1至第7自然段,思考后回答问题。‎ 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其他动物的耳朵是竖着的。 ‎2.全班交流回答,互相补充。‎ ‎(1)大象在听了其他动物的话后,心情很不安。‎ ‎(2)大象改变了他的耳朵。‎ ‎(3)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4)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耳朵眼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5)大象最后还是把它的耳朵放了下来。‎ ‎3.道理:别人说好的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只有自己舒服、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学生自由发挥,意思合理即可)‎ ‎7.用“耷拉”造句。 ‎ ‎ ‎ ‎ ‎8.我会填量词。 一( )大耳朵 两( )竹竿 208‎ 学生大声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大象的话语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10分钟)‎ ‎1.总结全文。 ‎2.想一想:在碰到和大象类似的情况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借助课外资料体会: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9.谈谈你对本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 ‎ ‎ ‎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感悟。为了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这一节课我的设计重在让学生说、议自己读懂了什么,再根据实际情况点拨即可。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阐述从本课中学到的道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大象的耳朵》教学片段 以悟导读,以读促悟(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让我们大声的齐声朗读第一至第七自然段。‎ ‎(生大声齐读第一至第七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读了这篇课文的第一至第七自然段,你们看,大象的耳朵和其他动物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1: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其他动物的耳朵是竖着的。‎ 师:对,他们的耳朵不一样。(多媒体出示)‎ 208‎ 师:那同学们你们仔细看看有哪些动物说他的耳朵呢?‎ 生2: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 师:对,同学们看得真仔细。那我们再来自由朗读第一至第七自然段。‎ ‎(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以朗读为主线,串起观察、阅读、想象、说话,让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出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学生在读读、想想、说说中,用心体验,用情表达,既感悟了语言,又进行了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208‎ ‎20.蜘蛛开店 课题 蜘蛛开店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篇富有童趣的故事,讲述了一只蜘蛛因为无聊而想到开店,然后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令人捧腹的故事。本文富有童趣,语言幽默诙谐,非常适合小孩子阅读。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了蜘蛛在开店后遇到的一些奇葩顾客的故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将通过看图学文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到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得以培养,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学前准备 ‎1.搜集富有童趣的小故事。(学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 ‎1.搜集富有童趣的小故事。(学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 ‎1.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引入课题。‎ ‎2.让学生在全班内交流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富含童趣的小故事。‎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举手发言谈谈蜘蛛开店会卖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富含童趣的小故事。 ‎3.学生齐读课题。‎ 208‎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勾画生字和自己不懂的字词。‎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自主认读生字。‎ ‎3.检察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 4.指导学生书写。‎ ‎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5.小组成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我会给下列字词注音。 店( ) 蹲( ) 罩( ) 编( ) 寂寞( ) ( ) 蜈蚣( ) ( ) 换( )袜( ) 颈( ) ‎2.我会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我会读。 开店 决定 工夫 趴倒 袜子 匆忙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 ‎1.指多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蜘蛛为什么要开店,开店卖什么?‎ ‎(3)为什么蜘蛛在看到蜈蚣后跑回了网上?‎ ‎3.指导学生归纳每段内容,理清课文大意:‎ ‎1.学生朗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本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 ‎(2)蜘蛛因为寂寞所以想要开店,开店卖口罩、围巾和袜子。‎ ‎(3)因为蜈蚣脚太多了,织袜子太麻烦了。‎ ‎3.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理清课文内容和层次:‎ ‎4.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卖什么呢 就卖口罩吧 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2)第二天 蜘蛛的招牌又换了 上面写着 袜子编织店 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5.送汉字宝宝回家。‎ 店 决 定 夫 终 换 完 期 上下结构: ‎ 左右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独体字: ‎ 208‎ ‎(1)蜘蛛开店一开始卖的是什么? ‎(2)蜘蛛为什么不卖口罩了,卖起了围巾? ‎(3)蜘蛛最后为什么又不卖围巾,卖起了袜子?‎ ‎(1)蜘蛛开店一开始卖的是口罩。‎ ‎(2)因为河马的嘴巴太大了,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才织完了口罩。(教师出示图片) ‎(3)因为长颈鹿的脖子太长了,蜘蛛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织完了那条长长的围巾。‎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环节我注重让学生自主交流,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完成教学,由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愉悦中学。在教学中让学生注重“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写字方法的总结,培养学生独立、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了解故事中富含的哲理。‎ 学习重点 练习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中蜘蛛的窘迫境地。‎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 ‎(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生词,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词,正确认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1.学生读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故事脉络 ‎6.抄写下面的词语。‎ 寂寞 口罩 招牌 编织 顾客 工夫 长颈鹿 趴倒 匆忙 蜈蚣 208‎ ‎3.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感悟道理。(用时:25分钟)‎ ‎1.学习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思考:蜘蛛的口罩店还开得下去吗?为什么?‎ ‎2.学习第二部分。(第五至第八自然段)‎ 教师自己朗读第五至第八自然段,请学生思考:‎ 你认为蜘蛛不卖口罩了,改卖围巾能坚持下去吗? ‎3.学习第三部分。 ‎(第九至第十一自然段)‎ 请学生齐读第九至第十一自然段,思考: 蜘蛛在遇到了三位奇葩的顾客后,他还会选择继续开店吗?‎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思考后回答问题。 河马的口罩太难织了,蜘蛛的口罩店怕是开不下去了。(教师出示课文插图) ‎2.全班交流回答,互相补充。‎ 蜘蛛在改卖围巾后又碰到了长颈鹿这个顾客,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比上次更耗费时间,这次蜘蛛肯定不会再卖围巾了。(教师出示课文插图) ‎3.学生分组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7.用“寂寞”造句。‎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8.我会填量词。‎ 一( )商店 一( )木屋 一( )围巾 一( )袜子 ‎9.在文中找出描写蜘蛛心理活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10分钟)‎ ‎1.总结全文。 ‎2.想一想:蜘蛛的店还会开下去吗?如果继续开,蜘蛛会选择卖什么呢?‎ 学生说出心中想法,合情合理即可。‎ ‎10.蜘蛛开店一共挂了几次招牌,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我从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出发,从图文对照入手,引导学生在看图、阅读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内容,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及课文插图,创设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课文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蜘蛛开店》教学片段 ‎ ‎◆图文并茂,寓教于乐(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蜘蛛开店没?‎ ‎(生齐答:没有。)‎ 师:哦?那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认识一下这只要开店的蜘蛛。同学们,先自由读一遍这篇课文。‎ ‎(生自由大声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读了这篇课文后,知道蜘蛛为什么要开店吗?‎ 生1:因为它寂寞、无聊。‎ 师:(出示蜘蛛蹲在网上的图片渲染气氛),哦!原来它是因为太无聊了,才想开店的,那么蜘蛛开店又卖了些什么呢?‎ 生2:我知道卖口罩。‎ 生3:卖围巾。‎ 208‎ 生4:还卖袜子。‎ 师:对,蜘蛛开店先后卖了这三样东西。那你们知道蜘蛛后来为什么不卖了吗?每个同学说一个原因,举手回答。‎ 生4:因为河马的嘴巴很大,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才织完口罩。(教师出示课文插图)‎ 生5:因为长颈鹿的脖子很长,蜘蛛足足忙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教师出示课文插图)‎ 生6:因为蜈蚣的脚很多,织完他的袜子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教师出示课文插图)‎ 师:说得真好,那你们结合蜘蛛现在的心情,我们再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下,蜘蛛还会选择继续开店吗?‎ ‎(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以引导学生为主线。让学生将故事的发展和图片结合起来,入情入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更加有兴趣,更愿意去挖掘课文的深刻哲理,现时使课堂活泼充满趣味。‎ 208‎ ‎21.青蛙卖泥塘 课题 青蛙卖泥塘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青蛙在卖泥塘过程中,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改造泥塘,最后使泥塘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地方的故事。整篇课文有12个自然段,内容虽然浅显,但是情节生动,富有童趣。我在教学设计中,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利用有趣故事情境,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前准备 ‎1.搜集内容浅显易懂、富有童趣的小故事。(学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学习重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 ‎1.搜集内容浅显易懂、富有童趣的小故事。(学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 ‎1.利用文中有趣故事情境,让学生深入文本角色,能够有自己的阅读体验。‎ ‎2.让学生在全班内交流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扮演小动物,说一说“你为什么不买泥塘,你建议小青蛙该怎么做”这一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故事角色扮演,活泼课堂。‎ ‎2.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208‎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课件出示生字卡片,讲解生字结构笔顺,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5.小组成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我会把音节补充完整。‎ ‎2.我会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我会读。‎ 牌子 吆喝 舒服 栽树 游泳 愣住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他最后把泥塘卖出去了吗?‎ ‎(3)这篇课文讲了什么道理?‎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本文一共有12个自然段。‎ ‎(2)青蛙觉得烂泥塘不怎么样,环境差,想把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他最后没有把泥塘卖出去。‎ ‎(3)美好的环境是靠双手创造出来的。‎ ‎4.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吆喝:  ‎(2)舒服:  ‎(3)尽情:  ‎(4)飞舞:  208‎ ‎3.指导学生归纳每段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第一、二段写的是什么?‎ ‎(2)第三段到第十段讲的是什么呢?‎ ‎(3)最后两段写的什么?‎ ‎3.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理清课文内容和层次:‎ ‎(1)第一、二段写青蛙觉得泥塘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 ‎(2)第三段到第十段讲的是青蛙为了能把泥塘卖掉而做出了一系列努力。‎ ‎(3)最后两段写青蛙把烂泥塘改造成了一个好地方,他不想再卖泥塘了。‎ 四、总结课堂,巩固识字。 ‎(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教学反思 新课标理念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次读文,可以带着问题读文,整体感知全文。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读书方法,还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了思考,提高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读书,自觉与文本对话,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动笔圈画的习惯,渗透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被点燃,从而明白“美好的生活环境要靠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的道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生活哲理。‎ 学习重点 大致了解青蛙没有卖掉泥塘的原因,感受泥塘发生的变化,感悟到通过我们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208‎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学生读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课文内容,齐读课题。‎ ‎5.用下列的字组词。‎ 蛙( ) 卖( ) 搬( ) 倒( ) 籽( ) 泉( ) 破( ) 应( ) 二、精读课文,深入学习。(用时:20分钟)‎ ‎1.学习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 请学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你觉得青蛙刚开始能把他的烂泥塘卖掉吗? ‎2.学习第二部分。(第三至第十自然段)‎ 思考下列问题:‎ ‎(1)有哪些小动物从这里经过?他们说了些什么? ‎(2)泥塘为什么没有卖出去?‎ ‎(3)如果你是小鸟,你为什么不买泥塘呢?‎ ‎(4)小动物们提了这么多的建议,青蛙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5)你觉得青蛙做了这么多努力后,能把泥塘卖掉吗?说一说你的看法。 ‎1.学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后回答问题。 青蛙刚开始不能把他的烂泥塘卖掉。 ‎2.全班交流回答,互相补充。‎ ‎(1)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从这里经过,他们都说不想买青蛙的泥塘。‎ ‎(2)因为小动物们都认为泥塘缺少了他们想要的东西。‎ ‎(3)学生自由讨论回答,意思合理即可。‎ ‎(4)青蛙认为他们说的都是对的,并且按照他们的想法改造池塘。‎ ‎(5)学生自由回答,说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3.认识环境的重要,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6.用“舒服”造句。‎ ‎ ‎ ‎7.写出与“绿茵茵”结构相同的词语。‎ ‎ ‎ ‎8.想一想:青蛙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 ‎3.学习第三部分,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一说从青蛙卖泥塘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15分钟)‎ ‎1.总结全文。 ‎2.想一想: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学生借助课外资料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并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去。‎ 9. 谈谈你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 _____‎ ‎ _____‎ ‎ 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以读代讲”虽然不是阅读教学的唯一方法,却是应提倡的阅读方法。本节课引导学生在读中准确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本文的中心思想。‎ ‎《青蛙卖泥塘》教学片段 ‎◆创设生动语言实践,丰富课堂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10自然段,思考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向小青蛙提意见啦?‎ ‎(生自由朗读后,师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图片)‎ 生1:有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 师:哦,有这么多小动物提了意见啊。那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是小青蛙,同学们来扮演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小猴,看看你们都向我(小青蛙)提了哪些要求?有哪些同学愿意参与啊?‎ ‎(生踊跃举手,老师分配角色)‎ 师:卖泥塘喽,卖泥塘!‎ 生2:要是周围有些草就好了。(老牛)‎ 生3: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野鸭)‎ 208‎ 生4:这里缺点树。(小鸟)‎ 生5:这里缺条路。(小兔)‎ 生6:这儿应该盖所房子。‎ 师:小青蛙听了动物们的建议后他是怎么想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指导读句子“每次听了小动物们的话,青蛙都觉得有道理。‎ 他想,要是那样的话,泥塘准能卖出去。”读出青蛙觉得泥塘准能卖出去的想法。)‎ 师:青蛙又是怎么做的呢?哪位同学知道?‎ 生7:他在泥塘周围种了草,跑到周围的山里引来了泉水 ,他还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所房子。‎ 师:请同学们上台和小青蛙一起亲手改造泥塘吧!‎ ‎(用准备好的道具贴在黑板上)‎ 师:曾经的烂泥塘在小青蛙和我们大家的努力劳动下,逐渐变了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劳动的成果吧!(出示改造后的泥塘)大家满意吗?‎ ‎(生齐答满意)‎ 师:嗯,小青蛙也很满意! 下面我们来读课文第11自然段,感受一下经过青蛙勤劳的双手改造后的泥塘的样子吧!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以朗读为主线,串起观察、阅读、想象、说话,让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出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学生在读读、想想、说说中,用心体验,用情表达,既感悟了语言,又进行了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208‎ ‎22.小毛虫 课题 小毛虫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篇富有童趣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通过讲述了一条小毛虫变成蝴蝶的故事,教会了同学们一个道理: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对自己有信心,坚持下去,就会成功。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毛虫的生活环境以及最终蜕变成蝴蝶的美丽。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将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了解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这其中的所蕴含的哲理。同时在学习中使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得以培养,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学前准备 搜集有关小毛虫蜕变成蝴蝶的图片和视频。(师生) 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的16个生字,能正确描摹并记忆8个生字,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若干。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段,并说说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从小毛虫身上学到的道理。‎ 学前准备 ‎1.搜集有关小毛虫蜕变成蝴蝶的图片和视频。(师生)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3.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昆虫王国看一看。(出示图片) ‎1.学生看图,自由交流讨论。‎ ‎2.学生齐读课题。‎ 208‎ ‎2.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认识一条小毛虫。你们喜欢小毛虫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这只孤零零的小毛虫,它多么羡慕那些能飞能跳的昆虫啊,它的命运会发生变化吗?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毛虫》这篇课文。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老师出示学习要求,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用生字组词。‎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 ‎5.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毛虫?‎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4.各小组成员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纠错,思考交流朗读课文。‎ ‎5.课文一共7个自然段。本文讲述了一只小毛虫不悲观,努力工作,最终化茧成蝶的故事。‎ ‎1.我会拼写词语。‎ ‎2.我会读。‎ 生机勃勃 尽心竭力 与世隔绝 色彩斑斓笨手笨脚 九牛二虎之力 ‎3.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大意。‎ ‎ _____‎ 208‎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15分钟)‎ 通过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指导学生归纳每段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2)找出文中写小毛虫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 ‎(3)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找出来,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4)作者是怎样描写小毛虫的?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理清课文内容和层次。‎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3.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4.读课文,再填空。 一条小毛虫( )在一片叶子上,用( )的目光( )着周围的一切: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 ),又是( )跑的跑,飞的飞……到处( )。只有它,这个( )的小毛虫,既不会( ),也不会( ),更不会( )。‎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5.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教学反思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课题时采用了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去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反复的读书、讨论、寻找中,对课文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学习,体会小毛虫的经历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思考归纳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 208‎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1.学生读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课文内容。‎ ‎6.组词。 整( ) 抽( ) 纺( ) 织( ) 编( ) 怎( ) 布( ) 消( ) 7. 用“仿佛”造句。‎ ‎  ‎ ‎  ‎ 二、精读课文,释疑解惑。(25分钟)‎ ‎1.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请学生轻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在蝴蝶还是小毛虫的时候,它是怎样的一条小毛虫呢?思考一下,并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2.学习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自由朗读课文第3~6段,思考下列问题。 ‎(1)那么笨拙的小毛虫怎么会变得这么灵巧呢? ‎(2)小毛虫到底是怎么想,怎么做才能成为这么美丽的蝴蝶的呢? ‎3.学习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1.学生轻读第1、2自然段,思考后回答问题。 ‎(1)小毛虫很可怜。(指名交流,读句子。‎ 出示: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不会跑,更不会飞。) ‎(2)小毛虫很笨拙。(出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2.学生自由朗读第3~6自然段。小组交流回答,互相补充。‎ ‎(1)“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 ‎(2)“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8.我会填量词。 一( )毛虫 一( )叶子 一( )茧屋 一( )翅膀 ‎9.文中有那些富有哲理的话,写出来,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 ‎ ‎ ‎ ‎10.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 ‎ ‎ ‎ 208‎ 学生齐读第7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 小毛虫最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相关语句)‎ ‎(3)“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 ‎(4)“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耐心等待” ‎3.学生齐读第7自然段,学生思考回答: 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10分钟)‎ ‎1.教师总结全文。 ‎2.想一想:从小毛虫的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回答:从小毛虫的身上,我学到了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不要悲观失望,也不要羡慕任何人,要乐观积极。‎ ‎ ‎ 板书设计 208‎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的重点主要放在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上,学习边读、边思,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同学间的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课文1、2节通过对比学习加深词句理解。以欢快、轻松的朗读体会“各种昆虫”的美好生活。通过对描写小毛虫句子的反复朗读,边读边思:小毛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一点点”、“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小毛虫的“可怜”,这时,学生内心的感受就会自然体现在低沉、缓慢的朗读中。课文3~6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文章“道”之所在,也是学生体会的难点。因此,我在教学时根据学习实际,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重点句子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对文章的深刻含义有所感悟。‎ ‎《小毛虫》教学片段 ‎◆以悟导读,以读促悟(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6自然段。 ‎(生自由朗读第3~6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读了这篇课文的第二部分,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下小毛虫到底是怎么想,怎么做才能成为这么美丽的蝴蝶的呢? ‎(学生之间讨论后,老师指名回答交流) 生1: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 师:哦,尽管小毛虫是这样的可怜,尽管小毛虫又是这样的笨拙,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 板书:不悲观失望不羡慕任何人。 师:它是怎么想的呢? 生1:因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它,一条小小的毛虫,眼前最要紧的是学会抽丝纺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 师:对,小毛虫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它抓紧分分秒秒,一刻也不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它织啊,织啊,最后它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子里。 208‎ 板书: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 师:后面小毛虫又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以后会怎样呢?同学们,它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生2:它想着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它在耐心等待。 师:回答得很好。从实际行动中,我们看到了它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好,现在我们一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小毛虫最后变成了什么? ‎(师生用赞美的语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老师指名回答) 生3:小毛虫最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 师:哦,可怜笨拙的小毛虫不悲观不羡慕,尽心竭力地编织茧房,时辰到了,终于破茧而出,化成了美丽的蝴蝶,这样的小毛虫,你们喜欢吗? ‎(学生齐答喜欢)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啊? ‎(学生齐答想) ‎(播放)师简介:小毛虫已经从茧子里准备挣脱出来了,它的头已经出来了,它的身体也出来了,它的翅膀也慢慢地舒展开来,瞧,它变成了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啦。 师:如果这只蝴蝶飞过你的身边,你会对它说什么? 生4:我会对它说,你真了不起!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以朗读和引导为主线。学生在朗读、讨论、回答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用心体验小毛虫历经的蜕变,使学生更深刻地明白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08‎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1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3.积累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学会在句子中使用合适的字词,初步认识和了解比喻句的基本结构。‎ ‎4.通过写话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5.熟读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初步了解二十四个节气。‎ ‎6.了解《月亮姑娘做衣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训练倾听的注意力,能听清楚别人讲话的内容,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识11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 ‎3.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的使用。‎ ‎4.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正确书写汉字。‎ ‎5.能熟练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能用通顺的语言进行写话训练。‎ ‎6.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学前准备】‎ ‎1.自学课外阅读部分(学生)‎ ‎2.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引入:班级进行大扫除,你会准备些什么、准备怎样做? ‎2.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3.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208‎ ‎4.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指读,开火车读。‎ ‎5.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 ‎6.根据主题扩展词语,比比谁的词汇多。‎ 二、字词句运用 ‎1.字词运用。‎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课件展示表示这些动作的卡片和图片,学生分组演示词语,体会加点字的不同含义。‎ ‎(3)小组比赛用加点字组新词。‎ ‎2.词句运用。‎ ‎(1)试读句子,找找这些句子的相同点。 ‎(2)教师引导,用相应的语气读出句子表达情感。 ‎(3)学生联系生活自由选词再造相同的句子,比一比谁的句子最好。 三、写话 ‎1.老师指导,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通过查资料或上网了解它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然后从这几方面来描述出喜欢它、想养它的理由,注意语句通顺。‎ ‎2.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养什么,理由充分即可。 四、书写提示 ‎1.学生观察生字。 ‎(1)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找出这些字的特点。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生字。 ‎2.教师指导学生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由表示节气的图片导入《二十四节气歌》这首诗。 ‎2.诵读古诗,牢记内容。 ‎(1)学生大声自由地朗读古诗,同桌互读。 ‎(2)指名读古诗。 208‎ ‎3.品读古诗,背诵古诗。 引导学生发现节气歌中包含的所有节气。 ‎4.巩固深化。 ‎(1)提问:这首节气歌中包含哪些节气呢? ‎(2)你能按时间顺序排好节气吗? ‎5.课外延伸。 学生了解每个节气的大致时间。 二、我爱阅读 ‎1.让学生了解文章《月亮姑娘做衣裳》的基本内容。 ‎2.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3.全班诵读。 ‎4.鼓励学生上台范读,展示自我。‎ ‎ ‎ 208‎ ‎23.祖先的摇篮 课题 祖先的摇篮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学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学习重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学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 ‎1.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屏幕。(出示多媒体课件)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1.学生观看课件,了解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 ‎2.学生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208‎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老师检查认字情况。 ‎4.指导学生书写。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5.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1.给加点字注音。 祖先( ) 逗( ) 蔷薇( )( ) 逮( ) 蝈蝈( ) 回忆( )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 ‎2.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全诗。本文的朗读基调是轻松欢快的。‎ ‎1.朗读课文并标出小节。 ‎2.一边读课文,一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有感情地读课文,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2.照样子,写一写。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3.简要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08‎ 教学反思 本课开始时,让同学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森林的美丽神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认读生字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整节课的学习氛围良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板书课题。‎ ‎1.学生读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课文内容。‎ ‎4.辨字组词。‎ 蓝( )篮( )‎ 逗( )豆( ) 摘( )滴( )‎ 掏( )淘( )‎ 二、精读课文,感悟诗情。(用时:25分钟)‎ ‎1.学习第1节。 全班齐读第1节,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 课文中把“原始森林”比作“摇篮”,生动地说明我们的祖先曾在这绿色的“摇篮”中度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 ‎2.小组合作学习第2、3节。 小组内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学生齐读第1节,想象“祖先的摇篮”的样子,体会“摇篮”的大。 ‎2.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1)派代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发挥想象,和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想法。 ‎3.认真听同学读最后一节诗,感受诗人那美好又遥远的回忆。体会诗人对人类祖先摇篮的赞美、向往之情。‎ ‎ 5.我会填动词。 ‎( )野果 ‎( )鹊蛋 ‎( )小松鼠 ‎( )野蔷薇 ‎( )红蜻蜓 ‎( )绿蝈蝈 ‎6.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 从“沙沙,沙沙!”两个拟声词可以看出什么?‎ ‎ ‎ ‎ ‎ (2) ‎“那回忆”指的是什么?‎ 208‎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个“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 ‎(2)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还会在森林里做什么?他们会在森林里留下什么?你如果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受? ‎3.学习第4节。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最后一节,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 ‎ ‎ ‎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10分钟)‎ ‎1.总结全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说说为了保护“祖先的摇篮”,我们可以怎么做?‎ ‎1.通读全诗,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诗意。 ‎2.和同桌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208‎ 教学反思 ‎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的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本课以诗歌的形式,把“原始的森林”比作摇篮,多次运用想象,激发学生对原始森林的向往,使孩子们的感情得以升华,从而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祖先的摇篮》教学片段 ‎◆品读感悟,体会诗情 师:同学们让我们大声地齐声朗读诗歌第一节。 ‎(生大声齐读第一节) 师:同学们,读了这篇诗歌的第一节,你们知道“祖先的摇篮”是什么了吗? 生1: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师:对,诗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原始森林比作了摇篮。 师: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干了些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学习第二、三小节。好,小组内自由朗读第二、三小节。‎ ‎(学生在小组内读第二、三小节) 师:诗人对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的生活进行了哪些想象? 生2:诗人猜想我们的祖先会在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在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生3:诗人还想象孩子们会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从这些想象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原始森林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接下来我们学习最后一节。最后一节主要写了诗人对祖先生活的美好又遥远的回忆。从诗人的笔下我们感受到原始森林的美好,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人类的恩赐,为了保护原始森林。这“祖先的摇篮”,也是我们的“摇篮”,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4:我们应该爱护环境,爱护小动物。 师:没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保护原始森林,保护祖先的摇篮,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大自然永远美丽吧! 赏析:朗读和感悟是密不可分的。教学本课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文章内涵表达出来。‎ 208‎ ‎24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课题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告诉孩子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世界万物是怎样学会生活的。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我以“世界万物学习怎么生活”为主导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奇妙的想象。‎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学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丰富奇妙的想象。‎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初步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奇妙的想象。‎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学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 ‎1.谈话导入:同学们,回忆下你们的小时候,是怎么学会走路的?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太阳是怎么学会发光的呢?月亮是怎样学会不断变化的呢? ‎2.板书课题: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1.交流讨论自己小时候学会了哪些技能,是如何学会的? ‎2.齐读课题。‎ 208‎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生字词,借助汉语拼音,把生字读正确。 ‎2.与同桌共同读课文,看看是不是把生字读对了。 ‎3.引导学生标出自然段。‎ ‎4.检查生字读音。 ‎(1)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生字。 ‎(2)讨论:你是如何正确记住这些字的? ‎(3)扩充词汇,为生字组词,看看谁组得多。 ‎5.分组读课文,理清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识字。 ‎2.学生同桌互读,正音。 ‎3.学生标清自然段序号。 ‎4.检查识字情况。 ‎(1)认读本课生字。 ‎(2)交流识字方法。 ‎(3)给生字组词。 ‎5.分组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读拼音,写字词。 shì jiè( ) chénɡ ɡōnɡ( ) jiǎn dān( ) fǎn fù( ) zì yóu( ) ‎2.辨字组词。 纪( )功( ) 记( )攻( ) 式( )由( ) 武( )甲( )‎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 本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自然段多。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主要问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1.同学们,我们读了课文,你们能结合课文提出什么问题呢? ‎2.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吗?‎ ‎(1)太阳学会了什么? ‎(2)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缺? ‎(3)“‎ 初步理清文章的脉络,思考问题。 ‎1.学生结合课文提问,同桌之间相互解答。 ‎2.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3.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万物必须学会怎么生活。太阳学会了发光,东升西落;月亮学会了不断变化;水学会了往低处流动……这世界因此充满了秩序。‎ ‎3.世界万物学会了什么?请连一连。 太阳 流动 月亮 发光 水 不断变化 208‎ 那就是:一直往低处流,往低处流,往低处流……”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只要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会怎么样? ‎3.引导学生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4.思考:文章讲了哪些事物的活动规律?‎ 教学反思 本课识字量大,字形较为复杂,因此要想办法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认读。同时本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语言生动有趣,我们应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和乐于探索事物的特点,让学生主动积极去阅读,去思考问题的答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最喜欢的部分段落,好好地多读几遍。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万物的生长变化规律,知道世界的秩序。 ‎3.感悟世界充满秩序的重要性,明白遵循自然规律生活的道理。‎ 学习重点 了解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培养自己独立学会生活的能力。‎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208‎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用时:5分钟)‎ ‎1.听写词语。 世界 成功 反反复复方式 简单 自由 ‎2.回顾上节课时的内容,导入新课 ‎1.听写字词。‎ ‎2.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5.照样子,写词语。 反反复复(AABB式)  ‎ 很多很多(ABAB式)‎    二、精读课文,探究交流。(用时:25分钟)‎ ‎1.教师示范读第1自然段。思考: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句,有什么作用? ‎2.教学第2~4自然段。 ‎(1)请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4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2)思考讨论: ‎①太阳、月亮、水都最终学会了什么? ‎②这3个自然段中每段话的中心句是哪句话?引导学生找出来,并在书上画出来。 ‎3.学习第5~7自然段。 ‎(1)听第5~7自然段朗读,思考: 雨学会了什么?人又学会了怎么生活? ‎(2)“只要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关联词“只要……‎ ‎1.在课本中画出全文的总起句,理解总起句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2.朗读时,注意各角色的性格特点,读出各角色的不同的语气。 学生边细读第2、4自然段,边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汇报。 ‎3.(1)学生边听朗读,边思考问题。 ‎(2)关联词“只要……就……”表示条件关系。学会使用“只要……就……”的句式写句子。 ‎(3)重点理解第5自然段,“每样东西只要弄明白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明白世界万物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世界才会有秩序很美好的道理。 ‎6.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 只要……就…… ‎(1)( )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情,这世界( )很有秩序了。 ‎(2)( )月亮一直无法决定,只好反反复复,一阵子这样,一阵子那样,( )看起来有时圆有时缺。 ‎7.读句子,用加点词写一句话。 ‎(1)只要万物都做它最容易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 只要 ,就 。 ‎(2)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东西都必须学习怎么生活。 当 的时候, 。 ‎8.读下面这句话,再接着往下讲。 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 ‎ 208‎ 就”表示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世界的秩序是怎么样的?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秩序,那会是什么样子? ‎4.齐读第8、9自然段,思考讨论: 为什么作者说“不要往下讲了,最好再从头开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希望? ‎5.全文开头和结尾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学生齐读第8、9自然段。朗读时用带着遗憾和期待的语气读出作者表达的情感。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 ‎5.学生掌握本文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10分钟)‎ ‎1.总结全文。 ‎2.想一想:查找课外资料,了解人类做了哪些破坏自然环境和规律的行为?我们又能够做出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恢复大自然的美好呢?‎ 联系生活实际,借助课外知识和资料,明白遵循自然规律生活的道理。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板书设计 208‎ 教学反思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本节课教师采用示范读,学生分角色读等形式,引导学生用文中事物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使学生抓住课文事物的特点、感情去朗读,深刻地体会到,世界充满秩序的美好。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能发挥想象续编本文故事。‎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教学片段 ‎◆分析结构,品味表达。 师:“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东西都必须学习怎么生活。”这句话在结构上是全文的什么? 生:总起句! 师:没错。这句话开篇点题,指出每样东西都必须学习怎么生活,引起下文。那么,世界上的万物都是怎样学习生活的呢?我们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2~4自然段,看看太阳、月亮和水都学会了什么。 ‎(生分角色朗读第2~4自然段) 师:非常棒!大家都能在朗读时抓住事物的特点、感情。大家边朗读边思考,有没有发现这三段话的中心句,分别是哪一句话呢?在课文中将它们用横线画出来。 ‎(生分别画出三段话的中心句,抽查学生回答) 师:很好,大家找得非常准确。太阳学会了发光、上山下山,月亮学会了不断变化,水学会了往低处流。那么,世界上其他的万物又是怎么生活的呢?我们来一起听朗读第5~7自然段。 ‎(出示多媒体听朗读第5~7自然段) 师:第5自然段中说:“每样东西只要弄明白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这句话中关联词“只要……就……”表示什么关系呢? 生:表示条件关系。 师:没错,“只要……就……”表示条件关系,“只要”连接的是某种条件,“就”连接的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这句话的深刻的含义是告诉我们只要遵循自然规律,生活就会简单而美好。现在,让我们一齐朗读第8、9自然段。‎ ‎(生一齐朗读第8、9自然段)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文章的结尾和开头在结构上又是什么关系呢? 生:〖HTK〗首尾呼应。 师:很好。课文采用首尾呼应的方式,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将作者表达的感情更明显化。 赏析:‎ 20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础特点。此环节设计,充分地体现了语文学科这一特点。分析全文结构,引导重点句式,同时感悟作者表达的感情。‎ 208‎ ‎25 羿射九日 课题 羿射九日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文故事性强,插图逼真有趣,贴近儿童生活易读易懂,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本课设计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和游戏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得以培养,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学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羿是怎样射日的。‎ 学习重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学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 ‎1.同学们,我国从古代就流传下来许多神话故事,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神话故事?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回忆学过的神话故事。 ‎2.学生齐读课题。‎ ‎1.写出几个你学过的神话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2.根据拼音写词语。 zhí rì( ) rén lèi( ) jiān nán( ) 208‎ ‎3.检察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6.小组成员派代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ɡōnɡ jiàn( ) yán rè( ) hài pà( ) cónɡ cǐ( ) chónɡ xīn( ) jué de ( )‎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 ‎2.学生自学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羿为什么射日? ‎(2)羿怎样射日的? ‎(3)射日的结果怎样?。‎ ‎1.朗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学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天上没有了太阳,整个世界一片( )。羿想,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 )和( ),( )不能生长,人类和动物也没法活下去。于是,羿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4.简要说说羿射日的原因。‎ ‎ ‎ 教学反思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题时采用了层层揭示的方法。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 208‎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要求学生理清这篇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够简单地讲出这个故事。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神话故事中内容和想象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羿这位古代英雄的壮举和为人类谋求幸福的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远古人民的生活。‎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1.学生读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回顾课文内容。‎ ‎5.照样子,写词语。 慌慌张张(AABB)   ‎ 勃勃生机(AABC)‎   二、精读课文,探究交流。(用时:25分钟)‎ ‎1.学习第1自然段。 ‎(1)理解“轮换”的意思,结合大树“扶桑”使学生对上古时代有十个太阳的背景有个初步的认识。 ‎(2)此时的大地万物、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向学生介绍《山海经》中有关上古的神话传说。 ‎2.学习第2、3自然段。‎ ‎(1)听第2、3段朗读,思考: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空中后,大地万物、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2)学习比喻句“‎ ‎1.(1)理解“轮换”的意思,想象很久很久以前,十个太阳轮换照射大地,人们生活的状况。‎ ‎(2)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材料在小组内说一说,看一看。 ‎2.(1)学生边听朗读,边思考问题。 ‎(2)学习比喻句的用法,理解比喻句的作用。 ‎(3)绘制表格,理清故事的起因: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 ‎3.(1)学生有感情、流畅地朗读第4段,读出羿射日一路的艰辛和不屈的意志,读羿射日的动作时,语气要高昂和热烈。 ‎6.按要求仿写句子。 ‎(1)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仿写一句比喻句) ‎(2)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仿写一句拟人句) (1) 羿想,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明和温暖。(用加点词写一句话)‎ ‎7.读下面的这句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新出现了勃勃生机。‎ ‎ ‎ 208‎ 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给学生说明这个比喻的妙处。 ‎(3)引导学生体会大地万物和人们的水深火热,急切需要一位英雄来拯救世界,为后面的羿射九日作铺垫。 ‎3.学习第4、5、6自然段。‎ ‎(1)抽学生朗读第4段,指导读好羿动作描写的语气。‎ ‎(2)理清故事的经过,思考讨论: ‎①“九十九座高山”“九十九条大河”说明了什么?描写羿射日时的动作词语有哪些?‎ ‎②文中“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③羿为什么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 ‎4.齐读第7自然段,思考、讨论: ‎(1)羿射九日的结果是怎样的? ‎(2)指导学生圈出文中“从此”“渐渐”“重新”等词,感受羿射日的伟大。 ‎(2)学生边细读第4、5、6自然段,边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汇报。 ‎4.学生齐读第7自然段。 (1) 在文中画出羿射九日后的大地万物、人们恢复生机的句子。‎ ‎(2)感受羿射日这一壮举的伟大。体会上古时代人类生活的艰辛,赞美了羿为看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5.学生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 208‎ ‎5.羿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英雄,你学了课文有什么想法,能说几句赞美他的话吗?‎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10分钟)‎ ‎1.总结全文。 ‎2.想一想: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英雄和烈士们用鲜血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怀着怎么的心情去对待他们?又该如何为未来人类的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借助所学知识和课外资料,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奉献精神。‎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能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感悟。这一节课的设计重点在于让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感悟。学生在读懂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培养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神奇和丰富的想象产生兴趣,激发学生树立为人类的发展的作努力的远大目标。指导学生体会本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好处,感受羿这位英雄的伟大品质和为人类的幸福的不懈追求的精神。‎ ‎《羿射九日》教学片段 ‎◆以悟导读,以读促悟(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夏天的时候,天气会非常炎热,那么如果天上是十个太阳一起炙烤大地的话,大家会是什么感受呢? 生:要被融化啦! 师:没错,大地万物、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我们一起来听朗读第2、3自然段感受一下。 208‎ ‎(听朗读第2、3自然段) 师:“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把太阳比作了大火球。 师:说得很对!运用比喻,把太阳比作大火球,既生动又形象,让人身临其境,感觉到太阳炙烤大地的炎热。写出了大地万物在太阳炙烤下生存非常艰难,这样一来,人们就急切需要一位英雄出来拯救世界,大家知道是谁吗? 生:羿! 师:没错,那么羿又是如何射下九日,拯救世界的呢?我们来请一位同学读读第4自然段。 ‎(生读第4自然段) 师:嗯,读得很好!第4自然段中,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大家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羿射日一路的艰辛,还有他不屈的精神。 师:非常棒!大家再来读读描写羿射日时的动作的词语,感受羿这位英雄的神勇。 生:“登上”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太阳。 师:大家读得非常准确,朗读羿射日的动作时,语气要高昂、强烈。读出羿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好,接下来,我们来请一位同学读读第5自然段,看看:羿一共射下了几个太阳?剩下的太阳结果如何呢? ‎(生读第5自然段) 师:读得很棒!最后一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给太阳赋予人的情感,“害怕”“慌慌张张”写得生动逼真。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本片段主要是通过以各种形式的朗读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让学生在读中品悟课文内容,入情入境,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学习的乐趣。‎ 208‎ ‎ ‎ 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0个生字,了解钅、木、氵、火、土字旁的构字意义。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2.积累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再根据词语说句子。 ‎3.认识“我的发现”中的字,会区分“礻”和“衤”及“冫”和“氵”的字。 ‎4.积累《舟夜书所见》这首古诗。 ‎5.学习“我爱阅读”中的课文《李时珍》。了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原因和经过,体会他不怕艰辛及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训练倾听的注意力,能听清楚别人讲话的内容,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识10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 ‎3.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地使用。 ‎4.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正确书写汉字。 ‎5.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学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2.字典词典(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 字词句运用 我的发现) 一、学习“识字加油站”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试着认读。 钩铲梅柿源涨炬灿垮坟 ‎2.学生自己查字典,了解构字意义。 ‎3.展示搜查资料,分组交流。 208‎ ‎(1)钩,一般指形状弯曲,用于探取、悬挂器物。也是中国武术器械之一,由戈演变而来。铲,中国古代民间起土用的农具,也用于建筑等领域。也是武术器械之一,是薄体阔刃的长兵器。 ‎(2)梅,落叶乔木,初春开花,有红白颜色,分五瓣,香味浓,果实味酸。柿,落叶乔木,花黄白色。果实叫柿子。‎ ‎(3)源,水流所出的地方。涨,水量增加,水面高起来。 ‎(4)炬,火把。灿,光彩耀眼。 ‎(5)垮,倒塌,坍塌。坟,埋葬死人筑起的土堆。 ‎4.总结构字规律想想有相同部首的汉字都与什么相关。 如:钩,铲都与金属有关,梅与柿都与树木有关 二、学习“字词句运用”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并讲一组词的词意。 忽然突然立刻马上一瞬间一眨眼 逐渐渐渐慢慢徐徐慢吞吞慢悠悠 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 忽然: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造句:这件事真的很突然。街上的人忽然多了。 ‎2.让学生自己查词典了解其余各组词的词义。掌握近义词。 如:立刻:表示动作行为紧接着某个时刻。 马上:立刻。 造句:同学们听到这句话,立刻鼓起掌来。 马上:快进去吧,电影马上就要开演了。 ‎…… ‎3.学生自由交流,说说自己知道的还有哪些近义词。 如:观察观看,轻快轻松,增加增添……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体会太阳的害怕情绪。 ‎5.学生仿照句子,说一说。 如:小明着急死了,匆匆忙忙地跑回了家。 李明杰开心极了,高高兴兴地跑进了教室。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教材四组字。 ‎2.总结构字规律。 208‎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2.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所写。 ‎(2)解诗题。(逐字理解) 舟:船。书:记。所见:见到的东西。 ‎3.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散作”的“散”读作“sàn”,不要读作“sǎn”。 ‎(3)指导学生学习诗中的生字。 ‎“孤”字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 ‎“萤”字是上中下结构,下部分是“虫”,不要写成“火”。 ‎4.齐读《舟夜书所见》这首诗。 ‎5.解释大意。 ‎(1)读句第一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2)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 月黑——没有月亮,一片漆黑。 见——现。 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萤——萤火虫。 208‎ ‎(3)解释这句诗的意思。 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一只孤零零的萤火虫,静静地映在水面上。 ‎(4)读第二句。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5)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 簇——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 散——散开。 作——变作,变成。 ‎(6)解释这句诗的意思。 一陈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7)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6.展开想象,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2)让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通过图文对照,从中体会到诗人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象是: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孤灯闪烁的美妙景象及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 ‎(3)让学生讨论:在这首诗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7.教师小结。 二、我爱阅读。 ‎1.导入。 李时珍是明朝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他和他的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从小立下志向,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他一生中的巨大成就就是编著了世界医药科学的一部经典著作——《本草纲本》。 ‎2.带着问题讲解课文。 ‎(1)请孩子们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李时珍创作过程的段落。 ‎(阅读第3、4自然段) ‎(2)李时珍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发生了什么事让李时珍决定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医药书?自己默读 第三自然段,勾画相关词语。 208‎ ‎(3)为了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是怎么做的呢?默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找,李时珍为编写药物书做了哪些准备? ‎(4)为了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经历了千辛万苦,那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5)最后,李时珍用27年完成了《本草纲目》,正是有了李时珍这样执着和救死扶伤的精神,才有了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 三、教师课堂小结。‎ 20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